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翰墨留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翰墨留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翰墨留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翰墨留香”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翰墨留香”教学设计

——

一、单元设计说明

本单元教材有四篇课文,分别是《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诗经》两首,其中《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诗经》两首为课内精读课文,《愚公移山》是课内略读文章。本单元所选的诗文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这些文章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要通过朗读一篇篇作品,结合主题丛书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解决古代诗文重要的文言词语。要反复朗读、记诵,逐步积累重要的语言材料,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同时通过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认识能力,在大量阅读与感悟中进一步感悟古人的理想与追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关注诗文中饱含的作者思想感情,结合文段学会鉴赏人物形象。

2.反复朗读古代诗文,提高阅读文言文、欣赏古诗文的能力。

3.吟诵赏析古诗文,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文学素养,感悟古人的政治理想和人生追求。

三、单元设计创意说明

基于本单元四篇文章的内容与写法特点,设计七课时完成课本内容与主题阅读丛书的整体教学。

第一课时:学生自由选择性阅读主题丛书第1模块《华夏春秋》至第3模块《悦纳箴言》共35篇文章,总体把握文章内容,做好读书笔记,及时结合语句鉴赏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整合学习《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记录了曹刿关于长勺之战的论述,生动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两篇文章语言不是很深奥,故事情节比较生动,在具体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教学的基本方式应该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两篇文章的诵读是关键,诵读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解决。在对两篇文章充分诵读基础上,扩展阅读主题丛书中《子鱼论战》《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攻原得卫》《齐客谏靖郭君》《唐雎说信陵君》等文章。

第三课时:学生自由阅读主题丛书第4模块《长风破浪》和第5模块美哉!《诗经》共

20篇文章,做好读书笔记,适时进行《诗经》名篇名句背诵,强化知识与素养积累。

第四课时:整合学习《愚公移山》和《诗经》两首,《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诗经》两首情感韵味浓厚,教学中要注重将范读与学生的反复朗读加以结合,在反复朗读中把握这两首抒情诗的感情基调,进而把握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扩展阅读主题丛书中《祖逖北伐》《成全一棵树》《万石君》《硕人》《鹤鸣》等诗文。

第五课时:学生自主阅读主题丛书第6模块《雄关漫道》共13篇文章,并勾画感动自己心灵的语句,选择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两篇文章。

第六课时:根据前面课时的主题阅读积累,安排“主题阅读展示课——翰墨留香”,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充分交流阅读感悟的机会,在交流中穿插语文知识点,锻炼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七课时:进一步体会本单元诗文中蕴含的作者的追求与理想,尝试回忆多年来所学的众多篇章中与本单元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类似的篇目,选几篇进行比较阅读。

四、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时《翰墨留香》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诗文都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的思想、理想与追求。配套的是主题阅读丛书下第六册《翰墨留香》。包括六个单元,分别是《华夏春秋》《烽火硝烟》《悦纳箴言》《长风破浪》美哉!《诗经》《雄关漫道》。六个单元的文章让引导学生进行通读,不要在每一篇文章上平均用工夫,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精读和泛读,部分文章可以“不求甚解”,强化阅读积累,强化阅读感悟,注重阅读量到质的飞跃。在学生精读的文章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与方法,学会摘抄,学会积累,学会旁批,学会思考,掌握鉴赏人物的一般性技巧,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积累文章重要的生字词,重要的实虚词,并尝试翻译课文。

2.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追求。

【课前延伸】

1.重点阅读人教版九年级下第六册《烽火硝烟》《悦纳箴言》两个单元。从全书中选出两篇你认为最好的文章,并谈谈自己认为好的理由。

2.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以读赏结合的形式,展示人物描写的精彩段落。

3.在阅读中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预习检测

抓住文题,用激情的语言导入本堂主题学习课,利用3分钟时间左右,课前进行基础知识检测,根据检测情况,及时反馈矫正,进而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主题阅读扫清文字障碍。

二、自主探究感知文本

1.你所读的文章,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这些文章你有哪些收获,请结合具体的文段谈一谈。

要求学生就自己所读的文章,首先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注重圈点勾画,可以是重要的生字词,可以是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语句,可以是文章人物精彩的语言等。要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而让学生谈一谈读了这些文章以后的收获。

三、合作交流赏读悟情

1.古人有哪些善于劝谏的艺术,你是怎样看出的?

2.根据你所读的文章,结合文章具体的语句,谈一谈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要求:在组长安排下快速准备,并以读赏结合的形式展示。

本环节要引导学生善于找出并抓住这些表现人物形象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语的表现力,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在的美质。在具体地交流中,要让学生学会赏读这些句子,在反复品读中,把握句子的表现力,把握人物的形象。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除了交流自己对文章语言或人物形象把握的一些问题外,还要互相探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勾画批注和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最终集思广益,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准确、深刻。

四、精讲点拨总结提升

1.通过阅读《唐雎说信陵君》,对比所学的《唐雎不辱使命》,你对唐雎这一人物形象有了哪些更深刻的认识?

2.《子鱼论战》和《唐雎论战》,你觉得在内容上与写作上有哪些共同点?

3.在先秦文学中的一些君王中,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如:《子鱼论战》中的宋襄公与《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根据主题阅读的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讲解,可以给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可以总结文章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

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进而体会文章所体现出的作者感情。在这一环节中,要注意把握教学的难度,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质疑问难,要注重剖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五、拓展延伸提升积累

针对本主题学习的目标,布置相关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精彩的段落尝试背诵,在诵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可以让学生就自己所读的文章,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悟,提升积累。

单元主题诗歌鉴赏课美哉!《诗经》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阅读美哉!《诗经》这一专题的文章和诗歌,积累和背诵《诗经》经典篇目。

2.学会鉴赏诗歌,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课前准备】

1.阅读主题丛书美哉!《诗经》,选出四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者诗歌。

2.赏析你感受最深刻的语句、片段、文章或诗歌。

3.背诵你喜欢的诗歌。

一、深情导入: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经》这一专题的主题阅读。

二、知识归纳: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1.学生自主归纳有关知识

2.教师明确、总结。

3.学生记忆文学常识。

三、诵读入情:

1.个人再次有针对性地自由诵读(精读1—2篇)。

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基本内容,关注重点词语的读法写法。

你的积累:

2.个人表演朗读

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

我的展示:

同学互评:

教师适评:

(对于《诗经》的学习诵读是关键,所有诗歌的内涵和韵味都是要通过学生读而感受出来的,所以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是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诗歌的内容,进而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四、推敲入境: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诵读《诗经》中……,我读到了一个的主人公形象。

2.在充分诵读基础上,找到两首你喜欢的诗歌,比较在主题或艺术手法等方面的相同点。

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诗经》两首:

师生明确:主题内容相同,艺术手法相似。

(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两首诗歌在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异同,通过学生的读、思、品、说,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分解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达到了课堂预期的效果。)

五、赏读诗歌:

齐读《硕人》《采葛》《鹤鸣》等诗经经典,欣赏诗的意境美。

苏轼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

与画诗难以割舍的,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感受一下诗中有画的特点。

示范:师生再次走进《关雎》《蒹葭》,理清诗中之画面:

(在诵读、自由读、齐读基础上,欣赏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画面美,这样让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在感知诗歌音律美的基础上,感知诗歌内容,不是抽象的塞给,而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主动地探究,主动地感知,教学设计更注重过程的教学,而不是只注重结果,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拓展迁移: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我们可以真正了解到《诗经》所含有的独特的魅力,那优美的意境,让我们流连忘返,那真挚的情感,更让我们神往不已。是呀,我们生长在情的海洋之中,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下,让我们怎能不为之高声赞叹呢!

请同学们运用已学过的诗歌或相关的歌曲,来赞美我们所拥有的亲情、友情,乃至我们以后所憧憬的爱情。

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谈友情,一组:谈亲情,一组谈爱情,分组交流与合作,归纳出相应的诗词与歌曲,在课堂上进行全班交流。

(本环节的设计为了真正实现学生生活和语文学习的结合,丰富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课后作业:

1.查找《诗经》其他你喜欢的诗资料,自主阅读《诗经》其他五首诗以上,尝试选择一首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15.《塑料》教学设计

《塑料》教学设计 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刘惠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四课。本课主要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了解学生对塑料的认识。第二部分在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组织学生带一些塑料制品,和其他材料做的同类制品比一比,调用感官来认识塑料的优点。第三部分是用多种方法辨别羊毛线和塑料绳。通过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等方式会正确区别羊毛和塑料制品,进一步了解塑料的优缺点。第四部分是了解如何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树立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2.会正确辨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3.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塑料的优缺点。 难点:了解塑料的特点,理解塑料与环保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塑料尺、钢尺、塑料袋、纸袋、塑料碗、瓷碗、木椅、塑料椅、羊毛线、塑料绳、酒精灯、镊子、手套、护目镜 五、教学过程 (一)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塑料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请你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塑料制品? (预设:水盆、课桌、尺子、笔盒) 2.汇报交流对塑料的认识。 【意图解析】从观察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塑料在生

活中的广泛应用。这样,既能拉近塑料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比较中认识塑料的优点 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纸、金属等材料的特性。你觉得塑料制品与其 他材料制品相比,有哪些优点呢? 2.分组观察:四人一组,每人认领一组物品进行观察比较。 第一组:塑料尺、钢尺;第二组:塑料袋、纸袋; 第三组:塑料碗、瓷碗;第四组:塑料椅、木椅; 3.学生交流汇报 4.小结:塑料制品具有防摔、耐腐蚀、弹性好、便宜、轻便、隔热等优 势。 【意图解析】通过学生之前学习过金属、纸、木头等材料的特性,运用 多感官进行观察比较出塑料的一些优点,可以加深学生对塑料特性的理 解。通过分组合作观察的形式,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可以做到人人 有观察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三)鉴别羊毛制品和塑料制品 1.谈话:这两根绳子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预设:羊毛、塑料) 2.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 (预设:看一看、拉一拉、烧一烧、捻一捻) 3.分组实验,用不同方法区分羊毛绳和塑料绳。 (烧一烧和捻一捻环节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并正确使用酒精灯)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在本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和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口语交际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习作应在联系生活、表达真情上下功夫,让习作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习作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 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时间:两课时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huǎnɡ(晃眼)mú(模样)jiāng(将来)héng(横竖) 晃huànɡ(摇晃)模mó(模范)将jiàng(大将)横hèng(强横) 2.易读错的字 引荐.(jiàn)顶端.(duān)放肆.(sì)撕.开(sī)桅.杆(wéi)瞄.准(miáo)龇.(zī)牙咧.(liě)嘴 考点二:词语听写 脚力引荐赢得一艘航行放肆帽子桅杆撕开逗笑吓唬 钩住扭动咧嘴船舱海鸥瞄准自相矛盾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出谋划策胸有成竹兴致勃勃不动声色风平浪静哭笑不得 龇牙咧嘴心惊胆战 考点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赏识——欣赏引荐——推荐满意——满足风平浪静——一帆风顺 心惊胆战——大惊失色 2.反义词 赏识——讨厌着急——镇定满意——失望兴致勃勃——百无聊赖 心惊胆战——泰然自若 3.词语搭配 (满意)地笑(好奇)地问(胸有成竹)地说(兴致勃勃)地猜测 4.文言文释义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卖或.曰:有的人物莫能陷.也:刺破 其人弗.能应也:不不可同世而立.:存在誉.之曰:夸耀、吹嘘 考点四:句子赏析 1.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品析:这句话运用夸张的手法,破折号起到转折的作用,把四十秒的时间拉长了,因为心情的着急,就会觉得时间很漫长。 2.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品析:采用夸张的手法起到了强调的作用,更加突出了时间的长久。 考点五:背诵、默写 背诵:《自相矛盾》,日积月累。 考点六:课文理解 1.《自相矛盾》讲述一个楚国商人自夸他的矛和盾的威力很大,当别人问他用他自己的矛刺他自己的盾结果会如何时,他便无法回答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2.《田忌赛马》讲述了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从而赢了齐威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善用自己的长处,规避自己的短处,从而在竞技中获胜)。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5.塑料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15.塑料 【教材分析】 《塑料》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和工具了解塑料的特点,思考怎样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教学中,1、用塑料与其他材料比较时需要一组组的进行,一方面是这种才比较严谨、科学,另一方面才可能了解到塑料更多的优点,学生分析时,教师不必作出评价,在总结时进行概括。2、探究活动:用更多方法比较塑料绳与羊毛毛线,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用实验的方法了解塑料的特性。3、用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减少白色污染,树立环保从我做起的意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塑料制品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储备了一些生活经验,使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他们积极地对塑料进行比较,探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环境保护方面,学生只知道有白色污染,对它造成的危害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视频能更好的了解“白色污染”的严重危害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通过“科技改变生活”让科技的力量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钻研,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塑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2.知道塑料有很多的优点,但也有缺点。 3.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科学探究: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塑料进行研究。 2.能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对比的方法探究塑料的特点。 2.意识到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体会回收、利用塑料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 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借助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这几种图形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课时安排:9课时 课题 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知 识 目 标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能 力 目 标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 情 感 目 标 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 备 注 目标导学个体思考---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反思小结---检查测评---巩固练习---小组督查。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优秀)

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重点)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重点) 一、情境导入 1.京广高铁全程为2298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与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2.冷冻一个物体,使它的温度从20℃下降到零下100℃,每分钟平均变化的温度T(单位:℃)与冷冻时间t(单位:min)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问题:这些关系式有什么共同点?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类型一】反比例函数的识别 下列函数中:①y= 3 2x;②3xy=1;③y= 1-2 x;④y= x 2.反比例函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①y= 3 2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②3xy=1可化为y= 1 3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 ③y= 1-2 x是反比例函数,正确;④y= x 2是正比例函数,错误.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首先要看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去判断,其形式为y= k x(k为常数,k≠0),y=kx -1(k为常数,k ≠0)或xy=k(k为常数,k≠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确定字母的值 已知函数y=(2m2+m-1)x2m2+3m-3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解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得2m2+3m-3=-1,2m2+m-1≠0,然后求解即可.

塑料教案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2017年新课标一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节内容,在本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材料家族”的不同类材料。初步认识了塑料,生活中也多次接触到塑料。从生活中对塑料有感性的认识,为本节课研究塑料具有怎样的性能和用途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工具 教师课前准备不同种类的塑料物品(小塑料桶子、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 超市购物袋、保鲜袋、垃圾袋、塑料文件袋。提前收集好大量的塑料甁。 筛选不同类别的瓶子。例如:矿泉水瓶、运动饮水瓶、塑料药瓶、洗发水空瓶、沐浴露空瓶、一次性杯子、糖果瓶、酸奶瓶、洗气瓶。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了解不同类型的塑料的特点,具有不同的用途; 2、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 (二)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的塑料材料,进行小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科学态度、STEM 1、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积极参与实验; 2、认识到塑料对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安全的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塑料的特性,具有不同用途;能学会安全使用塑料甁。 教学难点:认识塑料瓶底部的安全标识,开展安全小调查。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实验法、类比法、自主归纳总结法、自制PPT、结合信息技术录制微课; 教学过程(必填) 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瞧瞧,都有些什么呢?(展示4-5种塑料制品,分别有小塑料桶、塑料尺、塑料水壶、洗衣液瓶子)想想这些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的呀?(生:塑料)板书塑料。 在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吗? 生:塑料瓶、水壶、塑料盆、塑料文具盒、尺子、塑料袋、沐浴露瓶子、白色小药瓶……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丰富,能举出这么多的例子,看来塑料在我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好好研究它。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轻松交流,展示塑料制品,本单元第一节课初步认识了塑料,为本课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授活动一比较不同的塑料 师:老师准备了四种塑料制品,分别是:塑料抽杆夹、塑料袋、PE保鲜袋、垃圾袋。制成它们的塑料都一样吗?(生:不一样。)老师从四种物品上分别剪下大小相同的塑料块,并且标好编号:1、2、3、4。 (1) 这些塑料块有哪些不同?你们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板书(贴上四块塑料片。)

五年级第六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举世闻名”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埃及的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 二、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 2、看图,品位文字。 3、朗读课文第一段。 4、朗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 2)指名回答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3)回答:胡夫金字塔具有哪些特点? 板书:(高、大、重、平整、紧密)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与结构精巧的。 1)投影句子。 2)指名读。 3)讨论: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胡夫金字塔很高?是怎样的平整与紧密呢?(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结:这段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指名读有关句子。 三、讲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讨论这段中的两个设问句。 1)投影出示 ①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设起来的呢? ②开始砌金字塔了当时没有起重机怎样把这么多巨大的石块垒起来呢? 2)轻声读课文4、5自然段 3、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过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四、练写判断 1、运用列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的手法,写一个片段,介绍校园里的雪松,要写出雪松的特点。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导: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2、总结课文: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2、仿写片段,“以校园的雪松“为题。 板书设计 14、埃及的金字塔 特点:外形宏伟:高、大、重 埃及的金字塔结构精巧:平整、紧密 建造:运石头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认识塑料》 全国通用

认识塑料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塑料,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塑料制品的特点。 2.认识生活中的塑料,了解塑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 的危害。学会客观地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感。 4.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分类、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树立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约束自己的行为和习惯,注意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关于塑料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发兴趣,开题导入 同学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各种不同的塑料制品)?那这些材料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学生回答塑料)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走进塑料的世界。 板书课题:认识塑料 二、交流资料,初步认识塑料 1.师: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搜集塑料方面的知识和塑料制品,同学们都搜集到了什么物品?谁来说说你搜集到了什么?(自由回答) 学生会回答搜集到的各种塑料制品、什么是塑料、塑料的原料、种类等基本信息,师根据回答给予适当评价、补充和总结。 2.师: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了关于塑料的资料,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们对塑料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带来的物品也是琳琅满目(如果学生搜集物品单一可以引导找一找教室里的塑料制品),可见塑料制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这些只是塑料世界里小小的一部分。塑料制品在各行各业中应用都十分广泛,虽然塑料制品问世只有百余年,但是它已经逐步取代了其它生产材料。(板书应用广泛) 播放一组塑料在不同行业应用的图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学习必备精品知识点 1《烽火戏诸侯》写的是周幽王为了讨褒姒的欢心,竟让士兵点燃边防线上烽火台的烽火,结果是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灭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在2700年前(西周后期),人们用烽火来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 2.在《我们胜利了!》中,人们用人报信的方法传递胜利的信息。在《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哥伦布用漂流瓶的形式给女皇传递一封信。 3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驿差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邮政系统传递信息。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1984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如今,计算机网络把世界连成一家。 4.《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主要讲的是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他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 1《烽火戏诸侯》写的是周幽王为了讨褒姒的欢心,竟让士兵点燃边防线上烽火台的烽火,结果是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灭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在2700年前(西周后期),人们用烽火来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 2.在《我们胜利了!》中,人们用人报信的方法传递胜利的信息。在《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哥伦布用漂流瓶的形式给女皇传递一封信。 3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驿差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邮政系统传递信息。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1984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如今,计算机网络把世界连成一家。 4.《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主要讲的是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他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 1《烽火戏诸侯》写的是周幽王为了讨褒姒的欢心,竟让士兵点燃边防线上烽火台的烽火,结果是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灭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在2700年前(西周后期),人们用烽火来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 2.在《我们胜利了!》中,人们用人报信的方法传递胜利的信息。在《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哥伦布用漂流瓶的形式给女皇传递一封信。 3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驿差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邮政系统传递信息。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1984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如今,计算机网络把世界连成一家。 4.《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主要讲的是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他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 1《烽火戏诸侯》写的是周幽王为了讨褒姒的欢心,竟让士兵点燃边防线上烽火台的烽火,结果是周幽王被杀,褒姒被俘,西周灭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在2700年前(西周后期),人们用烽火来传递敌人入侵的信息。 2.在《我们胜利了!》中,人们用人报信的方法传递胜利的信息。在《装在瓶子里的信》中,哥伦布用漂流瓶的形式给女皇传递一封信。 3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驿差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邮政系统传递信息。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电报,后来,贝尔发明了电话。1984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路”的计划。如今,计算机网络把世界连成一家。 4.《神奇的电脑魔术师》主要讲的是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他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第2章整式的加减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4章图形认识初步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 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 重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 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正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表示,负的用小学学过的数(0除外)在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读作正)号。 注意:①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不仅仅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温度计中的0℃不是没有表示没有温度,它通常表示水结成冰时的温度。②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量的性质相反,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巩固知识 1、课本P3 练习 2、课本P4例 义。 四、总结 ①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②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③引入负数后,0的意义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本P5习题1.1第1、2题。 1.2.1有理数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能够准确区分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重点:有理数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问题1:学习了负数之后,我们对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三个不同类型的数吗?(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上写出,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如果有出现不同类型的数,同学们可上黑板补充。)问题2:观察黑板上的这么数,并给它们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接着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得出数的类型有5类: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二、讲授新课 1、有理数的定义 引导学生对前面的数进行概括,得出: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即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让学生在总结出5类数基础上,进行概括,尝试进行分类,通过交流和讨论,再加上老师适当的指导,逐步得出下面的两种分类方式。 (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分类: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本章知识要点] 1.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并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3. 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和关系式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4. 会运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5. 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6. 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26.1 二次函数 [本课知识要点] 通过具体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MM 及创新思维] (1)正方形边长为a (cm ),它的面积s (cm 2)是多少? (2)矩形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如果将其长与宽都增加x 厘米,则面积增加y 平方厘米,试写出y 与x 的关系式.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函数,请你结合学习一次函数概念的经验,给它下个定义. [实践与探索] 例1. m 取哪些值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分析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须满足的条件是: 02≠-m m . 解 若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 02 ≠-m m . 解得 0≠m ,且1≠m . 因此,当0≠m ,且1≠m 时,函数)1()(2 2 +++-=m mx x m m y 是二次函数. 回顾与反思 形如c bx ax y ++=2 的函数只有在0≠a 的条件下才是二次函数. 探索 若函数)1()(22 +++-=m mx x m m y 是以x 为自变量的一次函数,则m 取哪些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塑料进行研究。 2.知道塑料的优点和缺点。 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给社会带来好处,同时也会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教学重点】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塑料的优点。 【教学难点】体会塑料污染的危害。 【教学准备】各种塑料制品及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老化的塑料制品、打火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前几课,我们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了纸、纺织材料、金属等材料,知道了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就是天然材料,如果把天然材料加工或加入某种成分改变性质,这种材料就是人造材料。下面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上的物体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20年来蓬勃发展的新材料——塑料。 (板书课题)

(二)认识塑料的优点 1.师:谁能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塑料做成的?(生汇报) 2.师:那么,这些物品以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展示实物或播放课件)以前人们吃饭用的碗、盘子、勺子都是陶瓷做的;洗脸盆、喝水的缸子、水壶都是搪瓷做的;凳子、箱子都是木头做的;装茶具、水果的盘子都是玻璃做的;饭盒、水桶都是金属做的;而药品则大都是用纸或玻璃瓶包装的;爸爸妈妈买菜用篮子,装东西用布袋子。 3.现在为什么要用塑料制品代替呢?塑料制品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生汇报) 4.师: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分别比一比。今天老师准备了七种材料做成的物品,有木制品、纸制品、纺织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搪瓷制品来帮助大家进行比较,听好要求:请各组将塑料制品与老师提供的某种制品进行比较,找出塑料有哪些优点。各组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比较,看哪组发现塑料的优点最多!(学生分组观察、比较、交流。) 5.师:汇报时先说你们组用哪种材料与塑料比较,再说发现塑料有哪些优点。 6.学生按组汇报。教师板书:隔热、轻便、耐磨、牢固、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及反思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谈论)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地句子认识本课地生字和新词,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各同学的事情)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你看得真仔细,你的确体会到的。 (学生补充: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小学科学_ 塑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塑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具有轻便、不透水、受热易变形等特点。 2.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认识塑料的不同特点。 3.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 4.初步了解塑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塑料的特点。 2.了解塑料的好处与危害。 【教学准备】 演示:塑料花、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锤子、烧杯、水槽、热水、课件 分组:塑料杯、玻璃杯、塑料袋、调色盘、布袋、小毛巾、信封、水槽、场景图 【课前活动】 分一分 1.谈话: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其中有一些是用塑料做的,还有一些不是用塑料做的。请你们仔细观察,把它们分开来。看看哪个小组分的又快又正确。现在开始。 2.学生活动。 3.学生汇报:哪个小组来讲一下你们的分类结果? 4.教师小结:用塑料做的有塑料袋、塑料杯、调色盘,不是用塑料做的有玻璃杯、小毛巾、信封、布袋。同学们做得非常棒!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也能够表现得非常出色。 [设计意图:学生靠自己的生活经验已经能够知道哪些是塑料,课前分一分活动,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常见的几种塑料制品,又向学

生强调了科学探究中要细心观察、小组合作的要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小礼物,大家看是什么?(出示一盆塑料花)喜欢吗?是什么?这束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学生回答:塑料。 3.教师:对,是塑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塑料。 (板书贴课题:塑料)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找一找(场景中的塑料制品) 1.谈话:刚才的大信封里有一张图片,图上画是幼儿园教室里的场景。请你们在图中找一找,有哪些是用塑料做成的物品,用笔画圈把它圈起来。 2.学生活动。 3.学生台前展示交流。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找的结果?请你把图带上台来。 4.教师小结:看来啊,塑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材料。许多物品都是用塑料做成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塑料制品非常多,用途非常广。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中很容易找到它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明确塑料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活动二:做一做,看一看(实验、观察、比较:塑料的特点) 实验一:塑料不易碎,比较轻 1.谈话: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用塑料来制作这些物品呢?它有什么好处呢?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PEP新版

201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PEP新版)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Unit 6 In a nature park 教学目标掌握A、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 能用句型“Are / I…?”和“are / is. Naren’t / isn’t.”进行问答练习。掌握双元音/au/在单词中的发音,进一步学习音标知识。能读懂“”部分的趣味故事。能听懂、会唱歌曲“In a nature park”。复习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培养学生对英语单词发音的语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 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培 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满足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和 满足感。 教学重点掌握A、B部分“Let’s learn”, “Let’s talk”中的词汇和句子。 2. 能用句型“Are / I…?”和“are / is. Naren’t / isn’t.”进行问答练习。 教学难点There be句型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2. A、B部分“Let’s talk”中的内容。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A. Let’s learn A. Draw and ask 第二课时:A. Let’s try A. Let’s talk 第三课时:B. Let’s learn B. Write and say 第四课时:B. Let’s try B. Let’s talk 第五课时:A. Let’s spell B. Let’s wrap it up 第六课时:B. Read and write B. Let’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能听、说、读、写单词“forest”,“river”,“lake”,“mountain”和“hill”。 2. 能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Ia …?”,“”。能完成“Draw and ask”部分的绘画和问答任务。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能听、说、读、写单词“forest”,“river”,“lake”,“mountain”和“hill”。 2. 能在创设的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句型“Ia …?”,“”。 教学难点 单词“mountain”的发音较难,要带领学生反复操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和录音带、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备课教案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主备人:毛映凤 一、单元总说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 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必要时可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上。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三、活动建议 (一)基本思路 “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是一种新的教材编排方式, 教学方法与其他单元明显不同。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正弦和余弦(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都固定这一事实.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知道当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这一事实. 2.难点:学生很难想到对任意锐角,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事实,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如图6-1,长5米的梯子架在高为3米的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米? 2.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CAB为30°靠在墙上,则A、B间的距离为多少? 3.若长5米的梯子以倾斜角40°架在墙上,则A、B间距离为多少?

4.若长5米的梯子靠在墙上,使A、B间距为2米,则倾斜角∠CAB为多少度? 前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回忆,并使学生意识到,本章要用到这些知识.但后两个问题的设计却使学生感到疑惑,这对初三年级这些好奇、好胜的学生来说,起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些问题单靠勾股定理或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是不能解决的,解决这类问题,关键在于找到一种新方法,求出一条边或一个未知锐角,只要做到这一点,有关直角三角形的其他未知边角就可用学过的知识全部求出来. 通过四个例子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每一位同学拿出自己的三角板,分别测量并计算30°、45°、6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 学生很快便会回答结果:无论三角尺大小如何,其比值是一个固定的值.程度较好的学生还会想到,以后在这些特殊直角三角形中,只要知道其中一边长,就可求出其他未知边的长. 2.请同学画一个含40°角的直角三角形,并测量、计算40°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学生又高兴地发现,不论三角形大小如何,所求的比值是固定的.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当锐角取其他固定值时,其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固定的吗? 这样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对本节课要研究的知识有了整体感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大胆地探索新知.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动手实验,学生会猜想到“无论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为何值,它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总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怎样证明这个命题呢?学生这时的思维很活跃.对于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能解决它.因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展开讨论,独立完成. 2.学生经过研究,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若不能解决,教师可适当引导: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教案 18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会写12个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激母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就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和环境的描写,集中探究课文是怎样表现“慈”和“深”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悟家庭的贫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知道孟郊的《游子吟》吗?(师生共同背诵。) 你们知道这首诗赞颂的是什么吗?(母爱) 2.历来的文人墨客喜欢用诗歌的形式来赞扬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普通母

亲的世界,去感受那博大的——慈母情深。(指板书,引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由孟郊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兴趣,走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出示课件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多音字龟[ guī ](乌龟)(龟甲)[ jūn ](龟裂) 2.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了解“我”的家境的贫困。(1—4自然段)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只是一本价值一元五角的书。对你而言,买这样一本书容易吗?可对于当时的作者梁晓声来说,买书容易吗?(不容易) 2.请你读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情? 3.理解“失魂落魄”。 (1)“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2)从“失魂落魄”这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很想拥有这本书,但苦于家境贫寒) 设计意图: 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更能体会到作者家庭的贫困,家庭越穷,母亲依然给“我”钱买书,越能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四、课堂小结。 虽然家境贫寒,母亲工作辛苦,挣钱不易,但母亲依然给“我”钱买书,因“我”能够看书高兴不已,多么深沉的母爱啊!下节课我们再深入感悟母爱的无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对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的品析,学会如何欣赏和分析人物,并体会母亲的伟大及伟大的母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设计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