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制度

1、网络直报人员及设施

①责任报告人: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医学检验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疫情责任报告人。

②硬件设施:有独立的、用于网络直报的办公室,配备疫情专用电话及能登录到网络直报系统的整套微机。

③人员要求:要有1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2、传染病报告病种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病种以及其它传染病病种进行报告。

3、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单位对发现的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4、报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登记在科室传染病登记本上,并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送传染病防制科,疫情直报人员接到传染病报告卡后立即对卡片进行审核、登记。疫情直报员必须及时、准确上网录入传染病报告卡并对卡片进行保管,传染病报告卡应保存5年。

①核对: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员在录入前对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收到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认真检查,对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或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

卡人查询、核对与更正。传染病报告卡录入人在录卡后,对传染病报告卡还要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填写卡片编号。

②订正:传染病信息管理人员收到订正报告卡时,须当日通过网络对已报告卡进行修改或订正,并在备注栏内注明“由╳╳病订正为╳╳病”。已报告病例如果诊断发生变更、死亡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③补报:对在本报告单位中发现的未报告传染病病例,本单位应及时补填传染病报告卡,并通过网络录入报告。

④查重:录卡前,对填写的报告卡,须进行重卡检查,确认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记,不再通过网络录入。发现年龄、性别、现住址及诊断病种名称相同的报告卡时,要进行排查,对重报的报告卡,通过网络进行删除标记。

5、保密措施

①网络直报人员应经常对直报网络进行维护,保障网络直报系统正常运行和安全,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②严格保护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③直报系统的账号、密码等资料要妥善保管,密码要经常变换,每月至少更改一次,一般应在8位以上,应有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

④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否则,由此导致的系统安全问题,由个人承担。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