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典例分析

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

A.东南7月1日06时 B.东北7月1日06时

C.东北1月1日12时 D.东南1月1日12时

(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2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D (2)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日出方位与地方时计算。由图示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日出地方时为6时左右。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图示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为25°E~35°E,其与120°E 的经度相差85°~95°,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应为12时左右。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判断。由题干可知,该“日出”美景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拍摄到的。图中甲地位于刚果盆地,属于热

带雨林气候,景观为热带雨林,并非热带草原;从乙地向东拍摄是湖面,不能拍摄到广阔草原;丁地东面有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地,受地形阻挡,也不能拍摄到图示景观;丙地地形最平坦开阔,最有可能拍摄到此“日出”美景。

命题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1.太阳周日视运动

所谓太阳视运动,即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

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事实上,这是一种“视运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相对运动。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西落了。

不同纬度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北半球):

(1)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

(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太阳高度没有日变化,即太阳运行路线与地平圈平行。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的地区,除极点外,子夜太阳(最低)位于正北方。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的地区,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全球其他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点太阳高度没有日变化,即太阳运行路线与地平圈平行。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的地区,除极点外,子夜太阳(最低)位于正南方。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的地区,太阳始终在地平线以下。全球其他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

(4)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

2.日影朝向及长短变化规律

(1)日影朝向、长短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①太阳在天空的方向与日影朝向相反。如太阳在西北天空,则日影朝向东南。

②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短—变长—日落最长。

(2)正午日影朝向及长短变化

①正午日影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日影朝北;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日影朝南。

②正午日影长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增。

③太阳直射点处,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④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垂直物体的正午日影的公式:影长=物体长度×cot H。(H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3)极点的日影朝向

北极点的任何方向都是南,南极点的任何方向都是北,所以北极点上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向南,南极点上物体的影子永远朝向北。

跟踪训练

1.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某公司推出一种“智能化”太阳能集热板,该集热板能够自动转动而朝向太阳,并能自动调整与地面的夹角,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杭州某处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在某月内水平转动的幅度先变大后变小,则该月正午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 )

A.一直变大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 D

解析正午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能集热板和地面的夹角互余。当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时,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先变小后变大。

2.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和为140°,该地纬度为( ) A.0° B.16.5° C.21.5° D.50°

答案 B

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知,16.5°纬线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90°,最小为50°,二者之和为140°,符合题干条件。

3.下面右图为左图中①地某居民拍摄的日出/日落时的树影照片,则该照片的拍摄日期最接近( )

A.3月20日B.6月1日

C.9月23日D.10月1日

答案 B

解析左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右图中树影朝向东南,说明此时为日落时分,且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结合选择项即可确定结论。

2015年某日,家住北京的李先生在中央电视台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位置,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的照片。读图,完成4~5题。

4.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 )

A.冬季的上午B.冬季的下午

C.夏季的上午D.夏季的下午

5.若不考虑天气状况,20天后的X日,李先生将会再次拍摄到同样的景观(在相同的条件下)。则X日可能接近( )

A.6月12日B.1月2日

C.7月2日D.12月12日

答案 4.D 5.C

解析第4题,结合题干信息知,此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为日落时分,为夏季的下午。第5题,结合题干信息知,X日时太阳直射点应向南移动,该日可能接近7月2日。

读“某地某时期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 )

A.20°N B.20°S C.30°N D.30°S

7.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昼夜均分

C.正值高温多雨的季节D.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答案 6.B 7.D

解析第6题,正午日影与太阳的位置背向分布,结合图示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知,太阳直射点大部分时间在该地以北,短时间在其以南,20°S符合图示要求。第7题,该地日影最短时,太阳直射20°S,为北半球冬季,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

8.读“北半球‘二分二至’时的地球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用箭头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2)写出节气名称:①________;④________。

(3)当地球公转速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时,它刚好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①附近 B.②附近 C.③附近 D.④附近

(4)当地球运行到⑤位置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5)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下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代码)段。

(6)在a段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为________。

答案(1)画图略(在地轴的北端画逆时针为自转方向,在公转轨道上画逆时针为公转方向) 。

(2)夏至春分

(3)C

(4)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

(5)a

(6)逐渐变慢

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一致,均为自西向东运动。第(2)题,根据地轴与太阳位置关系可以判断①为夏至,然后结合公转方向即可判断②为秋分,③为冬至、④为春分。第(3)题,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快。第(4)题,地球公转到⑤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第(5)题,地球公转到⑥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第(6)题,在a段过程中,太阳直射点逐渐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的画法及应用》小专题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的画法及应用》小专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年回归运动,从而引起地球上不同地点每日太阳高度的变化,表现在太阳在天空中的视位置和每日划过的视轨迹的周年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每日太阳都是东升西落,高度角是由零(晨线上)变到最大(正午),再变到零(昏线上)。可以得出结论:6月22日太阳升起的位置最北,12月22日位置最南,3月21日和9月23日居中。 现在以夏至日(6月22日)时,北京为例介绍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画法。 要画好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需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确定所在观测点的位置和方向: 如图1:P点为北京的地理位置(116oE,40oN),N、S、W、E分别表示地平圈的北、南、西、东四个方向。 E P N S W 图1 步骤2、确定日出点位置和日落点位置: 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北京,太阳应是东北升,西北落。 如图2:α=β=23o26’,即日出、日落的偏角(α=β)为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太阳光线平行于所有纬线圈平面,太阳在地球赤道上空运动,我们看到太阳从正东升起,至正西落下;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光线与纬线圈面成23o26’的夹角,太阳从东北升起到西北落下;日出、日落的位置东(西)偏北23o26’;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线与纬线圈面成23o26’的夹角,太阳从东南升起到西南落下;日出、日落的位置东(西)偏南23o26’;其他时间依此类推。 N S 图2 日出点位置和日落点位置归纳如下: 北半球日出点和日落点位置

步骤3、确定观测点的的昼夜长短情况: 夏至日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北京是昼长夜短,参考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本上册1.6节插图,可得北京(40oN )这一天的白昼长达14小时51分,进而可估算出北京在夏至日这天大致4:35日出,19:25日落。白昼长于黑夜,在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上,表现为太阳在天空中停留的弧线长。如图3所示:地平线上A1—A2—A3所构成的弧线要比在地平线以下的弧线长。 N S 图3 步骤4、确点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 根据公式:H=δφ--0 90,计算出北京在夏至日时的太阳高度角为73o26’。 如图所示:γ=H=73o26’

一天中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剖析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所以,太阳在天球上做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想像能力,且在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成为难点,也是重点。但只要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透彻,并有效整合,真正掌握其规律与原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学习策略 1、要掌握太阳视运动知识,需要树立空间想像能力,并且多画图,多练习,在做题目的过程中领会太阳视运动的规律。 2、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总结解题规律。 二、太阳周日视运动重难点剖析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特征 底面表示地平面,底面中心为观察者位置,底面外圈代表地平圈,竖立半圆圈代表天顶面,3条路线代表该观察点观察到的两分、两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路线,3条路线与天顶面的交点表示上中天,3条路线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分别代表该日的日出与日落,底面中心与日出点的连线和东西水平线的夹角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上中天点与底面中心点的连线与南北水平线的夹角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角。对任一地而言,不同日期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都平行的。如图所示。 (二)不同纬度太阳的周日视运动 由于观测者所处的纬度不同,所以,运动的轨迹也不同。 1、在南北极点,所有天体(包括太阳)不升也不落,如图A。 2、在赤道,所有天体的出没都直升直落(如图D)。 3、在南北半球任意纬度(除赤道与极点),太阳视运动轨迹 与地平圈斜交,所有天体都斜落(如图B、C)。 4、极昼围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在极昼的纬度围,不同纬度上,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是不一样 的。极昼的纬度围指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不一定是极圈)到最 高纬度(一定是极点)的区域。不同时间,极昼的最低纬度值不 一样,二至日时纬度值最低,极昼围最大;其他时间(除二分日 外),在66034’-900之间。 (1)在极昼的最低纬度(极圈66034’)上,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日开始时,太阳即位于当地地平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0,之后逐渐增大,至当地下午时,达一日最大值,而后逐渐变小,至该日结束时,太阳又落于当地地平线上,太阳高度又变成00。 (2)在极昼的最高纬度――极点上,一日24小时,太阳始终位于天空中某一高度,(即一日的开始、正午及一日的结束,太阳高度角一样大)没有变化。 (3)在极昼的最低纬度与最高纬度之间时,一日开始时太阳已位于地平线上一定高度,高度值是多少呢?看与极昼的最低纬度的纬度差,纬度相差几度,一日开始时的太阳高度就是几度(例如,当极昼的最低纬度出现在700N上时,720N某地一日开始时的太阳高度就是20)。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至当地正午时达一日最大值,正午过后逐渐变小,一直到该地这一日结束时,太阳仍落于当地地平线上一定高度,太阳高度大小与这一日开始时一样大。

太阳周日视运动知识归纳

太阳周日视运动 地球运动部分的知识点,尤其是太阳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且高中地理教材对于该块内容几乎是空白,而在高考中对太阳视运动有一定的要求,掌握和理解太阳视运动规律有利于解决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所以笔者认为掌握一定的太阳视运动知识是有必要的。 太阳视运动规律一般与直射点位置联系在一起,太阳视运动可以分为周日视运动与周年视运动。这里我们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周期 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从地球上看地球以外的任 何天体都有东升西落的周日运动。以恒星为参考体的 自转周期,即恒星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为恒星日, 再划分为恒星时,分,秒,构成恒星时系统。以太阳 为参考体的自转周期,即太阳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 为太阳日,再划分为太阳时,分,秒,构成太阳时系 统。两者的时间差异在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 阳公转。 已知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564 日,则地球日平均 角速度是:360°÷365.256日=0.98561°(即59′8″.196)当地球自转一周,完成一个恒星日后,还须绕过△t=59′8″.196,才能完成一个太阳日。可见,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8″.196。已知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为23 时56 分 4 秒(即1436.06667 分),则地球自转1°的时间是:1436.06667 分÷360°=3.989074 分(或24 时÷360°59′8″.196=3.989074 分),3.989074分×59′8″.196=3 分55.9622 秒=3 分56 秒,所以一太阳日:23 时56 分4 秒+3 分56 秒=24 时。二、昼夜长短状况 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昼弧长除以150来表示昼长,如果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线之上(此时为昼)的长度大于半个圆,则昼大于夜,反之昼短于夜;如果始终在地平线之上为极昼,反之为极夜。 与直射点位置关系为:直射点所在半球,昼大于夜,且直射点纬度越高昼夜差异越大;直射点向某半球移动,该半球的白昼增长。 三、日出日落的太阳方位 人们常说:“太阳东升西没”。而且习惯以日出地平线的一点代表东方,日没地平线的一点代表西方。在人们的心目中,太阳的出没点是判断地面东西方向的标志。然而,严格地说来,仅把太阳的出没地点作为地平面正东正西方向的判断标准,这显然是不准确的。因为,在地球表面上,同一纬度地点的不同季节,或同一季节不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解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解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图 二、不同纬度两分两至日太阳视运动图 1.赤道上两分两至日

二、北回归线以北、北极圈以南 三、北回归线上 四、北极圈上

五、夏至日北极圈内 例1: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回答下列三题。 1.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N °N °S °S 2.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N °N °S °S 3.当太阳处在正北方上空时,国际标准时为20时,则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W °°E ° 六、北极点处太阳视运动图 例2:下图为某科考队员在某地观测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这一天他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空呈逆时针方向运行。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该科考队员所处的纬度位置是() °S °N °S °N 2.假设图示太阳高度为该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 A.地球上的热带范围将变大 B.地球上温带范围将变小 C.地球上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将变小 D.武汉(30°N)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将变大 七、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S N 35° 5° 某地 0 12 24 时刻 太阳高度 22°

九、南极圈上夏至日(或南半球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即该地纬线与晨昏圈相切) 十、南极圈内视运动 例3 下图表示某地点A 某日所观察到的太阳运行轨迹,其中箭头表 示太阳运行方向,E 、W 、S 、N 分别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当太阳位于图中B 点时,北京时间为16点。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观察地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BD ) °N ,120°W B. 60°N ,60°E °N ,120°W D. 70°N ,60°E 2.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 B ) A.地平正北方向 B. 地平东北方向 C.地平东南方向 D. 地平正东方向 例4:右图为北半球冬至日不同纬度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图中各曲线对应的纬度分别是: 练习: 下图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米尔迪拉市(约34°S,143°E )建造的太阳能热力塔式发电站。它由200面大镜子和一个大铁塔组成,镜子聚焦,将太阳光反射至塔上,塔内产生的热量与天然气、水混合后发电,便形成了太阳能热发电,发电容量高达20万千瓦。而塔底镜子的数量还可以根据所需太阳 W N S B 地平面 E 40° A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专题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专题 (一)两分日 全球除极点外, 太阳光线与纬线平行 全球太阳 1、北极点 2、直射点纬度以北 3、直射点纬度 4、直射点纬度以南 5、南极点 太阳:正东升→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落 日影:正西→ 西北→ 正北→ 东北→ 正东 太阳:正东升→正中天→正西落 日影:正西→ 无 → 正东 太阳:正东升→ 东北→ 正北→ 西北→ 正西落 日影:正西→ 西南→ 正南→ 东南→ 正东 东 西 太阳:终日正南,高度不变,位于地平线 日影:影子正南(在夜半球,不可见) ( 注:图中内小弧箭头为日影运动轨迹,外大弧 箭头为一日太阳视运动轨迹。下同。) 西 东 太阳:终日正北,高度不变,位于地平线 日影:影子正北(在夜半球,不可见) 18∶00 12∶00 6∶00 6∶00 12∶00 18∶00 正东升 正西落 南 南 北 北 N S 西 东 6∶00 18∶00 12∶00 北 南

1、北极点 2、极昼区 3、直射点纬度以北 4、直射纬度 5、直射纬度以南 6、南极点、极夜区 太阳:终日正南,高度不变 日影:终日正南 太阳:正北升→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 西北→正北落(太阳高度最低时为日出、日落时,此时太阳光线从北极点方向射入) 日影:正南 → 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 东南→正南 太阳:东北升→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落 日影: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北→东南 太阳:东北升→正中天→西北落 日影:西南→ 无→东南 太阳:东北升→正北→西北落 日影:西南→ 正南 →东南 无阳光照射,所以不可见太阳运动轨迹及日影 北半球6点前 南半球6点后 北半球18点后 南半球18点前 12∶00 东 西 除极昼区外 全球均为 6∶00前 18∶00后 12∶00 北 南 北 南 北 南 N S N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的绘制及计算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的绘制及计算 洛阳市第十九中学(471000) 王安周 本刊在2015年第17期发表《日出日落时间和方位的计算及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示意图的制作方法》 [1],经过仔细阅读发现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日出太阳方位计算公式、赤道上日出方位、太阳周日视 运动轨迹的绘制等。以地面观测者为中心,太阳“东升西落”,24小时绕地轴并随天球旋转一周,其在天球上运行的轨迹称为太阳周日视运动(简称太阳周日圈)。借助天球坐标体系,对其构成要素、特点和绘制方法进行量化分析,实现了对其运动轨迹路径图准确绘制。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探究 地球仪地轴水平横放,固定粉笔垂直放于地球仪表面,拨动地球仪自转一周,记录留下痕迹;多次重复上述操作且更换粉笔颜色,观察留下的笔迹。表明地球仅自转,不同季节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均为平行于纬线圈的一系列圆圈,范围介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图1)。 图1 仅自转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 图2太阳周日视运动在天球上的投影 地心天球是以地球球心为中心,以无限大为半径,内表面分布着各种各样天体的假想球体。为了研究方便,引入天球坐标体系,地球的地轴无限延伸与天球交点,分别为北天极和南天极,地球的赤道平面无限伸延与天球交线,就是天赤道[2]。若以地面观察者为中心,观测者和太阳连线无限延长与天球的交点,若把一太阳日内这些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是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轨迹,其实质上就是一天中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在天球上投影(图2)。 二、太阳周日视运动构成要素 为了准确描绘太阳视运动的轨迹,假设观察点所在纬度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δ,天球半径为 R ,在图2基础上绘制图3a 、3b 、3c 。图3a 表示北纬?的地平圈上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分布图,图 3b 为图3a 的侧视结构图,可以揭示不同季节太阳视运动在天球中的位置,图3c 为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上的立体图,更加清晰表示不同季节太阳在天球中的位置。根据图3中信息,对太阳周日视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1)平行:由图3a 可知,在天球坐标系中,不同季节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圈都平行于天赤道,因此,相对于同一地平圈而言,太阳周日视运动轨道面都相互平行[3]; 南回归线 赤 道 北回归线 粉笔 图3 北纬?的地平圈上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分布图、结构图和立体图 E P O H C D G A 夏至 冬至 二分W C 冬至 夏至 天赤道 二分 北天极 南天极

太阳周日视运动

太阳周日视运动:太阳出没时间和方位问题 由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易知,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北半球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6:00。同理,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太阳东北南升西南落,南半球日出时间(地方时)早于6:00。 地方时6:00的太阳方位自然成为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 由于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太阳正东升正西落,且日出时间为地方时6:00,不少人错误地认为,夏半年,在地方时6:00,太阳刚好于东北(或东南)运行到正东位置。 果真如此吗? 一、夏半年地方时6:00时太阳方位的定性分析 1、北半球温带和寒带地区 下图(图1)为北半球温带地区,二分日与夏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示意图。ESWN为地平圈,E、S、W、N分别表示东南西北方。O为观察点。弧EDW为二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弧ABC为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O′为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的中心。

过O′作EW的平行线交弧ABC于E′、W′,E′W′平分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故E′、W′分别表示当地时间6:00和18:00的太阳位置。 如果将E′、W′垂直投影到地平圈上,它们的投影明显分别位于东北和西南方。 同理可知,南半球温带和寒带地区,夏半年,6:00和18:00的太阳方位分别为东南和西南。经过一段时间,太阳会运行到正东和正西方向。 2、北半球热带地区和赤道地区 北半球热带地区和赤道地区,夏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如图2、图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热带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天顶以北。

因此,在地方时6:00和18:00,太阳分别位于东北方和西南方,而且,在一天当中根本到达不了正东方。 二、夏半年地方时6:00时太阳方位的定量计算

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 The sun looks at motion 所谓太阳视运动,即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事实上,这当然不是由于太阳围绕地球运动了,而是一种"视运动",也可以说是一种相对运动.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西落了. 事实上,如果细心一点,你就会察觉,其实每一天,日出的方向都有变化,并不是象有些人认为的,太阳每天都从正东方升起,从正西方落下.这种感觉是错的.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因时因地而异,以北京(40N,116E)为例,每年的3月21日(春分)和9月23(秋分)当日的太阳是从正东方升起,十二个小时后再从正西方落下.但,3月21日以后至9月23日前,每天的日出方位是东北方,日落方位是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此时地表物体影子朝正北.9月23日以后至次年的3月21日,日出方位是东南方向,日落方位是西南方向,正午太阳仍然位于正南方天空.因此也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早晨,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中午时升到最高位置,傍晚又向西方落下。人们感到太阳运行的轨道好似在天空中走过了一个弧形的半圆。太阳在天穹背景上的这种经天而行的运动被称为是太阳的周日视运动。实际上太阳在地平线之下还有另一半的弧形轨道,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在夜晚,我们还可以看到,所有的星星也都有这种东升西落的视运动现象。 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尤其是晴朗的夜晚,当我们站在空旷的原野上,仰望天空、环顾四周时,总感到天空就象是一口巨大无比的半球形的“锅”扣罩着大地,日、月、星辰等各种天体都好象是附着在这口“锅”的“内壁”上。这口“锅”在不断地旋转着,所有的天体也就随之而东升西落地运行着。 知识点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2、在一年内,只有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 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3、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南,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北 4、正午时南北回归线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 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南射 南回归线上,太阳有直射和北射 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

太阳视运动图解

太阳视运动图解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之一,探讨它的运动规律可以培养我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面我们用图对它进行系统的解读。 一、地心天球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我们站在地面上看天空,天空似乎是一个球面,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表明,这个球面不但存在于地上,而且存在于地下,我们把这个球体叫天球。我们常用的天球是地心天球,即以地球的球心为球心,无限大为半径的假想球体。把地球座标系统无限扩大构成地心天球座标系统。如图1所示: 天赤道就是地球赤道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天球大圆,天赤道把天球分成南北两半球。地轴无限扩大叫天轴,它与天球相交两点分别叫天北极(p)和天南极(p′)。黄道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大圆。地平圈是通过地心且垂直与当地铅锤线的平面无限扩大同天球相割而成的大圆,地平圈把天球分成可见半球和不可见半球。地平圈上方向的确定方法,在地心天球上,除了极点外,任意地平圈与天赤道相交且平分,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就是当地正东方(E)和正西方(W)的标志。地平圈上与天赤道相距最远的两点距天北极(P)近的就是北点(N),距天南极(P′) 近的就是南点(S)。在北半球,面北背南左西右东,在南半球,面南背北左东右西。天赤道平面就是南北极点的地平圈。天球的旋转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围绕天极旋转。看星空,在北半球,星星围绕北天极(p)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星星围绕南天极(p′)顺时针旋转。 二、太阳视运动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其实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反映。可以这样理解,由于地球公转,太阳每年在天球上做南北回归运动,由于地球自转,每天运动的轨迹是太阳直射点纬度间的某个纬线圈。在地面上看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当地的纬度(φ)、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δ)、当时的地方时(t)。地球上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看到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圈是互相平行的,也就是该地地平圈上太阳每年在天球上南北运动的回归圈间的纬线圈。 三、日出日落方向 图2为赤道上一年中的太阳视运动,它们的太阳视运动圈是一系列相互平行的平面,并且是与地平圈垂直的。因为赤道上地平圈上的南北两点正好与天南极(p′)和北天极(p)重合。在赤道上,每 年春秋分太阳正东升正西落,从3月21到9月23 太阳东北升西北落;从9月23到次年3 月21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非极昼区,每年春秋分太阳也是正东升正西落,从3月21到9月23太阳东北升西北落;从9月23到次年3 月21太阳东南升西南落。图3、图4、图5、图6是各纬度的代表,同学们仔细看看,好好体会。

极昼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探析

极昼区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探析 极昼区,即出现太阳终日不落现象的地区。在同一个太阳日内,极昼区内不同纬度地点尽管都有极昼现象,但它们的太阳高度(角)日变化及其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却迥然不同。对于该问题的认识,学生大都模糊不清,下面分类图示例析如下。 一、南、北极点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每年春分(3月21日前后)至秋分(9月23日前后),阳光直射北半球,为北极点极昼期;秋分至次年春分,阳光直射南半球,则为南极点极昼期。由于南、北极点位于地球自转轴上,其角速度和线速度为0,因此,当其处于极昼期时,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角为恒值(不变),并且其太阳高度的大小取决于阳光直射点的纬度。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90°-直射点的纬度)),可推知h=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数,即极点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恰好等于阳光直射点的纬度。例如,当阳光直射20°N时,北极点全天太阳高度角为20°;又如,当阳光直射20°S时,南极点太阳高度角终日为20°。由于阳光直射点以回归年为单位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故南、北极点在其极昼期内的太阳高度变化范围为(0°,23°26′]。当阳光某日直射南、北纬h°时,南、北极点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曲线及其视运动轨迹,如图1、图2(南极点图)和图3(北极点图)所示。 提示:①太阳周日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其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在北半球地平圈上看来,太阳视运动表现为顺时针方向,而南半球则为逆时针方向。②北极点为地球最北端,其四面八方均为南方;南极点为地球最南端,其四面八方为北方。③阳光直射赤道时(二分日),南、北极点太阳高度终日为0°,该日太阳沿地平线移动,此现象不属极昼现象。④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日内变化忽略不计,同纬度地点太阳视运动轨迹相同。 例1.下图为某科考队员在某地观测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示意图,这一天他观察到的太阳在天空呈逆时针方向运行。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该科考队员所处的纬度位置是() A.68°S B.68°N C.90°S D.90°N (2)假设图示太阳高度为该地一年中的最大值,则() A.地球上的热带范围将变大 B.地球上温带范围将变小 C.地球上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范围将变小 D.濮阳(36°N)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将变大 解析:地球上太阳高度整日不变的只有极点,极昼时北极点上空太阳视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南极点为逆时针方向,故第⑴题C项正确。极昼期间,极点太阳高度等于阳光直射点的纬度,其大小随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变化。若此日南极点的太阳高度(22°)为一年中的最大值,说明黄赤夹角变小,则南北回

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判读 【知识总结】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能反映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 一、方向的判读(通常指地平圈上方向的判读) (1)可通过太阳的升落先判断东西方向,再利用与普通地图上方向的判读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定出方向坐标。 例:读图1中太阳在不同节气的视运动图,A 点位于观测者的( )方。 (2)已知观测点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时,可根据正午太阳的位置来判断南北方向。 例:图5为北半球某地太阳视运动图,请在图中 地平面上标出方向及用箭头画出太阳运动的轨 迹。 二、昼夜长短的判读: 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以上弧长的变化,即表示昼长的变化。⑴若此轨迹为优弧,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 );⑵若此轨迹为劣弧,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 );⑶若轨迹圆心恰好为观测点,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 ); ⑷若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圈以上是一个完整的圆,则表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时出现( )。如果该圆与地平圈平行,表示观测点所在( );如果该圆与地平圈相切,有一个交点,表示观测点所在纬度为();如果该圆与地平圈的位置关系是既不相切又不平行,表示观测点所在纬度()。(如下图所示) 三、观测点位于南北半球的判读: ⑴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南,则观测点位于()半球;⑵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北,则观测点位于()半球;

如果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全部位于天顶以南(如下左图),则表明当地位于();相反,如果太阳上中天的部分全部位于天顶以北,则表明当地位于()。 如果出现某一个周日视运动圈全部位于地平面以上,则表明当地位于极圈以内(如下右图)。上中天后太阳位于天顶以南是()极圈以内,上中天后太阳位于天顶以北是()极圈以内。 四、正午太阳高度的判读: 连接正午时太阳所在位置(即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与观测点之间的连线,与南北向连线的夹角,即为观测点所在纬线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注:取锐角或直角)。 五、二分二至的判读 ⑴若观测点位于北半球,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最长时为(),最短时为(),轨迹圆心在观测点时为();⑵若观测点位于南半球,则太阳视运动轨迹最长时为(),最短时为(),轨迹圆心在观测点时为(); ⑶若观测点位于赤道上,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上中天位置在观测点之北的为( ),在观测点之南的为(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为春秋分。 六、日出日落方向的判读:在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纬线上,无论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规律如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是不变化()。 正好出现极昼的地区,北极圈以北地区表现为( ),南极圈以南表现为( )。北极点从地平面向上看,太阳()时针在地平面上旋转;南极点从地平面向上看,太阳()时针在地平面上旋转.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典例分析 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读图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 A.东南7月1日06时 B.东北7月1日06时 C.东北1月1日12时 D.东南1月1日12时 (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22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D (2)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日出方位与地方时计算。由图示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日出地方时为6时左右。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图示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为25°E~35°E,其与120°E 的经度相差85°~95°,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应为12时左右。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判断。由题干可知,该“日出”美景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拍摄到的。图中甲地位于刚果盆地,属于热

带雨林气候,景观为热带雨林,并非热带草原;从乙地向东拍摄是湖面,不能拍摄到广阔草原;丁地东面有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地,受地形阻挡,也不能拍摄到图示景观;丙地地形最平坦开阔,最有可能拍摄到此“日出”美景。 命题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1.太阳周日视运动 所谓太阳视运动,即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 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事实上,这是一种“视运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相对运动。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西落了。 不同纬度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北半球):

太阳视运动 日影判断

浅谈太阳周日视运动 史济成(象山二中315731) 地球运动部分的知识点,尤其是太阳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且高中地理教材对于该块内容几乎是空白,而在高考中对太阳视运动有一定的要求,掌握和理解太阳视运动规律有利于解决地球运动的知识点,所以笔者认为掌握一定的太阳视运动知识是有必要的。 太阳视运动规律一般与直射点位置联系在一起,太阳视运动可以分为周日视运动与周年视运动。这里我们研究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太阳周日视运动状况。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周期 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从地球上看地球以外的任 何天体都有东升西落的周日运动。以恒星为参考体的 自转周期,即恒星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为恒星日, 再划分为恒星时,分,秒,构成恒星时系统。以太阳 为参考体的自转周期,即太阳的周日运动周期,定义 为太阳日,再划分为太阳时,分,秒,构成太阳时系 统。两者的时间差异在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绕太 阳公转。 已知地球公转一周为365.2564 日,则地球日平均 角速度是:360°÷365.256日=0.98561°(即59′8″.196)当地球自转一周,完成一个恒星日后,还须绕过△t=59′8″.196,才能完成一个太阳日。可见,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8″.196。已知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为23 时56 分 4 秒(即1436.06667 分),则地球自转1°的时间是:1436.06667 分÷360°=3.989074 分(或24 时÷360°59′8″.196=3.989074 分),3.989074分×59′8″.196=3 分55.9622 秒=3 分56 秒,所以一太阳日:23 时56 分4 秒+3 分56 秒=24 时。二、昼夜长短状况 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利用昼弧长除以150来表示昼长,如果太阳视运动轨迹在地平线之上(此时为昼)的长度大于半个圆,则昼大于夜,反之昼短于夜;如果始终在地平线之上为极昼,反之为极夜。 与直射点位置关系为:直射点所在半球,昼大于夜,且直射点纬度越高昼夜差异越大;直射点向某半球移动,该半球的白昼增长。 三、日出日落的太阳方位 人们常说:“太阳东升西没”。而且习惯以日出地平线的一点代表东方,日没地平线的一点代表西方。在人们的心目中,太阳的出没点是判断地面东西方向的标志。然而,严格地说来,仅把太阳的出没地点作为地平面正东正西方向的判断标准,这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1-2 太阳周日视运动(含解析)

1-2 太阳周日视运动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图 为了能快速厘清太阳的实际运动轨迹及快速判断出太阳在一天中某一时间(地方时)的大致位置,在此提出“三点定轨迹”。 “三点定轨迹”:此三点为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三点的位置。在探究过程中,因为是利用光照图进行辅助,要理解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要找出并识别晨昏线。 【思维构建步骤】:1.根据材料给出的时间确定直射点所在半球,得出日出、日落方位。 直射点位置决定了日出日落方位。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

注意:这里讨论日出日落的地区不包括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 2.根据此时直射点与分析地区的位置关系,判断正午时,直射点是位于已知地区的正南还是正北。 3.确定三点绘制轨迹。 在绘制图的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根据材料提示的时间,知道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还是冬半年即可得出日出日落方位,再结合此时直射点的纬度与考察地区(十字坐标中心的黄色)的位置关系,画出正午时太阳的位置,三点连线,即为一天中太阳的轨迹。 地区 时间 直射点以北直射点以南 二分日 北半球 夏半年

北半球 冬半年 注意:依据“三点定轨迹”方式绘制出的是太阳周日视运动的简图,可把一天中的时间进行加载,6时太阳位于正东方向,18时位于正西方向。直射点位于正南正北时是12点,因此可以判断一天中该地任一地方时太阳的大致方位及物体影子朝向。 1.(2019年江苏卷)【太阳周日视运动】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表l为“雾灵山部分日期的日出和日落时刻表”。据此回答题目。 表1 日期日出时刻日落时刻 ①7:3217:08 ②6:3118:15 ③4:4519:39 ④7:2216:49 1.一游客于7月某日去雾灵山旅游,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解析】对于太阳轨迹的分析,目标应该很明确:首先是判读是时间,七月为北半球的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其次确定直射点的位置,该地为北京(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故答案选B。 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太阳某一时刻位置】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据此完成题目。

太阳视运动和杆影问题

杆影专题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大阳高度。如图4,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a。据此回答1~4题。 1. 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A.12︰00 B.12︰40 C.11︰20 D.11︰00 2. 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A.英国伦敦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3. 图5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该学校大约位于 A.21.5°N B.21.5°S C.45°N D.45°S 5. 小约翰(身高1.5米),隔河观察正午塔影情况。发现6月22日正午时,塔影达全年最大,且塔尖的影子正好位于小约翰立足处,据此回答: ⑴该地位于:A、热带 B、南温带 C、北温带 D、寒带 ⑵该河流向: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西南流向东北 C、由西流向东 D、由东北流向西南 ⑶若塔高70米,则这里的河面宽约为: A、30米 B、40米 C、50米 D、70米 6. 某地某日某时段内的杆影轨迹示意图。O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据此判断:

⑴1~4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A、1 B、2 C、3 D、4 ⑵该地可能是下列城市的:A、巴黎 B、堪培拉 C、开普敦 D、圣地亚哥 ⑶这一天上海: A、昼短夜长 B、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C、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 D、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7. 某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杆测影”的方法,逐日测正午太阳高度,并根据记录画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据此回答: ⑴该小组记录太阳在a位置时,测算正午太阳高度为86°,北京时间为12:40,该校的地理位置是: A、110°E,19.5°S B、110°E,19.5°N C、126°E,19.5°S D、126°E,19.5°N ⑵记录9月23日太阳位置的点是: A、a B、b C、c D、d ⑶太阳由b→c的过程中, A、开普敦炎热干燥 B、旧金山正值雨季 C、武汉经历了伏旱天气 D、悉尼昼渐短,夜渐长 ⑷该小组观测到正午太阳在其北方的时间大约: A、半个月 B、1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8. 某校同学在不过河的情况下利用铁塔及其影子测算太阳高度。在12 月22日正午测算太阳高度为β;过一段时期,测得正午太阳高度为α,读图回答: ⑴该地区位于半球。 ⑵若β=68°,且为正午时所测,北京时间为12月23 日0点40分,则塔所处位置: ⑶从Q→R,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向移。 ⑷铁塔所在区域所处的风带是,图中海洋 是:。 9. 某校(北回归线以北)某地,在操场上树立一 垂直于地面的旗杆,杆高为h,OP为正午旗杆的影子, OM⊥OP,测得OP长度为一年中最长,且为hCOt30°, ⑴该小组晚上利用望远镜测得当地北极星得仰角 为; ⑵该小组晚上20时35分观测到某恒星位于上中天,则一周后该 小组在同一地点观测到该恒星位于上中天的时刻是:; ⑶M处有一高度为H的楼房,若在其北面建一新楼,欲使新 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M楼遮挡,两楼至少相距多远?

太阳周日视运动试题及变式图解

太阳周日视运动试题及变式图解 例题1:11月5日,北京(40°N、116°E)当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 例题2:下图是北纬40°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K、L、M三条曲线为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曲线。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b、c、d分别表示地平圈上的四个方位,其中代表南方的是() A.a B.b C.c D.d (2)有关K、L、M所对应的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K一一天安门广场升旗时刻为一年中最迟 B.L一一江苏白昼时间比北京长 C.M一一此时该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D.L一一长江口外海域盐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例题3:图1是北半球某地观测到的太阳周日视运动图,(1)求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该地的纬度。(2)画出该地的太阳高度角日变化坐标图。

(四)特殊的太阳视运动图 例题4:图3为某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圆O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1=<2=22°,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及该地的纬度;(2)悉尼该日太阳升起的方向。(3)画出该地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坐标图。 例题5:图5是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是运动图,当太阳位于A点时,北京时间为6时,高度角为44°,完成下列问题:(1)求该地的地理坐标。(2)求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3)该日该地太阳升起的方向。(4)画出该地的太阳高度角日变化坐标图。 例题6:图7为70°N某地太阳在6月22日的视运动路线图,读后完成下列问题:(1)太阳在天顶偏南时,高度角是多少?太阳在天顶偏北时,高度是多少?(2)当地零时,太阳高度是多少?当地正午时,太阳高度是多少?

练习题1: 某年6月22日,“网络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四位会员图示了各自所在地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四幅图如下,试完成1~3题: 1、四位会员所在的纬度,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序是:() A.丙甲乙丁 B.乙甲丁丙 C .甲丙丁乙 D .甲乙丙丁 2、对纬度介于甲乙之间的人们来说:() A.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北方上中天 B.正午时,太阳位于人们的南方上中天 C.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到西南方向落下 D. 6月22日这一天,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到正西方向落下 3、从正午太阳高度来看:() A.丙地与甲地可能在某一日相等 B.丙地全年小于乙地 C.6月22日,甲乙之间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6月22日,甲以南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4、能反映该日北极点太阳高度变化情况的示意图是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及太阳高度角相关练习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及太阳高度角相关练习 1.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700 N B、750 N C、700 S D、750 S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是() A、150 N B、200 N C、150 S D、200 S (3)当太阳光线处在a位置时,国际标准时间是20时,则该地的经度位置是() A、1200 W B、00 N C、600 E D、1800 如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出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分析判断2——4题。 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正南方向的() A、① B、② C、③ D、④ 3.该地的经度是() A、1000 E B、1100 E C、1250 E D、1300 E 4.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如图为某地某日太阳视运动图,其中,∠1=100,∠2=300 ,据此回答下列5——6题。 5.该地的地理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分别是() A、800 N ,200 N B、800 S,200 S C、66034,N, 23026,S D、66034,S, 23026,N 6.图示日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去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机 B、华北平原土壤中水盐运动正值淋盐 C、长江下游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D、珠江口出现咸潮 图中L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9——10题。 9.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A、71° B、29° C、21° D、69° 10.此时相对应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地中海沿岸沙滩日光浴最佳季节 C、南极洲考察最佳季节 D、北京早晨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 图1为我国某地某一天中的太阳视运动图。图2为世界地图上经过该地的一段纬线,MN之间为海洋。读图回答11—— 13题。 11.对MN之间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水的平均盐度约为45% B、该海域是我国的内海 C、该海域有我国最大的渔场 D、该海域铁矿运输繁忙 12.影响M处附近海域盐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区的封闭程度 B、蒸发量的变化 C、河流的径流量 D、洋流流向的变化 13.N地以东地区() A、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B、为岛国,水能资源丰富 C、原材料需大量进口 D、山地、丘陵为主,森林资源丰富 下图是某地夏至日全天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14——16题。 14.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78°17′N,120°E B、66°34′N,120°E C、78°17′N,116°E D、23°26′N,120°E 15.当天,该地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位分别是() A、正北升起,正南落下 B、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C、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D、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16.该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曲线为() 右图为某时刻我国局部地区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 度线,水平直线表示纬线,竖直的直线表示经线。读图,回答17——18题。 17.此时北京时间是()

太阳周日视运动专题

太阳周日视运动专题 一、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律 1、影响太阳视运动轨迹的因素 ⑴当地纬度⑵季节 2、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⑴位于赤道上观察到的二分二至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左下) ⑵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观察到的二分二至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右上) ⑶位于北回归线上观察到的二分二至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左下) ⑷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观察到的二分二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右上) ⑸位于北极圈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左下) ⑹位于北极圈至北极点之间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右上) ⑺位于北极点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左下) 思考:南半球各纬度上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规律是什么?(右上) 3.常考点归纳 (1)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

(2)日出日落方位 ①二分日全球太阳东升西落②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北升西北落③南半球夏半年时,全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④出现极昼的地区,北极正北(南极正南)升,北极正北(南极正南)落 (3)太阳方位与地方时关系 0:00时太阳在正北(正南),6:00太阳在正东,12:00太阳在正南(正北),18:00太阳在正西, 例40°N ,120°E 地区9:00时太阳在东偏南45° (4)太阳方位与正午太阳高度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太阳最高时在正北 二、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应用 1、确定地平圈平面上的方位 ⑴.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方向来确定地平圈平面上的方位。 ⑵.如果观察点在北半球,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倾向南方。 ⑶.如果观察点在南半球,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倾向北方。 2、判断南北半球和纬度范围 太阳视运动轨迹北顺南逆 3、判断两至两分 若图中A 、B 、C 三条运动轨迹代表二分二至,则: ⑴.如果观察点在北半球,那么A 是夏至、B 是二分、C 是冬至。 ⑵.如果观察点在南半球,那么A 是冬至、B 是二分、C 是夏至。 4、判断昼夜长短,判断季节(月份) 根据太阳周日视运动的弧度来判断 根据路线长短判定季节:超过半圈——夏季,不足半圈——冬季, 正好半圈——二分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H 太阳周日视运动到当日离地面最高位置时与地面的夹角 5、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⑴利用12时(正午)和0时(子夜)太阳高度角来计算: (12时太阳高度角+0时太阳高度角)÷2 例如:左下图中∠AOC =100 ,∠BOD =300 求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如右上图所示: ∠δ=∠β+∠AOC =(∠BOD -∠AOC )/2+∠AOC =(∠AOC +∠BOD )/2 ⑵利用轨道面夹角θ来判断 除二分二至特殊日期无须判断外,任一时间的直射纬度可以从图中的θ角做出判断: ①如果观察点在北半球,那么A 这一天的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北纬θ; ②如果观察点在南半球,那么A 这一天的太阳直射点纬度为南纬θ。 6、判断观察者的纬度 ⑴可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计算:H =900-│ω±δ│ ⑵北极星高度即观察者的纬度 ⑶极昼发生的区域内,可利用12时(正午)和0时(子夜)太阳高度角来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