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5.2安全设施中的相关名词解释1

5.5.2安全设施中的相关名词解释1

5.5.2安全设施中的相关名词解释1
5.5.2安全设施中的相关名词解释1

5.5.2安全设施中的相关名词解释

1.预防事故设施:

1.1检测、报警设施: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组分等报警设施,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检测和报警设施,用于安全检查和安全数据分析等检验检测设备、仪器。

1.2设备安全防护设施: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防雷、防潮、防晒、防腐、防渗漏等设施,传动设备安全锁闭设施,电器过载保护设施,静电接地设施。

1.3防爆设施:各种电气、仪表的防爆设施,抑制助燃物品混入(如氮封)、易燃易爆气体和粉尘形成等设施,阻隔防爆器材,防爆工(器)具。

1.4作业场所防护设施:作业场所的防辐射、防静电、防噪声、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网)、防滑、防灼烫等设施。

1.5安全警示标志:包括各种指示、警示作业安全和逃生避难及风向等警示标志。

2.控制事故设施:

2.1泄压和逆止设施:以用于泄压的阀门、爆破片、放空管等设施,用于止逆的阀门等设施,真空系统的密封设施。

2.2紧急处理设施:紧急备用电源、紧急切断、分流、排放(火炬)、吸收、中和、冷却等设施,通入或者加入惰性气体、反应抑制剂等设施,紧急停车、仪表联锁等设施。

3.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设施:

3.1防止火灾蔓延设施:阻火器、安全水封、回火防止器、防油(火)堤、防爆墙、防爆门等隔爆设施,防火墙、防火门、蒸汽幕、水幕等设施,防火材料涂层。

3.2灭火设施:水喷淋、惰性气气、蒸汽、泡沫释放等灭火设施,消火栓、高压水枪(炮)、消防车、消防水管网、消防站等。

3.3紧急个体处置设施:洗眼器、喷淋器、逃生器、逃生索、应急照明等设施。

3.4应急救援设施:堵漏、工程抢险装备和现场受伤人员医疗抢救装备。

3.5逃生避难设施:逃生和避难的安全通道(梯)、安全避难所(带空气呼吸系统)、避难信号等。

3.6劳动保护用品和装备:包括头部,面部,视觉、呼吸、听觉器官,四肢,躯干防火、防毒、防灼烫、防腐蚀、防噪声、防光射、防高处坠落、防砸击、防剌伤等免受作业场所物理、化学因素伤害的劳动防护用口和装备。

有关安全名词解释

有关安全名词解释 安全管理“511”工程:“5”即:深化“理念引导、制度规范、机制保障、科技支撑、素质提升”五个体系;“1”即: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模式;“1”即:推动高危行业逐步向安全行业目标转变。 “三为六预”安全文化:以本质安全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天预防为主”安全理念,构建“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控”安全要素。 安全“四个一切”:安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 “十个更加、十个严防、十个做到”总体要求: 一是更加树牢抓好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严防思想麻痹、盲目乐观、心存侥幸,做到警钟长鸣、警示高悬、长抓不懈。 二是更加认清抓安全就是保发展、保效益、保民生,严防忽视安全、亵渎安全、懈怠安全,做到时时想安全、事事讲安全、人人抓安全。 三是更加注重居安思危、事前防范、预控为先,严防问题看不到、工作想不到、事前做不到,做到思想敏锐、工作主动、措施超前。 四是更加注重安全教育培训的全面性、针对性、实效性,严防重形式轻实质、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轻实践,做到干部职工不具备资格不上岗、标准制度不掌握不上岗、安全技能缺失不上岗。 五是更加注重安全管理的思考力、执行力和服从力,严防有制度不执行、有措施不落实、有教训不吸取,做到刚性制度、刚性落实、刚性考核。 六是更加注重抓苗头、抓倾向、抓超前,严防有问题无警觉、有倾向不重视、有整治无效果,做到把隐患当成事故对待,把苗头当成事故处理,把问题当成事故追究。 七是更加突出安全技术管理的规范性、针对性、约束性,严防作业无计划、施工无措施、过程无监管,做到技术管理程序规范、支撑有力、保障到位。 八是更加注重临时工程、零星作业、检维修等薄弱环节的安全确认,严防重形式、走过场、低标准,做到有问题不开工、不达标不生产、不安全不作业。 九是更加注重应急救援的体系、队伍、预案三项建设,严防迟报、瞒报、漏报事故,做到应急管理预案完善、响应迅速、行动高效。 十是更加注重责任落实、监督检查和追究问责,严防安全管理软弱涣散、时紧时松、虎头蛇尾,做到严抓严管、防微杜渐、长治久安。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八项职责: (一)物质保障责任:1.具备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2.保证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3.依法为从业人员提供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其正确佩戴和使用。

安全基本法学原理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安全基本法学原理正式版

安全基本法学原理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法的起源 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远存地的。原始社会没有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的规范靠氏族习惯,这种习惯是全体氏族成员靠长期的共向劳动逐渐形成的。它主要靠全体氏族成员的自觉遵守,首领的威望来执行。没有专门的执行机关。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产出的产品除了满足自己需要以外还有剩余,这样产生了交换的必要,产生了社会大分工,战俘不再被杀死,而是被作为奴隶,氏族

贫民则也逐渐沦为奴隶,这便是最初的奴隶。氏族首领则利用自己的威望、权力和地位,占有更多的财富,这便是最初的奴隶主,这样阶级对抗便出现。奴隶主要剥削奴隶,而奴隶则要反抗这种剥削,这种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氏族成员间的平等关系已不复习存在,而代之以被剥削、被压迫与剥削、压迫的关系。原来的氏族习惯已无法调整这种关系,这时国家出现,调整人们之间新的关系的法律规范也就出现了。我国史书曾有记载“夏有乱政,而制禹刑。”“禹传子,家天下。”法律的产生开始是以习惯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文字的形式。从开始诸法合体,到目前的各法律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及术语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及术语 1、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2、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 4、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监管;坚持源头防范;坚持系统治理。 5、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 “党政同责”,是指各级党委、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都负有领导责任,其班子成员按照职责分工分别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一岗双责”,是指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履行岗位业务工作职责的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 “齐抓共管”是指党委、政府全面负责,安监部门综合况全覆监管、其他行业部门直接监管、乡镇政府属地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全社会参与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失职追责”,是指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不力,依法依纪予以问责,承担相应安全生产责任。

6、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法规建立的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工程技术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对安全生产层层负责的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岗位责任制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企业中最基本的一项安全制度,也是企业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管理制度的核心。 7、四管四必须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管安全生产必须管职业卫生。 8、五落实、五到位 五落实:一是必须落实“党政同责”要求,董事长、党组织书记、总经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共同承担领导责任。二是必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范围内安全生产工作承担相应职责。三是必须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由董事长或总经理担任主任。四是必须落实安全管理力量,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安全管理 人员。五是必须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定期向董事会、业绩考核部门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并向社会公示。 五到位:必须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9、隐患治理“五到位” 隐患治理五到位是指: 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 10、安全生产“三同时” 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常说的“三同时”还包括职业病防护设

安全生产名词解释

安全生产名词解释

安全管理相关名词注解 1、五覆盖:“党政同责”全覆盖、“一岗双责”全覆盖、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全覆盖、主要责任人担任安委会主任全覆盖、各级安监部门向同级组织部门通报安全生产情况全覆盖。 2、五落实:落实“党政同责”、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落实安全管理力量、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 3、五到位: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4、“三个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5、两措: 即反事故措施、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 如加上技措为“三措”。 6、新、改、扩工程三同时: 即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三级安全网: 即企业安全监督人员、车间安全员、班组安全员。 8、三违: 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生产现场劳动纪律。

9、三铁: 铁的纪律、铁的面孔、铁的手腕。 10、三基: 即基础、基层、基本功。 11、三不欺: 不自欺、不欺人、不被欺。 12、安全生产三控: 可控、在控、能控。 13、三抓: 抓源头、抓隐患、抓苗头。 14:三老四严精神: 三老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四严即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15、安全管理三个坚持,三个理念: 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树立三个理念,即树立“安全生产是天大的事”;“安全生产取决于生产现场每一个人”;“缺位、不作为也是违章”的理念。 16、安全生产三不伤害: 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17、三讲一落实: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完整word版)安全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安全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安全文化: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 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 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价值:安全价值是一种利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 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 通 过某些安全措施进行安全功能分析 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 实现必要的安全功能 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经济技术方法。 事故: 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 可导致人员伤亡 设备损坏、财 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安全潜力势: 指事物达到安全最佳状态或理想状态的能力大小和趋势 潜势力越大说明事物 从现在的状态发展到安全最佳状态的能力越大 可能性越强。 重大危险源: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存储危险物质 其数量大于或等于国家规定的危险 物质单元。 风险:是对人是主体可能发生灾害的后果的定量描述 是一定时期产生灾害事件的概率与有 害事件危及势的乘积。R=PV 式中 P 为风险出现的概率 V 为危及势的量度值。 安全科学:研究事物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本质安全化:是从一开始就从本质上实现了安全化 就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从 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安全评价: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 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 危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 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严重度 制定预防措施 和管理决策的工程。 固有危险度: 指一个生产系统 由于自身的功能需要 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 其设备及 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二、简答 1.采取哪些综合措施可达到本质安 全 答 一、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措施 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选用可靠的工艺技术 降低危险 因素的感度 3.提高系统抗灾能力 4.减少人为失误 5..将强监督管理 二、降低事故严重度的措 施 1.限制能量或分散风险 2.防止能量逸散的措施 3.加装缓冲能量的装置 4.避免人身伤亡的措施 2.安全科学研究对象及范畴 主要研究内容 安全规律的三种形式 答 对象 人、机、环。 范畴 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安全科学的基本理论、安全工程 与技术、安全科学的经济规律。 研究内容 安全观、安全认识论、安全方法论、安全生理 与心理、安全社会原理、安全经济原理。 安全规律的三种形式 生存规律、构成规律、发 展变化规律。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解释

安全生产常用名词解释 一、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二、安全生产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 责”。 三、“五同时”:生产与安全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布置、同 时检查、同时总结、同时评比。 四、“三同时”:劳动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施工、同时投产。 五、新工人三级安全教育:单位、部门、岗位安全教育。 六、“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 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七、“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八、“三懂三会”:懂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懂本岗位预防火 灾的措施、懂本岗位扑救火灾的方法,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警、会扑灭初起火灾。 九、隐患整改“三定”:定资金、定人员、定期限。 十、“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 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十一、线路施工维护作业把“三关”制度:勘察设计关、派工关、施工关。 十二、线路施工维护作业“十不准”:

1、作业前未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不准作业。 2、施工维 护作业现场没有安全措施不准作业。3、未正确使用安 全防护用品不准作业。4、线务人员技术操作考核不合 格不准作业。5、劳务用工未经培训考核合格不准作业。 6、不准酒后作业。 7、不准使用不安全的工具、器具。 8、杆上作业时不准抛掷工具材料。9、进入人(手)孔 作业时,未经通风处理不准作业。10、不准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 十三、安全行车管理把“三关”制度:选人关、派车关、年检(年审)关。 十四、机动车辆驾驶“十项禁令”: 1、严禁无证驾驶。 2、严禁酒后开车。 3、严禁病车出 行。4、严禁疲劳开车。5、严禁私开公车。6、严禁超 速行驶。7、严禁强行超车。8、严禁人货混载。9、严 禁超载超高。10、严禁(行驶中)使用手机。 十五、通信机房防火安全“十项规定”: 1、严禁在通信机房内吸烟及擅自在通信楼动用明火。 2、通信机房禁止装饰性装修。不应使用可燃性木质橱 柜桌椅。 3、通信机房内严禁使用电炉(石英炉)、电热水器、电 取暖器及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等。 4、通信机房严禁存放包装纸箱、泡沫塑料、纸张及汽

安全管理名词解释

安全管理相关名词解释 【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HSE 管理体系推进原则】指统一规范、继承创新、分类指导、高效务实。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 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中油安字[2007]343 号。 【安全管理“0123 管理法”】0—重大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1—第一把手为第一责任;2—岗位、班组标准化的双标建设;3—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的“三全”对策。 【两书一表】HSE 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现场检查表; 【“三全”原则】安全管理要求的“三全”原则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三点”控制】安全管理“三点”控制指“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 【三要六查】安全工作“三要六查”是指要吸取事故教训,查思想认识,查责任落实;要学习规程规定,查规章执行,查遵章守纪;要强化安全管理,查隐患治理,查预案落实。 【四不放过】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四懂三会】四懂:1 懂设备的结构;2 懂设备的性能;3 懂设备的工作原理;4 懂设备的用途。三会:1 会操作使用;2 会维护保养;3 会排除故障。 【四个凡事】安全管理的“四个凡事”:指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 【六大禁令】为进一步规范员工安全行为,防止和杜绝“三违”现象,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即集团公司颁布了反违章禁令: 一、严禁特种作业无有效操作证人员上岗操作; 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三、严禁无票证从事危险作业; 四、严禁脱岗、睡岗和酒后上岗; 五、严禁违反规定运输民爆物品、放射源和危险化学品; 六、严禁违章指挥、强令他人违章作业。 【六个支撑体系】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安全信息工程体系、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安全培训体系、应急救援体系。 【六查】安全检查工作“六查”的主要内容:查人员思想、查安全制度、查管理措施、查隐患治理、查事故处理、查安全台帐。 【九个到位】安全管理应做到的“九个到位”:领导责任到位,安管人员到位,规章执行到位,教育培训到位,技术技能到位,防范措施到位,检查力度到位,整改处罚到位,全员意识到位。 【特种作业人员】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传播学 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模式 59 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 理化性质。 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适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 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 模式虽然具有不完全性,但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讨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抽样 280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抽样,另一种是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又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多级抽样。由于各种原因,抽样调查在部分与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大众传播 111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如现代社会中的电视、报纸、广播等。 传播媒介 59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信息 42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塔罗瓦尔宣言》 247 该宣言是1981年由代表西方国家垄断大媒介利益的国际性院外活动集团——“世界自由出版委员会”在法国的塔罗瓦尔召集的“自由之声”集会上所发表的。该宣言认为,教科文组织决议将会导致各国政府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控制,关于新世界流通秩序的“论争本身对报道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就是有害的”,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付出了过于昂贵的代价,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 容器人 151 “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 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容 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受众参与理论139 即民主参与理论,该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该理论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其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上限效果”假说232 该假说由艾蒂玛和克莱因与1977年提出,其观点是: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 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这个假说意味着,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的结果并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

安全生产名词解释

安全管理相关名词注解 1、节能降耗管理“四耗、四排、一率”: 四耗,即水耗、煤耗、电耗、油耗; 四排,即粉尘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氮氧化物排放、废水排放; 一率,即脱硫投入率。 2、两票三制: 两票,即工作票、操作票; 三制,即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维护试验轮换制。3、两措: 即反事故措施、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如加上技措为“三措”。 4、两库两制: 两库,即问题库、专家库; 两制,即结案制、督办制。 5、建设两型企业: 即资源节约型企业、环境友好型企业。 6、新、改、扩工程三同时: 即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7、三级安全网: 即企业安全监督人员、车间安全员、班组安全员。 8、三违: 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生产现场劳动纪律。

9、三铁: 铁的纪律、铁的面孔、铁的手腕。 10、三基: 即基础、基层、基本功。 11、三不欺: 不自欺、不欺人、不被欺。 12、安全生产三控: 可控、在控、能控。 13、三抓: 抓源头、抓隐患、抓苗头。 14、三会一活动: 安全分析会、安全监督网例会、班前班后会,安全日活动。 15:三老四严精神: 三老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四严即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16、三评: 2009年为安全性评价、经济性评价、星级考评。 2010年为四评即安评、经评、星评、环评。 17、安全管理三个坚持,三个理念: 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树立三个理念,即树立“安全生产是天大的事”;“安全生产取决

于生产现场每一个人”;“缺位、不作为也是违章”的理念。 18、三量: 即发电量、节约量、减排量。 19、设备及安全管理三漏: 即内漏、外漏、管理漏洞。 20、工作票三种人: 即工作票签发人、工作票许可人、工作票负责人。 21、安全生产三不伤害: 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22、三讲一落实: 指班组在组织生产工作过程中,在讲工作任务的同时,要讲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讲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并抓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归纳为“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抓落实”,简称“三讲一落实”。 23、三项行动: 即执法、治理、宣传教育。 24、三项建设: 即管理体制机制、保障能力、监督队伍。 25、防三误(热控、二次): 即误动、误接线、误整定。 26、两票三个百分百: 标准票的覆盖率要努力达到100%、现场作业必须做到100%开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全部名词解释

传播学专业·考研·110个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 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7.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介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

安全学原理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社会(即安全人与物关系)、 3、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4、安全经济管理的特点:综合性、整体性、群众性 5、事故按原因分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按事故的发展过程特性分类:突变型、发展型、持续型、环境演变型 6、事故严重度的概念,指因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严重程度 7、安全观的核心:生命价值 8、安全的主要内涵:以“以人为本”为主要内涵。 二.名词解释 1、本质安全化:一般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设施)而言,是表明该系统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已达到了本部门当代的基本要求,系统可以较为安全可靠的运行,但并不表明该系统绝对不会发生事故。 2、固有危险度:是指一个生产(或生活)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要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及物料,其设备及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3、安全价值观:是人们对安全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认识和评定。 4、大安全观: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以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 5、系统: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6、事故隐患:潜藏的不安全因素,从系统的安全的角度来看,人们所说的隐患包括一切可能对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带来损害的不安全因素。 7、安全目标管理: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地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导、激励和控制活动。 8、安全文化: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可表现为有关安全的哲学、伦理道德、科学、艺术和政治法律思想即其构成的思想观念系统及相关制度、设施。 9、安全效益:通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国家、企业、个人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即用尽量少的安全投资,提供尽量多的符合全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安全保障。: 三.简答题 1.安全的基本特征P6: 1)安全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前提,安全作为人是身心状态及其保障条件是绝对必要的,而人和物遭遇到人为的或天然的危害或损坏极为常见,因此,不安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首先是安全,如果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生存就不能维持,繁衍也无法进行 2)安全的随机性:安全取决于人,物和人与物的关系协调,如果失调就会出现危害或损害。安全状态的存在和维持时间,地点及其动态平衡的方式等都带有随机性。 3)安全的相对性:安全标准是相对的,因为人们总是逐步揭示安全的运动规律,提高对安全本质的认识,向安全本质化逐步逼近 4)安全的局部稳定性:无条件地追求绝对安全,特别是巨系统的绝对安全是不可能的,但有条件地实现人的局部安全或追求物的本质安全化,则是可能的,必须的 5)安全的经济性:安全与否,直接与经济效益的增长或损失有关,保障安全的必要经济投入是维护劳动者的生产流动能力的基本条件,包括安全装置,安全技能培训,防护设施,改善安全与卫生作业条件,防护用品等方面的投入,是保障和再生生产力的前提 6)安全的复杂性:安全与否取决于人,物,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实际上形成人一机一环境运转系统,这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结合的开放性巨系统 7)安全的社会性:安全与社会的稳定直接相关 8)安全的潜隐性:对各类事物的安全本质本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把握程度,总是受人的认识能力和科技水平的局限 2.安全观的确立依据,安全观作为一种观念时价值何在。P43 安全观并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它应该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世界观主导的一种观念。世界观是由人生观,价值观,安全观共同组成的,这是安全观作为一种观念时确立的依据。同时安全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说安全是人生观的基本目标之一,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保障,这些是

常用安全名词解释

安全名词解释 1.“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2.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被处理不放过。 3.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素养)、安全。 5.新工人的三级教育:入厂教育、车间教育、岗位(班组)教育。 6.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7.安全标志:禁止标志(红色)、警告标志(黄色)、指示标志(蓝色) 8.车辆保养制度的“三检”:出车前检查、行车中检查、回场后检查。 9.十大不安全心理因素:侥幸、麻痹、偷懒、逞能、莽撞、心急、烦躁、赌气、自满、骄傲。 10.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1.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12.我国消防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13.车辆“三交一封”:交准驾证、交行车证、交车钥匙、停封车辆。 14. 三品:易燃品、易爆品、化学危险品 15. 八懂:懂规章制度和责任;懂岗位技术的规定;懂安全生产的方针和政策;懂设备构造和性能;懂工艺流程和原理;懂防火常识和规定;懂尘毒危害和治理;懂伤亡事故报告的规定。 16. 四会:会操作维护和保养;会排除故障和预防;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会防火救火和报警。 17. 事故构成要素:人、物、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8. 民用爆炸物品:爆破器材,包括各类炸药、雷管、导火索、导爆索、非电导爆系统、起爆药和爆破剂等;黑火药、烟火剂、民用信号弹和烟花爆竹。 19. 安全电压:对于比较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国际电工标准协会规定安全电压为50V以下,我国规定安全电压为36V。对于潮湿而又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国际电工标准协会规定为25V以下,我国则规定为12V。对于在游泳池或其他因触电导致严重二次事故的环境,国际电工标准协会规定为2.5V以下,我国无规定。一般认为,这种环境的安全电压可采用3V。 20. 职业禁忌症:是指不宜从事某种作业的疾病或解剖、生理状态。在该状态下接触某些职业性危害因素时可导致下列情况:①使原有疾病病情加重。②诱发潜在疾病。③影响子代健康。④对某种职业危害因素易感、较易发生该种职业病者。

传播学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原来含义较广,如交流,通讯,交际,交往等等,基本意思是“与他人建立共同的意识”。在传播学中,传播被定义为:“带有社会性的,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与活动。 2.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社会学科。 3.自我传播:每个人的自我信息传播,集中反映了人的神经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反馈现象。 3..模式的类型:①文字模式,②图像模式,③数学模式。 4.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5.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6.构成独立学科的必要条件(选择):自觉性、一般性、系统性、科学性 7.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8.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9.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0.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1.“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2.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3..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4.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5.抽样框:对构成总体的抽样单位进行编号排列所形成的详细名单。 16.功能:默顿认为,指那些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

安全管理常见名词解释

安全管理常见名词解释 1、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非煤矿矿山企业】包括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及其尾矿库、地质勘探单位、采掘施工企业、油天然气企业。来源:《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可证实施办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0 号。 【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来源,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 15236-94。 【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安全管理的工作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来源: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 【HSE 管理体系推进原则】指统一规、继承创新、分类指导、高效务实。来源:《中国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HSE 管理体系建设推进计划》,中油安字[2007]343 号。 【安全管理“0123 管理法”】0—重大事故为零的管理目标;1—第一把手为第一责任;2—岗位、班组标准化的双标建设;3—全员教育、全面管理、全线预防的“三全”对策。 【两书一表】HSE 作业指导书、作业计划书、现场检查表;来源:《中国油天然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中油质安字[2004]672 号。 【三同时】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

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来源:《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 2002。 【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三全”原则】安全管理要求的“三全”原则指全员、全过程、全位管理。 【“三点”控制】安全管理“三点”控制指“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 【三级安全教育】指生产单位的其他从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来源:《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3 号。 【三要六查】安全工作“三要六查”是指要吸取事故教训,查思想认识,查责任落实;要学习规程规定,查规章执行,查遵章守纪;要强化安全管理,查隐患治理,查预案落实。 【四不放过】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来源:《中华人民国安全生产法》 2002。 【四懂三会】四懂:1 懂设备的结构;2 懂设备的性能; 3 懂设备的工作原理; 4 懂设备的用途。三会:1 会操作使用;2 会维护保养;3 会排除故障。 【四个凡事】安全管理的“四个凡事”:指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

一些传播学名词解释

【传播学】一些传播学名词解释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社会信息:除了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者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信息社会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到来的。媒介技术或社会信息系统的发达是它诞生的基本条件。信息社会亦称"知识社会"、"后工业社会"。 信息革命: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感知、反映、接收、传递、交流、综合分析和加工处理信息的工具与手段的革命性变革。信息革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使用现代科技成果所能得到的各种物质手段来延伸、扩展和强化人的脑力劳动,它表现出来的是信息化、智能化和分散化。信息革命对社会的推动首先体现在它使得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的推动力。 大众文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以大众传媒为载体,从满足社会公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出发,以社会公众的生活消费为目的的文化现象。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大众文化不同于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明显的阶层性;它也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明显的自发性。 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只有通过交换才能成立,才能产生互动效应。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语义空间:即语言意义的世界,一般来说,信息是意义和符号的统一体,内在的意义只有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动作、表情、文字、音声、图画、影像等符号)才能表达出来。因此,每一种符号体系在广义上都是传达意义的语言,它们所表达的意义构成了特定的语义空间。传播既是在社会空间进行的,也是在语义空间中进行的;传播得以实现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语义空间,即对符号含义的共同理解或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否则传播过程本身便不能成立。 反馈:是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的反应。受传者回传给传播者的信息成为反馈,获得反馈信息,是传播者改进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人际传播中,反馈是直接,及时,灵活的;而大众传播的反馈则是具有间接性,迟延性和制度性等特点。 信源:指信息的提供者或新闻发布者和报道者,传播过程第一个环节。由于人们一般是根据信源的可信性来判断信息价值的,所以心愿的可行性如何对传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信源的

名词解释安全原理学

名词解释安全原理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大安全观: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以生产,生存领域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和专业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扩展到全民的安全意识,这就是科学的大安全观。 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目标管理就是在一定得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从上到下确定安全工作目标,并为达到这一目标制定一系列对策措施,开展一系列的组织、协调、指激励和控制活动。 安全价值工程:安全价值工程是一种运用价值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依靠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所研究的系统进行安全分析和评价,力图用最低的安全寿命周期投资,实现必要的安全工能,从而提高安全价值的安全技术经济方法。 事故: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一个或一系列非计划的,可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的事件。 安全三要素:“安全人体”、“安全物质”、“安全人与物的关系”。 安全潜力势:指事物达到安全最佳状态或理想状态的能力大小和趋势,潜势力越大说明事物从现在的状态发展到安全最佳状态的能力越大,可能性越强。工伤事故:企业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活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之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的不良影响,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的或长期的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成为工伤事故。 轨迹交叉论:轨迹交叉理论综合了各种事故致因理论的积极方面,其基本思想是许多互相关联的事件顺序发展的结果。这些时间概括起来不外乎人和物两个发展系列,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中(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能量逆施与人体时,“伤害”就会发生。 本质安全化:是从一开始就从本质上实现安全化,就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的目的。 安全价值观:是人们对安全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认识和评定。 系统: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突然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损坏设备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暂时终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故。 安全文化: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安全而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安全效益:通过安全条件的实现,对国家,企业,个人产生的效果和利益,即用尽量少的安全投资提供尽量多的符合全社会和人民需要的安全保障。 未遂事故:把既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用造成财务损失的事故叫做未遂事故或险肇事故。 安全科学:研究事物安全与危险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安全评价: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