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李宇,张洪义(空军总医院,北京100036)

中图分类号:F17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70(2010)01—0037—02doi:10.3969/j.issn.1008—1070.2010.01.014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

一,尸检发现率约为3%一20%…。目前对其确切的

病理学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传统观念多认为是先天性

肝脏末梢血管畸形引起旧1。而朱少君等的研究显示

肝血管瘤的克隆性研究显示每肝血管瘤内不同部位病

变组织具有相同的x染色体失活模式,提示肝血管瘤

属于克隆性增生属于实性肿瘤【3J。Mahajan人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VEGF)等在应用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加家

兔肝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贝伐单抗

为患者治疗结肠恶性肿瘤时意外发现,患者原有肝脏

血管瘤体积减小,提示肝血管瘤的形成与发展与

VEGF的调节有一定的关系HJ。

大多数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生长缓慢,无明显

不适症状,多于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至今无恶变

报道,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只需定期复查,或者相应

给予保守治疗。但仍有少数病例肿瘤增长速度较快,

或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血管瘤破裂出血,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等,需要外科干预治疗。

1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传统观念认为对于肿瘤直径>5cm、有临床症状、

肿瘤增长较快、压迫周围脏器和影响循环系统,或者有

可能出现瘤体破裂危及生命者,应积极进行有效的治

疗。PauloHerman等人的研究认为"J,对于无症状的

肝血管瘤不要过分强调以瘤体大小为标准作出治疗决

策。鉴于肝血管瘤的病因可能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未

见有恶变的报道,自发性破裂出血极为罕见等因素考

虑,认为:外科治疗应更为保守。外科治疗主要用于无

法缓解的疼痛、压迫临近器官、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怀

疑为恶性肿瘤者。肝血管瘤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胀

以及压迫临近器官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对于有疼痛症

状的患者应首先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如胆道结?综述?37

石、胃部疾病等引起的疼痛,并可给予止痛剂治疗。多

数患者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对于首诊基本明确诊断肝

血管瘤、又无任何临床症状者,可在门诊随访,每6个

月复查1次B超。

2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主要手术方法有血管瘤外剥除术、肝切除术、肝移植

术。

2.1血管瘤外剥除术血管瘤外剥除术因能最大限

度地保留正常肝脏组织,是肝血管瘤最常用的手术方

式,其手术基础是肝血管瘤膨胀性生长挤压周围的肝

组织。尽管Belli等研究表明有时很难发现肿瘤与正

常肝脏组织之间的界限,平均输血量达2.8U【6J,但血

管瘤外剥除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比肝切除术

低。目前观念认为对于肝脏巨大血管瘤多应采用规则

肝切除而对于较小的肝血管瘤可采用局部切除或段切

除。SinghRK等人进行的一组回顾性研究中表明巨

大肝血管瘤行血管瘤外剥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

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肝切除术。规则肝切除

术仅用于疑有恶变、或者肝脏某叶完全被肿瘤占据

时o¨。但对两者优劣性的分析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

研究。

2.2肝切除术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肝脏外科手

术技巧的提高,肝切除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大大减少,

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肝脏的良性病变,其中肝血管瘤

是最常应用肝切除术的肝脏良性病变。对于巨大肝血

管瘤由于出血的风险增大,多采用肝切除术。Herman

等人对8例直径>14cm的巨大肝血管瘤采用规则肝

切除术治疗,仅l例患者需输血治疗∞l。SallehIbra—

him等对84例良性肝肿瘤进行了规则肝切除术其中

46例为肝海绵状血管瘤,输血率为o,并发症发生率为万方数据

38?综述?

8.3%,主要是胆漏、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及肺不张【8J。尽管肝切除术的是安全的,但对其适应证应严格掌握,且最好在专科中心开展以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2.3肝移植术肝血管瘤为良性病变,肝移植术仅用于不可切除的巨大肝血管瘤及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目前尚未广泛开展。Ku—mashiroY等报道了1例活体肝移植治疗巨大肝血管瘤并发K—M综合症取得成功【9J。近年来肝移植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手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成为终末期肝病的首选治疗方式。由于尸体肝源不足,活体肝移植也成为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

3射频消融治疗

射频消融治疗的原理是高频电流能使组织离子随电流变化的防线产生振动,从而使点击周围组织离子相互摩擦产生热量,使肿瘤组织产生凝固性坏死¨0。。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能使较大的血管瘤缩小缓解症状的优点。主要治疗方式有超声或CT引导经皮及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马宽生等对549例肝肿瘤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5.1%,较严重的并发症有胆漏、肝脓肿、结肠穿孑L【11|。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一般手术切除低。但对瘤体位于肝脏中心靠近大血管及临近胆囊胃肠等脏器以及Its近膈肌的易引起临近脏器的损伤引发严重并发症,不适宜射频消融治疗。

4肝动脉栓塞治疗

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肝血管瘤是借鉴于TAE治疗肝癌的经验,其理论基础为传统观念认为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经过栓塞后瘤体内可形成血栓,血栓机化、纤维化使瘤体形成纤维瘤样结构而达到缩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肝动脉栓塞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相当一部分患者瘤体缩小,症状缓解,但效果有限。目前常用栓塞剂为碘化油,常用血管硬化剂有平阳霉素(PYM)。PYM为温和的血管硬化剂,具有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并抑制细胞再生,使组织产生纤维化的作用,在一定浓度并与血管内皮接触一定的时间后,可致内皮细胞变性坏死,继而形成血栓,造成局部血管闭塞。在体表血管瘤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但对巨大肝血管瘤的治疗报道较少,效果不能肯定。

黄小强、黄志强112’等通过7例肝动脉栓塞术后肝内及肝外胆道损伤需外科治疗病例及动物试验,认为

(堂塑2g史垦医型》至Q!Q生笙箜鲞笙!塑

与接受双重血供的肝细胞相比,胆管营养血管仅接受肝动脉血供,因此肝动脉栓塞对胆道系统的损伤比对肝细胞的损伤严重得多。肝动脉栓塞术可导致胆道坏死、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及肝脓肿等严重的并发症。目前肝脏外科手术已十分成熟,多数肝脏血管瘤可安全切除,应谨慎使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还包括肝动脉结扎、放射治疗、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剂注射治疗及电化学治疗,文献中偶见报道,但效果多不理想且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证明,目前临床开展较少。

随着肝脏外科手术水平的提高,大多数肝海绵状血管瘤可以被安全,完整切除。手术治疗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式。鉴于其为良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131。选择其他治疗方式时更应谨慎,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TrotterJF,EversonGT.Benignfocallesionsoftheliver[J].ClinLiverDis,2001,5:17—42.

[2]李困威,千.志亮,杨少毅,等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织来源的研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997,14(1):7—1I.

[3]朱少君。张伟.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克隆性[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7):842—845.

[4]MahajanD,Millerc,HimseK,eta1.IncidentalreductioninthesizeofliverhemangiomafollowingIISE:ofVEGFinhibitorvacizumab

[J].Hepatol,2008,49(5):867—870.

[5]HermanP,Mar(?eloLVC,Mach'adoMAC,eta1.ManagementofHepaticHemangiomas:A

14-YearExperience[J].GSurgery,2005,9(6):853—859.

[6]BelliL,DeCarlisL,BeatiC,eta1.Surgicaltreatmentofsymptom—ati(?gianthemangiomasofthe

liver[J].SurgGynecolObstet,1992,174:474—478.

[7]SinghRK,KapoorS,SahniP,eta1.Gianthaemangiomaoftheliv—er:isenucleationbetterthanresection[J].AnnRCoilSurgEnd,

2007,89(5):490—493.

[8]IbrahimS,ChenCL,WangSH.Liverresectionforbenignlivertumors:indicationsandoutcome[J].TheAmericanJournalofSur-

gery,2007,193:5-9.

[9]KumashimY,KasaharaM,NomotoK,eta1.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forgianthepatichemangiomawithKasabach—Merritt

syndromewithaposteriorsegmentsrdt[J].LiverTranspl,2002,8

(8):721—724.

[10]Deeadtb,siriwardenaAK.Ridiofrequeneyablationoflivertumors;

systematicreviewfJ].1acentoncnl,2004,5(9):550—560.

[11]马宽生.射频消融治疗549例肝肿瘤的并发症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9):60—62.

[12]Xiao—QiangHuang,Zhi—QiangHuang.Wei?DangDuan,eta1.Se-verebiliarycomplications

afterhepaticarteryembelization[J].WorldJGastroenterol,2002。8(1):119—123.

[13]吕洪海.李晓燕.毛和平.血管瘤治疗方法及效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牛,2001,29(1):29—30.

收稿日期:2009—04—11;修回日期:2009—05—27

万方数据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肝血管瘤的超声诊断 刘建军 发生在肝脏的血管瘤较其他脏器多见。本病是一种血管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在0.35%-2%之间。有人认为,发生在肝脏中的大多数为海绵状血管瘤,由于肿瘤较小,大部分患者不引起症状。 一、肝脏毛细血管瘤 常较小,直径一般在1-3cm,为肝内的毛细血管局部过度增生所致,单发的多见,也可为多发。 声像图表现: 1、肝脏的外形、轮廓多无变化,只有当病变较大,并位于近肝脏表面处,轮廓可稍有突起。 2、大部分病变区境界清晰,回声较高而分布尚较均匀;少数病变区回声低于肝组织回声,仅与周围肝组织之间有回声较高而明显的线状境界。 3、病变区内部均可观察到细小如大头针状圆形或管状无回声区,形成筛状结构;并可观察到有些肝组织内的小血管直接通入病变内部,使病变区边缘出现凹陷性缺损。 4、病变可为单个或多个,常位于靠近肝脏边缘或肝表面处、临近肝内较大血管或与肝内血管有密切关系。 5、病变远侧回声多无明显变化。 6、随访观察,短期内病变区多无明显增大现象。 7、彩色多普勒检查:大多数较小肝血管瘤内血流难以显示,少数

病例可见病变内及病变周围有相连的细小静脉血流,血流分布可以稀少或较密,对低回声型血管瘤的诊断极有帮助。 二、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本病多为单发性,一般生长缓慢。大的血管瘤可出现上腹肿块,,肝肿大,肿块有的可压缩,有的硬而有结节感,。切面上肿瘤呈紫颜色,系由多数囊状或筛状间隙所组成,间隔厚薄不一,囊腔内充满血液,形成的血栓及间隔可发生钙化。 声像图表现: 1、肝脏有局限性增大、增厚、轮廓不规则。 2、病变区范围常较大,形态不规则,与周围组织间境界有的可不清晰。 3、病变内部回声强弱不一,呈条索状或蜂窝状,并有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无回声区,其内侧壁多较整齐。如有钙化灶存在,可出现小区强回声并伴声影。 4、如病变部位位于肋缘下或剑突下时,稍加重探头压力,常可观察到病变区前后径缩小,内部无回声区亦同时有缩小征象,去除压力后,仍恢复至原来图像。 5、后方回声不增强。 6、彩色多普勒检查:病变区常可显示较多的条状、点状静脉血流,有的血流与周围肝组织血流相通,如检出病变内有小区窦状静脉血流时,诊断更可确定。 三、临床意义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进展 李宇,张洪义(空军总医院,北京100036) 中图分类号:F17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70(2010)01—0037—02doi:10.3969/j.issn.1008—1070.2010.01.014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之 一,尸检发现率约为3%一20%…。目前对其确切的 病理学发生机制尚不清楚,传统观念多认为是先天性 肝脏末梢血管畸形引起旧1。而朱少君等的研究显示 肝血管瘤的克隆性研究显示每肝血管瘤内不同部位病 变组织具有相同的x染色体失活模式,提示肝血管瘤 属于克隆性增生属于实性肿瘤【3J。Mahajan人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VEGF)等在应用利用转基因技术增加家 兔肝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贝伐单抗 为患者治疗结肠恶性肿瘤时意外发现,患者原有肝脏 血管瘤体积减小,提示肝血管瘤的形成与发展与 VEGF的调节有一定的关系HJ。 大多数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生长缓慢,无明显 不适症状,多于常规腹部超声检查时发现,至今无恶变 报道,预后较好。大多数患者只需定期复查,或者相应 给予保守治疗。但仍有少数病例肿瘤增长速度较快, 或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血管瘤破裂出血,Kasabach— Merritt综合征等,需要外科干预治疗。 1外科治疗的适应证 传统观念认为对于肿瘤直径>5cm、有临床症状、 肿瘤增长较快、压迫周围脏器和影响循环系统,或者有 可能出现瘤体破裂危及生命者,应积极进行有效的治 疗。PauloHerman等人的研究认为"J,对于无症状的 肝血管瘤不要过分强调以瘤体大小为标准作出治疗决 策。鉴于肝血管瘤的病因可能为先天性发育异常,未 见有恶变的报道,自发性破裂出血极为罕见等因素考 虑,认为:外科治疗应更为保守。外科治疗主要用于无 法缓解的疼痛、压迫临近器官、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及怀 疑为恶性肿瘤者。肝血管瘤常见的症状有腹痛,腹胀 以及压迫临近器官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对于有疼痛症 状的患者应首先进行全面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如胆道结?综述?37 石、胃部疾病等引起的疼痛,并可给予止痛剂治疗。多 数患者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对于首诊基本明确诊断肝 血管瘤、又无任何临床症状者,可在门诊随访,每6个 月复查1次B超。 2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主要手术方法有血管瘤外剥除术、肝切除术、肝移植 术。 2.1血管瘤外剥除术血管瘤外剥除术因能最大限 度地保留正常肝脏组织,是肝血管瘤最常用的手术方 式,其手术基础是肝血管瘤膨胀性生长挤压周围的肝 组织。尽管Belli等研究表明有时很难发现肿瘤与正 常肝脏组织之间的界限,平均输血量达2.8U【6J,但血 管瘤外剥除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比肝切除术 低。目前观念认为对于肝脏巨大血管瘤多应采用规则 肝切除而对于较小的肝血管瘤可采用局部切除或段切 除。SinghRK等人进行的一组回顾性研究中表明巨 大肝血管瘤行血管瘤外剥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 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肝切除术。规则肝切除 术仅用于疑有恶变、或者肝脏某叶完全被肿瘤占据 时o¨。但对两者优劣性的分析目前尚缺乏随机对照 研究。 2.2肝切除术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和肝脏外科手 术技巧的提高,肝切除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大大减少, 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肝脏的良性病变,其中肝血管瘤 是最常应用肝切除术的肝脏良性病变。对于巨大肝血 管瘤由于出血的风险增大,多采用肝切除术。Herman 等人对8例直径>14cm的巨大肝血管瘤采用规则肝 切除术治疗,仅l例患者需输血治疗∞l。SallehIbra— him等对84例良性肝肿瘤进行了规则肝切除术其中 46例为肝海绵状血管瘤,输血率为o,并发症发生率为万方数据

肝海绵状血管瘤应怎样治疗

肝海绵状血管瘤应怎样治疗 *导读: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好发于成年女性的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其发病与毛细血管变性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肝内出血、血中机化、发育异常有关。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为贫血、腹胀、嗳气等,随着疾病的发展,还会出现心理衰竭、梗阻性黄疸等症状。……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好发于成年女性的常见的肝脏良性 肿瘤,其发病与毛细血管变性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肝内出血、血中机化、发育异常有关。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为贫血、腹胀、嗳气等,随着疾病的发展,还会出现心理衰竭、梗阻性黄疸等症状。肝海绵状血管瘤应怎样治疗?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 *一、手术治疗法 手术治疗适合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大的或巨大的血管瘤直径大于5.0cm;年龄大于60岁但器官功能及健康情况良好的;诊断不明确,不能除开恶性肿瘤可能的;肿瘤在肝脏的解剖部位有可能完全切除的;急症情况下手术如肿瘤破裂出血的。 手术治疗时手术切除具有一定难度,对技术上要求、条件上保证、多学科间的配合上,应能有充分的保证,故在选择手术治疗时,应做全面考虑,分析手术的风险性欲安全性,权衡利弊。对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不能抱有试探性的性质,因为一次不成

功的手术改变了局部的解剖关系,使随后的手术极困难或成为不可能。因此,对巨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前进行详细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二、非手术治疗 1.介入栓塞治疗:目前HAE多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肝血管瘤的治疗。另外,妊娠期海绵状血管瘤常迅速增大,为预防腹压逐渐增大引起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破裂出血,HAE是最佳的选择治疗方法。 2.放射治疗:对无法手术切除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可采用放射治疗,以控制肿瘤进一步增大。 肝海绵状血管瘤应怎样治疗?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各专业医院的医生。大部分医生都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及丰富的知识,能够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较好地回答患者的疑问。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综合治疗.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综合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外科方式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LHG)的适应证与手术经验。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经手术切除、瘤体捆扎、肝动脉结扎或栓塞、微波固化术等不同方法治疗的LHG 580例进行总结、分析,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选择,术中防止大出血的方法及应急措施,术后辅助治疗等进行讨论。结果 全组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占0.34%;其余均恢复顺利,近5年来已无手术死亡。结论为提高手术安全性,获得满意疗效,治疗LHG应根据病变大小、部位、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或联合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关键词:血管瘤,海绵状/外科学;肝肿瘤/外科学 分类号:R732.2;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947(2000)01-0052-03 Comprehensiv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WU Bo-wen WU Meng-chao PAN Ze-ya YAO Xiao-ping YANG Guang- shun YANG Jia-mei (Eastern Hepatobiliary Surgical Hospital, 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43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indication and effect of various surgical treatment for 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LHG).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580 patients with LHG treated by various surgical measures such as hepatic resection, tumor trussing up, liver arterial ligation/embolism or microwave coagulation of the tumor during the past 10 years in our hospital, as well as surgical indications, selection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for severe operative bleeding and postoperative supplementary treatment were summarized and assessed. Results Of all patients, 2 died (0.34%) and the rest recovered smoothly; but no death caused by the operation was found in the recent 5 years. Conclusions The choice of operation model or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should be adopted lying on the lesion size, location and patients'systemic situation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the operation and brings a satisfactory outcome of treatment. Key words:HEMANGIOMA,CAVERNOUS/surg;LIVER NEOPLASMS/surg CLC number:R732.2;R735.7Document code:A▲ 由于B型超声检查在肝脏检查中的普遍应用,临床发现肝海绵状血管瘤(LHG)的病人日趋增多,因此,对LHG治疗的研究将有更普遍的临床意义。分析

肝脏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肝脏血管瘤影像学表现 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韩礼良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 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 中年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倍。 多次妊娠妇女的血管瘤发病率高。 经皮肝穿为禁忌。 AFP不升高。 肝脏血管瘤分类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无恶变潜能。 其切面呈蜂窝状、充满血液、镜检显示大小不等囊状血窦、其内充满红细胞时有血栓形成血窦之间有纤维组织隔纤维隔内见有小血管及小胆管偶见被压缩之肝细胞索。 纤维隔及血窦内的血栓可见钙化或静脉石。 偶尔肿瘤内血栓形成出现钙化较大肿瘤可出现坏死囊变。 分类硬化性血管瘤:其血管腔闭合纤维间隔组织较多呈退行性改变。 血管内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易致恶性变。 肝毛细血管瘤:血管腔窄纤维间隔组织多。 发病机制目前肝血管瘤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现有两种不同的认识。 其一认为是血管畸形其增长是由于血窦在血流作用下的扩张。

其二认为肝血管瘤是真性肿瘤其增长是由于新血管组织的形成。 临床表现小血管瘤多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较大血管瘤或近包膜可有肝区胀痛右上腹可触及包块肝大。 厘米以上者约伴腹部不适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肝血管瘤内可有纤维组织、机化血栓可因反复血栓形成而导致肿瘤肿胀、引起肝包膜牵拉胀痛。 肝血管瘤偶可或因挤压等诱发破裂并出现腹腔积血。 肝血管瘤的危害性随着瘤体增大临床症状及体征逐渐明显损害肝脏的代谢作用逐渐出现肝功能异常肝血管瘤偶可或因挤压等诱发破裂并出现腹腔积血危及生命★如果瘤体直径小于cm无临床症状且动态观察其静止不发展定期复查即可否则应予治疗。 *超声可检出直径cm的肝血管瘤。 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 大多数小血管瘤(cm)为强回声。 较大的血管瘤(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 *B超血管瘤的典型超声特征为强回声。 这指的是正常肝脏背景下的强回声。 如果是脂肪肝则血管瘤可以显示低回声。 强回声型:边界清晰、锐利浮雕样、细筛网状。 低回声型:边界清晰外周稍强回声带包绕。

胆囊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

胆囊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8-07-13T14:45:57.9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6期作者:彭秋杰[导读] 海绵状血管瘤是指众多薄壁血管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的血管畸形。 (大理大学临床医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胆囊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以复习讨论。结果: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胆囊海绵状血管瘤。结论:胆囊海绵状血管瘤易与胆囊肿瘤相混淆,术后病理可明确诊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常见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胆囊;海绵状血管瘤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6-0155-02 1.引言 海绵状血管瘤是指众多薄壁血管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的血管畸形。常发生于脑和肝脏等器官,但发生于胆囊的海绵状血管瘤国外有少数报道,我国鲜有报道,本例胆囊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可为临床医生在特殊类型的胆囊占位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2.病例报告 恒某某,女,68岁,因右上腹部疼痛1周入院,疼痛为阵发性隐痛,并感右肩部放射痛,无恶心、呕吐及发热、无心慌、胸闷、气促,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未行特殊治疗。患者入院时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入院查体:神智清楚,BP 142/75mmHg,P 76次/分,R 20次/分,T 36.5℃。一般情况可,全身粘膜无苍白及黄染,心肺查体无异常,腹部平坦,右上腹深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相关检查示:上腹部彩超提示:(1)胆囊颈部中等回声,需除外胆囊实性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2)双肾钙化灶。上腹部MRI提示:胆囊颈部结节状异常信号,多考虑肿瘤或肿瘤样病变;(3)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胆囊三角游离清楚,胆囊颈部肿物我侵袭及转移征象。术后切开胆囊占位,可见一大小约1.2cm*0.7cm暗红色占位胆囊颈部。术后5天,病例结果回报:胆囊颈海绵状血管瘤,肿瘤直径约0.7cm,慢性胆囊炎。术后6天患者康复出院,2月后行复诊。 3.讨论 海绵状血管瘤是由血液的血窦和薄壁的静脉所构成的内皮深层和皮下的暗红、蓝色或紫色结节的血管瘤,四肢、躯干、及面颈部均可发生,反复为广泛可累计骨骼及肌肉,甚至关节、胃肠、肝均可发生[1]。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为常见,其发病率为 0.4% ~ 20.0%,在尸检病例中检出率约为0.4%~7.3%,约占肝脏良性肿瘤的70%,好发于30~50岁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4~5)[2-3]。肝海绵状血管瘤多数为单发,但仍有约20%~30%的患者为多发。但胆囊海绵状血管瘤极少见到,临床工作中极易把胆囊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胆囊息肉或者胆囊肿瘤,CT增强扫面下能一定程度的鉴别胆囊海绵状血管瘤,但最终的金标准仍是手术后病例检查,海绵状血管瘤在全身多种器官中均可发生,但胆囊海绵状血管瘤及为罕见,国内外针对该病窦少有报道,患者的临床表现因肿瘤部位、大小及邻近器官受累情况而异,误诊率较高,大多患者以上腹痛为主诉,一旦怀疑为胆囊血管瘤,均需考虑手术治疗,因随着肿瘤增大可导致症状反复并加重,且因胆囊壁较薄,易发生破裂出血,胆囊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胆囊颈部时,由于肿瘤增大可压迫胆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所以不建议采取介入栓塞治疗,因血管瘤供血主要来源于胆囊动脉,可导致异位栓塞,加重胆囊炎症,严重者可致坏疽性胆囊炎,本病例血管瘤部位位于胆囊颈部,而胆囊颈部占位多考虑肿瘤恶变,胆囊癌发病人群以中老年多见,常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也有合并黄疸,多以右上腹痛就诊,也有体检时发现的[4]。本例患者由因上腹痛入院,虽然无黄疸,但考虑该患者占位位于胆囊颈部,MRI影像学测量大于1cm且边界尚清楚,术前诊断仍考虑胆囊恶变可能性大,但未发生转移征象,考虑胆囊原位癌可能性大,胆囊原位癌优先选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术后病理报告并非胆囊癌变,病理结果提示胆囊海绵状血管瘤,回顾患者术后标本切开情况,暗红色占位符合海绵状血管瘤常见表现,胆囊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极为罕见,目前胆囊海绵状血管瘤由于病例少见,目前没有一套完整的诊疗规范,对于手术的选择也需要按血管瘤的大小、生长部位、类型所决定,针对发生于胆囊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海绵状血管瘤,可考虑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患者选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2月后复诊未出现特殊不适及复发,胆囊血管瘤为胆囊良性病变,预后较好,该病例报告可为临床医生在胆囊占位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4.结论 海绵状血管瘤虽然是常见的一种疾病,但在胆囊上发生的情况非常少见,肝海绵状血管瘤非真性肿瘤,绝大多数生长非常缓慢,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理论上怀疑胆囊海绵状血管瘤,无论其大小或者所在胆囊位置,均考虑行手术治疗,正因该病少见,误诊与不当治疗可能是患者最主要的风险来源。以本例报告提供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情况、术后标本切开情况、术后病理情况为临床医生在今后诊断胆囊海绵状血管瘤疾病时提供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