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

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

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
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

第十章现实审美活动的个性

第一节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

现实的审美活动是个体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人的审美兴趣、审美情感及其各种认识能力,都因生理基础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个体的独特性,从而使审美活动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审美活动中的个性特征既有人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等生理基础的差异,又有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文化教育等社会环境的差异。

1.个性特征与先天因素

个性特征与人的先天因素,如气质、神经系统类型与生理素质等有关。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气质体液说,认为人体内因血液、黄胆汁、黑胆汁、粘液汁混合比例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气质类型

血液在比例中占优势的为多血质,

黄胆汁占优势就为胆汁质,

黑胆质占优势就为抑郁质,

粘液汁占优势就为粘液质。

前苏联科学家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有对应关系,可以按照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三个基本特性即强度、灵活性和平衡性的不同组合来解释气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为强而不平衡的灵活型的,在气质上是不可抑制型;

强而平衡的灵活型,在气质上是活泼型;

弱而平衡的惰性型,在气质上是安静型;

弱而不平衡的惰性型,在气质上是弱型。

多血质的人热情、灵活、机智、敏锐,情绪兴奋性高,外露、外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胆质汁的人豪爽、直率、敢作敢为,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粘液汁的人安静、稳重、踏实肯干,情绪兴奋性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

抑郁质的人孤僻易感,优柔寡断,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严重内倾,反应速度慢,刻板而不灵活。

巴甫洛夫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为艺术型、思维型和中间型,认为各类型的特点与一些专门能力直接相关。

第一信号系统在自己的活动中占相对优势的人为艺术型,他们对现实的感知具有完整性、充分性和主动性,想象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第二信号系统在自己的活动中占相对优势的人为思维型,他们长于分解现实,抽象思维能力发达。

两个信号系统在自己的活动中取得相对平衡的人为中间型。

生理素质主要包括感官能力与人所具有的各种智力。感官能力主要是指视力、听力,各人的感官能力都是有差异的。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的理论,人的智力至少应包括七种,即言语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体能智力、人际智力与自知智力。其第一、二种是指人们已经很熟悉的“智商”,最后两种则是近年盛行的“情绪智力”,又称“情商”。

情绪智力是指人的性格与情绪特点,包括自我努力、自我控制的能力,包括感觉与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具有先天性。

人的先天因素的不同特点,使得人具有不同的审美个性。

从气质上看,一般来说,胆汁质(不可抑制型)的人喜爱鲜艳的色彩、新奇的形象和独特的造型,易赶时髦,变化大。

多血质(活泼型)的人的审美个性与胆汁质的人相似,程度上相对弱一点。

粘液质(安静型)的人喜爱典雅素淡的色彩,精巧平和的造型,受传统的影响较大,不赶时髦,变化小。

抑郁质(弱型)的人与粘液质的人的特点也相似,稳定性更强。

从神经系统类型看,艺术型的人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有超出常人的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容易对周围普通的事物产生审美反映。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2.个性特征与社会文化因素

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文化教育等社会环境的熏陶与培养,对人的个性特征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像拉斐尔这样的个人是否能顺利地发展他的天才,这就完全取决于需要,而这种需要又取决于分工以及由于分工产生的人们所受教育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5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最大的影响当然是来自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文化的影响是每个人不能拒绝的必然的影响。

文化应该理解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选择与改造的实践方式,是以人类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而形成的人类生活方式及其产品的总和。

文化包含着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

由于人类文化的三个方面都存在着审美的层面,它们对于人的审美个性的形成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感觉积淀着社会文化的内容。种种社会生活的模式和情感内容由于与某些生理感觉在结构上的相似,就不自觉地或无意识地渗透于我们的感觉之中,使人的感觉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因而区别于一般生理性的感觉。

知觉与想象需要理解,社会文化的影响就更大

个性特征的形成与个人生活经历的关系是最密切的。

黑格尔说过:“同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了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中那样的意义和范围,要在成年人那里,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才会表达出来。”([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第41页,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3.个性特征与个体心境

所谓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具有弥散性特点的情绪状态。某种心境的产生,总是有其来自外界的刺激和自身意识的倾向性。

审美活动是一种情感活动,更受到个人心境的影响。

马克思说:“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荀子:“心忧恐,则口衔刍豢而不知其味,耳听钟鼓而不知其声,目视黼黻而不知其状,轻暖平簟而体不知其安”(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册,第5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

第二节现实的审美对象

1.现实的审美对象与审美客体的区别

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对象,是现实的审美对象,它与审美客体是有区别的。

可能的审美对象是指审美客体,是在人类历史上生成的客体。而现实的审美对象只能是在具体的、现实的审美活动中存在,只能在主体的审美经验中存在。

2.审美注意中的审美对象

现实的审美对象首先只能是审美注意中的对象。

在审美的准备阶段,审美注意所集中的对象是审美对象。

那是经过注意选择的对象,是与主体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心理距离的对象。这种对象只是“现象学的对象”,与对象的本体存在毫无关系,也就是说,是事物的感性外观构成了审美注意中的对象。

对于每个具体的审美主体来说,这种注意又会受到具体的审美兴趣、情感要求等等的制约,使选择出现多样性。只有被具体的主体所选择的对象,被具体的主体所注意的对象,才是这个主体的审美对象。

3.审美感知中的对象

审美对象还是审美感知中的对象。在审美感知阶段,主体对对象既是一种“接受”,又是一种“建构”。它不仅仅是“剌激-反应-接受”这样一个单向的、被动的接受过程,同时更是主体按自身的情感模式主动地建构一个完美的审美对象的过程。

审美知觉中的审美对象是与实存客体相似又不相同的对象,是通过审美感知建立的心灵中的对象。

它是知觉对对象进行完形建构后的对象,是个体性审美感知的对象。

每个主体在对同一审美客体进行审美知觉时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客体加工、转换、构建,由此所建立的无疑是属于个体的审美对象。

4.审美体验中的对象

审美对象又是审美想象中的对象。

在审美体验阶段,主体的想象全面展开,以体验的方式从对象的外在形式进入对意义层次的把握和理解,进入了“物我同一”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

首先,它是意义的世界。在审美体验中,一切外部事物的表象都作为某种意义表象对人存在着,而不是作为知觉的表象存在着。因而,体验中的表象往往具有象征性。

体验的世界还是情感的世界,进入体验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情感世界。这种情感世界往往是主体自身的情感世界,体验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把握自身的情感生活。

在审美体验阶段形成的审美对象,其心灵化的特点更加突出。对象的意义把握是因人因地因时而不同的,个人情感更是变化万千,不可捉摸。个人情感的对象化也具有了不可把握的性质,是一种没有固定形式的审美对象

5.审美理解中的对象

审美对象还可以是审美理解中的对象。

在审美超越阶段,主体通过审美理解,达到了从感性向理性的飞越,有限向无限的突进,也就是到达了一种理想境界。

此时的审美对象,早已失去其具体的形状,是一种不可描述的、靠理性把握的心灵意识的对象。

从审美注意开始,个体的审美活动一步步把审美客体转变成属于自己的审美对象,转变成现实的审美对象。主体任何一种审美愉快的获得,都是从这个具体的个体心灵中的审美对象得到的。由此可知,同一审美客体可以形成多个审美对象,即“有多少个观众,就有多少个哈姆雷特”。

第三节审美活动中的审美愉快

1.作为美感的审美愉快

审美愉快是指审美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综合心理效应,是在各审美阶段获得的心理效果,也就是美感,或审美经验。它们的表现形态有不同,但都是一种愉快的感觉,或愉快的经验。

审美愉快具有层次性。

审美愉快的层次性不会凭空产生,它只能在审美心理过程中获得。

正因为审美心理过程具有逐步递进的阶段性,作为每一阶段的心理感受产物的审美愉快也表现出它的层次性特点。

2.感官层次的审美愉快

在审美感知阶段所获得的审美愉快是一种初级的审美愉快,是在感官层次所获得的愉快。

在这个阶段,审美客体起着很主要的作用。主体对对象的接受受制于对象剌激力的大小,主体往往是不由自主地去接受、去完形、去建构,以自己的身体通过感官与对象发生同构共鸣,并使主体获得感官上的快适和知觉中的愉快,或许也可以称作感性的愉快。

3.心意层次的审美愉快

在审美体验阶段所获得的审美愉快是一种较高级的审美愉快,它是在心意层次所获得的愉快。在这个阶段,主体深入到审美对象的意义层次,体验、领悟着审美对象的意义和情感,并且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体验、领悟着自我的意义和情感。

在这种体验中,主体获得的是“会心”的喜悦,主体的一切情感都在与审美对象的交融中得到某种满足。这种满足是深入于心意间的愉快。

在审美体验阶段所产生的审美愉快,同主体自身的生命意义的发现与表现紧密相联。此时,身外之物即心内之物,心内之物即心外之物,主体即审美对象,审美对象即主体自己。主体对自身的情感、自我、生命有了深切的领会,同时主体的情感、生命得到了自由、充分的表现,主体的心灵意识充满着欢欣鼓舞或陶然自得。

4、精神人格层次的审美愉快

在审美超越阶段,主体获得的审美愉快是精神人格层次的愉快,也被称之为“悦志悦神”。

主体超越了自身存在的有限空间,似乎窥见了宇宙本体,发现了人生的永恒价值。

因而,它常常表现为人格的震动、灵魂的颤栗,这是人的心灵的洗涤,主观精神的升华,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净化,庄子所谓的“至乐无乐”的境地,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自由境地。

这种审美愉快类似于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

思考题

1.试析审美主体的个性差异形成的根源。

2.什么是现实的审美对象?它与审美客体是什么关系?

3.什么是审美愉快?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学习过程: 导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让我们共同来发现美,欣赏美。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哪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板书) (十分钟完成讲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展示: 一、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来吾讲四“美”) A.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学生总结特征及举例) (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2)地貌的形态美: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 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险、秀体现在哪里: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B.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表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图3.3北京香山秋色)图片展现了秋天丰富的色彩。这种植物因季节而呈现的色彩,

对导游服务在旅游审美活动中作用的认识(一)

对导游服务在旅游审美活动中作用的认识(一) 【摘要】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现代导游服务工作具有独立性强、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复杂多变和关联度高的特点,而对于从事现代导游工作的导游人员来说,要想胜任这项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保证优质的导游服务。 【关键词】导游服务旅游审美活动 导游员的服务在旅游过程中,是因其所处地位而产生的。一切都是围绕满足旅游者审美需求而进行的。 一、塑造美的形象,展示文明风采,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1.注重形体服饰、发型化妆,给旅游者以美的形象 导游员应具有健美的形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形体美不仅是艺术家所珍视的表现媒体,也是旅游者热衷的审美对象。导游员外在的形体美能在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中产生光晕效应,具有形体美的导游员在导游活动中一亮相,常常就能吸引住游客,并游客使与之很容易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将旅游者导入初级的审美判断。服饰美也是外在形象美的重要组成要素。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格和审美情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形体美的不足。导游员的着装,要讲究色彩、式样与形体、性别和年龄、季节的互补同构性,以及入时、雅致、端庄、整洁、方便适用等综合性。导游员的服饰,在增强自身形象美的同时,要避免与客人争强争艳。从色彩的选择上,导游

员的服装应以醒目的暖色调为主,因为这些色彩的波长更适合引起旅游者的注意,为旅游者起到“寻索”和“向导”的作用。 发饰与化妆同样是外在形象美的组成要素。导游人员的发型总体要求是个性化并符合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导游员对自己的发型,要根据自身的身材、脸型、头型、发质及年龄等特点来精心设计修剪,使其能反映出个人的特点和情趣,取得整体和谐统一的审美效果。 2.注意行走坐卧、言谈举止,给旅游者以美的示范 形体美是一个人的外在美的体现,尽管形体美可以给人以视觉上美的感受,如果缺少内在美的支持,其美感是暂时的。行为美或称风度美,既是一个人行为举止的综合产物,又是一个人性格、品质、情趣、教养、精神世界和生活习惯的外在表现。它常常是通过人的站姿、步态、坐态等多方面可视因素展现出来的。导游员作为旅游者直接的审美对象,在与旅游者交往和为客人服务时,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行走坐卧和言谈举止,坚决杜绝粗话和脏话,并要举止文雅。导游员在为游客讲解时,应采用两脚叉开,腰板自然挺直的正确站姿,而且要表情自然微笑,手势柔缓流畅。 3.以善良和真诚对待每一位游客,给旅游者以美的感召 心灵美是一个人内在美的展现,也是人的形象美中深层次的美。心灵美核心是真与善。导游员的工作是平凡的,没有什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平凡的小事中又恰恰蕴含着伟大。导游员在为游客服务必须以真诚与善良来对待每一位游客,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给客人以美的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知识点二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⑪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⑫____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⑬____________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 古建筑城池、⑭____、陵墓、⑮____、楼阁、桥、塔、民居等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⑯________、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⑰________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⑱____、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⑲__________,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给风景区增添了⑳_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举例

第八章 旅游审美心理教案

第八章旅游审美心理 教学要点:旅游审美心理的种类与旅游行为。 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旅游审美心理的种类与旅游行为及旅游审美心理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参考书标本等。 组织教学: 检查出勤人数及假条(1分钟) 导入新课: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是把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运用到分析、了解 旅游这一现象上来而产生的新兴应用学科。 (3分钟) 知识、能力培养目标:旅游审美心理种类与旅游行为。 教学难点:旅游审美心理种类与旅游行为(2分钟) 新课内容: (82分钟) 布置作业:(2分钟)

一、审美心理学回顾 审美心理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心理活动则指人的知、情、意。因此审美心理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和阐释人们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的学科。 审美心理学也是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有人把审美心理学作广义的理解,使它等同于心理美学、文艺心理学等。按照这种广义的理解,审美心理学还要研究和说明人类从事各种文学艺术活动时的心理活动和特征。 二、审美心理要素 1、阐述审美心理过程的理论观点有多种,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有: 1)审美经验就是形相的直觉。所谓直觉是指直接的感受,不是间接的、抽象的和概念的思维。所谓形相是指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大脑中所呈现出来的形相,它既是审美对象本身的形状和现象,也要受到审美主体的性格和情趣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以及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和叔本华等; 2)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体验。所谓心理距离是指审美者不要去注意和思考与审美对象的美学价值无关的事情,例如对象的科学性质或经济价值等,也不要抱有功利的和实用的打算,亦即把主客体之间的种种其他现实的关系,在心理上拉开距离。要防止或削弱这些方面的活动进入审美意识。这个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 3)审美的心理过程是移情或外射。在审美或欣赏时,人们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转移或外射到审美对象的身上,然后再对之进行欣赏和体验。例如诗人把自己的不畏强暴的风格和情感投射到菊花身上,然后再讴歌菊花的不畏严寒和美丽,这就是中国诗坛上对菊花的“千古高风说到今”的心理机制。 4)当审美者把自己的情趣外射到欣赏对象又把对象的形象情趣吸收到自身时,就出现了审美中的“物我同一”的境界。此时,主客体之间的心理距离已被取消。这是个与“距离说”相反的过程。前者缩短或消除了审美关系的心理距离,或者拉开了非审美关系的心理距离。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1 (2 2 (1 (2) 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 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 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1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学案

第一节旅游景观得审美特征 1.理解自然美与人工美得内涵。 2.掌握自然美与人工美得表现形式。(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自然美 阅读教材P32~P34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内涵 形象美自然景观得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得美,旅游景观最显著得特征 色彩美颜色不同得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得色彩图案 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以及风吹林动、流水飘烟等 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使自然景观呈现出得美有朦胧感 正误判断: (1)地貌就是构成自然景观美得基础。(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描绘旅游景观得形象美。( ) 【提示】(1)√ (2)×古诗描绘了瀑布得动态美。 教材整理2人工美 阅读教材P34剩余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事物所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 素组合而成得综合艺术品 把大自然得美景浓缩到有限得空间内

古建筑 城池、宫殿、陵墓、寺院、 楼阁、 桥、塔、民居等 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 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 饰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 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 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正误判断: (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楼阁、桥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得自然美。( ) (3)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与谐美。( ) 【提示】(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使之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3)√作为我国得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中有许多庙宇等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了与谐美。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您得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 [合作探讨] 自然美就是指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就是自然景观美得主要表现,就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得审美特征。 探讨1: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就是如何形成得?

旅游与审美

旅游与审美 (一)旅游审美及其类型 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 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可见,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旅游审美活动的内容是异常丰富,而无所不包。旅游者除了观赏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体察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品尝欣赏不同风格的美食佳肴和参与各种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之外,还会搜奇揽胜,遍访文物古迹与建筑园林等众多人文景观,欣赏绘画雕塑、书法篆刻与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 可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之大成,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 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自然审美 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自然审美是受到人与自然关系制约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抗拒自然能力的增强,自然之物大量地进入到人类的生活圈中,推进了自然审美文化的萌芽。 但是,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的出现,还有赖于人类将自然由实用的对象转化为审美的对象。自然美虽然不是人所创造的,但却是由于人类所特有的理性和灵性而赋予她的。人们寄情、倾情、纵情于自然山川,挥洒情感,感悟人生,尽情欣赏、感受自然之美。 把自然当作审美客体的出现,始于中国的先秦时期,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于唐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诗篇是以山水风景描写作为起兴的。春秋末期老子提出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明显地流露出对自然美的关注。战国时代的庄子则更进一步,他不仅提出“天地有大美”的观点,还指出天籁、地籁高于人籁,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美学史上肯定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独立存在的第一人。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旅游美学习题及答案

旅游美学试题 一、填空 1、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份,是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 2、风景形象美的特征主要有雄、秀、奇、险、幽、旷几种。 3、旅游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的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学科,是美学的分支学科。 4、中国园林的四种基本组合要素是山、水、花木、建筑。 5、饮食审美的基本要素有质、香、色、形、味、意。 6、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形式古城建筑、宫廷建筑、陵园建筑、寺庙建筑、石窟建筑、佛塔建筑、桥梁建筑。 7、我国最著名的石窟有敦煌的莫高窟,山西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 二、选择题(20分) 1、以下属于自然美的是(D) A 泰山之雄 B 华山之险C峨眉之秀D青城之幽 3、以下哪些选项不属于自然风景美的形式(A) A 服饰美 B 形象美C形体美D朦胧美 4、汉武帝赞美泰山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这实际上是赞泰山的(A) A 雄B奇C险D秀 5、秀美给人的审美享受是(A) A 甜美安逸 B 幸福愉快C高大稳健D千钧一发 6、黄山“四奇”是指(BC) A 土、柏 B 石、松C云、泉D云、雾 7、“霜叶红于二月花”所描绘的是风景美的(D)形式。 A 动态美 B 朦胧美C形象美D色彩美 8、园林的“毛发”是指(C) A 假山 B 水C花木D建筑 9、中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集中表现在(B) A独特的民族结构形式B完整统一、和谐及园林式的组群布局 C质美D木结构 10、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有(BCD) A 景德镇瓷器B风筝C泥塑D剪纸 三、判断改错题 1、观赏风景的方法包括运动观赏和动态观赏。(X) 2、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美术史画廊。(V) 3、风格美是表体美、服饰美与发型美的有机结合。(X) 4、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陵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寝。(V) 5、四大名绣指苏秀、湘秀、江秀、泸秀。(X) 6、清东陵是保留最完整的宫廷建筑。(V) 7、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南京城(X)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三3.1【教学设计】《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分析出某地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及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教学难点】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多媒体课件 【讲授新课】 一、自然美 提问:让学生读课本P32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自然美? 师生答疑: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1)形象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形象美”这一部分明确:①什么是形象美?②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是什么?③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哪几类?形成了哪些习惯说法?

师生答疑:①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②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③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形成了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说法。 展示图片资料:华山之险与峨眉之秀 师:两幅照片怎么看出名山“险”与“秀”? 学生回答 师: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点拨: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 (2)色彩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色彩美”这一部分明确:①什么是色彩美?②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 师生答疑:①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是极富变化的。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被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②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变化。 展示图片资料:花、水、霞、叶 (3)动态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动态美”这一部分明确:动态美有哪些? 师生答疑: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此外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展示视频资料:庐山三叠泉瀑布 师:展示庐山三叠泉瀑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瀑布经过三级台阶,上下三折而落,一叠如云如絮,喷薄吞吐;二叠萦回作态,珠进玉碎;三叠双管齐下,直下龙潭,总落差达600米。 (4)朦胧美

旅游审美赏析总结

(1)旅游审美主题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3. 审美与旅游的关系 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是主观物; 旅游资源作为审美对象,是客观物。 旅游者进行旅游消费的过程,比如说,对旅游资源进行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对客观进行审美的过程。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主观与客观如果产生了和谐,旅游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说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旅游者会感到旅游支出物有所值。否则,旅游者就会感到心情不愉快,并有可能造成投诉,进而影响旅游经营者的后续经营。因此,开发旅游市场,改善旅游经营,离不开对旅游与审美关系的研究。 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这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审美对象起着决定作用,因为审美对象本身体现着人类文化审美观的积淀;审美主体反作用于审美对象,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的审美倾向也是在变化着的,这种变化着的审美倾向最终要影响着审美对象去适应这种变化。 因此,二者的关系决定了旅游资源必须是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存在形态。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旅游资源就是经济资源。在旅游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中,旅游经营者除了采用各种经济手段如投资、管理等来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正确认清旅游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辩证关系,运用美学原理,付诸实践,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才有可能使旅游业立足于不败之地。 一般说,风景区应以风景的自然美为主,人工美可以充实、丰富和强化自然美,力求做到两者和谐的结合。古代画论对此曾经作过非常精采的阐述:“山之体,石为骨,林木为衣,草为毛发,水为血液,云烟为神采,岚霭为气象,寺观,村落,桥梁为装饰也。” 二、旅游资源美感分析 (一)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围绕导课环节录像,带领学生分析旅游资源的美感形态。 美感的一般形态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种。 1、自然美 (1)即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美。波光粼粼的湖面、清澈的河水、苍劲的大山、(2)自然美常分为两大类:天然形态的美和“人化自然”的美。 (3)自然美的特点: 自然美贵在自然——客观自然性特征。 自然美贵在多姿多态——可贵特征。 自然美还贵在有启发性、寓意性——绝妙特征。 2、社会美 (1)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人类社会文化和智慧的种种精品。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1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旅游与审美

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 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可见,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自然审美 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自然审美是受到人与自然关系制约的。但是,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的出现,还有赖于人类将自然由实用的对象转化为审美的对象。人们

寄情、倾情、纵情于自然山川,挥洒情感,感悟人生,尽情欣赏、感受自然之美。 2.社会审美 人类的社会交往、社会活动过程,也是美的创造过程。这些美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道德伦理、习俗礼仪、婚姻家庭、经济、政治、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劳动和社会产品之中,并以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和活动状态显现出来。旅游者所到之处,必然会以审美的态度观察、体验这些美,并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文化形态。 3.艺术审美 旅游活动中的艺术审美文化,是指旅游者与作为旅游审美客体的各种艺术作品发生“同构”关系而产生的文化形态。艺术品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意图,遵循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有意味的形象。只有那些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也就是具有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为艺术品。正因为艺术品具有审美价值,能给人审美享受,它才能进入旅游领域,成为旅游审美文化的一种载体 (二)旅游美感的四大要素 旅游者在其旅游审美活动中的美感心理过程涉及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等四大要素,这些美感要素作为特殊的审美心理功能,在自由和谐与交融互动中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美感或审美体验。 1.审美知觉的产生

选修3教案 3.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 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 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 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 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 美。 知识点二 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 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1.图表法记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2.图表法记忆色彩美 3.图表法记忆动态美 典例剖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等,图中既有形象美又具有朦胧美 的是________。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幅景观图中,从形成原因上看属于断层一侧抬升形成断块山体的是________。 答案(1>②(2>③(3>① 思路剖析该题通过四幅景观图反映了旅游景观的自然美,“华山天下险”主要展示的 是形象美,“峨眉天下秀”体现的主要是色彩美,“黄山天下奇”既有奇松、怪石的形象 美,又有云海滚滚的朦胧美,而瀑布景观给人以动态美的感受。变式训练1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 态。读以下四幅景观图,完成(1>~(4>题。 (1>古人赞峨眉山“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这主要描绘出峨眉山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2>上述四地景观中,旅游景观的色彩美最为突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诗赞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描 绘了旅游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4>雨中游西湖,别有一番风味,旅游者能深切体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的意境,这正是旅游景观的(> A.模糊美 B.朦胧美 C.声音美 D.动态美 二、人工美的类型与形成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类型美感形成举例 古典园林美园林是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它追求 的是诗情画意的美感 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古建筑美通过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运用线、 面、体在时空间展开运动过程,给 人以视觉的影响从而获得美感 故宫、大小雁塔 民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条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从旅游者的审美心理看旅游业的审美要求

从旅游者的审美心理看旅游业的审美要求 摘要: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游客的审美心理,并指出了在实践中旅游业应有的审美要求,从而更好地发展旅游业。 关键词:审美心理;审美要求;审美活动;审美体验 一、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我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教授曾经指出:旅游“不单纯是游山玩水,寻欢作乐,它其实是一种没有任何强制的审美教育。”旅游者的游览活动,实际上就是旅游者体现、丰富、发展和完善自由生命的审美活动;旅游活动中“游”的心理,实际上就是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1.旅游审美需求和动机 旅游审美需求是一种促使人们去从事旅游审美活动的内驱力。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要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呈上升的趋势,高级需求的出现总是以低级需求为条件,高级需求比低级需求具有更大的价值。一个人只有当低级要求得到满足之后,追求高一级的要求才会成为推动行为的动力。低级需要可通过外部条件得到满足,高级需要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而且越是得到满足,越有激励作用。旅游活动可以是满足人们社交、尊重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的一种手段,属于高层次需求。旅游资源“知识”的地域性、民族性、直观性、文化性、神秘性和启迪性激发了人们对旅游的求知欲。不论是姿态各异、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观,还是体现民族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它们都是美的对象。 旅游审美需要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旅游活动的进行。在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的中介环节,即旅游审美动机。人们的旅游活动都是由旅游审美动机所引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旅游客体独具的美学价值,才对旅游主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令其产生旅游动机。而旅游审美动机产生于人的审美观需要。当人产生某种需要时,心理上便会形成紧张或不安的情绪体验,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这就产生了动机。按照需要性质的不同,心理学上将动机分为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两大类。缺乏性动机表现在旅游活动中是对旅游活动的急切渴望;丰富性动机则表现为精神上的追求。 2.旅游审美意识 旅游审美意识的五大基本构成因素(旅游审美观念、旅游审美趣味、旅游审美理想、旅游审美知觉和旅游审美情感)是相互关联、彼此作用的。它们都体现在旅游审美意识的活动中。在旅游者身临其境时,他便对先前的审美假设进行判断、比较。无论两者是否对立,旅游者最终会自由地进入审美感知、理解和想象创造等审美心理评价阶段。旅游审美感受便是旅游审美活动的结果。而不同层次的审美感受,又会对主体的审美能力产生不同的积极影响。 3.旅游审美个性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心理文化结构和价值体系等方面各有异同,其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也必然存在共性与个性。从变异性角度来看,审美个性是一个开放的、动态性结构,易受偶然因素的影响,会由于一时的情趣、心境、意愿、景观而发生变化,致使审美感受形成鲜明的反差现象。从旅游审美活动的规律分析,审美个性意味着旅游主体在审美情趣上的主观偏爱倾向。具体地说,也就是游客对旅游地或旅游审美对象及其审美价值的个人选择。在当今旅游市场上,群体性的旅行团仍然占据优势地位,但个体性的散客数目也在不断地增长,这一现象与审美个性不无关系。 4.旅游审美心理因素 旅游审美主体在旅游审美活动中的心理过程,也涉及四种基本因素——感知、想象、理解和情感。在审美过程中,感知因素通常起一种先导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审美对象的感性形象决定的。想象是审美感受的枢纽。当人的全部心理功能都活跃起来去拥抱自然或感受艺术品时,人的想象活动像被激发起来了。情感是审美的动力,常常表现为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情绪反应,伴随着知觉活动直接产生的。理解是审美的认识因素。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当这四种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_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美 .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 .表现形式 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

知识点二人工美 .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 .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____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____________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古建筑城池、?____、陵墓、?____、楼阁、桥、塔、民居等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________、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________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____、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__________,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给风景区增添了?_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思维点击 .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新人教版选修3高中地理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练习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后综合提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是对两座名山自然美特征的概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1.下列地质作用中与两座山自然美特征的呈现均有关的是( ) A.地壳断裂上升B.流水侵蚀 C.岩浆喷发D.风力侵蚀 解析:选A 泰山与华山均属于断块山,是地壳断裂抬升形成的。 2.两座山分别位于( ) A.山东、山西B.河北、山西 C.山东、陕西D.江苏、陕西 解析:选C 泰山位于山东省,华山位于陕西省。 3.两座山均具有夏翠、冬银的特征,体现了自然景观的( ) A.形象美B.色彩美 C.动态美D.朦胧美 解析:选B 山地不同季节色彩的变化,属于色彩美。 4.两山景观自然美的构成基础是( ) A.水文B.生物 C.地貌D.气候 解析:选C 两座山均以形象美著称,其构成基础与地貌有关。 5·12地震使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受到严重破坏,但灾后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投入恢复重建资金30亿元,使“都江堰安然无恙,青城山依旧美丽”。据此回答5~6题。 5.位于都江堰主景区的二王庙(图甲),从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看,具有( ) A.色彩美B.动态美 C.古建筑和古遗迹美D.民俗风情美 解析:选C 都江堰二王庙是人们为纪念李冰父子而修的古代建筑,属于人类创造的景观。从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看,该景点具有古建筑和古遗迹美。 6.“青城天下幽”(图乙),从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看,属于自然美的( )

A.形象美B.色彩美 C.动态美D.朦胧美 解析:选A 青城山山林茂密,绿树葱茏,清静幽雅,体现出的是自然美中的形象美。 (2019·四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月考)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读图回答7~8题。 7.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 ) 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 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 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 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解析:选A 峡谷是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A对;该景区所在区域山地较少,且海拔较低,冰雪融水较少,不是该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B错;瀑布的落差与地质构造和岩石的坚硬程度有直接关系,受流量的影响相对较小,C错;火山湖位于火山顶,海拔高,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为河流的源头,与图示信息不符,D错。 8.图示区域的景观特性主要表现为( ) A.多样性B.非凡性 C.可创造性D.永续性 解析:选B 图示旅游景观如峡谷、瀑布、河流、湖泊、山峰等主要是自然旅游资源,体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非凡,故A错,B对。图示峡谷、瀑布景观等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类创造的,故C错。永续性是指旅游资源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并且旅游资源的使用基本是无消耗的。旅游资源的永续性必须是在对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和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实现,从图中看不出来永续性,D错。 泰国被称为“佛教之国”,国内有众多寺院,许多寺院为减少世俗干扰,往往将寺院建在山中,因此便有了“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据此回答9~11题。 9.寺院中供奉的各种神像,体现了人工美中的( ) A.古典园林美B.古遗迹美 C.书画艺术美D.雕塑艺术美 解析:选D 寺院中供奉的各种神像属于雕塑类,具有雕塑艺术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