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

摘要:根据热拌沥青混合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原材料和拌和设备参数青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阐述了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措施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原材料拌和设备质量控制

The quality control in hot mix asphalt manufactur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pplying of hot mix asphalt in highway engining,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hot mix asphalt caused by the materials and the parameters , exposed the measures in hot mix asphalt manufacturing and referred some improved suggestion.

Keyword: hot mix asphalt material mixer quality control

1、引言

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及其质量控制是整个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这不仅表现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对工作进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开放交通后,承受大交通量和外界环境的作用,对路面的使用性能的影响,如:路面寿命、抗车辙能力以及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因此,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进行质量控制,生产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原材料的管理

2.1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1)粗集料的力学性质应满足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力学性质指标包括:

单轴抗压强度、压碎值、磨耗率、磨光值(抗滑表层需)。

(2)粗集料应优先选用碎石。碎石相对于破碎砾石具有较高的内摩擦角,

可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并且用碎石拌制的沥青混合料更易

压实。

(3)粗集料的形状应近似正方体,且具有粗糙的面和棱角,针片状含量

低。

2.2原材料的存放

集料随来源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差别很大,包括颗粒尺寸、级配、清洁度、强度、颗粒形状、表面结构、吸水能力以及集料与沥青的亲合力等,所以同一规格的集料应尽量从同一料厂进料。如果需要从不同料厂进料,材料的变异性增大,应按要求进行检验。

不同规格不同来源的集料应分隔堆放,防止混杂。同一规格的集料也可能在料厂时已经产生材料离析,再加上在运输和卸料时集料也要产生离析,

因此集料在拌和厂应分层堆放,每层高度不大于1米,坡度小于1:3,堆放方式见图1。

图一集料分层堆放

集料拌和场地应清洁坚实,利于排水。对于细集料要有防雨措施,因为细集料的含水率变化很大,一般在0~10%,最高可达16%左右。集料含水率增大会造成三个后果:首先残余含水率增大;其次是使得拌和设备的出料温度大幅波动,影响混合料的质量;第三是燃油消耗大幅增加。

粉料应存放防雨、防潮的储罐中,其含水率应小于1%。

不同来源的沥青应分别存放,不能混杂,存储温度在施工温度不高于140℃,不低于

110℃;长期存放应在常温下保存。对于改性沥青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改性沥青胶体易发生破坏,沥青与改性剂分层,影响改性沥青质量。3、拌和设备的调整

间歇式拌和设备历史悠久,技术已趋完善,并且采用相对比较简单的计量技术,即可获得各种沥青混合料较精确的配合比,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目前国内大多数拌和设备均属间歇式拌和设备。现就间歇式拌和设备在调试和生产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加以讨论。

3.1热料电子秤的计量精度

由于拌和设备在拆卸、运输以及安装等过程中,拌和设备的电子秤受到外界和自身因素的影响,而使自身的精度发生变化,所以在拌和设备安装完毕后,必须对其电子秤重新标定,对动态计量应有落差和冲击等补偿措施,标定精度见表一。需要指出的是,有些拌和设备在请计量部门标定电子秤时,没有说明需要标定的精度,计量部门就以国家标准进行标定,但是国家标准中的标定精度远远小于我们的要求,所以在标定时,必须让计量部门以表一要求的精度进行标定,否则称料误差将增大,从而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的差异也相应增大,影响沥青混合料质量。

表一电子秤标定精度

由于拌和设备自身的特点,使得在热料筛分时间有限,再加上热料筛自身的筛分效率、自洁能力等因素影响,所以在选择热料筛筛孔时应比试验室相应的筛孔放大20%左右。特别是最小筛孔的选择应注意一般不要小于3mm,若小于3mm筛孔容易堵塞,从而造成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含量不稳定。

3.3冷料流量的标定

为保证冷料严格按生产配合比进给,生产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对冷料的流量必须进行标定。冷料流量的标定方法如下:首先将热料仓里的剩余热料清除干净,然后将某一规格冷料仓进给冷料的电机的转速设定在某一固定值,让装载机手只给这个冷料仓装某一规格的冷料,让冷料连续进给一段时间(一般5~10分钟)后停止冷料的进给,此时测量在这段时间这个转速下这一规格集料的重量,计算可以得出进给冷料的电机在这一转速下单位时间内进给这一规格集料的重量;然后重新设定另一转速进行以上操作,就可以得到进给冷料的电机在另外一个转速下单位时间内可以进给这一规格料的重量。从而可以画出一条关于转速和冷料流量的直线。重复以上操作就得到不同规格集料与转速的曲线。在生产时就可以根据目标配合比的需要选定某一规格冷料进给电机的转速,冷料的进给就可以得到严格控制,生产配合比可以得到保证,并且减少热料仓出现溢料或待料的情况。有的拌和设备的冷料进给控制是通过电压或电流控制,此时标定的方法和上面的方法类似,只要将转速换成电压或电流即可。图二所示为一种级配的冷料流量的标定曲线。

每次的冷料进给标定不是适合于所有的级配,每当生产的混合料级配发生变化,或拌和设备转移场地后,都必须重新对冷料进给再次做标定。但是有一些拌和设备在进行生产时不象上述那样对冷料进给进行标定,他们有的是理论计算得到冷料进给的关系,或者就不标定靠经验进行生产,这些做法往往使得生产配合比与目标配合比相差比较大,所以建议对冷料流量的标定还是要严格进行。

图二AC—20Ⅰ电压与流量标定曲线

3.4材料添加顺序

(1)集料—沥青—矿粉干拌时无矿粉

(2)集料—矿粉—沥青干拌时矿粉飞扬损失大

分析:由于矿粉的表面积较大,上述两种添加顺序对矿粉表面的利用有着不同的影响,使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也发生变化。第一种添加顺序可使集料得到沥青的充分包裹,加入矿粉后,矿粉可以和沥青充分结合,使矿粉的表面积得到充分利用,集料裹附沥青较厚处成薄,混合料的油膜厚度均匀,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波动相对减小。第二种添加顺序在拌和过程中,矿粉易与沥青结合,石粉易在“过量”的沥青中成团,使应由石粉吸附的沥青包裹在大骨料上,这样大骨料的油膜厚度增加,混合料中的自由沥青增多,混合料外观上出现油亮的光泽,显得油石比过大,但存在部分骨料没有被沥青包裹现象,使得混合料的油膜厚度不均匀,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波动相对增大。

3.5搅拌叶片与拌缸内壁的间隙

搅拌叶片与拌缸内壁的间隙也影响混合料的质量,一般这个间隙应小于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的一半,当间隙大于混合料最大公称粒径的一半时,混合料将不能得到均匀的拌和,又由于叶片属于易磨损部件,所以应定期检查间隙,及时更换叶片。

3.6拌和时间的确定

(1)拌和时间=干拌时间+湿拌时间

干拌时间:计量斗开始卸料—沥青开始喷射

湿拌时间:沥青喷射开始—拌缸开门卸料为减少沥青老化,应适当延长干拌时间,缩短湿拌时间。

(2)确定最小拌和时间

最小拌和时间应满足混合料拌和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块)或严重的粗细集料离析现象。拌和时间越长,拌和均匀性越好,但拌和时间过长会加速沥青的老化,影响混合料的质量。最小拌和时间需经试拌确定。

影响最小拌和时间的因素:

混合料级配:细集料多,最小拌和时间宜长。

混合料油石比:沥青用量大,最小拌和时间宜短。

混合料温度:拌和温度高,最小拌和时间宜短。

搅拌器转速:搅拌器转速高,拌和时间宜短。

充盈率:充盈率越大,最少拌和时间则越长。

所以混合料拌和时间的确定,要综合考虑混合料的级配,拌锅的充盈率、搅拌器的转速以及拌锅的充盈率等因素。

3.7拌和温度控制

3.7.1拌和温度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拌和温度过低,沥青包裹不均,易产生拌和“花料”现象,且不能保证摊铺碾压温度;拌和温度过高不仅浪费燃油,还会加速沥青老化。

3.7.2拌和温度确定拌和温度应根据沥青品种、标号、气候、运距、风速、级配、铺层厚度来综合确定。

(1)填料不需加热。沥青一般用导热油提前加热,温度变化不大,沥青加热温

度一般比集料加热温度低10℃~20℃。集料的加热温度起伏变化较大,一般应控制在160℃~180℃之间。

(2)沥青针入度小、粘度大、气温低、运距远、风速大、粗级配、铺层薄时

拌和温度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3)改性沥青的拌和温度要比普通沥青高10℃~20℃。

3.7.3温度误差的控制拌和温度起伏变化会引起摊铺、碾压温度的起伏变化。摊铺温度起伏变化导致摊铺机熨平板受力平衡的破坏,影响路面平整度,碾压温度起伏变化会导致碾压密实度和平整度的不均匀性。优等品的沥青拌和站的温控误差在±5℃以内,这就要求主燃烧器的伺服电机的风油比调整范围大且反应灵敏。

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集料的含水量和含尘量。特别是细集料含水量的不稳定会导致温控误差增大。(2)冷集料总流量的起伏变化也会导致温控误差增大。在调整冷集料的流量时,一定要慢增或慢减。(3)拌和设备启动拌和时,先用小火预热滚筒3~5min,开始上料,慢慢加大油门,待料温升至设定温度值±10℃并稳定一段时间后,开始启动自动控温装置。用热料预热拌缸3~5min后,测量预热料温度,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才可生产。

3.8引风与除尘系统

引风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混合料中细料的含量,应采用自动控制,控制风门开度的大小。有的设备采用人工控制,依据经验看火焰是否“回火”来控制风门开度,这样容易造成混合料细料含量大幅波动。

一级除尘的颗粒可以回收利用,但一级除尘的颗粒如产生堵塞不能进入热料提升机,则1号热料仓中的细集料相对偏少。

二级回收粉尘再利用:回收粉尘和矿粉的颗粒组成不尽相同,回收粉尘再利用时,粉尘应与矿粉单独计量,确定比例以保证级配稳定。回收粉尘一般属中性和偏酸性细料,粘附性差;而矿粉则属于碱性,粘附性好,因此尽量不用或少用回收粉尘。

3.9干燥筒的排气温度

干燥筒的排气温度一般应调整在115~165℃之间,最高不要超过200℃,排气温度过高不仅会增大燃油消耗率,而且会影响袋式除尘器中过滤袋的寿命。排气温度不得低于115℃,否则除尘器中会结露,尘土便结在过滤袋上,减小气流通过面积,增大风机负荷。

除以上需要注意的事项,装载机机手在向冷料仓装料时,应严格操作,避免出现一种规格的集料混入另外一个冷料仓的现象。

对生产出的沥青混合料还要根据沥青混合料实验规范进行质量检查,若发现偏差,及时调整拌和设备的参数。

4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对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对原材料按要求存放。

(2)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参数的调整对生产效率和混合料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拌和设备调试和生产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材料和配合

比进行调整,以发挥设备的最佳效益,提高沥青混合料质量。

参考文献

[1] 邵明建. 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

[2] 何子平,羊俊宝. 沥青混凝土拌和质量问题的探讨.西安:械与施工机械化2002(2).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完整版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9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 学习指南:水泥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保证水泥厂正常生产、稳定和提高水泥质量的关健。化验室是水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化验室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生产过程进行组织和全方位的监督,正确地指导生产,确保水泥质量。水泥生产是流水线式的多工序连续生产过程,各工序之间关系密切,每道工序的质量都与最终的产品质量有关,在生产中原燃料的成分与生产状况又是不断地变化的,如果前一工序控制不严,就会给后一工序的生产带来影响。为此,在水泥的生产中,要根据工艺流程经常地、系统地、及时地对生产全部工序包括从原料、燃料、混合材料、生料、熟料直至成品水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只有把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做到水泥生产的全过程中,才能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品质指标。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与控制主要做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水泥企业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机构对生产进行全面监督;二是保证窑磨在控制范围内的正常运转;三是管理和控制好原料、燃料、混合材料、生料、熟料及水泥的质量,保证水泥生产按要求进行,保证出厂水泥质量的优质和稳定,实现优质高产、低消耗。 9.1 水泥企业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 水泥生产质量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依据《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 9.1.1 质量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责 9.1.1.1 质量管理机构设置 水泥企业应设立以厂长(经理)或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质量管理组织和符合《水泥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的化验室。厂长(经理)是本企业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厂长(经理)可以任命管理者代表全权负责质量管理,化验室主任在厂长(经理)或管理者代表直接领导下对产品质量具体负责。 质量管理组织设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各车间、部门设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组织,负责本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 化验室内设控制组、分析组、物检组和质量管理组等,分别负责原燃材料、半成品、成品质量的物检、控制、监督与管理工作。 水泥年生产能力60万吨及以上规模的通用水泥企业以及特性水泥、专用水泥需取得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其它水泥企业需取得各省级政府建材行业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各省级建材工业协会颁发的化验室合格证。 9.1.1.2质量管理机构职责 (1)负责和监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水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水泥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过程质量管理就是根据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经常、系统、及时地对生产各工序,包括从原料、半成品、成品及出厂水泥等进行的一环扣一环的质量管理及控制,及相关的技术要求。对水泥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有: 1. 石灰石、粘土矿山的质量管理; 2. 原料、燃料的质量管理; 3. 生料的质量管理; 4. 熟料的质量管理; 5. 水泥粉磨质量管理; 涉及到姚电水泥的质量管理,主要是2 4 5)三项、其中的2和4项,水泥粉磨站只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 一、原材料及熟料采购进厂质量管理 1. 原材料采购 企业应根据质量控制(符合内控指标)要求选择合格的供方,建立并保存合格供方的档案,采购合同一定要包含质量指标要求,并要经过化验室同意,

以保证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规定要求;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照原材料质量标准均衡组织进货。 2. 原材料进厂储存 进厂原料及熟料按化验室规定分别存放,不允许直接使用;存放要有标识和记录,避免混杂。通知化验室到现场取样检验,坚持“先检验、预均化后使用” 的原则。当目测进厂熟料中混有杂物或有大量黄料时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识标立即通知化验室取样检验,经检验后按质量通知单规定比例搭配使用。 3. 混合材、石膏、水泥助磨剂质量管理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企业初次使用时,必须经过试验,确认能保证产品质量方可使用。进厂助磨剂应按批次进行质量检验与控制。使用化学副产石膏(脱硫石膏、磷石膏、氟石膏等)应经过充分试验,必要时可经过上级权威部门的技术鉴定。 4. 储存期要求 原材料应保持合理的储存量,一般情况下储量为:混合材10天(含石灰石),石膏20天,熟料5天。(企业可以根据所采购原料的难易程度,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适当调整其最低可用储量。) 二、熟料质量管理熟料质量是水泥质量的关键,对熟料质量控制的主要项目有:熟料化学成分、烧失量、 MgO 、游离氧化钙、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 1.熟料化学成分及率值的控制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制造过程日常质量控制五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 为保证生产线正常运行,线长、操作者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包括换型对生产线上使用的工装、量具、测具、夹具、刀具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质量隐患,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使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的一种预防性管理办法。 制定生产线点检表:工艺员以生产线为一个过程,按照作业要领书和品质确认要领书、质量统计显现的薄弱环节以及对设备主要精度要求,按照“五定”(即定点、定人、定周期、定标准、定记录)的原则合理分工(关键工序的点检必须由线长或机修执行),合理制定点检周期,编制生产线点检表。 点检时间 作业前:重点对生产线的工装、夹具、刀具、测具、量具、设备精度进行点检,保证开工条件满足工艺文件规定; 作业中:重点对刀具的强制行更换、定位面的清洁度、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点检; 作业后:重点对计数型量具的使用次数进行点检; 点检的方法 按照点检清单要求,操作者、线长、机修通过看、听、测判断是否有异常响声、异味、震动、磨损、定位基准有无多余物、刀具该换否等方法进行点检。 生产线长根据点检实际情况提请、制作快速点检的专用测具,提高点检的速度和准确性。 点检中的异常处理 ※在作业前点检发现的异常,如机床的软爪跳动超差、量具失准等生产线长要及时督促进行调整和更换,经再次点检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生产; ※某些点检异常(在极限状态或暂不可使用但有其他替代办法)可以继续生产,操作者在异常部位挂黄色警示标牌,以督促线长、分厂快速修复; ※作业中、作业后点检发现的异常,如设备故障、量具失准、刀具磨损、夹具定位面(销子、钻套)磨损,生产线线长组织将可疑区间的产品进行复查,将不合格品隔离;车间工艺员、技术主任确定不合格品的类别并提请相应的审理组进行审理,按照审理结论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生产线开工条件点检常见的问题 1)敷衍了事,只是填写表格,不认真点检 2)缺少专用点检量具; 3)只填OK,不记录实际测量尺寸; 第二种方法:首件检查 首件检查:每道工序首件加工完成后,操作者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及方法逐项进行检查并逐项记录实际测量尺寸,如发现不合格,则及时调整工装、夹具,直到全部后方可批量加工。 首件检查的重要性:按照品质确认要领书规定的项目进行检查,需要首件计量时到送计量室送检。预防成批不合格的一种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新品的研制阶段更为重要; 首件检验记录注意事项:用卡尺、千分尺测量的项目要填写实际测量值,用量规、卡板测量的在相应的尺寸下打√,目视项目检查合格后填写xx合格。 首件检查常见的问题: 1)照抄原来的首件检验记录单! 2)零件未测量就将首件检验记录单写完! 3)首件检验记录单填写不齐全,随意填写! 4)认为是检验员的事,一面加工零件一面等检验员,等到检验员到了发现零件不合格,成批报废已经发生。第三种方法:4M变更管理 4M:指的是操作者(Man)、设备(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s)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

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结构的安全、可靠度和耐久性方面起绝对的作用。因此,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就是在质量策划的基础上,致力于满足工程项目质量要求的一系列落实、检查、纠偏等活动。质量控制的依据是:施工质量控制依据有工程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部门的专门技术法规性文件。 混凝土生产常见的质量问题:1、用于生产混凝土拌和物的原材料,如水泥、砂石骨料、外加剂等质量指标不满足规范和合同要求;2、拌和楼没有定期检查、校正称量系统而使衡量系统误差超标;3、拌和楼没有严格按照试验室签发的配料单进行称量配料,存在擅自更改现象;4、混凝土拌和物有时没有充分拌和而出现生料现象;5、出机口实测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超标;6、混凝土拌和物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等质量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形成过程分为:原材料的选定、配合比设计、拌和及运输、浇筑四个阶段,其中原材料的选定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本身质量形成的重要阶段,要采取科学的、严格的试验手段和管理措施,使混凝土的本身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而混凝土的拌和、运输,以及浇筑阶段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较多,为确保本工程混凝土质量,采取设置质量控制点保证混凝土的拌和、运输及浇筑质量。 1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点 (1)质量控制点设置原则:凡对工程的适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有直接影响的关键部位设立控制点;对下道工序有较大影响的上道工序设立控制点;对质量不稳定,经常容易出现不良品的工序设立控制点;对过去有过返工的不良工序设立控制点。班组自检、队厂复检、项目部终检的控制重点要放在质量控制点上。具体参见相关行业标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 摘要:根据热拌沥青混合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了原材料和拌和设备参数青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阐述了在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措施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沥青混合料原材料拌和设备质量控制 The quality control in hot mix asphalt manufacturing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pplying of hot mix asphalt in highway engining,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of hot mix asphalt caused by the materials and the parameters , exposed the measures in hot mix asphalt manufacturing and referred some improved suggestion. Keyword: hot mix asphalt material mixer quality control 1、引言 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及其质量控制是整个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这不仅表现在路面施工过程中对工作进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开放交通后,承受大交通量和外界环境的作用,对路面的使用性能的影响,如:路面寿命、抗车辙能力以及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因此,对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进行质量控制,生产出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原材料的管理 2.1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1)粗集料的力学性质应满足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力学性质

水泥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水泥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培训大纲:一、物料性质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二、水泥制成过程控制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三、操作技能手法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四、设备故障的判断与处理 培训内容: 一、物料性质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1、熟料的成分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水泥强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和形态,以及水泥的颗粒组成、颗粒形貌和细度等方面。就熟料矿物而言,硅酸盐相是影响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硅酸盐矿物的含量是决定水泥强度的主要因素。一般认为C3S不仅影响早期强度,而且也影响水泥的后期强度,而C3S对早期强度影响不大,却是决定后期强度的主要因素;C3A含量对水泥早期强度的影响最大;鲍格和泰勒等认为C4AF是熟料4种矿物中强度最差的一种,对水泥的强度不会有较大的作用. 早期抗压和抗折强度与C3S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C3S含量高,则水泥早期强度高。 熟料中C3S+C2S的含量越高,则水泥后期抗压强度就相对越高。 水泥胶砂强度不仅取决于硅酸盐相的含量,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矿物形态,熟料矿物晶体发育良好,晶体尺寸适中,晶体自形好,则水泥的强度相对较高。 2、熟料冷却速度对水泥粉磨的影响 快速冷却熟料的目的及优点如下: ①能防止或减少C3S的分解。

②能防止在500℃时β-C2S转化成γ-C2S,从而防止熟料粉化,失去水硬性; ③防止C3A结晶粗大,以免水泥快凝。 ④能防止或减少MgO生成方镁石,从而减少MgO对水泥石安定性的破坏作用。 ⑤能增加熟料内应力,有利于提高易磨性。 6熟料冷却也是利用熟料余热预热入窑空气,提高窑的热效率;改进熟料质量与易磨性;降低熟料的温度;便于熟料运输、储存和粉磨 3、添加混合材的意义及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①调节水泥的强度; ②降低水泥的成本; ③改善水泥的性能,降低水泥水化热和碱含量,提高水泥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④变废为宝,减少混合材(工业废渣)对环境的污染。 4、物料质量的管理 熟料的管理 1、熟料的储存 出窑熟料不允许直接入磨,应进行储存。 储存的目的:降低熟料温度,防止石膏脱水和保证粉磨效率;提高熟料易磨性。 储存方式:圆库或堆棚。质量波动不大时,可混合入库。质量差的要分别堆放,搭配使用。 入磨熟料温度最好小于100℃,熟料的储存期应在5d以上。 2、熟料的均化 均化目的:减少质量波动,保证出厂水泥的质量。 均化方式:搭配人磨;分层堆放,竖直切取。 3、熟料的堆放、入库和使用应做好原始记录,便于水泥质量的控制。 二、水泥制成过程控制对水泥质量的影响 入磨物料及出磨水泥温度高的危害

沥青砼质量控制要点

沥青砼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沥青混合料所采用的运到现场的每批沥青都应附有制造商(或生产厂家)的证明和出厂试验报告,并说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定货数量等。分批进场以及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标号的沥青要分开存放,不得混杂,并应有防水措施。沥青的各项技术指标经取样试验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的规定。 1)粗集料。各种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检验,不同规格的粗集料必须分开存放,并设立明显的标志牌。 2)细集料。细集料应干净、坚硬、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并有适当的级配。 3)填料。填料采用石灰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经磨制而成,不含泥土杂质和团粉,要干燥、洁净,其质量要求符合规范各项要求,在雨季施工时要注意保护,以免吸水后填料结团成块。面层所用集料设置防雨顶棚,采取防雨措施。 2 基层表面的清理与检查 2.1 清扫 施工前用扫帚、风力灭火器等工具清扫路面基层表面,要达到干燥、清洁、无松散石料、灰尘与杂质,清理宽度应至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边缘以外至少30cm.对局部被水泥等杂物污染并冲刷不掉的路面污染物应用人工将其凿除。 2.2 沥青下承层的质量检验

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下承层的外观与内在质量进行全面检查。 1)若基层局部松散,凹凸不平可凿除后用素混凝土填平; 2)若路面基层纵断面高程超过设计标准,应进行纵断面高程调整; 3)若横坡超过设计要求,应按0.1%渐变设过渡段调整。 3 试验段施工 为了确定路面松铺系数、压实遍数与压实度的关系、路面现场钻芯取样所测密度之间的关系、拌合时间及最佳的人员和机械组合等,须铺筑必要的试验路段加以标定。 1)试验段须取得的技术资料:进行生产配合比验证,确定标准生产配合比; 2)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技术资料:压实度与碾压遍数的关系曲线,用以确定合理的碾压组合和合适的碾压遍数。核密仪测压实度与现场钻芯取样测密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下一步大面积施工由核密仪配合钻芯取样按规范进行检测;检测松铺和压实厚度等外形尺寸,外形质量指标值。最佳的人员和机械组合。 4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4.1 沥青混合料拌制 1)拌合温度。拌和时沥青的温度在160℃~170℃左右,由于常温的矿粉是与矿料同时加入的,为保证矿料的拌合温度,矿料的进料温度控制在175℃~190℃,混合料出厂温度以155℃~170℃为宜。 2)拌合料不得使用回收粉尘,粉尘必须排放出去。用于生产沥青混凝土的矿粉必须存放于拌合机石粉罐中,保持干燥,呈自由流动状态。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第四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的最主要的环节在生产过程,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企业要非常重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本节介绍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一些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生产现场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生产现场质量,是指生产现场在加强工艺管理,搞好技术检验工作的基础上,按照产品设计实际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就是现场的制造质量。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就是对制造质量的管理。 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需要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努力。 1.操作人员的因素 生产过程需要人去操作,由于操作误差影响制造质量的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悉;不遵守操作规程等。为了保证现场制造质量,操作人员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高度的责任心和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高技术熟练程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2.机器设备的因素 机器设备是保证制造质量符合技术要求的重要手段。在人员、材料、方法、环境等因素恒定的条件下,机器设备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以机器能力来考核的。机器能力是指机器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实际加工能力。现场对机器设备因素的控制,主要是预防出现异常因素,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的可靠。 3.原材料的因素 原材料的规格、型号、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对产品制造质量起着主导作用。原材料质量如达不到设计标准的要求,就会产生质量波动。控制原材料因素,应加强原材料及外协件的进厂检验和厂内自制零部件的工序和成品检验,同时合理地选择原材料及外协件的供应厂家。

4.工艺方法的因素 工艺方法对制造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和工艺装备的选择是否正确、合理; (2)现场是否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已制定的工艺方法; (3)计量器具本身的精度和能否正确使用,也对制造质量有重要影响。 为此,应严肃工艺纪律,监督检查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加强技术业务培训,使操作人员掌握定位装置的安装与调试,保证定位装置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工装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做好周期检定工作。 5.环境的因素 主要是指生产现场的温度、湿度、噪声干扰、振动、照明、室内净化和污染程度等。为了提高制造质量,就要做好生产现场的整顿、整理和清扫工作,搞好文明生产,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 二、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 现场质量管理要求领导者和现场作业者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首先是领导者要深刻认识“以质量求生存”的真实含义,认真解决生产现场存在的问题。在质量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坚决按照质量标准办事。领导者的质量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方面 领导者要收集和掌握各种有关质量的信息,了解生产现场和周围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找出各种问题的症结。然后将经过筛选的信息,向现场的作业者传递,使他们明确自己所处的质量位置,抓住提高质量的机会,找出解决质量问题的关键。领导者还要经常深入生产现场,检查质量状况,与现场作业者共同商议改善质量管理工作。 2.决策方面 具有强烈质量意识的领导者,善于抓住可以使制造质量发生重大变化的机会,及时地制定出改进方案,组织可能利用的各种资源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保证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保证措施 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准备阶段,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应当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对选定的石粉、矿粉、沥青按照规范进行质量检查,对于不符合的原材料坚决不允许使用,同时,对石料、矿粉的选定还经考虑到菜石场的生产量。在此基础上方可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的设计工作,而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必须进行同步验证,需要强调的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应严格按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的确定的石料、油石比、级配生产施工。 2基层表面清理与检验 (1)清洁 施工前用扫帚等工具清扫路面基层表面,要达到干燥、清洁、无松散石料、灰尘与杂物,清理宽度应至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边缘以外至少30cm,对局部被水泥等杂物污染并冲刷不 掉的路面污染物应用人工将其凿除。 (2)检查里面基层的高程和平整度 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路面基层的纵断高程和平整度若不符合要求应制订处理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①若二灰石局部松散,凹凸不平可凿除后用素混凝土填平; ②若路面基层纵断面高程超过设计标准,应进行纵断面高程调整; ③横坡超过设计要求,应按0.1%渐变过度段调整。 (3)沥青下承层的质量检验 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 071-98)对下承层的外观与内在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对局部缺陷(如严重离析、开裂等),应按规定修复补救,并将缺陷及修复的情况整理存档备案。 3、施工人员 成立项目经理部,严密组织,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每道工序,每个施工环节都应当配备专门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决不随意调换施工骨干,以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连续性与质量的可靠性。 4、试铺段施工 (1)在进行大规模施工前,应当用正常施工所需采用的全部设备,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在

企业生产流程和过程质量控制.docx

企业生产流程和过程质量控制 在国际国内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烟草行业公司制改革步伐越来越快,原来以企业为基本单元,独立面对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的格局已逐步为大品牌、大集团、规模化集团作战所取代。大集团构架下的企业所承担的职能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原来从战略决策、市场开拓、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多角度全方位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将逐步向企业如何围绕生产这个中心目标做优做精的现代生产模式转变。企业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围绕生产过程进行最优化,即追求一切不利于企业生产的负效应趋近于“零”,使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处于最佳配合状态。因此,作为卷烟生产企业只有认真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做到产品质量“零缺陷”、产成品及原辅料“零库存”、生产准备时间为“零”。 一、建立科学高效的生产管理流程,并逐步进行流程改造 流程就是做事的顺序。流程二字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特别是在牵涉到工作质量问题或因部门与部门,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连接搭口出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时大家首先提出的就是流程不清晰、不清楚或没有建立明确的流程。

有时也确实因为对某项工作没有建立流程或虽然流程建立了但对影响流程的关键活动或主要责任人职责界定不清晰、不明确,从而导政无人对整个流程负责,使流程出现问题,特别是牵涉到部门与部门之间,上道工序现下道工序之间的工作界限如果流程建立不明确、不清楚,更容易出现因各个部门按照专业职能不同,形成“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各自为战局面。针对这些问题就必须系统地、科学地建立生产管理流程,并在流程运行的基础上进行流程再造并使之最优化。一是要进行流程设计。以实用、高效为原则,以每项活动的价值贡献为原点,运用科学的手段最大限度实现技术上和管理上的功能、职能集成。在确保流程效率的基础上兼顾控制,不要盲目追求流程的完美,而要着重关注流程的执行者,尽快推动流程运作起来,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只有流程正常运作起来,才能在运作过程中积累数据,为流程优化打基础。二是进行流程疏理,建立时要分层次、要详细,对于不同层次的流程要用不同程度的流程来展现,抓住流程中的关键活动来设计,在牵涉到多个活动的环节时还可设计子流程,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必须用固定模式和制度来规定。三是要解决好流程执行力的问题,对流程的每一次活动的主要责任者进行界定和落实。四是流程建立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只有确保流程的有效输出才能减少工作中的矛盾与冲突,减少工作质量事故的发生,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

水泥厂生产过程质量管理规定

水泥厂生产过程质量管 理规定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水泥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XXX年XX月XX日发布XXXX年XX月XX日实施

水泥厂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标准 1.目的 规范过程质量的控制管理,明确管理责任,稳定进厂原料及半成品、成品质量,确保出厂水泥达到水泥厂控制标准,进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 2.适用范围 本规定为《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和《年部门考核办法》的补充规定,适用于水泥厂质量管理涉及的部门及相关岗位。 3.职责 3.1质量管理部负责本规定的起草,报厂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实施并监督检查规定实施情况; 3.2各相关部门及岗位按照本规定具体实施; 3.3综合部依据该规定及各单位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现。 4.内容与要求 4.1原、燃材料的管理 所有原燃材料(石灰石、硅质原料除外)进厂时,必须由质量管理部取样,经质量管理部同意后方可卸车,堆放位置由质量管理部确定,熟料制造分厂做好现场的堆存管理;凡出现进厂检验结果达不到标准要求,质量管理部应及时电话通知供应部,并做好标识;供应部应及时通知供应商采取纠正措施并按合同规定对该批原材料进行处理。 进厂原、燃材料的质量按技术标准要求控制,质量管理部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及规定进行取样、制样与检验。 分厂应将开采计划、剥离计划及潜孔样结果、搭配情况书面报送质量管理部备案,质量管理部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石灰石由熟料制造分厂在运输皮带上每小时取样一次,每天合并后送质量管理部做氧化钙及氧化镁含量;质量管理部每天对出破碎机石灰石进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86608

。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稳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的基础。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确保产品质量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尤其以工序过程质量控制更为重要。工序是产品、零部件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是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在制造现场的综合反映。工序状态的优劣决定了产品质量的好坏,工序质量的稳定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特别是主导因素发生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取决于工序质量的稳定提高,如果工序发生异常能迅速消除,保持工序的稳定,就能不断提高制造质量,实现制造质量控制的计划预定的目标值。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是必然的,如果生产的过程失控,将会带来重大损失,产品设计或工艺准备的质量缺陷,可以通过样机鉴定来发现并加以纠正。但是,在产品图样和工艺文件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仍然可能产出不合格品,甚至产生成批报废。从现场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就是强化生产过程质量保证措施,全面提高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手段、计量和检测手段、生产环境等六大因素的质量与水平,工序的过程就是这六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做好工序过程的控制,应采取如下措施: 1、明确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本途径。在制造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人、机、料、法、环、测,即构成工序能力的六大因素。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着决定全局

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操作者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培养谨慎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关键精度,严格检验制度,合理规定检验频次,严肃工艺纪律,检查和督促执行

面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

面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 一、配麦工序: 生产车间依品保部配麦通知单组织洗麦。 要求:每小时量仓确保配麦比例和检查出仓小麦质量。责任人:生产班长、麦间操作工。 可能出现的问题: 1、出仓小麦质量异常:无机杂质大、霉变粒多、有异味等。 判定依据:现场取样送检。 处理办法:停止洗麦,由品保部重下配麦单。 2、配麦比例异常:配麦比例与配麦单要求差距较大。 判定依据:车间量仓数据与仓储量仓数据不符后,复检。 处理办法:与品保部协商研究新的生产方案。 二、清理工序: 1、毛麦清理: 依毛麦清理要求和水份控制要求组织毛麦清理。 要求:每小时检查洗麦水份和毛麦水份的波动变化,相应进行调准;巡视检查和调节清理设备使其达到最佳效果。责任人:生产班长、麦间操作工。 可能出现的问题: 判定依据:现场取样送检。 1)、水份不符合要求:

处理办法:与品保部协商研究搭配方案 2)、杂质清理不符合清理指标: 处理办法: 1)、超标较小时,加强净麦工段清理; 2)、回机重新进行毛麦清理 2、净麦清理: 依净麦清理要求组织净麦清理。 要求:巡视检查和调节清理设备使入磨麦其达到最佳效果。责任人:生产班长、麦间操作工。 可能出现的问题: 判定依据:现场取样送检。 1)、杂质清理不符合清理指标: 处理办法:回机重新进行净麦清理。 三、制粉工序: 生产车间依品保部生产通知单组织生产。 要求:依生产工艺要求,巡视检查和调节制粉设备使其达到最佳效果,配合品保部调节粉管搭配生产出合格的面粉。责任人:生产班长、粉间操作工。 可能出现的问题: 1、皮磨剥刮率和心磨取粉率不符工艺要求; 处理办法:经品保部测定后,进行调准,达到工艺要求。 2、添加剂添加异常;

(生产管理知识)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质量管理 1、质量 2000版ISO9000标准中质量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各类有形产品具有各自的使用要求,也具有不同的质量特性,总体来说,应具六个方面,不同产品有不同的侧重,不可能六个方面并存。 A、性能:为满足使用目的的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外观性能。 B、寿命:指产品将能使用的期限。 C、可信性: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 D、适应性:是指产品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E、安全性:产品在储存、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由于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导致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造成污染 的特性。 F、经济性:指产品制造和使用成本。 2、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进行的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所有活动。也可做以下解释: A、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各项工作总称;首要任务是 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使之贯彻执行。 B、质量管理工作是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来进行。 C、为实施质量管理,需要建立质量体系。 D、质量管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它的实施涉及到组织中的所有成员。 3、质量控制与质量改进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份,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二、压铸件的质量与检验方法 1、压铸件质量 压铸件包括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使用质量。 外观质量是指铸件表面粗糙度、表面质量、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和质量偏差等。 内在质量是指铸件的化学成份、物理和力学性能、金相组织以及在铸件内部存在的孔洞、夹杂物和裂纹等。 使用质量是指铸件能满足各种使用要求和工作的性能,如耐磨性、耐腐蚀性、和切削性、焊接性等。 2、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GB)、国际标准或企业标准,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主要成员之一,国际标准可以等效地视为国家标准。 铸件质量标准有精度标准、表面质量标准和功能质量标准。 3、铸件缺陷 铸件缺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铸件缺陷是指铸件质量特征没达到分等标准(合格品、一等品、优等品),铸件生产厂质量管理差,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狭义的铸件缺陷是铸件中可检测出的包括在GB 5611-85铸造名词术语标准中的全部名目。 铸件经检验后可分为合格品、返修品、废品三类。 铸件废品率P是铸件废品总量(内、外废)占合格品量W及内废量W1和外废量W2之和的百分比。 铸件缺陷率是有缺陷铸件数量与生产总量之比的百分数。缺陷率通常大于废品率。铸件缺陷数用计件表示。 4、铸件缺陷的检查方法 铸件缺陷检查普遍采用的有以下一些方法: 外观检查; 化学分析检查; 力学性能检测; 低倍检验(宏观检验); 金相检查; 无损检查。

水泥质量控制基础知识

第二期质量培训材料之一 水泥质量控制基础知识 一、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矿物有以下四种:C3S、C2S、C3A、C4AF,另外还有少量的f-CaO、方镁石、含碱矿物、玻璃体。通常,熟料中C3S+C2S 含量75%左右,C3A+C4AF含量22%左右。 1、C3S含量通常占熟料的50%以上,其特点:水化较快,早期强度高,强度增进就率大,干缩性、抗冻性较好,但水化热较高,抗水性差,抗硫酸盐浸蚀能力较差。C3S形成需要较高的烧成温度和较长的烧成时间,含量过高,烧成困难,易导致f-CaO增多,熟料质量下降。 2、C2S含量通常分熟料的20%左右,其特点:水化较慢,早期强度低,水化热低,体积干缩小,抗水性和抗硫盐日浸蚀能力好,后期强度增进快。 3、C3A C3A水化速度、凝结硬化很快,放热多,硬化快,早期强度较高,但绝对值不高,后期几乎不再增长,甚至倒缩,C3A干缩变形大,抗硫酸盐性能差,脆性大,耐磨性差。 4、C4AF C4AF水化速度早期介于C3A与C3S之间,早期强度类似于C3A但后期还能不断增长,水化热低,干缩变形小,耐磨、抗冲击、抗硫酸盐浸蚀能力强。 5、f-CaO、MgO f-CaO在高温下死烧形成,水化很慢,一般加水3天后才反应有尽有,反应体积膨胀97.9%产生应力,造成水泥石破坏。 MgO少量可与熟料矿物固溶,对降低烧成温度、增加液相数量,改善

熟料色泽有好处,但超过一定量后,未固溶部分水化很慢,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与水反应,生产Mg(OH)2,体积膨胀148%,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 二、水泥生产质量控制 水泥制成的控制项目,一般有水泥的细度、三氧化硫、烧失量、物料的配合比(混合材料、石膏的掺加量)、凝结时间、安定性、强度等。 (一)控制项目 1.入磨物料的配比: 目前生产的水泥品种中除硅酸盐水泥外,其余各种水泥均由硅酸盐水泥熟料、石膏和混合材料组成,它们之间的配比关系着生产水泥的品种、标号和物理性能。水泥生产中,入磨物料的配比一般是根据物料的性能(包括熟料的化学成份、强度,混合材料的活性,石膏的性质及成份)和它们在水泥水化、硬化过程中对强度的影响,以及计划生产的品种、标号,水泥的其它特殊物理性能而确定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多数是根据熟料质量情况,混合材料的品种、质量,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其经济合理的配合比例。 入磨物料配比不恰当或在制成过程中物料下料量不稳定,都直接影响到水泥的质量。因此,加强水泥制成中物料配比的控制,是保证水泥质量、按计划稳定生产各标号水泥的重要环节之一。 2.出磨水泥细度: 在熟料、混合材料质量和配合比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水泥的粉磨细度,对水泥性能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水泥粉磨得愈细,其比表面积愈大,水泥粉末与水拌合时,它们的接触面积也就愈大,故有利于加速水泥的水化、凝结和硬化过程,对提高水泥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有良好的效果。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当熟料中游离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大全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大全 2006-07-24 12:03 天气: 晴朗 心情: 高兴 第1 章 品质管理规划 第1章.p65 Page 1 04-4-22, 10:03 Adobe PageMaker 6.5C/Win 品质管理规划1第章 3 明确品管部总体工作职责和品管部相关人 员具体工作职责是加强工厂生产品质管理的 前提 第一节品管部岗位职责 一品管部工作职责 品管部工作职责包括品质制度的订立与实施品质活动的 执行与推动进料在制品成品品质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制 程品质控制能力的分析及异常的改善制程品质的巡回检验与 控制客户投诉与退货的调查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拟订企 业品质异常的仲裁及处理量规检验仪器的校正与控制产 品开发与试制的参与不合格品预防措施的订立与执行供应 商品质能力的辅导供应商品质能力与品质控制绩效的评估 品质培训计划的制定与督导及执行品质成本的分析品质资

讯的收集传导与回复品质保证方案的拟定并推动全面品质 管理活动的进行 第1章.p65 Page 3 04-4-22, 10:03 Adobe PageMaker 6.5C/Win 工厂品质标准化管理操作规程 4 T he Operation Rules of Standardizing Management For Factory Quality 二相关人员工作职责 1 . 品质经理职责 (1)品质策划的发起者 (2)建立健全品质控制体系 (3)品质仲裁 (4)合约的品质确认 (5)公司品质代表 (6)公司品质执行效果的鉴定 (7)品质稽核的领导 (8)所属职能人员工作的督导 2. 品管科长职责 (1)品管计划的制订 ( 2 ) 协助品质部经理完成进出货检验职能 ( 3 ) 保存进料成品检验的检查测试报告 (4)品质稽核计划的制订参与推动 (5)向品质部经理提出控制进货成品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现 象再发生的方法及建议 ( 6 ) 分析进料成品检验的每日每周每月报告 ( 7 ) 客户投诉的调查处理及改善对策的提出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

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 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 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措施(管理办法)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 组建施工组织机构,熟悉设计文件,合理配置施工人员,沥青砼配合比设计,搅拌厂的设置,材料准备,施工机械的配置,路面基层等。 (一)组建施工组织机构 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施工组织机构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这就要求机构成员事业心责任感强,懂技术、会管理,建立各级岗位责任制,责任到人。 (二)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 熟悉设计文件、掌握施工设计图纸是施工前准备工作的首要任务,一般有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图纸会审,通过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充分领会设计意图以便掌握项目规模及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工程量,为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计划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对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创造条件。 (三)配置施工人员 人员素质高低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之一,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在关键工序上多配置几名责任心强的技术高的施工人员是非常必要的。 (四)沥青砼配合比设计 沥青砼配合比设计分为三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这项工作由工地实验室负责完成。本工作尽量提前,有了配合比,就可以准确的确定材料的各种规格和数量。生产过程中,当进场材料发生变化,沥青混合料的况料级配、马歇尔试验技术

指标不符和要求时,及时调整配合比。 二、沥青混合料原材料质控 沥青混合料主要是由矿料和有机结合料这两大部分组成,可以说在原材料方面,当前主要的困扰和麻烦,往往发生在矿料的生产与供应方面。 (一).沥青材料管理 1.沥青材料进场取样与储存 罐体要求密闭性能良好;具有热循环系统;必须具有外循环系统;自身的内循环系统(搅拌装置)。 2.取样方法及检测指标(主要针对改性沥青) 取样方法:严格的遵守上(3/4h)、中(1/2h)、下(1/4h)三层取样法充分混合后再进行实验。 检测指标:老化前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老化(163℃、85min)后的针入度、延度。 3.沥青的进场取样与储存 储存时间:普通、改性沥青常温/低温储存时间规范无明确说明,一般来讲普通沥青不超过6个月,改性沥青不超过3个月;普通沥青高温存放(130℃-150℃)不超过10天,改性沥青(150℃-160℃)存放不超过7天。 (二)、集料的管理 1.集料的规格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文件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确保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的控制。 3. 职责 版房负责拼版。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各工序生产人员必须严格按产品的工艺要求、《安全生产制度》、《生产现场管理制度》及相关要求进行生产。 品管部对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需物资或产品的合格 性负责。 技术部负责制定所生产产品的工艺规程、并保证产品 工艺规程的符合性与有效性。 设备部应确保生产设备及相关的辅助实施的正常运行 和对生产环境的监控。 总经办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及资格的确认工作。 仓储部负责对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

4. 作业程序 生产计划的制定 生产技术部根据市场营销部下发的《生产订单(合同)评审表》制定《生产计划》,经过审批的《生产计划》需于 每天下午4点前递交总经理、生产技术副总、市场营销部、仓库、品管部、和仓库。 生产技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情况必须进行跟踪,对各 个工序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经生产部经理审批的《生 产计划跟踪表》交总经理、市场营销部与生产副总。 生产技术部根据评审后的《生产计划》制定《生产工单》。 《生产工单》经生产部经理审核后,下发至所有相关 部门,各部门按《生产工单》的要求组织生产与物料统计。《生产工单》的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数量、各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等,详见《生产工单》。 试生产 每种产品或不同规格的相同产品在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应进行试生产。 生产人员在生产作业之前,应对设备使用操作、维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