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的树木研究课教案

校园的树木研究课教案

校园的树木研究课教案
校园的树木研究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设计者:萧山区进化二小汤永海【教材简析】

作为观察生命体的活动,学生最容易接触观察的莫过于校园里的树木了,因此本课从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入手,意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在前一课科学观察方法的基础上,本课进一步提升为实践观察,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且要对一棵树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一是怎样观察树木;二是到校园里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描述记录;三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为认识生命体的特征作铺垫。

【学生分析】

学生对校园树木的观察是比较感兴趣的,也能粗浅地说出树木的一点点相关特征,但没有一种系统的认识,在观察时会有浓厚的兴趣,但却有一种盲目性,不知道该按怎样的顺序观察,该观察些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在观察前做好引导铺垫,以保证活动的顺利有效。

学生在前一课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还需要合理运用观察工具,才能进行有效科学的观察。本课不仅要求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的树木,还要在观察中及时记录和保留发现的证据,如捡取不同形状的树叶、画下不同形状的树冠等。在记录方式中,画简图是最常见也是最直观的方法,需要学生能慢慢掌握,并在以后的观察中逐步熟练。观察结束后,好要对观察结果进行梳理,比较出树木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能对树木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特征有更好的概括性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2.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1.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能全面描述一棵树。

2.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

3.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观察树干。

4.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多种方法全面观察树木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从观察记录中整理出树木的共同特征

【器材准备】

教师:教学PPT1个,实验记录单1份,校园树木照片8张(标出拍摄位,圈出图中观察的大树),记号笔1支

学生:每个小组大树体检KT板1块(40*50),观察工具1份(皮尺、蜡笔、白纸、记录板双面胶),记号笔3支

【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