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研究性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研究性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研究性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研究性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1-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

会“爬”的水 实验课题:会“爬”的水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毛细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100ML)、红墨水、薄纸巾 实验原理: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 实验步骤: 1.往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再往水中滴入适量的红墨水。 2.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烧杯中。 实验现象:发现红色的水会慢慢的爬上薄纸巾。 实验结果: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会“托举”的水 实验课题:会“托举”的水 实验目的:感受水是有浮力的。 实验器材:烧杯(100ML、500ML)各一个、橡皮泥、砝码(50克、200克) 实验原理:水的浮力将烧杯托举起来。 实验步骤: 1.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几下大烧 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 4.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的变化。 5.如果再加入一个50克重的砝码,水位有何变化。 实验现象:第一次放入小砝码的时候,水位上升到450ML.第二次放入小砝码时候,水位上升到500ML. 实验结果:当重物越重的时候,水位上升越多。

水的溶解性 实验课题:水的溶解性 实验目的:了解水可以将某些物质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00ML)、高锰酸钾、镊子、玻璃棒实验原理: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 2.用镊子夹一小块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 的搅拌,直至高锰酸钾溶化位置。 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刚刚放入烧杯的时候,水开始变成水红色,经过搅拌后,高锰酸钾溶解,水变成水红色。实验结果: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小学16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全

会“爬”的水 实验课题:会“爬"的水 实验目的:初步掌握毛细现象 实验器材:烧杯(100ML)、红墨水、薄纸巾 实验原理: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 实验步骤: 1。往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再往水中滴入适量的红墨水。2。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烧杯中. 实验现象:发现红色的水会慢慢的爬上薄纸巾。 实验结果: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会“托举”的水 实验课题:会“托举”的水 实验目的:感受水是有浮力的。 实验器材:烧杯(100ML、500ML)各一个、橡皮泥、砝码(50克、200克) 实验原理:水的浮力将烧杯托举起来. 实验步骤: 1.在一只小烧杯的底部粘一块橡皮泥。 2.将小烧杯放进装有半杯水的大烧杯中,同时几下大烧 杯中的水位刻度。 3.将一个50克的砝码轻轻地放入小烧杯中。 4.观察大烧杯中的水位的变化. 5.如果再加入一个50克重的砝码,水位有何变化. 实验现象:第一次放入小砝码的时候,水位上升到450ML.第二次放入小砝码时候,水位上升到500ML。 实验结果:当重物越重的时候,水位上升越多。

水的溶解性 实验课题:水的溶解性 实验目的:了解水可以将某些物质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00ML)、高锰酸钾、镊子、玻璃棒实验原理: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少量的水。 2.用镊子夹一小块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轻轻 的搅拌,直至高锰酸钾溶化位置。 实验现象:高锰酸钾刚刚放入烧杯的时候,水开始变成水红色,经过搅拌后,高锰酸钾溶解,水变成水红色。实验结果:水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 )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7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 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5) 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模板

学校盆泉小学年级三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8.9.7 实验名称吹蜡烛 实验器材:蜡烛、啤酒瓶、火柴、木块、漏斗 我的猜测:隔着啤酒瓶、木块、漏斗能不能把蜡烛吹灭? 步骤:1、点燃蜡烛,固定在桌子上。 2、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 3、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气,蜡 烛能吹灭吗? 4、反过来用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吹灭吗? 观察到的现象: 1、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吹不灭蜡烛。 2、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不容易吹灭。反之蜡烛将很容易吹灭。 结论:我认为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学校盆泉小学年级三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8.9.14 实验名称玩玩具 实验器材:回力小汽车、发条小青蛙 我的猜测:为什么没有电池玩具会自己动呢? 步骤:1、把玩具的外壳拆开。 2、观察玩具的内部构造。 3、拨动发条观察内部构造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 拧动发条,会使发条里边的铁片弹性形变,铁片要恢复原来的形状,自然就会动了。 结论:我认为我们对问题要进行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学校盆泉小学年级三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8.10.12 实验名称文具分类 实验器材:各种文具 我的猜测:文具怎样摆才更明显的分类 步骤:1、把各组书包里的文具集中摆好。 2、尝试一下给他们分类。 观察到的现象:1、不同的分类方法都有不同的好处。 2、把文具分类能够更清楚知道文具的数量和位置。 结论:我认为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学校盆泉小学年级三年级实验者 时间2018.10.19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冷水、热水 我的猜测:1号杯中水的温度是35摄氏度,2号杯中水的温度是58摄 氏度 步骤:1、在1号、2号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水(温差相对不大),用 手来触摸一下,判断并说出哪杯水惹。 2、检查温度计是否完好。 3、测1号杯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1号烧杯水中, 观察、读数。 4、测2号杯中水温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2号烧杯水中, 观察、读数。 5、比较两次测得的温度。 观察到的现象:1号杯中水的温度比2号杯中水的温度低 结论:我认为1号杯中水的温度是36摄氏度,2号杯中水的温度是56摄氏度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

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 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 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 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 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 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 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 了。 3. 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 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 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 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 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 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内容

河北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一、实验题目:研究哪种形状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实验材料: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桥墩、棋子若干 实验过程:1.将两个桥墩摆好,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纸直接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3.将纸做成弓形,放在桥墩间,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4.将纸折成瓦楞型,放在桥墩上,放旗子,观察放几个塌。 ……(如有其它方法还可添加) 5.实验结论:折成瓦楞型的纸桥承重能力强。 二、实验题目:研究哪种纸棍不易折 材料:直径相同的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线 实验过程: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三、实验题目:研究使四边形稳固的方法 材料:木棒、橡皮筋、 实验过程:1.用橡皮筋捆扎一个四边形。拉拽四边形的对角,发现容易变形。 2.在对角的地方捆扎一根木棍,形成两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3.在四边形的另一个对角再捆扎一根木棍,形成四个三角形。拉拽后发现不易变形。 4.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说明三角形可以使四边形变稳固,第2步中使用一根木棒最简便。 四、、实验题目:观察细胞 实验材料:学生用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过程:1.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调节显微镜,直到能看清楚洋葱表皮细胞为止。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并描述细胞的形状。 4.用上述方法观察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结论:画出或描述出洋葱表皮细胞。 注意: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五、题目:制作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 材料:2升塑料瓶子、气球、橡胶皮膜、胶带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汇总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288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汇总通用范本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汇总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太阳下影子变化 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 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实际试验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1 ) 实验内容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2 ) 实验内容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完整版)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doc

大象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测气温 实验材料温度计、记录本、笔 实 1 、将温度计挂历在室外通风、不被阳光直射的地方, 验 温度计离地面约 1.5 米左右; 方 2 、读数时,一定要注意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顶端相 法 平,如果个子矮,应站在凳子上看; 和 3、分小组定时观察,记录温度; 过 4 、整理测量数据。 程 时间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实验现象 10 ℃14 ℃20 ℃26 ℃16 ℃ 气温 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大约出现在下午14:00 ,而不是实验结论 中午 12:00 。

实验名称自转旋翼 实验材料秒表、皮尺 实 验 1、做几个翅膀长度不同而其他都相同的自转旋翼。 方 2、测量并记录翅膀的长度。 法 3、再分别测量并记录它们东 2 米高处下落的时间。 和 4、分析这些数据,得出结论。 过 程 翅膀长度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最后结果 2 厘米 1 秒 1 秒 1 秒 1 秒 实验现象 4 厘米 1.5 秒 1.5 秒 1.5 秒 1.5 秒 6 厘米 2 秒 2 秒 2 秒 2 秒 纸张相同、曲别针数量相同的自转旋翼,翅膀的长 实验结论 度越长,下降速度越慢。

实验名称纸杯烧水 实验材料酒精灯、铁架台、纸杯 1、把猜想填入表格,指明说说自己猜想的根据。 实 2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精验灯。生在小组内互说,指明说一说怎样安全使用酒方精灯。 法 3 、示范安全使用酒精灯。 和 4 、小组讨论所用实验材料。 过 5 、小组组长到材料超市选取实验材料,分组实验,程填写实验报告单。 6、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纸杯里的水被烧开,而纸杯并没有漏水。 纸杯没有烧着是因为杯子里的水吸收了热量,纸杯实验结论 达不到着火点。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成品

源湘学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源湘年级五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比较吸进和呼出的气体 实验器材:水槽1个,相同容积的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2块,等高的蜡烛2根,火柴1盒 我的猜测: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一样 我是这样做的: 1.收集一瓶空气。 2.用排水集气的方法收集一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3.点燃蜡烛,放置好。 4.快速将两个集气瓶同时倒扣住蜡烛。 观察到的现象: 有人体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里的蜡烛先熄灭了。 我认为: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疑问: 我们呼出的气体中还有哪些气体呢?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源湘学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源湘年级五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寻找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杠杆尺、立柱(铁架台)各1件,钩码若干 我的猜测: 两边钩码数相同杠杆才会平衡 我是这样做的: 1、将杠杆尺的A设定为阻力点,B点设定为动力点,杠杆尺固定在轴上的O点为支点。 2、分别在A、B点悬挂钩码,让杠杆尺保持平衡。 3、记录A、B点悬挂钩码的位置、数量。 4、移动A、B点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左边的(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右边的(钩码数×距离支点的格数) 我认为: 杠杆平衡与两边的钩码数和距离支点的距离有关 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离支点越近就越省力。 疑问: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源湘学校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源湘年级五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探究轮轴的秘密实验器材:1盒简单机械实验盒,若干钩码 我的猜测: 借助轮轴可以省力 我是这样做的: 1将轮轴组装好。 2绕线。 3分别将钩码挂在细线两端。 观察到的现象: 用轮轴提取重物,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我认为: 轮上用力可以省力 疑问: 钥匙也是借助了轮轴原理吗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1 ) 实验内容 1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器材种子发芽实验盒、注有“1”、“2”的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步骤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实验现象 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2 ) 实验内容 2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阳光) 实验器材绿豆芽、实验盒、

实验步骤将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较好,放在黑暗的地方的绿豆芽生长的不好甚至死亡。 实验结论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3) 实验内容 3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 实验器材绿豆芽、水、纸巾 实验步骤 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3----5天后观察观察。 实验现象豆芽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效果 实验人实验时间 仪器管理员签字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4) 实验内容 4蚯蚓的选择 实验地点实验室 实验目的蚯蚓适宜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实验器材蚯蚓、泥土、水、盒子 实验步骤 1、(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羊坪镇竹坪片区中心小学班级五(1)时间 实验名称观察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实验小组 第小组 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观测实验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和温度的变化与太阳高度有关。 实验器材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橡皮、记录纸(标有方向)、温度计、钟表、笔、指南针 实验过程1、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在去画一画。 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子),并在其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 3、注意: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 实验现象或结论1、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相反)。 2、太阳高度越大,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越(短),温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越(长),温度越(低)。 指导老师评定等级

学校羊坪镇竹坪片区中心小学班级五(1)时间 实验名称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小组 第小组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器材 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 实验过程1、先将三张小孔板的孔对齐,用手电光对着第一张板照射,观察光能不能透过。 2、再将三张小孔板的孔对齐,用手电光对着第一张板照射,观察光能不能透过。 3、汇报实验现象。 4、实验现象讨论、分析。 实验现象 或结论 光在空气或水(同一物质)中是沿( 直线 )传播的。 指导老师评定等级

学校羊坪镇竹坪片区中心小学班级五(1)时间 实验名称小孔成像的研究实验小组 第小组姓名: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知道小孔成像的原因 实验器材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也可不用)、胶水、钉子(大头针) 实验过程1.介绍制作材料:长方形纸盒、剪刀(或美工刀)、一张半透明的纸、铝箔纸、胶水、钉子(大头针)。 2、演示并指导制作方法: 在纸盒底部割出一个小窗; 在纸盒的另一头用透明纸蒙住; 用铝箔纸把小窗盖上,并用钉子(大头针)小心地在小窗中心钻一个孔; 3.学生分组制作。 4.指导学生观察:将有小窗的一面朝向窗户,前后移动纸盒,直至能在纸上看到清晰的影像为止。 5、分析小孔成像的原因。 实验现象 或结论 光在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窗户上成的是一个( 倒立 )的实像。指导老师评定等级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

绿豆种子发芽的研究报告 学习《种子发芽》这一课,老师要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绿豆发芽”的小实验。我做的是“绿豆发芽必须要水、必须要空气”这个实验。按照老师讲的方法,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这个实验作业。 研究报告(一) 研究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实验准备: (1)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 (2)器具:两个塑料盒子、纸巾2张、水 (3)场地:朝南的阳台 (4)环境温度:25℃左右。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把种子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对照组)。 实验步骤: 1.分别在两个塑料盒底垫上纸巾,各按三个小洞 2.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3粒基本一致的绿豆 3.一盆的纸巾滴水,一盆不滴水 4.将两个盒子放在阳台同一处 5.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及时补充实验组的水分,记录自己的发现 实验观察的数据: 日期种子的变化 实验组对照组10月2日种子变胖,种皮开始脱落。露出了一点白色的小芽。没有变化10月3日种皮完全涨破,芽约1厘米长没有变化10月4日有了一点点小黄叶,茎长高了。没有变化10月5日小黄叶舒张开了,并带有一点绿色了。根上长出了稀疏的小须。没有变化为了验证实验的可靠性,我又将实验组和对比组的观察期延长到10月8日,结果实验组的绿豆芽株株长得很壮,而对照组的绿豆依然看不出任何变化。之后,我又重复了两次同样的实验,实验结果和以上一样。 实验结论: 和实验前我的猜测一致: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水对种子是多么的重要!研究报告(二) 研究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空气吗? 我的猜测:绿豆种子发芽不必要空气。 实验准备: (1)种子:6粒饱满、颜色和大小基本一致的绿豆 (2)器具:两个塑料盒子、纸巾2张、水、透明薄膜纸一张 (3)场地:朝南的阳台 (4)环境温度:25℃左右。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把种子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让一组种子得到充足的空气(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空气(对照组)。 实验步骤: 1.分别在两个塑料盒底垫上纸巾,各按三个小洞 2.在纸巾的小洞上各放3粒基本一致的绿豆,并滴上适量水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1)

分组实验 班级五年级时间实验类型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一) 实验器材绿豆种子、放大镜、镊子 目的探寻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 先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他们的大小,再用适当的语 言描述。1、准备两个不漏水的盒子。2、在盒内垫纸巾并且 按上三个洞。3、在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4、往纸巾上滴水,实验步骤 一个不滴。 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 滴有水的绿豆种子发芽,没有滴水的种子没有发芽。 说明种子的发芽需要水分。 观察到的 现象或实 验结果 实验结论说明植物种子的发芽需要水分。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

分组实验班级五年级时间实验类型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实验(二) 实验器材放大镜、镊子、温度计 目的绿豆种子可以不需要阳光,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1.准备两个塑料杯当花盆,各放入同样的三颗绿豆种子,然 后加入适量水,放在同一个地方,等它发芽 2.过了两天,绿豆芽长出来了,将一盆放在阳台上,一盆放实验步骤 在客厅里,观察一星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3.收集做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共同分析 绿豆种子的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生长如果缺乏阳光的 话就会叶子发黄,长的瘦弱。 观察到的 现象或实 验结果 实验结论绿豆是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生长需要阳光。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分组实验 班级五年级时间实验类型 小组成员 实验名称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实验器材放大镜、镊子、温度计、量杯、吸水纸 目的探究绿豆芽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挖两个洞) 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实验步骤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 箱罩住6号杯。 观察到的 现象或实 缺乏阳光、空气、水的绿豆芽无法正常生长。 验结果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阳光、空气和水缺一不可。 评定等级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动口表达实 验 名 称 种子的萌发过程 仪 器 名 称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 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动手操作方 法 步 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 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 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 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 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动口实 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 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达 象 实验结论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 动 口 表 达 实 验 名称 土壤的渗水能力 仪器名 称 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烧杯3个、三种不同的土壤、水、纱布、细线、剪刀

手操作方 法 步 骤 1)取三个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去掉瓶底,用纱布蒙住瓶口,扎好,倒立在支架上,在瓶口下面放一只同样大小的烧杯。 2)向三个瓶中分别装进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并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3)对三只烧杯收集到的从瓶中渗出的水,进行比较。 动口表达实 验 现 象 从沙质土中渗出的水最多,其次是壤土,最少的是黏质土。 实 验 结 论 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动实测量水温的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科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一: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 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 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 实验器材:雨量器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 录好时间。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 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3) 科学实验报告单(4) 科学实验报告单(5) 篇二: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教科版) 1.体验静电现象(P2)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原理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实验器材:塑料梳子或笔、碎纸屑 操作步骤: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 生。 实验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实验名称 ;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 :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器材 :气球、羊毛制品、木尺 步骤 : 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 毛制品分别摩擦 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名称: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器材小灯泡 实验步骤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实验结论小灯泡是由玻璃泡、灯丝、金属架、连接点构成的 4让小灯泡发光(P5)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原理只有电流通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实验器材: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小灯泡亮了。 5连接带灯座的电路(P7) 实验目的: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原理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 实验材料: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范文_小学科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doc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范文_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_实验报告.doc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_实验报告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2007年5月《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子课题组召开了课题组成员会议,在启动项目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了具体的分工和落实,为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总结一系列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环境,我们决定了解我县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开展情况,及我县小学科学教师的有关情况,特做此问卷进行调查。 二、调查组成员《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子课题组成员。 三、调查内容及对象我们共发放教师问卷33 份,回收29份,回收率87.88%。调查对象来自全县各乡镇学校,具有典型代表性。调查主要涉及教师基本信息、对科学学科的认识、学校实验开展及实验器材配备、教研氛围、自我成长等方面,数据全面翔实可靠。 四、调查时间及地点时间:2009年11月8日地点:实验学校阶梯教室五、调查样式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模式。此次调查问卷共设计题目34题(不含教师基本信息了解),选择题30题,问答题4题。问卷的内容主要是了解教师对科学学科的认识、学校实验开展及实验器材配备、教研氛围、自我成长等方面,及基于“点拨—探究”为核心的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情况。

六、结果分析我们在细致准备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统计,为了做好2009年我县小学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及做好科学课题工作,我们对我县部分小学科学教师(涵盖全县各乡镇及城关学校)及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 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小学科学课教师的特点 1、教师配备。 科学专职教师比例为10.34%。城关及个别中心学校有1—2名专职教师,但很多学校无专职科学教师。各校所开设的科学课都由其他任科老师兼任。且流动性大,大多数是带数学的老师兼任科学,对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2、学历层次。 专科及以上的占89.7%,但所学专业大部分是小学教育及现代汉语专业且为职后学历,大部分的科学教师的第一学历为中师,相对缺乏科学知识背景。 3、年龄、职称结构。 中青年教师占75.2%,小学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不多,为20.7%,且科学高级教师仅为 3.4%,绝大部分是其他学科的高级职称。属于科学高级教师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学科。 4、任教科学年限任教科学教龄在5年及其以上的占31.01%,大多数在五年一下,且具有不稳定性。科学学科在很多学校作为副科在处理,在优先满足语、数、英教学后,作为副科配给其他教师(以数学教师为主)以平衡教师的工作量,故而科学教师具有很大的不稳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报告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报告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报告,,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幼小课堂中查看更多范文。 竹坪片区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五(1)时间 第小组羊坪镇竹坪片区中心小学实验名称观察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运动的关系实验小组姓名:实验目的通过观测实验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和温度的变化与太阳高度有关。小标杆(大头针竖直插在橡皮上)、橡皮、记录纸(标有方向)、温度计、钟表、实验器材笔、指南针1、在校园里找一个物体,给它的影子做上记号。下课的时候在去画一画。2、用橡皮泥把铅笔(垂直)固定在白纸上,确定好(南北)方向,每到课间,画出阳光下铅笔的(影

子),并在其顶端记下当时的(温度)。3、注意:温度计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1、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相反)。实验现象2、太阳高度越大,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越(短),温度越(高);太阳高度越或结论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越(长),温度越(低)。指导老师评定等级实验过程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学生分组实验14--1竹坪片区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五(1)时间 第小组羊坪镇竹坪片区中心小学实验名称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小组姓名: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板(钻有小孔的纸板或木板)、手电筒实验器材1、先将三张小孔板的孔对齐,用手电光对着第一张板照射,观察光能不能透过。2、再将三张小孔板的孔对齐,用手电光对着第一张板照射,观察光能不能透过。3、汇报实验现象。4、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光在空气或水(同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或结论指导老师评定等级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学生分组实验14--2竹坪片区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班级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橡皮筋、实验记录表。 介绍实验材料 介绍并演示实验仪器:音叉 A、音叉——这是一种用钢制成的U形的实验仪器,用橡胶小槌轻轻敲击它就会发出声音。 B、使用方法:在使用音叉的时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击音叉的上端。 C、学生尝试用音叉。 2、学生开展活动: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请各组分工协作,想办法让音叉发出声音来,每个人制造声音, 声音不要太大,看谁想的办法多,交流你们的方法,说说物体在发声时你有什么发现?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现象记录在报告单上。 ①用橡胶小槌敲击音叉,让音叉发出声音,然后将音叉迅速轻轻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静 止不动的乒乓球,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③当我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时,听一听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④说一说音叉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音叉产生的声音是音叉在振动时发出的。 刚才我们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关于音叉的实验? 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队鼓、橡皮筋、小瓶水、口哨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和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探究活动二:其它物品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们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谁来说一说都有些什么?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小鼓、橡皮筋、小瓶水、口哨。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2、学生分组实验 3、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将彩色纸屑放在小鼓鼓面上,敲响小鼓时小纸屑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吹响口哨时,口哨里的小珠子会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4、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实验发现。 6、交流汇报实验现象,用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实验记录表 重点说说实验物品在发出声音时和不发出声音时的状态 7、得出结论,总结方法 ①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振动的状态。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1使用工具 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实验器材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老虎钳、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实验步骤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 2、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 3、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 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论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7日 实验内容2杠杆的科学 实验目的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实验步骤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 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 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实验结论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2日 实验内容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 实验器材长竹筷、螺丝帽、棉线、塑料盘、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剪刀、小刀 实验步骤1、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2、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现象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实验结论 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4日 实验内容4轮轴的秘密 实验目的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 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1个,钩码、线、铁架台。 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 实验现象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实验结论1、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 2、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备注 实验人实验时间2011年9月19日实验内容5滑轮的研究 实验目的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器材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现象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不能省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