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教案15统计指数分析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及几种常见经济指数

(完整版)教案15统计指数分析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及几种常见经济指数

(完整版)教案15统计指数分析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及几种常见经济指数
(完整版)教案15统计指数分析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及几种常见经济指数

2、后平均:则是将个体指数赋予适当的权数,加以平均得到

总指数。

(3)平均指数的编制(10分)

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公式:

案例:

2、加权调和平均指数(10分)

公式:

案例:

二、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

(1)指数体系(10分)

1、概念

案例教学:通过例子易化学

生对加权算术平均指标及其

计算方法的理解。

案例教学:通过例子易化

学生对加权调和平均指标

及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

q

q

p

q

p

q

k

k

=

p

1

1

1

1

p

k

p

q

p

q

k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在内容上具有一定联系,在形式上,具有一定对等关系的指数所构成的整体。

2、作用

一是可以分析复杂现象总体数量变动中,各个因素变动影响的程度和方向。

二是利用指数体系中各指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互相推算3、原则

各个指数之间必须保持等式关系;必须分清各个因素(指标)的性质且应保持与统计指数一般编制原则的一致性。

(2)因素分析(20分)

1、概念

因素分析法是利用指数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现象的总变动受各个因素变动影响的方法。

2、分类

3、简单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分析:案例教学:通过例子加深学生对指标变动两因素分析方法的理解。

3

、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消费价格指数

名义工资实际工资

4、用于缩减经济序列

【例】已知1991年~200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序列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序列如下表。试用消费价格指数序列对GDP进行缩减,并将GDP原序列与缩减后的序列绘制成图形进行比较。

(3)股票价格指数(10分)

1、反映某一股票市场上多种股票价格变动趋势的一种相对数,简称股价指数。

2、其单位一般用“点”(point)表示,即将基期指数作为100,每上升或下降一个单位称为“1点”。

3、计算时一般以发行量为权数进行加权综合。其公式为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更加直观和具体的让学生理解经济指数。

∑∑=

i

i i i p q p q p I 0

1 4、世界主要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价格指数 美国的道·琼斯和标普指数,香港的恒生指数等。

思考题与作业

(1)实训目的:通过本题练习,掌握利用指数体系来对总量指标的变动进行因素

分析。

(2)实训资料:某企业所属两个分厂生产的同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3)实训要求: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对企业的总成本变化情况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上进行分析,并说明这种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六章统计指数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单项选择 1、与数学上的指数函数不同,统计指数是( C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 C、一类特殊的比较相对数 D、百分数 2、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3、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B )。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4、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 )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5. 以个体指数与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 D )。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6.在设计综合指数的形式时,最关键的问题是( C )。 A.确定指数的公式形式 B.确定对比基期 C.确定同度量因素 D.确定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7、若居民在某月以相同的开支额购买到的消费品比上月减少了10%,则消费价格指数应该为( C ) % % % % 8.销售量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 C )。 A.单位产品成本 B.单位产品价格 C.销售量 D.销售额 9.若物价上涨20%,则现在100元()。 A.只值原来的元 B.只值原来的元 C.与原来的1元等值 D.无法与过去比较 10.已知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为%,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为%,则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为( )。 1.商品销售额实际增加400元,由于销售量增长使销售额增加420元,由于价格( C)。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长210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10元 2.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3种产品价格,今年比去年分别增长3%、6%、%,已知今年产品产值为:甲产品20400元、乙产品35000元、丙产品20500元,则3种产品价格总指数为( C )。 A. 103%106%107.5% 3 p I ++ = B. 103%20400106%35000107.5%20500 204003500020500 p I ?+?+?= ++ C. 204003500020500 204003500020500 103%106%107.5% p I ++ = ++

第十章 统计指数分析习题

第八章统计指数分析习题 一、填空题 1.指数按其指标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和。 2.狭义指数是指反映由——所构成的特殊总体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特殊。 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二是。 4.平均指数是的加权平均数。 5.因素分析法的基础是。 6.在含有两个因素的综合指数中,为了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则另一个因素必须固定起来。被固定的因素通常称为,而被研究的因素则称为指标。 7.平均数的变动同时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各组的变量值水平,二是。 8.编制综合指数,确定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宜以作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宜以作为同度量因素。 9.已知某厂工人数本月比上月增长6%,总产值增长12%,则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 10.综合指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最完善地显示出所研究对象的经济内容,即不仅在,而且还能在方面反映事物的动态。 二、单项选择 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 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 A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综合指数是一种( )。 A简单指数B加权指数C个体指数D平均指数 4.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 A 17.6% B 85% C 115% D 117.6% 5.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 )。 A综合指数B可变构成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6.在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A都固定在基期B都固定在报告期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7.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5%,商品销售量增长6.5%,则商品价格( )。 A增长13%B增长6.5%C增长1%D不增不减 8.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6%,产量增长6%,则生产总费用( )。 A增加B减少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 9.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 )。 A 5.0% B 6.5%C22.7% D 33.3% 10.某商店2001年1月份微波炉的销售价格是350元,6月份的价格是342元,指数为97。71%,该指数是( )。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总指数D个体指数

统计学第九章统计指数

第九章统计指数 二、单项选择题 1、 计算总指数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C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 C 、综合法指数和平均法指数 D 、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和调和平均法指数 2、 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 90%,是因为物价( A ) 3、为测定各组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全体工人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应编制 (D ) P o q 〔 5、 如果用p 表示商品价格,用 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公式 k q ( A ) p °q ° A 、综合反映多种商品销售量的变动程度 B 、 综合反映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的变动 C 、 全面反映商品销售额的变动 D 、 反映由于商品销售量的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 6、 我国统计实践中编制综合指数一般( B ) A 、 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 B 、 数量指标指数多用拉氏公式,质量指标指数多用派氏公式 C 、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派氏公式 D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都用拉氏公式。 7、 某厂生产费用今年比去年增长了 50%,产量增长了 25%,则单位成本增长了 ( D ) A 、25% B 、2% C 、75% D 、20 % 8、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 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9、如果用p 表示商品的价格,用 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 (C ) A 、 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值 B 、 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C 、 多种商品价格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 D 、由于销售量的变动对销售额变动的影响程度 三、多项选择题 1、 编制综合法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作用 有(BC ) A 、平衡作用 B 、同度量作用 C 、权数作用 2、 平均数指数是( BCDE ) A 、两个不同时期的平均数相比的相对数 B 、总指数 C 、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D 、综合法指数的变形 A 、+ 11.1% B 、+10% C 、-11.1% D 、-10%。 A 、劳动生产率综合指数 B 、劳动生产率可变构成指数 C 、劳动生产结构影响指数 D 、劳动生产率固定构成指数 4、本年同上年相比,商品销售额相同,而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 售量(C ) 9.7%,则商品销 A 、下降9.7% B 、上升9.7 % C 、下降8.8 % D 、下降 1.3%。 口% p °q °综合反映 D 、抽象化作用

第六章 统计指数含答案

第六章统计指数分析习题 一、填空题 1.指数按其指标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和。 2.狭义指数是指反映由不能同度量的事物所构成的特殊总体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特殊。 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二是。 4.平均指数是的加权平均数。 5.因素分析法的基础是。 6.在含有两个因素的综合指数中,为了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则另一个因素必须固定起来。被固定的因素通常称为,而被研究的因素则称为指标。 7.平均数的变动同时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各组的变量值水平,二是。 8.编制综合指数,确定同度量因素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宜以作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宜以作为同度量因素。 9.已知某厂工人数本月比上月增长6%,总产值增长12%,则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 10.综合指数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最完善地显示出所研究对象的经济内容,即不仅在相对数,而且还能在方面反映事物的动态。 二、单项选择 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 )。 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D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2.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 A算术平均指数和调和平均指数B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综合指数是一种( )。 A简单指数B加权指数C个体指数D平均指数 4.某市居民以相同的人民币在物价上涨后少购商品15%,则物价指数为( )。 A 17.6% B 85% C 115% D 117.6% 5.在掌握基期产值和各种产品产量个体指数资料的条件下,计算产量总指数要采用( )。 A综合指数B可变构成指数C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6.在由三个指数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 )。 A都固定在基期B都固定在报告期C一个固定在基期,另一个固定在报告期 D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 7.某商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6.5%,商品销售量增长6.5%,则商品价格( )。 A增长13%B增长6.5%C增长1%D不增不减 8.单位产品成本报告期比基期下降6%,产量增长6%,则生产总费用( )。 A增加B减少C没有变化D无法判断 9.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 )。 A 5.0% B 6.5%C22.7% D 33.3% 10.某商店2001年1月份微波炉的销售价格是350元,6月份的价格是342元,指数为97.71%,该指数是( )。 A综合指数B平均指数C总指数D个体指数

第9章 统计指数及答案

第九章 统计指数 一、本章要点 1.指数最早是从研究商品和物价的变动开始的。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指数是用来说明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其作用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变化方向和变化程度;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主要可以分为:个体指数、类指数和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简单指数与加权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平均指标指数等。 2.综合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有:先综合,后对比;固定同度量因素;保持分子与分母的一致性。通常在计算数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即采用拉氏物量指数∑∑=0010p q p q K q ),在计算 质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即采用派氏质量指标指数∑∑=1011q p q p K p )。 3.加权平均数指数是计算总指数的方法之二。它与综合指数的区别在于:出发点不同;对资料的要求不同;选择的权数可以不同。常用加权算术平均数的方法计算数量指标指数(即∑∑=000 001q p q p q q K q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质量指标指数(即∑∑=011 111p q p q p K p )。在实际工作中平均数指数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即作 为固定权数的平均数指数,常用来计算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指数等。 4.可变指数可以分解为可变构成指数与固定构成指数。它是在研究平均指标变化时所应用的统计指数。 5.指数体系就是指在经济上有联系、在数量上保持一定对等关系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指数所形成的整体。统计指数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基础,应用指数体系还可以进行指数之间的换算。因素分析包括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相对指标的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从涉及到的因素的多少来划分,有两因素分析或多因素分析。 6.指数数列有定基指数与环比指数;不变权数指数与可变权数指数。 二、难点释疑 1.在进行统计指数的计算和应用时,经常会发生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哪一个时期的问题,其遵循的原则是:要从指数本身的经济意义上来考虑;要从指数体系的要求上来考虑;要从实际应用的便捷方面上来考虑。通常在计算数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在计算质量指标指数的时候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如果不按上述原则来进行将形不成指数体系(关于共变影响指数不要求掌握)。 2.在进行因素分析的时候,必须列出正确的经济关系式。要合理地安排各因

第九章 统计指数分析

第九章统计指数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与总指数,是按其()不同划分的。 A. 反映对象范围 B.所表明的指标性质, C. 对比基期 D. 变动方向 2. 在材料单耗综合指数中, 每种产品的材料单耗指标是() A. 质量指标 B. 数量指标 C. 相对指标 D. 总量指标 3. 环比指数的基期是() A. 固定的 B. 任意的 C. 各期的前一时期 D. 特定的 4. 综合指数是()对比形成的指数。 A. 两个相对指标 B. 两个平均指标 C.相邻个体指数 D. 两个总量指标 5. 成本综合指数中的产量是() A. 指数化指标 B.同度量因素 C. 质量指标 D. 时点指标 6. 拉氏物量指数公式有() A. B. C. D. 7. 在分析总平均指标变动时,若各组单位数的比重没有变化,则结构影响指数的数值() A. 与固定构成指数的值一样 B. 与可变构成指数的值一样 C. 等于0 D. 等于100% 8. 某销售公司销售额2000年较1999年上升21%,同期销售量指数为116%,则销售价格指数是() A. 5% B.115% C. 104% D. 105% 9.调和平均指数编制的一般法则是, 计算质量指标指数时采用 的权数是() A. B. C. D. 10. 编制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基本方法是采用() A. 固定权数的算术平均指数形式 B. 不固定权数的算术平均指数形式 C. 固定权数的调和平均指数形式 D. 不固定权数的调和平均指数形式 11. 因素分析法的方法论基础是() A. 平均指数理论 B. 指数体系 C. 综合指数理论 D. 同度量因素原理 12. 某工厂总生产费用,今年比上年上升50%,产量增产25%,那么产品单位成本平均提高了() A. 2% B. 25% C.75% D. 20%

统计学 第八章 统计指数分析 补充作业

第八章 统计指数分析 补充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分为( )。 ①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②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③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④平均指数和总指数 2、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 )作同度量因素。 ①报告期的质量指标 ②基期的质量指标 ③报告期的数量指标 ④基期的数量指标 3、若同样多的人民币多购买商品3%,则价格( )。 ①下降3% ②上升3% ③下降2.91% ④不变 4、编制单位成本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应采用( )。 ①报告期产量 ②基期产量 ③基期单位成本 ④报告期单位成本 5、指数按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 )。 ①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②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③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④平均指数和总指数 6、最常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是( )。 ① ∑∑0 00 0q p q p k q ② ∑∑0 0001q p k q p q ③ ∑∑0 0001q p k q p p ④ ∑∑1 111q p k q p p 7、以某一固定时期作分母而计算出来的指数是( )。 ①环比指数 ②定基指数 ③数量指标指数 ④质量指标指数 8、 1p q p q ∑∑-表示( ) 。 ①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②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量增减数 ③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价格增减数 ④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 9、某企业销售额增长了5%,销售价格下降了3%,则销售量( )。 ①增长8% ②增长1.94% ③增长8.25% ④增长1.85%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指数的是( )。 ①人均粮食产量 ②平均价格 ③发展速度 ④人口数 二、计算题: 要求: (1)用拉氏公式编制四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2)用帕氏公式编制四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 (3)比较两种公式编制出来的产量总指数和价格总指数的差异。

《统计学》 第六章 统计指数(补充例题)

第六章 统计指数 (3)由于每种商品和全部商品价格变动试该试居民增加支出的金额。 解:(1)各商品零售物价的个体指数见下表: (2)四种商品物价总指数%2.111598 .55840 .611 011== = ∑∑q p q p 四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8.116595 .47598 .550 01 == = ∑∑p q p q (3)由于全部商品价格变动使该市居民增加支出为61.840-55.598=6.242(万元) 其中 蔬菜价格的变动占4.680-4160=0.520万元; 猪肉价格的变动占38.640-35.328=3.312万元; 蛋价格的变动占5.520-5.060=0.460万元; 水产品价格的变动占13.000-11.050=1.950万元。 通过分析可看出,猪肉价格变动影响最大,占居民增加支出金额的53.1%,其次是水产品,占居民增加支出金额的31.2%。 例2、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产品成本和出厂价格资

试计算: (1)以单位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 (2)以出厂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 (3)单位成本总指数 (4)出厂价格总指数 (1)以单位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7.11931000 37100 001== =∑∑z q z q (2)以出厂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 %6.1155500063600 01== = ∑∑p q p q (3)单位成本总指数%2.14837100 55000 1 011== = ∑∑q z q z (4)出厂价格总指数%8.9963600 63500 1 011== = ∑∑q p q p 例3、试根据例2的资料,从相对数和绝对数方面分析: (1)总成本变动受产量和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 (2)销售额变动受产量和出厂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 解:(1)总成本变动: 总成本指数%4.17731000 55000 01 1== = ∑∑q z q z 增加总成本 ∑∑=-=-2400031000550000 01 1q z q z (元) 其中由于产量变动的影响: 产量指数%7.11931000 37100 001== = ∑∑z q z q

《统计学》 第六章 统计指数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填空题 1、狭义的指数是反映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的。 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对象范围不同,分为和。 3、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指数。 4、统计指数按其所使用的基期不同,分为与。 5、综合指数分指数和指数。 6、编制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指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 7、编制销售量指数,一般用作。 8、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用作。 9、在总体动态与各动态间形成的内在联系叫。 10 11 12、商品销售量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 13 是指数。 14、调和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是以指标为。 15、固定结构指数,就是把作为权数的这个因素。 16、分析工人总体结构变动对总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必须把各组工人的这个因素固定在。 17、平均指标的动态,取决于和的变动程度。 18、算术平均数指数是用来编制指标指数的,它是以指标为。 19、若干有数量联系的统计指数所组成的整体称为。利用它不仅可以进行指数间的,还可以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动对的影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 ) 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2、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B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 A. 选择基期问题 B. 选择报告期问题 C. 选择同度量因素问题 D. 选择计算单位问题

4、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5、编制销售量指数,一般是用( ) A. 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B. 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C. 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 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6、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7、编制价格指数,一般是用( ) A. 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B. 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C. 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 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8、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9、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是( ) A. 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 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C. 对个体价格指标进行平均 D. 对个体价格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10、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序时平均数 11、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是( ) A. 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 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C. 对个体价格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D. 对个体价格指标进行平均 12、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 A、30% B、32% C、2% D、10% 13、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销售量指标指数时,它是以( ) A. 基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B. 报告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C. 基期的价格为权数 D. 报告期的价格为权数 14、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 A、只是原来的0.09元 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 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只是原来的0.91元 15、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用来编制价格指数时,它是以( ) A. 报告期的价格为权数 B. 基期的价格为权数 C. 报告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D. 基期的销售额为权数 16、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 A、10% B、30% C、100% D、9.09% 17、因统计资料的限制,不能直接用综合指数公式计算数量指标指数时,就要用( ) A. 几何平均数的公式 B.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 C. 加权调和平均数的公式 D. 位置平均数的公式 18、某厂2003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 A、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下降了4% D、下降了6.8%

第九章统计指数分析

第九章统计指数分析法 统计指数在社会经济统计中历史比较悠久。 1、萌芽:17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1675年伏亨曾编制了谷物、家禽、布帛、鱼类等商品的物价指数,但只限于观察单一商品的价格变动。 2、发展:18世纪中叶。产生了反映多种商品价格变动程度的物价总指数。 3、扩展:20世纪。统计指数不仅用来反映商品价格的变动,而且扩展到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股票证券投资分析等各个方面。目前,统计指数在经济分析的各个领域里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分析指标。例如:股票价格指数、商品价格指数、经济增长指数。 第一节统计指数的概述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及特点 (一)概念 统计指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广义的统计指数是指凡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的指标,包括比较相对数、动态相对数、计划完成相对数。 2、狭义的统计指数是一种特殊的相对数,即综合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例如:计算零售商品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 d+e+f / a+b+c 或者g+h+i/3 ? (二)基本特点 1、统计指数通常以相对数的形式来表示。 2、反映复杂现象的统计指数具有综合的性质,它综合地反映了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化关系。 3、反映复杂现象的统计指数具有平均的性质,它反映复杂现象总体中各个单位变动的平均水平。 二、统计指数的种类 (一)按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组指数和 总指数。 1、个体指数指反映单个现象或单个事物变动的相对数。 个体指数=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例如:个体销售量指数0 1 Q Q K Q ,反映某种商品销售量变动的指数。

(完整版)统计基础6第六章统计指数测试卷8K

统计基础知识测试题 第六章统计指数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广义的指数是指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2.个体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3.指数体系可以测定各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进行因素分析。√ 4.统计指数简称指数,是反映现象变动和进行因素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研究现象的动态变化,如物价变动、产量变动、劳动生产率变动、股价变动、成本变动等。√ 5.平均数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形式。× 6.综合法总指数需要研究总体的全面资料,对起综合作用的同度量因素的资料要求也比较严格,一般采用与指数化有明确经济联系的指标,且应有一一对应的全面实际资料。而平均法总指数则既适用于全面的资料,也适用于非全面资料。√ 7.如果零售物价上升2%,商品销售量增长5%,则商品销售额增长10%。× 8.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2004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34.8%,这表明该企业2004年的产量是1990年的1.348倍。√ 9.编制质量指标指数,一般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10.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11.综合指数是根据全面资料计算的,平均数指数是根据非全面资料计算的。√ 12.在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把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13.物价综合指数的分子减去分母后的差额综合反映由 于物价变动而增减的销售额。√ 14.同度量因素时期选择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综合指 数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报告期,质量指标综合指数 的同度量因素时期固定在基期。× 15.狭义的指数是指反映总体现象中不能直接加总与不 能直接对比的不同事物在不同时间条件下的数量综合 变动的一种特殊相对数。√ 16.总指数最主要的作用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 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17.如果基期或报告期的资料不全,就不能计算总指数。 × 18.指数一般是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 19.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 能够相加和比较的指标。√ 20.通过编制指数数列,便于分析相互联系而性质不同 的时间数列之间的变动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 20分。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选项并 填在对应的括号内。 21.狭义的指数的含义是指( C)。 A 动态指数 B 定基指数 C总指数 D个体指数 22.某企业2004年总生产费用比2000年上升了50%, 产量增加了25%,则单位成本提高了( B )。 A 25% B 20% C 50% D 75% 23.反映现象总的规模和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是( A ) A 数量指标指数 B 质量指标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平均数指数 24.根据商品价格个体指数和报告期实际销售额计算价 格总指数,应按( D )形式编制。 A综合法指数 B平均数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标 D加权调和平均法指标 25.反映个别事物动态变化的相对数称为(A )。 A 个体指数 B 综合指数 C定基指数 D总指数 26.说明现象总的规模和数量变动情况的统计指数是 (C)。 A 质量指标指数 B平均数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 D综合法指数 27.综合法指数是总指数的( B)。 A 惟一形成 B基本形成 C变通形成 D简单加总 28.编制销售量指数,一般是用(D )。 A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B报告期价格作用度量因素 C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基期价格作用同度量因素 29.总指数编制的两种形式是( C)。 A 算术平均法指数和调和平均法指数 B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C综合法指数和平均法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 30.我们将综合反映不能同度量的多种事物动态变化的 相对指数称为( B )。 A 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数指数 31.若物价上涨,销售额持平,则销售量指数( A )。 A降低B 增长 C不变 D与物价上涨幅度一致 32.编制价格指数,一般是用(D )。 A 基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B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 C基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D报告期销售量作同度量因素 33.在具有两个贸易市场上报告期和基期某种水果价格 和销量资料条件下,要计算该种水果销量的平均变动, 应采用( D)形式计算。 A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B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C质量指标指数 D数量指标指数 34.按销售量个体指数和基期销售额计算的销售量总指 数是(C )。 A 综合法指数 B 平均数指数 C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标 D加权调和平均法指标 35.若销售量增长5%,零售价格增长2%,则商品销售 额增长(B )。 A 7% B 7.1% C 10% D 15% 36.平均数指数是通过对( D )加权平均而形成的指数。 A总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 37.利用( A )可以建立对国民经济发展变动的评价和 预警系统。 A指数法原理B因素分析法C平均数指数法D指数系列 38.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 D )。 A 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 B 平均数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C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39.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的目的是测定( A )的总变动。 A 各种商品销售量 B各种商品销售额 C各种商品零售价格 D居民购买力 40.指数划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的依据是( C )。 A 按指数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不同 B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 C按总指数编制方法不同 D按确定同度量因素原则的不同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 40分。下列各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 选项并填在下表对应的括号内。多选、少选、 错选均不 得分。 41.某企业基期现价总产值86000元,报告期增加到90000,工业品出产价格上涨10%则( ABCD )。 A按现行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04.65% B工业产品产量指数为95.14% C工业总产值实际增加额为4000元 D由于价格上涨使工业总产值增加的绝对额为8182元42.四个生产队的小麦播种面积报告期为基期的120%,这个指数是(ACD)。 A动态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个体指数 43.下面列举的指数中,是总指数的有(CD )。 A某国发电量2006年为2005年107.2% B某乡今年油菜播种面积增加20%

统计学习题第九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

第八章指数分析法习题 一、填空题 1、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确定原则为:数量指标指数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以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2、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是统计指数的最重要作用。 3、若已知∑p1q1=120,∑p0q1=100,∑p0q0 =110,则价格指数为 120% ,销售量指数为 % 。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3)) (1)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4)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2、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固定构成工资指数增长15%,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下降或增长((3)) (1)% (2)14% (3)-10% (4)% 3、某商业企业销售额今年比去年增长了50%,销售量增长了25%,则销售价格增长((4)) (1)25% (2)2% (3)75% (4)20% 4、指数体系中同度量因素选择的首要标准是((2)) (1)数学上等式关系的成立 (2)经济意义上的合理 (3)质量指标指数,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4)数量指标指数,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多选题: 1、指数的作用有(1、3、5 ) ①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程度②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 ③据以进行因素分析④反映现象的发展规律 ⑤研究现象长时期的综合变动趋势 2、下列情况中,属于广义指数概念的有( 1、2 ) (1)不同空间同类指标之比 (2)同类指标实际与计划之比 (3)同一总体的部分指标与总量指标之比 (4)同一总体的部分指标与另一部分指标之比 3、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3、4 ) (1)产品产量总指数(2)销售量总指数 (3)平均成本指数(4)劳动生产率指数 (5)销售额指数 4、某企业甲产品报告期单位成本为基期的120%,这以指数是( 1、2、4 ) (1)个体指数(2)数量指标指数(3)质量指标指数 (4)动态指数(5)静态指数 三、简答题

统计学习题-第九章统计指数习题答案

第六章指数分析法习题 一、填空题 1、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确定原则为:数量指标指数以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以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2、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是统计指数的最重要作用。 3、若已知∑p1q1=120,∑p0q1=100,∑p0q0 =110,则价格指数为 120% ,销售量指数为 90.91% 。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分为((3)) (1)个体指数和总指数(2)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4)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2、职工平均工资增长3.5%,固定构成工资指数增长15%,职工人数结构影响指数下降或增长((3)) (1)18.5% (2)14% (3)-10% (4)-11.5% 3、某商业企业销售额今年比去年增长了50%,销售量增长了25%,则销售价格增长((4)) (1)25% (2)2% (3)75% (4)20% 4、指数体系中同度量因素选择的首要标准是((2)) (1)数学上等式关系的成立 (2)经济意义上的合理 (3)质量指标指数,采用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4)数量指标指数,采用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多选题: 1、指数的作用有((1)(3)(5) ) ①综合反映现象的变动程度②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 ③据以进行因素分析④反映现象的发展规律 ⑤研究现象长时期的综合变动趋势 2、下列情况中,属于广义指数概念的有((1)(2)) (1)不同空间同类指标之比 (2)同类指标实际与计划之比 (3)同一总体的部分指标与总量指标之比 (4)同一总体的部分指标与另一部分指标之比 3、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有((3)(4)) (1)产品产量总指数(2)销售量总指数 (3)平均成本指数(4)劳动生产率指数 (5)销售额指数 4、某企业甲产品报告期单位成本为基期的120%,这以指数是((1)(2)(4)) (1)个体指数(2)数量指标指数(3)质量指标指数 (4)动态指数(5)静态指数 三、简答题 1、综合指数法与平均数指数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两者都是计算总指数的基本方法,在特殊权数下有变形关系。

第六章 统计指数分析

第七章统计指数分析 一、名词 1、统计指数:是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2、总指数:是说明复杂经济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3、数量指标指数:是根据数量指标编制的表明现象总规模和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 4、质量指标指数:是根据质量指标编制的表明现象总体质量水平变动的指数 5、综合指数: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它是把不能直接相加的社会经济现象通过同度量因素过渡到能够相加,然后进行对比来反映现象综合变动的总指数 6、平均法指数:是以个体指数为基础,通过对个体指数计算加权平均数来编制的总指数 7、指数体系:是指由若干个在经济上相互联系在数量上具有对应关系的统计指数所构成的整体。 8、因素分析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对一个指数共同发生作用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顺序规则确定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的方法。 二、填空 1、狭义的指数是反映(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复杂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综合变动的相对数。 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和(类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基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按其所比较现象的特征不同,可分为(时间指数)、(空间指数)和(计划完成指数)。 3、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数)和(平均法指数)两种。 4、在统计实践中,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用(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一般用(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5、平均法指数是以(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总指数的,它的计算形式分为(加权算术平均法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法指数)两种。 6、在统计实践中,用算术平均法指数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是以(基期价值总量)为权数;用调和平均法指数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是以(报告期价值总量)为权数。 7、利用指数体系可以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8、在多因素分析中,各个因素的变换应有序进行,一般应按分析过程逐次展开,即(数量指标)在前,(质量指标)在后的顺序排列,并注意相邻两个因素相乘的(经济意义)。 9、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是指利用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方法,从数量上分析构成平均指标的(两个因素变动)对(总平均水平变动)的影响。 10、零售价格指数为110.0%,零售商品销售额指数为115.5%,则零售商品销售量指数为(105.0%)。 三、选择 (一)单项选择 1、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 b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法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2、编制销售量综合指数,一般用( c )。

第六章-统计指数

第六章统计指数 例1、某市几种主要副食品价格和销售量的资料如下: 试计算:(1)各商品零售物价的个体指数;(2)四种商品综合物价总指数、销售量总指数;(3)由于每种商品和全部商品价格变动试该试居民增加支出的金额。 解:(1)各商品零售物价的个体指数见下表:

(2)四种商品物价总指数%2.111598 .55840 .611 011== = ∑∑q p q p 四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8.116595 .47598 .550 01 == = ∑∑p q p q (3)由于全部商品价格变动使该市居民增加支出为 61.840-55.598=6.242(万元) 其中 蔬菜价格的变动占4.680-4160=0.520万元; 猪肉价格的变动占38.640-35.328=3.312万元; 蛋价格的变动占5.520-5.060=0.460万元; 水产品价格的变动占13.000-11.050=1.950万元。 通过分析可看出,猪肉价格变动影响最大,占居民增加支出金额的53.1%,其次是水产品,占居民增加支出金额的31.2%。 例2、某工业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产品成本和出厂价格资料如下: 试计算: (1)以单位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 (2)以出厂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

(3)单位成本总指数 (4)出厂价格总指数 解:列计算表如下: (1)以单位成本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7.11931000 37100 001== =∑∑z q z q (2)以出厂价格为同度量因素的产量总指数 %6.1155500063600 01== = ∑∑p q p q (3)单位成本总指数%2.14837100 55000 1 011== = ∑∑q z q z (4)出厂价格总指数%8.9963600 63500 1 011== = ∑∑q p q p 例3、试根据例2的资料,从相对数和绝对数方面分析: (1)总成本变动受产量和单位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 (2)销售额变动受产量和出厂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 解:(1)总成本变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