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驾驶适合性检测方法

驾驶适合性检测方法

驾驶适合性检测方法
驾驶适合性检测方法

汽车驾驶员适合性检测方法及研究综述

-视觉检测方法及综述

关键词:驾驶适合性检测体系静视力动体视力暗适应深度知觉

摘要: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驾驶适合性进行分析, 建立了驾驶适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科学的仪器诊断,区别出事故多发驾驶员,并对他们实施针对性的再教育和训练,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开车应注意的事项,以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群体的素质,从根本上达到预防事故。

一、驾驶适性简介

人的个体之间在生理、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即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这些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另一些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不同性质的工作,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就存在一个适性问题。驾驶适性主要指能有效地完成驾驶工作的个体所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及技能训练。

①驾驶适性是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在驾驶职业中的体现。一般来说,驾驶适性的差异表现为事故情况的不同。

②驾驶适性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驾驶适性具有可测性,即通过一定的心理、生理指标等的测试,可以反映出其适合性的差异。

二、影响驾驶适性的主要因素

汽车在运行过程中,驾驶员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对车辆进行操纵,其中80%一9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获得的,所以在生理素质方面,驾驶员的视觉机能是影响驾驶适性的主要因素。

①在驾驶视力方面,静视力、动体视力、夜视力对驾驶适性的影响较大。

②光适应中明适应和暗适应对驾驶适性均有影响,暗适应的影响更大一些。

③立体视觉和色觉也是影响驾驶适性的两个较为主要的因素。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抽象思维、观察、判断、情绪、性格等心理活动的质量,它是驾驶员极为重要的素质之一。

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有:

①运动知觉。驾驶员速度估计的能力对安全驾驶有较大影响。

②信息处理。驾驶员对行车过程中所接收到的信息的选择和处理能力有一定差异,表现为安全驾驶的能力有一定差别。

③反应特性。驾驶员对信息的反应时间及反应准确性是影响驾驶适性的重要因素。

三、驾驶员的视觉特性检测方法

1、动体视力

1.1检测原理

采用计算机控制微型电子显示屏模拟视标(“C”形环,四个切口方向)运动状态(以一定的速度由远向近移动),在被检测者看清视标环缺口方向的瞬间,

用应答反应键和四位开关做出反应。

1.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视标模拟车速:30km/h。

测试范围:0.2~1.5。

1.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仪器前,双眼从窥视孔观察以一定速度由远而近移动的“C”型视标。当刚看清视标的开口方向时,立即按下应答开关,并指出“C”形环的开口方向。

每个被试者练习两次,正式检测五次(如果连续三次误答,应停止检测,待休息30min之后重新检测)。对检测数据求取算术平均值,用来评价被试者的动体视力。

动体视力评价与分级

级别

界限

A B C D

下限0.9 0.4 0.2 —

上限—0.8 0.3 0.1

2、暗适应

2.1检测原理

采用计算机控制微型电子显示屏模拟视标(“C”形环,四个切口方向),配有白炽强光刺激信号。被检测者在接受强光刺激后,黑暗中辨认视标缺口方向,

并用应答反应键和四位开关做出反应,仪器记录黑暗中正确辨认视标所需的时间。

2.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模拟视标视力:0.2

强光照度2000 lx,刺激时间30s。

2.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仪器前,将头置于遮光罩内,双眼从窥视孔L向内观察。强光刺激30s后,突然变暗。在微光中观察“C”形视标。当被试者看清视标开口方向时,迅速按下应答开关。并指出开口方向,仪器记录暗适应时间。

此项检测不做练习,每个被试者检测一次。用其读数表示暗适应时间。

暗适应评价与分级

级别

界限

A B C D

下限(s)— 3 7 17

上限(s) 2 6 16 —

3、深度知觉

3.1检测原理

仪器内有三根标杆,两侧的两根标杆固定不动,中间一根装在滑块上,滑块由微电脑控制运动。背景照明采用冷光灯泡。

3.2仪器主要技术特征

视标运动速度:0.146m/s。

背景照明:75 lx。

3.3检测方法

被试者坐在距离仪器2m的地方。从观察窗判断三根标杆的位置,两侧标杆固定不动,中间标杆匀速往复运动,当三根标杆处于同一平面时,按下开关,仪器记录误差值。

每个被试者练习两次,正式检测三次。取算术平均值,用来评价被试者的深度知觉能力。

深度知觉评价与分级

级别

界限

A B C D

下限(mm)— 3 11 16

上限(mm) 2 10 15 —

四、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

视力也叫视敏度,是指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的物体或物体的细微部分的能力。决定视力的因素有物理方面的和生理方面的,此外,光线亮度不同,物体与背景之间的亮度对比不同,眼睛的适应状态不同等,也都对视力有一定影响。视力与运动速度有关。

1、动视力与行车安全

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视力为动视力。驾驶员的动视力随着车速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特殊情况下比静视力低30%-40%。车辆以

60km/h 的速度行驶,驾驶员可看清前方240m处的交通标志,当车速提高到

80km/h 时则连160m处的交通标志都看不清楚。

2、暗适应与行车安全

人从光亮的地方进入黑暗的地方时,开始视觉感受性很差,然后又逐渐提高,这个过程称为暗适应。当驾驶员在白天行车时,车辆驶入无内照灯的隧道便产生暗适应,而当车辆驶出隧道时,驾驶员则产生适应。暗适应过程比明适应所需时长一般需5-15s ,,完全适应要30s,而明适应不过数秒至1min。汽车运行在明暗急剧化的道路上,视觉感受性不能立即适应,容易发生视觉障碍,危及行车安全。如白天在高速公路的隧道入口前的照度可达几万勒光司,而隧道内的照度只有100光司左右,由于明暗差距大,大约要发生10s , 左右的视觉障碍,驾驶员一时无辨认洞内障碍物情况,可能引发交通事故,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洞效应”。夜间在会车时也会发生类似现象,会车时对方照明灯刺激瞳孔缩小,会车后瞳孔需要渐渐放大,也是一个暗适应的过程,故此夜间会车也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空间知觉包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特性的直觉,这一点对驾驶员尤为重要,以便正确判断道路几何形状、障碍物、其他车辆及行人的远近、运动方向等情况。有极少数人距离知觉能力弱,甚至缺乏距离直觉,对前方静止目标的距离、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及速度判断不准,称为所谓“立体盲”,这种人驾车极不安全。

五、驾驶适宜性评价指标及分级 综合评价模型

Y = 2.9953 ∣X 1 - 2.08∣ - 2.3341X 2 - 0.5619X 3- 0.4119X 4 - 0.1031X 5 - 0.0302X 6 - 0.0201X 7 - 2.335

式中:X l ——速度估计检测值;X 2——动体视力检测值; X 3——选择反应误反应次数; X 4——选择反应时间值; X 5——暗适应检测值; X 6——深度知觉检测值; X 7——处置判断检测值。

综合评价分级

界限

级别

A

B C D 下限 — 4.51 9.01 10.51 上限

4.50

9.0 10.50

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好坏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应对驾驶员进行视觉特性检查,在驾驶员培训之前应进行视觉特性检查,对视觉特性有问题的应予以劝退,以确保驾驶员身体素质符合安全行车要求。

参考文献:1、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行车安全的关系(董大明 锦州市运输管理处 辽宁锦

州)

2、我国职业汽车驾驶员适合性检测体系的研究 (孙建宏 杨立本 李百川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3、驾驶适合性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 (戴冠军 叶增光 西安公路学院)

防御性驾驶考试题库

防御性驾驶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 1、为自己留去路,具体地讲就是事先计划行车路线,选择( A )。 A最少障碍路径B最短路径C行车最快速路径 2、(C)是那些让你不能看到上方,下方,旁边和前面的物体。它可以是你近距离跟随的一辆公交车或集卡。 A前方物体B危险物C障碍物D固定物 3、安全带在什么时候应佩带?(C ) A高速公路上B雨雪天气C任何时候D商业区 4、避免倒车事故的方法是:( A ) A避免倒车B依靠指挥(别人帮忙)C倒车时打开后门D只在白天倒车 5、车辆行进时,我们可以通过( C )来确定空间和距离。 A行人B车速C建筑物和电线杆等固定物 6、五项目测习惯的第1条是:( C ) A向前细看B向左右左看C向前远看D看车头前方 7、出车前的( B )是安全驾驶的关键环节. A线路设计B车辆检查C身体健康 8、当车流开始移动,如果你无法确定一个车身的距离时,最保险的做法是可以看到前方车辆的( C ). A刹车灯B车身C轮胎底 9、当你将车辆停在靠近交通干道的道路上,或者你的车辆的视线对于其他驾驶员产生阻碍时,需要打开(A)以作警示. A双跳灯B方向灯C刹车灯 10、当你停在路边或再次启动时,打开你的左转灯,扫视一下你左边的镜子,并且向( A )车门外查看。通过这个动作,你可以获得清晰的视线并且消除车辆左方的死角。 A左肩方向B右肩方向C后方 11、当同侧经过公交车站停靠的车辆时,应注意( A )有乘客横穿马路。 A车头前方B车辆后方 12、当坐到驾驶室,你首先要佩戴好(A),然后调整好各反光镜的方向,随后才能按照驾驶要领启动车辆。 A安全带B驾驶手套C眼镜D头盔 13、低速时保持4—6秒的跟车距离,高速时保持( D )的跟车距离。 A 4-6秒B4—8秒 C 1-2秒 D 6—8秒或以上

驾驶员提高安全意识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做本质安全型驾驶员 课程目标 目标1 明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误区,提高安全意识 目标2 使驾驶员能做到防御性驾驶,最终成为本质安全型驾驶员 主要内容 一、正确认识安全,提高安全意识 1.认识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关键字:(必须安全,警戒,警觉) 以下几种负面安全意识的类型: (1)混沌型 认为目前的安全水平还过得去,浑浑噩噩地生产工作,思想深处存在“死生由命”的想法,这种安全意识与文化水平低下有直接关系。 (2)自恃型 此类型多为技术熟练,专业工作年头多的“老”字辈员工,自恃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在工作中无所顾忌,他们发生事故可能性很大。 (3)任务型 为了保生产,赶任务,加班加点连续作业,超负荷运转,以致安全意识每况愈下,导致发生事故。 2.驾驶员安全意识的误区 误区一:酒后驾车-我开车多少年都没有问题,也不差这一次。 释义: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可以不差钱,但是生命确实唯一的,我们不能不差命,而且生命不光是我们自己的。 误区二:不是我自己的车,碰点磕点没事 释义:当你容忍小事故发生时,那你离大事故不远了 根据统计学的原理,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统计分析了55万其事故提出事故三角形模型,得到安全界的普遍承认

11 29 300死亡重伤事故 轻伤微伤事故 无伤事故 模型释义:在每330次事故中,会造成死亡事故1次,轻伤,微伤事故29次,无伤事故300次。 事故模型告诉我们:要消除一次死亡重伤事故以及29次轻伤事故,必须首先消除300次无伤事故。也就是说,防止灾害的关键,不在于防止伤害,而是从根本上防止事故。所以说,当你在不断容忍或者习惯碰坏车灯,磕掉油漆等小事故发生时,你离大事故很近很近了。 误区三:侥幸心理 司机朋友在出车时一般会存在以下侥幸心理,而这些侥幸心理,往往会造成事故的发生。 1.疲劳驾驶,由于没有合理调配而导致的连续工作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疲劳驾驶; 2.情绪不好开车,开车饮食或吸烟; 3.发现安全隐患仍旧出车,比如大雾等自然原因,灯光不好,制动不灵,方向失控等车辆状况原因; 4.未遵守安保规章,比如骑着摩托车不带头盔等等 不应该抱有侥幸心理的几个实例: 1.新城公司一巡线员因为正确头盔而避免重大人身损害; 2.客服的老维修员户内置换被烧掉眉毛-太相信自己多年的经验而未采取正确的操作流程; 3.台州天然气爆炸-未对天然气泄露采取正确措施,恰好泄露点附近进行带气作业引起爆炸。 误区四:习惯性的东西不好改,而且现在好好的,都没有出现什么安全问题。 释义: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逐步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逐步改善我们的行为,使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最终成为一名本质安全型员工。 美国著名能源企业杜邦公司的实例: 每一位员工在办公楼上下楼梯时都是靠右扶着楼梯扶手或扶着墙,不论男女老少。外界

防御性驾驶考试题库

精心整理 防御性驾驶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 1、为自己留去路,具体地讲就是事先计划行车路线,选择(A)。 A最少障碍路径B最短路径C行车最快速路径 2、(C)是那些让你不能看到上方,下方,旁边和前面的物体。它可以是你近距离跟随的一辆公交车或集卡。A前方物体B危险物C障碍物D固定物 3、安全带在什么时候应佩带?(C) A高速公路上B雨雪天气C任何时候D商业区 4、避免倒车事故的方法是:(A) A避免倒车B依靠指挥(别人帮忙)C倒车时打开后门D只在白天倒车 5、车辆行进时,我们可以通过(C)来确定空间和距离。 A行人B车速C建筑物和电线杆等固定物 6、五项目测习惯的第1条是:(C) A向前细看B向左右左看C向前远看D看车头前方 7、出车前的(B)是安全驾驶的关键环节。 A线路设计B车辆检查C身体健康 8、当车流开始移动,如果你无法确定一个车身的距离时,最保险的做法是可以看到前方车辆的(C)。 A刹车灯B车身C轮胎底 9、当你将车辆停在靠近交通干道的道路上,或者你的车辆的视线对于其他驾驶员产生阻碍时,需要打开(A)以作警示。 A双跳灯B方向灯C刹车灯 10、当你停在路边或再次启动时,打开你的左转灯,扫视一下你左边的镜子,并且向(A)车门外查看。通过这个动作,你可以获得清晰的视线并且消除车辆左方的死角。 A左肩方向B右肩方向C后方 11、当同侧经过公交车站停靠的车辆时,应注意(A)有乘客横穿马路。 A车头前方B车辆后方 12、当坐到驾驶室,你首先要佩戴好(A),然后调整好各反光镜的方向,随后才能按照驾驶要领启动车辆。 A安全带B驾驶手套C眼镜D头盔 13、低速时保持4-6秒的跟车距离,高速时保持(D)的跟车距离。 A4-6秒B4-8秒C1-2秒D6-8秒或以上 14、防御性驾驶必须一直(A)交通事故的发生。 A避免B正视 15、防御性驾驶就是(A)天气和道路状况而发生危险。

城市道路的驾驶技巧与禁忌

城市道路的驾驶技巧与禁忌 1、城市道路驾驶技巧 1) 汽车在快慢不分的车道上行驶时,驾驶员必须遵章守法,认真执行右侧通行的规则,各行其道。在快慢车道行驶分两种情况:一是在无漆化标线的线路(若路宽大于或等于14m时,则两侧各3.5m为非机动车道,其余路面为机动车道;若路宽小于14m,但大于或等于10m,则居中的7m为机动车道,两侧至少各有1.5m的路面为非机动车道;若路宽小于10m,但大于或等于6m的,则两侧1.5m 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其余路面为机动车道)行驶时,机动车一般居中偏右行驶,非机动车则紧靠道路右侧行驶。如果因超车、会车等情况,必须占用他车的行驶路线时,按规定必须让有通行权的车辆先行。二是在只划有中心线的道路上行驶时,机动车应靠中心线右侧行驶,非机动车则靠道路右边行驶。 2) 汽车在两种车道(即划有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白色连续实线为车道中心线,划在道路的中间将道路纵向分成两部分,从而解决了车辆往来路线不分的问题。白色间断线为车道分道线,用以区分车道,靠中心线一侧的车道为机动车道,供机动车行驶;机动车道右侧的是非机动车道,供非机动车行驶)上行驶时,根据各行其道的原则,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别在各自的车道内享有通行权,各种车辆必须在规定的车道内顺序行进。在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车辆越过中心线或压线行驶。若因故借道行驶,不准妨碍该车道正常行驶的车辆。当车辆越过人行横道时,不得妨碍有先行权的行人通行。 3) 汽车在三种车道(即划有小型快速车道、大型载重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上行驶时,机动车、非机动车都只准在规定的车道内行驶,不准跨线或压线行驶。划有黄色实线处,表示严禁车辆越线改变车道或越线超车。 4) 汽车在城市里行驶时,应控制行驶速度。目前城市交通规则所规定的最高时速,是为我国主要车型的经济速度而制定的。对于通过繁华交叉路口、行人稠密地区、铁路和街道交叉地点,转弯、调头、上下桥以及大风、积水、结冰、

预防性侵害安全教育

预防性侵害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学会爱护和尊重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性侵害,哪些行为属于性侵害,掌握防范性侵的方式和方法。 3.让学生知道如果遭遇性侵,该如何应对以及后续怎么处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防范以及应对性侵害。 教学难点: 1.敢于正视身体的隐私部位,知道哪些情况属于性侵害。 2.遭遇性侵害时,学会安全反抗、安全拒绝和安全逃跑,并及时告诉家人等。 教学设计: 一、引入教学主题 1.在座的同学们,你们认为自己的好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知道一个从小到大时刻陪伴着我们的好朋友,就是“我们的身体”) 2.玩小游戏“我说你指”,让学生知道游戏中说的和指的都是我们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二、认识我们的身体 1.老师引导:我们身体有很多个部位,有些是可以露在外面给人看,有些则是隐私部位,不能给人看,也不能给人摸。 2.通过小游戏说明什么是隐私部位:每个同学一张画纸,用红色的笔圈住不愿意被人碰触的地方。(小组讨论) 3.请同学上台指出她们认为私隐的部位,老师总结。 三、如何分辨性侵害 1.我们的身体可以帮助我们传递感情呢,可以传递好的感情,有时候也可能传递不好的感情。(通过与学生两个情景表演展示)让学生知道让我们不舒服的身体接触,就是对我们身体的侵害,属于“性侵犯”。 2.通过数据展示,让同学们认识到预防性侵害的重要性。 (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6000万,规模仍在扩大。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被性侵事件屡有发生。有资料显示,在过去三年里,仅广东省就有超过2500名女童被性侵,近半在14岁以下,性侵女童者65%是熟人。 (2)2013年全年国内平均每2.92天就有一起曝光案例,公开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件中,受害人群呈现逐渐低龄化趋势,尤其以8岁到14岁的小学生居多。被公开报道的419名受害者中,8岁到14岁的有340人,占总量的81.15%。 3.分辨什么是性侵害。 (1)别人不必要却有意识地碰触你的隐私部位,就属于性侵害。

防御性驾驶之试题

姓名:所在单位:得分: 一、单选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1分,共50分) 1、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与()直接相关。 A、驾驶人的驾驶技术 B、驾驶人的安全意识 C、驾驶人的人为疏忽 D、驾驶人的法律意识 2、防御性驾驶乃强调以()为主轴的用路观念 A、车辆的行驶环境 B、车辆的安全性能 C、驾驶人的操作水平 D、驾驶人的认知 3、车辆轮胎的抓地力是指() A、轮胎胎纹的深浅 B、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C、轮胎垂直荷重 D、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 4、下列不是轮胎抓地力组成的是() A、驱动力 B、摩擦力 C、转向力 D、刹车力 5、出现意外紧急刹车时,若前轮锁死则() A、车辆冲向方向盘转动方向 B、车辆只能向前冲 C、车辆会甩尾失控尾 D、车辆后轮随即锁死 6若车辆配备有ABS系统则() A、前轮锁死时后轮不会锁死B后轮锁死时前轮不会锁死

C、刹车时方向盘会有部分转向力 D、刹车时方向盘没有转向力 7液压刹车系统是利用液体的()特性 A、流动性 B、不可压缩性 C、可压缩性 D、热胀冷缩 8、刹车油应定期更换是因为刹车油中含水量增加会导致() A、刹车油沸点增高 B、刹车油沸点不变 C、刹车油沸点降低D刹车油凝固丧失流动性 9、路口绿灯时不应有的防御考虑是() A、左右观察 B、加速通过 C、右脚带着刹车踏板 D、会不会有人闯红灯 10在未区分左右车道的路段,应注意靠()行驶,特别是(),以避免与来车对撞。 A、左、直道 B、右、直道 C、右、弯道 D、左、弯道 11在高速公路行驶时的最高指导原则是() A、避免超速行驶 B、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 C、注意力要集中 D、不要开车打电话 12发生交通事故后不()应立即()救人 A、停车、报警 B、逃逸、报警 C、逃逸、停车 D、报警、停车 13防御性驾驶的理念,在于建立驾驶员的()意识并预为自己多保留一点安全空间。

防御性驾驶考试试题完整版 (1)

防御性驾驶技能知识考试 二、单选题(40题,每题分) 1、防御性驾驶技术五要领是:放眼远方、顾全大局、环回视野、()和引人注意。 A.胆大心细 B.手脚麻利 C.留有余地 D.慢速行车 2、会车中遇到对方来车行进有困难需借道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留有余地,预测该车有可能做出的行动,应() A.不侵占对方道路,正常行驶 B.示意对方停车让行 C.靠右侧加速行驶 D.尽量礼让对方先行 3、行车中遇到后方车辆要求超车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环回视野,扫视周边情况,与周边车辆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应() A.及时减速,靠右行驶让行 B.减速慢行 C.靠右侧加速行驶 D.不让行 4、驾驶车辆正常行驶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放眼远方,对道路情况的处理要有预见性,在接近障碍时能()A.紧急制动能停车 B.急转向迅速绕过 C.迅速躲避不发生碰撞 D.平稳停车 5、驾驶人在超车时,前方车辆不减速、不让道,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要顾全大局,使你

的车辆保持在便于观察的位置上,要() A.引人注意,连续鸣喇叭加速超越 B.放眼远方,加速继续强行超越 C.留有余地,停止继续超车,保持出现紧急状况时有出路 D.环回视野,紧跟其后,伺机再超 6、驾驶人在行车中经过积水路面时,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应注意观察,留有余地,并() A.特别注意减速慢行 B.迅速加速通过 C.保持正常车速通过 D.低档加速通过 7、车辆在挤路段低速行驶时,遇其他车辆强行“加塞”,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应顾全大局,(),确保行车安全。 A.鸣喇叭警告,不得进入 B.加速行驶,紧跟前车,不让其进入 C.主动礼让,任何时候都保持适当的跟车距离 D.挤靠“加塞”车辆,逼其离开 8、发现前方道路堵塞,按照防御性驾驶技术要求,正确的做法是顾全大局,使你的车保持在便于观察的位置,要留有余地,保持出现紧急状况时自己及周边车辆的出路,()。 A.继续穿插绕行 B.选择空当逐车超越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关键点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关键点研究 发表时间:2018-08-15T17:50:13.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朱鑫银 [导读]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也逐步提升。 重庆江河工程咨询中心有限公司重庆 401147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也逐步提升。道路设计不仅仅需要满足交通需求,还需要满足经济文化、历史特点、城市特色、人文享受等各方面的需求。对此需要结合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并以实际经验为指导探究对道路交通成设计技术方法的完善。 关键词: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统筹规划;优化完善 1进行城市道路设计时遇到的困境及原因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城市扩建、道路发展呈现了大幅度增长的模式。出现了道路冗杂,辅路过多等现象,进而导致财政资金、资源浪费、维修费用增长、还使得人们在进行道路使用时出现了混乱。另外,部分城市进行扩建,出现了发展的开发区,部分居民居住在开发区工作在市中心,这就导致上下班路车遥远,堵车现象严重。尤其是在城乡交汇的地段,由于缺乏管理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导致道路利用的不合理,部分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很大程度的偏差。 2.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2.1用地要求 道路修建跟城市内的土地资源资源实质上是有一定的矛盾的,因为修建道路必然就会占用一部分城市土地资源,但是反过来看,道路本身也属于城市资源的一部分,所以如何根据具体道路的功能等级,规划不同的道路用地要求,这是需要首先考虑的实际问题。 2.2空间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是为了扩宽整个城市的道路资源,那么如果不合理的设计反而使得局部地区的空间变得更加狭小,这是得不偿失的。从如今的工程技术来讲,修建道路也不再仅仅是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地下隧道、地上的高架桥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案,把整个立体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才能让道路成为优质城市资源的同时,也没有挤占其他资源的空间。 2.3路权分配要求 道路交通的通行客体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说只考虑到机动车交通的便利性,而不考虑其他客体的需求,像行人、非机动车、公共交通也都需要使用城市交通网络,所以道路的使用权并不是只有机动车,我们要考虑具体每一条道路周边的环境情况、过往路面情况,来均分路权资源,让每一种客体都享有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 2.4交通设计要求 交通功能是交通设计的首要实现目标。城市道路设计中对于交通功能的考虑应当是放在首要地位的,但是其实过往的老式交通设计并没有很周全的考虑到这一点,因为考虑问题的时候没有从全局来看,道路设计方案只顾着自己本身这条路的功能,反而使得功能的实现并不完整。对于现在来讲,交通设计要考虑到整体和局部的协调,才能给出一个较为中肯的设计方案,之后才能有行使有效的施工建设。 2.5风貌控制要求 道路网络是一个城市主体面貌的重要体现,所以在进行道路交通设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美学因素,道路不仅仅是要良好的行使自己的功能,对于城市的美化也要起到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比如道路两边的景观设计就是要仔细考虑的问题,如何将道路跟城市本身良好的融合到一起,形成一种整体的协调美感,这是我们的城市道路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的一方面。 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及技术 3.1功能划分 交通设计是对道路工程进行功能设计的过程,确定功能区的类型、数量、尺寸等,然后再将这些功能区组合起来,而标线的作用是将这些功能区进行区分或标识出来。这些功能区或供某种出行方式专用,或行驶在该区域的车辆拥有某种权限或不具有某种权限等,例如公交专用道、潮汐车道、左转专用道、停车位等。由此可见,标线设计的核心要求是将路面范围各个功能区划分清楚,不能有遗漏或者在功能上有冲突(冲突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其他的交通设施予以区分,如信号灯、标志牌等)。因此在标线设计时除了依据设计规范进行设置外,主要应核查上述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出现多余区域,则应辨别是渠划设计所必需的区域或者是完全多余的区域,前者应采用相应的标线进行渠划,规范车辆行驶轨迹,后者则应核查总体设计是否有必要去掉以节约投资;若划分的功能区范围不足,则应根据需要的尺度拓展道路范围,以满足功能上的需求。 3.2标线形态设计 标线形态包括标线的平面、立面形状、颜色、尺寸、厚度等,一般标线应严格按照规范中的要求进行设计,但对于没有固定形状的标线如导流线,应根据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确定,确定车辆行驶轨迹时应充分考虑车辆的行驶条件,例如右转车速应尽量控制低速,以利于交通安全,而左转应尽量采用高速,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对于城市道路,由于交通运行的特殊性,交通标线的设计形态除了满足一般规范规定外,还应考虑其特殊性: (1)标记尺寸。由于城市道路视线干扰大,地面标记太小或者不清晰,不利于标记被识别,如导向箭头、地面标记等应根据规范选取较大尺寸进行设置,若根据车速选择尺寸的标记,则建议提高一档进行划施。 (2)标线厚度。城市道路维修周期比公路长,因此应对交通标线的耐久性提出特殊要求,除了材料性能外,标线较厚时,磨损时间较长,其耐久性较好,因此城市道路标线应采用较厚的施工厚度(其他磨损较严重的标线也应进行加厚设计)。 (3)颜色、反光性能。应根据道路的夜间照明条件来确定标线的颜色、反光性能,对于照明条件较好的路段,则不必特殊强调其反光性能,而应提高其可辨识性、抗污性能等。 3.3对道路绿化进行科学设计 道路及道路两旁建筑还有绿地和小品等设计需要与道路具体特点相符。对交通干道及快速路而言,汽车速度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对商业街和步行街来说,在对其进行绿化设计时,如果树木比较高大且种植密度比较高,无法将其繁华特点反映出来。在对道路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会受比较多的因素制约,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处理,确保景观优美。在对道路绿化进行设计时,要和地面交通及建

防御性驾驶测试题

防御性驾驶测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仔细阅读下面的问题,选择其中一个最佳答案。 一、选择题(单选) 1、要得到你的“逃生空间”需要: A 保持4秒的跟车距离 B 不要并架齐躯 C 避免行驶在车阵中 D 以上答案A、B、C 2、除了提供刹车距离和决策的时间外,4秒的跟车距离还可以提供: A 车辆加速的距离(若必要的话) B 当遇到意外时,可提供紧急转弯的空间 C 确保他人不会夹塞到比你的车前面 D 拓宽视野并增加改正错误决定的时间 3、跟在一辆大卡车后面距离太近,会直接影响: A 外层空间 B 中层空间 C 内层空间 D 上述三个空间均有影响 4、被定义为“预警空间”的视觉是: A 中心视觉 B 边缘视觉 C 清晰的视觉 D 变明物体特性的视觉 5、“凝视”对驾驶员的产生的负面是: A 视线变得模糊 B 中心视觉消失 C 部分边缘视觉消失 D 耗费更多的精力 6、三层空间驾驶法要求驾驶员扫视后车镜的频率是: A 2秒B5-8秒 C 10-15秒 D 不论何时,一旦你的边缘视觉探测到运动物体时 7、以时间“秒”来计量车辆前方的距离,对驾驶员的好处是: A无需要记忆大量的数据 B 不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C 不需要关注行驶速度 D 所有以上答案A、B、C 8、“中层空间”用绿色表示,代表其是一个: A 用于提前预警的空间 B 禁止他人进入的空间 C 必须与他人共享的开放的空间 D 用于逃生的空间 9、使用喇叭的最佳时间是: A 当其他驾驶员犯错误时 B 当你心有怒气并想释放时 C 尽量早地警告其他相关人员。 D 在他们末作出适当反应,但你仍有时间避免危害时 10、“15秒的视觉引导时间”定义为: A 你的车与你的前车的一辆车之间的距离 B 在15秒内扫视反光镜的频率 C 以“秒”来计量你的眼睛引导车辆的距离 D 以“秒”来计量你的逃生空间 11、当你减速或停车时,最大的危险来自哪个方向? A 前方。你必须向前看 B 两侧。当你刹车时,应该扫视交叉路口 C 上方。必须眼向高处看 D 后方。当你杀车减速时,应该先扫视后视镜 12、选择“最小阻力车道”使用的是哪个空间中的那个要求? A 内层空间:4秒跟车距离 B 外层空间:15秒视觉引导时间

城市道路的驾驶技巧与禁忌

1、城市道路驾驶技巧 1)汽车在快慢不分的车道上行驶时,驾驶员必须遵章守法,认真执行右侧通行的规则,各行其道。在快慢车道行驶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无漆化标线的线路(若路宽大于或等于14m时,则两侧各 3.5m为非机动车道,其余路面为机动车道;若路宽小于14m,但大于或等于10m,则居中的7m为机动车道,两侧至少各有 1.5m的路面为非机动车道;若路宽小于10m,但大于或等于6m的,则两侧 1.5m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其余路面为机动车道)行驶时,机动车一般居中偏右行驶,非机动车则紧靠道路右侧行驶。如果因超车、会车等情况,必须占用他车的行驶路线时,按规定必须让有通行权的车辆先行。二是在只划有中心线的道路上行驶时,机动车应靠中心线右侧行驶,非机动车则靠道路右边行驶。 2)汽车在两种车道(即划有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白色连续实线为车道中心线,划在道路的中间将道路纵向分成两部分,从而解决了车辆往来路线不分的问题。白色间断线为车道分道线,用以区分车道,靠中心线一侧的车道为机动车道,供机动车行驶;机动车道右侧的是非机动车道,供非机动车行驶)上行驶时,根据各行其道的原则,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别在各自的车道内享有通行权,各种车辆必须在规定的车道内顺序行进。在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车辆越过中心线或压线行驶。若因故借道行驶,不准妨碍该车道正常行驶的车辆。当车辆越过人行横道时,不得妨碍有先行权的行人通行。 3)汽车在三种车道(即划有小型快速车道、大型载重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上行驶时,机动车、非机动车都只准在规定的车道内行驶,不准跨线或压线行驶。 划有黄色实线处,表示严禁车辆越线改变车道或越线超车。 4)汽车在城市里行驶时,应控制行驶速度。目前城市交通规则所规定的最高时速,是为我国主要车型的经济速度而制定的。对于通过繁华交叉路口、行

女生防性侵安全教育

女生防性侵安全教育 活动背景:近年来,学生遭遇猥亵和性侵犯的案件时有发生,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自己 遭受的伤害却茫然不知,或由于羞于启齿而隐瞒,凸显目前青少年的性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加强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全国妇联权益部部长蒋月娥曾表示,“保护孩子远离伤害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她表示应该完善立法,健全机制,加大对未成年人特别是女童的保护力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性侵害;了解性侵害的主要形式;知道防范和应对性侵害行为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2、引导学生了解性侵害发生的时间和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应变处置能力。活动一:让学生了解身体的隐私部位。 1、哪些地方属于身体的隐私部位。告诉学生隐私部位不允许别人触摸的。 2、不能在公共场合暴漏自己的隐私部位。 活动二:了解性侵害的定义和性侵害的形式。 1、谈话:以你现在的经验来看,什么样的行为才能称之为性侵害?哪些人容易受到性侵害呢?、 3、教师小结:性侵害是指非意愿性的并带有威胁性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如强奸、猥亵。性骚扰是一种有害的和强迫的性关注,例如:戏弄、触摸、或辱骂; 等。性侵害的对象不仅仅是女孩,也包括男孩。 7、教师小结: 常见的性侵害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暴力型性侵害(2)胁迫型性侵害(3)社交型性侵害(4)诱惑型性侵害(5)滋扰型性侵害 活动三:了解如何预防性侵害。 2、教师小结:

(1)我们要对性侵犯的行为勇敢的说“不”。 (2)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饮料和食品。 (3)不要独自到偏僻的地方,如无人管理的公厕等 (4)避免黑夜单独外出,如有特殊情况要父母来接。 (5)对于不当或不舒服的身体接触,要勇敢地说“不”。 (6)衣着打扮要得体,不能太暴漏,不要随意显露自己身体的隐私部分。 (7)上学、放学或者外出时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尽量要结伴而行。 (8)不单独和异性呆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即使是在异性老师的办公室,也要开着门。不要随便到歌厅等娱乐场所,不单独和异性约会,尽量不在同学家留宿。 (9)不在网络上和陌生人聊天和视频。尽管在网络上聊天和视频可以娱乐,但应小心谨慎。 某些人可能利用互联网欺骗年青人进入性侵害的情境; 5、教师小结:作为社会生活的弱者——女性往往是性侵害的主要受害者,特别是不满14 周岁的幼女,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给予了明确的保护。同性性侵害的危害也很巨大…… 活动四:了解遭遇性侵后该怎么做。 1、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 (1)遇到有人跟踪时,要赶紧向人多的地方跑。 (2)受到性侵犯后要及时告诉可信任的人:如父母、老师 (3)要尽量记住歹徒的特征,保护好证据,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报案,之后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请记住:成长路上,我们与法同行。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收集相关资料,了解防范性侵害的好办法,我们将开展一次以“我会这样保护我自己”的主题班会,将你的好办法与大家共享,进一步提高我们每个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路况复杂——城市道路的驾驶技巧与禁忌!!

路况复杂——城市道路的驾驶技巧与禁忌!! 1、城市道路驾驶技巧1)汽车在快慢不分的车道上行驶时,驾驶员必须遵章守法,认真执行右侧通行的规则,各行其道。在快慢车道行驶分两种情况,一是在无漆化标线的线路(若路宽大于或等于14m时,则两侧各3.5m为非机动车道,其余路面为机动车道、若路宽小于14m但大于或等于10m,则居中的7m为机动车道,两侧至少各有1.5m的路面为非机动车道;若路宽小于10m但大于或等于6m的,则两侧1.5m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其余路面为机动车道)行驶时,机动车一般居中偏右行驶,非机动车则紧靠道路右侧行驶。如果因超车、会车等情况,必须占用他车的行驶路线时,按规定必须让有通行权的车辆先行。二是在只划有中心线的道路上行驶时,机动车应靠中心线右侧行驶,非机动车则靠道路右边行驶。 2)汽车在两种车道(即划有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白色连续实线为车道中心线,划在道路的中间将道路纵向分成两部分,从而解决了车辆往来路线不分的问题。白色间断线为车道分道线,用以区分车道,靠中心线一侧的车道为机动车道,供机动车行驶;机动车道右侧的是非机动车道,供非机动车行驶)上行驶时,根据各行其道的原则,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别在各自的车道内享有通行权,各种车辆必须在规定的车道内顺序行进。在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车辆越过中心线或压线行驶。若因故借道行驶,不准妨碍该车道正常行驶的车辆。当车辆越过人行横道时,不得妨碍有先行权的行人通行。 3)汽车在三种车道(即划有小型快速车道、大型载重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上行驶时,机动车、非机动车都只准在规定的车道内行驶,不准跨线或压线行驶。划有黄色实线处,表示严禁车辆越线改变车道或越线超车 4)汽车在城市里行驶时应控制行驶速度。目前城市交通规则所规定的最高时速,是为我国主要车型的经济速度而制定的。对于通过繁华交叉路口、行人稠密地区、铁路和街道交叉地点,转弯、调头、上下桥以及大风、积水、结冰、雾天等能见度在30m以内,行驶中遇有喇叭发生故障或下雪下雨时刮雨器损坏等情况,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km/h。 5)合理控制行驶间距(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后车车头与前车车尾间距离)和行驶横向距离。行驶间距和行驶横向距离控制可参见表3-1,如遇特殊情况,行驶间距可增大1~2倍。在会车、让车或超车过程中,驾驶员必须根据车辆的位置、车速、道路、地形等变化,照顾到前后及两侧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车速和两车外侧间的横向距离。根据我国道路实际情况,交通管理部门对各种不同车速的最小横向距离和车轮至路边的最小距离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与非机动车间的行驶横向距离,在提前观察好各种车辆动态的情况下,要保持1~2m 以上的距离。 6)通过有自动信号灯的交叉路口时,要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原则。由于交叉路口的视线盲区较大,驶过交叉路口的车速不得超过20km/h。车辆在行近交叉路口时,要提前50~100m减速;最好将车速控制在5~10km/h为宜。通过有快慢车道或多车道的交叉路口时,均要在离路口50~100m处交换车道。在通过有行人信号灯的人行横道时,被放行的行人在人行横道上享有先行权。通过没有行人信号灯的人行横道时,也必须确保行人的安全。被放行的直行车辆与转弯车辆相遇时,直行车辆享有先行权;左转弯的机动车与非机

防御性驾驶考试题库

防御性驾驶考试题库 一、单选题: 1、为自己留去路,具体地讲就就是事先计划行车路线,选择( A )。 A 最少障碍路径B最短路径C行车最快速路径 2、( C )就是那些让您不能瞧到上方,下方,旁边与前面的物体。它可以就是您近距离跟随的一辆公交车或集卡。 A前方物体B危险物C障碍物D固定物 3、安全带在什么时候应佩带?( C ) A高速公路上B雨雪天气C任何时候D商业区 4、避免倒车事故的方法就是:( A ) A避免倒车B依靠指挥(别人帮忙) C倒车时打开后门D只在白天倒车 5、车辆行进时,我们可以通过( C )来确定空间与距离。 A行人B车速C建筑物与电线杆等固定物 6、五项目测习惯的第1条就是:( C ) A向前细瞧B向左右左瞧C向前远瞧D瞧车头前方 7、出车前的( B )就是安全驾驶的关键环节。 A线路设计B车辆检查C身体健康 8、当车流开始移动,如果您无法确定一个车身的距离时,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可以瞧到前方车辆的( C )。A刹车灯B车身C轮胎底 9、当您将车辆停在靠近交通干道的道路上,或者您的车辆的视线对于其她驾驶员产生阻碍时,需要打开( A )以作警示。 A双跳灯B方向灯C刹车灯 10、当您停在路边或再次启动时,打开您的左转灯,扫视一下您左边的镜子,并且向( A )车门外查瞧。通过这个动作,您可以获得清晰的视线并且消除车辆左方的死角。 A左肩方向B右肩方向C后方 11、当同侧经过公交车站停靠的车辆时,应注意( A )有乘客横穿马路。 A车头前方B车辆后方 12、当坐到驾驶室,您首先要佩戴好( A ),然后调整好各反光镜的方向,随后才能按照驾驶要领启动车辆。 A安全带B驾驶手套C眼镜D头盔 13、低速时保持4-6秒的跟车距离,高速时保持( D )的跟车距离。 A 4-6秒 B 4-8秒 C 1-2秒 D 6-8秒或以上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道路饱与度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道路饱与度就是研究与分析道路变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人们仍比较简单地用V/C来计算饱与度,未能根据各类不同道路的标准进行计算,尤其就是公路与城市道路,其计算方法并不一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0 引言 饱与度的计算主要应考虑两点:一就是交通量,二就是通行能力。前者的数据一般就是通过交通调查数据经过计算获得,后者的计算则相对较为复杂。由于城市道路与公路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不同,有必要分开讨论。本文将在介绍道路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及饱与度算法作一探讨。 1 道路分类 我国道路按照使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与乡村道路。目前除公路与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与乡村道路一般不再进行等级划分。 1、1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就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与设施的道路,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城市道路与公路分界线为城市规划区的边线。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一般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 1、2 公路

公路就是连接各城市、城市与乡村、乡村与厂矿地区的道路。根据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与性质,一般将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相关规范。 2 饱与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1 饱与度 道路饱与度就是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计算公式即为人们常说的V/C,其中V为最大交通量,C为最大通行能力。饱与度值越高,代表道路服务水平越低。由于道路服务水平、拥挤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中因难以考虑多方面因素,常以饱与度数值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美国的《通行能力手册》将道路的服务水平根据饱与度等指标的不同分为六级(具体分级标准可参考该手册,此处从略).我国则一般根据饱与度值将道路拥挤程度、服务水平分为如下四级: 一级服务水平:道路交通顺畅、服务水平好,V/C介于0至0、6之间; 二级服务水平:道路稍有拥堵,服务水平较高,V/C介于0、6至0、8之间; 三级服务水平:道路拥堵,服务水平较差,V/C介于0、8至1、0之间; 四级服务水平:V/C>1、0,道路严重拥堵,服务水平极差。 2、2 影响因素 饱与度的大小取决于道路的车流量与通行能力,此外,影响饱与度

防御性驾驶之试题(1)

防御性驾驶试题 一、填空题 1、防御性驾驶的理念在于建立驾驶人的(危机)意识,并为自己多保留一点(安全空间) 2、影响轮胎抓地力的因素包括轮胎新旧、(轮胎材质、地面状况、)、(胎纹深度、轮胎胎压、,)和车辆重量、轮胎滑动比。 3、道路中间的双黄线有(严禁跨越)的含义。 4、安全车距不足时既可能造成追撞(前车)也可能导致(后车)撞击。 5、大型车的(内轮差)会比小型车大,因此若行驶在大型车右侧,当大型车开始右转时切勿再继续前进。 6、车辆左右侧方后视镜有视觉(盲点),变换车道时应移动头部观察将其降至最低。 8、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时后车不准超车。 9、道路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实行分道行使。 10、防御驾驶是一种(预测)危险、进而(远离)危险的驾驶哲学。 11、车辆能在道路上行驶靠的是(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二、单选题

1、绝大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与( C )直接相关。 A、驾驶人的驾驶技术 B、驾驶人的安全意识 C、驾驶人的人为疏忽 D、驾驶人的法律意识 2、防御性驾驶乃强调以( D )为主轴的用路观念 A、车辆的行驶环境 B、车辆的安全性能 C、驾驶人的操作水平 D、驾驶人的认知 3、车辆轮胎的抓地力是指( B ) A、轮胎胎纹的深浅 B、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 C、轮胎垂直荷重 D、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 4、下列不是轮胎抓地力组成的是(B ) A、驱动力 B、摩擦力 C、转向力 D、刹车力 5、出现意外紧急刹车时,若前轮锁死则( B ) A、车辆冲向方向盘转动方向 B、车辆只能向前冲 C、车辆会甩尾失控尾 D、车辆后轮随即锁死 6、若车辆配备有ABS系统则( C ) A、前轮锁死时后轮不会锁死B后轮锁死时前轮不会锁死 C、刹车时方向盘会有部分转向力 D、刹车时方向盘没有转向力 7、液压刹车系统是利用液体的( B )特性 A、流动性 B、不可压缩性 C、可压缩性 D、热胀冷缩 8、刹车油应定期更换是因为刹车油中含水量增加会导致(C )

新手市区开车技巧

新手市区开车技巧 区人流量车流量都比较大,所以,在市区开车要格外注意,那新手怎样在市区开车呢?下面是网站为大家整理的_新手怎样在市区开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保持车距 大部分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前后车追尾。为了不撞人或不被人撞,既要时刻注意前 车的速度,也要通过后视镜观察后车的动态。行驶一段距离后,应踩一下刹车,提醒后车 注意与前车的距离。尤其是夜间行车时,踩刹车预防追尾的办法非常实用。 二、减速过弯 高速行驶中的汽车进入弯道时,为避免离心力作用使车辆发生倾斜,要尽量把汽车行 驶路线的弧度减小,降低离心力。如果弯度很急,路又不宽,无近路可抄,汽车往往在弯 道中显得难以把持。正确的方法是在弯道前先抬起油门减速,判断弯道的弯曲程度及路况,待汽车进入弯道以后,适当加油,使汽车加速通过。 三、路口慢行 现在许多城市道路为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并行路面,相对而驶的车流之间没有隔 离墩,这给新手驾车带来困难。一般来讲,越靠近路口车辆行进的速度越要放慢,此时过 往马路的行人及非机动车会乘隙穿行通过。 四、低挡下桥 现在很多城市都建了立交桥和高架路,上下桥的落差比较大。有的人开车下坡时,只 管空挡滑行,眼看要撞到前车了才踩刹车,这是很危险的。安全的做法是,挂在低挡位上,减速缓缓驶下高架路。 五、安全超车 超车必须在有百分之百把握的情况下进行。当确认超车条件后,应先打左转向灯并鸣 喇叭示意夜间超车时应变换灯光予以提示,等前车有让路表示后,方可从前车的左侧超越。超越前车后,不能过早地驶入原来的行驶路线,在与被超车辆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后,打 右转向灯驶回原车道。 六、抢红不抢绿 有些驾驶员遇上信号灯时总喜欢加速“抢灯”。在远处见到绿灯拼命加油提速,往往 还未驶到路口停车线,绿灯变成了红灯。最好在远处见到绿灯时减缓车速,在保持低速前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道路饱和度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道路饱和度是研究和分析道路变通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但目前人们仍比较简单地用V/C来计算饱和度,未能根据各类不同道路的标准进行计算,尤其是公路和城市道路,其计算方法并不一致,、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0 引言 饱和度的计算主要应考虑两点:一是交通量,二是通行能力。前者的数据一般是通过交通调查数据经过计算获得,后者的计算则相对较为复杂。由于城市道路与公路的通行能力计算方法不同,有必要分开讨论。本文将在介绍道路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道路的通行能力及饱和度算法作一探讨。 1 道路分类 我国道路按照使用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城市道路、公路、厂矿道路、林区道路和乡村道路。目前除公路和城市道路有准确的等级划分标准外,对林区道路、厂矿道路和乡村道路一般不再进行等级划分。 1.1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不包括街坊内部道路。城市道路与公路分界线为城市规划区的边线。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一般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 1.2 公路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与乡村、乡村与厂矿地区的道路。根据

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和性质,一般将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具体分级标准参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相关规范。 2 饱和度定义及影响因素 2.1 饱和度 道路饱和度是反映道路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即为人们常说的V/C,其中V为最大交通量,C为最大通行能力。饱和度值越高,代表道路服务水平越低。由于道路服务水平、拥挤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实际中因难以考虑多方面因素,常以饱和度数值作为评价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美国的《通行能力手册》将道路的服务水平根据饱和度等指标的不同分为六级(具体分级标准可参考该手册,此处从略).我国则一般根据饱和度值将道路拥挤程度、服务水平分为如下四级: 一级服务水平:道路交通顺畅、服务水平好,V/C介于0至0.6之间; 二级服务水平:道路稍有拥堵,服务水平较高,V/C介于0.6至0.8之间; 三级服务水平:道路拥堵,服务水平较差,V/C介于0.8至1.0之间; 四级服务水平:V/C>1.0,道路严重拥堵,服务水平极差。 2.2 影响因素 饱和度的大小取决于道路的车流量和通行能力,此外,影响饱和

城市道路驾驶技巧

城市道路驾驶技巧 城市道路的驾驶技巧与禁忌大全 城市道路标线、信号灯等交通设施完善,但人多车多,情况复杂,驾驶员应集中精力,随时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在划分车道的路面上行驶时,各种车辆应按规定路线行驶,严禁压线、跨线行驶。 接近交叉路口时,注意观察车道上方指示牌,及早做好并线准备,按照车道指示方向行驶,进入导向车道的车辆不允许再换道。 车辆并线时应提前打转向灯,一般打灯3秒后,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再并线。 遇环形交叉路口时,所有车辆应沿圆环右侧绕行,汽车进入路口时开左转向灯,离开时打右转向灯。 城市道路车流量大,遇上下班高峰时常会堵车,此时应有足够的耐心,熟练运用起步技术,并注意保持适当的跟车距离,一般为2米左右。 遇人行横道时,要注意避让行人,行人有优先通过权,不能抢道。 城市中常有一些人车混行的车道,驾车行经此处时一定要加倍小心,因为一些行人和骑车人往往只顾赶路,毫不在意车的存在。 在城市中经常遇到立交桥。右转弯时,在第一个路口右转,左转弯时则先直行,通过桥中心的第一个路口后右转驶入匝道,再右转便可实现左转弯。还可以观察标志,按标志行驶。 城市道路驾驶要领可归纳为: 标志标线要认清,路口判断信号灯。 交警指挥看手势,精神时刻要集中。 紧跟慢行常遇到,立交转弯靠右行。 并线超车找机会,停放到位车场中。 1、城市道路驾驶技巧 1) 汽车在快慢不分的车道上行驶时,驾驶员必须遵章守法,认真执行右侧通行的规则,各行其道。在快慢车道行驶分两种情况,一是在无漆化标线的线路(若路宽大于或等于14m

时,则两侧各3.5m为非机动车道,其余路面为机动车道、若路宽小于14m但大于或等于10m,则居中的7m为机动车道,两侧至少各有1.5m的路面为非机动车道;若路宽小于10m但大于或等于6m的,则两侧1.5m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其余路面为机动车道)行驶时,机动车一般居中偏右行驶,非机动车则紧靠道路右侧行驶。如果因超车、会车等情况,必须占用他车的行驶路线时,按规定必须让有通行权的车辆先行。二是在只划有中心线的道路上行驶时,机动车应靠中心线右侧行驶,非机动车则靠道路右边行驶。 2) 汽车在两种车道(即划有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白色连续实线为车道中心线,划在道路的中间将道路纵向分成两部分,从而解决了车辆往来路线不分的问题。白色间断线为车道分道线,用以区分车道,靠中心线一侧的车道为机动车道,供机动车行驶;机动车道右侧的是非机动车道,供非机动车行驶)上行驶时,根据各行其道的原则,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别在各自的车道内享有通行权,各种车辆必须在规定的车道内顺序行进。在通常情况下,不允许车辆越过中心线或压线行驶。若因故借道行驶,不准妨碍该车道正常行驶的车辆。当车辆越过人行横道时,不得妨碍有先行权的行人通行。 3) 汽车在三种车道(即划有小型快速车道、大型载重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上行驶时,机动车、非机动车都只准在规定的车道内行驶,不准跨线或压线行驶。划有黄色实线处,表示严禁车辆越线改变车道或越线超车。 4) 汽车在城市里行驶时应控制行驶速度。目前城市交通规则所规定的最高时速,是为我国主要车型的经济速度而制定的。对于通过繁华交叉路口、行人稠密地区、铁路和街道交叉地点,转弯、调头、上下桥以及大风、积水、结冰、雾天等能见度在30m以内,行驶中遇有喇叭发生故障或下雪下雨时刮雨器损坏等情况,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km/h。 5) 合理控制行驶间距(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后车车头与前车车尾间距离)和行驶横向距离。行驶间距和行驶横向距离控制可参见表3-1,如遇特殊情况,行驶间距可增大1~2倍。在会车、让车或超车过程中,驾驶员必须根据车辆的位置、车速、道路、地形等变化,照顾到前后及两侧的情况,调整自己的车速和两车外侧间的横向距离。根据我国道路实际情况,交通管理部门对各种不同车速的最小横向距离和车轮至路边的最小距离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与非机动车间的行驶横向距离,在提前观察好各种车辆动态的情况下,要保持1~2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