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簇化学

原子簇化学

原子簇化学
原子簇化学

普化无机试卷(原子簇化学) 答案

一、填空题

1. (2213) (2),(3),(6)

2. (2214) (1),(3)

3. (2215) (1),(4)

4. (2216) 三,硼

5. (2218) (D)

6. (2226) B 6H 10巢式硼烷

7. (2227) 丁硼烷(10)、戊硼烷(9)、1,2-二碳代-十二硼烷(12) 8. (2231) 7和8,巢式(n + 2)型和蛛网式(n + 3)型 9. (2232) 4 ? 9 + 2 = 38个电子(19对),排除基团上的9个孤对得10对骨架电子,为n + 1型,闭合式簇合物。

10 (2233) B 2H 6 < B 5H 9 < B 10H 14 11. (2257) (2),(3),(4) 12. (2258) (1) 2 (2) 3 (3) 4 (4) 3.5 13. (2259) (1),(4)

二、计算题 ( 共 3题 15分 ) 14. (2237)

B H n n 2-

,(BH)H n 222--,n = n ,m = 2,c = 2

n - c = n - 2 = s + t

m - c = 2 - 2 = 0 = s + x n -

m 2+ c = n -2

2+ 2 = n + 1 = t + y s t y x 0 n -2 3 0

所以B —B 键数等于3,B

B 数等于n - 2。

15. (2238)

B H 38-,(BH)H 361--,n = 3,m = 6,c = 1

b =

1

2

(3 ? 2 + 5 + 1) = 6 = 3 + 3,n + 3型,蛛网式结构。 n -c = 3-1 = 2 = s + t m -c = 6-1 = 5 = s + x

n -m 2+ c = 3-6

2+ 1 = 1 = t + y

s t y x 2 0 1 3 1 1 0 4 三个硼不可能有4条切向B -H 键

B H H H B H

H B H H H 2013 16. (2239)

(1) (BH)n 2-

,n = n ,b =

1

2

(2 ? n + 2) = n + 1,闭式, 命名:闭式-n 硼烷阴离子(2-)

(2)(BH)H 105-

,n = 10,b =12

(2 ? 10 + 5 + 1) = 13 = 10 + 3,蛛网式,

命名:蛛网式-十五氢癸硼烷阴离子(1-)

(3) (BH)11S ,n = 11 + 1 = 12,b =1

2

(2 ? 11 + 4) = 13 = 12 + 1,n + 1型,闭式,

命名:闭式-一硫代十二硼烷(11) 三、问答题 ( 共44题 242分 ) 17. (2200)

(1),(2),(4),(5) 18. (2201)

(1) 四方锥 (2) 三角双锥 (3) 单帽三角双锥 (4) 八面体 19. (2202)

(1) 按照PSEPT 的(v + x -12)经验式处理: 3Fe(CO)3 6e Rh(CO)2 1e η5 - C 5H 5 5e

12e ,6对 该簇合物的价电子数为: 3Fe 24e Rh 9e η5 - C 5H 5 5e 11 (CO) 22e 60e

所以两结构规则均预期为四面体骨架。 (2) 4Ru(CO)3 4 ? (8 + 6 - 12) = 8e 2 (CPh) 2 ? (4 + 1 - 2) = 6e

14e ,7对 该簇合物的价电子数为: 4Ru 32e 12 (CO) 24e 2 (CPh) 6e 62e

所以两结构规则均预期为蝴蝶形骨架。 20. (2203)

若原子簇骨架原子上各有一对孤对电子,则骨架电子数= 价电子数- 孤对电子数,相应的结构类型为:

原子簇价电子数孤对电子数骨架电子对数结构类型2-22 10 6,即(n + 1)对闭式Sn

5

4-40 18 11,即(n + 2)对开式Sn

9

2-38 18 10,即(n + 1)对闭式Ge

9

21. (2204)

(1) 4Ni 4 ? 10 = 40e

4(μ1 - CNR) 4 ? 2 = 8e

3(μ2 - CNR) 3 ? 4 = 12e

60e

2(9N - L) = 60,N = 4 所以L = 6

以上两规则均预期为四面体骨架。

(2) 4Re 4 ? 7 = 28e

16(CO) 16 ? 2 = 32e

2-2e

62e

2(9N - L) = 62,N = 4 所以L = 5

以上两规则均预期为菱形或蝴蝶形。

22. (2205)

编号2(9N - L) Lauher结果

(1) 48e 48e

(2) 60e 60e

(3) 62e* 62e

(4) 64e 64e

*注意其中一个CO为4电子给予体。

23. (2206)

CO20.2MPa

(1) Fe + 5CO ==== Fe (CO)5

(2) Fe (CO)5 + 2NaOH = Na[Fe (CO)4H] + NaHCO3

(3) 3Na[Fe (CO)4H] + 3MnO2= Fe3(CO)12 + 3NaOH + 3MnO

24. (2207)

(1) 6Os (CO)36(v + x -12) = 6 (8 + 6 - 12) = 12e,6对

或(6 ? 8 + 18 ? 2) - (6 ? 12) = 84 - 72 = 12e,6对

所以预期骨架为单帽三角双锥。

(2) 6Os (CO)312e

H-2e

14e,7对

或(6 ? 8 + 18 ? 2 + 2) - ( 6 ? 12) = 86 - 72 = 14e,7对

所以预期骨架为八面体。

25. (2208)

(1) CpCo (v + x - 12) = 5 + 9 - 12 = 2e

4 (BH) (v + x - 2) = 4 (3 + 1 -2) = 8e

4H 4e

14e,7对

所以为四方锥。

(2) Fe (CO)3 8 + 6 - 12 = 2e 2 (CH) 6e 3 (BH) 6e

14e ,7对 所以为八面体。 26. (2209)

(1)

Co

CO Co

Co OC CO CO

OC

OC

OC

CO CO

(2) Co

3(μ1 - CO)6(μ2 - CO)3(μ3 - CO)- 27.

(2210)

(1)

(2)

(3)

(4)

Co

28. (2211)

(1) B 9H 15 蛛网式

n + 3 = 12对 (2) B 10H 14

巢式 n + 2 = 12对 (3) B H 38-

蛛网式 n + 3 = 6 对 (4)

B H 10102-

闭式

n + 1 = 11对

29. (2212)

B 2H 6 n = 2,m = 4

x = 4 - s t = 2 - s 2y = s - x

2

m

≤ s ≤ m ,结果为: s t y x (1) 2 0 0 2 (2) 3 -1 1 1 (3) 4 -2 2 0

其中(2)和(4)均出现负值,不合理。

所以styx 为2002,此与测定的B 2H 6的结构相符,即为:

H

B H

B

H H

30. (2217)

(1) 制备BF 3:

Na 2B 4O 7 + 12HF

= Na 2

O(BF 3)4

+ 6H 2

O

Na 2O(BF 3)4 + 2H 2SO 4 = 4BF 3

+ 2NaHSO 4

+ H 2

O

(2)制备B 2H 6: 4BF 3 + 3NaBH 4 == 2B 2

H 6

+ 3NaBF 4

或4BF 3 + 3LiAlH 4 == 2B 2

H 6

+ 3LiF + 3AlF 3

31. (2219)

B 2H 6 + 2NH 3?

→?[BH 2(NH 3)2]+ + [BF 4] - B 4H 10 + 2OH -?→?[BH 2(OH)2] - +B H 38-

B 2H 6 + 2N(CH 3)3?

→?2BH 3N(CH 3)3 B 4H 10 + 2O(CH 3)2?

→?BH 3O(CH 3)2 + B 3H 7O(CH 3)2 32. (2220)

B H 512-,B H 5581+--

,n = 5,m = 8,m - c = 7,c = 1

b =

1

2

(5 ? 2 + 8 - 1 + 1) = 9 = 5 + 4,敝网式

n - c = 5 - 1 = 4 = s + t m - c = 8 - 1 = 7 = s + x

n -m 2+ c = 5 -8

2+ 1 = 2 = t + y

s t y x 4 0 2 3 3 1 1 4 2 2 0 5

H H H H

B H H B H

H H H

H H B

B B

H H H B H H

H

B B H H

H H B H H B

H H B H

H

B B H H H B H H H B

33. (2221)

B 4H 10,(BH)4H 6,n = 4,m = 6, b =1

2

(2 ? 4 + 6) = 7 = 4 + 3, 属n + 3型,为蛛网式。 n = s + t = 4 m = s + x = 6 n -m 2= t + y = 4 -62

= 1 醚

较小的碱使硼烷

产生不对称裂解。

较大的碱使硼烷倾

向于劈开BH 3。

4023

不能组成由三角面构成的缺顶多面体,此结构不能成立。 2205 最可结构

3114

s t y x 4 0 1 2 3 1 0 3

B B B

H H B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B H B

4012 3103 4012对称性大,为最可结构。 34. (2222)

B 5H 13,B 5H 5+8,n = 5,m = 8, b =1

2

(5 ? 2 + 8) = 9 = 5 + 3, 属n + 4型,为敝网式。 n = s + t = 5 m = s + x = 8 n -

m 2= t + y = 5 -82= 1 s t y x 5 0 1 3 4 1 0 4

B B H H H H H H

B

H

B H

B H

H H H H B H H H

B H B

H

B

H

H B

H H

H

35. (2223)

B 5H 9,(BH)5H 4,n = 5,m = 4, b =1

2

(2 ? 5 + 4) = 7 = 5 + 2, 属n + 2型,为巢式结构。 n = s + t = 5 m = s + x = 4 n -

m 2= t + y = 5 -42= 3 s t y x 5 0 3 -1 4 1 2 0 3 2 1 1 2 3 0 2

B H

B B

B H H H H H

H H H B H

B B

B B

H

H H H H H

H

H H

B H H H H H

B

B

B B H

5013 不能组成由三角面构成的缺顶多面体,此结构不合理。

4104 最可结构

x = -1不合理

4120 3211 2302 4120,3211均可找出一个对称面,都可能是最可结构。 36. (2224)

B H 552-,B H 55222+--

,n = 5,m = 2,c = 2

b =

1

2

(5 ? 2 + 2) = 6 = 5 + 1,n + 1型,为闭式结构。 n - c = 5 - 2 = 3 = s + t m - c = 2 - 2 = 0 = s + x

n -m 2+ c = 5 -2

2+ 2 = 6 = t + y

s t y x 0 3 3 0

B B B

H

H

H H

37. (2225)

(1) Sn 94-离子有4 ? 9 + 4 = 40个(即20对)价电子,减去每个原子上的1对电子(共9

对)留下11对。这正符合巢式簇化合物应有的数目(9 + 2 = 11)。因此,其结构应为巢式簇化

物。(2) Bi 42-

阴离子含有(4 ? 5) + 2 - (4 ? 2) = 14个即7(= 4 + 3)对骨架电子。这种电子计数

应为蛛网式簇合物。 38. (2228)

(1) (BH)10H 4,骨架电子对为n + 2型,B 10H 14是巢式; (2) 骨架电子对为10 + 2 = 12,即12个骨架电子对。 39. (2229)

CVE = 60;正四面体Fe 4,Cp 处于每个顶角,每个面上有一个CO 。以面桥基(μ3 - CO)同Fe 配位。(注:图中画出一个CO 面桥基)

Fe Fe Cp Cp

Cp

40. (2230)

[B 5H 5]2-的组成属于[B n H n ]2-型。具有这种通式的硼烷以闭合式结构为特征。也可根据骨架电子对的数目作推断:假定每个硼原子形成一个B —H 键,这样的BH 单元共5个;考虑到它们提供的5对电子和两个负电荷,骨架电子对的总数应为5 + 1 = 6(或n + 1)。这正是闭合式簇化物的特征。这种闭合多面体只能是5个顶点的三角多面体,因而为三角双锥体。

41. (2234)

(1) B 3C 2H 7,(BH)3(CH)2H 2,n = 5,

b =

1

2

(2 ? 3 + 3 ? 2 + 2) = 7 = 5 + 2,n + 2型,巢式 二碳代-巢式-戊硼烷(7),或巢或-二碳丙硼烷(7) (2) (1) B 10CPH 11,(BH)10(CH)1P ,n = 12,

b =1

2

(2 ? 10 + 3 ? 1 + 3) = 13 = 12 + 1,n + 1型,闭式

一碳一磷代-闭式-十二硼烷(11),或闭式-一碳一磷癸硼烷(11) 42. (2235)

(1) B 6H 10,(BH)6H 4,n = 6,m = 4

b =1

2

(2 ? 6 + 4) = 8 = 6 + 2,n + 2型,巢式,巢式-己硼烷(10)

(2) B H 662-

,(BH)62-,n = 5,c = 2

b =

1

2

(2 ? 6 + 2) = 7 = 6 + 1,n + 1型,闭式,闭式-己硼烷阴离子(-2) (3) B H 1015-,(BH)H 105-

,n = 10,m = 5,c = 2

b =

1

2

(2 ? 10 + 5 + 1) = 13 = 10 + 3,n + 3型,蛛网式, 蛛网式-十五氢癸硼酸根(-1)离子 43. (2236)

(1) [(BH)10H 8],n = 10,b =1

2

(2 ? 10 + 8) = 14 = 10 + 4,

属n + 4,敞网式,命名:敞网式-癸硼烷(18)

(2) [(CH)2(BH)3H 2],n = 2 + 3 = 5,b =1

2

(3 ? 2 + 2 ? 3 + 2) = 7 = 5 + 2,

属n + 2,巢式,命名:巢式-二碳代戊硼烷(7)

(3) [(CH)1(BH)10P],n = 1 + 10 + 1 = 12,b =1

2

(3 ? 1 + 2 ? 10 + 3) = 13 = 12 + 1,

属n + 1,闭式,命名:闭式-一碳一磷代十二硼烷(11) 44. (2240)

这是由于第二、三系列过渡元素同第一系列过渡元素相比有更适宜的价轨道。因为金属键的形成主要依靠d 轨道的重叠,4d 和5d 轨道在空间的伸展范围大于3d 。因而第二、三系列的过渡元素比第一系列过渡元素易形成原子簇化合物。 45. (2241)

金属键(亦即原子簇化合物)的生成主要靠d 轨道的重叠。当金属处于高氧化态时,d 轨道收缩,不利于d 轨道的互相重叠。相反,当呈低氧化态时,其价层轨道得以扩张,这样,既有利于金属之间价层轨道的充分重叠而同时金属芯体之间的排斥作用又不致过大。因此金属键通常出现在金属原子处于低氧化态的化合物中。 46. (2242)

Ni 3三角形,每个Ni 结合一个Cp ,Ni 3三角形面上方和下方的两个CO 面桥基配位。 47. (2243)

前者是由10个B 原子组成的闭式双顶四方反棱柱面体。后者是由12个B 原子组成的

闭式20面体,对称性高。由下面的图可见,B H 10102-

位于2个赤道平面中的8个硼原子(2~9)所处的环境与B H 12122-中2个赤道平面(2~11)的10个硼原子所处环境类似,即每个硼与另外

五个硼相邻,这些硼原子的反应活性相似,差别在于处于顶点的两个硼。前者只与4个硼相邻,后者与5个硼相邻,所以反应活性不一样。前者对亲电试剂的进攻比较敏感。

1

2

48. (2244)

它们的价电子分别为7、7、7、9、9、9,均为单电子,一个金属原子与羰基化合时肯定得奇数电子的羰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有彼此结合生成多核的趋向。 49. (2245)

簇化合物的价电子数:3Co = 27,9CO = 18,CH = 3 (这里假定C 为键合原子,C 上一个电子用于形成C —H 键,其余三个电子用于簇合物中成键),簇价电子数(CVE) = 48,平均一个Co 16个,为满足18电子一个Co 应形成2条金属键,因而该化合物应三角形簇合物,每个Co 与三个CO 、另两个Co 键合,(CH)基处于三角形之上以(μ3 - )面桥联三个CO 。

Co Co OC OC

OC OC

CO CO

CO CO CO

50. (2246)

由于卤素不能有效地利用其反键π* 轨道从金属移走负电荷,所以中心金属上的负电荷累积造成了大多数卤素簇合物不遵守EAN 规则。 51. (2247)

B 10

C 2H 2,(BH)10(CH)2,n = 10 + 2,b =

1

2

(10 ? 2 + 2 ? 3) = 13 = 12 + 1, 闭式,有12个顶点的完整封闭多面体(20面体)。

B C H 210122-,(BH)(CH)1022-

,n = 10 + 2 = 12,b =

12

(10 ? 2 + 2 ? 3 + 2) = 14 = 12 + 2, n + 2型,巢(开)式,为有13个顶点的完整封闭多面体去除了一个顶之后所留下的巢式结构。

52. (2248)

(1) 卤素的电负性较大,不是一个好的σ 电子给予体,且配体间排斥力大,导致骨架不稳定。

(2) 卤素的反键π* 轨道能级太高,不易同金属生成d → π 反馈键,即分散中心金属离子的负电荷能力不强。 53. (2249)

Ir 4(CO)12

4 Ir 4 ? 9 = 36

反棱柱体

正二十面体

12 CO 12 ? 2 = 24 60

M —M 键数:

1

2

(4 ? 18 - 60) = 6, 4个Ir 须按四面体排布才能可存在6条M —M 金属键。

Ir Ir Ir CO

CO CO OC

OC OC OC OC

CO CO

54. (2250)

Os +23 3 ? 8 - 2 = 22

10 CO 10 ? 2 = 20 2H - 2 ? 2 = 4 46

M -M 键数:

1

2

(18 ? 3 - 46) = 4, 三个金属、4条金属键,有两种排布: Os = Os = Os ,第一种其他配体难以排布,

Os Os

Os

,应该第二种环丙烯式结构较为合理。

(OC)3Os Os(CO)3

Os(CO)4H H

所以M = M 键数为一。 55. (2251)

按照18电子规则:

(1) Fe : 8,CO : 2,3 ? 8 + 12 ? 2 = 48,16/Fe

对每个Fe 还需2条键才能满足18电子,三个Fe 三角形排布可满足,故无M = M 。

(2) H 2103(CO)Os ,3 ? 8 + 10 ? 2 + 2 = 46,5446

2

4-=, 只能为三角形排布,故有一条M = M 键。

(3) H 4[Re 4(CO)12],4 ? 7 + 12 ? 2 + 4 = 56,41856

2

8?-=,

四面体八条键,故还应有2条M = M 键。

(4) 4 ? 7 + 16 ? 2 + 2 = 62,41862

2

5?-=,

按蝴蝶形排布,故无双键。

56. (2252)

(1) MoCl 3 + 6CO + 3Na

== Mo(CO)6

+ 3NaCl 2Mo(CO)6 + 4CH 3COOH

== Mo 2

(O 2

CCH 3)4

+ 12CO + 2H 2

(2) ① 测定磁性,产物为反磁性;

② 结构分析,测定Mo -Mo 键距及分子结构;

③ 波谱研究,测定Raman 光谱、单晶偏振电子吸收光谱等。

(3)

CH C O O O O

C CH 3

CH 3

3

57. (2253)

2Mo(CO)6 + 4CH 3COOH == Mo 2

(O 2

CCH 3)4

+ 12CO + 2H 2

Mo 2(O 2CCH 3)4 + 4KCl + 4HCl(浓) == K 4

Mo 2

Cl 8

+ 4CH 3

COOH 58. (2254)

只有为重叠构象的情况下,d xy -d xy (或d d x y x y 2222---)才可能进行

δ有效重叠,生成稳

定的四重键使Re Cl

282-

稳定。若为交错型,δ重叠为0,离子不稳定。

59. (2255)

(1) 反磁性

(2) 顺磁性,有一个未成对电子 (3) 反磁性

(4) 有两种可能:

① 若π 轨道能量简并,则为顺磁性,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即:

② 若由于对称性降低,π 轨道能量分裂,则为反磁性,即: 60. (2256)

M — M 键电子结构 键级 磁性 σ 2 π 4 3 反磁性 σ 2 π 4 δ 2 4 反磁性 σ 2 π 4 δ 3.5 顺磁性 σ 2 π 4 δ 2 δ * 3.5* 顺磁性

0℃

(黄)

(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 2、学习目标:通过参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意识到物体有大有小,而且它们总可以分解成更小的部分,那么人们到底能够将物质粉碎到多小的程度呢?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勤于思考的人们。 [活动与探究——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 学生乙: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丙:原子像一个桃子。 [点拨转入]同学心中的原子,各式各样,各不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9世纪初,科学家们终于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子的存在。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科学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 成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将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努力探索,共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活动与探究——体验科学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科学史实,合作探究原子的结构。汤姆森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进行科学研究,才有这个伟大的发现的呢? 课件展示汤姆森的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实验探究一汤姆森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利用某种装置使得气体中所含的某种粒子射出。特别是他发现这些粒子在正负电极板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偏转。示意图如下: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讨论分析: 1、射出的这些粒子是原子吗?为什么?你认为这种微粒的带电情况如何?为什么? 2、你觉得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中能不能只含有这种粒子?

初中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过程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情感价值观目标: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二、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四、学生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但是由于分子、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要真正建立分子、原子的概念是比较困难的。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问题1、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投影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宏观生活现象,引发学生感悟“宏观的物质可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并带着困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1)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 (2)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 (3)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学生观看,思考,并作出猜想:“花香”、水、糖块可能都是由看不见的更小的东西构成的。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设计意图: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实验继续让学生感知“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 【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观察实验,交流讨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的品红,在水中慢慢的扩散。 【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生认为:品红可能是由更小的看不见的“品红粒子”构成的,这种粒子还在不停的运动。 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展示图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 生观看图片,并思考图片所表示的意义——宏观物质确实是微观粒子构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的分析,都只是一种推断。只有通过更科学的手段,才能得出更科学的结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的重要性) 环节二、探究分子的基本特征 【资料卡片】水分子自述: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问题4】根据对“水分子自述”的分析,你认为分子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生阅读、分析所给材料,并经过讨论得出下列结论: (1)分子的体积很小;(2)分子的质量也很小。 【演示实验】教材“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生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A烧杯中无变化,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 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下面是的范文,欢迎查阅!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 【实验准备】 大、小土豆、牙签、西红柿、试管、蒸馏水、浓盐酸、气球、注射器、棉花、铁、酚酞、品红、黄豆、砂、浓氨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生3:试管中的水能慢慢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 师:很好,通过水蒸发的实验,你有什么疑惑呢?

生4: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减少?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 生5:我想知道水是如何变为水蒸气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要弄清你们的问题,就必须走进微观的世界,同学们在认识微观世界时,需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现在同学们就通过自己的想象、各小组的讨论、猜想水变少的原因。 生6:水具有挥发性,加热后水挥发掉了一部分。 生7: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加热后,微小的粒子跑掉一部分。 生8: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本身就是运动的,只不过加热后运动得快一些。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错,水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所见的其它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P47面分子的有关内容。 …… 【点评】 教师首先从水蒸发的简单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原有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出提出第一个探究性问题,即“猜想水变少的原因”,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在学生思维充满疑问与好奇心的基础上,再来看书,这种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师:通过看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有的是分子,而有的则是原子。(教师出示一瓶浓盐酸,小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必修

原子结构(必修) 近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⑤ 质子数(Z )=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 — 阴离子的电荷数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代原子学说,认为万物都是由间断的、 不可分的原子构成的。 模型 道尔顿(英) 汤姆生(英) 卢瑟福(英) 玻尔(丹麦) 海森伯 年代 1803年 1904年 1911年 1913年 1926年 依据 元素化合时 的质量比例关系 发现电子 ɑ粒子散射 氢原子光谱 近代科学实验 主要内容 原子是不可 再分的实心小球 葡萄干布丁式 核式模型 行星轨道式原子模型 量子力学原子结构模型 模型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存在问题 不能解释电子的存在 不能解释ɑ粒 子散射时的现 象 不能解释氢 原子光谱 二、原子的构成 1. 得 电 失 子 阳离子 X n+ (核外电子数= ) 离子 阴离子 X n- (核外电子数= ) 2. 原子、离子中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①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② 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③ 离子电荷=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④ 质子数(Z )=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 阳离子的电荷数 ⑥ 质量数≈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核 原子A Z X 中子(A-Z 个,电中性,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 质子(Z 个,带正电,决定元素的种类) 核外电子(Z 个,带负点,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 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②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④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18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⑤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32个(K层为倒数第三层时不能超过2个)。 (2)阳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如图乙所示) (3)阴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如图丙所示) M电子层 微粒符号(原子或离子) L电子层原子核 K电子层核电荷数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1 1H 3.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 电子层数(n)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电子层能量的关系从低到高 电子层离核远近的关系由近到远 (2)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依能量的不同是分层排布的,其主要规律是: 4.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 (1)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如图甲所示) 5.常见等电子粒子 (1)2电子粒子:H—、Li+、Be2+;H2、He (2)10电子粒子:分子Ne、HF、H20、NH3、CH4 ;阳离子Na+、Mg2+、Al3+、NH4+、H30+; 阴离子N3-、O2-、F-、OH-、NH2-。 (3)18电子粒子: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阳离子K、Ca ;阴离子P3—、S2—、Cl—、HS—、O22—。 (4)14电子粒子:Si、N2、CO、C2H2;16电子粒子:S、O2、C2H4、HCH0 。 6.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

初三化学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 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 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 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红磷燃烧 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6.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氢分子 D. 水分子 7.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 A. A=B=C B. B=C=D C. A=C=D D. A=B=D 8.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 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9. 20XX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在此次活动中需要“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 “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 C.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D. 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 二、填空题: 1. 从分子观点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构成。 2.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构成。同种分子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不同分子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 3.在冰融化成水的变化中,只是分子间的发生了改变,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是一种变化。 4. 把分子的几种基本性质(A—D)的序号填在相应内容的横线上。 A. 分子的体积很小; B.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同种物质的分子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一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 知识点汇总一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一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 习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1. 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有质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 2. 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 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 3. 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A、糖溶于水 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D、红磷燃烧 4. 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 水分子变大了 B. 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 D.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 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6.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氢原子 B. 氧分子 C. 氢分子 D. 水分子 7. 已知某原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为A,该原子核内有B个质子和C个中子,核外有D个电子,则() A. A=B=C B. B=C=D C. A=C=D D. A=B=D 8.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S)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测到的是() A. 氧分子的不规则运动 B. 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的过程 C. 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的过程 D. 氧原子内部的质子、中子、电子的运动 9. 2008年9月27日,我国航天员翟志刚进行了首次太空行走。在此次活动中需要“人造空气”来供航天员呼吸,这种“人造空气”中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下列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人造空气”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B. “人造空气”中供给航天员呼吸的是氧气 C. “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D. 氮气对航天员呼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人造空气”可以不需要氮气 二、填空题: 1. 从分子观点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____构成,混合物由____构成。 2.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由构成。同种分子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不同分子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 【情景激活】 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原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咱们就来畅游原子的世界! 知识回顾: 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中,过氧化氢________分裂为氢________和氧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_____________,而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所以说_________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提示:填“分子”或“原子”) 那同学们想一想,那原子还能再分吗? 一. 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2.1803年,道尔顿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3.1897年,汤姆生在原子内部发现了电子,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

4.1911年,卢瑟福通过精密的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 2.构成原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 (所有原子都是三种粒子构成原子吗?有没有例外?) 氢原子例外,它没有中子。 3. 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4.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三.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1).高速运动 (2).无规则运动 (3).分层运动

最新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归纳大全

最新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归纳大全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掌握分子的性质;掌握用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分子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保持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 (2)分子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是由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的,是宏观现象,不是单个分子能表现出来的。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要点诠释】 1.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而不是唯一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离子。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的构成是不同的。如1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 (一). 认识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水等。(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 (1)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 认识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5、原子的基本性质:同分子相似。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达标自查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6.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的新粒子是和。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可再分,而则不能再分。 7.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能力提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分子的种类改变,但分子的数目不变 B.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分子能构成物质,有些原子也能直接构成物质 D.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9.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10.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为什么人们常把湿衣服晾在太阳晒着的地方?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九年级化学复习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三)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15.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元素。 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原子或离子的元素种类。 ①大部分单个的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一种单质 但H N O Cl等符号不能表示单质,它们的单质是:H2 N2 O2 Cl2 ②地壳中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至少前四位是:O氧 Si硅 Al铝 Fe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③化学的“语法”: “某分子”由“某原子构成” “某物质”由“某元素组成”或“某某分子构成”(金属单质、稀有气体讲由某原子直接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元素、物质都是宏观概念,只表示种类,不表示个数。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 素组成” ④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下列粒子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⑴ H 2和He ⑵ CO、N 2 和Si ⑶ O 2 、S和 S2- ⑷ OH-和 F- 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组成物质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同类原子总称构成构成 构成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原子分子 16.粒子:如原子、离子、分子、电子、质子等,它们都是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金属单质和稀有气体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化合物中既有金属元素又有 非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17.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8.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的构成:原子由核外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 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在不显电性的粒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只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普通氢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无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变。 19.原子团: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构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以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常见的原子团:SO42- CO32- NO3- OH- MnO4- MnO42- ClO3-PO43- HCO3- NH4+碳酸氢根(HCO3-)硫酸氢根(HSO4-)磷酸氢根(HPO42-)磷酸二氢根(H2PO4-)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二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二 二、考点清单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认识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三、全面突破 知识点1:分子和原子 一)认识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 (1)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二)认识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 5、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原子: 分子: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原子、分子、离子知识点总结

原子、分子、离子 知识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高速运动的电子是按能量由低到高,离核由近至远的顺序分层排布的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况: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 电子能量:逐渐升高 离核距离:逐渐增大 2、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元素周期表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电子层数=周期数 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 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元素性质金属元素一般<4 易失活泼 非金属元素一般≥4 易得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8或2(He)稳定稳定 ②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知识点2:离子的形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原子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 2、分类: (1)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原子失电子) (2)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原子得电子) 3、离子的表示方法: (1)离子符号:(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后写号)Na+、Cl-、O2-、2Mg2+ Mg2+——表示镁离子(一个镁离子) 2Mg2+:小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大2表示两个镁离子 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 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特点:最外层稳定结构)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①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失去m个电子就带m个单位正电荷,表 Al. 示为R m+. 如铝原子Al→铝离子 3

(完整)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及离子习题及答案.doc

九年级化学分子、原子及离子习题及答案 1.20 世纪20 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 4 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新型的氧气 B. 一个 O4分子中含有 2 个 O2分子 C.O4和 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 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2. 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 是() 3. 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都是带电荷的粒子 B.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都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都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原子 C.具有稳定结构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D.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相同 5. 质子数相同,而核外电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是() A.两种不同的元素 B.两种性质相同的粒子 C.一种是阳离子,另一种是阴离子 D.同一种元素或性质不同的两种粒子 6.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级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B.CO和 N2 C.SO2和 CO2 3- 2- D.PO4 和 SO4 7.M 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n+m- 核外电子排a,它的阳离子 M 与 N 元素的阴离子 N 布相同,则 N 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m+n+a B.m+n-a C.a-n-m D.a+m-n 8.三种元素的粒子 X m-、Y n+、Z p+都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已知 n>p,则它们的核内质子数 ( 依次用 X、Y、Z 表示 ) 关系为( ) A. X=Y=Z B. Y>Z>X C. X>Z>Y D. Z=Y>X 9. 对 Fe3+、Fe2+、Fe 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粒子所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0.按要求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意义: ( 1) 2 个氮原子; ( 2) 5 个钠离子 2+ ; ( 3) 2Mg ( 4)氧离子; ( 5)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原子结构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变化 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D.分子的形状发生变化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分子可直接构成物质,原子则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则不能再分 3.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铁矿石磨成粉末 B.碘受热升华 C.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加热氧气汞生成汞和氧气 4.构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与构成液态二氧化碳的分子具有()。 A.相同的质量 B.不同的质量 C.相同的化学性质 D.不同的化学性质 5.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 B.相同体积的冰和水含有相同数目的水分子 C.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氧气分子和高锰酸钾分解得到的氧气分子性质相同 D.1体积的水与1体积的无水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6.下列能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的是() A.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B.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C. 品红扩散 D. 酒精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 7. 关于氧气、液态氧、固态氧,下列说法: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③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⑤它们为不同的物质。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氧分子是保持氧气性质的最小粒子 B. 氯酸钾中含有氧分子,故加热时能放出氧气 C. 氮气和氧气混合后,它们的化学性质都会改变 D. 氮分子是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9.由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原子数目 10. 以下说法都是是错误的() A. 分子的体积比原子大 B.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 C. 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原子不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一

初三化学: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汇总一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 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 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三、原子 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

中化学分子和原子练习题及答案 一、如何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分子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水分子是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果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不是分子了。 2、由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是由分子聚集后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个的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单个分子就不能表示物质的状态,因为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是由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决定的。 [中考练兵]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组粒子是( ) A、Mg,H B、O2,CO C、O,He D、C,N 二、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化学反应中:(1)原子不能再分。(2)一种原子也不能变为其他原子,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 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1、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沸点)。 2、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中考练兵]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天津) A、海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四、元素、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要明确单质和化合物是从元素角度引出的两个概念,即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只要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都可以称为某元素。三者的主要区别是: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而单质和化合物是指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具体的物质。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而单质不能组成化合物。

中考化学原子分子离子知识点专题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和化学式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分子和原子、元素、物质分类 二. 重点、难点 1. 掌握分子、原子、元素等化学用语的概念及其异同点。 2. 了解物质的组成及分类的原则,从宏观、微观角度对物质组成进行描述。 3. 熟悉化学式的书写原则,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的写法及简单计算。 三. 知识要点 1. 物质的结构: (1)原子 ① 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 结构 原子尽管很小,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但用其它方法可以再分,因为原子也有一定的构成。 }? ?????? ?的空间内做这高速运动—在核外一个相对很大—一个单位负电荷)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积的十万分之一体积很小,约占原子体中子(不带电) 单位正电荷)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③ 各种关系 a.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b.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它们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c.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该原子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 个碳原子的实际质量1121 12 (2)分子 ①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 与原子的关系 (3)离子 ① 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② 与原子的关系

分子原子离子 区别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 种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 团。 化学变 化中是 否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变化 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 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变 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 生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单原 子离子一般不可分, 但原子团构成的离子 可能分割成其它离 子、原子或分子。 是否独 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 变 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 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 的化学性质不变。 不能独立存在,阴、 阳离子共同构成物 质,形成离子化合物。构成 由原子构成,且纯净物中 仅含有一种分子。 一般由质子、中子和核外 电子三种粒子构成。且: ? ? ? ? ? ? ? ? 核外电子 中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由原子得失电子形 成,原子得电子带负 电荷成为阴离子,原 子失电子带正电荷成 为阳离子。 所带电 性情况 不显电性 a:不显电性。 b: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a:阴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b:阳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 子数 表示方 法 用化学式表示用元素符号表示。 分别以阴、阳离子符 号表示。 联系在化学 反应中 表现: 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 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分子原子 在化学反应中失得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失得电子 离子 表达方 法 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 性质 三种粒子都很小,一般用其相对质量表示质量;三种粒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且粒子间有间隙;三者皆为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元素 ①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在地壳中前五位的元素 ③与原子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