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面几何练习题

平面几何练习题

平面几何练习题
平面几何练习题

平面几何选讲练习题

1.如图所示,已知⊙O 1与⊙O 2相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O 1的切线交⊙O 2于点C ,

过点B 作两圆的割线,分别交⊙O 1,⊙O 2于点D ,E ,DE 与AC 相交于点P. (1)求证:AD ∥EC;

(2)若AD 是⊙O 2的切线,且PA=6,PC=2,BD=9,求AD 的长;

2.如图:已知AD 为⊙O 的直径,直线BA 与⊙O 相切于点A ,直线OB 与弦AC 垂直并

交于点G ,连接DC .

求证:BA ·DC =GC ·AD .

3. 已知:如图,△ABC 中,AB=AC ,∠BAC=90°,AE=

31AC ,BD=3

1

AB ,点F 在BC 上,且CF=

3

1

BC 。求证: (1)EF ⊥BC ;

(2)∠ADE=∠EBC 。

B

E D

O 1

O 2

A P C

F E

D

A

B

C

4.如图,在△ABC 中,D 是AC 的中点,E 是B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交BC 于F .

(1)求FC

BF

的值;

(2)若△BEF 的面积为1S ,四边形CDEF 的面

积为2S ,求21:S S 的值.

5.已知C 点在圆O 直径BE 的延长线上,CA 切圆O 于A 点,DC 是ACB ∠的平分线

交AE 于点F ,交AB 于D 点. (1)求ADF ∠的度数; (2)若AB=AC ,求AC:BC .

6.自圆O 外一点P 引切线与圆切于点A ,M 为PA 中点,过M 引割线交圆于B,C 两点.

求证:∠MCP=∠MPB .

O

A

B

D

E

F

7.如图,AD是⊙O的直径,AB是⊙O于点M、N,直线BMN交AD的延长线于点C,NC

MN

BM=

=,2

=

AB,求BC的长和⊙O的半径.

8.如图,AB是⊙O的直径,C,F为⊙O上的点,CA是∠BAF的角平分线,过点C作CD⊥AF交AF的延长线于D点,CM⊥AB,垂足为点M.

(1)求证:DC是⊙O的切线;

(2)求证:AM·MB=DF·DA.

9.如图,已知AP是⊙O的切线,P为切点,AC是⊙O的割线,与⊙O交于B、C两点,圆心O在PAC

∠的部,点M是BC的中点.

(Ⅰ)证明A,P,O,M四点共圆;

(Ⅱ)求∠OAM+∠APM的大小.

B

M

C

O P

10.如图 ,过圆O 外一点M 作它的一条切线,切点A ,过A 点作直线AP 垂直直线OM ,

垂足为P.

(Ⅰ)证明:OM ·OP=OA 2;

(Ⅱ)N 为线段AP 上一点,直线NB 垂直直线ON ,且交圆O 于B 点,过B 点的切线

交直线ON 于K.证明:∠OKM=90°

11.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BAD.

求证:AB ∥CD.

12.已知 ?ABC 中,AB=AC, D 是 ?ABC 外接圆劣弧

AC 上的点(不与点A,C 重合),延长BD 至E 。

(1) 求证:AD 的延长线平分∠CDE ;

(2) 若∠BAC=30,?ABC 中BC 边上的高为2+3,

求?ABC 外接圆的面积。

13.如图,已知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AD 和CE 相交 于H ,0

60B ∠=,F 在AC 上,

且AE AF =。

(I ) 证明:B,D,H,E 四点共圆:

(II )

证明:CE 平分DEF ∠。

A B

C

E D

14.已知:如右图,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AB =DC,过点D 作AC 的平行线DE,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E .求证:

(1)△ABC ≌△DCB (2)DE·DC=AE·BD.

15.在圆O 的直径C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A ,AP 与圆O 切于点P ,且∠APB =30°,

AP =3,则CP = ( )

A. 3 B .2 3 C .23-1 D .23+1

16.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弦AD 、BC 相交于点P ,那么CD ∶AB 等于∠BPD 的( )

A .正弦

B .余弦

C .正切

D .余切

17.如图所示,已知D 是△ABC 中AB 边上一点,DE ∥BC 且交AC

于E ,EF ∥AB 且交BC 于F ,且S △ADE =1,S △EFC =4,则四边 形BFED 的面积等于 ( ) A .2 B .3 C .4 D .5

18.AD 、AE 和BC 分别切⊙O 于D 、E 、F ,如果AD =20,

则△ABC 的周长为 ( )

A .20

B .30

C .40

D .351

2

5.如图所示,AB 是半圆的直径,弦AD 、BC 相交于P ,已知∠DPB =60°,D 是弧BC 的中点,则tan ∠ADC =________.

19.如图所示,圆O 上一点C 在直径AB 上的射影为D ,CD =4,

BD =8,则圆O 的半径长为________.

20.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BAC =30°,

BC 为半圆的切线,且BC =43,则点O 到 AC 的距离OD =________.

平面几何选讲练习题答案

1.(1)证明:连接AB ,∵AC 是⊙O 1的切线,∴∠BAC=∠D ,

又∵∠BAC=∠E ,∴∠D=∠E 。∴AD ∥EC (4分) (2)设BP=x ,PE=y ,∵PA=6,PC=2,∴xy=12,①

∵AD ∥EC ,∴

2

6

9=+?=y x PC AP PE DP ②, 由①②可得,???==43y x 或?

??-=-=112

y x (舍去)∴DE=9+x+y=16,

∵AD 是⊙O 2的切线,

∴AD 2=DB ?DE=9×16, ∴AD=12。(6分) 2.证法一:∵ AC

OB ,∴ 90AGB

又 AD 是⊙O的直径,∴ 90DCA

又 ∵

BAG ADC (弦切角等于同弧对圆周角)………4分

∴ Rt △AGB ∽Rt △DCA …………………………………5分

∴ BA AG

AD DC , 又∵ OG AC ∴ GC AG …………………………7分 ∴

BA

GC

AD

DC

…………………………………………………9分 即 BA?DC =GC ?AD ………………………………………10分 证法二:∵ BA 与⊙O相切于A ∴

90BAO

又 AG BO 于G ,

ABG

GOA

∴ Rt △BGA ∽Rt △AGO …………………………3分 ∵

BA AO

AG

OG

………………………………………①…5分 ∵ OG

AC G 弦于 ,∴ G 为AC 的中点

又 ∵ O 为直径AD 的中点, ∴ 12AO

AD ,12OG DC ………………………7分 ∴

1212

AD

BA AD AG

DC DC ∴ BA?DC=G C ?AD (10)

3. 证明:设AB=AC=3a ,则AE=BD=a ,CF=.2a (1)

.3

2

32,32232====a a CA CF a a CB CE 又∠C 公共,故△BAC ∽△EFC ,由∠BAC=90°, ∴∠EFC=90°,∴EF ⊥BC …………4分 (2)由(1)得.22

222,222,2=====

a

a BF AD a a EF AE a EF 故

G F

E

D

A B

C

.BF

AD

EF AE =∴

…………6分

∴∠DAE=∠BFE=90°∴△ADE ∽△FBE , …………8分 ∴∠ADE=∠EBC 。 …………10分 4.证明:(1)过D 点作DG ∥BC ,并交AF 于G 点, -------------------------2分

∵E 是BD 的中点,∴BE=DE ,又∵∠EBF=∠EDG ,∠BEF=∠DEG , ∴△BEF ≌△DEG ,则BF=DG ,∴BF :FC=DG :FC , 又∵D 是AC 的中点,则DG :FC=1:2,

则BF :FC=1:2;----------------------------------------------4分

(2)若△BEF 以BF 为底,△BDC 以BC 为底,

则由(1)知BF :BC=1:3,

又由BE :BD=1:2可知1h :2h =1:2,其中1h 2h

分别为△BEF 和△BDC 的高,则6

1

2131=?=??BDC BEF S S ,

则21:S S =1:5. -----------------------8分

5. AC 为圆O 的切线,∴EAC B ∠=∠

又知,DC 是ACB ∠的平分线,

∴DCB ACD ∠=∠ ∴ACD EAC DCB B ∠+∠=∠+∠

即 AFD ADF ∠=∠ 又因为BE 为圆O 的直径, ∴?=∠90DAE

∴?=∠-?=

∠45)180(2

1

DAE ADF (2) EAC B ∠=∠,ACB ACB ∠=∠,∴ACE ?∽ABC ?∴

AB

AE

BC AC =

又 AB=AC, ∴?=∠=∠30ACB B , ∴在RT ⊿ABE 中,

3

3

30tan tan =?=∠==B AB AE BC AC ……10分 6.证明:∵PA 与圆相切于A ,

∴2MA MB MC =?, ………………2分

∵M 为PA 中点,∴PM MA =, ………………3分

∴2PM MB MC =?,∴PM MB

MC PM

=

. ………5分 ∵BMP PMC ∠=∠, ………………6分 ∴△BMP ∽△PMC ,………………8分 ∴MCP MPB ∠=∠. ………………10分

7.证明:AD 是⊙O 的直径,AB 是⊙O 的切线,直线BMN 是⊙O 的割线,

人教七数上册几何图形初步专题训练.doc

2.(2015?甘孜州)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从正面看的平面图形是(A ) 3.(2015-通辽)如图,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几何体 , < D ) 5.下面的图形'是由A 、B 、C 、D 中的哪个图旋转形成的 (A ) 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章末专题训练 类型1:立体图形的三种视图及展开图 1.(2015-黄石)下列四个立体图形中'从左面看为长方形的是(B ) S ? A 3 ①正方体 ②球 ③国锥 ④国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C. B. 4?在下面的图形中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的是(B ) B. C.

6.(2015-茂名)如囹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折盏成正方体后与“建”字所在面 相对的面的字是(C ) A-创 B.教 C.强 D.市 7.如图,在平整的地面上,有若干个完全相同的棱长为10cm 的小正方体堆成一个几何体. (1)这个几何体由10个小正方体组成. (2)如果在这个几何体的表面喷上黄色的赧,则在所有的小正方体中,有1个正方 体只有一个面是黄色,有2个正方体只有两个面是黄色,有3个正方体只有三个 <3)这个几何体喷糠的面积为3200 cm2. 8.(2015-随州)如图是一个长方体的三视图(单位:cm),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这个长方体 的体积是24 cm3. 9.以长为24皿,赏为10cm的长方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贝U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24或10 cm. 10.(2015-牡丹江)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 图,如图所示,则搭成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最多是7个. 主视图俯视图类型2:线段的和、差、倍、分的计算 1?如图,点C为线段局的中点'点D为线段AC的中点、已知AB=8,则BD= ( C )

几何练习题精选

几何练习题精选 题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 如图1、在ABC ?中, 90=∠BAC ,BC 边的垂直平分线EM 与AB 及CA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D 、E ,连接AM , 求证:EM DM AM ?=2 2、 如图2,已知梯形ABCD 为圆内接四边形,AD//BC ,过C 作该圆的切线,交AD 的延长线于E ,求证:ABC ?相似于EDC ? 3、 如图3,D B ∠=∠,AE ⊥BC , 90=∠ACD ,且AB=6,AC=4,AD=12,求BE 的长。

4、 如图4,O Θ和O 'Θ相交于A ,B 两点,过A 作两圆的切线分别交两圆于C 、D 两点, 连接DB 并延长交O Θ于点E ,证明:(1)AB AD BD AC ?=?;(2)AC=AE 题型二、截割定理与射影定理的应用 1、 如图5,已知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AB 延长线上一点,DE 交CB 于M ,MN//AE 于 N ,求证:MN=MB 2、 如图6,在ABC Rt ?中, 90=∠BAC ,AD 是斜边BC 上的高,若AB :AC=2:1, 求AD :BC 的值。

3、 如图7,AB 是半圆O 的直径,C 是半圆上异于A 、B 的点,CD ⊥AB ,垂足为D ,已 知AD=2,CB=34,求CD 的长。 4、 如图8,在ABC ?中,DE//BC ,EF//CD ,若BC=3,DE=2,DF=1,求AB 的长。 题型三、圆内接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1、 如图9、AB ,CD 都是圆的弦,且AB//CD ,F 为圆上一点,延长FD ,AB 相交于点E , 求证:BD=AC ;(2)DE AF AC AE ?=?

几何初步与三角形知识点与对应习题

初三数学寒假课程(6) 教案编写日期:2012.01.11 课程教授日期:2011.01.29 应到人数: 18 实到人数: 授课课题: 几何初步与三角形授课人: 教学目标:掌握几何基本概念以及三角形的相关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性质 难点:特殊三角形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例题讲解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1.线段,射线,直线,延长线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3)把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提示: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主要看端点个数,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 (4)过N个点可以最多画几条直线 (5)无图线段长度的两边两种情况,例,线段AB长5,AC=2,则CB=多少,两种情况2.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那么这个角叫做平角;平角的一半叫直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大于00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 角. 提示: 1周角=2平角=4直角=360°; 1平角=2直角=180°;1直角=90°; 1度=60分=3600秒(即:1°=60ˊ=3600"); 1分=60秒(即:1ˊ=60"). 1.时钟的分针从3点整的位置起,经过多长时间时针与分针第一次重合? 3.角的特殊关系 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互为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得到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提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角平分线 5.对顶角 6.平行线概念,平行的判定,性质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1.(1)操作发现· 如图,矩形ABCD 中,E 是AD 的中点,将△ABE 沿BE 折叠后得到△GBE ,且点G 在矩形ABCD 内部.小明将BG 延长交DC 于点F ,认为GF =DF ,你同意吗?说明理由. (2)问题解决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2DF ,求AB AD 的值; (3)类比探究 保持(1)中的条件不变,若DC =n ·DF ,求 AB AD 的值. 2.如图1所示,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B ⊥BC ,∠DCB =75o,以CD 为一边的

等边△DCE 的另一顶点E 在腰AB 上. (1)求∠AED 的度数; (2)求证:AB =BC ; (3)如图2所示,若F 为线段CD 上一点,∠FBC =30o. 求 DF FC 的值. 3.如图①,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AE ⊥BC 于点E ,DF ⊥BC 于点F .AD =2cm ,BC =6cm ,AE =4cm .点P 、Q 分别在线段AE 、DF 上,顺次连接B 、P 、Q 、C ,线段BP 、PQ 、QC 、CB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记为M .若点P 在线段AE 上运动时,点Q 也随之在线段DF 上运动,使图形M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面积始终.. 为10cm 2.设EP =x cm ,FQ =y cm ,A B C D E 图1 A B C D E 图2 F

解答下列问题: (1)直接写出当x =3时y 的值; (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3)当x 取何值时,图形M 成为等腰梯形?图形M 成为三角形? (4)直接写出线段PQ 在运动过程中所能扫过的区域的面积. 4.如图①,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然后沿虚线剪切,得到两个(不等边)三角形纸片△ABC ,△A 1B 1C 1. A B C D E F (备用图) A B C D E F Q P 图① 图 ① A C A 1 B 1 C 1

立体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

立体几何 G5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 18.、[2014·广东卷] 如图1-4,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DPC=30°,AF⊥PC于点F,FE∥CD,交PD于点E. (1)证明:CF⊥平面ADF; (2)求二面角D- AF- E的余弦值. 图1-4 19.、[2014·湖南卷] 如图1-6所示,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AC∩BD =O,A1C1∩B1D1=O1,四边形ACC1A1和四边形BDD1B1均为矩形. (1)证明:O1O⊥底面ABCD; (2)若∠CBA=60°,求二面角C1-OB1-D的余弦值. 19.解:(1)如图(a),因为四边形ACC1A1为矩形,所以CC1⊥AC.同理DD1⊥BD. 因为CC1∥DD1,所以CC1⊥BD.而AC∩BD=O,因此CC1⊥底面ABCD. 由题设知,O1O∥C1C.故O1O⊥底面ABCD. (2)方法一:如图(a),过O1作O1H⊥OB1于H,连接HC1. 由(1)知,O1O⊥底面ABCD O1O⊥A1C1. 又因为四棱柱ABCD-A1B1C1D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1B1C1D1是菱形, 因此A1C1⊥B1D1,从而A1C1⊥平面BDD1B1,所以A1C1⊥OB1,于是OB1⊥平面O1HC1. 进而OB1⊥C1H.故∠C1HO1是二面角C1-OB1-D的平面角.

不妨设AB =2.因为∠CBA =60°,所以OB =3,OC =1,OB 1=7. 在Rt △OO 1B 1中,易知O 1H =OO 1·O 1B 1OB 1=237.而O 1C 1=1,于是C 1H =O 1C 21+O 1H 2 = 1+12 7 = 197 . 故cos ∠C 1HO 1=O 1H C 1H = 23 7197 =25719. 即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为257 19 . 方法二:因为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所以四边形ABCD 是菱形,因此AC ⊥BD .又O 1O ⊥底面ABCD ,从而OB ,OC ,OO 1两两垂直. 如图(b),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O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不妨设AB =2.因为∠CBA =60°,所以OB =3,OC =1,于是相关各点的坐标为O (0,0,0), B 1(3,0,2), C 1(0,1,2). 易知,n 1=(0,1,0)是平面BDD 1B 1的一个法向量. 设n 2=(x ,y ,z )是平面OB 1C 1的一个法向量,则?????n 2·OB →1=0,n 2·OC →1=0,即???3x +2z =0, y +2z =0. 取z =-3,则x =2,y =23,所以n 2=(2,23,-3). 设二面角C 1-OB 1-D 的大小为θ,易知θ是锐角,于是 cos θ=|cos 〈,〉|=??????n 1·n 2|n 1|·|n 2|=2319=25719. 故二面角C 1-OB 1-D 的余弦值为25719 . 19. 、、[2014·江西卷] 如图1-6,四棱锥P - ABCD 中,ABCD 为矩形,平面PAD ⊥平面ABCD . 图1-6 (1)求证:AB ⊥PD .

初中几何经典培优题型(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 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看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相等; (3)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一同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 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 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 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常见辅助线写法: ⑴过点A作BC的平行线AF交DE于F ⑵过点A作BC的垂线,垂足为D ⑶延长AB至C,使BC=AC ⑷在AB上截取AC,使AC=DE ⑸作∠ABC的平分线,交AC于D ⑹取AB中点C,连接CD交EF于G点

中考数学几何选择填空压轴题精选

中考数学几何选择填空压轴题精选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13?蕲春县模拟)如图,点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BE平分∠DBC交DC于点E,延长BC到点F,使FC=EC,连接DF交BE 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OH交DC于点G,连接HC.则以下四个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①OH=BF;②∠CHF=45°;③GH=BC;④DH2=HE?HB. A.1个B.2个C.3个D.4个 2.(2013?连云港模拟)如图,Rt△ABC中,BC=,∠ACB=90°,∠A=30°,D1是斜边AB的中点,过D1作D1E1⊥AC于E1,连结BE1交CD1于D2;过D2作D2E2⊥AC于E2,连结BE2交CD1于D3;过D3作D3E3⊥AC于E3,…,如此继续,可以依次得到点E4、E5、…、E2013,分别记△BCE1、△BCE2、△BCE3、…、△BCE2013的面积为S1、S2、S3、…、S2013.则S2013的大小为() A.B.C.D. 3.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45°,AE⊥BC于点E,BF⊥AC于点F,交AE于点G,AD=BE,连接DG、CG.以下结论:①△BEG≌△AEC;②∠GAC=∠GCA;③DG=DC;④G为AE中点时,△AGC的面积有最大值.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4.如图,正方形ABCD中,在AD的延长线上取点E,F,使DE=AD,DF=BD,连接BF分别交CD,CE于H,G下列结论: ①EC=2DG;②∠GDH=∠GHD;③S△CDG=S?DHGE;④图中有8个等腰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5.(2008?荆州)如图,直角梯形ABCD中,∠BCD=90°,AD∥BC,BC=CD,E为梯形内一点,且∠BEC=90°,将△BEC绕C点旋转90°使BC与DC重合,得到△DCF,连EF交CD于M.已知BC=5,CF=3,则DM:MC的值为() A.5:3B.3:5C.4:3D.3:4 6.如图,矩形ABCD的面积为5,它的两条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1O1,平行四边形ABC1O1的对角线交BD于点02,同样以AB,AO2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C2O2.…,依此类推,则平行四边形ABC2009O2009的面积为() A.B.C.D. 7.如图,在锐角△ABC中,AB=6,∠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A.B.6C.D.3 8.(2013?牡丹江)如图,在△ABC中∠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①PM=PN;②;③△PMN为等边三角形;④当∠ABC=45°时,BN=P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9.(2012?黑河)Rt△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MDN=90°,∠MDN绕点D旋转,DM、DN分别与边AB、A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 ①(BE+CF)=BC; ②S△AEF≤S△ABC; ③S四边形AEDF=AD?EF; ④AD≥EF; ⑤AD与EF可能互相平分,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将一副三角板放在同一平面内,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 (1)如图①,若∠AOB=155°,求∠AOD、∠BOC、∠DOC的度数. (2)如图①,你发现∠AOD与∠BOC的大小有何关系?∠AOB与∠DOC有何关系?直接写出你发现的结论. (3)如图②,当△AOC与△BOD没有重合部分时,(2)中你发现的结论是否还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 而 同理: ∴ ∴ (2)解:∠AOD与∠BOC的大小关系为:∠AOB与∠DOC存在的数量关系为: (3)解:仍然成立. 理由如下:∵ 又∵ ∴

【解析】【分析】(1)先计算出 再根据 (2)根据(1)中得出的度数直接写出结论即可.(3)根据 即可得到利用周角定义得∠AOB+∠COD+∠AOC+∠BOD=360°,而∠AOC=∠BOD=90°,即可得到∠AOB+∠DOC=180°. 2.在△ABC中,∠ACB=2∠B,如图①,当∠C=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易证AB=AC+CD。 (1)如图②,当∠C≠90°,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 (2)如图③,当AD为△ABC的外角平分线时,线段AB、AC、CD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对你的猜想给予证明。 【答案】(1)解:猜想:AB=AC+CD. 证明:如图②,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 ∵AD为∠BAC的角平分线时, ∴∠BAD=∠CAD, ∵AD=AD, ∴△ADE≌△ADC(SAS), ∴∠AED=∠C,ED=CD, ∵∠ACB=2∠B, ∴∠AED=2∠B, ∵∠AED=∠B+∠EDB, ∴∠B=∠EDB, ∴EB=ED, ∴EB=CD, ∴AB=AE+DE=AC+CD.

初二几何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几何综合测试题 一.填空题 1.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9和2,第三边长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_______. 2.△ABC三边长分别为3、4、5,与其相似的△A′B′C′的最大边长是 10,则△A′B′C′的面积是_________. 4.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若平行四边行ABCD的面 积为8cm,则△AOB的面积为________. 5.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5cm和12cm,则斜边上的中线长为 . 6.梯形上底长为2,中位线长为5,则梯形的下底长为________. 7.如图,分别延长四边形ABCD两组对边交于E、F,若DF=2DA, 8.在Rt△ABC中,AD是斜边BC上的高,如果BC=a,∠B=30°, 那么AD等于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一个角的余角和它的补角互为补角,则这个角是 [ ] A.30° B.45° C.60° D.75° 2.依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 A.矩形 B.正方形 C.菱形 D.梯形 3.如图,DF∥EG∥BC,AD=DE=EB,△ABC被分成三部分的 面积之比为 [ ]

A.1∶2∶3 B.1∶1∶1 C.1∶4∶9 D.1∶3∶5 4.已知:AB∥CD,EF∥CD,且∠ABC=20°,∠CFE=30°, 则∠BCF的度数是 [ ] A.160° B.150° C.70° D.50° 5.如图OA=OB,点C在OA上,点D在OB上,OC=OD,AD和 BC相交于E,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6.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图形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等腰梯形 C.平行四边形 D.线段 三.解答题

几何基础图形——三角形的认识

几何基础图形——三角形的认识 定 义 示例剖析 三角形的定义: 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 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 表示法及读法: 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 、B 、C 的三角形记作“ ABC △ ”,读作“三角形ABC ”. ABC △的三边有时也用a ,b ,c 表示. 顶点A 的对边a (BC ) 顶点B 的对边b (AC ) 顶点C 的对边c (AB ) 三角形的内角: 三角形的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A B C ∠∠∠是三 角形的内角 c b a C B A 思路导航 知识互联网 题型一:三角形的边 A B C

三角形的分类: 注意:每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而至多有一个钝角.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最大的一个内角是锐角(直角或钝角)时,该三角形即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即a 、b 、c 三条线段可组成三角形?b c a b c -<<+?两条较小的线段之和大于最大的线段. 注意:在应用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时,可以简化为:当三条线段中最长的线 段小于另两条线段之和时,或当三条线段中最短的线段大于另两条线段之差时,即可组成三角形. a c b +> ||a c b -<, a b c +> ||a b c -<, b c a +> ||b c a -< 【引例】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7,且第三边长为整数,这样的三角形的周长的最小值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A B C a b c 例题精讲 三角形(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三角形中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钝角三角形: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三角形(按边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边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正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知识点总结78点中考数学几何压轴题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知识点总结78点中考数学 几何压轴题 1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小学奥数几何专题训练附答案

学习奥数的重要性 1. 学习奥数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奥数包含了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换元思维、反向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立体思维等二十几种思维方式。通过学习奥数,可以帮助孩子开拓思路,提高思维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智商水平也会得以相应的提高。 2. 学习奥数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奥数是不同于且高于普通数学的数学内容,求解奥数题,大多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但有规律可循,讲究的是个“巧”字;不经过分析判断、逻辑推理乃至“抽丝剥茧”,是完成不了奥数题的。所以,学习奥数对提高孩子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大有帮助 3. 为中学学好数理化打下基础。等到孩子上了中学,课程难度加大,特别是数理化是三门很重要的课程。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通过学习奥数让他的思维能力得以提高,那么对他学好数理化帮助很大。小学奥数学得好的孩子对中学阶段那点数理化大都能轻松对付。 4. 学习奥数对孩子的意志品质是一种锻炼。大部分孩子刚学奥数时都是兴趣盎然、信心百倍,但随着课程的深入,难度也相应加大,这个时候是最能考验人的:少部分孩子凭着天分,凭着在困难面前的百折不挠和愈挫愈坚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学了进去、收到了成效;一部分孩子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之下,硬着头皮熬了下来;不少孩子更是或因天资不足、或惧怕困难、或受不了这份苦、再或是其它原因而在中途打了退堂鼓。我以为,只要能坚持学下来,不论最后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会有所收获的,特别是对孩子的意志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这对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大有益处。 六年级几何专题复习 如图,已知AB =40cm,图中的曲线是由半径不同的三种半圆弧平滑连接 而成,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cm2。(π取3.14)(几何) 有7根直径都是5分米的圆柱形木头,现用绳子分别在两处把它们捆在一起,则至少需要绳子_____分米。(结头处绳长不计,π取3.14) 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π取3)

几何图形初步专项训练

几何图形初步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在Rt ABC V 中,90ACB ∠=?,3tan 4B = ,CD 为AB 边上的中线,CE 平分ACB ∠,则AE AD 的值( ) A .35 B .34 C .45 D .67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定理可得AE :BE =AC :BC =3:4,进而求得AE =37 AB ,再由点D 为AB 中点得AD = 12AB ,进而可求得AE AD 的值. 【详解】 解:∵CE 平分ACB ∠, ∴点E 到ACB ∠的两边距离相等, 设点E 到ACB ∠的两边距离位h , 则S △ACE =12AC·h ,S △BCE =12 BC·h , ∴S △ACE :S △BCE = 12AC·h :12 BC·h =AC :BC , 又∵S △ACE :S △BCE =AE :BE , ∴AE :BE =AC :BC , ∵在Rt ABC V 中,90ACB ∠=?,3tan 4B = , ∴AC :BC =3:4, ∴AE :BE =3:4 ∴AE =37 AB , ∵CD 为AB 边上的中线, ∴AD =12 AB ,

∴3 6717 2 AB AE AD AB ==,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及三角函数的应用,通过面积比证得AE :BE =AC :BC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 =∠DFE =90°,∠A =45°,∠E =60°,点F 在CB 的延长线上.若DE ∥CF ,则∠BDF 等于( ) A .30° B .25° C .18° D .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45ABC ∠=?和30EDF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45EDB ABC ==?∠∠,再根据BDF EDB EDF =-∠∠∠,即可求出BDF ∠的度数. 【详解】 ∵∠C =90°,∠A =45° ∴18045ABC A C =?--=?∠∠∠ ∵//DE CF ∴45EDB ABC ==?∠∠ ∵∠DFE =90°,∠E =60° ∴18030EDF E DFE =?--=?∠∠∠ ∴15BDF EDB EDF =-=?∠∠∠ 故答案为:D .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为一直棱柱,其底面是三边长为5、12、13的直角三角形.若下列选项中的图形均由三个矩形与两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且其中一个为如图的直棱柱的展开图,则根据图形中标示的边长与直角记号判断,此展开图为何?( )

中考数学几何专题训练

专题八圆

8.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 (1)中心角n ,半径R N ,边心距r n ,边长a n ,内角n ,边数n;公式举例: (1) n = n 360 ;

(2)有关计算在Rt ΔAOC 中进行. (2) n 1802n ? = α 二 定理: 1.不在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3.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为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 三 公式: 1.有关的计算: (1)圆的周长C=2πR ;(2)弧长L= 180 R n π;(3)圆的面积S=πR 2 . (4)扇形面积S 扇形 =LR 2 1 360R n 2=π; (5)弓形面积S 弓形 =扇形面积S AOB ±ΔAOB 的面积.(如图) 圆柱侧(2)圆锥的侧面积:S 圆锥侧 =LR 21 =πrR. (L=2πr ,R 是圆锥母线长;r 是底面半径) 四 常识: 1. 圆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2. 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 3. 三角形的外心 两边中垂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 三角形的内心 两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

A B C 第5 A B C 第6 O E 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其中r 表示圆的半径) 直线与圆相交 d <r ; 直线与圆相切 d=r ; 直线与圆相离 d >r. 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其中d 表示圆心到圆心的距离,其中R 、r 表示两个圆的半径且R ≥r ) 两圆外离 d >R+r ; 两圆外切 d=R+r ; 两圆相交 R-r <d <R+r ; 两圆内切 d=R-r ; 两圆内含 d <R-r. 6.证直线与圆相切,常利用:“已知交点连半径证垂直”和“不知交点作垂直证半径” 的方法加辅助线. 圆中考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 1. (2010红河自治州)如图2,已知BD 是⊙O 的直径,⊙O 的弦AC ⊥BD 于点E ,若∠AOD=60°,则∠DBC 的 度数为( ) ° ° ° ° 2、(11哈尔滨).如上图,AB 是⊙O 的弦,半径OA =2,∠AOB =120°,则弦AB 的长是( ). (A )22 (B )32 (C )5 (D )53 3、(2011陕西省)9.如图,点A 、B 、P 在⊙O 上,点P 为动点,要是△ABP 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2011),安徽芜湖)如图所示,在圆O 内有折线OABC,其中OA=8,AB=12,∠A=∠B=60°,则BC 的长为( ) A .19 B .16 C .18 D .20 5、(11·浙江湖州)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 BAC =90°,AB =3, BC =5,若把Rt △ABC 绕直线AC 旋转一周,则所 得圆锥的侧面积等于 ( )

2020各地中考几何综合压轴题汇总

2020各地中考几何综合压轴题汇总 一.解答题(共50小题) 1.(2020?天水)性质探究 如图(1),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CB=120°,则底边AB与腰AC的长度之比为. 理解运用 (1)若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4+2 ,则它的面积为; (2)如图(2),在四边形EFGH中,EF=EG=EH,在边FG,GH上分别取中点M,N,连接MN.若∠FGH=120°,EF=20,求线段MN的长. 类比拓展 顶角为2α的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一腰的长度之比为.(用含α的式子表示) 2.(2020?青海)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 特例感知: (1)将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重合,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得到BF=CG.请给予证明. 猜想论证: (2)当三角尺沿AC方向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重合,另一条直角边交BC 于点D,过点D作DE⊥BA垂足为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联系拓展: (3)当三角尺在图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移动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请你判断(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证明)

3.(2020?河北)如图1和图2,在△ABC中,AB=AC,BC=8,tan C .点K在AC边上,点M,N分别在AB,BC上,且AM=CN=2.点P从点M出发沿折线MB﹣BN匀速移动,到达点N时停止;而点Q在AC边上随P移动,且始终保持∠APQ=∠B. (1)当点P在BC上时,求点P与点A的最短距离; (2)若点P在MB上,且PQ将△ABC的面积分成上下4:5两部分时,求MP的长; (3)设点P移动的路程为x,当0≤x≤3及3≤x≤9时,分别求点P到直线AC的距离(用含x的式子表示); (4)在点P处设计并安装一扫描器,按定角∠APQ扫描△APQ区域(含边界),扫描器随点P从M到B再到N共用时36秒.若AK ,请直接写出点K被扫描到的总时长. 4.(2020?襄阳)在△ABC中,∠BAC═90°,AB=AC,点D在边BC上,DE⊥DA且DE=DA,AE交边BC于点F,连接CE. (1)特例发现:如图1,当AD=AF时, ①求证:BD=CF; ②推断:∠ACE=°; (2)探究证明:如图2,当AD≠AF时,请探究∠ACE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3)拓展运用: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 时,过点D作AE的垂线,交AE于点P,交AC 于点K,若CK ,求DF的长. 5.(2020?牡丹江)在等腰△ABC中,AB=BC,点D,E在射线BA上,BD=DE,过点E作EF∥BC,交射线CA于点F.请解答下列问题:

初二上几何证明题100题专题训练

C A B C D E P 图 ⑴八年级上册几何题专题训练100题 1、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在BC 上任取一点P ,作PQ ∥AB 交AC 于Q ,作PR ∥CA 交BA 于R ,D 是BC 的中点,求证:⊿RD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 B 2、 已知:在⊿ABC 中,∠A=900 ,AB=AC ,D 是AC 的中点,AE ⊥BD ,AE 延长线交BC 于F ,求证:∠ADB=∠FDC 。 3、 已知:在⊿ABC 中BD 、CE 是高,在BD 、CE 或其延长线上分别截取BM=AC 、CN=AB ,求证:MA ⊥NA 。 4、已知:如图(1),在△ABC 中,BP 、CP 分别平分∠ABC 和∠ACB ,DE 过点P 交AB 于D ,交AC 于E ,且DE ∥BC .求证:DE -DB=EC .

5、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请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延长BC到D,延长BA到E,AE=BD, 连结EC、ED,求证:CE=DE 7、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90°,BD平分∠ABC,DE⊥BC且BC=10,求△DCE的周长。 8. 如图,已知△EAB≌△DCE,AB,EC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最长边,∠A=∠C=35°,∠CDE=100°,∠DEB=10°,求∠AEC的度数. A B C O M N

初一几何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几何---三角形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 分) 1.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7,15,8 (B)1/3,1/4,1/5 (C) 4,5,6 (D) 3,7,11 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 3.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5,12,13 (B)5,12,7 (C)8,18,7 (D)3,4,8 4.如图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AE=AC,连接D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DC=DE (B) ∠ADC=∠ADE (C) ∠DEB=90°(D) ∠BDE=∠DAE 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 (A)12 (B)10 (C) 8 (D) 5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 (C)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 (D)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7.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 (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 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线段MN (B)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AOB 9.如图已知:△ABC中,AB=AC,BE=CF,AD⊥BC于D,此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A)2对(B)3对(C)4对(D)5对 1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 (A)125°(B)135°(C)145°(D)150°

中考数学几何证明压轴题大全

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BCD=90°,且AB=1,BC=2,tan ∠ADC=2. (1) 求证:DC=BC; (2) E 是梯形内一点,F 是梯形外一点,且∠E DC=∠F BC ,DE=BF ,试判断△E CF 的形 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 在(2)的条件下,当BE :CE=1:2,∠BEC=135°时,求sin ∠BFE 的值. [解析] (1)过A 作DC 的垂线AM 交DC 于M, 则AM=BC=2. 又tan ∠ADC=2,所以2 12 DM ==.即DC=BC. (2)等腰三角形. 证明:因为,,DE DF EDC FBC DC BC =∠=∠=. 所以,△DEC ≌△BFC 所以,,CE CF ECD BCF =∠=∠. 所以,90ECF BCF BCE ECD BCE BCD ∠=∠+∠=∠+∠=∠=? 即△EC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3)设BE k =,则2CE CF k ==,所以EF =. 因为135BEC ∠=?,又45CEF ∠=?,所以90BEF ∠=?. E B F C D A

所以22(22)3BF k k k = += 所以1sin 33 k BFE k ∠= =. 2、已知:如图,在□ABCD 中,E 、F 分别为边AB 、CD 的中点,BD 是对角线,AG ∥DB 交CB 的延长线于G . (1)求证:△ADE ≌△CBF ; (2)若四边形 BEDF 是菱形,则四边形AGBD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1=∠C ,AD =CB ,AB =CD . ∵点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AE = 21AB ,CF =2 1 CD . ∴AE =CF ∴△ADE ≌△CBF . (2)当四边形BEDF 是菱形时, 四边形 AGBD 是矩形.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D ∥BC . ∵AG ∥BD , ∴四边形 AGBD 是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章《几何图形初步》专项练习(含标准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章《几何图形初步》专项练习(含答案)

————————————————————————————————作者:————————————————————————————————日期: 2

七年级期末总复习图形的初步专项 1.如图,该几何体的展开图是( ) A. B. C. D. 2.左图中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得到的几何体是() A. (A) B. (B) C. (C) D. (S) 3.下面的四个图形中,每个图形均由六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 B. C. D. 4.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以下四个图形中的哪一个图形绕着虚线旋转一周得到的() A. B. C. D. 5.用一副三角尺画角,不能画出的角的度数是() A. 15o B. 75o C. 145o D. 165o 6.n棱柱的棱数与面数之和等于( ) . A. 3n B. 4n+2 C. 3n+2 D. 2n+2

7.将正方体展开后,不能得到的展开图是( ). A. (A ) B. (B ) C. (C ) D. (D ) 8.如图,是由几个相同的大小的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图,该几何体最多是用(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A. 3 B. 4 C. 5 D. 6 9.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正方形3的对面是正方形_________. 10.一个棱柱有21条棱,则它有_______个面. 11.如图,该图中不同的线段共有_______条. 12.如图,AB∥CD,∠1=64°,FG 平分∠EFD,则∠2=___________度. 13.如图, B 、C 、D 依次是AE 上的三点,已知8.9cm AE =, 3cm BD =,则图中以A 、B 、C 、D 、E 这5个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的和为_______ cm . 14.如图,OA 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 的方向是北偏西40°,若∠AOC =∠AOB ,则OC 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

初二上几何证明题 题专题训练 好题汇编

八年级上册几何题专题训练50题 1. 如图,已知△EAB ≌△DCE ,AB ,EC 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最长边,∠A =∠C =35°,∠CDE =100°,∠DEB =10°,求∠AEC 的度数. 2. 如图,点E 、A 、B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D 与BC 交于点O, 已知∠CAE=∠DBF,AC=BD.求证: ∠C=∠D 3.如图,OP 平分∠AOB ,且OA=OB . (1)写出图中三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 (2)从(1)中任选一个结论进行证明. 4. 已知:如图,AB =AC ,DB =DC ,AD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E ,求证:BE =EC 。 5. 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8°,求∠B 和∠C 的度数。 7. 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 并判断逆命题的真假.如果是真命题,请给予证明;?如果是假命题,请举反例说明. 命题:有两边上的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8. 如图,在△ABC 中,∠ACB=90o , D 是AC 上的一点,且AD=BC ,DE AC 于D , ∠EAB=90o .求证:AB=AE . 9. 如图,等边△ABC 中,点P 在△ABC 内,点Q 在△ABC 外,B ,P ,Q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且∠ABP =∠ACQ ,BP =CQ ,问△APQ 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10. 如图,△ABC 中,∠C=90°,AB 的中垂线DE 交AB 于E ,交BC 于D ,若AB=13,AC=5,则△ACD 的周长为多少 11. 如图所示,AC ⊥BC ,AD ⊥BD ,AD =BC ,CE ⊥AB ,DF ⊥AB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CE =DF. 12. 如图,已知△ABC 中,∠ACB =90°,AC =BC ,BE ⊥CE ,垂足为E ,AD ⊥CE ,垂足为D. (1)判断直线BE 与AD 的位置关系是____;BE 与AD 之间的距离是线段____的长; (2)若AD =6 cm ,BE =2 cm ,求BE 与AD 之间的距离及AB 的长. 13. 如图,已知 △ABC 、△AD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E , 求证:BD=CE 14. 如图,△ABC 中,AB =AC ,∠BAC =120°,AD ⊥AC 交BC ?于点D ,求证:?BC =3AD . 15. 如图,四边形ABCD 中,∠DAB=∠BCD=90°,M 为BD 中点,N 为AC 中点,求证:MN ⊥AC . 16、已知:如图所示,在△ABC 中,∠ABC=45°,CD ⊥AB 于点D ,BE 平分∠ABC ,且BE ⊥AC 于点E ,与CD 相交于点F ,H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DH 与BE 相交于点G . (1)求证:BF=A C ;? (2)求证:DG=DF . 6. 如图,B 、D 、C 、E 在同一直线上,AB=AC ,AD=AE ,求证:BD=CE 。 B A E D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