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理解剖学基础复习题

病理解剖学基础复习题

病理解剖学基础复习题
病理解剖学基础复习题

三、单选题

1、()细菌培养为阴性。

A败血症 B菌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败血症

2.一般组织化学研究方法是观察()。

A特殊结合及染色切片 B伊红染色切片 C荧光染色切片 D抗原抗体反应3.血栓形成多见于()。

A静脉 B动脉 C微循环 D心室壁

4.()是引起发热的主要炎症介质。

A白三烯 B白介素 C组织胺 D细菌毒素

5.手术伤口七天拆线,是根据()。

A长出肉芽组织 B胶原大量形成 C瘢痕形成 D二期愈合

6.大体观察器官肿大,颜色浅黄,镜下细胞肿大、胞内有圆形空泡、胞核偏向一侧,可判断为()。

A组织水肿 B脂肪变性 C水样变性 D液化坏死

7.()为再生能力最差的组织。

A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B平滑肌和软骨

C神经胶质细胞 D心肌和骨骼肌

8.脂褐素可在()的组织细胞中出现。

A病理性增生 B营养不良性萎缩 C化生 D变性

9.关于原癌基因()说法是错误的。

A一次点突变可被激活 B有正常基因功能

C可被过度表达 D可受到抑癌基因的调控

10.以下最适合活体细胞学检查的部位是()。

A胸膜 B带血的痰 C淋巴结 D以上都是

11.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发()。

A鼻咽鳞癌 B食道基底细胞癌 C黑色素瘤 D皮肤乳头状瘤

12.心力衰竭细胞最多见于()。

A心肌梗死 B右心衰 C细菌性肺炎 D肺淤血

13.“脂肪心”病变可见()表现。

A心肌间质脂肪增多 B心肌细胞内出现脂滴

C心肌表面地图状病灶 D心肌细胞核消失

14.判断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根据是()。

A外观呈菜花样 B生长速度快 C病理性核分裂 D细胞大小不均15.急性炎症的主要病理改变是()。

A组织细胞增生 B炎性细胞浸润 C变质 D机化

16.如果是(),粘膜上皮可完全再生。

A不稳定性细胞 B营养状态佳

C粘膜下血管丰富 D上皮基膜完整

17.下列()病变可恢复为正常组织。

A含铁血黄素沉着 B梗死 C坏疽 D组织液化

18.“槟榔肝”镜下可见()的病理改变。。

A肝小叶中央淤血 B肝小叶周边脂肪变性

C有肝细胞的变性坏死 D以上都有

19.下列最易形成血栓的条件是()。

A血流变慢 B体液损失血浆浓缩

C静脉淤血 D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皮脱落

20.()的病理诊断恶性程度高。

A分化程度低、异型性高 B分化程度和异型性都低

C分化程度和异型性都高 D分化程度高、异型性低

21.化脓性炎症时,血液中主要是()增多。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组织细胞 D淋巴细胞

22.()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A胶原物质 B抗凝血酶 C vW因子 D血小板

23.病变组织颜色灰白较硬,镜下见组织细胞轮廓清楚、红染,细胞核缩小或消失,你认为是()的病变。

A坏死 B凝固性坏死 C变性 D玻璃样变性

24.感冒时鼻腔有黄色粘性分泌物排出,这属于()炎症。

A水肿性 B纤维渗出性 C表面化脓性 D卡他性

25.使血栓减小或消失又快又好的方法是()。

A使纤维蛋白溶解 B使之脱落 C抑制血小板黏附 D等待血栓收缩26.关于炎性渗出液()是正确的。

A含大量白细胞 B形成炎性水肿 C蛋白含量高 D以上都对27.()如不及时治愈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A不典型增生 B慢性浅表性胃炎 C脂肪肉瘤 D粉瘤

28.镜下如见(),属于病理性核分裂。

A核溶解 B有丝分裂 C染色质疏松浓染 D不对称核分裂

29.皮下直径2cm圆形肿物,光滑,活动,周围无粘连,一年无增大,你初步判

断是()。

A纤维肉瘤 B平滑肌瘤 C脂肪瘤 D肉芽肿

30.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心脏左室增大、壁厚,但功能正常,这是因为()。

A水肿较轻 B代偿性肥大 C组织增生 D不典型增生

31.大体观察器官肿大,表面似沸水烫,镜下细胞肿大、透明,胞内有空泡,可

判断为()。

A组织水肿 B脂肪变性 C水样变性 D液化坏死

32.“虎斑心”病变镜下可见()的表现。

A心外膜下脂肪增多 B心肌细胞内出现脂滴

C心肌表面地图状病灶 D心肌细胞核消失

33.静脉注射空气处死实验动物,主要是由于造成()栓塞。

A冠脉栓塞 B急性肺栓塞 C急性脑栓塞 D全身气体栓塞

34.以下()不属于肥大。

A健美运动员的肌肉 B妊娠子宫

C高血压左心室增厚 D老年前列腺增大

35.下列( )不符合萎缩变化。

A成年人的胸腺变小 B子宫幼小使之不孕

C老年人皮肤出现皱褶 D肾盂积水的肾皮质

36.凋亡引起组织器官缩小是由于()。

A萎缩 B坏死 C细胞丢失 D瘢痕收缩

37.下列( )不符合坏死病变.。

A坏死组织镜下可观察到核碎裂和核溶解

B坏死是机体死亡的局部表现

C坏死局部周围有炎症反应

D某些坏死后仍可见组织的轮廓

38.损伤修复过程中,生长停止的调控与( )有关。

A白细胞介素-1 B细胞的接触抑制

C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D肿瘤坏死因子

39.明显影响肉芽组织形成和成熟的因素为( )。

A 糖和脂肪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E缺乏

D 锌缺乏

40.瘢痕修复见于()的情况。

A 肝细胞点状坏死

B 胃粘膜糜烂

C 表皮擦伤

D 心肌梗死

41.下列()情况不属于再生。

A 生理情况下表皮脱落又新生

B 蜥蜴断尾后新生出完整的尾

C 肝细胞广泛坏死后生成分离的肝小叶

D 贫血引起造血细胞的增生

42.下列关于血栓的描述()是错误的。

A下肢血栓多于上肢 B 静脉血栓多于动脉

C 静脉内血栓都是红色血栓

D 动脉血栓可为混合血栓

43.下列()不属于动脉充血。

A 与人争执面红耳赤

B 外伤后半小时局部组织发红

C 减压后充血

D 慢性皮肤溃疡红肿

44.在炎症发生发展中,()是最早出现的变化。

A 浆液渗出

B 白细胞游出

C 血管充血

D 红肿热痛

45.形成慢性肉芽肿的炎性细胞主要是()。

A 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郎汉氏细胞

46.炎症时局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增生压迫神经 B渗出物压迫和炎症介质的刺激

C局部充血血流加快 D局部组织的变质

47.关于炎症的本质()是正确的。

A损伤引起的反应 B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C复杂的防御反应 D 局部组织发生变质、渗出、增生48.下列能出现炎症反应的是()。

A细菌感染 B太阳晒伤 C骨折 D以上都是

49.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

A瘤细胞的多形性 B瘤细胞核的多形性

C病理性核分裂 D瘤实质与间质排列紊乱

50.抗肿瘤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A NK细胞、T细胞和巨噬细胞

B 单核细胞和B细胞

C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D 单核细胞和L细胞

51.当前应用于肿瘤诊断的肿瘤抗原只有()。

A与肿瘤相关的原始胚胎抗原 B反应肿瘤变化的抗原

C代表肿瘤特异性的抗原 D 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52.炎症的组织学改变不包括()

A细胞增生有时会有息肉形成 B细胞组织的变性坏死

C细胞的不典型增生 D充血渗出

53.下列()不是渗出性炎症。

A化脓性炎症 B烫伤水泡 C出血性炎 D 结核结节54.使血管通透性增强又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是()。

A白细胞三烯 B组织胺 C细胞因子 D缓激肽

55.感冒一般是上呼吸道()。

A表面渗出性炎症 B病毒性坏死性炎症

C组织肿大增生性炎症 D表面化脓性炎症

56.贫血性梗死看不到()。

A切面暗红色液体流出 B病灶周围有充血带

C病灶灰白色 D脾的梗死灶呈锥体形

57.下列()器官的梗死常为出血性梗死。

A肺和小肠 B心脏和肾 C 肺和上肢 D四肢

58.坏死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轮廓依然存在,可见于()。

A肺结核 B肝脓肿 C肾梗死 D肠炎

59.失活组织的特点是()。

A组织损伤较大 B组织无血管搏动和出血

C有炎症反应 D非常疼痛

60.断肢再植,其愈合是()。

A完全再生 B不完全性再生

C再生和瘢痕性修复均有 D 特殊性修复

61.萎缩在电镜下最显著的特点是()。

A线粒体增多 B自噬泡增多 C溶酶体增多 D色素增多

62.“肥大”是指()。

A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D组织器官的肿大

63.下列()见不到病理性钙化。

A坏死性胰腺炎 B动脉粥样硬化

C干酪样坏死灶 D缺血性萎缩

64.门静脉回流受阻,可引发()的淤血。

A脑 B脾 C肾 D下肢

65.引起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A血栓形成 B血栓栓塞 C动脉收缩 D动脉硬化

66.病人高热、寒战,头痛恶心,血中白细胞总数1.2万/mm3,血细菌培养(+),

你判断可能是下列()情况。

A脓肿 B肺炎 C败血症 D中毒

67.下列()符合子宫颈原位癌的特征。

A发生于子宫颈粘膜上皮 B是一种早期癌

C可长期保持现状或消失 D癌变波及上皮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

68.下列决定肿瘤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A组织起源 B生长方式 C分化程度 D机体免疫69.()可直接致使人体产生癌症。

A烟焦油 B环磷酰胺 C苏丹红 D霉变谷物毒素

70.下列()可能与癌症的发生无密切相关。

A慢性炎症 B乙肝病毒 C营养不良 D长期大量吸烟

三、判断题

1.化生是一种机体的损伤性改变。

2.脂肪心病变可见心肌细胞内有脂肪滴出现。

3. X光透视见到肺脏上有钙化点为病理性钙化。

4. 核黄疸是细胞核被染成黄色的病变。

5. 细动脉硬化可见动脉内膜和中膜内有玻璃样物质聚集。

6. 镜下如见细胞核浓缩及核碎裂为细胞坏死。

7. 脑梗死一般为贫血性液化性梗死。

8. 肠上皮细胞和肝细胞属于不稳定性细胞。

9. 炎症的发生都有炎症介质的参与。

10. 郎汉斯细胞是一种多核巨细胞。

11.遗传因素在多数肿瘤发生中只是呈现易感性和倾向性。

12. 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瘤。

13. 炎症时缓激肽和肿瘤坏死因子增多引起疼痛。

14. 组织细胞体积增大、数量增多为代偿性肥大。

15.由于血栓形成进而阻塞血流是心肌梗死主要原因。

16.当前病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组织学研究。

17.生理性再生是完全性再生,病理性再生是不完全性再生。

18.外周神经纤维损伤有可能完全再生。

19.DIC是弥漫性血管内溶血的英文缩写。

20.微血栓主要由混合血栓构成。

21.血栓形成对机体都是有害的。

22.脑贫血性梗死可见组织轮廓。

23.脓肿属于一种变质性炎症。

24.蜂窝组织炎是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

25.癌症是癌和肉瘤的总称。

26.癌珠的主要构成是上皮角化层。

27.癌细胞一旦侵入血管或淋巴管称为转移。

28.原癌基因正常有其生理功能。

29.伴有细菌感染的坏死称为坏疽。

30.水样变性、脂肪变性及纤维素样变性都是可逆的。

五、简答题

1、细动脉硬化有哪些病理变化?

2、简述坏死的结局。

3、贫血性凝固性梗死,大体和镜下有何病理变化?

4、试述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5、简述梗死形成的原因。

6、炎症介质由哪儿产生?有何作用?

7、什么是肿瘤的异质化?它是怎样形成的?

8、试述心肌梗死早期大体和镜下病理改变。

9、左心衰可引起何种病变?病变器官镜下主要有哪些改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苏木精(呈碱性)可将细胞核染色质、胞浆中的某些物质染成蓝紫色;伊红(呈酸性)可将细胞浆的一些物质染成红色。

化生: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所替代的过程。

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细胞浆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功能障碍。

细胞水肿:细胞内Na+和水增多,形成细胞肿胀,又称水样变性。

脂褐素:细胞萎缩和老化时,细胞内未被彻底消化的富含磷脂的细胞器残体,呈褐色。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透过心内膜可见到乳头肌及肉柱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似虎皮。

心衰细胞:左心衰造成肺淤血时,红细胞可漏出于肺泡中,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后形成含铁血黄素的颗粒,被称为心衰细胞。

坏死:活体局部组织、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机化:由新生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为机化。

再生性修复:为修复“耗损”的实质细胞而发生的同种细胞的增生,又称完全性修复。

稳定性细胞:,这类细胞有较强的潜在再生能力,生理情况下处在细胞周期的静止期不增殖,但是当受到损伤或刺激时,开始分裂增生,参与再生修复。

接触抑制:再生过程中,组织和细胞增生达到原有大小时,细胞停止生长,不至堆积起来的现象称为接触抑制。

肉芽组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或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

炎症介质:是指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细胞释放或由体液中产生的,参与或引发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

炎性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内源性致热源:由机体产生的能引起机体发热的化学物质。

菌血症:病灶局部的细菌经血管或淋巴管侵入血液,血液中可查到细菌,但全身并无中毒症状。

1~5 C A A B B 6~10 B D B A B 11~15 C D A C B

16~20 D A D D A 21~25 A B B C A 26~30 D A D C B

31~35 C B B D B 36~40 C B B D D 41~45 C C D C A

46~50 B C D D A 51~55 A C D D A 56~60 A A C B C

61~65 B B D B A 66~70 C D C B C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五、简答题

1、细动脉壁内膜下出现一些嗜伊红色、均质状的半透明蛋白物质,基底膜样物质也增多,还可见细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狭,甚至闭塞。

4、在各种粘连因子的桥梁连接作用下,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胶原粘连(称为粘附反应)。粘附后血小板释放Ca2+、ADP和血栓素A2等生物活性物质(称释放反应),使更多的血小板彼此粘集成堆(称粘集反应),开始时是可逆的。随着外源性凝血过程激活,凝血酶产生并与血小板表面的受体结合,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将血小板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形成血小板血栓。血小板血栓是多数血栓形成的开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