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浅析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浅析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浅析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浅析

中国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浅析

一、引言

企业已存在数百年,现代企业则产生于19世纪中期。20世纪,企业竞争逐渐达到白热化。到21世纪,企业竞争愈演愈烈。企业竞争不光表现为经济实力的较量,还表现为智慧和文化的较量。

企业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具有超强的持久力,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提前控制,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灵魂。本文将对企业文化的相关概念、特点及价值进行阐述,进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论述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

二、企业文化的相关概念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是80年代企业管理思想的产物,并被公认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模式。这一概念的出现是在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同,其中发现,理性化管理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和与企业长期共存的信念,而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才能真正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和企业的发展起着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学家以及组织行为学家等都从自己的学术角度进行了不同的诠释和解读。因此,在实践中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存在诸多的分歧。据统计,目前学术界有关文化的定义有四五百种之多。文化定义的多义性必然导致企业文化概念的多样性。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最广泛使用的、具有权威性的概念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爱德华·沙因(schein)的定义。沙因教授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否认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从理论上讲,企业文化是把现代企业当作一个综合的文化现象加以研究的科学。企业文化的内容根据企业文化的定义,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其中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哲学、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制度,它是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竞争、发展与壮大的精神财富。

1.经营哲学

经营哲学也称企业哲学,是一个企业特有的从事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它是指导企业行为的基础。一个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企业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

2.价值观念

企业的价值观,是指企业职工对企业存在的意义、经营目的、经营宗旨的价值评价和为之追求的整体化、个异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企业才有希望。

3.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指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共同内心态度、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它表达着企业的精神风貌和企业的风气。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内容,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所谓企业精神,主要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在美国称之为“企业哲学”,在日本称之为“社风”。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4.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在企业这一特定的社会经济组织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推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综合。企业道德既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道德原则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人格化了的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自然求索.社会交往中,所应遵循的旨在调节企业与国家.企业与他企业.企业与他单位.企业与竞争对象.企业与服务对象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

5.企业制度

谈判的智力“游戏”,吸引力众多的优秀的人才参与到它的形成与建设上来。

5.企业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

管理是一种集合力,是推动他人、激励他人去协调一致地行动,企业文化共同体的成就是以企业整体成就、企业形象为衡量标准的。

(二)企业文化的价值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对内形成企业凝聚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纽带和道德纽带,从各个环节调动积极因素,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1.企业文化的经济价值

文化力可以转换为经济力。文化力的表现形态为价值观念、信仰、态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传统、习惯等精神产品,也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对企业增强竞争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审时度势,引导企业按照经济规律运营,保证企业持续发展;落后的企业文化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第二,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着企业成功的经营管理特色,以诚信为本,形成企业的商誉,的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走向繁荣;如果企业失去信誉,就会走向衰落。

第三,优秀的企业文化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代表着员工的根本利益和要求,体现着员工的共识,具有凝聚力,使广大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提高效率,最终给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第四,优秀的企业文化反映了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形成合力的组织结构,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2.企业文化的社会价值

企业要服务于社会,具有社会价值。企业文化不仅是对先进的社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有所创新,结合企业实际,曾谈了丰富的新内容,甚至可以引领时代潮流,创造新的文化形式,从而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一,企业文化是优秀的社会传统文化的体现和弘扬。

第二,企业文化是新的社会文化的“生长点”。企业文化创造的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走在时代的前列,为社会文化的发展输送新的营养。

第三,企业文化具有时代特征,富有创新精神,对企业员工和社会成员都有熏陶作用和感染力,发挥出社会功能。

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国文化管理模式浅析

3.企业文化的人文价值

企业文化的人文价值表现为尊重人、关心人,为人服务。这种人文价值是通过对人的培养,使人得到全面发展而形成的。

四、中国企业文化及其管理模式

(一)中国企业文化的基石

企业文化是基于各种文化系统之上的,它的存在不能够游离在大的文化系统之外,因此企业文化构建一定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文化的基础格调及基本思想根源,通常称为企业文化基石。中国企业文化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东方乃至全世界,更对中国企业的文化产生着深远影响。

传统文化中近代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涉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问题。在民族资本主义大众时期,企业广泛应用近代化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组织机械化的大生产,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些生产行为,反映了处在当时社会中的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现代企业文化中倡导采用先进技术、重视科技人才、走科学发展的经营之路都起着很好的启蒙作用。

(二)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前,受外国资本和封建官僚买办控制的企业中,劳动者处于被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他们没有自由,没有平等,有的只是愤怒和反抗。在旧中国,具有一定代理性的中国企业文化只有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才存在,由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始人卢作孚先生于1925年所倡导的“民生精神”就是一例。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企业文化也如同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一样,经历了一番曲折的道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对企业文化建设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着严重的消极因素。所谓积极的一面是有利于体现企业的社会主义共性,形成注重国家利益的大集体观念和艰苦奋斗精神,如50-60年代出现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和“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就是这种观念和精神的代表。所谓消极的一面,是这种集权管理模式强化了“官本位”观念,管理活动行政化,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出来,民主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显得无力。特别是在极“左”思潮的

第 5 页

干预下,“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政治挂帅绝对化,严重阻碍了企业民主制度的建立和监督制度的形成。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环境开始转变,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建立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创造了有利的政治法律环境,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本章中所列举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必须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在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五、构建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企业文化

(一)倡导和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职工对本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和评价, 以及反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精神境界, 理想追求和是非标准。它对企业宗旨、目标、方向、方针和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起决定作用, 因此是企业群体意识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我国, 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发展曾经起过重要作用, 年代鞍钢的“孟泰精神” , 年代大庆的“铁人精神”等, 都为企业提出了鲜明统一的价值观念, 从而使企业员工明确目标, 坚定信念, 焕发出极大的劳动热情和主动性。但是, 在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下, 企业对上级有着强烈的依赖, 企业及其员工采取的是一种“唯上主义的行为方式, 这就严重束缚了企业的活力和个性, 致使企业价值观不仅不普及, 而且具有内向性、狭隘性和自发性的特点。因而其作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局限。

当前, 许多企业都在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企业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主要有市场观念。即以市场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依托, 充分利用市场资源,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在市场体制下, 企业如果仍然沿袭计划体制下的价值体系, 就很难取得成功。培育市场观以校正企业一不找市场找市长”的错位作法和“等、靠、要”等依赖行为, 使企业脱胎换骨勇于参与市场竞争。助人本观念。即树立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的观念。对企业领导者来说, 就是要把人一一企业职工当作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不断发掘他们的潜力提高他们的素质, 争取他们的长期支持, 而不是把他们当作谋利的手段或工具, 随意践踏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否则, 人心一失, 就覆水难收。对企业职工来说, 就是要把建立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和健全畅通的信息网络放在重要地位为顺利完

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中国文化管理模式浅析

成岗位工作创造条件, 而不是把自己变成金钱的奴隶。质量观念。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也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标志。任何企业任何岗位都必须树立质量第的观念。把质量工作放在首位, 这是产品和服务为用户接受的基础。效益观念。即把效益作为评价企业活动的最终标准, 蚀本的买卖尽量避免, 损人利己、有损国格的买卖坚持不干。在此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实行“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这个概念,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界和管理学家中也屡屡提起, 但他们一般都是泛指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使人们都有权“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工作岗位, 不受任何外力的干涉和控制。其实,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这是很难做到的。社会主义企业的’‘人本管理”概念, 是对西方“人本管理”理论的超越, 它包含着更丰富的含义人本管理的主体是人, 是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科学技术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的企业广大劳动者, 而不是指少数职工或个别领导人本管理是同对物、对事的管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 是在对人、对物和对事三者管理的紧密结合中, 突出人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人本管理是要把职工个人利益和国家、企业利益一致起来, 使每个职工在满足社会需要而劳动的同时, 也是在为满足个人的需要而劳动人本管理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的方针, 发挥职工在民主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强化企业职工主人翁的地位人本管理是建立企业的人才开发体系, 从战略的高度开发企业人力资源, 即开发职工队伍的潜能, 通过全员培训提高企业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实现培育“四有职工队伍”的目标。

(三)倡导和坚持企业的集体主义精神

集体主义思想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础。社会主义企业应该努力倡导和坚持集体主义精神、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凡是坚持以集体主义精神作为建设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 就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企业全体职工具有高度的爱企业爱集体的觉悟

全体职工有了集体主义思想,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反映出对企业、对集体命运的关心, 处处自觉地维护企业、维护集体的荣誉, 共存共荣在企业顺利发展时, 全体职工会觉得自豪和光荣, 激发他们加倍努力, 更自觉地为企业、为集体增添光彩在企业困难时, 他们会人心不散, 团结如钢, 自觉地奋力战胜困难, 甚至为了企业、为了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废寝忘食, 奋不顾身, 牺牲个人利益。

第 7 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