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什么是楚文化

什么是楚文化

什么是楚文化
什么是楚文化

一、什么是楚文化?楚文化的性质和渊源。

楚文化为东周时期中国南方的一支高度发达且风格独特的区域文化。楚文明的主源应是中原文明楚文化,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举世瞩目,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艺术更是独步海内外,其设计形式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楚人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楚国艺术设计乃至整个楚文化的成熟是在当时特有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追根溯源不能不与先秦时期的历史文明有关。

所谓“文明”,它包含多种含义,主要的有两点:一是指文化的总和,即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区具有特定性的文化,有时也指某一延续时间长、传播地域广且又有若干分支的总体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明等

同于文化;二是指一个氏族制度已然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般来说,当一个先进文化达到了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运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有某些进步,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经发展到足以解决一个复杂社会的秩序、安全和效能等方面的某些问题时,才表明它已进入了文明时期。楚文化最重要的便是编钟。

楚族源于中原,与中原华夏集团有着密切的关系。楚文明的主源应是中原文明。从地理位置而言,楚的先民长期与华夏先民居住、交往,楚先民吸收了华夏先民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缓慢向前发展。从统属而言,楚于西周初年被周成王所封,自然而然接受的是姬周文明的统治。而且实物资料也表明,西周时期,楚文明的个性特征尚不明确,它还保留着相当大的中原文明特点,到春秋以后才逐渐形成既别于中原姬周文明又别于其它区域性文明的有自身特点的成

熟的独特文化。

二、楚文化的发展阶段

楚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发展壮大的。按楚文化不同时期的特点,可把楚文化划分为滥觞期、勃兴期、鼎盛期和转变期4个阶段。

楚人建国丹阳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是楚文化的滥觞期。在这一时期,楚国完成了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在兼采华夏文化和蛮夷文化之长的基础上,开始创造自己的特色文化。总的来说,此时的楚文化与华夏文化尚没有明显而重大的区别,尤其是陶器、青铜器等物质文化方面,但楚文化又毕竟显示出了一些自己的特性。崇火崇凤好巫、开拓进取、不拘礼法、爱标新立异等特点为后来楚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是楚文化的勃兴期。这个时期,楚文化开始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点,表现在各个方面。从社会形态上看,农奴制布满了楚国各个县邑,奴隶制相反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民族政策上,楚人把自己定位於夷夏之间,实行抚夷属夏的国策。对於所灭之国,楚人的作法是迁其公室,存其宗庙,县其疆土,抚其臣民,用其贤能,而不以俘掠奴隶为好。从官制上看,楚官多称尹,从中央到地方,少有例外;从行政建制上,楚国首创县制,后为各国效仿;在兵制上,称谓、建制也与中原多异。这些大的文化背景已经充分昭示了楚文化的个性与气魄,楚文化也由此成熟起来。

战国时期是楚文化的鼎盛期。此时,铜器生产登峰造极,铁器普遍推广,丝织刺绣兴旺发达,漆器木器应运而生,城市建设欣欣向荣,物质文化可算是达到了顶点。与勃兴期明显不同的是,鼎盛期的楚国精神文化大放异彩,给予后世巨大的启迪,从哲学到文学,从字画到乐舞,无不独风骚,彪炳千秋,更为主要的是,楚人的政治社会体制、民族文化心理,日常生活方式等趋於成熟定型,使楚文化真正成了独特的"这一个",千百年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秦汉之际为楚文化的转变期。秦国灭掉了楚国,并排斥楚文化,使楚文化遭受重大打击。但楚文化的精神因素方面远比物质因素方面根深蒂固,因此楚文化被打而不倒,秦末,楚人刘邦、项羽大兴楚文化,使楚文化有复苏之势,但离开了物质文化根基的楚文化终究是不可能沿著自己的道路发展下去了。汉武帝独尊儒术后,自成体系的楚文化不复存在,但楚文化的某些因子却与传统中原文化一样,成为新的汉文化的组成部分。至此,南北文化相互交融,彼此促进,共同创造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二、楚文化的地域范围

楚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大体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的范围。

三、楚文化的构成要素和精神小议

楚文化的六大支柱及其精神特质

(2004-07-08 16:03:46)

在祖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楚”既是民族概念,又是国家概念,也是地域概念,加上一个“荆”字,时间就延长了。楚文化有800多年的历史,影响深远;“荆楚文化”时间更长,可延伸至2000多年。在荆楚文化研究中,楚文化研究是重点,因为荆楚文化的源头是楚文化。楚文化

是在荆楚大地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吸取了周边文化之长,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

在周代各国地域文化中,楚文化是极其重要的一支。楚文化的主要构成可概括为六大支柱:青铜冶铸、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及屈骚文学。从目前的考古成果来看,最先进的青铜冶铸出自楚国;最早的铁器在楚国;先秦漆器的数量之大、工艺之精莫过于楚漆器;最富有创造力的丝绸刺绣出自楚国;先秦金币、银币无一不是楚币。哲学有老庄,文学有屈骚,戏剧的鼻祖是楚人优孟,养由基是楚国著名的神箭手,楚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超凡脱俗,楚乐“八音”是指金、木、土、石、丝、竹、革、匏。楚国的编钟乐舞水平之高,举世公认。在政体创新上,楚人最早在今湖北荆门设立县制,将其列为一级行政区划,改变了贵族分封制度,进而引发了军事、土地、赋税改革。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楚人都有独特的贡献。总之,在采矿、冶炼、丝绸、漆器等方面,楚人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果,而老庄哲学、屈骚宋赋也成为显学。

在世界范围内,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300年间,东西方文化竞相争辉,我

们完全可以把楚文化与同时期的古希腊文化并列为世界文明的代表。楚国的青铜冶炼、铸铁、丝绸、漆器早于古希腊,许多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音乐艺术方面,楚人也在古希腊人之上。在哲学方面,二者各有所长。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根基在老子和庄子,而老子和庄子都是楚国人。1993年,湖北荆门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种,受到国际汉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国家政体建设、货币制度方面,楚国则比古希腊更为完善。航海古希腊在前,车运楚人在先。古希腊人在理论科学、造船航海、体育竞技、写实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要比楚人擅长。可以这么说,楚文化和古希腊文化从不同方向登上了世界古文明的光辉殿堂。

楚文化除了以上六大支柱外,还有以下四种非常明显的精神特质。

一是荜路蓝缕即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探寻楚人先辈艰苦创业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夏商更替之际,战火连年,楚人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到西周末年,楚人还是一个弱小的部落。熊绎成为部落首领后,率部族居江上楚蛮之地,“荜路蓝缕,以启山林”。正是这种荜路蓝缕的精神成为楚国强盛的立国之本,也成为中华民族史上艰苦创业的典范。周初,周成王盟会诸侯,熊绎出使受到冷遇。熊绎回来后告之群臣,立志发奋图强,发展生产,扩大疆土。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从熊绎到熊渠,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由一个方圆不足百里的小国发展成泱泱大国。春秋时期,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楚国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当时楚国都城是“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曰朝衣鲜而暮衣敝”。正是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楚国才能在强国如林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创造了先秦发展史上的奇迹。

二是追新逐奇即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楚人的创新精神有很多记载:楚君熊通自行称王,首创县制。楚国灭了权国,便设县治之。秦国设县,在楚国之后。早于商鞅变法的吴起变法,是楚国历史上的一次悲壮的革新运动,也是一次大胆的改革运动。楚人在科学技术、哲学思想、文学创作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以文学而言,庄周的散文奇诡莫测,变化无穷,气势浩荡,意象峥嵘。屈原是楚辞的宗师,后人对屈原作品的评价是“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它道出了楚辞惊世骇俗的奇异之美。楚人大胆革新,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楚文化。

三是兼收并蓄即融汇南北、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在先秦的诸民族中,楚人的民族偏见最少,主张民族融合,强调兼收并蓄,能够融合其他民族、国家包括来自南洋、西方的文化。在这方面突出的事例不少,比如称作“蜻蜓眼”的玻璃珠源于地中海东部,其风格似乎凝聚了地中海绚丽的蓝天白云、青山白石、碧波白帆和绿窗白墙。这种玻璃珠和淡绿色的玻璃一起,由南亚传入楚地,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实例,这条中西文化交流的“玻璃之路”比丝绸之路大约早4个世纪。在初创时期,楚王没有与周王室的血缘姻亲关系可依,没有辽阔的疆域可恃,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以致用,以独立强盛为目标,因而楚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多元性和务实性。这些特征多基于楚人的善于学习、包容众长的博大胸襟。青铜冶炼正是楚人学习吴越地区人民的技术发展起来的。楚国曾经兵伐鲁国,鲁国为了避免战事,奉送楚国100名刺绣工、100名木工和100名纺织工。楚国接纳了这300名技艺高超的工匠,迅即退兵。这300名工匠传授了先进的技术,对楚国的手工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事例充分体现了楚人兼收并蓄,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发展楚国的可贵精神。

四是崇武爱国即崇尚武装、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楚人有尚武之风,如荆州博物馆有一种叫“连发弩”的文物,李白有一首五言绝句,写到秦始皇,其中有“连弩射海鱼”的

诗句。连弩可以连发十箭,可见楚人很早就在研究发明武器了。在丰富的楚文化中,有很多例子反映了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申包胥为了求得秦国发兵救楚,在秦国朝廷中哭了7

天7夜,终于感动了秦王;楚将屈瑕战败,感到对不起家乡父老,以死谢罪,开了楚国将帅以身殉职的先河;楚武王、楚文王、楚庄王、楚共王等都身先士卒,亲临战阵之中,体现了非常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有代表性的是屈原,屈原有这样的诗句:“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是爱国主义诗人,其精神千秋万代为世人景仰,成为民族脊梁的象征。楚被秦灭时,楚人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不仅是预言,也是誓言。果然不过十六七年,秦国就在以楚国后裔为主要力量的农民起义中被推翻。楚人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超越了时空,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

楚文化博大精深,蕴藏于其中的精髓很多,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与发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设计说明

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设计说明

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设计说明 设计概论 湖北省博物馆是楚文化高度浓缩和概括的凝聚地,是楚文明的集中代表。她丰富而浩大的藏品在用它喃喃的低语无声地吟颂楚文明的光华。 浓郁而鲜明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个性是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根本。在楚文化展陈列设计中,我们坚持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的结合,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经过形式设计的语言恰当而准确的展现内容精神,以此强化陈列的功能性和艺术个性。 注重文物保护至上原则,安全合理高效科学的展示文物。 注重博物馆陈列空间的人与物的对话和交流。创新的视角,现代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唤起观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注重博物馆陈列空间形式设计的视觉秩序空间节奏及视觉感染力。 注重形式设计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形式设计不应回避时代的发展,历史对于今天已是洪荒远古,很难如何准确的以某种形式语言来复述,因此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设计更应避免反历史的设计行为。在今天,运用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融入传统地域文化的符号,更具象征性的表示地域文化的情结,而非直白的描摹!这是我们在楚文化展陈列设计中的理念。经过对传统地域符号的整合提炼,尝试着在现代主

义设计的实践中重新解释地域性。也就是说,新时代的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应继承传统形式的非形态精神,并努力将其传承到下一个时代! 设计说明: 第一展厅: 楚文化展序厅: 在第一展厅的设计中,我们根据整个楚文化陈列的内容特征,在整体的空间布置上,有意识地强化序厅的概念,将序厅定位成一个“单纯的概念空间”,对整个楚文化展陈列作高度的概括和喻示,使之具有一种情感的传递作用。 我们在“城池”与“宫廷”中寻找设计的概念元素,突出楚文化陈列中贵族阶层以及城痕的古代文明的代表特征,以此为整个展馆定下基调。 我们创造性的将引厅前置,以求经过这样一个虚拟的心理空间处理对展览内容起到很好的先导和意想的作用。经引厅入序厅,我们在序厅的设计上引用楚国的厅堂概念,经过厅堂的象征性还原,再现两千多年前楚人的生活形态。概念还原的廊柱凸现宫廷的氛围,而天花中央弧形飘逸的彩绘,彰显一份浪漫与华贵。围合的四壁上创作楚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浮雕隐隐浮现。步入序厅的正前方是一组还原的漆绘彩屏,展厅的前言镂刻于上,四周展墙边暗藏光源,隐隐的向上漫射,烘托一种诡异、神秘的氛

中原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分析

中原文化起源与发展的地理环境分析 22101030 缪海洋 摘要:中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原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河南省居中的地理位置、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和黄河的影响,使中原文化表现出创造性与根源性、历史延续性、开放性与兼容性、地域差异性等特点。 关键词:中原文化;地理环境;文化特点 一、中原文化及其特点 中原文化是河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原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原文化泛指以河南为中心,包括其周边地区在内的地域文化;狭义的中原文化仅指河南省域内的文化。本文中的中原文化是就狭义而言的。中原文化是几千年来人们改造该地区的环境所形成的,它具有自己的时空特点和文化特质,概括起来具有以下特点。 (一)根源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无论是人类记载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

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的。 (二)创造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无论是经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建构,还是汉文字和商业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发明与中医药的重大发现,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记。《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发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模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衡的浑天仪,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兼容性就是说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中原文化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就交汇在中原一带。进入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文化融合更为深化。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与周边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点。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间传入中原,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传入中原,却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纳,成为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开放性就是说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如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以及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逐个环节,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分解

江阴历史文化概况 2009-03-12 19:22 江阴,简称澄,古名暨阳。位于长江三角洲苏南板块,东经120°16’,北纬31°53’,南望太湖,北滨长江,是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港口古城。江阴,有着7000年人文史、5000年文明史、3800年筑城史和2500年的文字记载史;文物遗存丰富,历史建筑成片,街区风貌依旧,古城布局完好;是著名的江防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古代吴文化重要发源地、一代“游圣”徐霞客故里、中国民乐之乡和崇文重教之地。2000年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突出贡献奖”。200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江阴尊重历史原貌,注重整体保护,依法规范管理,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已基本具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条件。 (一)历史沿革 江阴历史源远流长。其人文史可追溯至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史上先后设立乡、县、郡、国、州、军、路等行政建置,沿用暨阳、暨州、连洋、江阴等名称。上古时代,江阴地属九州之扬州,商末周初为吴国北境。春秋战国时地属延陵,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封地和楚相春申君黄歇采邑,故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灭楚,江阴属会稽郡延陵乡。汉高祖五年(前202),改置延陵乡为毗陵县,并划出县境东部为其属乡,因地处暨湖以北,乃名暨阳乡,此为江阴设行政建置元始。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毗陵郡。暨阳乡升为暨阳县,建县治于莫城,江阴始有县级建置。梁景帝绍泰元年(555)废暨阳县,置江阴郡,并迁城于君山之阳、

大江之阴,故名江阴。自此,江阴之名沿用至今,城址亦未再迁移,已有1450余年。 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王萧方智为江阴王,于江阴郡建江阴国,隋开皇九年(589),陈灭,江阴国除;唐,武德三年(620),置暨州,领江阴、利城、暨阳三县,武德九年(626),废暨州,复江阴县。会昌四年(844),升为望县。 五代十国之南唐升元年间(937-942),置江阴军,领江阴一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江阴军为江阴路,置总管府。二十八年(1291)秋,改江阴路为江阴州,属常州路,旋升上州,属江浙路中书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即吴王位,将江阴州改名连洋州,未几复称江阴州;至元二十七年(1367)四月,降州为县,属常州府。及至民国元年(1912)废府存县,属江苏省。 1949年4月22日,江阴解放。1987年4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江阴县,设立江阴市(县级)。 (二)城址变迁 江阴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江南滨江古城。位于江阴城郊的佘城古遗址,距今3800余年,至今四周城墙清晰,尤以南城墙保存最好,高出地面近8米。考古专家通过实地考察论证后认为:“佘城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城的出现,是青铜时代长江下游第一古城。”其后江阴城址随行政建置变化而变迁。据宋《太平寰宇记》载:汉高祖五年(前202)汉将莫宠为抵御海寇筑暨阳城,又名莫城,为江阴县城之始,现莫城旧址尚存于江阴周庄镇境内。五代梁绍泰元年(555)置江阴郡,在长江南岸君山南麓筑新城,占地约600余亩,即今老城区中山公园周围,为现江阴城之始。随后历代都有扩

中美隐私观的跨文化视角分析资料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2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 3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4 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对比研究 5 A Comparative Study on Metaphors of FIR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6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欲望分析 7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 8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 9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0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11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12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分析 13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 ocabulary 14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和女权主义 15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 16 谈新闻发布会口译中的礼貌原则 17 英语商标的汉译原则及策略 18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 19 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 20 跨文化交际中旅游英语菜式的翻译 21 浅析《双城记》中的牺牲精神 22 爵士时代美国东西部的差距在盖茨比的人生悲剧中所扮演的角色 23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角色看王尔德 24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产品说明书的翻译 25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 26 试析中文歌曲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与功能 27 从《祝福》的英译本谈文化空缺词的翻译 28 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 29 英语委婉语中的转喻现象分析 30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Prison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31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Reading Class of Senior High School 32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青年文化 33 《莫比迪克》中不同的人物特点 34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 35 美国个人主义与中国集体主义的比较 36 寻找女性的自我—评托妮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秀拉形象 37 英美电视剧中双关语的字幕翻译 38 An Analysi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39 浅论中文标语英译 40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41 中英颜色词的比较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在线作业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3-11 11:45:27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道互补 ? B. 儒法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5 知识点: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王羲之

? B. 陆探微 ? C. 谢赫 ? D. 张僧繇 得分:5 知识点: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管仲 ? B. 子产 ? C. 商鞅 ? D. 吴起 得分:5 知识点: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C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 A. 《黄帝内经》 ? B. 《神农本草》 ? C. 《伤寒杂病论》 ? D. 《本草纲目》 得分:5 知识点: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湘语 ? B. 北语 ? C. 吴语 ? D. 粤语 得分:5

知识点: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聚餐制 ? B. 分餐制 ? C. 自助式 ? D. 个体式 得分:5 知识点: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A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水浒传》

湖北省博物馆楚文化展陈列设计说明

省博物馆楚文化展列设计说明 设计概论 省博物馆是楚文化高度浓缩和概括的凝聚地,是楚文明的集中代表。她丰富而浩大的藏品在用它喃喃的低语无声地吟颂楚文明的光华。 浓郁而鲜明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个性是博物馆列设计的根本。在楚文化展列设计中,我们坚持现代主义与地域主义的结合,注重容与形式的统一,通过形式设计的语言恰当而准确的展现容精神,以此强化列的功能性和艺术个性。 注重文物保护至上原则,安全合理高效科学的展示文物。 注重博物馆列空间的人与物的对话和交流。创新的视角,现代的科技手段和设备,唤起观众的主动参与意识。 注重博物馆列空间形式设计的视觉秩序空间节奏及视觉感染力。 注重形式设计的安全性与环保性。 形式设计不应回避时代的发展,历史对于今天已是洪荒远古,很难如何准确的以某种形式语言来复述,因此省博物馆楚文化展列设计更应避免反历史的设计行为。在今天,运用现代主义的设计手法融入传统地域文化的符号,更具象征性的表达地域文化的情结,而非直白的描摹!这是我们在楚文化展列设计中的理念。通过对传统地域符号的整合提炼,尝试着在现代主义设计的

实践中重新解释地域性。也就是说,新时代的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应继承传统形式的非形态精神,并努力将其传承到下一个时代! 设计说明: 第一展厅: 楚文化展序厅: 在第一展厅的设计中,我们根据整个楚文化列的容特征,在整体的空间布置上,有意识地强化序厅的概念,将序厅定位成一个“单纯的概念空间”,对整个楚文化展列作高度的概括和喻示,使之具有一种情感的传递作用。 我们在“城池”与“宫廷”中寻找设计的概念元素,突出楚文化列中贵族阶层以及城痕的古代文明的代表特征,以此为整个展馆定下基调。 我们创造性的将引厅前置,以求通过这样一个虚拟的心理空间处理对展览容起到很好的先导和意想的作用。经引厅入序厅,我们在序厅的设计上引用楚国的厅堂概念,通过厅堂的象征性还原,再现两千多年前楚人的生活形态。概念还原的廊柱凸现宫廷的氛围,而天花中央弧形飘逸的彩绘,彰显一份浪漫与华贵。围合的四壁上创作楚文化为主题的艺术浮雕隐隐浮现。步入序厅的正前方是一组还原的漆绘彩屏,展厅的前言镂刻于上,四周展墙边暗藏光源,隐隐的向上漫射,烘托一种诡异、神秘的氛围,隐

楚汉 文化

摘要: 楚汉文化,在秦汉之际,淮海地区上承炎黄文化优良传统,秉持本土文化的纯厚优势,融合先秦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体系,在斗争与发展中成长、成熟起来,是两汉文化的先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鲜明的特征,有深刻的内涵,有久远的影响。 编辑本段楚汉文化-楚汉文化的形成 中华文化是一种多元文化,它是由多种地域文化融汇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文化。在它的内涵中融汇有三种主体文化:一是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华夏文化;二是以太昊、少昊为代表的东夷文化;三是以伏羲、女娲为代表的楚文化。从徐州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她正是这三种文化交流融汇的结合点,从而成为汉文化的发祥地。一种地域文化的形成,一般要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地理位置、历史演革以及二者相结合所形成的历史区位。徐州地处东海之滨,岱南淮北,黄河、济水洞穿全境,是人之初东夷部落的聚居地。由于东夷部族的南迁,在江汉之地蜷缩于山林与平原之间,长期与“三苗”土著人杂处。至周成王时,鬻熊之重孙熊绎始受封于楚蛮之地,“楚”这个正式的国名兼族名始载于史册,进而成为春秋一霸。按其扩张迁徙国都之先后,称为荆楚、陈楚、吴楚;按其所处方位,分为南楚、东楚、西楚等,从而正式称之为“楚人”。辟在荆山、筚路蓝缕的生存环境和社会地位,成就了楚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长达八百多年的立国历史中,他不仅改写了古中国的政治地理,而且以卓越的奋斗精神改写了古华厦的文化地理,其文明成就灿然于天地之间。徐州,正是楚人的起源与归宿。楚文化,因楚人、楚国而得名,是形成于周代的一种地域文化。她初成于江汉地区的苗蛮之地,是糅合了东方文化之末流和荆蛮文化之余绪的一种低等文化。在楚人那里,一切都是崭新的创造,就兴的楚文化成了一种高视点的、积极的社会文化形态。楚人放眼天下、励精图治的精神,形成了外求诸人而博采众长,内求于己而独创一格的视野;形成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性文化和包容精神。在这样一种一派长川的文化创造中,楚人高昂着一种挑战的文化精神,按照自己的生命意志和审美情趣,把自己的风格和气派发挥的淋漓尽致,把楚文化的血色大旗挺立于华夏文化之前列,进而影响到华夏诸邦。“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就是楚文化对北方齐鲁文化的挑战和示威,是充满民族文化精神的宣言和昭示。 编辑本段楚汉文化-楚汉文化中的符号文化 符号文化,既是人类物质文化创造的结晶,又是人类精神文化创造的载体。在楚汉文化中,符号文化主要体现在图形、色彩、纹饰、文字方面。首先,图形。图形在符号文化中源于图腾崇拜。东夷部族崇拜蛇图腾,后演变成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图形。屈原在《楚辞.天问》中说:“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汉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说:“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以后汉画像石中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图形屡见

鹤壁文化概述

鹤壁文化概述 鹤壁位于河南省北部,淇水之滨,太行山东麓,因世传“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而得名。鹤壁历史悠久,已有3000多年历史,地处中原腹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鹤壁老市区曾为商代首都"中牟",战国时赵国首都迁邯郸前曾定都于此约40年。所辖淇县曾是殷商首都“朝歌”,春秋时卫国首都“沬”。这里山河秀美,历史悠久、文明久远,山河壮美、人主荟萃,厚土民魂、神韵飞扬,实乃太行山东麓的一颗明珠。 鹤壁是华夏文明发祥之地。这里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文明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就在此耕耘生息,辛村文化遗址、鹿楼汉代冶铁遗址、鹤壁集宋代古瓷窑遗址等,充分反映了这里古文化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殷商时期殷王武丁、武乙、帝乙、帝辛曾先后在辖区内建都,战国时期公元前425年赵国曾在此建都达39年。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13篇专门描绘淇河两岸人民的劳动、爱情生活。这里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许穆夫人以及孔子的高足子贡的故乡。 鹤壁是秀丽多姿之地。这里名胜古迹荟萃,自然景观奇特。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华北地区唯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淇河从境内蜿蜒流过,水阔流缓,清澈碧透,沿河景点密布,被誉为“北方漓江”。所辖浚县、淇县均为历史文化名城。大伾山、浮丘山、云梦山风景优美,摘心台、鹿台、万鹤台闻名遐迩,天宁寺、双塔寺、金山寺美丽宜人,千佛洞、玄天洞、药王洞、鬼谷子洞诡支波谲,上峪火山地幔窗口世所罕见。 鹤壁是诗书之乡。壮美的山、秀丽的水,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引无数文人骚客竞折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名士登云梦观赏山川河流之秀丽,进朝歌领略历史文化之悠久,驻黎阳赞叹人文风情之俊美,或文或诗,留下了许多脍灸人口的骈文绝句、文章佳作。这些熠熠生辉、流远久远的精品佳作,以写实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鹤壁的古风古韵、美景名胜、人文地理、淳朴民风,记录了文人墨客对鹤壁那份挥之不去的情思和留恋。 鹤壁是美丽富饶之地。这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现已发现矿藏30多种,煤炭、水泥灰岩、白云岩、天然矿泉水均有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花生等,淇河鲫鱼、缠丝鸭蛋、冬凌草被誉为“淇河三珍”,享誉中外,久负盛名。 鹤壁是美食之乡。淇河鲫鱼在过去上敬奉过皇帝,下适应民间百姓,它长盛不衰,伴随鹤壁人民度过了无数个寒来暑往,岁月更替。浚县子馍粗放而不失雅致,是文化的结晶,地域的印证。小河白菜曾让曹操将士饱口福,精神振奋,一口气登上太行山灭了高干;浚县八大碗来自皇家,是满汉全席之遗存……原来美食名吃也蕴藏着历史,饱含着文化。 鹤壁是开发开放的热土。鹤壁位居中原,是兵家逐鹿、商家必争的中原地区,既是豫北城市群的中心,又是晋冀鲁豫四省十市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有利条件,有利于发挥联络和辐射作用。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调中线从新区穿过,南距郑州机场130公里,交通四通八达,通讯捷达方便。经过40多年的建设,鹤壁已经形成了融工业、贸易、文化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园林化综合性新型城市,随着国家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鹤壁已经成为中外客商竞相投资的热土。 这就是鹤壁,山光水色优美,文化传承悠久;这就是鹤壁,英杰雄才辈出,文明郁积磅礴。这就是鹤壁,既有亘古长存的历史足迹,又有今日始开的时代芬芳;这就是鹤壁,既蕴藉历史的雄浑博大,又焕发未来的神韵风采。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跨文化视野下的综合美显现

跨文化视野下的综合美显现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语言定义为“表达概念的符号系统”,而我们所共识的语言又是构成社会文化形态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基础要素之一。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曾定义“文化”说: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音乐作为艺术中一分子,自古以来在文化的构建中占有重要地位。“跨文化”学科的开端肇起于20世纪50年代霍尔(Hall)《无声的语言》一书的出版,该书述及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交融”与“碰撞”。“跨文化”、“多语言”不仅牵涉到审美习惯的差异,还不得不面临技术处理手法的差异性难关。 一 2021年5月12日和15日分别在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上演的“朱世瑞室内乐作品音乐会——跨文化与多语言作曲实践”,不仅回答了“中外多元音乐技术手法”的交融问题,也以自己的创作呈现了跨文化审美视野下的音乐语言处理问题。整场音乐会所透露出的鲜明文化风格取向和新颖独特的技术手法,让听众如闻“韶乐”、如沐春风,感受到朱世瑞跨文化视野下的技术手法特点。 这场个人室内乐作品音乐会的四部作品均属国内首演,虽在心理上作了一定的前期准备,但笔者还是为作品中所蕴含的浓郁文化气息所震撼。作曲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感悟,与中国古典艺术的心灵通犀,对中国古代文学全新的现代演释,对当今先进作曲技术的娴熟于心,对世界各国文化、语言的合理运用,使这一音乐会带有了明显的时代文化的标签。 从音乐会的整体布局看,四部作品、上下半场,带有中国古代文学对仗的工整美,其结构的均衡对称显示了作曲家对音乐会整体谋篇布局的精心策划。第一首的“木管五重奏”与第三首的“弦乐四重奏”,第二首与第四首的“中外混合室内乐队”,这些安排显示了主创者在“音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楚文化元素之图形设计的应用

一、前奏——对楚文化的提炼 成熟期的楚文化,是以萌芽期的楚文化为本源、以华夏文化为主体、蛮夷文化为助力,经过不断交流、融合发展起来的,它与中原文化一起成为我国上古时代灿烂文化的南北表率,拥有极高的设计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 凤纹的流行是楚文化鼎盛期装饰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描绘凤的形象时,楚人把美好的特征和性格都赋予凤。 楚墓中常见的虎应鸟架鼓。鼓架以凤、虎为造型,虎混沌敦厚,匍匐负重,凤高大俊拔,引吭高歌;虎鸟对比,凸显出凤鸟的图腾意义。凤的造型夸张、整合,绝非自然界客观模仿,造型无中生有,分解、异化和重组,设计语言独具特色,显现出楚人在艺术发端时期不同凡响的创造力和观察力。“集壮、美、奇于一身”正是楚文化鼎盛期的象征,其创造意匠不在表现某个具体动物,而在表现由若干生命力喷发的动物所映照出的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楚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图腾的崇拜,使造型夸张奇特,并开始趋向抽象化、符号化。 楚文化中,除了楚凤,最具有代表性的3个元素就是钟、车、简,编钟以其独特的音乐性能和工艺上的高技术含量,象征着楚国的艺术和科技;战车以其高大的躯体和显赫的威势,象征着楚国的军事与政治,竹简以其丰富的文化信息,象征着楚国的思想和艺术。 楚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中反映出楚人的社会久盛不衰的巫风,这种社会风尚必然会反映到文化上,所以楚文化也称巫文化。在艺术风格上,其主要表现为追求挺拔、清秀与诡奇、绮丽的结合,使纹样呈现出匪夷所思的怪诞的美,这是其他任何时代所不能比拟的独特性。 二、序曲——对设计的思索 艺术设计的诞生,发展,都离不开产生这一文化的地域,民族和时代。设计作为一极具文化内涵的设计类别,对传统文化的发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自然形象中提炼,通过楚人的悟化、抽象为符号,具有深刻而特定的内涵,符号一旦普及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便会渐渐淡化为一股图案而失去其特殊意义。 楚人的这种艺术创造方式面对今天是有所启示的。从事艺术设计不能只是对传统图形的挪用、模仿、或根据绘画模式由写生得到包装形象、艺术设计的特点要求新、奇,设计师也只有让思维插上翅膀,才能创造出让消费者耳目一新的作品,使图形更具有实用性和信息性的特点。我们从对西方设计潮流涌入的盲从、学习阶段,到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新珍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楚文化,竟是如此的率真、浪漫。

武汉大学招生宣传片字幕文稿

武汉,被誉为江城,千湖之城,东方芝加哥、九省通衢。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因有一所中国最美的大学而闻名。武汉大学从晚晴自强学堂的兴学救国到当今屹立荆楚、誉满全球。120多年走过,他的历史时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光辉写照,是民族团结和国际视野的相互交融。春之灵动、夏之繁盛、秋之澄明,冬之空灵。东湖之滨,珞珈山上,最美的武汉大学间,很多人述说着他们的故事。三年,183次辩论赛,我在武大遇到了全中国最热爱思辨的一群人。两次华语辩论最高奖项,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让我感受到了武大辩论二十多年思想的积淀,有人说打辩论的人有些张扬,而武大是一个让你知道山外有山的地方。千帆过后,武大带给我的是谦逊和沉淀。三年超过四万的奖学金是武大对我最大的馈赠,也是我在武大每一分努力最好的纪念。从哥伦比亚大学暑期交流,到美国大学生建模比赛的赛场,武大为我提供了最好的平台,有人说学霸的生活太寂寞,我却知道,武大的图书馆有630万册书,每一天都很精彩。我六岁开始学琴,因为学业我不得不中途放弃,来到武大后,宽松的环境,专业级的社团,以及良师的帮助,让我得以重拾儿时的梦想。磨砺进步,练琴、练心,在武大,我拉着琴,奏响我的梦。寒窗十载,我终于走出了家乡的群山,面对山外的世界,不想再回家,谁曾想,珞珈山的伟大传统,武大人的顶天立地,让我找到了新的方

向!于是我走进了大山里的小学,和孩子们在一起,笃定地用梦想孵化翅膀,用知识激发力量,是武大教会了我责任和担当,让我深深体会到用所学专业和知识造福孩子,让更多的孩子插上翅膀,这才是我做过的最有意思的事情,如果不是武大,我从未想过我会跳舞四年,也从未想过会在大四拿到伦敦国王学院的offer,是武大的气韵让我放手逐梦,给我更多的机会走向世界走向更大的舞台。经历了高考的洗礼,伤痛、疲惫、汗水、泪水,无数个日夜,我与篮球一起度过,想在赛场发光,就要把自己的剑磨亮。人生如果是一场马拉松,我想武大才是真真的起点,没有跨不过的栏,没有什么能让我止步从一个瘦弱的少年,到拥有强健的体魄,我想我这一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遇见龙舟队。百折不挠,同舟共济,龙舟队所秉承的团队精神,属于每一个武大人。从武大的学生到武大的辅导员,我在武大完成了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变。在校的这七年,日子繁琐而充实,我写歌,唱歌、学习,参加活动,不断求索、不断成长。而如今我成为了一名辅导员,希望能守护更多学生的成长,带领他们走向自己想要的未来。在武大,山水一程,三生有幸。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习题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一)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儒家六经,即、、、、、,四书即、、、。 2、神话传说凝结着民族精神,据《史记》记载、、、、,是我国传说中的五帝。他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伦理的核心特征。 3、中国古代学术与政治关系密切,不同时代各有其最为发达的学术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学发达,两汉盛行。魏晋风靡士林,隋唐独步一时,宋明理学精致高妙,清代达到极盛。 二.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的发展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经学 6.宋明理学改变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集大成者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王重阳 7.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 8.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9.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10.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 A.汉 B.唐 C.宋 D.清 11.佛教“四谛”是指() A.生老病死 B.四大皆空 C.脱苦 D.苦集灭道 12.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13.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 14.下列农作物中除()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 B.大豆 C.粟 D.西瓜 15.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 A.天文学 B.数学 C.农学 D.中医学 16.把中国古代各行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A.音乐 B.戏曲 C.建筑 D.园林 17.唐代画家中被称做画圣的是() A.李思训 B.吴道子 C.闫立本 D.韩干

基于跨文化视野的对外汉语教学初探论文

基于跨文化视野的对外汉语教学初探论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助力文化的传承;文化是语言的精华,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与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是以,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教学的发展。而基于跨文化角度来研究,不难发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与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文化地区,分属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就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不同文化交流、沟通的重要性,只有将两者融会贯通,方能从根源上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的预期效果。 一、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难度大 从跨文化视角出发,由于文化背景差异之大,外国学生难以理解许多汉语词汇的真正含义。以东西为例,汉语表达中有你算什么东西?的用法,该句含有不友好、不尊重的句意,外国学生能明白东西这个词,却不理解为什么在这句话里要使用东西一词,这便是予以理解问题。其次,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同,在有关日常生活的教学中往往也是难以理解。例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常以吃了吗您?开头,但在外国学生眼里,这更像是表达邀请对方吃饭的行为。 (二)教学方式保守、单一 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多种汉语教学方式的结合进行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文化教学的优势,使得学生更好地体验不同文化的差异,真正实现汉语教学的实质化。但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许多状况,如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保守,难以满足对外汉语教学发展要求,教师不足以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对于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少之又少,教师缺乏能力将对外汉语教学方式进行取长补短,结合创新。 (三)应试考核思想盛行 目前,并没有一种官方的正规的综合考试方式来评定学生的汉语学习成绩。就像英语学习一样,大多对外汉语教师强调写能力,而不重视学生其余汉语能力。现有的评估方式也往往只侧重于学生的卷面成绩,应试考核思想盛行,导致了落后的汉语成绩评估方式。使得学生仅把能顺利通过考试作为汉语学习的主要目标。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跨文化参与的对策 (一)重视综合汉语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缺乏经验基础。以跨文化角度研究分析,得知对外汉语教学存在诸多矛盾与冲突,这些都有待对外汉语教师去思考,找到解决方法,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而对于不同文化在碰撞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与冲突,教师要重点关注,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运用跨文化視角看问题,诸种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进步。教师在开始对外汉语教学前,要树立长期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以让学生了解、掌握汉语文化知识为目标,还要具有创新进取的精神,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使得教学内容紧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结课论文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谈家乡文化—豫剧 摘要: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而豫剧则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键字:中原文化、豫剧、艺术、河南梆子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原是所有中华儿女心灵上的故乡,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中原文化既是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根据中原文化内容的特色,大体可以概括为史前文化、圣贤文化、民俗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等18种文化。总之,中原文化厚重、多元、经典,是一种典型的“圣”文化、“福”文化、“魂”文化。中原文化这种独特的魅力,使其在中华文明史上书写了灿烂的篇章。 中原文化特点鲜明、作用独特 中原文化具有五个主要特点:一是根源性,二是原创性,三是包容性,四是开放性,五是基础性。中原文化的显著特性,决定了中原文化对于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河南人,从小就被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包围,使我深深的迷上了这魅力无穷的中原文化,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因为我姥姥是一个戏迷,所以豫剧在我心中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位置,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中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豫剧 豫剧是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豫剧为榜眼),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鼎盛时期,除河南外,全国包括京、津、鄂、皖、苏、鲁、冀、晋、陕、甘、蜀、辽、吉、黑以及贵州、青海、西藏、新疆、台湾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豫剧(院)团分布,豫剧团更是不计其数。 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近400年的历史。是在河南民歌,小调及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后吸收北曲、弦索、罗卷戏、昆曲、秦腔等其它戏曲剧种结合演变而成。豫剧诞生在七朝古都,东京汴梁城开封。

荆楚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承—以楚凤纹饰为例

荆楚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传承一以楚凤纹饰为例 严峰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摘要:楚凤纹饰是荆楚文化的精华之一,它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代表了独特的民族特色, 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 探讨楚文化中的凤纹艺术, 再结 合现代的包装设计,取之精华去其糟粕, 不仅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也是利于现代包 装设计的发展。通创新后的纹饰,不但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 同时也使消费者满足了追 求艺术的心理需要, 体现荆楚历史、文化的永恒魅力,也使中国包装设计在国内和国际的市 场上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使取得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朧。 关键词:楚凤、现代包装设计、传统纹饰 1. 荆楚文化中楚凤纹饰的演化 中国纹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及辉煌的成就, 早在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先民们就在彩陶上运 用表号化的龙凤图腾来装饰自己的生活, 原始化的龙凤图腾作为最早的几何图案纹饰, 镌刻 在工艺美术史册的前页。楚文化作为一支绚丽多彩具有独特风格的南国文化,早在 战国七 雄”年代,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凤纹则又是楚文化发展的精髓。楚人爱 凤”是因为凤 是真善美、尊贵和安详的象征。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 商周时期的奴隶社会, 凤的造型有点抽象, 看上去像蛇也像龙, 的神怪动物,它代表着神秘宗教与威慑王权出现在青铜器艺术作品 上,各种的衍生抽象纹饰形成了严肃庄重的视觉效果,其宗教意义远 远大于生活意义,体 现了奴隶社会的精神会意(如图1)。 残 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骤東。 而相比之下,秦汉以后的楚凤纹饰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与楚人的精神 境界、个性特 征、文学创作和哲学思想达成了高度的一致,做到了真 正意义上的代表性 物化” 器物纹饰由单纯粗犷趋于成熟,神秘肃穆 转向平实奔放,达到不容忽视的艺术高 度。 例如(如图2), 1975年云 梦睡虎地17号墓出土的彩绘凤鱼纹漆盂,器物内侧底部绘有两条游 鱼和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 凤颈向前弯曲,腹部前倾挺起,双足呈 一' 字型立飞,呈现奔放豪迈之势,寓意羽化升仙,祥瑞平和。 酽 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钯。 在以后历代的封建王朝发展中,凤纹承袭了秦汉的写实风格, 形象洒脱飘逸。但逐渐成为统治者们追求某些政治意义或者为 达到某些愿望而存在。 历经千年的此起彼伏, 却依然没有摆脱 优雅华贵的封建特征。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肤。 楚凤纹饰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代表, 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祥瑞与美丽的化身, 寄托着 心中美好的祝福。楚凤纹饰代表的浪漫主义色彩, 是探究追寻的精神和恢弘广博的气势的最 佳方式,过去多用于宫廷、民间的工艺美术品中,如今经过历代能人巧匠的丰富想象力及艺 术创造力,将楚凤的艺术魅力及民族形式展现出来, 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和艺术符号之 一。因此,在现代的包装设计中,将楚凤纹饰更好的传承下去是非常的重要。 类蒋薔點鉍杂。 2. 楚凤纹饰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现状 现代和近代的装饰,都赋予了凤纹的时代气息,或抽象,或变形,应用更加广泛,不仅要体 现视觉的美感,更多的侧重于把商品的内涵展现出来。 在很多优秀设计师精心设计下, 使得 凤纹的表现形式更加的多姿多彩。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龔。 在我们传统生活中,凤纹的应用分为喜庆、老百姓、皇宫的使用,首先说喜庆,小到喜帖大 是一种经过想象变化而形成 謀荞抟箧飆鐸怼 图1.青铜器上的原始凤纹 图2.1975年云梦睡虎地17 号墓出土的彩绘凤鱼纹漆盂

课题申报范文:2231-创意设计视角下的荆楚文化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播研究

创意设计视角下的荆楚文化在中小学校园的传播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 外来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传统文化的边缘化,使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已成为业界共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小学校园文化由早期的自然沉积,转向教育工作者主动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激发人们从传统文化意义上去构建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从诞生开始就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效。荆楚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楚人“筚路蓝缕”的进取精神,“鸣将惊人”的创新意识,“抚夷属夏”的开放气度、“深固难徙”的爱国情结和“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直至今日仍熠熠生辉。荆楚文化在中小学校园中的传播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有效路径。创意设计的融入为荆楚文化与现代中小学教育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并可通过校园物质载体的呈现,以具象化的形式提升荆楚文化的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 课题界定 以“五种精神”、“六大支柱”、“十种文化”为核心的荆楚文化,存在一定的抽象性,需要一种具象化的表现形式才能在校园中得以更好的传播并实现其教育功能,本研究便是以荆楚文化为载体,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使其在校园物质文化,即校园建筑格局、文化场所设施、校园绿化景观等方面设计中加以呈现,从而实现荆楚文化的具象化表现。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W.Waller于 1932 年提出,他把校园文化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在我国,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才在高校范围内被正式提出。1986 年,沈辉发表第一篇讨论校园文化的论文《校园文化浅析》,稍后又发表《校园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建设》,从而引发了校园文化研究热潮。然而,研究成果多围绕高校展开,缺乏对中小学的关照。1990年,曾任中宣部教育局副局长的梁为揖首次提出应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2006 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推动了各地对中小学校园文化研究的升温。然而,细数相关研究与实践,目前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缺乏深度的文化底蕴支撑,教育功能不显著,忽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功能。 传播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具有重要价值,它既是传统文化保护的目的,又是其重要内容,并且还是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目前的传统文化传播研究忽略了学校教育这一重要路径的,尚有的为数不多的传统文化校园传播研究也多局限于高等院校,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甚少有人关注。毋庸置疑,学校是文化知识聚集、传播、创新的重要场合,肩负着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通过学校教育来传承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历来是各个国家、民族所采取的主要途径。基于荆楚文化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有助于彰显我省中小学校园文化特色、增强校园文化功能,另一方面也为荆楚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路径。 然而,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荆楚文化如何能够在中小学校园中以一种直观、具象化的形式被中小学生识别并吸收,是荆楚文化在中小学校园中传播的关键。2005年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建华指出,校园环境艺术化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着重加强中小学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的实施;刘献君认为,校园文化氛围是文化要素趋于整合的结果,包括设计者精心设计的校园布局、楼房、绿化、美化、人文景点等,能够在自然环境中融入人文含量,从而使得学生产生美好感受和体验;张鹏认为,校园环境蕴含着设计艺术,而设计艺术的内在形态表现为技术性、文化性、审美观念、审美创意等,只有将设计艺术的外在形态要素——符号来精心设计,才能实现人与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英国首相丘吉尔言道:“我们先塑造环境,然后环境塑造我们。”因此,结合中小学教育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