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市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桂林市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桂林市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桂林市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图示意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集中分布在()

A. 中部和南部

B. 中部和北部

C. 南部和北部

D. 东部和西部

(2)影响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水源和土壤

B. 气候、矿产和土壤

C. 地形、水源和矿产

D. 地形、水源和气候

(3)下列传统民居中,能反映山西省自然环境特点的是()

A. 冰屋

B. 高架屋

C. 窑洞

D. 蒙古包【答案】(1)A

(2)D

(3)C

【解析】【分析】(1)农耕型古村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可知,山西省农耕型古村落集中分布在中部和南部。(2)从图中可知,农耕型古村落都在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的地区,故影响山两省农耕型古村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水源和气候。(3)山西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上,窑洞是山西当地的传统民居,冬暖夏凉,依山而建。

故答案为:(1)A;(2)D;(3)C。

【点评】(1)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2)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早期人类的聚居地一般都选择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点。例如,中国陕西蓝田猿人的遗址,就在一条河流最高的阶地上。

(3)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典型民居为冬暖夏凉的窑洞。

2.南通地区滨江临海,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居住总人口约730万人。读“南通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县(市)中,既濒长江又临黄海的是()

A. 海门

B. 如东

C. 如皋

D. 海安(2)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南通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

A. 11人/平方千米

B. 91人/平方千米

C. 110人/平方千米

D. 910人/平方千米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南通地区位于江苏省南部,滨江临海,总面积8001平方千米,居住总人口约730万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以上四个县中,既濒临长江又临黄海的是海门县,海安市没有濒临长江,如东县没有濒临长江,如皋市没有濒临黄海,故选A。

(2)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由南通市的面积和人口总数可知,南通地区的人口密度约为910人/平方千米,故选D。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上即可得出答案,比较简单。

(2)考查人口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学生要记住计算公式,同时要注意单位变化。

3.2019年3月8日,《航拍中国第二季·福建》在CCTV-9播出,读下面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①山脉是()

A. 武夷山

B. 太行山

C. 雪峰山

D. 戴云山

(2)右图是福建沿海某岛屿的传统民居石厝,其低矮、窗小、顶缓的设计主要是为了()

A. 防震

B. 防风

C. 防洪

D. 防沙(3)关于福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B. 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

C. 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

D. 闽江在宁德市注入南海

【答案】(1)D

(2)B

(3)D

【解析】【分析】(1)图中①山脉是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故答案为:D。(2)读图可知,当地传统民居石厝的特点是:低矮、顶缓、窗小。石厝是当地居民从实用出发,针对海岛资源和气候发展起来的一种石结构建筑。当地缺砖少木,石材于是成为主要建筑材料。风是海岛民居最可怕的敌人,少开窗和开小窗,为的都是防风。故答案为:B。(3)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闽江在福州市注入东海。故答案为:D。

【点评】(1)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峰岭连绵不断,山地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8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素称“东南山国”。主要山脉有武夷山脉、杉岭山脉、太姥山脉、戴云山脉、玳瑁山脉、博平岭山脉。

(2)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在夏秋季节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3)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呈东北-西南走向。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4.“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2019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有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他们可能是()

A. 阿拉伯人

B. 因纽特人

C. 柬埔寨人

D. 菲律宾人【答案】 A

【解析】【分析】解:根据题干中描述可知,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是为了防太阳辐射,防风沙,信仰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A。

【点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阿拉伯语为阿拉伯国家官方用语,绝大多数

信仰伊斯兰教。此外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的极少数人信仰基督教。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

5.认识世界,读下组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组图中表示马六甲海峡的是图( )

A. ①

B. ②

C. ③

D. ③(2)上组图中的图②所示区域的主要人种、通用的语言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

A. 黄色人种、英语、基督教

B. 黑色人种、西班牙语、佛教

C. 白色人种、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D. 黄色人种、阿拉伯语、基督教

(3)上组图中有关图③所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区域常住居民为因纽特人、拉普人

B. 站在A处,面北而立,该海峡西侧为太平洋,东侧为大西洋

C. 该区域气候酷寒,地面全被冰雪覆盖,没有植物能够生长

D. B所在的大洲淡水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答案】(1)A

(2)C

(3)B

【解析】【分析】(1)马六甲海峡地处东南亚,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图①表示的是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②表示的是西亚地区,③表示的是南极地区,④表示的是白令海峡。

(2)图②是西亚地区,西亚主要以白色人种为主,通用阿拉伯语、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

(3)图③是南极地区,南极地区无定居人口,北极地区常住的居民是因纽特人、拉普人,A错;图③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区域,南极点是地球最南端,因此站在A德雷克海峡处,面北而立,该海峡西侧为太平洋,东侧为大西洋,B正确;南极地区气候酷寒、烈风、干燥,南极地区的暖季,在大陆边缘的沿海地区是无冰区,这里生长着主要以地衣、苔藓、藻类为主的植物,C错;B所在的南极洲淡水资源丰富,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存在。南极地区降水稀少,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洲,D错。

故答案为:(1)A;(2)C;(3)B;

【点评】(1)黄色人种:皮肤呈黄色或棕色,眼睛呈棕色,头发黑直脸形宽平,鼻梁和身材中等。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色人种:皮肤呈

白色或浅棕色,眼色、发色较浅,头发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身材较高。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西亚、南亚、北非、大洋洲;黑色人种:皮肤和眼睛呈黑棕色,头发卷曲,鼻梁扁平,嘴唇较厚,下巴较低,四肢较长。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不管任何人种都是相互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2)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的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南部等 ;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俄语: 俄罗斯和独联体的其他许多国家;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许多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西亚和北非的许多国家.

(3)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6.某国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0‰,人口死亡率为7‰,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 10‰

B. 3‰

C. 17‰

D. 7‰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0‰-7‰=3‰;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自然增长的趋势和速度的指标,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7.(遵义)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认增长率最高的是大洋洲

B. 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 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D. 人口对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展越慢越好

【答案】C

【解析】【分析】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的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

故选:C

【点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

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过快带来的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

8.(昆明)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其代表建筑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A图所示的是伊斯兰教的代表建筑清真寺,B图所示的是佛教的代表建筑寺院,C图所示的是基督教的代表建筑基督教堂,D图所示的是佛教的另一代表建筑佛塔。

故选:C

【点评】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宗教建筑物,金碧辉煌的佛教庙宇,高高耸立的基督教堂,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等,世界上现有将近半数的人信仰宗教,其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9.读“世界人口增长表”和“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2010年)表”,回答下面小题。

(1)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每增加10亿人口,所经历时间最短的是()

A. 10亿→20亿

B. 20亿→30亿

C. 30亿→40亿

D. 40亿→50亿

(2)下列大洲,人口数(2010年)最多的是()

A. 非洲

B. 欧洲

C. 大洋洲

D. 亚洲【答案】(1)D

(2)D

【解析】【分析】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各大洲差异很大,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大部分是人口增长缓慢,人口问题困扰着许多国家的发展。

(1)由表格数据可知,世界人口从10亿到50亿,每增加10亿人口,所经历时间最短的

是40亿→50亿,只经历了12年,故选D。

(2)由2010年世界各大洲的人口数可知,各大洲中亚洲的人口数量最多,约41.56亿人,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一半,故选D。

故答案为:(1)D;(2)D;

【点评】(1)考查学生读表分析能力,答案完全在表里可以得出来,这种题目学生要细心和耐心一般都能答对。

(2)同样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读图能力也是地理教学一块重要的内容,要注意在平时多练习。

10.下图为福建沿海某岛屿的依山傍海而建的石厝(用石头堆的房屋)和当地某时段天气周报手机截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石厝低矮、顶缓、窗小的特点主要是为了抵御台风、抗雨

B. 石厝的设计与当地炎热干旱的自然环境相适应

C. 根据天气周报、星期一去看石厝观海应使用雨具

D. 截图中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1月份

【答案】 A

【解析】【分析】当地石厝的设计特点是低矮、顶缓、窗小,主要目的是因为当地易受台风的影响,为了抵御台风、抗雨,A正确;

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多雨,B错误;

根据天气预报可知,星期一是晴天,无需使用雨具,C错误;

根据截图最有可能是发生在7月,气温高,多雨,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福建的而特色民居及气候特征等,了解福建省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是答题的前提,要理解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1.下图为馕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馕带分布区()

A.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B.为人口稠密区

C.通用阿拉伯语

D.以白色人种为主

(2)下列民居中,与甲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是()

A.

B.

C.

D.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馕带”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西亚、埃及等地,该地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A正确;“馕带”分布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是人口稀疏区,B错;埃及、西亚的阿拉伯国家通用阿拉伯语,新疆、巴基斯坦、印度不使用阿拉伯语,C错;西亚、北非、巴基斯坦、印度主要以白色人种,新疆区内汉族,各少数民族不是都是白色人种,D错。故答案为:A。(2)图中甲地位于阿拉伯半岛,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因此该地房屋墙体厚,窗户小,房子的建筑材料主要是垒土、土砖、泥房等,C项中的建筑适应炎热干燥的气候。A 项是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B项是气候湿热地区的干栏式民居,D项是我国江南水乡的民居,故答案为:C。

【点评】(1)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至今主要发达国家,除了日本,都是基督教文化主导的国家,尤其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广泛地区。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伊斯兰教发源于阿拉伯半岛,佛教发源于古印度。

(2)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气候相对比较干燥,人们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

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

12.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意大利,近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引起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下列不是人口老龄化造成的社会问题是()

A. 就业困难

B. 劳动力短缺

C. 国防兵力不足

D. 社会养老压力增大

【答案】 A

【解析】【分析】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和社会养老的压力增大,就业困难是由于人口过快增长造成的。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不属于,人口老龄化主要是适龄劳动力减少。

13.日本是一个多灾害的国家,台风、暴雪、地震、泥石流时常发生。“合掌造”(见图)是日本农村的一种木造民居,屋頂用稻草覆盖,又厚又陡(屋顶角度为60°),利于防灾减灾。1995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完成小题。

(1)“合掌造”所用的建筑材料来源于()

A. 渔业和牧业

B. 种植业和林业

C. 渔业和林业

D. 种植业和牧业

(2)“合掌造”的结构有利于防御()

A. 地震和暴雪

B. 泥石流和台风

C. 地震和台风

D. 泥石流和暴雪

【答案】(1)B

(2)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合掌造”民居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合掌造”是日本农村的一种木造民居,屋頂用稻草覆盖,可见此类居所所用的建筑材料应该是种植业和林业。故B正确。

(2)日本的西部沿海地区,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多暴风雪天气。“合掌造”屋顶厚,可以防寒保暖,该地屋顶陡,冬季暴雪不易在屋顶堆积,压坏屋顶,木质结构是为了应对日

本多地震灾害而选择的建筑材料。故A正确。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本题考查“合掌造”所用的建筑材料和农业的关系,了解其所用的建筑材料是木材和稻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合掌造”的结构特点的好处,理解解答即可。

14.世界人口稠密地带主要位于()

A. 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

B. 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

C. 南半球内陆平原地区

D. 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当前世界上共有70几亿人口,分布在地球上的各个角落,但有些地方人口密集,有些地方人口稀疏。人口分布较多的四个地方是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西欧和北美洲的东部,这些地方自然经济条件都较为优越。人口分布较少的四个地方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以及纬度较高终年寒冷的高度纬度地区。

15.读北半球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地区南部临地中海

B. 甲地区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C. 乙地和丙地都以白色人种为主

D. 丁国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一位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乙地,这里是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人口稀疏,故选B。(2)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甲地区是欧洲,南部临地中海;甲地区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乙地和丙地都以白色人种为主;丁国是印度,人口总数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故选D。

【点评】(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

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2)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16.读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图及该区域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A. 寒潮、泥石流

B. 雪灾、寒潮

C. 台风、地震

D. 干旱、滑坡

(2)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A. 自北向南

B. 自南向北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3)若在该区域修建一水库,大坝位置最好选择在()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4)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C

(2)D

(3)B

(4)A

【解析】【分析】(1)我国特殊的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在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台风是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台风过境时,通常出现狂风暴雨天气,给人民财产造成损失,但是台风带来的暴雨也会缓解旱情;东南沿海地区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读图可知:该图有指向标,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为正北方向,背北为南,故图中河

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向西,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3)若在该区域修建一水库,大坝位置最好选择在位于盆地(或河流)的狭窄出口处②处,利于蓄水,工程量小,节省成本,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4)甲、乙、丙、丁四地,最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甲处,因为甲处地势最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水源,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水库的选址要选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要寻找“口袋型”的盆地和洼地。“袋大”“口小”——“袋大”表示库容量大,且汇水区域广;大坝选在“口小”的峡谷地段,利于建坝,工程量小,投资小,安全性高。但要注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分布区。

17.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均表示乡村聚落。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公路

B. 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及河流交汇处

C. 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丙处

D. 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位于炎热多雨地区

【答案】 D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河流。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交汇处。乙处位于河流两岸,且有公路经过,水陆交通便利,故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乙处。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应位于炎热多雨地区。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

18.“骑楼”是岭南(南岭以南)富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它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结合下图,回答下题。

(1)长廊的突出作用是()

A.体现当地民族特色

B.体现房屋的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答案】(1)D

【解析】【分析】修建骑楼的突出作用是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气温高的地区,聚落地区墙壁较薄,房间较大,窗户较小,从而达到防暑的效果;热带多雨地区人们一般都建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比较凉爽干燥。

19.下列民居建筑与其地点搭配不当的是()

A. 窑洞-贵阳

B. 竹楼-西双版纳

C. 吊脚楼-湘西

D. 土楼-福建【答案】 A

【解析】【分析】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贵阳位于云贵高原上;竹楼是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吊脚楼是湘西地区的传统民居;土楼是福建省的传统民居。故答案为:A。

【点评】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尤其在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20.(聊城)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亚洲西部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B. 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C. 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D.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答案】 C

【解析】【分析】亚洲西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A错误;

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基督教、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佛教发源于南亚,B错误;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C正确;

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D错误。

故选:C

【点评】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