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英语新视野第2册1-8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新视野第2册1-8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新视野第2册1-8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新视野第2册1-8课文翻译

新视野第2册课文翻译

Unit 1

Section A

注重时间的美国人

美国人认为没有人能停止不前。如果你不求进取,你就会落伍。这种态度造就了一个投身于研究、实验和探索的民族。时间是美国人注意节约的两个要素之一,另一要素是劳力。

人们一直说:“只有时间才能支配我们。”人们似乎把时间当作一个差不多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对待。我们安排时间、节约时间、浪费时间、挤抢时间、消磨时间、缩减时间、对时间的利用作出解释;我们还要因付出时间而收取费用。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许多人都深感人生的短暂。时光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让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

外国人对美国的第一印象很可能是:每个人都匆匆忙忙──常常处于压力之下。城里人看上去总是在匆匆地赶往他们要去的地方,在商店里他们焦躁不安地指望店员能马上来为他们服务,或者为了赶快买完东西,用肘来推搡他人。白天吃饭时人们也都匆匆忙忙,这部分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生活节奏。人们认为工作时间是宝贵的。在公共用餐场所,人们都等着别人尽快吃完,以便他们也能及时用餐,你还会发现司机开车很鲁莽,人们推搡着在你身边过去。你会怀念微笑、简短的交谈以及与陌生人的随意闲聊。不要觉得这是针对你个人的,这是因为们都非常珍惜时间,而且也不喜欢他人“浪费”时间到不恰当的地步。

许多刚到美国的人会怀念诸如商务拜访等场合开始时的寒暄。他们也会怀念那种一边喝茶或喝咖啡一边进行的礼节性交流,这也许是他们自己国家的一种习俗。他们也许还会怀念在饭店或咖啡馆里谈生意时的那种轻松悠闲的交谈。一般说来,美国人是不会在如此轻松的环境里通过长时间的闲聊来评价他们的客人的,更不用说会在增进相互间信任的过程中带他们出去吃饭,或带他们去打高尔夫球。既然我们通常是通过工作而不是社交来评估和了解他人,我们就开门见山地谈正事。因此,时间老是在我们心中滴滴答答地响着。

因此,我们千方百计地节约时间。我们发明了一系列节省劳力的装置;我们通过发传真、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与他人迅速地进行交流,而不是通过直接接触。虽然面对面接触令人愉快,但却要花更多的时间,尤其是在马路上交通拥挤的时候。因此,我们把大多数个人拜访安排在下班以后的时间里或周末的社交聚会上。

就我们而言,电子交流的缺乏人情味与我们手头上事情的重要性之间很少有或完全没有关系。在有些国家,如果没有目光接触,就做不成大生意,这需要面对面的交谈。在美国,最后协议通常也需要本人签字。然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在电视屏幕上见面,开远程会议不仅能解决本国的问题,而且还能通过卫星解决国际问题。

美国无疑是一个电话王国。几乎每个人都在用电话做生意、与朋友聊天、安排或取消社交约会、表达谢意、购物和获得各种信息。电话不但能免去走路之劳,而且还能节约大量时间。其部分原因在于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电话服务是一流的,而邮政服务的效率则差一些。

有些初来美国的人来自文化背景不同的其他国家,在他们的国家,人们认为工作太快是一种失礼。在他们看来,如果不花一定时间来处理某件事的话,那么这件事就好像是无足轻重的,不值得给予适当的重视。因此,人们觉得用的时间长会增加所做事情的重要性。但在美国,能迅速而又成功地解决问题或完成工作则被视为是有水平、有能力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工作越重要,投入的资金、精力和注意力就越多,其目的是“使工作开展起来”。

Section B

文化冲击

你认为在异国留学是一件听上去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吗?你会像许多离家去另一个国家学习的年轻人一样感觉很有趣吗?这当然是一种崭新的经历,它会给你带来机会,让你发现许多迷人的东西,获得一种自由感。然而,尽管有这些好处,你也会遇到挑战。因为你的观点可能会与存在于不同国家的不同信念、准则、价值观念和传统发生冲突。你也许会感到很难去适应一种新的文化以及该文化中你不熟悉的那些部分。这就是“文化冲击”。人们经历文化冲击的过程至少包括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叫做“蜜月期”。在这一阶段,你会感到生活在一个不同国度里很兴奋,而且每一样东西看上去都妙不可言。你什么都喜欢,而且好像每个人都对你很好。

另外,新的文化中的生活乐趣好像是无穷无尽的。

然而,文化冲击的第二阶段终究会出现,这就是“敌对期”。你开始注意到并不是每样东西都像你原先认为的那样好。你会对新的文化里的许多东西感到厌倦。此外,人们也不再把你当作一个客人来对待了。所有最初看上去非常美好的东西现在变得让人讨厌了,而且每一样东西都使你感到苦恼和厌倦。

通常,在你适应一种新文化的这一阶段中,你会想出一些防卫性的办法来帮助你应付难关,保护自己免受文化冲击的影响。其中一种办法叫做“压抑法”。当你假装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接受,没有什么东西令你感到烦恼的时候,你就是在运用压抑法。另一种防卫性办法称做“倒退法”。当你的行为举止开始显得比你实际年龄要小的时候,你就是在运用这种办法。这时,你的行为举止像一个小孩。你把什么都忘掉了,而且有时你会变得粗心大意,不负责任。第三种防卫性办法叫做“孤立法”。你宁可一个人呆在家里,不想和任何人交流。你想把自己封闭起来以避免文化冲击的影响,至少你是这样认为的。孤立法也许是人们用来对付文化冲击的最糟糕的办法之一,因为你把那些能真正帮助你的东西和你隔离开来了。最后一种防卫性办法叫做“排斥法”。这一办法让你觉得自己不需要任何人帮助。你觉得你可以独自把事情处理好,所以你就不想求助于人。

你在敌意阶段使用的这些办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你仅仅是偶尔运用一下其中一个应付办法来帮助你生存下去,这也无妨。但是你必须谨慎。这些办法可能会真的使你受到伤害,因为它们会阻碍你对新的文化作出必要的调整。

在克服了自己的敌对情绪后,你就会开始认识到文化冲击的短暂性。然后你就会步入被称为“恢复期”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开始变得积极起来,而且你会努力去理解所有你不理解的东西。整个形势开始变得对你有利了,你会从前面两个阶段出现的症状中恢复过来。而且你开始使自己适应新的准则、新的价值观念,乃至这个新的国家的各种信念和传统。你开始明白,虽然这种新的文化的特点和你自己国家的文化特点有所不同,但其中也必定有值得你学习和欣赏的东西。

文化冲击的最后一个阶段被称为“适应期”。在这个阶段,你真正达到了感觉良好的境界,因为你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已经能理解这种新的文化了。最初使你感到不舒服或陌生的东西,现在已成了你能理解的东西。这种理解会减轻你的许多压力。现在你感到自在了,你已经适应了新的文化。

文化冲击是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人无法避免的东西。当你在经历文化冲击的这四个阶段时,它似乎并不是一件有益的事。然而,当你完全适应了某一种新的文化时,你会更加充分地喜爱这种文化的。你学会了如何和他人交流,而且还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大量生活情况。此外,了解其他各种文化,以及懂得当你身处其中时如何去适应所受到的冲击,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Unit 2

Section A

学习奥林匹克爱的标准

尼克莱·彼得罗维奇·安尼金一点都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吓人。不,他不可能是我父亲特地送我来见的那位前苏联教练。

可他的确是尼克莱·彼得罗维奇·安尼金本人。他请我进门,在沙发上坐下,又拍了拍身边的垫子,让我坐在他旁边。在他面前,我真的很紧张。

“你还年轻,”他的英语带着俄语口音:“如果你愿意试着向奥林匹克运动会进军,我想你能行。长野奥运会来不及参加了,但你可以准备参加2002年盐湖城奥运会。”

“完全可以,不是吗?”看到我脸上惊愕的表情,他又说道。我那时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业余滑雪运动员,但在国内决不是顶尖选手。“当然,你需要进行很多艰苦的训练,你会哭鼻子,但你一定会进步的。”

的确,后来我经历了无数痛苦的训练,还为此流了不少眼泪。但在后来的五年里,我总能从尼克莱讲的有趣故事和他的幽默感中得到鼓励。

他开始总是说:“我的朋友们常去看电影,去跳舞,去和女孩子约会,”然后他会压低嗓门接着说:“我就在运动场上训练、训练、再训练。第二年,我的15公里滑雪比赛成绩缩短了1.5分钟。”

“朋友们问我:‘尼克莱,你怎么做到的呢?’我回答:‘你们去看电影、跳舞、和女孩子约会,而我一直在训练、训练、再训练。’”

故事通常到这儿就结束了。但有一次──后来我们知道那天是他结婚25周年纪念日──他穿着一件旧的毛衣,很自豪地站着,微笑着轻声说道:“告诉你们,我可是在26岁那年才第一次亲吻女孩子。她后来就和我结了婚。”

不管他是不是懂得浪漫,尼克莱知道什么是爱。他以一贯的幽默、默默的感恩、敏锐的感觉和真诚的态度为爱设立了奥林匹克般的标准。即使在我结束了滑雪生涯之后,我仍一直努力去达到那个标准。

但他又从不娇惯我。二月里的一天,我头很疼,感到十分疲倦。

我在一片空地上遇见了他,在寒风中的雪地里滑了大概十五分钟后,我赶上

了他,有点小题大做地说:“嘿,尼克莱,我感觉我要死了。”

“如果活到一百岁,人人都会死的,”他对我的痛苦无动于衷,态度坚决地接着说:“但你现在必须滑、滑、再滑。”

在滑雪板上,我照他说的去做。但在其他事情上我会反抗他。在一次经费并不宽裕的滑雪露营活动中,他让我们十个人挤在一个单身汉住的芬兰式屋子里。第一天我们醒来时发现尼克莱正在做早餐。然后我们坐在临时拼凑起来的椅子上,围着张小小的牌桌,用勺子很快地吃完早饭。吃完后,尼克莱把摞起来的油腻腻的碗向我和我唯一的另一个女队友前一推,武断地说:“女孩子们,现在去洗碗吧!”

我把餐巾往地上一扔,向他骂道:“让该死的男孩子们去洗吧!这不公平!”他没再让我去洗碗,也没对我的大发脾气显得太在意。他只在滑雪时才显露出强烈的情感。

训练的时候,他会岁着我们迈步的节奏大声发出指令:“对,就这样,一二三,一二三。”我祖父的一个好朋友──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看了尼克莱我训练的录像带后问道:“他也教舞蹈吗?”

在训练时,我一刻不停地纠正着尼克莱指出的错误。每完成一个动作,我都会问他自己是否有了进步。

“是的,还行。但如果膝盖能屈得更快些就更好了。”

“可我滑得够快了吗?”我坚持问他。

最后他会皱起眉头说:“你得无数次地重复,动作才能达到完美。”他提醒我“必须有耐心”,言语之间流露出“我已经告诉过你无数次了”的意思。

尼克莱的耐心和我的勤奋使我赢得了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并开始为奥运会季前赛做准备。但后来我没能被选拔去参加2002年奥运会。

去年夏天,我回去拜访尼克莱。他给我沏了茶......还自己洗了碗!我们坐在沙发上聊天。怀念起前一年的奥林匹克队,我一时沉默,回想起自己曾经获得的一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和这个穿着颇具热带风情衬衫、个子不高的男人之间形成了并不张扬但又牢不可摧的纽带。

尼克莱教会我即使需要无数次的努力,也要凭借勇气、热情和严格的纪律来坚持下去。他还教会我为了能在这世界上生活一辈子而预先心存感激,并每天提醒自己:即便面临许多挑战,“现在心里有的必须是爱、爱、爱。”

Section B

奥林匹克的卓越标准

奥林匹克运动会依然是一个为竞争而竞争的最纯粹的例子。运动员们在事业和身体上作出牺牲,他们冒着受伤、受挫和彻底失败的危险,仅仅为了国家和自身的荣誉而竞争。为了获得这样的荣誉,运动员必须发挥在自己的项目上的最佳水平,在世界最大的竞技舞台上发挥模范作用。虽然必须承认,有的运动员利用兴奋剂来提升自己的表现,从而取得优势,但他们从未获得过奥运会所能给予的唯一真正的奖赏,那就是荣誉。而且他们也从未体验过通过刻苦训练与决心这些美德而获胜所带来的光荣感。

迄今为止,卡尔·刘易斯是奥运会田径项目最伟大的选手,也是奥运精神的典范。

这不仅是因为他屡屡获得金牌──刘易斯在四个项目的比赛中获得过九枚金牌,在100米短跑和跳远比赛中保持世界记录──而且是因为他天性中所富有的竞争力和从1984年到1996年间在每一届奥运会上所表现出的竞争和获胜的能力。如果不是美国拒绝出席1980年奥运会,他也会参加那一年的奥运竞赛。凭着速度、稳定的发挥、诚实,尤其是获胜的渴望,刘易斯的表现非秒表所能计量,甚至使时间也停滞不前。他要求自己发挥出最佳水平,而且他取得最好成绩靠的不是服用药物,而是无与伦比的自制力和训练时的完全投入。

令人惊讶的是,卡尔·刘易斯的父母在他年幼时鼓励他去上音乐课,而不是去参加田径训练。但是他不愿去,而是把一条胶带粘在地上,以此标出跳远世界记录的距离,然后以非凡的决心开始向着目标练习跳远。他的父亲评价道:“有些孩子今天想着以后当消防员,明天又梦想成为电影明星。卡尔决心练习田径,后来始终没有改变。他说他想成为最好的,就这些。”他多年的训练和从容的自信为他以后卓越的田径生涯打好了基础。

然而在1985年,卡尔·刘易斯的运动生涯蒙上了一片阴影:加拿大短跑运动员本·约翰逊在100米短跑中频频击败刘易斯。虽然1988年刘易斯参加汉城(现称首尔)奥运会时满怀信心,但就算对径赛知之甚少的旁观者们也都认为约翰逊会获胜。全世界都急切地观望着,等待着,想知道谁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当选手们在最后一轮比赛中站在起跑线上时,所有照相机的镜头都对准了

刘易斯和约翰逊。发令枪“啪”地一声响过之后,运动员从起跑线上冲了出去。人们习惯于看到刘易斯在赛程的前一半落在后面──他就是这种与众不同的风格──最后来个大跨步的奋力冲刺。因此,当他们看到约翰逊凭着起跑时的爆发力领先时都屏住了呼吸,不知道刘易斯最后的冲刺是否能够击败对手。当他们逼近终点线的时候,刘易斯奋力加速,但是,可惜的是,刘易斯9.92秒的个人好成绩不敌约翰逊9.79秒的世界记录。约翰逊被称为“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而刘易斯看来在以后的比赛中只能争夺第二名了。但两天以后,约翰逊因赛后的药检结果显示其服用了类固醇而被取消了金牌,并被国际奥委会遣送回国。金牌被转而授予刘易斯,可很多人并不认为他获得了真正的胜利,而他也被席卷进对田径赛的一片指责声中。更糟糕的是,刘易斯以前的一个对手指控他也服用了类固醇。

刘易斯对此坚决予以否认,并在法官面前证明杂志刊登这样的消息是毫无根据的行为,以此作为反击。他一次次地参加药检以证明自身的清白。刘易斯反对在比赛中服用类固醇。除了在谣言中,他从未和使用药物的丑闻联系在一起过。

凭着对运动的持续奉献和对竞技的热爱,刘易斯消除了人们对径赛项目的一些疑虑,阻止了汉城奥运会后民众对奥运会支持下降的颓势。他以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对短跑与跳远的诚实参与向世界证明,奥林匹克精神并未消亡。1992年,刘易斯第三次参加奥运会,并在跳远和4×100米接力赛中获得两枚金牌。他在公众中所受到的欢迎不亚于一位国王受到的礼遇。

令人惊叹的卡尔·刘易斯已经证明自己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位运动员。这并不是因为他能获胜,而是因为他能诚实地获胜,他热爱竞争,他能在最长的时间里做出最大的努力。他对体育竞技的热爱真正为奥林匹克的卓越设立了新的标准。

Unit 3

Section A

跨国婚姻

我和盖尔计划举行一个不事张扬的婚礼。在两年的相处中,我们的关系经历了起伏,这是一对情侣在学着相互了解、理解和尊重时常常出现的。但在这整整两年间,我们坦诚地面对彼此性格中的弱点和优点。

我们之间的种族及文化差异不但增强了我们的关系,还教会了我们要彼此宽容、谅解和开诚布公。盖尔有时不明白为何我和其他黑人如此关注种族问题,而我感到吃惊的是,她好像忘记了美国社会中种族仇恨种种微妙的表现形式。

对于成为居住在美国、异族通婚的夫妻,我和盖尔对未来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相互信任和尊重才是我们俩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许多夫妻因为错误的理由结了婚,结果在10年、20年或30年后才发觉他们原来是合不来的。他们在婚前几乎没有花时间去互相了解,他们忽视了严重的性格差异,指望婚姻会自然而然地解决各种问题。我们希望避免重蹈覆辙。事实更说明了这一点:已经结婚35年的盖尔的父母正经历着一场充满怨恨、令人痛苦的婚变,这件事给盖尔带来了很大打击,并一度给我们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当盖尔把我们计划举办婚礼的消息告诉家人时,她遇到了一些阻力。她的母亲德博拉过去一直赞成我们的关系,甚至还开过玩笑,问我们打算何时结婚,这样她就可以抱外孙了。但这次听到我们要结婚的消息时,她没有向我们表示祝贺,反而劝盖尔想清楚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这么说我跟他约会没错,但是如果我跟他结婚,就错了。妈妈,是不是因为他的肤色?”盖尔后来告诉我她曾这样问她母亲。

“首先我必须承认,刚开始时我对异族通婚是有保留意见的,也许你甚至可以把这称为偏见。但是当我见到马克时,我发现他是一个既讨人喜欢又聪明的年轻人。任何一个母亲都会因为有这样一个女婿而感到脸上有光的。所以,这事跟肤色没有关系。是的,我的朋友们会说闲话。有些朋友甚至对你所做的事表示震惊。

但他们的生活与我们的不同。因此你要明白,马克的肤色不是问题。我最大的担心是你也许跟我当初嫁给你爸爸一样,为了错误的原因而嫁给马克。当年我和你爸爸相遇时,在我眼中,他可爱、聪明、富有魅力又善解人意。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令人兴奋。而且我们两人都认为,我们的婚姻是理想婚姻,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而且一切迹象都表明我们的婚姻会天长地久。直到后来我才明白,在我们结婚时,我并不十分理解我所爱的人——你的爸爸。”

“但是我和马克呆在一起已有两年多了,”盖尔抱怨道。“我们俩一起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们彼此多次看到对方最糟糕的一面。我可以肯定时间只能证明我们是彼此深情相爱的。”

“你也许是对的。但我还是认为再等一等没坏处。你才25岁。”

盖尔的父亲戴维——我还未见过他的面——以知事莫若父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决定。他问的问题基本上和盖尔母亲的问题相同:“干吗这么匆忙?这个马克是什么人?他是什么公民身份?”当他得知我办公民身份遇到了问题时,就怀疑我是因为想留在美国而娶他女儿的。

“不过爸爸,你这话讲得太难听了,”盖尔说。

“那么干吗要这样着急?”他重复地问。

“马克是有公民身份方面的问题,但他总是在自己处理这些问题,”盖尔辩解道。

“事实上,当我们在讨论结婚的时候,他清楚地表明了一点:如果我对任何事情有怀疑,我完全可以取消我们的计划。”

她父亲开始引用统计数据说明异族通婚的离婚率比同族结婚的要高,而且还列举了接受过他咨询的、在婚姻上有麻烦的异族通婚夫妇的例子。

他问道:“你考虑过你将来的孩子可能会遭受的苦难吗?”

“爸爸,你是种族主义者吗?”

“不,当然不是。但你必须得现实一点。”

“也许我们的孩子会遇到一些问题。但谁的孩子不会呢?可是有一样东西他们将会永远拥有,那就是我们的爱。”

“那是理想主义的想法。人们对异族通婚生下的孩子是会很残酷的。”

“爸爸,到时候我们自己会操心的。但是假如我们在做什么事之前,就必须把所有的疑难问题全部解决的话,那么我们几乎什么都干不成了。”

“记住,你什么时候改变主意都不晚。”

Section B

里奇拜见未来的岳母

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划:让里奇与我妈妈见面,并把她争取过来。事实上,让我妈妈特地为他掌勺烧饭是我做的安排。

一天,妈妈打电话给我,要我参加爸爸的生日宴。我弟弟文森特将带上他的女友莉萨·卢姆。我也可以带一个朋友去。

我知道妈妈会亲自下厨的,因为烧菜做饭是表达她的爱、她的自豪和她在家中权力的方式,也可用以证明她比其他任何人都懂得多。“千万记住在饭后告诉我妈妈,说她做的饭菜是你吃过的饭菜中最可口的,”我对里奇说。“相信我的话。”

爸爸生日宴的前夜,我坐在厨房里看着妈妈忙乎,等待合适的时机来告诉她我们的结婚计划。我们已决定在7月结婚,大约还有7个月的时间。她正在把大蒜切成小方块,把卷心菜切成小片,同时闲聊着有关素媛姨妈的事:“她只会看着烹饪指南烧菜,而我对烹饪了如指掌。我只要用鼻子闻闻就知道该放什么佐料了!”她切得很快,好像一点也不注意她手中那把锋利的切菜刀,我真害怕她的手指尖也会成为紫色蔬菜烧猪肉的佐料。

我希望她会先提起里奇。我注意到了她开门时的面部表情,她当时勉强地笑了笑,从头到脚地打量着里奇,以验证素媛阿姨对里奇的评价。我尽力设想她会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里奇不仅不是华人,而且他还比我小几岁。更糟的是,由于他那头红色的卷发、光洁白晰的皮肤以及鼻子两边一片桔黄色的雀斑,他看上去比我年轻了很多。他稍微矮了一点,长得很结实。他身穿深色套装,看上去讨人喜欢,但让人过眼就忘,就像追悼会上遇见的某个人的侄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公司里一起工作的第一年里我没有注意到他的原因。但是我妈妈却把一切都看在了眼里。

“你认为里奇怎么样?”终于,我屏住呼吸问道。

她把大蒜扔进了烧热的油锅里,发出了刺耳的响声。“他脸上那么多斑点,”她说。

我听后感到背上起了鸡皮疙瘩。“那是雀斑,你知道雀斑象征着好运。”我感到我得为他辩解。我提高嗓门压倒厨房里的噪声,我自己也感到我太激动了点。

“哦,是吗?” 她不经意地说。

“是的,雀斑越多越好。人人都知道这一点。”

她想了一会儿,然后笑了,接着用汉语方言说:“也许是这样。你小时候得过水痘。长了许多小痘痘,你只好在家里呆了10天。可真走运啊,你想想!”

我在厨房里救不了里奇,后来在餐桌上我也救不了他。

他买了瓶法国葡萄酒,并不知道我父母不喜欢这玩意儿,我父母甚至连像样的红酒杯也没有。接着他又犯了个错误:他喝了不是一杯,而是满满两大毛玻璃杯的葡萄酒,而其他人的杯子里都只有半英寸高的酒,大家只是“尝尝而已”。

最糟糕的是他批评了我妈妈的烹饪手艺,而他竟然没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我妈妈总是要对她自己的烹饪发表一些评论,说一些自己的菜烧得不好之类的话,这是中国厨师的习惯。那晚她原打算说说自己的拿手菜——梅干菜蒸肉,上这个菜时她总是特别得意。

“唉,这个菜不够咸,没味道,”尝了一小口后,她抱怨道。“太难吃了。”

这句话在我们家意味着让大家来尝一点,并且还要说这道菜是妈妈做得最好的一次。但是我们还没能来得及说一些这样圆滑得体的话,里奇就说:“嗯,这菜只需要加一点点酱油。”接着他无视我母亲惊诧的眼光,把许多咸乎乎、黑溜溜的东西倒进了瓷盘里。

虽然吃饭时,我一直希望我妈妈能从某种角度看到里奇的善良、幽默感和魅力,但是我清楚里奇在她的眼里已经是一败涂地了。

很显然,里奇对那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那晚我们回到家里,安置肖莎娜上床睡觉后,他谦虚地说:“嗯,我觉得我们相处得很不错。”

Unit 4

Section A

真爱的考验

大中央车站问询处桌子上方的数字钟显示:差六分六点。约翰·布兰福德,一个年轻的高个子军官,眼睛盯着大钟,看确切的时间。六分钟后,他将见到一位在过去13个月里在他生命中占有特殊位置的女人,一位他素未谋面、却通过书信始终给予他力量的女人。

在他自愿参军后不久,他收到了一本这位女子寄来的书。随书而来的还有一封信,祝他勇敢和平安。他发现自己很多参军的朋友也收到了这位名叫霍利斯·梅内尔的女子寄来的同样的书。他们所有的人都从中获得了勇气,也感激她对他们为之战斗的事业的支持,但只有他给梅内尔女士回了信。在他启程前往海外战场战斗的那天,他收到了她的回信。站在即将带他进入敌人领地的货船甲板上,他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她的来信。

13个月来,她忠实地给他写信。即使没有他的回信,她仍然一如既往地写信给他,从未减少过。在那段艰苦战斗的日子里,她的信鼓励着他,给予他力量。收到她的信,他就仿佛感到自己能存活下去。一段时间后,他相信他们彼此相爱,就像是命运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但当他向她索要照片时,她却婉然拒绝。她解释道:“如果你对我的感情是真实和真诚的,那么我长什么样又有什么关系呢。假如我很漂亮,我会因为觉得你爱的只是我的美貌而时时困扰,那样的爱会让我厌恶。假如我相貌平平,那我又会常常害怕你只是出于寂寞和别无他选才给我写信的。不管是哪种情况,我都会阻止自己去爱你。当你来纽约见我时,你可以做出自己的决定。记住,那时候我们两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停止或继续下去──如果那是我们的选择……”

差一分六点……布兰福德的心怦怦乱跳。

一名年轻女子向他走来,他立刻感到自己与她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她身材修长而苗条,漂亮的金色长发卷曲在小巧的耳后。她的眼睛如蓝色的花朵,双唇间有着一种温柔的坚毅。她身穿别致的绿色套装,犹如春天般生气盎然。

他向她迎去,完全忘记了她并没有佩戴玫瑰。看他走来,她的嘴角露出一丝热情的微笑。

“当兵的,跟我同路?”她问道。

他不由自主地向她靠近了一步。然后,他看见了霍利斯·梅内尔。

她就站在那少女的身后,一位四十好几的女人,头发斑斑灰白。在年轻的他的眼里,梅内尔简直就是一块活脱脱的化石。她不是一般的胖,粗笨的双腿移动时摇摇晃晃。但她棕色的外衣上戴着一朵红色的玫瑰。

绿衣少女快速地走过,很快消失在了雾中。布兰福德觉得自己的心好像被压缩成一个小水泥球,他多想跟着那女孩,但又深深地向往那位以心灵真诚地陪伴他、带给他温暖的女人;而她正站在那里。现在他可以看见,她苍白而肥胖的脸上透着和善与智慧。她灰色的眼中闪烁着温暖和善良。

布兰福德克制住跟随年轻女子而去的冲动,尽管这样做并不容易。他的手抓着那本在他去战场前她寄给他的书,为的是让霍利斯·梅内尔认出他。这不会成为爱情,但将成为一样珍贵的东西,一样可能比爱情更不寻常的东西──一份他一直感激、也将继续感激的友情。

他向那个女人举起书。

“我是约翰·布兰福德,你──你就是霍利斯·梅内尔吧。我非常高兴你能来见我。我能请你吃晚餐么?”那女人微笑着。“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她答道:“那位穿绿色套装的年轻女士──刚走过去的那位──请求我把这朵玫瑰别在衣服上。她说如果你邀请我和你一起出去,我就告诉你她在公路附近的那家大餐厅等你。她说这是一种考验。”

Section B

纳粹统治下的爱

1942年冬季的一天,寒冷刺骨。但在纳粹集中营中,这与别的日子没有什么差别。自我从家中被人带走并随着数万犹太人被带到这儿以来,我已濒临死亡,只能活一天算一天,活一小时算一小时。我们在纳粹可怕的皮鞭下受尽煎熬。明天我还会活着吗?今晚我会不会被带到毒气室去?或是被警卫简简单单地用来复枪射杀?

我在铁丝网边踱来踱去。我并没有留意自己的脚步,只是机械地在这块地上移动,在发现可以用来生火的一小块木头或其他东西时,我偶尔跪下来查看一

下。突然,我看到一个小女孩从铁丝网那边走来。她的步履轻盈,仿佛不受重力的影响,宛如仙子。她停下来,用忧伤的眼睛看着我。集中营里的生活已经损害了我的健康。

我想把目光挪开,因为我一副病容、枯瘦如柴,又穿着破烂肮脏的衣服,被一个陌生人这样打量,我感到特别害臊,但我的目光却无法从她的眼睛移开。

这时她把手伸进口袋,掏出一个红苹果。噢,我有多久没有看到这样的苹果了!它又是多么地闪闪发亮——比任何水晶都耀眼!她非常谨慎地左右看看,然后一下子把它抛过铁栅栏。我把它捡起来,用我冻僵的手捧着它。在这充满死亡的世界中,这苹果无疑代表了生命,而她的举动就是爱的果实。我抬头瞥见那女孩在远处渐渐消失。

第二天,就像被磁力吸引一样,我又来到了铁丝网边的那块地方。我希望她再次出现。我是不是疯了?当然是。但在这里,我不放弃任何一丝微小的希望。

她又来了。她又一次给我带来了苹果,比上次更精确地将它抛过了铁丝网。苹果飞过铁丝网,正好从我的头顶上方落下来。我在空中接住了苹果,高举着让她看。

她的眼中闪着光芒。

接下来的七个月我们就这样相会,而我也习惯了这样的苹果餐,但不久一切都结束了。一天,我听到一个骇人的消息:我将被押往另一个集中营。

第二天,当我再见到她的时候,我的心都碎了,我几乎无法说话,但我必须说明白:“明天别再给我带苹果了,”我告诉她说:“我将被押往另一个集中营。我们再也不能见面了。”在我完全失去控制前我转身从铁丝网边跑开了。我实在不忍心再回头看。如果我转身,我知道,她会看见我的脸颊上滑落的眼泪。

岁月流逝。转眼到了1957年。我住在纽约,生活状况与纳粹德国期间的情景相差何止天地。我做铝栅栏安装和回收的生意,并且发了点小财。我一个做保险的朋友劝说我与他的一位女性朋友相亲。我勉强同意了。她人还不错,叫罗玛,像我一样,她也是移民,因此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有共同之处。

“你是在战争期间流亡来到这里的吗?”罗玛用移民相互之间问及那段岁月时所特有的体贴方式柔声细语地问道。

“不是。那时我在德国的集中营里,”我答道。我没有说明哪个集中营,也没有说其他任何细节。这个故事太乏味了,因为我已经重复过许多次了。

罗玛的双眼透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好像回忆起了某件痛苦而又甜蜜的事情。

“你怎么了?”我问她。

“是这样,我小时候住在集中营附近。那儿有一个男孩,一个小囚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去看他。我记得我常常带苹果去扔给他。我把苹果从铁丝网上扔过去,那时他会非常开心。”

我的心猛地一下子剧烈地跳动起来。我凝视着她问:“是不是那个男孩有一天对你说‘明天别给我带苹果了。我将被押往另外一个集中营’?”

“没错,是啊,”罗玛用颤抖的声音应道。“但你怎么会知道的?”

我从桌边站起身来,拥抱着她说:“因为我就是那个小男孩,罗玛。”

Unit 5

Section A

为女儿抽烟而哭泣

我女儿抽烟。她做作业时,脚搁在前面的长凳上,计算器嗒嗒地跳出几何题的答案。我看着那包已抽了一半、她随意扔在手边的“骆驼”牌香烟。我拿起香烟,走到厨房里去仔细察看,那里的光线好一点──谢天谢地,香烟是有过滤嘴的。我心里十分难过。我想哭。事实上,我确实哭过。我站在炉子旁边,手里捏着一支雪白的香烟,制作得非常精致,但那可是会致我女儿于死地的东西啊。当她抽“万宝路”及“普雷厄尔”牌香烟时,我硬起心肠,不让自己感到难过。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人抽这两种牌子的香烟。

她不知道我父亲、也就是她外公生前抽的就是“骆驼”牌香烟。但是在他开始抽机制卷烟之前──那时他很年轻、也很穷,眼睛炯炯有神──他抽的是用“阿尔伯特亲王牌”烟丝自己手工卷的香烟。我还记得那鲜红的烟丝盒,上面有一张维多利亚女王丈夫阿尔伯特亲王的照片,他身穿黑色燕尾服,手里拿着一支手杖。

到40年代末、50年代初,我的家乡佐治亚州的伊腾顿已没有人再自己手工卷烟了(而且几乎没有女人抽烟)。烟草业,再加上好莱坞电影──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是烟鬼──把像我父亲这样的人完完全全争取了过去,他们无可救药地抽烟抽上了瘾。然而我父亲从来就没有像阿尔伯特亲王那样时髦过。他还是一个贫穷、过于肥胖、为养活一大家人而拼命干活的男人。他是黑人,嘴里却总叼着一支雪白的香烟。

我记不清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咳嗽的。也许开始时并不明显,只是早晨一下床点燃第一支香烟时才有点微咳。到我16岁,也就是我女儿现在这般年纪时,他一呼吸就呼哧呼哧的,让人感到不安;他上楼时每走三、四级楼梯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而且,他常常一连咳上一个小时。

肺部的病痛把我父亲折磨得虚弱不堪,一个严冬,他死于被称为“穷人之友” 的疾病──肺炎。他咳嗽了这么多年,我想他的肺部已没有什么完好的地方了。去世前几年,他的呼吸已经很虚弱了,他总得倚靠着某个东西。我记得有一次全家聚会,当时我女儿才两岁,他抱了她一会儿,好让我有时间给他俩拍张照片。但是很明显,他是费了好大劲儿的。生命行将结束前,他才戒了烟,主要是因为他的肺功能已极度受损。戒烟后他的体重增加了几磅,但当时他太瘦了,所以没人注意到这一点。

我到第三世界国家去旅行时,看到了许多像我父亲和女儿那样的人。到处都有针对他们这两类人的巨大广告牌:强壮、自信或时髦的成熟男人,以及漂亮、“世故”的年青女子,都在吞云吐雾。就像在美国的旧城区和印第安人的居留地上一样,在这些贫困的国家里,那些本应该花在食物上的钱却流进了烟草公司。久而久之,人们不但缺少食物,而且还缺少空气,这样不但大大地损害了孩子们的体质,还使他们染上了烟瘾,最终还会致他们于死地。

我在报纸还有我订阅的园艺杂志上看到,烟蒂的毒性很强:一个婴儿如果吞下了一个烟蒂,就很有可能会死去,而沸水加一把烟蒂就成了很有效的杀虫剂。

作为母亲,我深深地感到痛苦。有时我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我记得自己怀孕时,吃东西的时候是多么小心啊!之后在教她如何安全穿过马路时,又是多么耐心啊!有时我纳闷:自己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她今后大半辈子有气无力地挣扎着呼吸,然后再像她外公那样自己把自己毒死吗?

我特别喜欢一条写在受虐妇女收容所里的语录:“人间和平,始于家庭。”我认为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如此。我还想起了另一条写给那些想戒烟的人们的语录:“每个家庭都应该是禁烟区。”抽烟是一种自我毁灭,而且也毁灭着那些不

得不坐在你身边的人。那些人偶尔也会取笑或抱怨你抽烟,可常常只能无可奈何地坐在一边看。我现在意识到,从我还是个孩子起,这些年来我实际上是一直坐在旁边,看着我父亲自杀。对那些生意兴隆的烟草公司的巨头们来说,能在我家取得这样一种胜利,肯定是够满意了。

Section B

别再溺爱孩子

我四处奔波,应约作各种演讲,常在别人家里过夜,也常被安排在孩子的卧室里。我发现孩子房间里的玩具实在太多,甚至连我小小的梳妆盒也无处可放。壁橱通常也是塞满了衣服,我几乎无法把夹克衫塞进去。

我不是在抱怨,只是在表明一种观点。我发现父母给孩子们买的玩具和衣服越来越多,这种倾向在美国家庭已是司空见惯。我认为在很多家庭中,孩子们都把家长的慷慨大方视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这种做法的后果实际上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有害的。

家长为什么要给孩子们那么多的东西,或者要给孩子们他们买不起的东西呢?我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个颇为常见的原因就是父母亲们出于内疚而溺爱孩子。两人都是全职工作者的父母也许会因为不能常常和孩子在一起而感到内疚。他们可能想通过给孩子们大量物质的东西作为对他们的补偿。

还有一些父母给孩子买这买那,是因为他们想让孩子拥有他们自己童年时所拥有的每一样东西,以及那些他们过去想得到而未能得到的东西。还有一些家长不愿拒绝孩子们永无休止的买玩具的要求,是因为他们害怕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爱他们,或者害怕如果他们得不到和小伙伴们相同的玩具会被人取笑。

当家长无法应付孩子的无理要求时,也会发生溺爱孩子的现象。这样的父母会在拒绝和让步之间动摇不定──但是好像哪种办法都不能使他们满意。如果他们拒绝孩子的请求,他们会因为对孩子太严格或太不慷慨而立即感到后悔。如果他们让步了,也会因为太容易让步而感到懊悔和自责。这样的摇摆不定不但削弱了父母管教孩子的能力,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变味,从而使家长和子女间失去了存在于健康家庭中的某些幸福和相互尊重。

但是,用物质的东西来溺爱孩子并不能减轻父母的内疚感(因为父母从不会感到他们已经付出了足够多),也不会使孩子们觉得自己得到了更多的爱(因为孩子真正想要的是父母的时间和对他们的注意)。相反,给孩子们太多的东西可能是有害的。在一定程度上,孩子们可能会变得贪婪、自私、忘恩负义,对他人的需要和感情变得麻木不仁,而且首先从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开始。给孩子们的东西太多会逐渐削弱他们对父母的尊敬。事实上,孩子们已经开始感到父母的无限制的慷慨大方是不对的。这种矛盾的结果可能是这些孩子会反过来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下意识地希望,如果他们逼得更紧一些,他们就能迫使父母对自己设立些限制。

另外,被宠坏的孩子也并不比那些没什么玩具的孩子在做游戏时被激发出更大的创造性。由于有求必应,他们了解金钱价值的机会就比别人少,而且当他们的要求无法即刻得到满足时,他们也不知如何去应付。

我讨论这个问题的真正目的不是要告诉家长们应该给孩子们多少物质的东西才适当。确切地讲,我的目的是帮助那些已经意识到自己也许是在宠坏孩子、但又不知道如何纠正这一做法的家长们。

有时你也许会对自己是否要对孩子提出的许多要求作出让步感到没有把握。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改变。首先,你应该设法弄清楚是什么东西使你让步,或者让你感到内疚。然后,即使没能找出原因,你也应该开始作出果断的决定,试着对孩子的要求作出迅速明确的反应。

一旦你改变了以往的做法,你也不能指望马上有效果。有时你肯定会摇摆不定。关键是你要对逐渐的进步感到满足,要预见到并接受可能伴随这种改变而来的偶尔失误。还有,即使你以更坚定、更自信的方式实施着你的决定,也不能指望你的孩子会马上作出反应。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会继续对你施加曾经很有效的、老一套的压力。但一旦他们知道不停的抱怨和争论再也不起作用时,他们最终会尊重你的决定。这样做的结果是:你和你的孩子都会感到比以前更加开心。

UNIT 6

SECTION A 人如其名

在她人生最初的24年里,人们一直叫她戴比——一个和她的漂亮容貌和优雅举止不相配的名字。?我的名字总是使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厨子,?她抱怨道,我真的不想要戴比这个名字。?

一天,在填写一份出版工作职位的申请表时,这位小姐一时冲动,用她的中名林恩替了她的名字戴比。?这是我一生中干得最漂亮的一件事,?现在她对人这样说,?一旦我不再称自己为戴比,我就感到好多了? 而且其他人也开始更认真地对待我了。?顺利地通过那次工作面试两年后,这位昔日的女服务员现在成了一位成功的杂志编辑。朋友和同事们都叫她林恩。

当然,戴比(或林恩)的职业成就并不是改名带来的,但是这肯定给她带来了好处,虽说改名仅使她对自己的才能增加了一点点自信。社会科学家认为你叫什么名字会影响你的生活。从古至今,名字不仅被用来识别人,而且也被用来描述人。《圣经》上说:人如其名。此外,《韦伯斯特大词典》也对名字作了如下的定义:表达某种特点的一个或几个字,这种特点被认为反映了某人或某事的本质,或描述了某人某事,常表示嘉许或不赞成的意思。请好好注意这几个词:?嘉许或不赞成?。不管是好是坏,诸如友好或拘谨、相貌平平或漂亮妩媚等特征已经在你的名字中有所暗示,甚至他人在见到你本人之前就已经知道你的这些特征了。

名字是与特定形象相关联的,任何一个被称为?相貌平常的简?或?普普通通的乔?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后面的那个名字特别使我烦恼,因为我也叫乔。有些人认为这个名字使我更适合于做一名棒球运动员而不是别的什么职业,比如说艺术评论家。然而,尽管有此局限,我确实曾一度设法成为了一名艺术评论家。即便如此,一家著名杂志一直拒绝把?乔?作为我的文章署名,而是用我名字的首字母 J. S. 来代替。我怀疑,假如我的名字是比较文雅的阿瑟或艾德里安的话,我的名字早已完整地出现在杂志上了。

当然,有积极含义的名字对你是有好处的,甚至能促进你结交新朋友。最新调查表明:美国男士认为苏珊是最有吸引力的女性名字,而女士则认为理查德和戴维是最有吸引力的男性名字。我认识一位女士,她就拒绝了一次与一位叫哈里的男人见面,因为?这人的名字听上去没劲?。可就在几天后的一个晚间聚会上,她走到我身边,催我把她介绍给一位气度不凡的男人;他们俩人整个晚上都在互送秋波。?哦,?我说:?你指的是哈里呀。?她听了后感到很尴尬。

虽然我们中大多数人会认为自己没有这样的偏见,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多多少少对名字产生过成见。说实话,你碰到一个名叫奈杰儿的木匠会不会感到惊讶呢? 或是一个叫伯莎的物理学家? 抑或是一个叫梅尔的教皇? 正如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在照看托儿所里四岁的儿童时所发现的那样,我们常常把由名字引起的固有想法加到他人身上。?在托儿所里,有一次我想让一个很活跃的名叫朱利

安的小男孩静静地坐下来看书,而把一个喜欢沉思、名叫罗里的孩子推出去打球。因为他们的名字,我把他们的性格给搞混了!?

很明显,这样的偏见也会影响课堂成绩。在一项由圣迭戈州立大学的赫伯特?哈拉里及乔治亚州立大学的约翰?麦克戴维主持的研究中发现,教师总是给署名为埃尔默和休伯特的作文打较低的分数,但当把这两篇作文的署名改为迈克尔和戴维时,老师给的分数就要高些。但是教师的偏见不是造成课堂成绩差别的唯一原因。坦普尔大学的托马斯?V?布塞博士和路易莎?瑟拉里达里安发现:那些名叫琳达、黛安、芭芭拉、卡罗尔及辛迪之类的女孩们在评分较客观的智力测验和学业成绩测验中的表现比那些名字不太有吸引力的女孩要好。(一个与之相关的研究表明:女孩受同伴欢迎的程度也与她们的名字受欢迎的程度有关系,虽然对男孩来说这种关系不太明显。)

虽然你父母很可能想让你的名字用一辈子,但记住,他们选这个名字的时候几乎还没有见到你呢。而且,他们在选名字时所看重的希望和梦想也许并不符合你的希望和梦想。如果你的名字看上去已不再适合你,不要苦恼;你不必一辈子用这个名字。影星们就经常改名,下点决心,你也可以这样做。

UNIT 6 SECTION B 以貌取人

人们通常批评说:社会学研究不遗余力去证明的只是一些大多数有常识的人都已经知道的东西。我并不想明确表示支持或反对此类批评,只是想描述一次社会学考察活动,这次活动似乎也证明了人们的上述说法——但对于我和我的一位同学(也许还有那些看到这篇报道的人)而言,这次活动使一个人人皆知的观点变得真真切切了。

在本地一所大学放春假期间,我和朋友到市中心去购物。但是我们首先把自己打扮得几乎连朋友甚至家人都认不出来。我们穿上了与天气稍稍不配的衣服,虽很干净但没有熨过。很明显,大多数到这个地区来的游客都不会穿这种式样的衣服。我们提着塑料袋,里面装着杂七杂八的物品。我俩都有点衣冠不整。我的朋友在T恤衫外面套了一件褪了色的全棉衬衣,还在运动裤外面套了一条皱巴巴的裙子。我戴着一顶羊毛帽子把头发掩盖住,穿着一件老式的外套, 并戴一副夹着遮阳镜片的眼镜。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像漂泊街头的人,以观察别人对我们会有何不同反应——贫穷的外表是否会招致别人对我们的歧视。我们也准备做出一些稍微有点不正常的行为,以表明我们精神上有点问题,但看上去又不是神经很不正

第三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课文翻译

第三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课文翻译 Unit 1 An impressive English lesson 1 If I am the only parent who still corrects his child's English, then perhaps my son isright. To him, I am a tedious oddity: a father he is obliged to listen to and aman absorbed in the rules of grammar, which my son seems allergic to. 2 I think I got serious about this only recently when I ran into one of my former students,fresh from an excursion to Europe. "How was it?" I asked, full of earnest anticipation. 3 She nodded three or four times, searched the heavens for the right words, andthen exclaimed, "It was, like, whoa!" 4 And that was it. The civilization of Greece and the glory ofRoman architecture were captured in a condensed non-statement. My student's "whoa!"was exceeded only by my head-shaking distress. 5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stories about the downturn in the proper use of English. Surely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ir/there/they're orthe distinctive difference between complimentary and complementary. They unfairly bearthe bulk of the

英语精读第二册课文翻译

UNIT 2-1 一场关于男人是否比女人勇敢的激烈的讨论以一个意外的方式。晚宴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它来仍好像实有其事似的——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久就出现在一本杂志上。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 以及写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官员和他的夫人举行盛行的晚宴。跟他们一起就座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人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访的美国博物学家——筵席设在他们家宽敞的餐室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椽裸露;宽大的玻璃门外便是阳台。席间,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年轻的女士认为,妇女已经有所进步,不再像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子上;少校则不以为然。“女人一遇到危急情况,”少校说,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虽然也可能想叫,但比起女人来,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力正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其他客人。在他这样观察时,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部肌肉在微微抽搐。她向站在座椅后面的印度男仆做了个手势,对他耳语了几句。男仆两眼睁得大大的,迅速地离开了餐室。在座的客人中,除了那位美国人以外论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幕,也没有看到那个男仆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边的阳台上。那个美国人突然醒悟过来。在印度,碗中的牛奶只有一个意思——引蛇的诱饵。他意识到餐室里一定有条眼镜蛇。他意识到餐室里一定有条眼镜蛇。他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椽子——那是最可能有蛇藏身的地方——但那上面空荡荡的。室内的三个角落里也是空的,而在第四个角落里,仆人们正在等着下一道菜。这样,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地方了餐桌下面。他首先想到的是往后一跳,并向其他人发警告。但他知道这样会引起骚乱,致使眼镜索受惊咬人。于是他很快讲了一通话,其语气非常威严,竟使所有的人安静了下来。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诸位到底有多大的克制能力,我数三百下——也就五分钟——你们谁都不许动一动。动者将罚款五十卢比。准备好!”在他数数的过程中,那2 0 个人像一尊尊石雕一样端坐在那儿。当他数到“……280……”时,突然从眼然处看到那条眼镜蛇钻了出来,向那碗牛奶爬去。在他跳起来把通往阳台的门全都砰砰地牢牢关上时,室内响起了一片尖叫声。“你刚才说得很对,少校!”男主人大声说。一个男子刚刚为我们显示了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范例。”“且慢”,那位美国人一边说着一边转向女主人。温兹太太,你怎么知道那条眼镜蛇是在屋子里呢?”女主人的脸上闪现出一丝淡淡的微笑,回答说:“因为它当时正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UNIT2 杰斐逊很久以前就死了,但是我们仍然对他的一些思想很感兴趣,杰斐逊的箴言, 布鲁斯.布利文、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第三任总统,也许不像乔治.华盛顿和亚伯拉罕.林肯那样著名,但大多数人至少记得有关他的一件事实:《独立宣言》是他起草的。虽然杰斐逊生活在二百多年以前,但我们今天仍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他的许多思想对当代青年特别有意义。下面就是他讲过和写到过的一些观点:自己去看。杰斐逊认为,一个自由的人除了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外,还可以从许多别的来源获得知识;亲自做调查是很重要的。当他还年轻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一个委员会的成员,去调查詹姆斯河南部支流的水深是否可以通行大型船只。委员会的其他成员都坐在州议会大厦内,研究有关这一问题的文件,而杰斐逊却跳进一只独木舟去做现场观测。你可以向任何人学习。按出身及其所受的教育,杰斐逊均属于最高的社会阶层。然而很少跟出身卑贱的人说话的年代,在那个贵人们除了发号施令以外。杰斐逊却想尽办法跟园丁、仆人和侍者交谈。有一次杰斐逊曾这样对法国贵族拉斐特说:你必须像我那样到平民百性的家里去,看看他们的烧饭锅,吃吃他们的面包。只要你肯这样做,你就会发现老百姓为什么会不满意,你就会理解正在威胁着法国的革命。”自已作判断。未经过认真的思考,杰斐逊绝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要相信它或拒绝它。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book4-unit6课文

Book 4-Unit 5 Text A The Telephone Anwar F. Accawi 1.When I was growing up in Magdaluna, a small Lebanese village in the terraced, rocky mountains east of Sidon, time didn't mean much to anybody, except maybe to those who were dying. In those days, there was no real need for a calendar or a watch to keep track of the hours, days, months, and years. We knew what to do and when to do it, just as the Iraqi geese knew when to fly north, driven by the hot wind that blew in from the desert. The only timepiece we had need of then was the sun. It rose and set, and the seasons rolled by and we sowed seed and harvested and ate and played and married our cousins and had babies who got whooping cough and chickenpox—and those children who survived grew up and married their cousins and had babies who got whooping cough and chickenpox. We lived and loved and toiled and died without ever needing to know what year it was, or even the time of day. 2.It wasn't that we had no system for keeping track of time and of the important events in our lives. But ours was a natural or, rather, a divine—calendar, because it was framed by acts of God: earthquakes and droughts and floods and locusts and pestilences. Simple as our calendar was, it worked just fine for us. 3.Take, for example, the birth date of Teta Im Khalil, the oldest woman in Magdaluna and all the surrounding villages. When I asked Grandma, "How old is Teta Im Khalil" 4.Grandma had to think for a moment; then she said, "I've been told that Teta was born shortly after the big snow that caused the roof on the mayor's house to cave in."

新视野大学英语2 第二单元课文中文翻译

奥ào运yùn会h uì优yōu秀x iù的d e标biāo准zhǔn 奥林匹克运动会依然是一个为竞争而竞争的最纯粹的例子。运动员们在事业和身体上做出牺牲,他们冒着受伤、受挫和彻底失败的危险,仅仅为了国家和自身的荣誉而竞争。为了获得这样的荣誉,运动员必须发挥出在自己的项目上的最佳水平,在世界最大的竞技舞台上发挥模范作用。虽然必须承认,有的运动员利用兴奋剂来提升自己的表现,从而取得优势,但他们从未获得过奥运会所能给予的唯一真正的奖赏,那就是荣誉。而且他们也从未体验过通过刻苦训练与决心这些美德而获胜所带来的光荣感。 迄今为止,卡尔.刘易斯是奥运会田径项目最伟大的选手,也是奥运会精神的典范。这不仅是因为他屡屡获得金牌,——刘易斯在四个项目的比赛中获得九枚金牌,在100米短跑和跳远比赛中保持世界纪录——而且是因为他天性中所富有的竞争力和从1984年到1996年间在每一届奥运会上所表现出的竞争和获胜的能力。如果不是美国拒绝出席1980年奥运会,他也会参加那一年的奥运竞赛。凭借速度、稳定的发挥,诚实,尤其是获胜的渴望,刘易斯的表现非秒表所能计量,甚至时间也停滞不前。他要求自己发挥出最佳水平,而他取得好成绩靠的不是服用药物,而是无与伦比的自制力和训练时的完全投入。 令人惊讶的是,卡尔.刘易斯的父母在他年幼时鼓励他去上音乐课,而不是去参加田径训练。但是他不愿意去,而是把一条胶带粘在地上,以此标出跳远世界纪录的距离,然后以非凡的决心开始向着目标练习跳远。他的父母评价道:“有些孩子今天想着以后当消防员,明天又梦想成为电影明星。卡尔决心练习田径,后来始终没有改变。他说他想成为最好的,就这些。”他多年的训练和从容的自信为他以后卓越的田径生涯打好了基础。

大学英语精读 第二册第一、二课 课文翻译

Unit1 The Dinner Party 关于男人是否比女人更勇敢的一场激烈争论以一种颇为出人意料的方式解决了 The dinner party 晚宴 1. I first heard this tale in India, where is told as if true—though any naturalist would know it couldn’t be. Later someone told me that the story appeared in a magazine shortly before the First World War. That magazine story, and the person who wrote it, I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track down. 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它来仍好像确有其事似的——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不久,一家杂志曾刊登过这个故事。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以及写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 2.The country is India.A colonial official and his wife are giving a large dinner party. They are seated with their guests—officers and their wives, and a visiting American naturalist—in their spacious dining room, which has a bare marble floor, open rafters and wide glass doors opening onto a veranda. 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地官员和他的夫人正举行盛大的晚宴。筵席设在他们家宽敞的餐室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椽裸露;宽大的玻璃门外便是走廊。跟他们一起就坐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访的美国博物学家。 3. A spirited discussion springs up between a young girl who says that women have outgrown the jumping-on-a-chair-at-the-sight-of-a-mouse era and a major who says that they haven't. 席间,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年轻的女士认为,妇女已经有所进步,不再像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子上;少校则不以为然。 4. "A woman's reaction in any crisis, "the major says, "is to scream. And while a man may feel like it, he has that ounce more of control than a woman has. And that last ounce is what really counts." 他说:“一遇到危急情况,女人的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虽然也可能想叫,但比起女人来,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力正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 5. The American does not join in the argument but watches the other guests. As he looks, he sees a strange expression come over the face of the hostess. She is straight ahead, her muscles contracting slightly. She motions to the native boy standing behind her chair and whispers something to him. The boy's eyes widen:he quickly leaves the room. 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其他客人。在他这样观察时,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部肌肉在微微抽搐。她向站在座椅后面的印度男仆做了个手势,对他耳语了几句。男仆两眼睁得大大的,迅速地离开了餐室。 6. Of the guests, none except the American notices this or sees the boy place a bowl of milk on the veranda just outside the open doors. 在座的客人中除了那位美国人以外谁也没注意到这一幕,也没有看到那个男仆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边的走廊上。 7. The American comes to with a start. In India, milk in a bowl means only one thing—bait for a snake. He realizes there must be a cobra in the room. He looks up at the rafters—the likeliest place—but they are bare. Three corners of the room are empty, and in the fourth the servants are

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翻译

翻译 Unit1 1.她砰地关上门,一声不吭地走了,他们之间那场争执就此结束。 Their argument ended when she slammed the door and left without a word. 2. 出席晚宴的客人对那个美国人威严的语气感到有点意外。 The guests at the dinner party were slightly surprised at the commanding tone of the American. 3. 约翰尼已长大成熟,不再害怕独自呆在家里了。 Johnny has outgrown the fear of staying at home alone. 4. 当全部乘客都向出口处(exit) 走去时,他却独自留在座位上,好像不愿意离开这架飞机似的。 While all the other passengers made for the exit, he alone remained in his seat as if unwilling to leave the plane. 5. 这封信必须交给威尔逊博士本人。 The letter is to be handed to Dr. Wilson himself. 6. 南希虽然很想参加辩论,但腼腆得不敢开口。 While she felt like joining in the argument, Nancy was too shy to open her mouth. 7. 你觉得什么时候最有可能在家里找到他?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likeliest time to find him at home? 8. 猎人一看见有只狐狸从树丛中出现并向他设下(lay) 的陷阱(trap) 方向跑去,脸上顿时闪出了兴奋的表情。 The hunter’s face lit up with excitement as soon as he saw a fox emerge from among the bushes and run in the direction of / make for the trap he had laid. Unit 2 1) 会上有人建议任命一个十一人委员会来制定新章程。 It was suggested at the meeting that a committee of eleven be appointed to make a new constitution. 2) 这些青年科学家通过现场观察,获得了研究工作所需的第一手资料。 By making on-the-spot observations, the young scientists obtained first-hand information they needed in their research work. 3) 他很可能会因视力不好而被拒收入伍。 It is very likely that he will be rejected by the army because of his bad eyesight.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课文

Unit1 Another School Year — What For Let me tell you one of the earliest disasters in my career as a teacher. It was January of 1940 and I was fresh out of graduate school starting my first semester at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City. Part of the student body was a beanpole with hair on top who came into my class, sat down, folded his arms, and looked at me as if to say "All right, teach me something." Two weeks later we started Hamlet. Three weeks later he came into my office with his hands on his hips. "Look," he said, "I came here to be a pharmacist. Why do I have to read this stuff" And not having a book of his own to point to, he pointed to mine which was lying on the desk. New as I was to the faculty, I could have told this specimen a number of things. I could have pointed out that he had enrolled, not in a drugstore-mechanics school, but in a college and that at the end of his course meant to reach for a scroll that read Bachelor of Science. It would not read: Qualified Pill-Grinding Technician. It would certify that he had specialized in pharmacy, but it would further certify that he had been exposed to some of the ideas mankind has generated within its history. That is to say, he had not entered a technical training school but a university and in universities students enroll for both training and education.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读写课文翻译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读写课文所有翻译 Unit 1 Text A 一堂难忘的英语课 1 如果我是唯一一个还在纠正小孩英语的家长,那么我儿子也许是对的。对他而言,我是一个乏味的怪物:一个他不得不听其教诲的父亲,一个还沉湎于语法规则的人,对此我儿子似乎颇为反感。 2 我觉得我是在最近偶遇我以前的一位学生时,才开始对这个问题认真起来的。这个学生刚从欧洲旅游回来。我满怀着诚挚期待问她:“欧洲之行如何?” 3 她点了三四下头,绞尽脑汁,苦苦寻找恰当的词语,然后惊呼:“真是,哇!” 4 没了。所有希腊文明和罗马建筑的辉煌居然囊括于一个浓缩的、不完整的语句之中!我的学生以“哇!”来表示她的惊叹,我只能以摇头表达比之更强烈的忧虑。 5 关于正确使用英语能力下降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故事。学生的确本应该能够区分诸如their/there/they're之间的不同,或区别complimentary 跟complementary之间显而易见的差异。由于这些知识缺陷,他们承受着大部分不该承受的批评和指责,因为舆论认为他们应该学得更好。 6 学生并不笨,他们只是被周围所看到和听到的语言误导了。举例来说,杂货店的指示牌会把他们引向stationary(静止处),虽然便笺本、相册、和笔记本等真正的stationery(文具用品)并没有被钉在那儿。朋友和亲人常宣称They've just ate。实际上,他们应该说 They've just eaten。因此,批评学生不合乎情理。 7 对这种缺乏语言功底而引起的负面指责应归咎于我们的学校。学校应对英语熟练程度制定出更高的标准。可相反,学校只教零星的语法,高级词汇更是少之又少。还有就是,学校的年轻教师显然缺乏这些重要的语言结构方面的知识,因为他们过去也没接触过。学校有责任教会年轻人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可他们并没把语言的基本框架——准确的语法和恰当的词汇——充分地传授给学生。 8 因为语法对大多数年轻学生而言枯燥且乏味,所以我觉得讲授语法得一步一步、注重技巧地进行。有一天机会来了。我跟儿子开车外出。我们出发时,他看到一只小鸟飞得很不稳,就说:“它飞的不稳。”(It's flying so unsteady.)我小心翼翼地问:“儿子,鸟怎么飞?” “有问题吗?我说得不对吗?(Did I say anything incorrectly?)” 他一头雾水。“太好了,你说的是incorrectly 而不是incorrect。我们用副词来描述动词。所以,要用unsteadily来描述鸟飞,而不是unsteady。”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课文电子版

Michael Welzenbach 1. When I was 12 years old, my family moved to England, the fourth major move in my short life. My father’s government job demanded that he go overseas every few years, so I was used to wrenching myself away from friends. 2. We rented an 18th-century farmhouse in Berkshire. Nearby were ancient castles and churches. Loving nature, however, I was most delighted by the endless patchwork of farms and woodland that surrounded our house. In the deep woods that verged against our back fence, a network of paths led almost everywhere, and pheasants rocketed off into the dense laurels ahead as you walked. 3. I spent most of my time roaming the woods and fields alone, playing Robin Hood, daydreaming, collecting bugs and bird-watching. It was heaven for a boy —but a lonely heaven. Keeping to myself was my way of not forming attachments that I would only have to abandon

第三版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课文翻译

Unit 1 An impressive English lesson 1 If I am the only parent who still corrects his child's English, then perhaps my son is right. To him, I am a tedious oddity: a father he is obliged to listen to and a man absorbed in the rules of grammar, which my son seems allergic to. 2 I think I got serious about this only recently when I ran into one of my former students, fresh from an excursion to Europe. "How was it?" I asked, full of earnest anticipation. 3 She nodded three or four times, searched the heavens for the right words, and then exclaimed, "It was, like, whoa!" 4 And that was it. The civilization of Greece and the glory of Roman architecture were captured in a condensed non-statement. My student's "whoa!" was exceeded only by my head-shaking distress. 5 There are many different stories about the downturn in the proper use of English. Surely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heir /there /they're or the distinctive difference between complimentary and complementary . They unfairly bear the bulk of the criticism for these knowledge deficits because there is a sense that they should know better. 6 Students are not dumb, but they are being misled everywhere they look and listen. For example, signs in grocery stores point them to the stationary , even though the actual stationery items —pads, albums and notebooks —are not nailed down. Friends and loved ones often proclaim they've just ate when, in fact, they've just eaten . Therefore, it doesn't make any sense to criticize our students. 7 Blame for the scandal of this language deficit should be thrust upon our schools, which should be setting high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Instead, they only teach a little grammar and even less advanced vocabulary. Moreover, the younger teachers themselves evidently have little knowledge of these vital structures of language because they also went without exposure to them. Schools fail to adequately teach the essential framework of language, accurate grammar and proper vocabulary, while they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pushing the young onto the path of competent communication. 8 Since grammar is boring to most of the young students, I think that it must be handled delicately, step by step. The chance came when one day I was driving with my son. As we set out on our trip, he noticed a bird in jerky flight and said, "It's flying so unsteady." I carefully asked, "My son, how is the bird flying?" "What's wrong? Did I say anything incorrectly?" He got lost. "Great! You said incorrectly instead of incorrect . We use adverbs to describe verbs. Therefore, it's flying so unsteadily but not so unsteady ." 9 Curious about my correction, he asked me what an adverb was. Slowly, I said, "It's a word that tells you something about a verb." It led to his asking me what a verb was. I explained, "Verbs are action words; for example, Dad drives the truck. Drive is the verb because it's the thing Dad is doing." 10 He became attracted to the idea of action words, so we listed a few more: fly, swim, dive, run . Then, out of his own curiosity, he asked me if other words had names for their use and functions. This led to a discussion of nouns, adjectives, and articles. Within the span of a 10-minute drive, he had learned from scratch to the major parts of speech in a senten ce. It was painl ess lear ning and great fun!

大学英语精读第二册课文翻译

UNIT 01 关于男人是否比女人更勇敢的一场激烈争论以一种颇为出人意料的方式解决了。 晚宴 莫娜·加德纳 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是在印度,那儿的人们今天讲起它来仍好像确有其事似的——尽管任何一位博物学家都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后来有人告诉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不久,一家杂志曾刊登过这个故事。但登在杂志上的那篇故事以及写那篇故事的人,我却一直未能找到。 故事发生在印度。某殖民地官员和他的夫人正举行盛大的晚宴。筵席设在他们家宽敞的餐室里,室内大理石地板上没有铺地毯;屋顶明椽裸露;宽大的玻璃门外便是走廊。跟他们一起就坐的客人有军官和他们的夫人,另外还有一位来访的美国博物学家。 席间,一位年轻的女士同一位少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年轻的女士认为,妇女已经有所进步,不再像过去那样一见到老鼠就吓得跳到椅子上;少校则不以为然。 他说:“一遇到危急情况,女人的反应便是尖叫。而男人虽然也可能想叫,但比起女人来,自制力却略胜一筹。这多出来的一点自制力正是真正起作用的东西。” 那个美国人没有参加这场争论,他只是注视着在座的其他客人。在他这样观察时,他发现女主人的脸上显出一种奇异的表情。她两眼盯着正前方,脸部肌肉在微微抽搐。她向站在座椅后面的印度男仆做了个手势,对他耳语了几句。男仆两眼睁得大大的,迅速地离开了餐室。 在座的客人中除了那位美国人以外谁也没注意到这一幕,也没有看到那个男仆把一碗牛奶放在紧靠门边的走廊上。 那个美国人突然醒悟过来。在印度,碗中的牛奶只有一个意思——引蛇的诱饵。他意识到餐室里一定有条眼镜蛇。他抬头看了看屋顶上的椽子——那是最可能有蛇藏身的地方——但那上面空荡荡的。室内的三个角落里也是空的,而在第四个角落里,仆人们正在等着上下一道菜。这样,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地方了——餐桌下面。 他首先想到的是往后一跳,并向其他人发出警告。但他知道这样会引起骚乱,致使眼镜蛇受惊咬人。于是他很快讲了一通话,其语气非常威严,竟使得所有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我想了解一下在座的诸位到底有多大的克制能力,我数三百下——也就是五分钟——你们谁都不许动一动。动者将罚款五十卢比。准备好!” 在他数数的过程中,那二十个人都像一尊尊石雕一样端坐在那儿。当他数到“……二百八十……”时,突然从眼角处看到那条眼镜蛇钻了出来,向那碗牛奶爬去。在他跳起来把通往走廊的门全都砰砰地牢牢关上时,室内响起了一片尖叫声。 “你刚才说得很对,少校!” 男主人大声说。“一个男子刚刚为我们显示了从容不迫、镇定自若的范例。” “且慢,” 那位美国人一边说着一边转向女主人。“温兹太太,你怎么知道那条眼镜蛇是在屋子里呢?”女主人脸上闪出一丝淡淡的微笑,回答说:“因为它当时正从我的脚背上爬过去。”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全册)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二册读写课文翻译 Unit 1 Text A 一堂难忘的英语课 1 如果我是唯一一个还在纠正小孩英语的家长,那么我儿子也许是对的。对他而言,我是一个乏味的怪物:一个他不得不听其教诲的父亲,一个还沉湎于语法规则的人,对此我儿子似乎颇为反感。 2 我觉得我是在最近偶遇我以前的一位学生时,才开始对这个问题认真起来的。这个学生刚从欧洲旅游回来。我满怀着诚挚期待问她:“欧洲之行如何?” 3 她点了三四下头,绞尽脑汁,苦苦寻找恰当的词语,然后惊呼:“真是,哇!” 4 没了。所有希腊文明和罗马建筑的辉煌居然囊括于一个浓缩的、不完整的语句之中!我的学生以“哇!”来表示她的惊叹,我只能以摇头表达比之更强烈的忧虑。 5 关于正确使用英语能力下降的问题,有许多不同的故事。学生的确本应该能够区分诸如their/there/they're之间的不同,或区别complimentary 跟complementary之间显而易见的差异。由于这些知识缺陷,他们承受着大部分不该承受的批评和指责,因为舆论认为他们应该学得更好。 6 学生并不笨,他们只是被周围所看到和听到的语言误导了。举例来说,杂货店的指示牌会把他们引向stationary(静止处),虽然便笺本、相册、和笔记本等真正的stationery(文具用品)并没有被钉在那儿。朋友和亲人常宣称They've just ate。实际上,他们应该说They've just eaten。因此,批评学生不合乎情理。 7 对这种缺乏语言功底而引起的负面指责应归咎于我们的学校。学校应对英语熟练程度制定出更高的标准。可相反,学校只教零星的语法,高级词汇更是少之又少。还有就是,学校的年轻教师显然缺乏这些重要的语言结构方面的知识,因为他们过去也没接触过。学校有责任教会年轻人进行有效的语言沟通,可他们并没把语言的基本框架——准确的语法和恰当的词汇——充分地传授给学生。

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 UNIT6 The Green Banana 课文翻译

2014101018 第六单元 Translation of Text A 青香蕉 1尽管这种事情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但我与青香蕉的邂逅却源自于巴西腹地一条险峻的山路上。我那老式吉普车正吃力地穿过景色优美的乡村,这时,水箱突然漏水了,而离我最近的汽车修理站也还要十英里。发动机过热迫使我在临近的村庄停了下来。村里有一个小商店和分布在四处的几座房子。有村民围过来看,三股细细的热水柱从水箱外壳上的小孔喷出来。“这容易解决,”一个人说到。他让一个小男孩跑去拿些青香蕉来。这个人还拍了拍我的肩膀,安慰我问题会解决的。“青香蕉。”他笑了,其余的人都这么说着。 2我和他们闲聊起来,心里却一直在想他们用这青香蕉怎么能修补好水箱。毫无疑问,提问会暴露我的无知,因此我开始赞叹眼前美丽的乡村景色。耸立在我们周围巨大的岩石群,很像里约热内卢著名的糖面包山。“看见那边那块高高的岩石了吗?”那人指着一块特别高而且细长的黑色石柱问我,“那块岩石标志着世界的中心。” 3我看着他,想知道他是否在和我开玩笑,但他却表情严肃,反过来认真地审视着我,似乎想确定我是否领会了他那句话的深刻含义。这种情况要求我必须表现出认同。他点头说:“绝对是中心。这儿的人都知道。” 4这时,小男孩抱着青香蕉回来了。那个男子把其中一根掰成两半,将其断口处按在水箱的外壳上。香蕉遇到炙热的金属融成了胶,立刻就堵住了漏洞。面对如此情景,我惊呆了,我当时的表情一定是傻傻的,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他们把我的水箱装满水,又让我带上一些香蕉,以防沿途中水箱再出问题。路上,我又用了一次青香蕉,一个小时后,我开着车到达了目的地。当地的一修理工笑着问我:“谁教你用青香蕉的?”我告诉了他那个村子的名字。“他们有没有指给你看标志世界中心的那块岩石?”他问道。我告诉他,他们指给我看了。“我祖父就是那儿的人,”他说,“那的确是中心。一直以来这儿的人都知道。” 5作为美国教育的产物,除了把青香蕉当作还没长熟的水果,我从来就没注意过它。但突然在那条山路上,当我需要它时,它正巧出现了。可是仔细想一想,其实青香蕉一直在那儿存在着。时间可以追溯到香蕉的最初的起源。那个村子里的人都知道它已经很多年了,我现在也因此认识它了。我开始珍视村民们的聪明才智和青香蕉的特殊潜能。曾有一段时间,我一直困惑于教育家们提出的“领悟的瞬间”,而现在我知道自己刚刚同时经历了两个这样的瞬间。 6我又用了一些时间来领会村民们认为那块标志着世界中心的岩石的重要性。开始时我怀疑他们的说法,因为我知道实际上世界的中心是位于新英格兰的某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