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柳林铀矿区天然环境γ辐射水平的研究与评价

柳林铀矿区天然环境γ辐射水平的研究与评价

柳林铀矿区天然环境γ辐射水平的研究与评价
柳林铀矿区天然环境γ辐射水平的研究与评价

柳林铀矿区天然环境γ辐射水平的研究与

评价

(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史剑锋)

摘要:为了保护环境,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对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作放射性γ辐射水平调查,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辐射区,提出在矿山开采中可能引发的放射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放射性;γ辐射;辐射防护;矿区环境

Study and Assess on Natural EnvironmentγRadiation Levels of Uranium Mine in LiuLin

Abcstrat: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to survey radioactive γ-radiation of a higher radioactive background of a deposit, draw on the human body against the high radiation area, proposed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radioactive hazards while mining.

Key words:Radioactive;γ radiation ;Radiation Protection;Mining environment

1 前言

1.1工作目的

此次工作对柳林铀矿床作放射性γ辐射水平调查,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辐射区,旨在对矿产勘探及开发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放射性危害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及防护建议。

1.2放射性γ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γ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的电磁辐射,具有波、粒二相性。γ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主要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吴有训效应和形成电子对效应。

射线与生物机体作用的规律同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一致的。各种辐射引起的生物效应,最初主要是使机体分子产生电离、激发,破坏生物机体的正常机能。这种作用可以是直接的,即射线直接作用于组成机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酵素等而引起电离、激发,并使这些物质的原子结构发生变化。射线对人体的作用也可以是间接的,即射线与机体内的水分子起作用,产生强氧化剂(OH9HO2等)和强还原剂,破坏机体的正常物质代谢,引起机体一系列反应,造成生物效应。由于水占人体重量的70%左右,所以射线的间接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

各种射线对人体的损害随射线电离本领的不同而有差别。α射线电离本领较大,但当它在体外照射时,因不易透过皮肤,致伤程度便大为减小。β射线在1μm 生物组织内生成3-10对离子,因而相对于α射线来说β射线对机体的损害程度较小且易恢复。γ射线虽然电离本领很小,但它穿透介质的能力很强,故γ射线在体外对人体照射时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1.3工作的重要性

在人类所承受到的辐射剂量中,以天然辐射剂量为最大,其次是人工辐射。而天然辐射中的环境外照射水平是影响人类受照射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主要来源于宇宙射线的轫致辐射和地球表层内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γ辐射。后者即是本文所谈的环境γ辐射,环境γ辐射则随地质、地貌等条件有较大的变化。因此对于不同自然条件的区域进行天然环境γ辐射调查就显得有特别重要意义。

柳林铀矿区地壳经长期演化,以铀为主的成矿元素被转移至热液中富集,并且伴随着构造岩浆活动产生了强烈的热液脉体活动,富铀的含矿热液沿区域性桐—商断裂带迁移至其次级构造有利的容矿部位沉淀富集,形成了在本区广泛分布以石英脉为主的各种含矿热液脉体。处于放射性高场区,矿山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放射性污染,危害采矿、冶炼矿工们的肌体和破坏当地生态环境及损害人体健康。在矿山开发筹建中,对该区天然环境γ辐射调查就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2地质简介

矿区处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的接合部位,属秦岭褶皱系的桐柏——大别褶

皱带。且位于灵山岩体(γ53)西部。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变质岩系及新生界第四系(Q)。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燕山早期花岗岩为鸡公山岩体(γ52),主要岩性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燕山晚期花岗岩为灵山复式岩体(γ53),该岩体分4次侵入:早期(γ53-1)为中粗粒黑云母似斑状花岗岩;中晚期(γ53-2)为中粒、中细粒似斑状花岗岩,斑杂花岗岩;晚期(γ53-3)为细粒花岗岩;最晚期(γ53-4)多呈岩株、岩脉等形态出露,多为细晶岩及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

3仪器与方法

3.1使用仪器

本次工作选用由上海申核仪器厂生产的FD-3013数字γ辐射仪作为实地测量仪器。该仪器已在相关部门标定。

3.2工作方法

辐射仪测定的γ辐射强度由辐射仪的自然底数和天然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γ辐射两部分组成。所以要从野外观测数据上除去仪器本身的自然底数。

仪器自然底数的测定在一个较大面积的水库水面进行。该水库深约5米以上,水质本身无放射性污染,四周无高山,空气中氡气含量甚微。符合湖中测定自然底数的条件。

本次γ辐射观测点主要布置于放射性相对高场区且有人口居住的矿区西区。采用路线观测、剖面观测、探槽观测、钻孔岩心观测及钻孔废渣观测。

4结果与评价

4.1观测结果

使用上述方法通过对矿区西区的全面观测,共计3040个物理观测点,得出结果见表1、表2及图1。其中,表1为各种观测方法结果,表2为不同岩性的岩石背景值,图1为矿区西区的地表γ辐射高场分布等值图。

通过对各类岩石进行测量,利用核数据处理方法统计计算得出全区放射性背

景值为35ppm。

表1 各种方法实际观测结果

表2 各类岩石γ辐射背景值

4.2结果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矿区地表最高点可达1096ppm,并且周边有稻田,民居活动比较频繁,并且由于钻探工作造成的废渣废水的γ值为矿区背景值的4倍左右,故对本矿区作天然辐射调查非常必要。

从表2可以看出,在本矿区广泛分布的粗粒、中粒、细粒花岗岩及细晶岩的背景值均比矿区背景值要高,其中以细晶岩为最高。

图1则直观的显示出矿区的γ辐射水平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地表的高场区分布广泛,并且有数个异常高场点。

由上可见,矿区内地质环境的γ辐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这与本区铀矿的成矿模型和富集程度有关。某地点岩石中含放射性元素(如U、Th、K)越多,则其产生的辐射强度就越高。

图1 柳林铀矿区西区地表γ辐射高场分布等值图

—大于42ppm —大于47ppm —大于51ppm

—大于100ppm

4.3研究评价

射线对生物机体的危害程度与机体吸收的辐射能量密切相关。电离辐射授予质量为(dm)的物质的平均能量(dE)除以dm称为“吸收剂量”,法定单位为“戈瑞”(Gy)。在辐射防护工作中通常采用“剂量当量”(H)来统一衡量各种射线的危害性。剂量当量的定义为

H=DQN

式中,D---吸收剂量;

Q---品质因素,对X射线、γ射线而言Q=1;

N---由辐射防护委员会规定的所有其他修正因子的乘积,对外照

射而言,指定N=1。

剂量当量的国际标准单位为J·Kg-1,赋以专门的名称为“西沃特”(Sv)。1Sv=1 J·Kg-1(仅当Q,N两个计权因子乘积为1时成立)。

国家标准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第2.4.2.4条及2.4.2.5条规定,辐射工作人员全身均匀照射的年剂量当量极限为50mSv(5R);公众成员中个人受到的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5mSv(0.5R);公众成员长期受到γ辐射的照射时,一生中年剂量当量不得超过1mSv(0.1R)。

由于FD-3013数字γ辐射仪读出的是铀含量ppm,这里需要将《辐射防护规定》中的剂量当量单位换算统一为照射量“伦琴”(R):

照射量率1R?h-1=10mSv?h-1=7.17×10-8C?Kg-1?s-1;根据本矿区参数计算得出铀含量1ppm与照射量率的换算系数为0.155nC?Kg-1?h-1即0.155×10-6C?Kg-1?h-1。由以上关系可计算出与照射量率相对应的ppm值。即1R?h-1(106μR?h-1)相当于铀含量为1.67×106ppm产生的照射量率。

举浅井QJ1-1为例:最高点读数为1096ppm,由以上关系得出其产生的照射量率为656.3μR?h-1,采矿工人按照每天工作8h,每年工作260d(每周5d)计算,求年照射量:

根据照射量率与剂量当量及时间的关系式:

P=D/t

式中:P为照射量率(R?h-1);D为剂量当量(mSv);t为工作时间(h),可得D=P?t。

D= P?t=656.3×10-6R?h-1×260×8h=1.37R=13.7mSv

其值小于国家规定的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50mSv,因此认为在矿山工作的矿工所受γ辐射是安全的。

再举图1中黄色区域为例:高于42ppm,求出其产生的照射量率下限为25μR?h-1,则在此居住的公众人员个人一年中全身剂量当量为:

D= P?t=25×10-6R?h-1×365×24h=0.219R=2.19mSv

其值为1mSv的2倍多,不满足《辐射防护规定》,也就是说,公众成员在图1中的黄色、蓝色及红色区域居住时,将长期受到放射性照射,危害身体健康。

5防护建议

1.减少体外照射剂量

矿山的工作人员要在放射性高场区做好防护措施,严格控制工作时间,减少体外照射剂量。当地居民应避免在异常区长期居住,本次调查发现,徐家湾村和马庄村两处居民区位于图1中黄色区域附近,此处居民建房应避开这些区域,另外应尽量不去异常高场区域活动。

2.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①坑道应保持通风条件,当地居民应经常保持室内通风,以防止氡气聚集及其他放射性物质浓度超标;②坑道工作人员应戴口罩,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

③不在矿坑中吸烟、吃东西或喝水;④工作时应戴手套及穿工作服,下班后和吃饭前要用肥皂仔细洗手;⑤手上有伤口时,应停止工作;⑥钻探工作产生的废渣废水应妥善处理,防止发生水及土壤污染。

6结束语

通过本次调查,划出了矿区γ辐射较高区域,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当地居民及矿区工作人员提出了合理的治理措施和防护建议,只要做好相关工作,就基本能防止放射性γ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参考文献

[1]葛良全.核辐射测量方法[Z].成都理工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讲义,2006,9.

[2]成都理工大学.辐射防护概论[Z].成都理工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讲义,2007,9.

[3]施俊生,张云海等.柳林铀矿区铀矿普查报告[R].河南: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2008,3.

[4]周尚轶,焦国庆,郑巨明.青山寨钒矿区放射性水平调查与评价[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7,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局.GB8703-88.辐射防护规定[S]. 1988,6.

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先进的现代都市象征,一方面改善交通拥堵,另外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是一种绿色交通工具。但是伴随着轨道交通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电磁辐射,人们开始担心过量的电磁辐射造成电磁污染。那么城市轨道交通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本文以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为背景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建建议。 关键词:地铁;电磁辐射;高频 哈尔滨地铁始建于2008年,总体规划有5条线和2条支线,总里程143公里,计划用二十年的时间建成。目前哈尔滨地铁一号线已经投入使用,二号线也已经进入建设阶段。哈尔滨市的轨道连接了哈尔滨主要的客流集散点、交通枢纽、文化商贸中心、工业区、居民小区和行政中心,将来势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伴随着地铁工程的大面积建设和使用,人们也产生了较多的担心。不久前在广州,由于地铁线路变电站的电磁辐射,就引起了当地民众的抵制,同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很多人担心地铁附近的居民会受到地铁电力设施的电磁辐射,影响正常生活,于是向环保部门投诉,2006年3月,国务院批准沪杭磁悬浮新型交通建设项目建议书。但是,由于部分上海市民出于对磁悬浮铁路或存辐射污

染的担忧而极力反对,这条线路至今仍未能动工。近几年随着轨道交通发展,关于电磁辐射的投诉越来越多,那么地铁的电磁辐射给我们的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影响,会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呢,这需要从电磁辐射的产生和影响程度等多方面去探讨。 1 地铁电磁辐射概述 1.1 电磁辐射相关概念 电磁辐射主要是通过电场、磁场和电晕三种形式发生。我们常见的广播电视、雷达系统、电力设备、输变电设备、高压输电线路、地铁、电力机车等等只要和电有关的设备,在工作运行过程中都会产生不同频率和强度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往往会随着环境和距离的变化而衰减,生活中建筑物、金属门等等对于电磁辐射有着较好的屏蔽作用。当然一旦电磁辐射超过某一阈值(电力频段50赫兹),就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导致人体体征的变化。 1.2 地铁电磁辐射 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主要有变电设备、通信设备,辐射范围一是沿线周围环境(居民收看电视、收听广播),二是变电所职工工作环境。地铁车运行时,受电摩擦产生的火花放电形成电磁辐射,理论上微弱的电磁波,对附近采用天线方式收看电视的居民,会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地铁变电所中的供电设备会产生微弱工频电、磁场理论上,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新编版)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32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新编版) 为了确保放射源周围环境的安全,了解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现状,特制订本计划。 一、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承担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的监测。 二、对于放射源周围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按GB/T14583《环境地表γ剂量率测定规范》进行,对于放射源安装后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按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数据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三、检测内容: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内容主要是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四、监测频次:

1、放射源正常运行时,每年进行两次监测,数据存档备案; 2、放射源进行维修前后,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3、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后对其周围环境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4、放射源退役时,应进行一次退役监测。 五、监测点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运行和维修前后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 2、发生事故时监测点的位置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 3、放射源退役时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过去安装或存放场所。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浙江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浙江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8 地(市、县)测点数范围均值标准差标准误丽水地区132 4.8-14.7 9.3 1.9 0.2 丽水12 4.8-9.7 7.6 1.8 0.5 缙云10 5.3-10.3 7.2 1.6 0.5 青田16 7.1-11.9 9.3 1.5 0.4 云和7 7.0-12.4 9.1 2.2 0.8 遂昌21 5.3-13.5 10.2 2.2 0.5 龙泉25 6.7-12.7 9.3 1.8 0.4 庆元15 6.8-11.1 9.5 1.4 0.4 松阳10 6.1-11.2 9.1 1.9 0.6 景宁16 8.0-14.7 10.0 1.7 0.4 温州市85 4.1-14.8 8.1 2.3 0.2 温州 1 9.5 乐清12 5.1-10.4 6.9 1.8 0.5 永嘉18 5.4-14.8 8.6 2.4 0.6 洞头 1 6.0 瑞安7 6.5-12.5 8.8 2.1 0.8 文成13 5.6-13.3 8.5 2.3 0.6 泰顺12 4.9-14.3 9.4 3.2 0.9 平阳7 5.1-9.8 7.1 1.7 0.6 瓯海 6 4.1-7.6 6.2 1.4 0.6 苍南8 6.1-9.4 7.1 1.2 0.4 金华地区172 2.7-15.1 8.0 2.7 0.2 金华19 5.2-13.8 9.2 2.6 0.6 东阳14 4.6-7.7 6.4 1.0 0.3 义乌8 2.8-12.1 7.3 3.0 1.1 浦江11 4.9-9.5 6.6 1.4 0.4 兰溪9 4.6-10.3 7.2 2.2 0.7 永康10 4.6-7.6 6.0 1.1 0.3 武义13 3.8-12.8 8.7 2.6 0.7 衢州21 3.8-14.0 7.3 2.7 0.6 开化21 4.5-11.4 7.2 1.9 0.4 盘安9 4.9-8.5 6.5 1.3 0.4 龙游11 4.7-12.2 9.2 2.7 0.8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局令 第18号)

15.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局令第1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 任何从事前款所列电磁辐射的活动,或进行伴有该电磁辐射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该类项目的竣工验收: (一)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二)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 (三)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四)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第六条规定所列项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和设备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竣工验收;参与辖区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监督检查;负责辖区内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建设;负责对辖区内因电磁辐射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实施监督管理和监督性监测。 第八条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可承担第七条所列全部或部分任务及本辖区内电磁辐射项目和设备的监督性监测和日常监督管理。

辐射环评登记表和辐射安全许可证

辐射环评登记表和辐射安全许可证 现场核查要点 一、Ⅳ、Ⅴ类放射源 1、放射源编码是否与放射源一一对应; 2、电离辐射防护标志是否符合规定 (各市局现场核查时,应对电离辐射辐射防护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拍照,并将照片电子版随预审意见一并上报); 3、是否有防盗装置(贮存场所必须有); 4、是否配备了便携式辐射监测仪、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 5、是否配置了应急处理工具,如长柄夹具等; 6、各项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各类档案是否完善; 7、辐射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未经过培训的,应有近期参加培训的计划); 8、是否存在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辐射环境信访。 二、Ⅲ类射线装置 1、非医用Ⅲ类射线装置 1.1 是否有屏蔽、隔离防护设施; 1.2 是否设置了符合规定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志(各市局现场核查时,应对电离辐射辐射防护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拍

照,并将照片电子版随预审意见一并上报); 1.3 是否有机器工作状态显示; 1.4 是否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或便携式辐射监测仪);生产单位必须配备辐射监测仪。 1.5 各项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各类档案是否完善; 1.6 辐射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未经过培训的,应有近期参加培训的计划); 1.7 是否存在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辐射环境信访。 2、医用Ⅲ类射线装置 2.1 是否隔室操作或有防护屏; 2.2 门、窗(包括观察窗)是否满足防护要求; 2.3 出入口处是否有符合规定的电离辐射防护标志(各市局现场核查时,应对电离辐射辐射防护标志设置情况进行拍照,并将照片电子版随预审意见一并上报); 2.4 出入口处是否有机器工作状态显示; 2.5 是否配备了个人剂量计和个人剂量报警仪(或便携式辐射监测仪)。 2.6 各项管理制度是否齐全、各类档案是否完善; 2.7 辐射工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未经过培训的,应有近期参加培训的计划); 2.8 是否存在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的辐射环境信访。 二○○九年十月十日

7.辐射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

辐射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 一、一切伴有辐射的实践或设施,都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出相应的辐射监测计划,开展辐射监测。监测结果应定期向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报告。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也应对这些辐射工作单位进行抽样性的监测。 二、个人监测 1、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监测。工作人员可能受到、x、高能射线或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当内照射可能较大时,应定期进行内照射监测。个人监测结果要逐个记录、存档,其保存时间不少于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2、在事故或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可对有关人员以及少数有代表性的公众成员进行个人监测。 3、工作人员离开开放型放射源工作场所时,应该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 三、工作场所监测 1、为检验工作环境在连续操作时是否符合辐射安全要求,鉴别是否有异常或紧急情况发生,工作场所应进行常规监测。依据辐射源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常规监测应对工作场所中的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以及表面污染水平等进行监测。在可能出现高水平照射或事故照射的场合,

必须配置可以自动报警的连续监测装置。测量结果,连同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等一同记录并妥状况保存。 2、在实践或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使工作人员所在环境的剂量当量率发生较大改变的岗位,应进行操作监测。 3、当工作环境安全控制的资料不够充分,或操作过程可能出现异常时,应进行特殊监测。 四、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1、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根据一般职业医学原则进行。其目的是:评价职工健康情况;提供原始健康状况的资料;以及确保职工的健康情况在开始从业时和从业期间都能适应他们的工作。 2、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常规医学监督。 3、从事辐射工作前的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医学史的询问,特别是先前的辐射照射史和各种毒物接触史的调查:一般医学检查;末梢血化验检查;以及根据工作和健康情况,由负责医师提出的其他有关检查。 4、辐射工作从业期间的定期医学检查,内容根据其受照类型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确定,除一般健康检查项目外,尚可追加对辐射照射敏感的检查指标。 5、定期医学检查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如辐射照射情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标准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 1总则 1.1本规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 J/T10.3一1996)制定。 1.2本规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容。 1.3本规适用于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也可参照本规应用于110k V、220k V及330k 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最终评价报告书在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议方纳人建设费用。2500k 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容 2.1前言 2.2编制依据 2.2.1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 2.2.2评价依据 2.2.2.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名称及编号 2.2.2.2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 2.2.2.3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 2.2.2.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 2.2.2.5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 2.2.2.6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 2.2.2.7城市规划批准文件 2.2.2.8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 2.2.2.9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 2.2.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 2.2. 3.1电磁辐射环境影响 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2.2. 3.2环境保护目标 具体列出本项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敏感点的名称、分布和特征。例如医院、学校、居民区、通信、导航和军事设施等。 2.2. 3.3对敏感点部门初步协调结果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XXX有限公司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1、目的 为加强公司辐射源的安全管理,保护工作环境,防止辐射污染事故的发生,为职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2、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要求 2.1概述:我公司拟上放射性同位素料位仪12台,各含四类放射源Cs-137一枚。放射源Cs-137发出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可能使环境γ空气吸收剂量率增高,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2使用期间辐射环境监测 2.2.1监测对象:含密封源液位仪辐射; 2.2.2监测项目:γ射线剂量当量率; 2.2.3监测范围:以放射源为中心,周围50m范围内; 2.2.4监测点位:含密封源液位仪检测仪安装周围; 2.2.5监测内容: ①人员监测:对职业人员进行职业照射的监测;在事故情况下对相关人员进行个人监测。 ②设备监测:对液位检测仪外表、四周的辐射强度进行监测,进行源的泄漏检验,判断其使用情况是否良好。 ③工作场所监测:对液位检测仪安装位置四周,车间内、外周围50m范围内进行监测,掌握该仪器的辐射水平。 2.2.6监测单位:公司聘请具备放射性监测资质的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2.2.7监测频率:每年1-2次。

2.3污染事故监测 当密封源破坏造成环境污染时,为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监测: 2.3.1污染区及周围γ射线剂量当量率,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2.3.2污染区及周围环境相关环境介质中使用源放射性核素含量。 2.3.3仪器设备放射性污染水平。 2.3.4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和固体污染物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2.4.监测结果评价 结合监测结果,根据国家标准判断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工作需要。辐射水平超过相应标准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实行分区管理。 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oduced by 500kv ultra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and transfer power engineering HJ/T24-1998 1998-11-19发布 1999-02-01实施1 总则 1.1 本规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制定。 1.2 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范内容。 1.3 本规范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1.4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最终评价报告书的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 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 1.8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设方纳入建设费用。 2 500KV超高压送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 2.1 前言 2.2 编制依据 2.2.1 项目名称、规模及基本构成 2.2.2 评价凭据 2.2.2.1 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 2.2.2.2 采用的行业标准、技术导则名称及编号 2.2.2.3 项目建议书及批复文件 2.2.2.4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关文件名称及文号 2.2.2.5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批文 2.2.2.6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委托书 2.2.2.7 城市规划批准文件 2.2.2.8 关于执行环境标准的认定文件 2.2.2.9 其他(包括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有关文件等) 2.2.3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和保护目标 2.2. 3.1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 分别按变电所和送电线路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进行说明。

上海科学院辐射装置环评报告书

中国科学院上海辐照中心18.5PBq钴源辐照装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上海原子核研究所 辐射技术中试研究基地 二零零六年十月

目 录 1.项目概况 (1) 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 2.1辐射环境现状调查 (2) 2.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2) 3.评价内容 (2) 4.评价重点和评价因子 (4) 5.环境影响分析 (5) 5.1辐射影响 (5) 5.1.1辐射泄漏对环境影响 (5) 5.1.2放射性废水的影响 (5) 5.1.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影响 (6) 5.2非辐射影响 (6) 5.2.1气态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6) 5.2.2噪声的影响 (7) 5.2.3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 (8) 5.3安全措施影响分析 (8) 5.3.1安全联锁和技术安全措施分析 (8) 5.3.2安全管理措施 (10) 5.3.3防氢爆措施 (14) 6.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4) 7.建议 (16) 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调查表 (19)

中国科学院上海辐照中心18.5PBq钴源辐照装置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项目概况 上海辐照中心全称:上海原子核研究所辐射技术中试研究基地,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原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始建于1984年,系专业从事辐射加工和相关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服务的国有高新技术企业。中心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曹杨路1605号(原1467号),占地面积8000m2(12亩),建筑面积5000 m2,现有职工70人,60%为科技人员,其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12名。 上海辐照中心建有18.5PBq(50万Ci)钴源连续辐照装置一座(1985年建成,1986年投入运行,其使用的Co-60源属于Ⅰ类放射源,目前该钴源的源装量为7.58×1015Bq),主要用于辐照箱装、桶装或袋装的各种产品。辐照场及辅助用房建筑面积3970 m2,总投资315万元。中心还建有辐照剂量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材料制备和试验实验室。辐照装置和相应实验室设备均由我国权威机构第七检查或校验。 二十余年来,本中心秉承“客户至上,服务至诚,品质至高”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技术及质量标准。依托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不断创新、勇于开拓,在辐射技术研究和辐射加工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曾获得多项市级和

环境核辐射监规定(GB1237990)

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核辐射监测的一般性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一切环境核辐射监测。 2 引用标准 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 3 术语 3.1 源项单位 从事伴有核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向环境中释放并且其辐射源的活度或放射性物质的操作量大于从事伴有核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向环境中释放并且其辐射源的活度或放射性物质的操作量大于GB 8703规定的豁免限值的一切单位。 3.2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 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家有关部门负责环境保护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 3.3 核设施 从铀钍矿开采冶炼、核燃料元件制造、核能利用到核燃料后处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置等所有必须考虑核安全和(或)辐射安全的核工程设施及高能加速器。 3.4 同位素应用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源进行科研。生产、医学检查、治疗以及辐照、示踪等实践。 3.5 环境本底调查 源项单位运行前对其周围环境中已存在的辐射水平、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以及为评价公众剂量所须的环境参数、社会状况等所进行的调查。 3.6 常规环境监测

源项单位在正常运行期间对其周围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以及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所进行的定期测量。 3.7 监督性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为管理目的对各核设施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单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测量。 3.8 质量保证 为使监测结果足够可信,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3.9 质量控制 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3.10 代表性样品 采集到的样品与在取样期间的样品源具有相同的性质。 3.11 准确度 表示一组监测结果的平均值或一次监测结果与对应的正确值之间差别程度的量。 3.12 精密度 在数据处理中,用来表达一组数据相对于它们平均值偏高程度的量。 4 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和职责 4.1 一切源项单位都必须设立或聘用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来执行环境核辐射监测。核设施必须设立独立的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其他伴有核辐射的单位可以聘用有资格的单位代行环境核辐射监测。 4.1.1 源项单位的核辐射监测机构的规模依据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核素的性质、活度、总量、排放方式以及潜在危险而定。 4.1.2 源项单位的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负责本单位的环境核辐射监测,包括运行前环境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s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Produced by 500kv ultra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and transfer power engineering 1 总则 1.1 本规范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局18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及《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 (HJ/T10.3-1996)制定。 1.2 本规范制定的目的在于指导500KV超高压 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统一格式及规范内容。 1.3 本规范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 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也可参照本规范应用于110KV、220KV、及330KV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

评价分为初步评价和最终评价两个阶段。初步评价报告书应在获得工程项目规划建设许可文件(证)后进行。最终评价报告书的项目运行后一年左右完成。 1.5 初步评价报告书以相关调查资料、类比测量以及理论计算为主,对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作出预测。最终评价报告书应以本项目设施正常运行时环境监测规定的实测数据为准作出实际环境影响评价。 1.6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正式的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须由持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项证书的单位和有资格的技术人员编写。 1.7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可由项目建设方委托有资格的单位编写,并对报告书负责。1.8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费和评审费由项目建设方纳入建设费用。 2 500KV超高压送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初步评价报告书编制的主要章节和内容。 2.1 前言

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精)

辐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 操作规范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1.项目名称:辐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涉及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电磁辐射、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等伴有辐射的建设项目 2.性质: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公 布,2003年10月1日施行第二十九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有关部门不得颁发许可证。 第三十四条开发利用或者关闭铀(钍矿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或者办理退役审批手续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开发利用伴生放射性矿的单位,应当在申请领取采矿许可证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06 年1月18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1号公布,根据2008年11月21日环境保护部2008年第2次部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九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

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1、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 2、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的除外; 3、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 第十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1、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 2、销售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 3、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 4、使用Ⅱ类、Ⅲ类放射源的; 5、生产、销售、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 第十一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1、销售、使用Ⅳ类、Ⅴ类放射源的; 2、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 (三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年3月25日,原国家环保局第十八号令发布施行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

辐射环评单位

在京环评单位名录 甲级证单位:截止到2002年5月1日 环评单位联系电话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84915163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8463772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68406926 中国农业大学62892936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6288954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62932252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68749858 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6442732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64216131-2205 北京飞燕石化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69341626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68313552 北京毕派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64940303 北京环境评价联合公司63520875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68333366-2011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65728792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62079530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62019630 华北电力设计院62010077-2271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88022742 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63987979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62256054 清华大学62773822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6217342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68515511-188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规划设计总院64449006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6726482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68381434 中国轻工总会环境保护研究所68430315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69357462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62038284 中海石油工程设计公司84522571 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63176622-5436 北京大学62754126 北京师范大学62209289 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63962233 北京煤炭设计研究总院(集团)62019922-3423 石油大学62320066-2863 交通部环境保护中心65293364 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62225599-3264

辐射环境试卷_201305150603

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共50分) 1. 一般环境测量布点:对整个城市电磁辐射测量时,根据城市测绘地图,将全区划分为1×1km2 或2×2km2 小方格,取( )为测量位置。 A 方格中心;B方格交叉点;C 方格边线; 2. 对输变电项目附近敏感点工频电磁环境进行监测时,对于楼顶应在,()位置测量。 A、楼顶中央 B、角落 C、边缘中间位置 D、任意位置 3. 电磁辐射污染源测量一般要求中,一个点位的测量次数不得少于()次。 A、10 B、15 C、5 D、20 4. 下列哪项不是高压电力设施的主要环境影响()。 A、工频电场 B、工频磁场 C、微波综合电场 D、无线电干扰 5. 我国的高压电力线和变电站输送的是()工频电流。 A、5Hz B、50Hz C、100Hz D、0.5Hz 6.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A. 0.1 mA/m B. 0.2 mA/m C. 0.1 mT D. 0.2 mT 7.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除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外,也可参照该规范应用于( )电压等级送变电工程。 ①110kV ②220kV ③330kV ④750V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 下列哪项不属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规定的“好天气”() A、无雨 B、无雪 C、无雾 D、无霜 9. 根据电磁环境测量的一般要求,测量典型辐射体(如电视发射塔),采用的什么布点方式()。 A、网格布点 B、测量线布点 C、高层建筑楼顶布点 D、室内布点 10.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适用的频率范围下限是多少?() A、100kHz B、1MHz C、30MHz D、50Hz 11. 我们现在常用的x-γ剂量率仪一般是采用的( ) A.气体电离探测器 B.闪烁探测器 C.半导体探测器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环保局)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于1997年3月25日由国家环保局第十八号局令发布。是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的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污染事件处理 第四章奖励与惩罚 第五章附则 附件: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污染事件处理 第四章奖励与惩罚 第五章附则 附件: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名录 展开 编辑本段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磁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能量流,且限于非电离辐射,包括信息传递中的电磁波发射,工业、科学、医疗应用中的电磁辐射,高压送变电中产生的电磁辐射。 任何从事前款所列电磁辐射的活动,或进行伴有该电磁辐射的活动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条 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本系统、本行业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编辑本段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六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该类项目的竣工验收: (一)总功率在200千瓦以上的电视发射塔; (二)总功率在1000千瓦以上的广播台、站; (三)跨省级行政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四)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上电磁辐射建设项目。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除第六条规定所列项目以外、豁免水平以上的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的环境保护申报登记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负责对该类项目和设备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并负责竣工验收;参与辖区内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的监督检查;负责辖区内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队伍的建设;负责对辖区内因电磁辐射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实施监督管理和监督性监测。 第八条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可承担第七条所列全部或部分任务及本辖区内电磁辐射项目和设备的监督性监测和日常监督管理。 第九条从事电磁辐射活动的单位主管部门应督促其下属单位遵守国家环境保护规定和标准,加强对所属各单位的电磁辐射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负责电磁辐射建设项目和设备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预审。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从事电磁辐射的活动时,都应当遵守并执行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接受环境保护部门对其电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全体员工的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及《放射环境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本方案适用于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加速器装置及其周边环境监测。 第二章监测制度 第三条辐射环境监测应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进行优化设计。第四条辐射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对工作场所、周围环境的监测,对射线装置工作状态漏射情况的监测等。对屏蔽墙外照射剂量率的监测,原则上在运行前为1次/年,运行期间为1-2次/年;对机房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监测运行前为1次/年,运行期间为1-2次/年;对漏射情况的监测运行期间采用不定期监测的方式,原则上不少于4次/年。 第五条单位须配备专业的计量器具进行监测,且对计量器具定期检验,实行标识管理。计量仪在使用之前须经专业部门校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第六条辐射监测人员应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辐射环境监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应执行环境监测合格证制度,参加相关部门的培训考核,取得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第七条对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监测须与有资质专业监测单位联合开展,监测结果须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备案。 第八条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辐射环境监测档案,对每次监测数据

和结果详细记录,妥善保管,以备查阅。 第九条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须联系相关部门,协商提出及时有效的整改方案,确保环境与他人的人身安全。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辐射防护设施设计方案及相关文件,必须报上级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竣工后须经环保、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验收同意,获得许可登记后方可启用。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一条辐射环境监测的“监测原则”和“监测方法”,按照《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相关条款执行。 第十二条单位应设置专(兼)职人员,做好辐射水平的监测工作,建立辐射环境监测档案,并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有限公司 20**年*月*日

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监测方案 2

放射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 为加强对放射源管理与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控制放射性物质的照射,规范放射工作防护管理,保障相关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个人剂量监测 1、我院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由放射防护领导小组组织,放射科具体实施,单位负责联系有剂量监测资质的机构对我院参与放射源管理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 2、个人剂量监测期内,个人剂量计每三个月检测一次。佩戴周期第三个月份的月底放射防护管理人员收齐本部门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仪后交至院办公室更换佩戴个人剂量计,院办公室统一将个人剂量计送至有资质机构检测并领取新的个人剂量计。 3、剂量监测结果一般每季度由院报告单向各有关部门通报一次;当次剂量监测结果如有异常,院办公室通知具体放射工作人员及部门分管领导。 4、院办公室和放射防护领导小组负责建立我院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档案。 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1、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根据一般职业医学原则进行。其

目的是:评价职工健康情况;提供原始健康状况的资料;以及确保职工的健康情况在开始从业时和从业期间都能适应他们的工作。 2、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常规医学监督。 3、从事辐射工作前的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医学史的询问,特别是先前的辐射照射史和各种毒物接触史的调查:一般医学检查;末梢血化验检查;以及根据工作和健康情况,由负责医师提出的其他有关检查。 4、辐射工作从业期间的定期医学检查,内容根据其受照类型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确定,除一般健康检查项目外,尚可追加对辐射照射敏感的检查指标。 5、定期医学检查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如辐射照射情况和工作人员健康状况需要的话,则可将检查周期缩短或延长。 6、医学检查应由授权的医疗机构承担。医学监督记录与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一样,保存时间不得少于其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7、授权的医疗机构的负责医师依据辐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对受检工作人员适任性作出判断,以保证辐射工作人员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都具有安全地执行任务的健康条件。 8、异常受照的工作人员是否继续从事其本职工作,由授权的医疗机构会同辐射防护部门,考虑其以往照射情况、工作需要、本人技能等情况后,可令其继续从事原任工作;也可改做受照剂量低的辐射工作,乃至调离辐射工作。 三、工作场所监测

环境质量评价实验

实习十九 环境质量评价(二) 数据处理分析: 1.计算各年的大气质量指数I i ; 2.绘制变化趋势曲线(其中评价标准采用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数据见表实19-1。 要求:将分指数、综合指数、评语都在一个表中表现出来。 计算(1)分指数I i =C i /S i ,(2)综合指数I 1;(3)评价描述;(4)绘制历年趋势线。 表实19-1 各年度大气质量指数值及评价结果 (二)表实19-2,计算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 2 因为SO 2 有两个不同浓度,即一次最高容许浓度和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所以出现了7个因子。表19-2下注中表明计划选测的数目。如SO 2、NO 2一次浓度160个,日平均20个, TSP 为20个,铅日平均20个。但实际工作中没有按原计划进行,少测了几个点,因而就需要一个修正系数,a= N 1/ N 1′’ 其中N 1为应测次数,N 1′为实测次数。为计算方便,令各因子应测次数与表实19-2中实测次数相比,a 等于1。 i = S(SO 2), N(NO 2), P(PM10) ,L( Pb);S 1,S 2; N 1,N 2; P 1,P 2; L 1,L 2(1表示日平均最高浓度,2表示一次最高浓度)。分母S 为标准值,A 为历次超标浓度之和,把这些超标浓度直接加起来就可以了。然后计算该检测点的大气污染超标指数I 2。

表19-2 某市某监测点2001年大气污染超标指数计算结果 分指数(Ei ) I 2 E S1 E S2 E N1 E N2 E P1 E P2 E L2 大气卫生标准 MAC AA (mg/m 3) MAC AM (mg/m 3) SO 2 NO x Pb TSP PM 10 (三) 交通繁忙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大气监测点的I 1和I 2如表所示,根据I 1和I 2 绘制大气质量玫瑰图,然后再讨论这三个不同功能区的大气质量。绘图时,八个方位和一个附加方位(正西方向)表示分指数的大小。圆的直径大小为I 1,I 2在圆内标出实际数值。圆圈很大时,就说明I 1很大,I 2数值很大时,表示历年超标比较严重。 评价方法: (1)根据I 1长度,判断污染状况,I 1长,就说明此点污染严重。 (2)I 2数值大,历年超标最严重 (3) 长则表示 污染严重,主要 为 ,要选出一个最长的来评价。 大气质量玫瑰图: 大气卫生标准有日平均最高允许浓度和一次最高允许浓度,本次采用日平均最高允许浓度。 MAC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