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工法规政策2015版学习提纲

社工法规政策2015版学习提纲

社工法规政策2015版学习提纲
社工法规政策2015版学习提纲

2015年版《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中级)》学习提纲原教材(2010-2014年版)体系:

新教材(2015年版)体系:

学习提纲

第一章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述

第一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体系

(一)法规的含义(P1-2)

1、广义的法规:

2、狭义的法规:

3、本书所指的法规是广义的“法规”。

(二)法规的主要种类:(P2-3)

1、国家法律;

2、行政法规;

3、国务院部门规章;

4、地方性法规;

5、地方政府规章。

(三)法规的制定过程

1、法律制定的责任主体及程序:(1)责任主体:基本法-全国人大,其他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程序:①法律议案的提议;②法律案的审议(常委会三议后交付表决);③法律案的表决(过半数通过)和发布(签署主席令公布)。(P3-4)

2、法规制定的主体及程序:(1)主体:①行政法规-国务院;②国务院部门规章-国务院各部委;

③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常委会、较大市人大及常委会(但要报省人大常委会批准)。(2)程

序:根据《立法法》和《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P4)

二、社会政策体系

(一)政策和公共政策(P5)

1、政策:(1)政策的含义:……。(2)政策包括的内容:三方面。

2、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含义:(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四点。(3)公共政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公共行动体系:①包括领域广泛;②适用范围不同;③发布范围及方式不同。

(二)社会政策(P5)

1、社会政策的含义:……。

2、我国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七大方面。

(三)社会政策的主体与对象

1、社会政策的主体(1)社会政策的主体的含义:……。(2)我国的主要社会政策主体:①党和国家的政治组织;②政府行政机关;③社会中的其他各类组织;④全体民众。(P6)

2、社会政策的对象(1)社会政策的对象的含义:……。(2)各类不同群体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受益程度和方式不同。(3)按对象分的社会政策的两种基本模式:①普惠型(普遍型)社会政策模式:含义:……。优缺点:……。②特惠型(选择型)模式:含义:……。优缺点:……。(P6-7)

(四)社会政策的资源调动方式

1、政府公共财政对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以税收等方式集中,是调动主渠道)。(P7)

2、各类社会力量对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投入(起重要的补充作用)(1)“社会力量”主要包括的对象:(2)社会力量投入资源的主要类型:①资金投入(以慈善捐赠等方式)。②人力投入(以“志愿服务”等方式)。(P7-8)

3、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的社会政策资源模式和运行方式。(1)我国有三种基本合作模式:①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承担一定责任;②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投入资金,与社会力量的人力相结合。(2)近年来,我国进行了较多的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探索。(P8-9)第二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主要内容

我国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三大类别:(1)有关社会建设的一般性法规与政策;(2)促进和规范社会工作发展的法规与政策;(3)社会工作主要领域中相关的法规与政策。(P9)

一、我国有关社会建设的一般性法规与政策(本部分基本都是新增内容)

社会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民生事业与社会治理两大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发展:“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五位一体”。(P9)

(一)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论述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重要性:……。(2)紧迫性:……。(P10)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原则(1)总体要求:……。(2)目标和主要任务:三个基本维度:人民安康、社会安定、国家充活力;九方面主要任务。(3)原则:六方面。(4)七方面的重要任务。(P10)

(二)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对社会建设的论述

1、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社会建设的论述(1)社会建设的基本任务:……。(2)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P11)

2、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原则要求社会建设的任务界定为保障及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两大方面。具体论述改善民生的政策主张:(1)教育政策方面:……。(2)就业政策方面:……。(3)收入分配政策方面:……。(4)社会保障政策方面:……。(5)医疗卫生政策方面:……。(6)人口政策方面:……。(P11)

(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建设的论述

1、社会建设的总体思路:……。(P12)

2、社会建设的具体要求:(1)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改革要求:①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方面:……。

②就业政策方面:……。③社会保障制度方面……。:④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方面:……。(2)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要求:①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并着重保护劳动所得。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3)提出社会治理的总体目标等:……。(P12-13)

(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民生事业和社会治理法制化建设的论述

1、关于保障公民权利的论述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P13)

2、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法制建设的论述:……。(P13)

3、加强社会治理法制建设要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商、权益保障法律渠道。(P13)

二、我国在社会工作主要业务领域中的相关法规与政策

主要有十二个社会工作领域的法规与政策:……。(P14-16)

第三节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对社会工作实践的作用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对社会工作制度建构的作用(P16-17)

1、有利于创造社会工作政府重视、民众支持以及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参与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保障社会工作有序运行,规范化地引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中的作用(P17)

社会工作是制度化的助人服务体系。便于社会工作者按法规与政策办事,并利用其提供的条件和资源展开工作。

(三)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P17)

1、各级政府通过法规与政策去推动和规范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2、各级政府通过法规与政策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对社会工作提供支持的主要方式:四种。

二、社会工作实践对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的作用

(一)社会工作在社会政策实施中的作用(P18)有两方面特点:

1、社会工作者是专业人才,有“专家”的特点,能提供专业化服务,解决复在的问题。

2、即使在一些以其他专业人才为主的领域中,也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参与。

(二)社会工作在社会政策制定、评估和改革中的作用(P18)

1、社会工作者是“专家”,能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去研究,能提出改进法规与政策的建议。

2、社会工作者是“基层实践者”,既了解民众需要,又了解法规与政策的内容及实际运行,可以对法规与政策进行评估,为其改革和发展提供信息和建议。

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与政策

(根据中组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部门和组织于2011年11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入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一、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的要求

(一)统筹规划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P20-21)

制定规划,建立长效机制,合理配置资源,明确不同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建这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培训体系。

(二)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建设(P21)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道德体系;

2、积极开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认同感。

(三)大力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培训(P21)

1、三项工程:(1)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2)实施高层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工程;(3)实施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2、两项培训:(1)对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部门、单位的干部进行社会工作基础理论、专业知织和方法技能培训;(2)对下派基层锻炼的部门、单位干部和选派到社区任职的大学生进行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

(四)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P21-22)

提出11项具体要求。

二、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的要求

(一)研究制定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P22)

按照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专业岗位设置,建立健全专业岗位开发设置的政策措施和标准体系。

(二)以基层为重点配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P22)

1、为城市社区配备;

2、为乡镇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配备;

3、为有需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和信教群众较多的社区配备熟悉民族宗教事务的社工。

(三)明确相关事业单位的社会工作专业岗位(P22)

1、对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可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

2、对需要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事业单位,要将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纳入专业技术岗位管理范围。

(四)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P23)

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五)加大相关行政部门和群团组数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力度(P23)

1、注重培养选拔优秀社工专业人才进领导班子;

2、县、乡部门、单位中直接面向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岗位,鼓励充实社工专业人才;

3、现有人员要善于运用社工专业知识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动机制(P23)

1、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各种限制,完善社工专业人才选拔、流动机制;

2、实施社工专业人才服务新农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建没等计划。

(七)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P23)

1、志愿者队伍是社工专业人才开展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

2、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队伍联动服务机制,能拓展社工专业服务范围,增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效果。

三、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和激励工作的要求

(一)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P24)

1、要建立科学化、社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

2、要完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评价制度;

3、要支持相关人员参加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水平考试;

4、要鼓励用人单位聘用持证书的社工专业人才。

(二)做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保障工作(P24)

1、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工资待遇按国家规定;

2、在其他单位工作的,合理确定薪酬水平;

3、对社工专业人才,要按国家规定办理社会保险事宜。

(三)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P24)

1、要以党、政表彰奖励为导向,以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开展表彰奖励活动;

2、要大力宣传,形成关心支持、理解社工专业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根据根据中组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9部门和群团组织于2012年4月联合发布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一、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P24-25)

我国到2020年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

1、社工专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总量50万人,其中中级5万人,高级1万人;到2020 年:总量145万人,其中中级20万人,高级3万人);

2、社工专业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3、社工专业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4、社工专业人才效能不断增强;

5、社工专业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人才方面法规、政策与制度不断完善;服务与管理网络基本建立;组织数量充足,人才市场进一步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大规模开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P25-26)

大规模开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发展目标是:……。主要举措:

1、制订高层次社会工作服务人才培训计划,研究主要领域社工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2、组织实施社工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

3、实施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和研发社工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实施社工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教材建设工程;

4、实施社工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

5、研制农村社工专业人才发展政策。

(二)大力培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P26)

大力培养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的发展目标是:……。主要举措:

1、依托国内高水平大学等,加大各类社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

2、相关部门、组织引和选拔一批熟悉社工理论,掌握社工方法技术的行政管理人才。

(三)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P26-27)

加快培养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的发展目标是:……。主要举措:

1、将社工专业人才纳入青年英才开发计划,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社工教育教学人才和政策实务研究人才;引导社工教育与研究人才走向基层、深入实践,提高其应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加强社工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

2、统筹协调现有社工专业人才资源,根据各自特点,大力培养适合自己需要的社工服务、管理和教育与研究人才。

三、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与政策目标

(一)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制(P27-28)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管理机制的目标要求是:……。主要举措: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民政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以及群团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2、进一步改进人才管理方式,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解决社工专业人才发展后顾之忧;

3、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制建设,规范职业行为,形成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社工专业人才发展环境;

4、建立健全社工专业人才投入机制,制定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政策,建立并逐步完善政府与民办社工服务机构的合作机制,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建立社会工作发展基金。

(二)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政策(P28)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政策的目标要求是:……。主要举措:

1、研制社工专业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合理配置教育培训资源,明确不同社工专业人才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2、加强社工学科专业体系体系建设,制定适合我国的各种社工专业人才培训目标的

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与教学管理制度,开发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体系; 3、完善社工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制度,构建分层分类的社工专业人才继续教育体系。

(三)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政策(P28-29)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政策的目标要求是:……。主要举措:

1、实施分类管理,研制不同社工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以及评价、鉴定办法;

2、完善社工专业人才考核制度,分类形成由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要素构成的岗位评价指标体系。

(四)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政策(P29-30)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使用政策的目标要求是:……。主要举措:

1、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单位、组织社工岗位开发设置和专业人才使用政策措施;

2、加大相关事业单位社工岗位开发和专业人才使用力度。以社工服务为主的卓位要将社工岗位明确为主体专一业投术岗位,其他事业单位私企业要根据需要通步设置社会工作岗位;

3、研究制定促进社工专业人才流动政策,引导社工专业人才向急需紧缺地区、部门和行业流动。

(五)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政策(P30)

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激励保障政策的目标要求是:……。主要举措:

1、建立健全社工专业人才薪酬保障机制,逐步提高社工专业人才整体薪酬(含按规定办社会保险、开展多形式的表彰奖励);

2、将一定比例的社工专业人才作为政府评估和向社工服务机构购买服务的重要条件,鼓励招工、选拔干部、推荐进基层领寻班子、推选进人大、政协时考虑优秀社工专业人才。

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工程

(一)社会工作服务人才职业能力建设工程(P30)

每平培训1000名获证社工专业人员,到2015年现有社工服务人员累计不低于480小时专业教育和培训,到2020年,所有在岗社工服务人员系统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培训。

(二)社会工作管埋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工程(P30-31)

到2020年培养8万名社工机构管理人员,培养8万名社工服务专业督导人才。

(三)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培养引进工程(P31)

到2020年,建立500家社工专业重点实训基地,培养和引进3万名社工专业硕士、300名社工专业博士、3000名“双师型”专业教师。

(四)社会工作知识普及工程(P31)

每年定期举办主管社工工作的地厅(局)和县(处)级领导干部社工专题研究班,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部轮训。

(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P31)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2015年,培育发展200个农村社工服务站,列2020年做到每县有一家,并带动培养5万名农村社工专业人才。

(六)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计划(P31)

每年为“三边区”培养500名急需紧缺社工专业人才,每年选派1000名社工专业人才到“三边区”工作或提供服务。

(七)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和教材建设工程(P32)

到2020年,重点扶持发展300家社工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其中50家纳入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范围。

(八)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P32)

逐步建立50个国家级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到2020年,培育和发展8万家民办社工服务机构。

(九)社会工作股务标准觅建设示范工程(P32)

到2020年基本实现街道(乡镇)社工服务组织全覆盖,建立200个社工服务标准化示范地区,1000 个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和2000个社工服务标准化示范区。

(十)社会工作信息系统建设工程(P32)

到2015年建立能够支撑200万用户在线,全面覆盖所有县(区、市)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第三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

(根据民政部和财政部于2012年11月联合发布的《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的主要目标: 1、第一层次: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制度、服务标准体系,形成协调有力的管理体制及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 2、第二层次:加大财政投入,逐步招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规模,提升质量; 3、第三层次:加快培养一支高素质社工服务人才队伍,发展一批高水平的社工服务机构,提高其承接服务的能力; 4、第四层次:最终使社工服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效满足群众的服务需求。(P32-33)

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对象及范围

(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P33)

各级政府是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但也赋予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主体的相应职责。

(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P33)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以及企事业单位。对象的条件:(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拥有一支具有社工专业团队;(3)具有完善内部管理机制、良好社会公信力、较强们公益项目管理和社工专业服务能力。

(三)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范围(P33-34)

1、实施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解入计划;

2、实施农村留守人员保护计划;

3、实施老年人、残疾人社会照顾计划;

4、实施特殊群体关爱计划;

5、实施受灾群众生活重建计划。

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程序与监督管理

(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程序(P34)四个环节:

1、编制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2、组织购买(原则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特殊情况,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分别不同情况,可采用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组织采购);

3、签订合同(民政部门与服务提供机构签订);

4、指导实施(财政和民政部门及时下拨经费,指导、督促合同履行)。

(二)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监督管理(P34-35)六点要求:

1、建立健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监督管理制度;

2、切实加强过程监督;

3、建立由购买方、服务对象及第三方组成的综合性评审机制;

4、竖持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短期效果评估与长远效果评估、社会效益评估与经济效益评估相结合;

5、将考评结果与后续政府购买服务挂钩;

6、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提供机构征信管理制度。

第四节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

(根据民政部于2014年4月发布的《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

一、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主要目标(P35)

1、四个具体目标:(1)建立健全为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制度;(2)进一步完善登记服务和监督管理措施;(3)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建设;(4)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2、一个总体目标:到2020年,在全国发展8万家高水平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二、完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改进登记方式(P35-36)

1、应符合《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条件;

2、专职工作人员中应有三分之一以上取得社工职业水平证书或社工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3、章程中应明确社工服务宗旨、范围和方式;

4、社工服务机构可直接向民政部门依法申请登记(即无需业务主管单位)。

(二)强化监督管理(P36)

1、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监督管理;

2、要对违反章程开展活动等行为严肃依法惩处,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行业退出机制;

3、要深入做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评估工作。

(三)推动信息公开(P36)

1、要求建立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信息公开制度;

2、要依托各级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信息公开与注册登记、申请项目、吸引捐款等有机衔接。

三、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能力建设

(一)进一步增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内部治理能力(P36)

1、督促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恪守民间性、公益牲、非营利性原则;

2、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杠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升创新发展和组织管理能力;

3、指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资金计划、分配与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4、加快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管理人才以及专业督导人才。

(二)着力提高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服务水平(P36-37)

1、加强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情况的指导、监督与反馈;

2、建立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服务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3、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一线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

4、指

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根据自身特点加强品牌建设; 5、支持符合条件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社工专业人才实习实训任务。

(三)建立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联系志愿者制度(P37)

1、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人平台,深入做好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培训指导和服务记录等工作;

2、通过社工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的互动,引领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拓展社工专业服务的范围,增强专业服务效果。

(四)加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党群组织建设

逐步实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党组织全覆盖,支持有条件的建立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P37)

四、发挥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功能与作用的要求

(一)支持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发展(P37)

1、将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纳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范围;

2、引导在行业中起骨干作用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参与组建、发展行业组织;

3、积极探索在社会工作行业组织中引入竞争机制。

(二)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行业自律(P37-38)

1、指导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行业自律制度;

2、在有条件地区要逐步将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及其有关人员的日常管理事务委托给社会工作行业组织承担。

(三)积极做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行业服务

1、社会工作行业组织要主动加强行业调研,参与相关法规、政策、行业标准的研制工作,反映行业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

2、要积极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政策咨询,规划指导、项目推介、权益维护、合作交流等服务。(P38)

五、建立健全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支持保障体系的要求

(一)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P38)

1、将社工专业人才配备、工作岗位设置、管理服务能力与成效等作为政府购买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服务的重要依据;

2、规范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程序,原则上均应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竞争性购买;

3、严格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资质条件;

4、积极发展社会工作专业评估与咨询服务机构。

(二)加大对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扶持力度(P38-39)

1、实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建设工程;

2、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扶持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专项资金;

3、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面向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放公共和社会资源;

4、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各项财税优惠攻策;

5、各地民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有关人员引进的激励措施。

(三)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P39)

1、要鼓励社会工作院校与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

2、要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按照注册登记条件成立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3、要鼓励国内外组织和个人依法通过捐资等多种方式创办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支持其发展。

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大体三类: 1、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法规与政策(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 2、专项救助法规与政策(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法律援助); 3、临时救助法规与政策(自然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P40)

第一节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的一般规定

(根据国务院2014年2月21月公布、5月1日起实施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四个主要贡献: 1、构建了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2、加强了社会救助统筹协商; 3、坚持了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发展; 4、强化了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查询核对机制。(P40)

一、社会救助的总体要求

(一)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原则(P40)

1、(设置救助项目水平的原则)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能渡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救助项目实施的原则)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二)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P40-41)

1、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县级以上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保障等部门;

2、社会救助管理统筹(主管)部门:县级以上民政部门。

(三)社会救助协调机制(P41)

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

2、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3、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

(四)社会救助资金(P41)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

(五)社会救助信息管理(P41)

建立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通,资源共享。

二、社会救助类型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规定

(一)社会救助的主要类型(P41)

1、最低生活保障;

2、特困救助;

3、医疗救助;

4、自然灾害救助;

5、教育救助;

6、住房救助;

7、就业救助;

8、法律援助;

9、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二)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P41-42)

1、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形式:(1)捐赠(钱、物);(2)设立帮扶项目;(3)创办服务机构;(4)提供志愿服务等。

2、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优惠政策:(1)财政补贴;(2)税收优惠;(3)费用减免等。

3、政府购买服务:

县以上政府将社会救助的具体服务事项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4、社会救助中的社会工作服务: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

5、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支持:

(1)提供社会救助的项目、需求信息;(2)为其参与社会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便利。

三、社会救助的监督管理

(一)社会救助的监督管理机构与责任(P42)

1、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

2、查询、核对、审核认定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的依据;

3、对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实施监督。

(二)申请救助的途径与相关监督(P42)

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的窗口,及时受理、转办申请事宜;

2、对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三)社会救助的媒体宣传与监督(P42-43)

1、及时公开社会救助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等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2、受理举报、投诉的机关应及时核实、处理。

四、社会救助中的法律责任(P43)

1、社会救助中应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等给予处分的违法行为:七种;

2、对社会救助中(主要是指救助对象)违法行为的处罚:四种处罚(特别注意: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节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低保对象资格(P44)

1、低保资格:(①户籍状况;②家庭收入;③家庭财产是认定低对象的三个基本条件。)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低保。

2、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1)包括五种人;(2)不包括三种人。

3、户籍规定:居民户申请城市低保,农业户申请农村低保,取消户籍区分地区,符合三个条件的人申请城市低保。

(二)低保的申请与审核(P44-45)

1、低保的申请。(1)由户主或其代理人以户主的名义向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也可委托村居委会代交)。(2)特珠情况的申请:①两种情况下,申请人可以单独申请;②三种情况下,可以向非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3)申请人应当履行的义务:三方面。

2、低保申请的审核。(1)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2)申请人与低保经办人员(指具体办理和分管低保受理、审核、审批等事项的县民政部门及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和村(居)委会有近亲属关系(指八类人)的,应当如实申明。

(三)低保申请者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P45-46)

1、家庭经济状况的范围:(1)家庭收入:①工资性收入;②家庭经营净(纯)收入;③财产性收入;④转移性收入;⑤其他应当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注意不包含下列财产:优待抚恤金和补助金、计划生育奖励与扶助金、教育与见义勇为等方面的奖金或补助、医疗补助与救助款,现在也不包括社会保险费用和公积金费用等。)(2)家庭财产:①银行存款和有价证券;②机动车(不含残疾人代步车等)、船舶;③房屋;④债权;⑤其他财产。

2、调查程序。(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自受理低保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配合下进行逐一调查核实;(2)每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3)调查方式:①信息核对;②入户调查;

③邻里访问;④信函索证;⑤其他调查方式。(4)对调查结果异议的处理:①调查后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②申请人对结果有异议的,应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要对其进行审核,并组织开展复查。

(四)低保申请的民主评议(P46)

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在调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在配合下组织民主评议; 2参加民主评议的村(居)民代表不得少于总出席人数的三分之二; 3、民主评议争议较大的,应当重新组织调查核实; 4、民主评议的程序:(1)宣讲政策;(2)介绍情况;(3)现场评议;(4)形成结论;(5)签字确认。

(五)低保申请的审核审批以及低保金发放(P46-47)

1、审核审批。(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民主评议结束后公示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审核结果。公示期7天。无异议,报县民政部门审批;(2)县民政部门应当全面审查,并按不低于30%的比例入户抽查;(3)县民政部门应自收到报批材料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批意见。如不批准,应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4)县民政部门应对拟批准低保家庭在村(居)公示,公示期7天。如无异议,3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如有异议,重新组织调查核实,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比决定。

2、低保金数额:应按照核定的申请人家庭人均收入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乘以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数计算。 5种人可提高救助水平。

3、低保金发放:(1)从批准之日下月起发放;(2)直接支付到低保户家庭的账户,每月10日前发放到户。(不发达地区可按季发放,每季初10日前发放到户。)

(六)低保动态管理。(P47)

1、低保家庭应定期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报告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的变化情况;

2、根据三种不同低保户的情况,分别按年、半年以及城市按月、农村按季复核一次;

3、县民政部门应对低保家庭实行长期公示,并完善面向公众的低保对象信息查询机制;

4、县民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公开低保监督咨询电话,健全完善举报核查制度。

二、特困人员供养法规与政策

(一)特困人员定义(P47-48):

指“三无”的老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国家提供供养。)

(二)特困人员供养的内容与方式(P48)

1、内容:(1)提供基本生活;(2)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绘予照料;(3)提供疾病治疗;(4)办理丧葬事宜。(农村五保的内容:吃、穿、住、医、葬或义务教育见旧教材P52)

2、方式:(1)在当地的供应服务机构集中供养;(2)在家分散供养。(由特困人员自行选择供养方式。)(三)特困人员供养申请(P48)

1、申请: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也可委托村、居委会代为提出申请)。

2、审核、审批:(1)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调查核实(方式同低保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批;(2)县民政部门审查并在村、社区公示。不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原因。

3、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发现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人员,应主动为其依法办理供养。

(四)特困人员供养的终止(P48)

1、不再符合条件的,村(居)委会成供养服务机构应告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2、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县民政部门;

3、县民政部门核淮后,终止供养并予以公告。

第三节受灾人员与医疗救助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受灾人员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自然灾害救助总则(P49)

1、自然灾害救助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

2、自然灾害救助组织工作实行各级政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1)中央人民政府:①国家减灾委员会:……;②国务院民政部:……;③国务院有关部门:……;(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①地方人民政府或其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②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③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3、村(居)委会、红十字会、慈善会和公募基金等社会组织,依法协助人民政府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二)自然灾害救助准备工作(P49-5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1、制定相应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应包括6方面内容);

2、建立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并为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设备;

3、建立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制度;

4、统筹规划设立应急避难场所,并设置明显标志;

5、加强自然灾害救助人员的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村(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应设立专职或兼职的自然灾害救助信息员。

(三)自然灾害救助的应急救助工作(P50-51)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

1、根据自然灾害预报启动预警响应,采取三方面的一项或多项措施;

2、达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启动条件的,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采取七方面的一项或多项措施;

3、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期间,在本行政区或内紧急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场地;

4、建立自然灾害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制度(根据损失大小和灾情是否稳定,有4种不同的报告)。(国家要根据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大小由不同级别的领导启动不同等级的应急响应。)

(四)自然灾害救助的灾后救助工作(P51)

1、受灾人员过渡性安置的方式:采取就地安置(选择合适地方)与异地安置、政府安置与自行安置相结合的方式;

2、鼓励并组织受灾群众自救互救,恢复重建;

3、制定住房重建计划和优惠政策;

4、恢复重建对象的确定:(1)申请或提名:受灾人员本人申请或村(居)民小组提名;(2)民主评议与公示:村(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无异议的在自然村、社区范围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的上报;(3)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上报;(4)县民政部门审批。

5、灾后(当年冬季、次年春季)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救助:(1)每年10月底前统计、评估、核实、编制工作台账,制定救助工作方案;(2)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3)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五)自然灾害救助的救助款物管理(P51-52)

1、管理部门:县级以上财政、民政部门负责救助资金的分配、管理并监督使用情况;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负责救助物资的调拨、分配、管理。

2、救助物资采购:(1)依照有关政府采购和招标的法律规定组织实施;(2)紧急采购活动,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救助款物使用:(1)专款(物)专用,无偿使用。捐赠的款物,定向的,按捐赠人的意愿使用;未定向的,统筹安排用于救助。(2)使用范围:六个方面。

4、主动向社会公开所接受的救助款物和捐赠款物的来源、数量及使用情况,公布救助对象及其接受救助款物数额和使用情况。

5、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款物和捐赠款物的监督检查制度,并及时受理投诉和举报。

(六)自然灾害救助中的法律责任(P52)

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自然灾害救助法规的违反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五类行为;

2、其他人员违反自然灾害救助法规的违反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三类行为。

二、医疗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医疗救助的对象

1、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P52-53):(1)城市居民低保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人员;(2)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保但个负担仍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具体条件由县级上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制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2、农村医疗救助的对象(P53):(1)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2)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具体条件由县级上民政部门会同卫生、财政等部门制定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城乡医疗救助的形式

1、城市医疗救助的形式(P53):(1)社会力量资助;(2)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补助标准由县级上民政部门会同卫生、财政等部门制定);(3)医疗机构减免的费用。(不包括: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可支付部分、单位应报销部分及社会互助帮困部分等。)

2、农村医疗救助的形式(P53):三种。

(三)城乡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

1、城市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P53-54)

(1)申请: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2)核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医疗救助部门核查,在《城市低保对象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签署意见;(3)审批:区(县)民政局审批在表上签署意见并核实救助金额。

2、农村医疗救助的申请与审批程序(P54)

(1)申请:申请人(户主)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同意;(2)审核:乡镇人民政府逐项审核,可进行调查核实;(3)区(县)民政局审批签署意见并核准救助金额。不批准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四)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应按公开、公平、公正、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的原则进行管理和使用。实行分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P54)

1、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P54)

(1)各级财政部门在年初公共财政预算和彩票公益金中安排城乡医疗救助基金;(2)社会各界自愿捐赠;(3)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4)按规定可用于城乡城乡医疗救助的其他资金。

2、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的使用(P54-55)

用于各种医疗保险等补偿后,仍难以负担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救助方式以住院救助为主,同时兼顾门诊救助。

3、城乡医疗救助基金支出(P55)

(1)原则上实行财政直接支付:……。(2)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地区的支出:……。(3)未开展“一站式”即时结算的地区及事后救助的支出:……。(4)统筹也区民政部门可采取通过财政直接支付向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一定预付资金额度的方式,减免救助对象住院押金,方便其看病就医。

4、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的管理(P55-56)

(1)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年终结余(一般应不超过当年筹集基金总额的15%)可以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2)要确保基金均衡合理使用,全部用于救助对象的医疗救助;(3)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年筹集和使用情况按季度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4)民政部门会同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定期检查医疗机构等的医疗服务和收费情况;(5)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定期对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节教育救助和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教育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教育救助的含义、形式与标准(P56)

1、教育救助的含义与对象:三类人。

2、教育救助的形式与标准:(1)形式:四种方式;(2)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公布。

(二)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对象与工作目标(P57)

1、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对象:四类人。

2、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目标:(救助的内容标准)两类要求。

(三)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程序和资源(P57)

1、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程序:(1)本人或监护人申请;(2)村(居)委会调查核实;(3)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4)县级民政部门复核、审批。

2、未成年人教育救助的资源:(1)各地民政部门适当提高救助水平,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助学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困难学生为重点;(2)鼓励社会力量在资助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就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住房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住房救助的含义、标准与申请(P58)

1、住房救助的含义与住房救助标准(1)含义:……。(2)形式:①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的统称);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③农村危房改造等。(3)由县级以上政府确定公布。

2、住房救助申请:(1)城镇:①(户主)向(户籍所在地)县级住房保障部门提出(或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②县级住房保障部门审核并公示;③县级住房保障部门优先给予保障。(2)农村: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

3、住房救助保障:通过财政投入、用地供应等措施保障。

(二)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政策(P58-59)

1、调整公共租赁住房年度建设计划:2014年后廉租住房建设计划并入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已建成的廉租住房并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

2、整合公共租赁住房政府资金渠道:(1)原用于廉租住房建设资金调整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2)原用于住房租赁补贴的资金仍用于补贴在市场租房的低收入住房保障对象;(3)中央住房救助补助资金向财力困难地区倾斜。

3、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定价机制:(1)公共租赁住房租金原则上按适当低于同地段、同类型住房市场租金水平确定;(2)政府投资建设并运营的,对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采取租金减免;(3)社会投资建设并运营的,对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予以适当补贴;(4)各地可根据保障对象支付能力变化动态调整的租金减免或补贴额度,直至按市场价格收取租金。

4、健全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管理制度:(1)合理确定轮候排序规则,统一轮候配租;(2)原廉租住房纳入公共租赁住房管理的,其租金水平不变;(3)廉租住房项目优先解决原廉租住房保障对象住房困难。

第五节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与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一、就业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就业救助的含义(P59):……。(就业救助的主要措施有6个,要确保低保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

(二)就业救助的申请与批准(P59-60)

1、本人向住所地(不是户籍所在地)街道、社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

2、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核实后予以登记,并免费提供就业服务。

3、低保家庭有劳动能力未就业的成员连续3次拒绝其适合的工作介绍,应减发或停发本人的低保金。

4、对吸纳就业救助对象的用人单位的优惠政策:三方面。

二、临时救助法规与政策

(一)临时救助的含义、申请与批准(P60-62)

1、临时救助的含义:是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的救助。

2、临时救助的总体要求:(1)坚持应救尽救……;(2)坚持适度救助……;(3)坚持公开公平……;(4)坚持制度衔接……;(5)坚持资源统筹……。

3、临时救助的对象:(1)家庭对象:三类家庭;(2)个人对象:……。

4、临时救助的申请、受理和审核审批:(1)申请:①持有当地居住证的申请: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②没有当地居住证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其向救助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当地没有救助管理机构的,向县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应按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紧急情况可先行受理)。(2)受理:①受理部门不得拒绝受理;②“主动发现受理”:有两类情况。(3)审核审批:①一般程序:……;②紧急程序:先行救助,手续以后补齐。

5、临时救助的救助方式与救助标准:(1)救助方式:①发放临时救助金;②发放实物;③提供转介服务。(2)救助标准:①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②县级以上政府确定的临时救助标准应向社会公布并适时调整,省政府要推幼形成相对统一的区域临时救助标准。

6、临时救助的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1)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工作机制:四方面机制;(2)强化临时救助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①加强组织领导;②加强能力建设;③加强监督管理;④加强政策宣传。(3)进行“救急难”工作综合试点。

(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对象、形式与内容(P62)

1、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的对象:(1)对象: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2)确定方式:

①应当告知……;②应当引导、护送……;③立即通知急救机构进行救治……。

2、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形式:(1)主要形式:是救助站救助。(2)是一项临时性救助,一般不超过10天。

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内容:(1)吃:……;(2)住:……;(3)医:……;(4)联:……;(5)行:……。

(三)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程序(P62-63)

1、流浪乞讨人员求助(自愿原则):……;

2、救助站核实:……;

3、救助站决定并安排救助:……(特殊情况可先行救助);

4、终止救助:(1)已实施救助或救助期满,应停止救助;(2)三种情况,也应停止救助:……。

三、法律援助法规与政策

法律援助的含义:为了保障经济困难公民……政府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一)法律援助的对象与范围(P63-64)

1、法律援助的对象:主要是经济困难的公民。

2、法律援助的范围:(1)代理:5种事项的代理,因经济困难可申请法律援助;(2)刑事辩护:三类刑事案件的辩护,因经济困难可申请法律援助;(3)公诉:①因经济困难未委托辩护人的可申请法律援助;②两类刑事被告未委托辩护人的应提供法律援助。此类无须申请也无须进行经济状况审查。

(二)法律援助的申请和审查程序(P64-65)

1、法律援助的申请程序:(1)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①代理申请:有六种情况(原则向应承担责任、义务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所在地法律援助机构申请);②刑事辨护申请:向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

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申请。(看守所在24小时内转交。)(2)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材料:三方面。(3)法律援助申请的形式:采用书面形式,填写申请表。有困难的,也可以口头申请。

2、法律援助的审查程序:(1)法律援助机构收到申请后应进行审查:……;(2)符合条件的应及时决定提供法律援助,认为不符合的应书面通知并告知理由。

(三)法律援助的实施(P65)

1、法院通知法律援助机构(开庭10日前);

2、法律援助机构安排人员通知法院(开庭3日前);

3、办案人员遵纪(不得收任何财物);

4、四种情况应终止法律援助;

5、法律援助结案后工作(支付办案补贴);

6、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这也是法律援助的一种范围)。

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一、老年人权益保护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赡养与扶养(P68-69)

1、家庭赡养:(1)护理与照料;(2)住房;(3)承包地;(4)精神慰藉。

2、扶养与监护:(1)扶养;(2)监护。

3、婚姻:不得干涉离婚、再婚及婚后生活,赡养义务不因婚姻关系变化消除。

4、财产与继承:(1)财产;(2)继承。

5、赡养协议:可签,不得违反法律和老人意愿,监督履行。

6、家庭养老支持:鼓励,为迁徒提供条件,为赡养提供帮助。

(二)社会保障(P69-70)

1、社会保险

2、护理保障

3、社会救助

4、住房保障

5、社会福利

6、社会扶养

7、保障措施

(三)社会服务

1、发展目标(P70-71):到2020年(1)全面建成养老服务体系;(2)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比例与千人床位数指标。

2、主要任务(P71-73):(1)统筹规划发展城市养老服务设施(三方面);(2)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三方面);(3)大力加强养老机构建设(三方面);(4)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三方面);(5)繁荣养老服务消费市场(三方面);(6)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两方面)。

3、政策措施(P73-74):(1)完善投融资政策;(2)完善土地供应政策;(3)完善税费优惠政策;(4)完善补贴支持政策(50%以上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业);(5)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四方面原则,七方面工乍)完善政策;(6)完善人才培举和就业政策;(7)鼓励公益慈善组织支持养老服务。

(四)社会优待(P74-75)

1、社会服务优待

2、法律服务优待

3、医疗服务优待

4、公共服务优待

(五)宜居环境(P75)

1、宜居环境规划

2、宜居环境建设

(六)参与社会发展(P75-76)

1、尊重老年人意见

2、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鼓励从事八类活动)

3、维护老年人收入和劳动安全

4、开展老年人教育

5、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二、老年人权益保护中的法律责任

(一)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责任(P76)

1、政府部门责任

2、政府工作人员责任

(二)家庭和社会成员责任(P76-77)

1、家庭纠纷处理

2、侵害老年人权益法律责任

(三)养老机构法律责任(三类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P77)

(四)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法律责任(P77)

第二节妇女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一、妇女权益的主要内容

(一)政治权利(P78)

1、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2、选举和被选举权

3、妇女干部培养与选拔

(二)文化教育权益(P78-79)

1、教育机会干等

2、教育权利保障

3、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

4、文化权利平等

(三)劳动与社会保障权益(P79-80)

1、女职工录用

2、薪酬待遇和职务晋升

3、劳动保护

4、社会保障

(四)财产权益(P80)

1、土地承包

2、财产继承

(五)人身权利(P80-81)

1、人身自由权

2、生命健康权

3、防止性侵害

4、人格权(四个权)

(六)婚姻家庭权益(P80-81)

1、婚姻自主权

2、反对家庭暴力

3、家庭财产权

4、子女监护权

5、生育权

二、妇女权益保护中的法律责任

(一)妇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式(P82):1、要求乡镇政府、公安机关等行政机关调解、处理,2、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3、向人民法院起诉,4、申请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

(二)妇女组织责任(P82)

(三)侵害妇女权益的法律责任(P82)

第三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一、未成年人权益的主要内容(P83-84)

(一)生存权(最基本的权利)

(二)发展权(确保发展所需的生活条件是基本权益)

(三)受保护权

(四)参与权

(五)受教育权

二、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方法

(一)家庭保护(P84-85)

1、监护和抚养:

(1)父母或其他监护依法履行和正确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2)父母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应委托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3)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不得歧视女性或残疾未成年人

2、关爱与引导:

(1)父母等以健康、良好品行和适当方法与引导: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

(2)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3、教育培养: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4、民主尊重:在作出与未成年人权益有关决定告知本人,并听取他们意见。

(二)学校保护(P85)

1、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2、关爱与尊重:

(1)学校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所有学生;

(2)学校等教职工尊重未成年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体罚等。

3、开展成长教育: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4确保健康与安全:

(1)保证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

(2)学校等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

(3)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必要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

(4)学校对未成年人在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节,应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报有关主管部门。

5、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实施专门教育(可送专门学校-工读学校教育)

(三)社会保护(P86-88)

1、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2、维护受教育权

3、为未成年人提高多样化的活动场所:

(1)政府应当建立和鼓励社会力量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2)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等,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

(3)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校在节假日将文化体育设施对未成年人免费或优惠开放

4、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健康的文化产品

5、预防网瘾

6、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消费和娱乐产品

7、净化未成年人的生活环境:

(1)中小学校园周边不得设置不适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2)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3)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不得在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吸烟、饮酒。

8、为未成年人实施特殊的劳动保护:

(1)除国家有规定外,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2)招用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要加强劳动保护等。

9、尊重未成年人的隐私: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10、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与生命安全:五方面要求

11、为特殊需要的未成年人提供社会救助:

(1)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

(2)对孤儿等,由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

(3)救助未成年人的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

12、加强卫生保健与预防疾病:

(1)对未成年人进行卫生保健和营养指导,提供必要的卫生条件;

(2)做好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

13、支持鼓励发展幼儿教育:二方面

14、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与名誉权

15、为完成义务教育不再升学的未成年人提供职业教育

(四)司法保护(P88-89)

1、及时审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案件;

2、对司法活动中的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或司法救助;

3、在继承与离婚案件中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赠权;

4、依法强化父母或监护人的监护与抚养责任;

5、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审理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

6、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五)法律责任(P89)

三、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犯罪的预防与矫治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P89-90)

1、教育的内容:

(1)加强理想、道德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2)对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法制教育

2、教育的责任人:教育行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学校、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共青团、少先队、校外活动机构居委会、村委会、未成年人父母等

(二)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P90-91)

1、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界定:(九种)。

2、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措施

(1)对未成年人教育与监控:父母等和学校联合进行。

(2)学校教育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进行。

(3)社会环境监控制与管理:严格监控舞厅、电子游戏室、网吧等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4)传媒与出版物管理:不得向未成年人渲染危害身心健康的内容。

(三)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P91)

1、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的界定:指几种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九种)。

2、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1)工读学校矫治;

(2)司法矫治:治安处罚、收容教养;

(3)社会包容:与其他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四)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P91-92)

1、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预防措施:

(1)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开审理和报道;

(2)对未成年人罪犯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3)对犯罪未成年人开展法制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4)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进行社会帮教和权利维护:①社会帮教;②权利维护(享受同等权利,不得歧视)

(五)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P92-93)

1、未成年人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责任

2、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责任

3、出版者责任

4、销售者责任

5、传播者责任

6、营业性场所责任

7、教唆、胁迫、引诱者责任

四、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与安置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也是最需要帮助和群体)

(一)孤儿安置(P93-94)

1、亲属抚养

2、机构养育

3、家庭寄养

4、依法收养

(二)孤儿基本权益保障(P94-95)

1、建立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2、提高孤儿医疗康复保障水平

3、落实孤儿教育保障水平

4、扶持孤儿成年后就业

5、加强孤儿住房保障和服务

(三)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和工作队伍建设(P95)

1、完善儿童福利机构设施

2、加强儿童福利机构工作队伍建设(三方面措施)

3、发挥儿童福利机构的作用

(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P96-97)

要坚持“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优先、救助保护和教育矫洽并重、源头预防和综合洽理、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原则。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救助保护

2、加大打击拐卖未成年人犯罪力度

3、帮助流浪未成年人及时回归家庭

4、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

5、强化流浪未成年人源头预防和治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方面作用)

第四节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法规与政策

一、残疾人权益的主要内容

(一)康复(P98-99)

1、总体方针:四方面(以社区康复为基础,康复机构为骨干,残疾人家庭为依托);

2、康复机构建设;

3、康复活动开展;

4、复复人才培养;

5、康复器械提供。

(二)教育(P99)

1、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2、对残疾人教育工作作出了五方面具体规定。

(三)劳动就业(P99-100)

1、残疾人劳动就业方式:实行集中(应占本单位职工总数的25%以上)与分散(不低于单位职工总数的1%,否则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相结合的方针;

2、残疾人就业促进:采取优惠政策;

3、残疾人就业保护和培训:实行各种保护措施(不得歧视残疾人);

(四)文化生活(P100)

1、国家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力;

2、国家和社会采取各种措施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3、国家和社会鼓励帮助残疾人进行精神文化方面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活动。

(五)社会保障(P100-102)

1、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两方面);

2、对残疾人法律援救政策保障;3残疾人供养和托养(表现在五个方面);4、残疾人公共服务(表现四个方面)。

(六)无障得环境(P102)

1、无障得设施的建没和改造方面;

2、信息交流无障碍方面;

3、公共服务无障碍方面;

4、政治参与无障碍方面。

(七)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P102-103)

1、任务目标:(1)总体目标:①2015年目标;②2020年目标。(2)具体任务目标:……。

2、政策保障:主要四方面。

3、扶持措施:主要七方面。

二、残疾人权益保障中的法律责任

(一)残疾人组织责任

(二)侵害残疾人的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六方面)

(三)行政执法人员责任(两方面)

第五章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第一节婚姻家庭关系法规与政策

一、婚姻缔结的法律规定

婚姻和结婚的含义:(P107)

(一)结婚的条件(实质要件)

结婚条件的含义:(P107)

1、结婚的必备条件(P107-108)

(1)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①原因:婚姻的前提和基础;②有三个含义:……;

(2)必须达到法定年龄。①法定年龄的含义:……;②规定:男的不得早于22周岁,女的不得早于20周岁;③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①原因:……基本原则;②三个含义:……;③实施:两“禁止”。

2、结婚的禁止条件(P108)

1、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①原因:基于优生的考虑;基于伦理道德的考虑;②禁止的类别(两类)和范围(四种)

2、禁止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结婚。①原因:……;②疾病种类:三类(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和有关精神病);③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特殊处理。

(二)结婚的程序(形式要件)(P108-109)

1、结婚的登记机关。(1)内地居民登记:县级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2)涉外登记:省级政府民政部门或其确定的机关;(3)管辖范围:原则以当事人的户籍为依据。

2、结婚的登记程序:

(1)申请: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去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结婚的登记机关;出具证件和证明材料:①户口簿,②身份证,③本人无配偶以及与对方当事人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的签字声明。

(2)审查:查验证件和证明材料,询问,必要时可以调查。

(3)登记:五种情况不予登记并向当事人说明理由,符合的当场登记、发结婚证。

(三)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P109-111)

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区别:前者违反公益要件,是惩戒性评价;后者是违反了私益要件等。

1、无效婚姻。无效婚姻的含义:……。(1)无效婚姻的种类:四类;(2)无效婚姻的请求人:包括婚姻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具体包括四种人);(3)无效婚姻的请求权期间:只要情形存在即可提出申请;(4)宣告无效婚姻的机关及程序:①机关:人民法院;②程序:不适用调解,婚姻效力判决不得上诉;(5)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体现四个方面。

2、可撤销婚姻。(1)可撤销婚姻的含义:……。(2)可撤销的婚姻:因胁迫而缔结的婚姻;(3)可撤销婚姻的的请求人:只是受胁迫一方的婚姻关系当事人本人;(3)可撤销婚姻的请求权期间: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或自恢复自由之日起一年内);(4)可撤销婚姻的宣告机关及程序:①机关: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②程序: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5)可撤销婚姻的的法律后果:同无效婚姻。

(四)事实婚姻(P111)

1、事实婚姻的概念:……。

2、事实婚姻的效力:(1)现行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实质要件对起算;(2)1994年2月1日前按事实婚姻处理;(3)1994年2月1日后未补办婚姻登记的按同居关系处理。

二、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

(一)夫妻关系

1、夫妻间的权利义务(人身关系)(P111-113)

(1)夫妻的姓名权:①双方婚后享有平等的姓名权,②未成年子女的姓氏应当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有三类情况

(2)职业、学习和社会活动自由权:有权根据本人意愿自由决定,不受另一方非法干涉和限制。

(3)住所决定权:夫妻可以互为对方的家庭成员,夫妻双方平等地享有住所决定权,一方不得强迫另一方,第三人也不得干涉。

(4)日常家事代理权:①夫妻有相互代理权,无须他方同意或特别授权;②对于超越日常家事代理范围的婚姻事务,应当由夫妻双方共同决定。

(5)计划生育义务:①夫妻双方有权生育;②夫妻双方有计划生育的法定义务。

(6)扶养的权利义务:①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②适用夫妻间互相扶养的权利义务的注意点:四点。

(7)继承权:夫妻间的继承权应把握四点。

2、夫妻财产权(P113-115)

(1)夫妻财产制概念:……。

(2)夫妻财产制的种类:①依发生根据分可分法定财产制(含义)和约定财产制(含义);②依其内容可分为共同财产制(一般共同制、动产及所得共同制、所得共同制、劳动所得共同制等)、分别财产制(含义)、剩余共同财产制(含义)等。

(3)我国的夫妻财产制(约定财产制优于法定财产制)。①法定财产制。A、含义:……;B、共同财产的种类:五类;C、性质:……。②约定财产制。A、含义:……;B、客体:既包括婚前财产也包括

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C、形式:书面,口头只有夫妻双方均承认才能认定;D、对内对外效力:对内夫妻双方均有约束力,对外效力有两种情况。

(二)父母子女关系

1、父母子女关系的种类(P115)

(1)自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①性质:基于出生的血缘关系;②种类:婚生关系,非婚生关系。

(2)拟制血亲的父母子女关系:①性质:基于收养与再婚抚养关系;②种类:养父母子女关系,继父母子女关系。

2、父母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P116-117)

(1)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权利义务:①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无条件的;②对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条件的。

(2)父母对子女有教育的义务:①父母应当尊重未成年子女受教育的权利;②父母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子女。

(3)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保护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①未成年子女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②父母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未成年子女进行必要约约束和管教。

3、子女对父母赡养、扶助的义务:①赡养、扶助的含义:②是无期限的不得附加任何条件。

4、父母子女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①这里的父母包括三种、子女包括四种。②子女和父母互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相互享有继承权。

(三)其他家庭成员间的关系(P117)

1、祖孙关系

(1)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定条件下,对未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义务;(2)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在一定条件下,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义务。

2、兄弟姐妹关系

(1)兄姐扶养弟妹的义务:是有条件的;(2)弟妹扶养兄姐的义务:是有条件的(兄姐扶养大的)。

三、婚姻解除的条件、程序与法律后果

(1)离婚的含义:……;(2)我国离婚的形式:两种。(P117)

(一)登记离婚(P117—118)

登记离婚的含义:……。

1、登记离婚的条件:

(1)双方自愿离婚:自愿、真实、一致的;

(2)双方对子女、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达成一致的协议。

2、登记离婚的程序:

(1)申请:①男女双方共同亲自到一方事人常住人户口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②提供证明材料:A、本人的户口簿;B、身份证;C、本人的结婚证;D、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2)审查:登记机关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

(3)决定:符合要求,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二)诉讼离婚(P118—119)

诉讼离婚的含义:……。

1、诉诉离婚的法定标准:

(1)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

(2)感情确已破裂的例示性规定(具体标准):①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②实施家庭暴力、遗弃家庭成员;③配偶一方因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④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两年;[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诉讼的(其他原因导致感情破裂的情况)]。

2、诉法离婚的程序

(1)调解:三种结果,调解无效,才能准予离婚;

(2)判决:夫妻感情尚未破裂,判决不准离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判决离婚。

3、离婚的两项特别规定:

(1)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需得到军人同意,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除外(三种情况);

(2)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这不受女方提出离婚和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限制。

四、离婚的法律后果

1、离婚对夫妻的法律后果(P149—150)

(1)离婚在夫妻身份关系上的后果:①夫妻身份消失;②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终止;③夫妻继承权丧失。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吴某 性别:男 年龄:73 岁 二、个案来源 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重要引发事件 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 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

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

2019年中级社工师实务真题与答案

2019年中级社会工作师考试《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真题卷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李大爷因中风住院治疗,出院回家后,执意一个人居住。女儿放心不下,为李大爷申请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会工作者通过李大爷的女儿了解到,李大爷中风前是社区志愿服务团队骨干,经常参加各类社区活动。现在,李大爷虽生活基本能自理,但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经常忘记吃药,而且他总担心自己会跌倒,不愿出门,脾气也越来越差。 社会工作者入户评估发现,李大爷的居家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医疗和社区服务资源的使用较少。 当社会工作者进一步评估时,李大爷表现得很不耐烦,他认为自己不需要外人帮忙,对女儿没经过他同意就找人来调查,感到很生气。李大爷也担心社会工作者会把家里的情况随便告诉其他人。 问题: 1.社会工作者对李大爷进行社区居家养老评估时,重点收集了哪几个方面的信息? 2.社会工作者在为李大爷开展评估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参考答案: 1,社会工作者对李大爷进行居家养老评估,主要会评估身体健康、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安康、社会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精讲状况和环境安全六个方面的状况,因此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收集信息。 (1)身体健康方面:因李大爷曾中风住院,需要收集目前疾病治疗、恢复和用药情况。如李大爷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经常忘记吃药。

(2)心理与情绪方面:需要了解李大爷认真功能和情绪状况。如他总担心自己会跌倒,脾气也越来越差。 (3)社会生活方面:需要了解李大爷的社会交往能力,社会支持网络。如不愿出门;一个人居住、女儿放心不下;对医疗和社区服务资源的使用较少等。 (4)经济状况方面:了解李大爷的经济收入、生活成本、家庭开支等; (5)日常生活照顾能力方面:需要了解李大爷的独立生活能力,以及自我照顾的能力。如生活基本能自理。 (6)环境安全方面:需要了解李大爷的居家环境是否安全。如文中提到李大爷的居家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在对李大爷开展评估时,社会工作者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平衡好老年人自立和依赖他人的需要,在评估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注意李大爷自己能完成的事情,要让他自己来完成,不能完成的,不要为了面子而过于硬性保持自立,以免造成伤害; (2)保护老年人的隐私权,在对李大爷开展评估时,需要保护他的隐私,有些问题不能保密时,需要征得李大爷的知情同意;打消“李大爷也担心社会工作者会把家里的情况随便告诉其他人。”的疑虑。 (3)注意到老年人个体的差异性,在评估时要采用个别化的方法,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的老年人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 (4)尊重老年人的自决,在评估时,需要征得李大爷的同意,过程中,当他能够有自我决定的能力时,需要尊重他的自决;所以要评估前要注意解决“他认为自己不需要外人帮忙,对女儿没经过他同意就找人来调查,感到很生气”这个问题。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工作(详细笔记)

第一章个案工作 一.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价值观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遭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个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1)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遭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2)个别化的工作方式:核心是个别化一对一专业服务。 (3)服务目标:协调个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 三.个案工作的本质 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症状,恢复和增强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功能。 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三大传统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服务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理论假设 ①人的成长与发展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社会三个层 面相互作用,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问题与其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及问 题处理三方面压力有关,使其出现心理困扰,人及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假设: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 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暂时是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 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2)治疗技巧 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的治疗的具体方法。 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相互沟通,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间接治疗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方法。 特点: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原理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和三种意识层次的理论假设,以及依据这些理论假设而设计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1)基本假设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的治疗模式。它包含两个基本假设:一是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就认知因素而言,包括三种不同意识状态的层面:意识、自动念头、图式。(2)治疗方法和技巧 方法: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的面谈,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像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每次面谈的时间大

中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内部资料

中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内部资料

社会工作实务一览表 社 会 工 作 内 容 需要问题主要内容主要方法备注 儿童社会工作1.基本生活 2.健康照顾 3.良好的家 庭生活 4.学习 5休闲与娱 乐 6.社会生活 能力 1.贫穷 2.环境污染 3.营养 4.童工 5.学习压力 与智力发展 问题 6.代际冲突 7.与同伴交 1.推动有关儿童 的立法 2.促进对儿童的 养育 3.推动儿童教育 事业 4.创造儿童快乐 成长环境 5.加强儿童卫生 1.个别谈话 2.咨询服务 3.儿童活动小组 4.社区儿童场馆建设 5.社区儿童教育服务 6.社区急需.紧急时 间救助 7.组织社区综合力量 8.社区宣传 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

7.良好的心理发展 8.免于被剥削伤害往中的困惑 8.儿童道德 发展中的问 题 9.未成年人 犯罪 10.特殊情 况:家庭暴 力侵害、流 浪和黑恶团 伙、吸毒和 艾滋病 保健 6.开展儿童家庭 服务 7.增强儿童权益 的保护 8.提供儿童的信 息和咨询 9.对生活境遇不 良的儿童的救助 10.对孤儿.弃儿 的救助 11.残疾儿童的康 复和教育 12.对行为偏差儿 童的矫治 13.对青春前期儿 9.发动社会政府资源 10.家庭支持与寄 养、收养 11.儿童社会福利机 构建设 12.对儿童生理、心 理、社会性发展的辅 导 特殊整合 特殊整合 特殊整合

童的辅导 青少年社会工作1.自身被社 会接纳,符 合角色定位 2.与同伴发 展人际关系 3.情绪自主 4.经济独立 5.生涯准备 1.心理和情 绪问题 2.网络成瘾 问题 3.青少年犯 罪问题 4.家庭矛盾 5.失学失业 1.思想品德辅导 2.心理及认知辅 导 3.生涯发展辅导 4.就学就业辅导 5.生活方式辅导 6.人及交往辅导 7.行为偏差及犯 1.提升青少年能力 2.改进支持关系 3.优化同辈群体 4.整合社区资源,为 青少年提高服务 5.优化社会环境 6.活动小组 7.组织青少年参与社 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 社区工作

1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工介入典型案例分析

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工介入典型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以流动儿童亲子关系的社会工作为切入点,运用个案社会工作和家庭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萨提亚家庭治疗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流动儿童亲子关系问题的专业服务工作进行典型个案的分析,表明社会工作对解决流动儿童家庭亲子关系问题的有效性,并且为构建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支持体系的研究提供有力借鉴。 【关键词】流动儿童亲子关系个案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出现以农民为主的、以移居城市为目的的流动家庭,而且数量越来越多,与之相伴的是大量的流动儿童群体。特殊的经历使他们既不同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也不同于城市中的常住儿童,他们的成长面临着教育、健康、贫穷、社会边缘化以及社会化等诸多挑战。此外,这些流动儿童早期与父母分隔两地,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现在,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暇顾及他们,使得流动家庭亲子关系不融洽,这些不良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状况,严重影响流动儿童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化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建设。 一、接案与建立关系 案主小星(化名),今年9岁,小学三年级。在小星刚满两岁时,父母都离家到城里务工小星留给家里的奶奶带着。现在父亲在工程队里做木匠,收入还算满意,但工作量很大,每天收工回到家,已经是夜里了。母亲在超市做清洁工作,赚些钱贴补家用。小星在小学二年级的暑假里,被他陌生的父母带到了城里,父亲为小星办理了在属地公办小学随班就读的手续,开学几个月后,小星不好好做作业作业,父亲狠狠打了他好几次,父子间关系十分紧张,小星基本不与父亲交流,甚至都很少叫“爸爸”,虽然与母亲关系较融洽但彼此交流也不多,很少主动跟母亲讲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事。小星在学校里不但学习成绩不好,与同学关系也不好,甚至影响到老师正常教学。为此,父亲对小星管教更加严厉,而小星性格也变得内向、孤僻。 在熟人的介绍下,笔者与小星母亲交流并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上门了解其家庭情况,和小星的三次接触后,笔者获得了他的信任,并与小星及其家庭建立了专业关系。 二、预估与问题界定 (一)预估 在儿童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学校和儿童生活的社区是对儿童影响最大的三个子系统,因此本案例采用社会生态图的预估方法。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中级社工考实务考试攻略(终审稿)

中级社工考实务考试攻 略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中唯一一科以主观题形式考试的科目,需要考生在复习应试的过程中,熟悉考试目的、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掌握一些基本的应试技巧,融会贯通社会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沉着应答。01 熟悉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社会工作实务主要考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针对主要服务领域和不同工作对象,提供专业服务、处理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该目的不难看出社会工作实务考试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考生既要熟悉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也要结合社会工作实践经验,才能顺利通过考试。 (二)考试内容 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和程序,以及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的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实务技巧,还有在不同服务领域开展的矫正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和企业社会工作等的社会工作实务技巧。 (三)考试题型

根据大纲要求,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试题型全部是主观题,根据历年考试出题情况分析,一般会有5个大题,每个大题分1-3个小题,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题型主要分为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 案例分析题会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资料,要求考生根据提示对之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并按要求进行作答。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方式一般会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中,各个阶段上具体方法的运用。如接案的步骤与技巧、预估的基本步骤与主要方法的运用、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介入策略、评估的方法与技巧、结案的主要内容、结案时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表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等。这些会结合具体的案例让考生进行分析,考生必须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二是各类对象在不同领域中面临的困境与介入策略分析。这些会从一些理论视角提出问题,让考生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来分析,答题时应注意困境的分析应与介入策略的分析相对应。 方案设计题也是给出一个案例情境,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设计出环节完整、严密、可行性强的服务方案。命题的思路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针对个人或家庭的服务方案,如个案介入计划;二是针对小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如小组工作计划书;三是针对大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如社区活动策划方案。这类题型的答题思路要分两步走:一是问题的陈述与分析,着重分析给定的案例情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案主需求;二是具体的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需要掌握个案介入计划、小组工作计划和社区活动计划的基本要素,按照相应的格式设计即可。 2

矫正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社会工作 指社会工作实于矫正体系中。它是指专业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应包含的以下四方面含义: 第一,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第二,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 第三,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第四,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得社会福利服务。 社会工作中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6-08 09:46 共人浏览[大] [中] [小] (1)福利性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本身就是在社会福利制度内的各种专业化的服务,是社会福利的发送渠道和实现环节。矫正社会工作也具有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它同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一样,是通过组织动员社会资源,改善处在困难处境中的社会成员的生活状况,使之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带有福利性质的社会服务和保障。 (2)特殊性 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违法者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是社会安全和公众利益的危害者,具有以强凌弱、弱肉强食、称霸一方、威慑四邻的特点,似乎是社会强者的象征。而实际上,这些人之所以违法犯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社会化过程的阻断或弱化造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降低甚至消失。他们无法通过用社会公众所认可的途径和方法来维持其在社会中的正常生活。所以从这一角度讲,他们是社会的弱者。 (3)系统性 ①矫正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福利服务有其法律上的依据。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于此类服务都有立法方面的规范,矫正社会工作是依法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 ②矫正社会工作贯穿于对罪犯进行司法矫正的各个方面以及整个过程,包括审判、监禁、社区矫正以及刑释等各个环节。 ③矫正社会工作的目的与司法工作的目的相一致,即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安全。 (4)专业性 对罪犯的矫正是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由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目的。他是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陛的人员)及其家人提供服务

201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5年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2015年3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发展社会工作。上述中央文件中提出的“社会工作”是指( )。 A.志愿性社会工作 B.行政性社会工作 C.专业社会工作 D.社区管理工作 2.下列做法中.能够促进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的是( )。 A.社会工作者春节期间探访低收入家庭 B.社会工作者雨雪天为流浪乞讨人员发放衣物 C.社会工作者深夜在网吧开展青少年外展服务 D.社会工作者为失业青年开办就业能力提升小组 3.下列说法中.最能反映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特点的是( )。 A.职业化发展先于专业化发展 B.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并存 C.儒家思想对专业社会工作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 D.慈善组织对专业社会工作形成具有实质推动作用 4.关于社会工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工作过程是服务对象自主、自决、自助的过程 B.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平等互动的过程 C.社会工作过程是社会工作者对主。服务对象为辅的合作过程 D.社会工作过程是服务对象为主.社会工作者为辅的合作过程

5.小李是某大型企业员工,去年贷款买房。近期物价不断上涨,小李的家庭支出持续增加,而其所在企业 目前没有加薪计划,使他感到生活压力倍增,情绪焦虑,为此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从支持者角色出发,社 会工作者首先应当( )。 A.鼓励小李积极面对困难 B.认同小李的负面情绪 C.劝说小李合理安排开支 D.帮助小李借钱还房贷 6.社会工作者小陈了解到住院患者王大爷生活贫困,与儿子多年不来往的情况后,一方面经常和王大爷聊天,鼓励他配合治疗;另一方面与医院协调,减免了他的部分医疗费用;还与王大爷的儿子联系,帮助改善 父子关系。 根据上述内容,小陈的工作属于( )。 A.社会康复服务领域 B.矫正社会工作领域 C.心理健康服务领域 D.医务社会工作领域 7.关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并非是在专业、职业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社会福利理念及实施奠定了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价值观 C.中国文化与深受西方文化体系影响的社会工作价值观难以融合 D.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中发掘个人潜能相矛盾 8.养老机构的社会工作者小王计划组织机构内的老人外出春游。在征求活动方案意见时,高龄老人提出最 好选一个近处的公园,以免过度劳累;低龄老人提出最好到郊外春游,近的地方太没意思了。经过讨论,小王最终设计了两套不同的活动方案,分批次带老人外出春游。小王的做法突出体现了伦理难题处理的( )。 A.保护生命原则 B.坦率真诚原则 C.最小伤害原则

中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真题2008年

2008年度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试卷 第一题 刘先生,男,34岁,大学本科学历,原是一家企业的销售人员,一年前遭遇一场交通事故,造成双腿截肢并因此失去了工作。 刘先生的妻子在房地产公司工作,虽收入不错,但工作很辛苦,无暇照顾刘先生。刘先生的儿子10岁,上小学四年级,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出事后,刘先生的母亲搬过来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但自己的身体也不太好,照顾起来明显感到吃力,社区中也没有相应的机构可以为刘先生提供照顾和康复服务。 一年来,刘先生身体逐渐康复。但他一直无法接受被截肢的事实,情绪很坏,常常一个人躺着发呆,还会默默地流眼泪,也不愿与家人交谈,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以前,刘先生是一个性格开朗、很爱交往的人,有很多朋友。现在他根本不愿意见朋友,朋友打电话来,他也常常不接。 刘先生的妻子很担心丈夫的状况,前来向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根据案例资料运用优势视角,从环境的优势、个人的优势、环境的缺失、个人的缺失四个方面来评估刘先生的资源状况。 2.根据评估的结果,提出具体的介入策略。 第二题 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 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却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到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问的冲突。 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脸色;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

社工中级《实务》真题参考答案

2015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试题 (附答案及解析) 第一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某村大部分中青年男子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妇女不仅要承担农活,而且要照顾孩子和老人。留守妇女中,有些缺乏科学种植养殖技术,难以增产增收;农忙时,有些能够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而大多数人只能独自承担;有些整日劳作,无暇顾及孩子教育;个别妇女遇到性骚扰时,倍感无助。村里也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繁重的劳作加上情感孤独,严重影响到一些妇女的身心健康。 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计划针对上述情况开展服务。 问题: 1.列出本案例中留守妇女的服务需求。 2.列出社会工作者可以为本案例中的留守妇女提供的具体服务。 第二题(案例分析题,20分) 某小学的周老师发现.女学生小红最近上学经常迟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快速下降;小红过去衣着整洁,现在变得邋里邋遢;学校召开家长会,小红家里无人参加:学校联系家长,家长的电话也无人接听。周老师家访时了解到,小红家居住在老旧小区,出租房较多,人员复杂;小红父亲酗酒成性,常打骂小红母亲;小红母亲不.堪忍受,最近离家出走。学校社会工作者接到周老师的转介后发现,小红性格内向,很少与班上同学交往;在谈及家庭情况时,小红神情紧张。社会工作者还注意到小红身上有多处瘀伤,问其原因,她不愿回答。 问题: 1.从儿童保护的角度。列出小红所面临的风险。 2.社会工作者可采用哪些收集信息的方法,进一步评估小红的服务需求? 第三题(案例分析题,20分) 近年来,某小区养宠物狗的家庭越来越多。宠物狗给主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小区带来了一些问题:狗的粪便随处可见;大型犬有时会惊吓小孩;夜晚狗的叫声经常会吵扰邻居;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居民对此非常不满,常与养狗者发生冲突,社区的邻里关系受到了影响,尽管居委会通过调节暂时缓解了一些矛盾,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此,社会工作者与居民代表讨论后,提出建立“养狗自律会”的设想。他们在居民区张贴拟成立“养狗自律会”的海报,发放宣传单,征求居民的意见;邀请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参加座谈会,讨论解决办法。两周后,“养狗自律会”正式成立,推举了会长、秘书长,明确了监督员、宣传员等分工。“养狗自律会”通过社区民意调查.形成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杭州市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研究评审表

规范小区管理,搭好组织机构,架起沟通桥梁 ——助理社会工作师一一爸爸 一、背景介绍 HW小区于2010年交付,房价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小区原定计划分一期、二期,一期主要是商住房的建设,二期主要是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开发过程中,一期开发商HW因故将所有产权转让销售给了另一个开发商公司YT。四年多来,因房屋质量、设计原因、居民入住情况等原因,小区矛盾逐渐凸显,亟需业主团结起来共同解决,成立业委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案例分析 1、HW小区属于商住小区,因销售期间更换了开发商,中途衔接不够完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新接手的开放商因初涉房地产,政策不熟悉,加上已有业主拉横幅抗议开发商,导致开发商对业主态度也不尽友好。 2、业主构成。HW小区建设之初起点高,宣传阵势十分庞大,房价在周边小区中是最高的,但实际入住之后发现周边配套奇缺,业主自购入住比例不足50%,每幢每单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群租、淘宝人群,令业主苦不堪言。 3、该小区物业未更换,且不是开放商物业,所以得不到开放商的大力支持,但小区地下车库扬尘大、污水倒灌、墙体脱落、车辆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生活,物业的无能为力更令业主怒火中烧。 4、HW小区建在排灌站旁,船只进出每次鸣笛噪音大。小区开

发商未在小区外围建商铺,无配套,居民十分不便,经营性收入也十分少。同时,开发商正在建造二期酒店项目,施工也给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本社区辖区有八个小区,3个小区居住规模近1000户,3个小区超1500户,全体社工不足14人,范围广不足以服务好每个小区。所以成立业主委员会,选出全体业主的代表,制定规范,让小区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势在必行。 2、服务策略 (1)理论依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2)理论实践:对于小区来说,环境友好、小区安全、生活便利是居民的基本需求,挖掘一批热心的居民,学习了解法律,参与到业主委员会这一公益民间组织,代表全体业主共同为小区发展无私奉献,就是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工角色:本案例中,各方对业委会概念只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法律定位、工作方向都十分不明朗,社工需要担任使能者、资

中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5

中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5 (总分:3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案例分析题{{/B}}(总题数:5,分数:250.00) 1.小王是一名大学刚毕业的新社会工作者。某天早上,他接待了一名40多岁的女性案主胡女士,胡女士是位企业干部,结婚已15年,有一位正读初二的女儿。她与丈夫关系一直不错,家里的一切都由她操持。但最近胡女士发现丈夫另有新欢,这给她很大打击。她难以接受现实,想离婚又怕伤害女儿。胡女士来找社会工作者希望获得帮助。与小王交谈了一会儿后,胡女士表露出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希望获得帮助;另一方面又怀疑年轻的小王能否理解她的感受,能否帮得了她。问题 1.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小王该如何打消案主的疑虑? 2.试述接案工作的过程。 (分数:5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 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小王可以主动地向胡女士介绍自己,向她说明协助的目的,主动介绍机构的目标、功能,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长,对求助、受助的看法等;同时认真倾听胡女士的疑虑,对她的疑虑表示理解,向她真诚地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通过同感回应向胡女士传递接纳、尊重与温暖;此外,努力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巧提供优质的服务,寻求机构资深人士的督导与帮助,以打消案主的疑虑。2.接案是一个过程,有如下步骤:①做好面谈的准备并拟订初次面谈提纲;②运用专业技巧,规划面谈任务,开展接案期的面谈;③运用合理的方法收集胡女士的相关资料;④进行初步预估,确定所能提供的服务能否满足胡女士的需要,解决其问题;⑤通过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和胡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⑥决定工作进程;⑦与胡女士签订初步的服务协议。 2.2007年12月8日,据中国网报道,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在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表示,随着农村低保制度在全国范围普遍建立和其他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一个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廉租住房、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全面建立,这标志着一道社会保障网编织已经成形。在农村,已有3100多万名贫困居民被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在城市,相对稳定地保障了2200多万名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并根据物价变化,先后3次提高保障水平。此外,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成效显著,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已覆盖到86%的县(市、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覆盖了所有的涉农县(市、区),1~9月,共救助760万人次,资助2333万人参加新农合。510多万名孤老和50多万名孤儿的供养、养育水平有了新提高。140万人次流浪乞讨人员和求助者得到及时救助。问题 1.结合以上材料,请解释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2.结合以上材料,请解释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分数:5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答案要点]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特点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救助对象不但生活困难,而且存在因为生活困难所带来的精神、社会心理以及社会交往等问题,因此,救助工作应该多元,需要各方面的综合知识。第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传统的社会保障只注重经济上和物质上的救助;而现代社会保障除了物质上的,也重视非物质的专业服务,如心理辅导、信息咨询和行为矫正等。第三,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有一套专业的技术和方法为服务专业性提供保障。 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1)贫困救助社会工作。贫困救助可以分为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和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前者如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以及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后者如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协助符合困难居民申请低保、提升救助对象个人技能、提高救助对象的参与意识等。 (2)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灾害应急救助,包括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安排灾民基本生活、社会秩序维护和心理疏导等;②灾后社区恢复重建,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管理社区重建工程建设进展,加快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帮助受灾群众恢复生产能力等;③社区减灾,减灾工作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社区减灾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和专业减灾机构开展社区灾害风

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小组活动案例分析 摘要:孤残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并结合具体的工作做法,展现出阅读绘本对于孤残儿童的康复工作带来的帮助,体现出社会工作者的责任感。 关键词:社会工作;助残活动;绘本阅读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2-0180-02 DOI:10.16657/https://www.doczj.com/doc/499309023.html,ki.issn1673-9132.2017.32.114 一、案例背景 孤残儿童是特殊群体,无依无靠、无人抚养,他们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需要是生活需要、替代性养护的需要、教育和医疗需要等等。孤残婴幼儿以保育为主,同时开展学龄前教育。对孤残儿童中的健全儿童实行养与教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自己开班上课,无条件的送到附近学校走读;对肢体残缺但智力发育健全者,实行养、治、教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给予康复治疗,使其能自理生活,另一方面给予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创造条件;对痴呆儿童,侧重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劳动的能力。

虽然孤残儿童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但是对于他们的成长性需求(包括学习知识及能力培养)和情感性需求,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社会工作者应为其提供支持性教育,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与成长需要。 二、实施过程 社会工作者根据孤残儿童的情况选取了《大声回答“哎”》《你好》《好朋友》《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尿床了》《谁哭了》《我会关心别人》《我想念你》八本绘本,安排活动。将孤残儿童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开展活动。 第一次绘本小组活动。社会工作者采用介绍名字并介绍自己的好朋友的方式点名和每个儿童打招呼,互相问好。在点名时,儿童要回答“哎”,引出第一本绘本故事。此次活动中有的儿童表现很活跃,有的儿童融入活动很慢,始终进入不了状态。由于是第一次见面,社会工作者应当把建立关系的环节做充分些,相处时间长些,当儿童和社会工作者熟悉后,再进入正式环节,这样更容易使儿童进入状态,听课的效果会好一些。 为更好地引导每一名儿童听懂故事,社会工作者还为每一个儿童准备了小玩偶,以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发其参与活动的兴趣,并根据故事中的情节,做相应的情景表演。每一名儿童都被故事深深吸引,拿自己的小玩偶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积极地参与到故事中,互动性非常强。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2019中级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实务内部资料

内部资料,专家精讲《社会工作实务(中级)》 方案设计题复习攻略 一、方案设计题命题分析 1、命题方式 方案设计题的命题方式是:根据题目的要求,考生设计出环节完整、严密、可行性强的服务方案。何谓“环节完整、严密、可行性强”,就考试而言,无非是框架结构完整,书写版面丰满。 2、命题趋势 方案设计可能围绕三方面展开:针对个人或家庭的服务方案(即个案工作)、针对小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即小组工作)、针对大部分人群的服务方案(即社区工作)。 3、答题技巧 方案设计题的答题技巧是掌握答题架构,即根据个案的方案、小组的方案、社区的方案三大类型,分别设计好模版,将之套用在相应的材料中。答题时分两块内容阐述,一是问题的陈述与分析,讨论该人群的问题与需要;二是具体的方案设计部分,这也是整个题目的答题重点。对于个案的服务方案,可按照通过过程模式来阐述,即分为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六个部分阐述。至于小组的服务方案,相对而言是三种类型中最具有难度的,可以围绕小组名称、小组性质、小组成员、小组目标、小组招募、小组纲要、小组执行、小组评估八个部分阐述,其中要特别注意小组纲要的逻辑性。至于社区的服务方案,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可以围绕方案目标、方案实施策略、方案执行、方案评估四个部分阐述。

二、方案设计题范例 (一)个案的服务方案 老韩是刑满释放人员,现年40。刚出狱不久,出狱后一直找不到工作,靠摆修车摊维持生计。后因道路改建,修车摊的生意也不得不终止。他天天到居委会去吵,要求解决工作问题。居委会工作人员将其转介给街道司法社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请根据案例情况,拟定一份个案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刑满释放人员虽然已不是罪犯,但也不同于社会中的正常人群,尤其是刚刚从监狱获释的人员。本例中,案主老韩是位现年40的刑满释放人员,道路改建终止了其修车摊的生意,也使其刚安定下来的生活又变得动荡,并直接导致其情绪变得偏激。他遇到的问题包括:(1)缺乏社会适应能力,(2)可能收到社会歧视、家庭拒绝、同伴疏远、就业困难等。 由此可见,老韩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需要固定的经济收入维持生活,这也是本案的关键所在。当然,在个案过程中,社工也应尽可能照顾案主的情绪需要。 2、方案设计 1具体各阶段的工作要点如下: (1)接案阶段:社工与老韩初次见面,主要目标是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收集老韩的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社工应注意运用同理心、尊重、真诚、具体化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与老韩建立起彼此信任的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