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实施办法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实施办法

机电工程学院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实施办法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培养优秀人才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和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关于推进全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机电工程学院结合院部实际研究制定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实施办法》。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要坚持“六个结合”:一是要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二是要与开展实现中国梦专题活动相结合;三是要与大学文化建设相结合;四是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五是要坚持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阶段性推进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六是要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教育内容主要有三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培养青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

该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思想文化课程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教育主阵地作用。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通过充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组织实践教学等有效途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过程中。

切实发挥其他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在其他学科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要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传统文化内涵,培育学生优良道德行为。

组织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要在丰富已有传统文化选修课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继续开设好《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增设中国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相关选修课程。

第二,加强传统文化载体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利用新生开学典礼、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毕业典礼等环节,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校史、办学传统和成人成才教育。通过稷下大讲堂、学生创业论坛、名师名课报告会、学术报告会

等学校品牌平台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名人讲堂、文化报告、与文化大家对话等活动,让学生系统了解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使学生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依托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众团出击”社团品牌活动等平台,组织开展经典诵读、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经典图书推荐、民俗文化展览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和接受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把传统文化社会实践纳入学校实践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提供必要经费,建立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博物馆、展览馆、公园、文化遗址、名胜古迹和现有各类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积极参加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深化齐文化研究。发挥学校坐落在齐国故都和学校设立齐文化研究院的优势,在师生中普及齐文化蕴含的知识精髓和民族智慧。以涵盖全面又符合新形势需要和当代视角的原则发掘新资源、编纂新教材,进一步吸收和弘扬齐文化。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

充分利用校刊、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报刊栏等文化宣传载体,强化已有品牌栏目,培育精品栏目,积极开展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学校办学理念、愿景、使命和目标的塑造,适时推出学校形象识别系统,以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层次,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在校园内合适的位置建造文化主题公园、历史雕塑、文化长廊,结合地域传统文化对校园主道路、景点、广场、报告厅、体育场馆、食堂等进行命名,利用建筑物外墙和主教学楼走廊悬挂历史伟人、文化名人画像及语录,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第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扎实开展传统文化学习培训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纳入学校各级组织学习计划和党员经常性教育计划。组织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参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进”工作培训,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坚持以高尚的师德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的科学精神、儒雅的师者风范,敬业爱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为人师表,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理论研究。通过策划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项目,整合骨干研究力量,就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展开高水平理论研究,力争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通过举办高端学术研讨会,将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传统文化研究真正起到引领风尚、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加强校园学术文化建设。重视教师文化素养提升,引导教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以行之有效的学术活动践行学术道德,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示范者。积极发挥教师指导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的作用,通过设立名师工作室、教授工作室、新进教师研习室、师生恳谈室等师生学习互动场所,探讨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形成务实、高雅的学术文化氛围。

《办法》还明确了以上四个方面工作的责任部门,并提出了工作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