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滑坡的形态特征教学总结

滑坡的形态特征教学总结

滑坡的形态特征教学总结
滑坡的形态特征教学总结

滑坡的形态特征

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它基本上未变形,保持了原有的岩体结构;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由于各段滑体运动速度的差异而在滑体上部形成的滑坡错台;7,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状伸入沟谷或河流,甚至越过河对岸;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与其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决定了滑坡的范围;9,封闭洼地,滑体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相邻滑体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10,主滑线,又称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体的运动方向;11,滑坡裂隙,分为四类:1,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拉张裂隙;2,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隙;3,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的扇状裂隙;4,分布在滑坡体下部的鼓张裂隙。由此可见,一个滑坡完整的应该包括以上11个部分组成。当然,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我们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已稳定的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4)目前的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不稳定的滑坡体常具有下列迹象:(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滑坡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

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

滑坡(landslide)的定义与组成要素

定义: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组成要素有:

滑坡体一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滑坡壁一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滑动面一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滑动带一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滑坡床一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土体,简称滑床;

滑坡舌一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简称滑舌;

滑坡台阶一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台阶;

滑坡周界一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的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形成的沟槽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滑坡鼓丘一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滑坡裂缝一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位于滑坡体上(后)部多呈弧形展布者称拉张裂缝;位于滑体中部两侧,滑动体与不滑动体分界处者称剪切裂缝;剪切裂缝两侧又常伴有羽毛状排列的裂缝,称羽状裂缝;滑坡体前部因滑动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张裂缝,称鼓张裂缝;位于滑坡体中前部,尤其在滑舌部位呈放射状展布者,称扇状裂缝。以上滑坡诸要素只有在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具有。

2.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与外界诱发作用的影响。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

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3.滑坡活动强度的主要因素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功能有关。一般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体讲来,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有:

(1)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2)岩性: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讲,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

(3)地质构造: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4)诱发因素: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4.影响滑坡的活动时间规律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

(1)同时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2)滞后性: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5.滑坡的空间分布规律

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等因素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坡度大于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在这些地区,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

产生滑坡的条件

产生滑坡的条件:一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二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第一个条件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就第二个条件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滑坡的人为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近年来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1).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度降大,流城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

第十四条 舞龙动作的分类和难度 舞龙动作按它的动作形态特征可分类为

第十四条舞龙动作的分类和难度舞龙动作按它的动作形态特征可分类为: 一、8字舞龙动作; 一、游龙动作三、穿腾动作四、翻滚动作五、组图造型动作。按动作技术易难分为:A 级难度动作、B级难度动作、C级难度动作; A级难度动作:是指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较为简单的舞龙技巧动作; B级难度动作:是指在舞龙基本动作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具有一定难度,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完成的舞龙技巧动作; C级难度动作:是指必须具备较高的身体专项素质和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高难度舞龙技巧动作,高难度的舞龙组合动作,并有较高的锻炼价值和审美价值。第十五条舞龙动作的难度分值一、A级难度动作,每个动作分值为0.1分二、B级难度动作,每个动作分值为0.3分三、C级难度动作,每个动作分值为0.5分第十六条舞龙创新难度动作一、创编原则:必须符合舞龙运动的本质属性和运动规律;必须是具备一定专项素质、专项技能才能完成的舞龙动作,必须是正式比赛中从未出现过的动作。二、申报程序1、填写创新动作难度申报表; 规范动作名称,并标明类别; 用录像形式形象地说明创新难度动作,也可用照片、画稿等技术图解以及精炼文字形象地说明(达不到上述要求者,不予受理); 申报难度等级2、在规定时间内递交国际龙狮总会技术委员会(或比赛裁判委员会)。3、国际龙狮总会技术委员会(或比赛裁判委员会)依据舞龙动作创编原则,对创新难度动作进行技术鉴别、定级,并将鉴定结果及时通知申报单位及有关部门。第十七条舞龙动作规格、分类、难度定级一、8字舞龙动作运动员将龙体在人左右两侧交替作8字形环绕的舞龙动作,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进,也可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要求:龙体运动轨迹要圆顺,人体造型姿态要优美,快舞龙要突出速度、力量;每个动作左右舞龙各不少于4次;单侧舞龙每个动作上下各不少于6次。A 级难度动作: 1.原地8字舞龙2.行进8字舞龙3.单跪舞龙4.套头舞龙5.搁脚舞龙6.扯旗舞龙7.靠背舞龙8.横移(跳)步舞龙9.起伏8字舞龙B级难度动作: 1.原地快速8字舞龙2.行进快速8字舞龙3.跪步行进快舞龙4.抱腰舞龙5.绕身舞龙6.双人换位舞龙7.快舞龙磨转8.连续抛接龙头横移(跑)步舞龙C级难度动作1.跳龙接一蹲一躺快舞龙2.跳龙接摇船快舞龙3.跳龙接直躺快舞龙4.依次滚翻接单跪快舞龙5.挂腰舞龙(两人一组) 6.K式舞龙(3人一组) 7.站腿舞龙(两人一组) 8.双杆舞龙(一人持两杆) 二、游龙动作运动员较大幅度奔跑游走,通过龙体快慢有致、高低、左右的起伏进行,展现婉转回旋,左右盘翻,屈伸绵延等龙的动态特征。要求:龙体循着圆、曲、弧线的规律运动,运动员协调地随龙体的起伏行进。A级难度动作1直线行进. 2.曲线行进3.走(跑)圆场4.滑步行进5.起伏行进6.单侧起伏小圆场7.矮步跑圆场8.直线(曲线、圆场)行进越障碍B级难度动作1.快速曲线起伏行进2.快速顺逆连续跑圆场3.快速矮步跑圆场越障碍4.快速跑斜圆场5.骑肩双杆起伏行进C级难度动作1.龙头站肩平盘起伏(二周以上) 2.直线后倒、鲤鱼打挺接擎龙行进三、穿腾动作龙体运动路线呈纵横交叉形式,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下穿过,称“穿越”;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上越过称“腾越”。要求:穿越和腾越时,龙形保持饱满,速度均匀,运动轨迹流畅,穿腾动作轻松利索,不碰踩龙体、不拖地,不停顿。A级难度动作1.穿龙尾2.越龙尾3.首尾穿(越)肚B级难度动作1.龙穿身2.龙脱衣3.龙戏尾4.连续腾越行进5.腾身穿尾6.穿尾越龙身7.卧龙飞腾8.穿八五节9.首(尾)穿花缠身行进C级难度动作1.快 速连续穿越行进(3次以上) 2.连续穿越腾越行进(4次以上) 四、翻滚动作龙体呈立圆或斜圆运动,展现龙的腾跃、缠绞的动势。龙体作立圆或斜圆状连续运动,当龙身运动到舞龙者脚下时,舞龙者迅速向上腾起依次跳过龙身,称“跳龙动作”;龙体同时或依次作360°翻转,运动员利用滚翻,手翻等方法越过龙身,称“翻滚动作”。要求:滚翻动作必须在不影响龙体运动速度、幅度、美感的前提下完成,难度较大,技术要求也高,龙体运动员轨迹要流畅,龙形要圆顺,运用技巧动作要准确规范。A级难度动作1.龙翻身B级难度动作1.快速逆(顺)向跳龙行进(2次以上) 2.连续游龙跳龙(2次以上) 3.大立圆螺旋行进(3次以上) C级难度动作1.快速连续斜盘跳龙(3次以上) 2.快速连续螺旋跳龙(4次以上) 3.快速连续螺旋跳龙磨转(6次以上) 4.快速左右螺旋跳龙(左右各3次以上) 5.快速连续磨盘跳龙(3次以上) 五、组图造型动作龙体在运动中组成活动的图案和相对静止的造型。要求:活动图案构图清晰;静止造型形象逼真,以形传神,以形传意,龙珠配合协调,组图造型连接、解脱要紧凑、利索。A级难度动作1.龙门造型2.塔盘造型3.尾盘造型4.曲线造型5.龙出宫造型6.蝴蝶盘花造型7.组字造型8.龙头造型9.螺丝结顶造型10.卧(垛)龙造型B级难度动作1.上肩高塔造型自转一周2.龙尾高翘寻珠、追珠3.首尾盘柱4.龙翻身接滚翻成造型5.单臂侧手翻接滚翻成造型C级难度动作1.大横8字花慢行时(成型4次以上) 2.坐肩后仰成平盘起伏旋转(一周以上)

应急演练总结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井下水灾”演练总结二O一四年五月二十日

目录 一、制定方案认真组织---------------------------------------------- 3 二、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3 三、演练过程------------------------------------------------------- 3 四、演练收获------------------------------------------------------- 4 五、演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

矿井“井下水灾”演习总结 一、制定方案认真组织 认真编制《2012芦山县渝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应急救援预案预案》,为提高本次演练效果,落实具体演练工作,并按照预案要求,编制本次《芦山县渝川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O一四年灾害预防演习计划》。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演练内容范围,进行了科学分工,明确了各职能组的职责和任务,并进行了战前动员,为规范性的开展好这次演练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项目部成立了由项目矿长龙方学总指挥的领导班子,加强组织领导管理,并于5月19日下午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及班组组要负责人召开防洪演练动员会议,部署了30日防洪演练具体事宜。要求参加演练的职工,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在工作中要精力集中,尽职尽责,严肃工作纪律,认真履行职责,及时请示和报告,各职能组之间要做到及时沟通情况,相互协调配合做好工作,布置好各项准备工作,落实抢险工具,明确任务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安全。 三、演练过程 1、下午14时全体参演人员及设备准时达到矿会议室,由现场总指挥龙方学

高边坡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高边坡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百色至泮水公路一期工程 №3合同段 高边坡坍塌事故 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建设单位:广西翔路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承包单位:广西路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北京华宏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0一七年六月十六日 高边坡坍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安全生产法,牢固树立交通工程建设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始终牢记“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发展宗旨,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推进交通工程安全生产的应急管理,按照高边坡塌方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要求,为增强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应对各类事故的自救和抢险技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全面提升抵御突发性事故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危害,特制定坍塌事故演练方案。 一、应急演练目的 1、以《高边坡塌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为依据,本着“贴近实战、周密组织、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经过实际演习,检验应急指挥机制、预案及相关措施,锻炼救援队伍,提高沿海中线春晓段改建项目处理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整体水平和应急抢险的能力。 2、经过实战演练,加深本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对施工安全知识

的理解和救灾器材正确使用的实战技能。 3、进一步提高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的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4、强化培训突发事件发生时,事故现场人员救援速度和自我保护能力。 5、进一步了解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对预案的学习、应用和掌握能力。 6、检查应急救援的启动能力,以及各工种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的整体协同能力和应急水平。 7、检查各应急物资的准备情况是否能满足应急救援的要求。 二、演练准备: 1、演练日期:初定 6月20日(星期六)上午10:30,具体时间另通知。 2、演练地点:K57+300~K57+330山体开挖部位。 3、演练参加参与及指导单位:百色至泮水公路一期土建工程№3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工区全体人员,各劳务班组负责人和劳务作业人员代表,百色至泮水公路一期土建工程№J-2总监办。 4、观摩区:K57+250左幅;演练区K57+300~K57+330左幅

滑坡数据

1 薛庄滑坡简介 薛庄滑坡为一大型的滑坡群,是河南省内迄今所发现的最大型的公路滑坡之一。全长160km。薛庄互通位于该线路的A3标段。薛庄互通区滑坡位于薛庄一带,主线里程为K23+800-K24+150,根据现场调查及当地居民反映,沙吕线一带滑坡起始于1993年,以后多年来均有不同程度的滑移,因该处植被较发育,且坡度较缓,故未造成较大破坏。在2000年6月份,由于连续的降雨,导致山体边坡出现滑移、开裂等现象,最大裂隙宽度达1.6m。随着高速公路主线拉槽施工的进展,在右侧古井头山坡方向也出现了裂缝,加之该处原为一大型古滑体,这些现象引起了平临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的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到现场进行踏勘,商讨防治对策,并决定对滑坡区及进行堪察。根据滑坡的地形地貌特征,该滑坡群又划分为1#、2#、3#和4#滑坡。 2 工程地理、地质条件[78] 2.1地形地貌 滑坡区原始地貌单元为濒海丘陵地貌单元。滑坡体南侧为一常年性流水的山间冲沟,另一冲沟自南往北与该水系相交于滑坡体前缘。滑坡体东侧原为海滩滩涂地带,经人工围垦后现为农田,滑坡体后缘为一近似棱锥状的山体,其最大高程209.9m,山体坡度约40°,为2#、3#老滑坡滑坡堆积物的物质来源。滑坡体地形相对较为平缓,坡度约为15°,总体上,滑坡区地形具有由陡突然变缓的特征,纵剖面上呈折线形。滑坡体后壁及周边地段植被发育,树木茂盛,据调查访问,老滑体上原树木茂盛,经人工砍伐改造后现为耕作的或茶园。 2.2区域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根据1:1万地表测绘结果,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较为复杂,主要为白垩系下统石帽山群下组下段(K1sh1a)及上段(K1sh1b)的火山喷溢相地层。两类地层的界线穿过滑坡体后缘。其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石帽山群下组下段(K1sh1a):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凝灰岩、凝灰质砂砾岩。 石帽山群下组上段(K1sh1b):英安质晶屑凝灰岩、凝灰熔岩、凝灰岩。 在上述地层岩性中,局部凝灰岩夹层可能形成软弱带,特别石强风化层凝灰岩

滑坡应急演练

露天矿滑坡应急演练方案 1.演练方案编制目的、依据和灾害经过 编制目的 为认真落实《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煤矿企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规定,进一步增强公司抢险救援组织管理,提高抗灾救灾能力,积累应对重大事故的处置经验,检验公司抢险救援指挥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工作短板和缺陷,建立起持续改进的预防管理机制,特编制本演习方案。 (1) 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滑坡事故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 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该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 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公司各参与单位和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4) 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编制依据 根据《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滑坡事故应急预案》,结合公司矿井具体实际编制本演习方案。 灾害经过 背景:本次演练采取实地演练的方式,以矿坑1360边坡滑坡为场景,初步判断滑体波及范围为南北走向,长度约200米,跨度3个平盘约50米,三条运输干线受影响, 1台前装机处在滑坡区,危及人员及矿坑设备安全,矿方根据情况立即向公司总调度室汇报。总调度室按照应急汇报程序向总指挥汇报,总指挥指示立即启动滑坡应急预案,完成应急响应全过程。 演练边坡的基本情况:

(1)滑坡位置:2012年6月19日,东露天矿坑东帮1360(从北至南)约250米处至530米处,由1290平盘至1410平盘(目前1360平盘以上已治理完毕),1380平盘以下滑坡面积约45000㎡,1380平盘以上滑坡面积约12000㎡。 (2)滑坡现状: 滑体上部为粉质粘土层,下部为软岩层,上缘在地表1410平盘,下部位于1290平盘;1360平盘以上已治理完毕(监测数据显示,治理区有沉陷现象),1360以下依然存在较大滑体及裂缝,可能产生进一步滑动。经半月观察,无明显变化,为了平盘靠界,安排一台前装机进行局部观察处理,在处理过程中部分回填物料突然滑动,造成该前装机和司机被困。 (3)受困人员及设备情况: 1台前装机处在滑坡区,严重受损;确定1名司机被卡在设备里面,具体人数正在核实,被困人员状况不清楚,有生命危险。 2.接警汇报,启动预案 总调度室当班调度员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按程序开展工作:

电网反事故演习总结(发)

2016电网反事故演习总结 2016年6月3日,调度运行中心在220kV***变电站成功举行了***电网应对2016年极端天气电网事故调度处理预案演习暨劳动技能竞赛。此次演习的宗旨是为了增强***电网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做好***电网2016年供电保障工作,确保在220kV上油线、龙中线等关键线路发生倒塔、断线等紧急情况下,电力调度和变电运行人员能够快迅反应、正确指挥、精确操作,迅速恢复电网和重要用户供电,把灾害和损失降至最低。现将本次演习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公司对此次演习十分重视,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工作小组,下设现场指挥组、检修保障组、安全监督组、后勤服务组四个小组从各方面确保演习工作顺利开展。演习时,区经信委、***集团相关领导及***电力多名副总经理、各职能部门领导进行观摩和现场督导。 二、组织得力,措施到位 为搞好本次演习,调度运行中心精心组织、认真安排。部门领导、技术专责、调度室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通信班组人员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力求完美完成此次演习。为了实现演习的指导意义,真实展现电网事故,此次演习方案数易其稿,PPT 图片多次进行修改。为保证评委及观摩人员全面了解演习进度,在演习现场,通信班组人员加装了通信设备,提供相关视频展示。

而演习细则结合现场实际,评分标准更是与每个预案处理过程紧密结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演习过程中,每个与演习有关的生产现场都有专职人员进行安全监护,确保演习顺利进行。 演习采用模拟事故的方法,通过提供事故现象和保护动作信息,要求调度员、变电站值班员对预想的事故配合进行处理。由公司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评委小组,每个评委根据演习预案及评分标准对演习情况进行评分及相关点评。 三、演习总体评价 演习从上午9时30分正式开始,到12点30分结束。以变电站为单位,分别选取一名调度员和三名变电站值班员作为一组参赛选手,共计三组参加了此次反事故演习技能竞赛。本次竞赛演练以《***电力公司应对2016年极端天气电网事故调度处置预案》为蓝本,三组参演队员分别模拟了220kV上油线、龙中线、中清线等关键线路发生永久性故障的电网调度和变电操作的过程。最后平原集控站以93.07分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变电站和荣桂疾控站分别以91.43分和90分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 演习过程中,参加演习调度员、变电站值班员沉着冷静,根据开关、保护及自动装置动作情况等事故象征做出正确判断,及时启动事故处理预案,调整电网运行方式,恢复对用户供电。各组演习人员反应迅速,正确使用调度术语,操作严格执行监护制度,处理过程中及时与重庆市调、贵州中调进行联系,并将电网异常及事故情况汇报公司相关领导,通知检修维护部门组织抢修。

2017年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工作总结

2017年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工作总结 3 2017年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工作总结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及XX委办[2017]11号通知要求,在 2017 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和第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XX街道办事处结合街道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防灾救灾应急演练。 一、演练目的 进一步加强防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整体联动机制,磨练应急队伍,提升各级组织的防灾救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防灾救灾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吸取近期发生的消防安全事故教训,提升应对处置各类自然灾害的指挥决策和统筹协调能力;进一步普及防灾避险知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二、演练时间

按照区上统一安排,街道办事处本级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工作于2017年4月23日下午2:30至4点进行。各社区、村在 4 月24日进行。 三、演练情况 一、街道办事处本级集结拉动应急演练:2017年4月23日,在XX村2组居民聚集点,组织开展了以应对处置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为重点,以及由此引发的交通阻断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2点30分,XX街道演练领导小组得到报告,在XX村2组居民聚集点因地震即将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领导小组随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街道应急分队20分钟内到办事处集结,同时通知辖区派出所、医院开展相关工作。2点50分,所有应急分队人员到办事处集结,通报情况,简短动员。随即赶往事发地点,3点到达事发地点。 二、社区、村疏散转移应急演练:各社区、村分别于2017年4月24日下午3点至5点,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转移演练,演练人员为社区、村工作人员及在社区办事群众。 四、演练评估

应急演练总结

应急演练总结 应急演练总结(一)依照《20**年矿井水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要求,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应对矿井水灾事故的自救和抢险技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全面提升抵御水灾事故的能力,确保一旦发生水灾事故,可以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别乱,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危害,我矿在7月30日早班进行凉爽了井下水害事故演练,现将演练事情简要总结,汇报如下:一、演练目的1、经过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矿井广阔干部、职员的应急救援实战能力。2、强化培训突发事件发生时,事故现场人员撤离速度、撤离路线的挑选和自我爱护能力。3、进下步了解重点职工对预案的学习、应用和应变能力。4、检查应急救援的启动能力,以及各工种在突发事件来暂时的整体协同能力和应急水平。5、检查各种应急货物的预备事情是否能满脚应急救援的要求。二、演练时刻、地方演练时刻:7月30日早班14:00至15:10分水害事故地方:六采区末端水仓三、演练过程14:00接到地测科赵霍生汇报(模拟):矿井六采区末端水仓因失电造成水泵停运,无法排水。14:00调度员刘福侠接到电话后及时通知矿领导及有关业务科室负责人。14:18张岩华汇报涌水量增大,水位快速上涨。14:19樊总下达命令:要求井下留守抢险、维修排水设施的人员和瓦检员紧密观测异常气体,有异常及时汇报并撤离。其余受水灾妨碍的开拓二队、掘进二队和开拓预备队人员全部撤离。1、井下撤离人员事情开拓预备队无人留守,12人全部撤离,14:39分到达三站台,并向调度室汇报。掘进二队留守2人,其余12人撤离,14:40到达三站台,并向调度室汇报。开拓二队留守3人,其余15人撤离,14:56分到达三站台,并向调度室汇报。得知人员已全部撤至安全地方后,14:57分总指挥樊启文命令撤离人员全部出井,在地面工业广场待命。2、应急组织方案14:05由总工程师以及所有生产口治理人员对井下突水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末端水仓掌握事情进行排查,对巷道容量、排水管路、排水设施、排水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进行计算验证,并且对操纵水灾进行货物调拨程度进行分析,并针对突水应急预案完善程度解剖。⑴末端水仓涌水量为340m3/h,末端水仓容积为960m3,该区段巷道标高在+240水平以下。蓄满水仓蓄满需2小时48分钟,末端水仓蓄满后,涌水可顺泄水槽流至6031积水巷,有效汇水容积为3750m3,预计需11小时可蓄满。⑴组织队伍马上抢修排水设备供电系统,尽快恢复供电。⑴通风系统依照现场水情及时思考通风条件,必要时安设局部通风设施,确保排水巷道可以正常通风。⑴调度室、机电科降实应急排水材料预备事情是否可满脚抢险要求。由现场抢险救灾组提出应急材料及工具供需,宣传部跟踪拍摄,提取各类管件、梅花扳手、活络扳手、螺丝、衬垫、密封圈等各类应急材料。3、演练结束15:10,确定受水灾威胁区域人员安全撤离,事故可控,总指挥樊启文宣布演练结束。四、演练总结㈠部署精密,组织得力3、“3.23”突水事故抢险救灾的顺利施救,是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应急处置、救灾指挥程序、通信保障能力、货物的调配、运输、货物供应协作能力的充分体现,为我矿突水事故演练指出了准确的航向。4、矿井水文地质资料、水情水位监测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总指挥部提供详实的水源、水位实时变化,为领导抉策提供科学依据。㈡存在的咨询题本次演习尽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的咨询题:1、部分人员对突发事故的内心预备别脚,平时演习少,突发事故要求到现场时,显得预备别脚,有些慌乱。2、部分科室人员别能保证24小时随时接听调度电话,导致部分人员到位时刻过长。3、部分人员没有仔细学习《李雅庄煤矿水灾事故应急演习实施方案》,导致到调度室直接进调度指挥部,造成事故总指挥中心显得混乱。4、调度短信群发功能软件存在发送短信时刻过长的事情。5、反应了调度原始记录存在缺陷,没有做到“事事有着降、条条有回音、项项有记录”的调度工作原则。6、井下参加演练的人员较少,且在井下三站台进行人数清点,少部分职工只着急下班,配合清点人数时别遵照执行。㈢将来需做好的工作1、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指挥体系,理顺部门职责,加强统筹

滑坡的分类

滑坡的分类 滑坡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并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形式和特征。滑坡分类的目的就在于对滑坡作用的各种环境和现象特征以及产生滑坡的各种因素进行概括,以便正确反映滑坡作用的某些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科学的滑坡分类去指导勘察工作,衡量和鉴别给定地区产生滑坡的可能性,预测斜坡的稳定性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滑措施。 目前滑坡的分类方案很多,各方案所侧重的分类原则不同。有的根据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有的根据滑坡的动力学特征,有的根据规模、深浅,有的根据岩土类型,有的根据斜坡结构,还有根据滑动而形状甚至根据滑坡时代等等。由于这些分类方案各有优缺点,所以仍沿用至今。同时也有人提出不少综合分类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尚未得到公认。滑坡分类有待进一步探讨。下面仅重点介绍几类: 1. 按滑动面与层面关系的分类 这种分类应用很广,是较早的一种分类。可分为均质滑坡(无层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三类。 (1) 均质滑坡这是发生在均质的没有明显层理的岩体或土体中的滑坡。滑动面不受层面的控制,而是决定于斜坡的应力状态和岩土的抗剪强度的相互关系。滑面呈圆柱形或其它二次曲线形。在粘土岩、粘性土和黄土中较常见。 (2) 顺层滑坡这种滑坡一般是指沿着岩层层面发生滑动。特别是有软弱岩层存在时,易成为滑坡面。那些沿着断层面,大裂隙面的滑动,以及残坡积物顺其与下部基岩的不整合面下滑的均属于顺层滑坡的范畴。顺层滑坡是自然界分布较广的滑坡,而且规模较大。1963年10月9日发生在意大利的vajont水库滑坡即为一大型顺层滑坡,滑动体积为2.6×108。该滑坡使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双曲拱坝失效,并造成坝下游2600人丧生。 (3) 切层滑坡滑坡面切过岩层面而发生的滑坡称为切层滑坡。滑坡面常呈圆柱形,或对数螺旋曲线。 2. 按滑动力学性质分类 主要按决定于始滑位置(滑坡源)所引起的力学特征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对

抗洪抢险应急演练总结

XX镇XXX隐患点“防、抢、撤”避险演练总 结 为进一步落实我镇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措施,增强地质灾害区群众防灾避险能力,防止和减少突发性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及损失,我镇于7月10日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应急演练工作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演练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镇范围内有地质灾害点16个,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变化多样,生态环境脆弱,属地质灾害易发区,地质灾害种类在我镇表现为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 二、主要做法 (一)演练前期工作扎实有效 1、领导高度重视。镇政府高度重视演练工作,多次召开应急演练专题工作会,对应急演练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2、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了由镇长XXX任组长和演练总指挥,武装部长XXX副组长和现场总指挥的领导组。由镇武装部牵头,镇相关单位组成成员单位,抽调精干人员组成42人的应急抢险队。 3、深入实地调研。镇政府及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到各村及地质灾害点进行现场调研,实地了解情况,确定演练地点,并就演练方案的制定等反复斟酌,多次修改和完善,确保万无一失。 (二)演练过程严谨贴近实战

1、演练工作"假戏真做"。在演练动员会上,要求参演人员高度重视,积极投入,严密组织"假戏真做"。从实战的角度从严锤练参演人员,提高群众避险能力,在演练中摸索方法,总结经验。 2、各成员单位配合密切。演练过程中,各个环节、流程衔接顺利无空档;参演应急队员士气高昂,全力支持地质灾害演练工作;相关人员熟悉方案快,进入角色状态准,积极主动,密切配合、互相协作,取得的良好效果。 3、现场气氛浓厚。各个参演单位及群众进入演练现场后,都能积极主动转换角色,全身心投入到演练中,抢险救援积极主动、疏散撤离有序安全。 (三)演练后期工作周密细致 1、总结推广经验和做法,演练工作结束后,领导组立即召开总结工作会,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针对演练工作方案在演练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疏忽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工作方案。 2、将全部组织演练的过程在乡村干部大会上组织学习。 3、在各地质灾害点组织群众学习,以教育群众。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群众对地质灾害演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互相配合不够;二是经费不足,应急物资、基础设施还有待加强。 XX镇人民政府 2017年7月10日

应急演练总结

演练总结 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应对事故的自救和抢险技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以及协同作战能力,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有效组织快速反应,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危害,我公司于 2017年6月11日进行了应急演练。 一、目的 1、让全体职工进一步掌握消防设备的使用。 2、熟悉逃生的路线、方法,在规定的最短时间内到达集合地。 二、演练效果 (一)领导重视,亲临实战部署 公司领导对这次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从演练策划、前期准备、组织实施都进行了具体部署、亲临实战。 (二)通过本次演练,根据生产工艺的特殊性,生产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 1、让广大员工懂得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自己应该干什么,如何干的事故处置。 2、模拟真实事故,开展实战演练,全面提高员工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 3、模拟真实事故,开展实战演练,全面提高员工事故应急处置的能力,演习涉及生产、抢险、人员疏散、安全监护等工作;演习充分考虑到了公司安全事故应采取安全处置程序和应急救援措施进行,通过本次演习的顺利开展,使广大员工了解和掌握了一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如何进行报警、安全疏散、伤员搜救等常规操作,以及熟悉了应急演练的程序和要求,使大家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各项演习任务圆满完成在演练过程中,各个环节、流程衔接顺利无空档,参演人员全身心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工作,互相协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改进方向 通过这次安全事故地成功演习,使广大员工能够有效应对突发性的安全生产事故,提高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但在演习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极个别参演人员演习态度不够端正,事故处置过程不够严肃,对事故有序处置的紧张状态味道不足。这也是对演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表现,必须克服。 2、部分参演人员对演习方案不熟悉、慌乱,不能顺利投入演练在演习过程中,体现出部分参演人员对演习方案、演习过程和要求不熟悉,影响了演习质量。 3、各班组的安全帽的标识及袖标配备不全,无法一眼辨识员工归哪个班组。

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总结

应急救援演练活动总结 应急救援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人们在遭遇险情时能更好的逃生,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应急救援活动的总结范文,请参考。 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20XX年3月25日,项目部组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本次演练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熟悉演练计划和应急知识培训;第二部分,紧急集合;第三部分,现场救助;第四部分,现场灭火。 首先由项目经理把演练计划对大家做以说明,然后专职hse协调员就灭火器的使用、呼吸器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步骤做了详细讲解,接着进行了应急知识培训。 随着三声急促的长哨音发出的紧急集合信号,营地所有人员在听到警报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到紧急集合点集合,以宿舍为单位各自清点人数,并组织撤离。 现场救助要求演练模拟施工现场人员受伤情形,我现场救助人员在接到求救的通知后,在第一时间内赶到施工现场进行救助,并组织人员用担架抬伤者上应急车。 演练模拟火灾现场,我机组人员在发现火源时采用消防用石棉布隔绝空气,但不幸吸入毒气晕倒,现场急救队一面采取抢救,一面进行组织灭火。整个演练历时1小时29分,

充分展示了项目部应急机构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以及对应急程序的执行效果。 通过这次演练,验证了火灾应急预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普及了消防知识和火灾逃生常识,熟悉了火灾应急启动和处置的程序,加强了对火灾防范和应急支持的能力。 通过演练,使大家更加明确,一旦发生火情,每个人应该做什么;如何正确报警;如何正确扑救;如何疏散人群;如何自救和逃生。使大家认识到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在遇到火灾等突发情况后,根据平时掌握的逃生路线及时撤离至集合点是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应急处置的最关键环节,在今后紧急集合演练还要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 应急救援演练总结 为落实区安委会的文件精神,根据我镇实际,经镇安委会统一部署,我镇安委会及部分企业按照重大事故预案进行了实际演练,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对我镇本次安全应急演练活动总结如下: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实到实处,我镇召开相关会议,部署演练工 作。会上,镇长曾丽萍同志要求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在员工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安全演练

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演示教学

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 型识别

实验十玉米的形态特征及类型识别 一、目的 1、了解玉米植株各部位的形态特征 2、识别各玉米主要类型的果穗和种子特征。 二、材料和用具 玉米的植株、各类型的果穗。解剖刀、镊子、扩大镜等。 三、内容及方法步骤 (一)玉米植物学的形态特征 玉米为禾本科(Gvamineae)玉蜀黍属(Zea)学各为Zea Mays.L。该属栽培的只有玉米一个种。各部分的特征如下: 1、根:玉米为发达的须根系。根据根的发生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种:(1)初生根:种子发芽时,从种胚长出的一条幼根,称为初生胚根,2—3天后在下胚轴处又长出了3—7条幼根,称为次生胚根,两者合称初生根。这些根系是玉米幼苗期的吸收器官。(2)次生根:三叶期后至拔节期间,从地下茎节上长出4—7层轮生的根系。它是玉米一生中最重要的吸收器官。(3)支持根:拔节后从靠近地表的茎节上,环生的2—3层根系。支持根在物质吸收、合成及支撑防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茎:直立,较粗,圆柱形,一般高1—3m,但因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茎秆由若干节组成,一般为15—22节,其中地下4—6节密生。每节生一片叶子,节与节之间为节间。玉米主茎各节均有一个腋芽。茎基部上的腋芽能长成侧枝,称为分蘖,并形成自己的根系。生长良好的大多数品种,名节间的长度由下而上向顶式增加,而直径逐渐减小。一般情况下,穗颈节最长,其次是穗位的上、下两节间较长。 3、叶:玉米叶片数与茎节数相同。叶由叶鞘、叶片、叶舌三部分构成。叶鞘有皱纹(其他作物无),叶片主脉明显叫中肋,叶缘呈波浪状。一般穗位叶及其上下两叶最大。叶舌膜质,着生于鞘与叶片交接处。 4、花序:玉米为雌雄同株异位花序。 (1)雄花序,俗称天花,为圆锥花序。有主轴和分枝,分枝多少随条件而变化。主轴着生4—11行成小穗,分枝仅有2行成对小穗。成对的小穗,一为有柄位于上方,一为无柄位于下方。每一小穗颖片中包有两朵雄花。每雄花由内、外颖、浆片,3枚雄蕊等构成,花成熟,内外颖张开,雄蕊的花丝伸长将花药送出外为散粉。(2)雌花序:雌花序由茎杆中间叶腋间的腋芽发育而成,俗称果穗,为肉穗花序。果穗是变态的茎,具有缩短了的节间(果穗柄)及变态的叶(苞叶)果穗的中央为穗轴,红色或白色。穗轴上着生纵行成对排列的无柄小穗花,每一小穗的颖花内有两朵小花,上位花结实,下位花退化。果穗上籽粒行数是偶数,一般有8—24行。 5、子粒:玉米子粒为颖果,由果皮(与种皮连在一起),胚和胚乳组成。果皮多为黄、白两种,也有其它颜色。子粒外形有近圆形或扁平形。胚乳是贮藏有机营养的地方,有角质胚乳和粉质胚乳之分。玉米的胚较大,位于子粒一侧。千粒重一般约200—250g,子粒出产率(占果穗重量)一般为75—85%。 (二)玉米类型的特征 根据玉米果穗颖壳的长短、籽粒形状,表面特征,籽粒内部胚乳结构等性状,将玉米划分为九个类型(亚种)。

XX公司应急演练总结3篇

XX公司应急演练总结3篇 XX公司应急演练总结范文【1】XX年,xxx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按照集团公司、省公司关于防汛渡汛的相关要求,各相关单位的精心组织和通力配合,在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以谨慎务实的工作态度、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积极储备防汛物资,开展了隐患排查治理,加强了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培训,全力抓好XX年的防汛管理各项工作,确保汛期的安全稳定。 我公司非常重视今年的防汛工作,在四月份,我们制定了年度的防汛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各部门主任为组长的汛前检查、抢险救灾等十二个工作小组,明确的进行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召开了防汛指挥部全体成员工作会议,对我公司今年的防汛工作作了动员、安排和部署。传达了集团公司、省公司对防汛工作的要求,并要求对我公司的涉水项目进行了全面的安全隐患大检查。 各有关部门也按照上级部门和领导的要求,及时对机构健全、人员调整、预案完善、防汛检查、水毁修复、清淤排水、排险加固、物资储备、抢险演练、信息报送、警报发布等一系列工作进行了及时、周密、全面安排布置。 做好防汛工作,落实责任是关键,今年,公司防汛指挥

部把落实防汛管理责任制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建立键全了防汛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加强了各项制度的监督落实,确保防汛工作落到实处。 从5月4日开始,xx公司组织设备、检修、发电、灰水、燃料各部门相关人员,开展了一次拉网式的汛前大检查。检查采取自查形式,分为六个小组,分别由设备部、发电部、检修部、生产燃料部、灰水部、总经理工作部对厂区、灰场、水源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自查。自查问题上报安监部并落实整改。 设备部负责对厂区排水系统、污水排放系统下水井、管道沟的积水、杂物进行彻底的清理、检查,确保排水管路的畅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灰场坝体及泄洪井,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安排人员处理。 发电部负责对厂房所有门、窗,进行彻底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且做好烧湿煤的准备,制定烧湿煤的预案,防止因湿煤进入制粉系统,引起制粉系统爆破,保证烧湿煤情况下机组的稳定运行;做好防止水淹厂房预控措施;加强对污水综合泵房、1、2号机负三米循环水泵坑、电子间、继电保护间、母线室、电气开关柜(室内、室外)、配电盘、配电室、1、2号变压器组、开关场的检查,做好防雨水遮挡物资的贮备。 检修部负责对污水综合泵房、1、2号机负三米循环水泵

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txt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真菌作为一种实验材料,在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应用是相当普遍的,正确的培养观察方法,能够如实地反映其本质特征。下面介绍实验室中真菌形态的几种观察方法。 1.载片培养法 载片培养方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基本方法。此法的基本步骤是: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吸管吸取融化的培养真菌的固体培养基,快速地滴一滴于无菌的载玻片上,待其冷却以后,用接种环沾取少许孢子或者挑取一点菌丝段于凝固的培养基上,上面放上无菌的盖玻片。然后,将此片子放入干净的培养皿中,培养皿底部放入潮湿的吸水滤纸,或者将培养皿底放入一些水,中间用玻璃棒隆起,将做好的培养片子搭放在上面,合适温度下培养。将培养好的片子取出,用小镊子轻轻地取下上面的盖玻片,把盖玻片转放于另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待自然干燥后,两边用透明胶固定,用棉蓝染色液染色。 载片培养法还可以这样进行:将厚度约0.5mm的平板培养基用小刀切成大小0.5cm2的小块,挑取一小块培养基放于干净的载玻片上,同样的方法接种、培养观察。还可以用刀片将培养好的载玻片上的多余培养基割去,自然干燥后,用大一点的盖玻片盖上菌丝,用同样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产生无性孢子的真菌的形态观察。该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滴的培养基不能太多,接种物不能太多,防止污染。 2.插片培养法 插片培养法是实验室观察真菌形态的另一种基本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将菌丝块接种于固体平板的中间。假如是以孢子接种,则将孢子稀释液涂布于固体平板上,然后,用小镊子夹起一块无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的角度斜插入培养基中,不要插入培养基太深,让菌丝爬上盖玻片;培养好了以后,再用小镊子将盖玻片取出,自然干燥以后,将盖玻片转移到一干净的载玻片上,用同样的方法两边固定,染色观察。该方法要注意:插片的角度要掌握好,不能太直或太平;当两面都有菌丝时,擦去背对中心的那面的菌丝,以避免干扰。 3.粘片法 粘片法是用透明胶粘贴菌丝或者孢子进行观察的方法。用剪刀剪取一小段透明胶,用小镊子夹住一个角,轻轻地粘一些菌丝或者孢子,然后将其放入一干净的载玻片上,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染色液,可以染色观察。此法要注意:粘贴时,不要用力粘的太多;粘上菌丝或者孢子的透明胶放入载玻片上,不要移动,要一次放好。 4.平板观察法 平板观察法是在平板上直接观察真菌的方法。对菌丝生长得比较稀疏的真菌和观察基内菌丝。此法比较直接真实地反映菌丝的形态特征,观察时将平板的上盖拿开,倒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这种方法可以消除由于培养体变干或者放在菌丝表面的盖玻片等可能出现的影响。此

滑坡稳定性作业答案1

滑坡稳定性计算评价 一、岩村滑坡工程地质环境 1、滑坡形态 该滑坡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魏家楼乡天云煤矿对面。整体上形态呈“簸箕”形,滑坡后缘高程为1099.71m,前缘高程为1073.32m,高差约27.0m。路基三级边坡切削滑坡前缘,边坡坡度约为45°。滑坡前缘宽度约为76.0m,顺主滑方向长约50.0m,滑体最大厚度约为14.0m,体积约2.1*104m3,为一中型土质滑坡。 2、滑体岩土特征 该滑坡体的岩土沿深度范围可以分为三层。上层为黄土状土(原黄土),多呈浅黄色,厚度5.0~7.0m,滑体前缘最薄处约3.0m,中间约6.7m,后缘最厚处约8.0m,垂直裂隙发育,岩性呈可塑~硬塑状态,结构较松散,钻孔岩芯呈散块状,夹有少量植物根系及黑色斑点,粉粒含量较高;中层黄土状土(原古土壤),褐黄-棕红色,厚度约2m,硬塑状态,结构致密,钻孔岩芯呈柱状,夹有白色菌丝及少量钙质结核;下层又为浅黄色黄土状土(原黄土),厚度在1.0~3.0m之间,硬塑状态,结构致密,钻孔岩芯呈散块-短柱状,夹杂黑色斑点及白色菌丝,ZK2-2该层下部可见砾石及泥砂岩层,但ZK2-1揭示该层下部缺失砾石层,分析认为是由于滑坡造成此处砾石层被推出。滑体土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见表1。 根据钻孔及探井所揭露的滑动面位置,可以推断出该滑坡的滑动面剖面形状为近似圆弧形,滑坡前缘大致与基岩面紧密接触。 3、滑坡变形破坏与成因分析 根据野外调查和勘探,该滑坡是在边坡重新刷坡完毕后,发生连续暴雨,雨水沿土体表面垂直裂隙及落水洞下渗而引发的。滑坡产生后,边坡中上部出现错台裂缝,错台高度达2-3m,严重威胁到了路基安全;坡体表层也出现了弧形的张拉裂缝,裂缝宽度0.5~3cm,深度1~6m,个别裂缝已深入至强风化基岩中。 从总体上来看,造成滑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坡体结构是形成滑坡的物质基础。上覆黄土,下伏伏泥岩-砂岩是易滑坡地层,本边坡上部黄土易渗水,下部泥岩相对隔水,从而形成滑动带,使其具备了滑坡的条件。 ②、连续暴雨是滑坡产生的直接诱因。 ③、高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于放炮及土方开挖等工程因素,造成土体结构松动,边坡前缘形成高陡临空面,边坡土体发生应力重分布,是形成滑坡的另一重要因素。 表1 滑体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统计项目样本个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天然含水率(W) % 29 13.8 3.2 7.2 天然密度(ρ)g/cm3 16 1.99 1.41 1.66 干密度(ρd)g/cm3 16 1.63 1.34 1.47 比重(Gs) 29 2.71 2.68 2.69 孔隙比(e0) 18 1.12 0.66 0.8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