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光板和扩散板检验规范A0

导光板和扩散板检验规范A0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

第二章作业 2-1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有什么特点 V、Mg、Zn 各属何种结构答:常见晶体结构有 3 种:⑴体心立方:-Fe、Cr、V ⑵面心立方:-Fe、Al、Cu、Ni ⑶密排六方:Mg、Zn -Fe、-Fe、Al、Cu、Ni、Cr、 2---7 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第三章作业3-2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所得铸件晶粒的大小;⑴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⑵高温浇注与低温浇注;⑶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⑷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⑸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答:晶粒大小:⑴金属模浇注的晶粒小⑵低温浇注的晶粒小⑶铸成薄壁件的晶粒小⑷采用振动的晶粒小⑸厚大铸件表面部分的晶粒小第四章作业 4-4 在常温下为什么细晶粒金属强度高,且塑性、韧性也好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予以解释。答:晶粒细小而均匀,不仅常温下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即强韧性好。原因是:(1)强度高:Hall-Petch 公式。晶界越多,越难滑移。(2)塑性好:晶粒越多,变形均匀而分散,减少应力集中。(3)韧性好:晶粒越细,晶界越曲折,裂纹越不易传播。 4-6 生产中加工长的精密细杠(或轴)时,常在半精加工后,将将丝杠吊挂起来并用木锤沿全长轻击几遍在吊挂 7~15 天,然后再精加工。试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及其原因答:这叫时效处理一般是在工件热处理之后进行原因用木锤轻击是为了尽快消除工件内部应力减少成品形变应力吊起来,是细长工件的一种存放形式吊个7 天,让工件释放应力的时间,轴越粗放的时间越长。 4-8 钨在1000℃变形加工,锡在室温下变形加工,请说明它们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钨熔点是3410℃,锡熔点是232℃)答:W、Sn 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分别为: TR(W) =(~×(3410+273)-273 =(1200~1568)(℃)>1000℃ TR(Sn) =(~×(232+273)-273 =(-71~-20)(℃) <25℃ 所以 W 在1000℃时为冷加工,Sn 在室温下为热加工 4-9 用下列三种方法制造齿轮,哪一种比较理想为什么(1)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2)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3)由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答:齿轮的材料、加工与加工工艺有一定的原则,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而定,总的原则是满足使用要求;加工便当;性价比最佳。对齿轮而言,要看是干什么用的齿轮,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使用频率不高,强度也没什么要求的,方法 1、2 都可以,用方法 3 反倒是画蛇添足了。对于精密传动齿轮和高速运转齿轮及对强度和可靠性要求高的齿轮,方法 3 就是合理的。经过锻造的齿坯,金属内部晶粒更加细化,内应力均匀,材料的杂质更少,相对材料的强度也有所提高,经过锻造的毛坯加工的齿轮精度稳定,强度更好。 4-10 用一冷拔钢丝绳吊装一大型工件入炉,并随工件一起加热到1000℃,保温后再次吊装工件时钢丝绳发生断裂,试分析原因答:由于冷拔钢丝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挤压作用产生了加工硬化使钢丝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那么再吊重物时才有足够的强度,当将钢丝绳和工件放置在1000℃炉内进行加热和保温后,等于对钢丝绳进行了回复和再结晶处理,所以使钢丝绳的性能大大下降,所以再吊重物时发生断裂。 4-11 在室温下对铅板进行弯折,越弯越硬,而稍隔一段时间再行弯折,铅板又像最初一样柔软这是什么原因答:铅板在室温下的加工属于热加工,加工硬化的同时伴随回复和再结晶过程。越弯越硬是由于位错大量增加而引起的加工硬化造成,而过一段时间又会变软是因为室温对于铅已经是再结晶温度以上,所以伴随着回复和再结晶过程,等轴的没有变形晶粒取代了变形晶粒,硬度和塑性又恢复到了未变形之前。第五章作业 5-3 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异同答:一次渗碳体:由液相中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从 A 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从 F 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经共晶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莱氏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经共析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珠光体中的渗

PCB板检验规范

铜要求不允许线路露铜粘锡现象;阻焊油表面不允许有指纹,水纹或皱褶情形产生;零件面丝印不能有损坏的不可辨认;PCB板面不能残留助焊剂、胶质等油污,

因本厂对丝印特殊要求,如果PCB要求盖黑色油,则丝印必须为黑色。 (3)尺寸:尺寸根据我司印制板的图纸要求检验。PCB的结构、尺寸、厚度、相互配合孔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4). 连板要求:采用双面V形槽(V-割)时,两边V形槽的深度应控制在单边1/6板厚,双边1/3板厚左右,要求刻槽尺寸精确,深度均匀。 (5). 导通性:线路无短路或开路现象 (6). 零件插件孔及孔偏要求:孔破面积小于5%,沾漆(阻焊油上PAD焊盘),面积小于5%;实际线路宽度不得偏离原始设计宽度的±20%;阻焊油丝印偏移不超过±0.15mm。孔偏要求:焊盘中心孔的偏移,导致焊盘环宽的一边减少,其剩余环宽的最小值不得小于环宽的1/3。 (7).非线路之导体(残铜):非线路之导体(残铜)须离线路≥2.50mm以上,面积必须≤2.50mm,外形公差为±0.15mm, PAD(焊盘)上沾漆面积必须小于是10%原始面积。 (8).丝印附着力:丝印和绿油的附着力用3M胶纸贴在丝印或绿油覆盖处, 2秒钟后用力快速撕去,丝印或绿油应无脱落。 (9).可焊性:将PCB板过波峰焊(260±5)℃后,PCB板的所有焊盘上锡应饱满,不允许出现绿油和铜箔起泡现象,PCB上锡率≥95%。 七. 质量标准: (1).抗剥离强度:铜箔的抗剥离强度应符合以下实验: ①印制线路板在125℃±5℃连续置8小时后,基板不应有分层起泡、焊盘与基板分离、互连电路不得断开等不良现象。 ②将PCB板(正常)过波峰焊(235±5)℃后,应无绿油脱落或板材起泡现象。

印制电路板的种类

印制电路板的种类 实际电子产品中使用的印制扳千差万别,简单的印制板只有几个焊点或导线,一般电 子产品中焊点数为数十个到数百个,焊点数超过60D的属于复杂印制板。根据不同的标 准印制电路板有不同的分类。 1.按印制,电路的分布分类 按印制电路约分布可将印制电路板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扳3种 (1)单面板 单面板是在厚度为o.2—5mm的绝缘基板上,只有一个表面敷有铜箔,通过印制和 腐蚀的方法在基板上形成印制电路。单面板制造简单,装配方便,适用于一放电路要求, 如收音机、电视机等;不适用于要求高组装密度或复杂电路的场合。 (2)双面板 双面板是在厚度为o.2—5mm的绝缘基板两面均印制电路。它适用于一般要求的 电子产品,如电子计算机、电子仪器和仪表等。由于双面板印制电路的布线密度较单面板 高,所以能减小设备的体积。 (3)多层板 在绝缘基板上印制3层以上印制电路的印制板称为多层板。它是由几层较薄的单面 板或双面板教和而成,其厚度一般为1.2—2.5m顺。为了把夹在绝缘基板中间的电路引TI代理商 出,多层板上安装元件的孔需要金属化,即在小孔内表面涂效金属层,使之与夹在绝缘基 板中间的印制电路接通。图2—2是多层板结构示意固,多层板所用的元件多为贴片式元

件,其特点是: ·与集成电路配合使用,可使整机小型化,减少整机重量; ·提高了布线密度,缩小了元器件的间距,缩短了信号的传翰路径; ·减少了元器件焊接点,降低了故陈牢, .增设了屏蔽层,电路的信号失真减少; ·引入了接地散热层,可减少局部过热现象,提高整机工作的可靠性。。 2.按基材的性质分类 按基材的性质可将印制电路板分为刚性和柔性两种。 (1)刚性印制板 刚性印制板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用它装成的部件具有 于乎展状态。一般电子产品中使用的都是刚性印制板。 (2)柔性印制板 柔性印制板是以软层状塑料或其他软质绝缘材料为基材而制成。它所制成的部件可 以弯曲和伸缩,在使用时可根据ATMEL代理商安装要求将其弯曲。柔性印制板一般用于特殊场合,如某 些数字万用表的显示屏是可以旋转的,其内部往往采用柔性印制板;手机的显示屏、按键 等。图2—3为手机柔性印制板,它的基材采用聚酰亚胺,并且对表面进行了防氧 化处理,

PC光扩散板的原理及其用途

PC光扩散板的原理及其用途 随着对LED成品灯具的要求逐渐提高,相对传统钢化磨砂玻璃,LED导光板和扩散板因为高透光率和新鲜市场卖点而变得炙手可热。 目前,市场上主流扩散板的材质有PMMA、PC、PET等,但这仅是决定扩散板使用效果优劣的判定标尺之一。综合led光源类型的不同、光源与扩散板距离的各异才是选择的基础,如果按照这样细分,加上材质和厚薄不同,扩散板搭配方案可达到数十种之多,尤其是中山这样层次复杂的市场,各种衡量标准更难统一。现阶段使用最多的就是PC材质,至于为什么是PS材料为各大平板灯生产商的最爱,一会为你开解! PC光扩散板基础 概念:光扩散板是光线通过以PC/PMMA/PS等基材的扩散层,遇到与其折射率相异的介质(扩散粒子)时,会发生多角度、多方向的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从而达到光扩散效果,为显示照明组件提供一均匀面光源。 光扩散板产生背景:在LED照明逐渐被市场接受的过程中,关于灯罩的问题一直都困扰着灯具生产厂商。既要有高的透光率做前提,同时又要做到具有相当的光扩散率和良好的光源隐蔽性。最初所采用玻璃用来生产灯罩,玻璃的问题是易碎,而且光的扩散效果也不是很好,很难达到照明要求随即使用。后来逐渐的发展到用树脂来代替玻璃,如果单单只用透明树脂来做灯罩,虽然透光率很高,基本都能达到90%以上,但光的散射效果不够理想,光源隐蔽性能差。白板树脂,其存在着透光率过低,严重影响了LED灯的照明。 理论基础: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平滑界面时,一部分光被界面反射,另一部分光透过界面在另一种介质中折射。光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且反射光与入射光在同一平面中法线的两侧,这就是反射定律。而折射光线则符合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位于入射光与法线的平面内,折射光与入射光在法线两侧,且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一常数。折射定律与反射定律都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它们不仅在理论研究上,也为光学技术的发展和光学产品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PC光扩散板特点 光扩散板(DF板)优点是在保证高透光率的前提下,又增加了产品的光扩散率和雾度,通过扩散板的作用,使整个板面形成了一个均匀的发光面而不形成暗区,在画面上形成残留影像,使画面更逼真,达到通体晶莹剔透的视觉效果。目前光扩散板分为PC光扩散板,PMMA光扩散板及PS光扩散板.

印制电路板检验规范

发放号: 印制电路板检验规范 讨论稿 控制类别: 版本号: A 拟制/日期: 10/15/04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目的 为规范印制电路板的进货检验,本规范规定了印制电路板的进货检验程序、检验要求、检验方法和抽样方案。 检验方法和抽样方案。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印制电路板的进货检验。 3引用标准 GB/T2828-1987 逐批检 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4进货检验程序 印制电路板到达仓库待检区后,由仓库保管员核对印制电路板的品名、数量等。由质检部对印制电路板进行抽样检验,并负责做好检验记录和提出检验结论性意见。 5检验要求与检验方法 5.1 尺寸检验

5.1.1 检验要求 5.1.2 检验方法 用测量精度小于等于0.02mm的游标卡尺检测外形尺寸、厚度,用量角器量角度。 5.2 外观检验 5.2.1 检验要求

5.2.2 检验方法 用放大镜目测法观察,并用光绘胶片比对印制电路板,观察孔、线位置是否准确,有关尺寸用测量精度小于等于0.02mm的游标卡尺检测,用3M胶带试附着力。 5.3 电路隔离性(短路) 5.3.1 检验要求 检验印制电路板是否有短路现象。 5.3.2 检验方法 用数字万用表蜂鸣器档测量印制电路板上的电源端与地端。不应有导通现象;对目测观察有可能发生短路处,用数字万用表检查核实。 5.4 电路连接性(断路) 5.4.1 检验要求 检验印制电路板是否有断路现象。 5.4.2 检验方法 用数字万用表蜂鸣器档,检测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的可疑之处(如印制电路板铜箔被修补之处)是否有断路现象。 6抽样方案 6.1 印制电路板进行全数检验。 6.2 结构件抽样检验按GB/T2828的规定。抽样方案为一次抽样,一般检查水平Ⅱ,合格质量水平(AQL值)为1.5。 6.3 泡沫衬垫及纸箱的检验为首件检验方法,当首次进货或改变供货厂家时,需进行首件检验。 具体样本数量、合格及不合格判定数见表1。

积层印制电路板的结构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轻量化和高性能化,高密度封装的半导体器件等正在飞速地发展成多针化和窄间距化(见图1),为此,要求小型轻量化和高密度细线化的印制电路板与此要相适应,方能满足半导体器件高精度封装技术要求。于是在90年代初期,松下电子部品(株)研制和开发出新型的积层式多层板,并实现产量化。并与96年实现全层积层构造(全层IVH 构造)的树脂多层印制电板,称之谓ALIVH(Any Layer IVHstmcturc Multi-layer Printed Wir-ing Board),并实现了量产化。此后又于98年开发了CSP或MCM等小型封装裸芯片封装用的载体即AILVH-B(ALIVH for Bare-chip mounting)实现产量化。同时,日本维克托公司在94年采用液态树脂绝缘层制作积层用的基板即VIL(Victor Company of Japan Interconnected Layers PWB)并达到量产化开始提供、扩大销售。 积层板的构造是由「芯板+积层」和「全层积层」之区分,前者是以SLC(Surface Laminar Circuit)/日本IBM、APPl0/ィビヂソ、VIH/日本的维克托为代表的;芯板是来之常规工艺制造的印制电路板,并在其表面覆盖上绝缘层和布线层的。后者是以B2it (Buried Bump Intercotion Technology)/东芝、ALIVH为代表的,在制造工艺方面有差别,其积层的形成是由绝缘层构成的。所以采用芯板加积层的构造,是由于常规工艺制造高密度的、细线化的多层板无论从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造工艺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同时孔金属化也形成了一定的难度。于是在98年实现孔内用「电镀柱充填的类型」。特别在JPCA2001年展览展示这种工艺方法,满足世纪封装技术发展的要求。 以下就是叙述ALIVH和VIH制造概况和ALIVH+VIH研制与开发过程。 一. ALIVHzz结构 1.与常规多层板结构的比较从图2所示常规工艺制造的多层板,为达到层间的电气互连,必须进行数钻孔和贯通孔的孔化与电镀,这种孔势必减少基板的有效面积,为了与器件安装盘的连接,就必须在焊盘和别的位置设置贯通孔,因此极大的浪费了有效的面积。所有这些都成为印制电路板的小型化、设计合理化或者适应高速电路的大课题。如图2、图3所示的ALIVH构造的所有层间都设有IVH构造,在器件的正下方进行层间连接,无需电镀通孔,无论哪层都可以任意连接。传统多层板电气连接采用金属化孔构造. 2.构成材料从图3构成材料与技术所示,原来传统生产印制电路板所采用的基板材料为玻璃布,环氧树脂为代表,它基本上满足电子材料、防弹衣和消防服等强性和耐热性要求,而使用芳胺无纺布和含浸有高耐热性环氧树脂的半固化材料取代传统的高密度安装用印制电路板的玻璃布/环氧树脂绝缘材料。因为芳胺无纺布的无纺纤维具有高的性能特征如低热膨胀率、低的介电常数、高耐热性、高刚性和轻量化等,是一种优良的基板绝缘材料。此外,传统的印制电路板的通孔加工多数采用钻头的机械加工技术,而ALIVH构造则是采用脉冲振荡的CO:激光蚀孔进行导通孔加工,无纺布采用的小径化,实现了多数导通孔加工,而导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几种常见晶体结构分析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邮编 075131 栾春武:中学高级教师,张家口市中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河北省化学学会会员。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模范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县十佳班主任。 联系电话::: 一、氯化钠、氯化铯晶体——离子晶体 由于离子键无饱和性与方向性,所以离子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阴阳离子在晶体中按一定的规则排列,使整个晶体不显电性且能量最低。离子的配位数分析如下: 离子数目的计算:在每一个结构单元(晶胞) 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微粒在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也有 所不同,一般的规律是:顶点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 所占的份额为18 ,棱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4,面上的微粒属于该单元中所占的份额为12 ,中心位置上(嚷里边)的微粒才完全属于该单元,即所占的份额为1。 1.氯化钠晶体中每个Na +周围有6个C l -,每个Cl -周围有6个Na +,与一个Na +距离最近且相等的 Cl -围成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每个N a +周围与其最近且距离相等的Na + 有12个。见图1。 晶胞中平均Cl -个数:8×18 + 6×12 = 4;晶胞中平均Na +个数:1 + 12×14 = 4 因此NaCl 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NaCl (4个Na +和4个Cl -)。 2.氯化铯晶体中每个Cs +周围有8个Cl -,每个Cl -周围有8个Cs +,与 一个Cs +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s +有6个。晶胞中平均Cs +个数:1;晶胞中平 均Cl -个数:8×18 = 1。 因此CsCl 的一个晶胞中含有1个CsCl (1个Cs +和1个Cl -)。 二、金刚石、二氧化硅——原子晶体 1.金刚石是一种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每个C 原子以共价键与4 个C 原子紧邻,因而整个晶体中无单个分子存在。由共价键构成的最小 环结构中有6个碳原子,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每个C 原子被12个六元环 共用,每C —C 键共6个环,因此六元环中的平均C 原子数为6× 112 = 12 ,平均C —C 键数为6×16 = 1。 C 原子数: C —C 键键数 = 1:2; C 原子数: 六元环数 = 1:2。 2.二氧化硅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C 被Si 代替,C 与C 之间插氧,即为SiO 2晶体,则SiO 2晶体中最小环为12环(6个Si ,6个O ), 最小环的平均Si 原子个数:6×112 = 12;平均O 原子个数:6×16 = 1。 即Si : O = 1 : 2,用SiO 2表示。 在SiO 2晶体中每个Si 原子周围有4个氧原子,同时每个氧原子结合2个硅原子。一个Si 原子可形 图 1 图 2 NaCl 晶体 图3 CsCl 晶体 图4 金刚石晶体

第四章 印制电路板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

第四章印制电路板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

课第4章印制电路板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 4.1印制电路板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授课班级授课2学时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 教学目标知 识 目 1.知道印制电路板的结构布局设计原理。 2.掌握印制电路板的元器件布能 力 目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奠定认知基础。 情 感 目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学习印制电路板 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 启发性讲解法 教材分析重 点 印制电路板的结构布局 难 点 印制电路板的元器件布线的一般原则 教具 单面和双面印制电路板多块,簧片式插头与插座,针孔式插头与插座

板书设 计 第4章印制电路板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 4.1印制电路板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4.1.1印制电路板结构布局设计 一、印制电路板的热设计 二、印制电路板的缓冲设计 三、印制电路板大的减震缓冲设计 四、印制电路板的板面设计 §4.1.2印制电路板的元器件布线的一般原则 一、电源线设计 二、地线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教学内容 教学 调控 时间 分配 本 章简介 引 本章将向您介绍印制电 路板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 具体阐述印制电路板的自身 结构特点以及与其他电路板 的不同。 教师 提问, 同学 回答。 3分 钟

教学教学内容 教学 调控 时间 分配 新授课 4.1印制电路板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4.1.1印制电路板的 结构布局设计 一、印制电路板的热设计 由于印制电路板基材耐 热能力和导热能力较低应及 时降温。降温的方法是采用对 流散热,自然通风,强迫风冷。 散热主要方法:均匀分布热负 载,元器件装散热器,板与元 器件间设置带状导热条,局部 或全部风冷。 二、印制电路板的减震缓 冲设计 板上的负荷应合理分布以 免产生过大的应力。 对于大而重的元器件考虑 降低重心或加金属构件固定; 教师 将同 学分 组,发 给每 组一 块电 路板。 老师 结合 手中 电路 板,向 同学 9分 钟 8分 钟 14分 钟 教学教学内容 教学 调控 时间 分配

PCB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doc 20页)完美版

印制电路板设计规范 一、适用范围 该设计规范适用于常用的各种数字和模拟电路设计。对于特殊要求的,尤其射频和特殊模拟电路设计的需量行考虑。 应用设计软件为Protel99SE。也适用于DXP Design软件或其他设计软件。二、参考标准 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DKBA—Y004—1999 华为公司内部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 三、专业术语 1.PCB(Print circuit Board): 印制电路板 2.原理图(SCH图):电路原理图,用来设计绘制,表达硬件电路之间各种 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图。 3.网络表(NetList表):由原理图自动生成的,用来表达器件电气连接的关 系文件。 四、规范目的 1.规范规定了公司PCB的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为后续PCB设计提供了设 计参考依据。 2.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减小调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加电路 设计的稳定性。 3.提高了PCB设计的管理系统性,增加了设计的可读性,以及后续维护的 便捷性。 4.公司正在整体系统设计变革中,后续需要自主研发大量电路板,合理的 PCB设计流程和规范对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SCH图设计 5.1 命名工作 命名工作按照下表进行统一命名,以方便后续设计文档构成和网络表的生成。有些特殊器件,没有归类的,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其英文首字母作为统一命名。 表1 元器件命名表 按键,命名为U100,在Lib Ref中描述为KEY。这样使得整个原理图更加清晰,功能明确。 5.2 封装确定 元器件封装选择的宗旨是

1. 常用性。选择常用封装类型,不要选择同一款不常用封装类型,方便元器件购买,价格也较有优势。 2. 确定性。封装的确定应该根据原理图上所标示的封装尺寸检查确认,最好是购买实物后确认封装。 3. 需要性。封装的确定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总体来说,贴片器件占空间小,但是价格贵,制板相同面积成本高,某些场合下不适用。直插器件可靠性高,焊接方便,但所占空间大,高性能的MCU已经逐步没有了直插封装。实际设计应该根据使用环境需求选择器件。如下几个例子说明情况: a. 电阻贴片和直插的选择 选择直插和贴片电阻主要从精度和功率方面考虑。直插电阻一般精度较高,可以选择0.1%甚至更高的精度,功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常见直插电阻的功率为1/4W。一般在模拟回路采用直插封装,能够更好的保证精度。(特殊情况下也可选择贴片,但须考虑成本问题) 贴片电阻精度一般常见的为5%。功率为1/10W。基本用在数字电路。成本比直插高,但是占空间小。 b. BGA封装的问题 是否选择BGA封装的元器件,主要考虑实际的需求。BGA的特点是占空间小,管脚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受电磁干扰程度小。但是由于管脚密闭,对于管脚的调试不方便。同时由于BGA的环形管脚排布,使得BGA封装的元器件对于电路板设计有更高要求,一般至少需要4层以上。BGA越复杂,板的层数要求越高,设计成本越高。 c. 电源芯片的封装问题 一般的数字电路常用的稳压器芯片如AS1117-3.3/1.2等。选择封装的时候应该注意其三个管脚的定义是否与设计相同。确定电源芯片的封装定义。

(PCB印制电路板)PCB常用阻抗设计及叠层最全版

(PCB印制电路板)PCB 常用阻抗设计及叠层

PCB阻抗设计及叠层 目录 前言5 第一章阻抗计算工具及常用计算模型8 1.0阻抗计算工具8 1.1阻抗计算模型8 1.11.外层单端阻抗计算模型8 1.1 2.外层差分阻抗计算模型9 1.13.外层单端阻抗共面计算模型9 1.14.外层差分阻抗共面计算模型10 1.15.内层单端阻抗计算模型10 1.16.内层差分阻抗计算模型11 1.17.内层单端阻抗共面计算模型11 1.18.内层差分阻抗共面计算模型12 1.19.嵌入式单端阻抗计算模型12 1.20.嵌入式单端阻抗共面计算模型13 1.21.嵌入式差分阻抗计算模型13 1.2 2.嵌入式差分阻抗共面计算模型14 第二章双面板设计15 2.0双面板常见阻抗设计与叠层结构15

2.1.50100||0.5mm15 2.2.50||100||0.6mm15 2.3.50||100||0.8mm16 2.4.50||100||1.6mm16 2.5.5070||1.6mm16 2.6.50||0.9mm||RogersEr= 3.517 2.7.50||0.9mm||ArlonDiclad880Er=2.217 第三章四层板设计18 3.0.四层板叠层设计方案18 3.1.四层板常见阻抗设计与叠层结构19 3.10.SGGS||505560||90100||0.8mm1.0mm1.2mm1.6mm2.0mm19 3.11.SGGS||505560||90100||0.8mm1.0mm1.2mm1.6mm2.0mm20 3.12.SGGS||505560||9095100||1.6mm21 3.13.SGGS||505560||859095100||1.0mm1.6mm22 3.1 4.SGGS||505575||100||1.0mm2.0mm23 3.15.GSSG||50||100||1.0mm23 3.16.SGGS||75||100105||1.3mm1.6mm24 3.17.SGGS||50100||1.3mm24 3.18.SGGS||50100||1.6mm25 3.19.SGGS||50||1.6mm||混压25 3.20.SGGS||50||1.6mm||混压26 3.21.SGGS||50||100||2.0mm26

导光板扩散板检验标准001

浙江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导光板、扩散板进料 检验规范 制定:文件编 号:PZ001 审核:版本: 20141120 页次生效日 期:2014年11月23日 一、目的 明确导光板、扩散板来料品质验收标准,规范检验动作,使检验、判定标准能达到一致性 二、范围: 适用于我司所有导光板、扩散板来料检验。 三、定义 3.1 致命缺陷(CR):对产品的使用,维护容易造成危害或不安全状况的缺陷,或妨碍重要工作性能的缺陷。 3.2.主要缺陷(MAJ):产品容易造成故障或大大降低单位产品预定可用性的缺陷,或对制程造成不易排除之影响之缺陷。 3.3.次要缺陷(MIN):与承认书,样品,图纸要求有差异,但不严重降低单位产品的预定的可用性,或不严重违背规定的标准,仅轻微地影响单位产品有效使用和操作的缺陷或该缺陷易于排除者。 四、作业规定 4.1 抽样标准依据 MIL-STD-105E 抽样计划执行,一般按II级水平实施。 4.2 允收水准AQL为:CR=0,MAJ=0.65,MIN=1.5 五、检验项目及内容 项次不良现 象 内容说明 使用工 具 判定 C R M A M I 1 资料不符实际材料与送货单材料箱标示不符。目视√ 2 料质不符材质与图面或确认样件不符为不合格目视√ 3 型号混装同一批来料混有不同型号或类型目视√ 4 表面脏污来料材料有脏污,手印,油印,网点区内有模痕影 响点亮测试后有明显现象的为不合格 目视√ 5 破损,崩裂注塑不良以致导光板、扩散板破损,崩裂者为不合 格。 目视√

导光板、扩散板进料 检验规范 制定:文件编 号:PZ001 审核:版本: 20141120 页次生效日 期:2014年11月23日 项次不良现 象 内容说明 使用工 具 判定 C R M A M I 6 毛刺,披锋利角、毛刺、披峰,顶针凸物,水口裂口等各种注塑 不良,如果此不良造成导光板无法装配或尺寸超出 图纸要求的尺寸范围即为不合格。 目视√ 6 黑/白点表面杂点(黑点、白点、凹凸点、异色点、气泡等) 直径 0.5mm≤直径Φ≤1mm2个以内,相距50mm以上可接 受。 0.2mm≤直径Φ≤0.5mm3个以内,相距50mm以上可 接受。 光源/目 视√ 7 划伤破损1.不能有崩角、破损不良 2.划伤长≤10mm,宽≤0.1mm,只允许允许2条,划 伤不能有手指感,不能影响发光。 光源/目 视√ 8 暗斑/块/ 模痕 暗斑/块/模痕影响点亮测试者为不合格,拒收。具 体视情况而定。 光源/目 视√ 9 尺寸不符按照图纸尺寸及公差测量,所有尺寸若有超标≥ 0.3mm则为NG。(扩散板的厚度尺寸误差在小于等于 ≤0.02mm,超过一律为补合格) 卡尺 √ 10 变形放置玻璃(大理石)平台上,有变形现象拒收。玻璃台/ 目视 √ 11 配套性不 符 与相应产品的合格套件配套有以下情形为不合格﹕ 1.有明显活动且易错位 2.配套太紧引起产品变形 3.导致产品超出图纸的公差范围 目视 卡尺 √ 12 亮度不符点亮后亮度与工艺要求及样品同条件对比不符, (参照导光板照度验收表)不合格拒收。 光源/目 视 √

《印制电路板设计技术》基本概念

《印制电路板设计技术》基本概念 一、Protel 99软件概述 3、Protel99 SE的文件类型 在设计数据库中包含了全部的用户文件,文件类型以扩展名加以区分。Protel 99SE常见文件类型有: bak(自动备份文件)ddb(数据库文件)sch(原理图文件)pcb(电路板图文件)prj(项目文件) lib(元件库文件) net(网络表文件) pld(pld描述文件)txt(文本文件) rep(报告文件) ERC(电气规则测试报告文件) XLS(元件列表文件) XRF(交叉参考元件列表文件)等。 二、电路原理图设计 1、印制电路板设计分为三大步骤:(1)电路原理图的设计、(2)产生网络表、(3)印制电路板的设计。 2、电路原理图设计的一般步骤:(1)新建电路原理图文件;(2)启动电路原理图编辑器;(3)设置图纸和工作环境;(4)加载元件库;(5)放置元件;(6)调整元器件布局;(7)进行布线及调整;(8)报表文件的生成;(9)文件的保存与输出。 3、在原理图中,设计管理器由Explorer(设计浏览器)和Browse Sch(元件管理器)组成。设计浏览器用来管理设计数据库文件,元件管理器用来装载/删除元件库、选取与查找元件、打开元件编辑器。 4、Protel 99SE中使用的尺寸是英制,它与公制之间的关系为:1 inch(英寸)=25.4mm,1 inch=1000 mil(毫英寸),1mm=40mil 。 5、Snap Grid 表示捕捉栅格,用于将元件、连线放置在栅格上,使图形整齐且易画图;Visible Grid表示可视栅格,屏幕显示的栅格,用以确定元件位置;Electrical Grid 表示电气栅格,用于连线。 6、Protel 99 SE提供的常用快捷键如下:PageUp:放大视图;PageDown:缩小视图;End:刷新视图;Space:被放置的对象旋转90度;Tab:在元件浮动状态时,编辑元件的属性;X:元件水平镜像翻转;Y:元件垂直镜像翻转;Esc:取消当前操作。 7、直线LINE与导线Wire 的区别是: LINE是画直线的工具,没有电气连接意义;Wire 是画导线的工具,有电气连接意义。在使用中两者不能互相代替。 8、网络标号在电路原理图中具有实际的电气连接作用,只要网络标号相同的网络不管图上是否连接表示它们都是连接在一起的。 9、主电路图的扩展名是:.prj,这个文件又称项目文件。 10、电路原理图元件库的扩展名是.lib;而电路原理图文件的扩展名是. sch。 11、制作新元件的一般步骤如下:(1)新建元件库;(2)设置工作参数;(3)绘制元件外形;(4)放置并编辑元件引脚;(5)编辑元件信息;(6)生成有关元件的报表;(7)元件保存。 12、PCB 电路板的概念 所谓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就是以一定尺寸的绝缘板为基材,以铜箔为导线,通过印制板上的印制导线、焊盘及金属化过孔等来实现电路元件各个引脚之间的电气连接。 13、单面板、双面板与多层板的区别是:单面板是一种单面敷铜,因此只能利用它敷了铜的一面设计电路导线和元件的焊接;双面板是包括 Top (顶层)和 Bottom (底层)的双面都敷有铜的电路板,双面都可以布线焊接,中间为一层绝缘层,为常用的一种电路板;如果在双面板的顶层和底层之间加上别的层,即构成了多层板。

印制电路板检验规范标准

发放号: 印制电路板检验规范 讨论稿 控制类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本号: _____________ A _____________ 拟制/日期: _______________ 10/15/04 审核/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目的 为规范印制电路板的进货检验,本规范规定了印制电路板的进货检验程序、检验要求、检验方法和抽样方案。 检验方法和抽样方案。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印制电路板的进货检验。 3引用标准 GB/T2828-1987 逐批检 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 4进货检验程序 印制电路板到达仓库待检区后,由仓库保管员核对印制电路板的品名、数量等。由质检部对印制电路板进行抽样检验,并负责做好检验记录和提出检验结论 性意见。 5检验要求与检验方法 5.1尺寸检验

5.1.1 检验要求 5.1.2检验方法用测量精度小于等于0.02mm 的游标卡尺检测外形尺寸、厚度,用量角器量角度。 5.2外观检验5.2.1检验要求

522 检验方法 用放大镜目测法观察,并用光绘胶片比对印制电路板,观察孔、线位置是否准确,有关尺寸用测量精度小于等于0.02mm 的游标卡尺检测,用3M胶带试附着力。 5.3 电路隔离性(短路) 5.3.1检验要求 检验印制电路板是否有短路现象。 5.3.2检验方法 用数字万用表蜂鸣器档测量印制电路板上的电源端与地端。不应有导通现 象;对目测观察有可能发生短路处,用数字万用表检查核实。 5.4 电路连接性(断路) 541 检验要求

印制电路板DFM设计技术要求

印制电路板DFM设计技术要求 本文所描述参阅背景为深圳市博敏电子PCB工艺制程、操纵能力;所描述之参数为客户PCB设计的建议值;建议PCB设计最好不要超越文件中所描述的最小值,否则无法加工或带来加工成本过高的现象。 一、前提要求 1、建议客户提供生产文件采纳GERBER File ,幸免转换资料时因客户设计不够规范或我司软件版本 的因素造成失误,从而诱发品质问题。 2、建议客户在转换Gerber File 时采纳“Gerber RS-274X”、“2:5”格式输出,以确保资料精度; 有部分客户在输出Gerber File时采纳3:5格式,此方式会造成层与层之间的重合度较差,从而阻碍PCB的层间精度; 3、假如客户有Gerber File 及PCB资料提供我司生产时,请备注以何种文件为准; 4、假如客户提供的Gerber File为转厂资料,请在邮件中给予说明,幸免我司再次对资料重新处理、 补偿,从而阻碍孔径及线宽的操纵范畴;

孔径 槽宽 (图A ) (图B ) 开口 叶片 孔到叶片 项目item 参数要求parameter requirement 图解(Illustration ) 或备注(remark ) 钻孔 机械钻孔 (图A ) 最小孔径 0.2mm 要求孔径板厚比≥1:6;孔径板厚比越小对孔化质量阻碍就越大 最大孔径 6.5mm 当孔超出6.5mm 时,能够采纳扩孔或电铣完成 最小槽宽 (图B ) 金属化槽宽 ≥ 0.50mm 非金属槽宽 ≥ 0.80mm 激光钻孔 ≤0.15mm 除HDI 设计方式,一样我司不建议客户孔径<0.2mm 孔位间距 (图C ) a 、过孔孔位间距≥0.30mm b 、孔铜要求越厚,间距应越大 c 、孔间距过小容易产生破孔阻碍质量 d 、不同网络插件孔依据客户安全间距 孔到板边 (图D ) a 、孔边到板边≥0.3mm b 、小于该范畴易显现破孔现象 c 、除半孔板外 邮票孔 孔径≥0.60mm ;间距≥0.30mm 孔径公差 金属化孔 ¢0.2 ~ 0.8:±0.08mm ¢0.81 ~ ¢1.60:±0.10mm ¢1.61 ~ ¢5.00:±0.16mm 超上述范畴按成型公差 非金属化孔 ¢0.2 ~ 0.8:±0.06mm ¢0.81 ~ ¢1.60:±0.08mm ¢1.61 ~ ¢5.00:±0.10mm 超上述范畴按成型公差 沉孔 假如有需要生产沉孔,务必备注沉孔类别(圆锥、矩形)、贯穿层、沉孔深度公差等;我司依照客户要求评审能否生产、操纵; 其它注意事项 1、 当客户提供的生产资料没有钻孔文件,只有分孔图时,请确保分孔图的正确;如:孔位、孔数、孔径; 2、 建议明确孔属性,在软件中定义NPTH 及PTH 的属性,以便识别; 3、 幸免重孔的发生,专门小孔中有大孔或者同一孔径重叠之时中心位置不一致的现象; 4、 幸免槽孔或孔径标注尺寸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5、 关于槽孔需要作矩形(不接收椭圆形槽孔),请客户备注明确;在没有专门要求的前提下我司所生产之槽孔为椭圆形; 6、 关于超出上述操纵范畴或描述不清,我司会采取书面问客的,并要求客户书面回复解决方式; 内层线路 加工铜厚 1/3 oz ~ 5oz 芯板厚度 0.1mm ~ 2.0mm 隔离PAD ≥0.30mm 指负片成效的电源、地层隔离环宽,请参阅图E 隔 离 带 ≥0.254mm 散热PAD (图F ) 开口:≥0.30mm 叶片:≥0.20mm 孔到叶片:≥0.20mm PTH 环宽 (图G ) hoz :≥0.15mm 1oz :≥0.20mm 2oz :≥0.25mm 3oz :≥0.30mm 4oz :≥0.35mm 5oz :≥0.40mm VIA 环宽 (图G ) hoz :≥0.10mm 1oz :≥0.15mm 2oz :≥0.20mm 3oz :≥0.25mm 4oz :≥0.30mm 5oz :≥0.35mm 间距 间 距 (图C ) (图D ) ≥0.30mm 内层大铜皮 环宽 插件孔 或VIA 图E : 图F : 图G : 图H : 0.2mm

华为公司cad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规范.doc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华为公司CAD设计的所有印制电路板(简称PCB)。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588.3—88 印制电路板设计和使用 Q/DKBA-Y001-1999 印制电路板CAD工艺设计规范 1. 术语 1..1 PCB(Print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 1..2 原理图:电路原理图,用原理图设计工具绘制的、表达硬件电路中各种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的图。1..3 网络表:由原理图设计工具自动生成的、表达元器件电气连接关系的文本文件,一般包含元器件封装、网络列表和属性定义等组成部分。 1..4 布局:PCB设计过程中,按照设计要求,把元器件放置到板上的过程。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 9-07-30批准 1999-08-30实施 1..5 仿真:在器件的IBIS MODEL或SPICE MODEL支持下,利用EDA设计工具对PCB的布局、布线效果进行仿真分析,从而在单板的物理实现之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EMC问题、时序问题和信号完整性问题,并找出适当的解决方案。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999-07-30批准 1999-08-30实施 II. 目的 A. 本规范归定了我司PCB设计的流程和设计原则,主要目的是为PCB设计者提供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B. 提高PCB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 提高PCB的可生产性、可测试、可维护性。

III. 设计任务受理 A. PCB设计申请流程 当硬件项目人员需要进行PCB设计时,须在《PCB设计投板申请表》中提出投板申请,并经其项目经理和计划处批准后,流程状态到达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此时硬件项目人员须准备好以下资料: 经过评审的,完全正确的原理图,包括纸面文件和电子件; 带有MRPII元件编码的正式的BOM; PCB结构图,应标明外形尺寸、安装孔大小及定位尺寸、接插件定位尺寸、禁止布线区等相关尺寸; 对于新器件,即无MRPII编码的器件,需要提供封装资料; 以上资料经指定的PCB设计部门审批合格并指定PCB设计者后方可开始PCB设计。 B. 理解设计要求并制定设计计划 1. 仔细审读原理图,理解电路的工作条件。如模拟电路的工作频率,数字电路的工作速度等与布线要求相关的要素。理解电路的基本功能、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相关问题。 2. 在与原理图设计者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板上的关键网络,如电源、时钟、高速总线等,了解其布线要求。理解板上的高速器件及其布线要求。 3. 根据《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要求,对原理图进行规范性审查。 4. 对于原理图中不符合硬件原理图设计规范的地方,要明确指出,并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进行修改。 5. 在与原理图设计者交流的基础上制定出单板的PCB设计计划,填写设计记录表,计划要包含设计过程中原理图输入、布局完成、布线完成、信号完整性分析、光绘完成等关键检查点的时间要求。设计计划应由PCB设计者和原理图设计者双方签字认可。 6. 必要时,设计计划应征得上级主管的批准。 IV. 设计过程 A. 创建网络表 1. 网络表是原理图与PCB的接口文件,PCB设计人员应根据所用的原理图和PCB设计工具的特性,选用正确的网络表格式,创建符合要求的网络表。 2. 创建网络表的过程中,应根据原理图设计工具的特性,积极协助原理图设计者排除错误。保证网络表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3. 确定器件的封装(PCB FOOTPRINT). 4. 创建PCB板 根据单板结构图或对应的标准板框, 创建PCB设计文件; 注意正确选定单板坐标原点的位置,原点的设置原则:

导光板,扩散片

导光板 导光板的光学原理 1:光盒子效应: 亚克力制作的镜面导光板,在光线进入后,由于板内或者边界上没有介质让光线能够在导光板内反射或者乱射,且由于入射角过大,光线仅能够在导光板内反射哦不出导光板,产生全反射现象,即具有光盒子效应。 2:破坏其全反射现象 制作导光板时,在导光板的地面利用网版印刷来形成光学扩散点,档光线射入导光板于底面到光学扩散点时,光线会向不同的角度扩散,进而破坏了全反射情况,将光线至导光板正面射出,经由不同的疏密、大小形式的扩散点图样(Dot Pattern)设计,可以使导光板均匀分散光源。 3:导光板上点图样的制作方法 (1)网版式印刷(网版设计简单,更改图案方便) 早期导光板的制造大多是采用射出成型法制作亚克力导光板,用高反射不吸光(SiO2/TiO2),在导光板的底面以网版印刷的方式印上所设计的光学图样作为光学扩散点来反射或折射光源。 (2)模具加工法 将设计好的光学图样直接加工在模具上,射出成型时转印到导光板上(省略了印刷步骤,减少印刷成本) 4:导光板模仁图样的制作方法 目前导光板最常见的形式为,将设计好的光学图样直接加工在模具上,于射出成型时,将网点直接转印到导光板上,省略了印刷的步骤及降低成本。其加工方法有: (1)光罩蚀刻法 将金属表面涂一层感光剂,以光纤照射经过具有图样设计的底片使模具感光,再将未感光的感光剂部分洗去,则感光的部分形成保护膜,再用酸侵蚀未感光的部分,则在模具上蚀刻出所要的图样。 (对复杂的加工有利,模仁蚀刻点的深度以及几何尺寸的控制,致使导光板扩散点的外形产生变化,影响光学性质) (2)电铸法 利用电镀的方法,控制金属或者合金点解沉积物在预先设计好的形状、尺寸的母模上,产生一定厚度的金属层,然后再母模上翻制出与母模原型形同或者相反形式的金属复制品(此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