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荥高文科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荒漠化的本质是C

A.土地沙化B. 气候变得干燥、降水减少C. 土地退化 D.土地盐碱化

2.下列在哪些现象不属于荒漠化的范畴D

A.沙质漠化 B. 石质荒漠化 C. 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3~5题

3.该地最可能属于 D

A.台湾山脉B.秦岭山

C.南岭山脉 D.天山

山脉

4.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

山地 C

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

B.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

C.北坡海拔800~1600米处 D.北坡海拔700米处

5.该山地所处自然带为C

A.森林带B.森林—草原带 C.草原—荒漠带 D.荒漠带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6-7题。

6.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

的原因有B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C.字母a处沙漠属原生沙漠

D.全球气温升高,使地面植被死

7.下列有关荒漠化的叙述,正确

的是C

A.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B.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

C.20世纪50年代以来,过度放牧和多度开垦是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化问题严重的原因

D.近年来,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绿洲总体环境趋于转好

8.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B???

A.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

读雨林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9~11题。

9.目前雨林主要分布在 A

①亚洲②非洲③欧洲④北美洲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③④

10.雨林分布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D

A.土层深厚肥沃 B.径流季节变化大

C.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D.动植物种类繁多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雨林环境作用的是C

A.调节气候B.维护碳氧平衡 C.防风固沙D.保持水土

读下图,回答12~16题。

12.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

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制宜治沙

的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

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

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

水量

13.B铁路线是( )D

A.陇海线B.京哈线 C.兰新线 D.包兰线

14.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 )D

A.修筑公路 B.过度樵采C.过度放牧D.过渡开垦

15.d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 )C

A.商品农业B.粗放农业C.生态农业 D.淡水养殖业

16.塔里木河下游约有300千米的河段自1972年以来经常断流,导致胡杨林干枯,沙漠侵吞农田,对此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有()B

①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②实现跨流域调水③禁止上游取水,优先满足下

游用水④修建坎儿井工程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我国目前以成为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多亿元,平均每天损失1.5亿元。据此回答17~18题。

17.造成我国荒漠化的原因有( )C

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

③过度垦殖和过度放牧④常年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③D.③④

18.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C

A.全球变暖 B.森林破坏

C.土地生产力日益丧失 D.臭氧层空洞

19.森林作为环境资源在干旱地区的主要作用是( )C

A.净化空气、吸烟滞尘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美化环境、减弱噪声

20.下图中的曲线反映城市绿化带所具有的功能是( )C

A.调解气温、改良城市小气候

B.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防风固沙、防止沙尘暴发生

21.下列不属于保护亚马孙热带雨

林的措施是()D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

和保护中受益

B.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等

C.选择性采伐与更新相结合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当地的农业问题

16.在热带雨林的保护中,应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和义务的是( )C

A.巴西B.亚马孙周围

的国家

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

读下图,回答17~20题。

17.开垦P平原首先应该( )D

A.引入灌溉水源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18.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型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A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19.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C

A.天然林 B.水源林 C.湿地D.草场

20.P平原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B

A.混合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灌溉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二.综合题

2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地与Q地相比,P地年大风日数______,年降水降水量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地Q地土地荒漠化的的类型表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少多P地西侧为贺兰山,P位于风力强劲的冬季风的背风地带,所以

大风日数少;P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地带,所以年降水量多。

(2)次生盐碱化土地沙漠化

(3)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地区地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地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等省区。

(2)由以上材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

(3)易发生石漠化的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4)分析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

(1)云南、贵州、广西

(2)随坡度变大,土层厚度变薄,有机质厚度变薄

(3)避免植被破坏;注意地基牢固

(4)地形崎岖坡度大,水土物质极易流失;土层贫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人类的经济活动破坏了植被。

阅读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图2-23),回答下列问题。

图2-23

(1)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人口的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什么?

(2)简要分析促使朗多尼亚地区人口迅速增加的因素。

(3)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有什么关系?

(1)人口迁移亚马孙横贯公路的修建

(2)朗多尼亚地区开发晚,地广人稀;巴西东北部人口多,而且干旱和贫困;受“无人之地给予无地之人”的政策驱动。

(3)人口增加与雨林被毁面积成正相关关系。人口数量越多,雨林砍伐的面积越大。

阅读图和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C所在自然区,从纬度位置看地处带(热量带);从海陆位置看位于大陆。

(2)由A→B→C气温年较差逐渐,年降水量逐渐。A、B、C所在自然区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

(3)该地区自A到C,自然景观呈现出由的变化,这种变化属于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是。

(1)温内陆

(2)增大减少气候干旱、温差大

(3)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从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水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A地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2分)

(3)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多度樵采(滥伐林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当 (4分)

(2)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 (2分)

(3)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向东南扩展(2分)

(4)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2分)

读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理名称:

a b c d

(2)雨林生态系统中,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再循环旺盛, 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

(3)雨林生态系统中,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

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内,所以地

上成为系统中最的部

分。

(4)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

而很

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

就会

陷于崩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测试题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Ⅲ第二章单元检测与评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植被可能是 ( ) A 沼泽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荒漠 D 草原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 酸雨 B 水土流失 C 土地沙漠化 D 沙尘暴 下图为我国某平原土壤干燥度与地下水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平原可能是我国的 () A 三江平原 B 黄淮海平原 C 江汉平原 D 成都平原 4、该地可能出现的自然环境问题是 ( ) A 土地沙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地盐碱化 D 地下水漏斗 5、改造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 B 退耕还林 C 合理排灌 D 大水漫灌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6~7题。 6、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 6月 B 7月 C 9月 D 10月 7、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 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 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合理分配水资源 科尔沁沙地原为肥美的科尔沁草原,处在农牧过度地带,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固 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使之成为今天的沙地。据此完成8~9题 8、距科尔沁沙地最近的我国著名文物古迹是() A 敦煌莫高窟 B 承德避暑山庄 C 云冈石窟 D 秦陵兵马俑

9、造成科尔沁草原土地沙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D 过度开采地下水 中华社2005年8月30日电,从2005年起到2010年,国家计划投资75亿元人民币用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该项目不仅是西部大开发又一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工程项目。回答10~11题。 10、三江源是中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线,被称为“中华水塔”,三江是指() A 长江、雅鲁藏布江和黄河 B 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C 长江、怒江和澜沧江 D 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 11、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问题是() ①草地严重退化,鼠虫害肆虐②土地沙漠化严重③水土流失加剧④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减少⑤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减少⑥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问题严重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 12、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消减风力②固沙成本低,费用少 ③能截留水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植物存活④用沙障保护交通线有效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3~16题。 一、美国加利福尼亚拥有万顷良田,星罗棋布的地下灌溉网络,这是现代科技在沙漠中创造的一个神话,用科学的水利设施把沙漠变成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区,仅加州的农产品就稳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37% 二、米德湖位于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高山峡谷有胡佛水坝拦腰截断科罗拉多河形成,它不仅为美国西南的城市提供了用水,还为美国150万英亩荒漠和墨西哥50万英亩农田提供了灌溉水源。 三、胡佛水坝建有17套发电机组,年发电40亿度,是美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加州75%的电力来自这里, 13、造成南加利福尼亚沙漠广布的原因是() A 地处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 B 落基山阻挡了海洋的湿润气流,山间盆地干旱少雨 C 沿岸寒流是形成沙漠的最主要原因 D 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土地沙化 14、充足的光照条件和灌溉水源使南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的() A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B 商品谷物农业区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原湿地)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该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下图为若尔盖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列举若尔盖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说明若尔盖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区位于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

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省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分析三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 (3)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高纬湿地)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 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 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 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 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 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 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 (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1~2题。 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资源短缺②土地荒漠化③旱涝灾害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用水②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D 2.C【解析】第1题,民勤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所以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因降水少,几乎没有涝灾,水土流失现象很少。第2题,读材料可知: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使绿洲消失;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下游缺水,绿洲消失。 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简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 B.扩大稀土产量,增加出口量 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 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4.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 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D.对废矿业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 3.A 4.B【解析】第3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产量;该段黄河还未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第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 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成因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人为原因包括: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 (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经典案例】 1.(2020·云南省模拟)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受流沙侵袭,黄沙蔽日,包兰铁路也常被风沙掩盖,造成交通中断。近年来,

当地采用“麦草方格”治沙法(也称草方格沙障法),通过轧制1米×1米的麦草方格,在格子中间种植沙生植物来固定流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上升到42.4%,在铁路线两侧形成了“绿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原来人工固沙1.2亩/天,现机械铺设草方格达48亩/天。这种治沙方式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左图为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草方格沙障景观。 (1)试说明草方格沙障的治沙原理。 (2)分析在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的生态效益。 (3)根据图文资料说出草方格沙障法应优先治理的地区。 【解析】 第(1)题,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地表粗糙度,削弱经地面层风速,减弱风的输沙能力,沙障阻止流沙的移动,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第(2)题,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主要是一些耐旱植物,这类植物根系发达,有效固沙,减少沙丘移动,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截留水分,植物固沙,增强蓄水能力,削减地表风力,减轻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利于有机质积累,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以达到长久固沙的作用。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3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3新人教版必修3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3—4题 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 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5、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7、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基本概念:①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②实质是土地退化;③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④主要变现为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理解) 2、我国西北地区范围:①地形区划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②行政区划分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③气候划分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了解) 3整体性和本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记忆)地形地貌:东部为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沙漠和戈壁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大 水文: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内流湖 生物: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以贺兰山为界;200mm年降水量线) 土壤;土壤发育差,质地疏松,水分含量少,含沙质沉积物质多 干旱是本区最大的自然特征,成因: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地形(山脉、高原)阻挡4、★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重点记忆) ——气候干旱少雨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薪柴、药材、发菜等—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超载、掘井等—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开垦(半干旱的旱作农垦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5、古代荒漠化的原因是: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战争、瘟疫;清代的原因是:“移民实边、开放蒙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原因是: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是旱作地区、草原牧区(了解) 6、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不合理的灌溉)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记忆) 7(重点记忆) ⑴内容:预防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 ..已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恢复自然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成功的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沙坡头为了保护包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十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过关检测(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 鄂尔多斯高原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下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据此完成1~3题。 1.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 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 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 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 2.据材料可知() 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蒿强 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3.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避开天然降水B.减弱气温变化 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 解析:1.C 2.B 3.A第1题,由材料中“原本平坦的荒漠”排除A项;由“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排除B项;由“荒漠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可推知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排除D项;由材料可推知“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是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答案选C。第2题,据图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的竞争系数较低,由材料“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较强。答案选B。第3题,人为设置

了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蒿和羊柴的竞争强度,故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天然降水对实验的干扰。答案选A。 (2019·三明模拟)谷坊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 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据此结合图, 完成4~5题。 4.谷坊的修建可使() ①河流含沙量减少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④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增加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修建谷坊的地区()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地形平坦,人口稠密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 解析:4.B 5.D第4题,谷坊的修建,拦截泥沙,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同时也可以降低流速,下蚀作用减弱,下游山洪危害减轻,对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影响不大,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第5题,沟道内需要拦截泥沙,河流流量较大,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不存在沙漠,A错误;修建谷坊的地区主要是在山区沟道内,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易侵蚀的地区,B、C错误;因地处河谷地区,气温高,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D 正确。 (2019·郑州模拟)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 6.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 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 7.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 C.地表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

【高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及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 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居民生活B.工矿建设C.交通建设D.农业生产 4.我国图示地区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①宁夏平原合理控制用水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③在沙漠地区大面积种植胡杨林④发挥塞外江南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瓜农在7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5.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 A.地下水 B.降水 C.冰雪融水 D.跨流域调水 6.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 A.推迟播种时间 B.营造防护林 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 7.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 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哈密瓜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 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 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 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完整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题。 1.②③④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A.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 B.过度放牧,土壤侵蚀严重 C.过度樵采,土壤侵蚀严重 D.多雨,土壤侵蚀严重 2.下列关于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化土地多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区 B.荒漠化地区气候干旱少雨 C.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易发生石漠化现象 D.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答案1.A 2.B第1题,②③④分别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山东丘陵、江南丘陵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第2题,②④地区气候湿润多雨。 读我国某时段雾霾分布图,完成8~9题。

8.雾霾的分布特征为() A.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B.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带 C.西部地区无重霾分布 D.地势越低,雾霾越严重 9.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 A.降温能消霾 B.大风能消霾 C.高压能消霾 D.干冷能消霾 答案8.A9.B第8题,根据我国的区域划分可知,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的东南部为东部季风区,图中的重霾和轻霾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有重霾;由图可知,雾霾的分布并非地势越低越严重。第9题,重霾天主要是由大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而形成的;冷空气来临时会带来大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霾的消散。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 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10~11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位(m) 42.1 41.9 41.7 41.5 41 42.1 45 46 44 42.9 42.5 42.2 TSS(106kg) - 200 - 150 - 100 - 60 - 40 200 1 300 2 350 820 - 300 - 360 - 310 ★★10.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周围局地气候有所改善 A.①②④ B.①④⑤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题部分)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 荒漠化与 水土流失 的防治 以某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存 在的环境与发 展问题,诸如水 土流失、荒漠化 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 发利用存在的 问题,了解其危 害和综合治理、 保护的措施考查形式: 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考查内容: 水土流失、荒漠化的治理,森林、湿地 的开发与保护。 考查频率: 近五年课标卷考查5次,考查频率高。 考查能力: 考查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素养: 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 调观等核心素养 备考中应强化对 基础知识、基本能 力的学习与掌握, 通过典型题目加 强获取信息、分析 问题能力的训练。 能够通过图文资 料说明某区域环 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并提出针对性 的治理措施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荒漠化的防治 2018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向荒漠化“宣战”近40年来,采取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

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答案 C 2.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A.生态效益为核心 B.消除贫困为核心 C.社会效益为核心 D.政治效益为核心 答案 B 3.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A.育草封沙 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D.设置沙障工程 答案 D 知识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②轮荒制度 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 设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图1 1.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D.工业化快速发展 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1. A【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四个选项都是该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为获得更多的粮食,依靠扩大耕地的途径实现粮食增收,由此造成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粮食单产不高,粮食不足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2. 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地形优势发展立体农业。缓坡地可开辟为梯田,即扩大耕地,又保持水土。陡坡的地方不宜修建梯田,在保证粮食需求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全面封山育林不科学,不能实现山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据此回答3~4题。 图2 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检测

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云南昆明摸底)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据此完成1~3题。 1.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B.冰川融水 C.地下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 答案 D 解析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降水少,A项错误;该湖泊流域内春季气温相对较低,冰川融水少,但春季会有季节性积雪融化,B项错误,D项正确;当地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深,春季湖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不可能补给湖泊,C项错误。 2.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 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 C.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答案 B 解析降水变率增大,对该湖泊补给的总水量影响不大,A项错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B项正确;根据题干“自然原因”可直接排除C、D两项。 3.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 ) 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乌鲁米耶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补给水源不足,可行的措施应该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实施人工降雨和跨流域调水属于开源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措施,②④⑤正确;发展渔业生产既不属于开源措施也不属于节流措施,①错误;乌鲁米耶湖流域内高山冰雪融水有限,难以增加,③错误。 (2019·湖北联考)土地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有旱灾发生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的现象。土地退化的强度可以通过植被指数来衡量,植被减少或增加的趋势是土地退化处于加剧或改善过程的反映。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土地退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干湿状况B.温度 C.地形D.土地生产力 答案 A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和土地生产力从湿润区向极端干旱区降低,由此可见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干湿状况。 5.下列地区中土地退化强度最大的是( ) A.极端干旱区B.干旱区 C.半湿润区D.湿润区 答案 C 解析据图中初始基准面和终极基准面的差异判断土地退化强度即可,二者相差越大土地退化强度越大,由图可知半湿润区二者差异最大。 (2019·四川自贡一诊)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 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配套课时作业: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B)(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B)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平面上升④酸雨危害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⑧太阳活动 A.①②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⑦D.④⑤⑥⑦⑧ 3.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4.楼兰古城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说明了()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5.引水治沙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下列属于引水治沙工程的是() A.京杭运河B.卡拉库姆运河 C.基尔运河D.巴拿马运河 6.下列现象不属于荒漠化范畴的是() A.沙质荒漠化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D.过度开垦化 7.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 C.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影响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在5℃左右,年降水量在1 100mm以上,本地有“地下有河滚滚流,地表流水贵如油”的说法,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B.我国冻土分布广的地区 C.有我国最大的湿地D.有大面积石质荒漠分布 9.该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植树种草,防治荒漠化B.小流域综合治理 C.发展交通,加强对外联系D.合理灌溉,防治盐碱化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0~11题。 1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1.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汇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三册[人教版] 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 2.荒漠化 ⑴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2.地貌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 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土 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 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东 西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 兰 山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200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自然景观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 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草原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2,5) 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 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 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 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3.次生盐渍化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

年三年高考真题精编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15年高考题】 (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5、C 6、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8-9题。

8.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9.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答案】8.C 9.B 【考点定位】本题结合西部内陆湖面积缩小,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015?上海卷)(十四)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3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 程。(8分) 3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3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 3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2分) 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2分);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2分);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 A .大面积植树造林 B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灌溉农业 C .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 .退耕还草 2.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分布示意图 , 图中古绿洲退化成沙漠的主要原因 ①禁樵禁采 ②盲目开垦 ③过度用水 ④封沙禁牧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3.下图为宁夏自治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南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②图中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③宁夏黄河沿岸引水灌溉, 干旱危害程度低 ④宁夏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 抵御干旱能 力较强 ⑤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⑥宁夏应在引黄灌区增加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A .①③④ B .②⑤ C .③⑤ D .②④⑥ 4.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 ) A .气温变高,湿度变小 B .气候变干 ( )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D .气候变湿润 5.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雨林土壤枯枝落叶多因而有机质含量高 B.此循环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C.雨林生长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D.雨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原状 图为我国某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7.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④营造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

2020届《提分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构建网络整体认知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考情报告]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是高考的必考点。多以区域图、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文材料呈现生态环境问题,侧重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综合题考查为主。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B(2)C 1.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落实人地协调观,系统认识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2.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落实人地协调观,系统认识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地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

全国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检测(十一)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含解析

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 km,其中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图甲为包兰铁路部分路段和某观测断面示意图。 材料二“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自然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的盛行风,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解析:第(1)题,地表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第(2)题,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第(3)题,注意材料二中信息“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条件;另外,砂砖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沙丘流动。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主要为荒漠植被)。 (2)西北风。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盛行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有

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2.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荒漠化防治是当前我国重要而紧迫的一项战略任务。下图为我国原生、次生荒漠的分布图。 材料二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目前,甘肃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简述材料一图中A地和B地周围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 (2)评价甘肃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条件。 (3)分析甘肃省大力发展玉米制种可能对当地和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4)为实现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A、B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用水,在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在牧区、农牧过渡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都会引起土地荒漠化。第(2)题,甘肃省所在的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玉米制种,干旱的气候也有利于玉米的晾晒和储存,保证种子的发芽率等。但气候干旱,降水少,是该地发展玉米制种的主要限制性条件。第(3)题,该地主要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玉米制种,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抬升,盐碱化加剧;对下游地区而言,上游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湖泊和绿洲萎缩,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第(4)题,治理荒漠化应调控人类的行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立法,加强宣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等。 答案:(1)人为原因:不合理用水、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有利条件: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烈,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玉米产量大,品质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