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癌病历模板(推荐)

胃癌病历模板(推荐)

胃癌病历模板(推荐)
胃癌病历模板(推荐)

胃癌模板

主诉:

辅助治疗:胃癌术后n周余,第m疗程化疗后第x天

姑息治疗:胃镜发现胃癌n月,化疗m程后x天

(首次应写上腹不适*天;或原发灶、转移灶等的症状+持续时间)

现病史:按时间顺序,原则上篇幅不超过首页

1.起病情况:记录与疾病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就诊情况(主要症状包括上腹不

适,疼痛,呕血,黑便)

2.以往检查和治疗情况:在何时、何处进行过何种检查及治疗(如胃镜、影像

检查、淋巴结穿刺术、手术、化疗、放疗、介入包括支架植入等),

胃镜,淋巴结穿刺等:简明扼要的描述胃镜,胃镜病理及淋巴结穿刺结果,详细结果应当在辅助检查中一一列举

CT等影像检查:忌罗列,应简明扼要,详细结果列于辅助检查中

手术:姑息术/根治术,病理类型,淋巴结情况(详细病理列于辅助检查中)化疗:记录何种方案、何种剂量,多少疗程、疗效、重要毒性

放疗:记录照射部位、何种剂量,疗效、重要毒性

介入治疗情况:次数、药物,疗效,不良反应

3.目前治疗情况:记录目前治疗方案,剂量,疗程数、历次疗效(含影像学评估

及症状改善情况)、重要毒性(含骨髓抑制情况及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肝肾毒性)4.一般情况:记录饮食,睡眠,大小便,体重下降等

首次病程录:现病史的概括,原则上篇幅不超过半页

1.起病情况:记录与疾病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就诊情况

2.以往治疗情况:只需记录治疗的时间、方案、疗效、转归,不必记录剂量和

毒性(特别是有多线治疗病史的,精炼的概括性描述)

3.本次治疗情况:只需记录本次治疗的时间、方案、疗效,不必记录剂量和毒

4.病理和影像学检查:需高度概括记录与本次治疗有关的结果

本科检查:重点为有无贫血,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腹部包块,肝脏,可增加其他阳性体检结果

一般情况:贫血与否,皮肤粘膜黄染

全身浅表淋巴结:颈部、锁骨上

腹部:腹块、肝脾大小,腹水征

实验室检查:

病理结果:记录编号、部位、类型、所有免疫组化结果

影像学检查:记录日期、内容,应详细记录与目前治疗有关的,禁止简单拷贝(避免出现只有多线治疗前的影像资料,而无本线治疗相关评价影像资料)

PET/CT:记录FDG异常代谢的部位(必要时SUV值)

诊断:

记录病理类型和分期,如胃癌术后T4N1M0,或胃癌肝转移(T X N X M1)

诊疗计划:

首次病程录:完善检查,决定后续治疗

主治查房:接受何种方案治疗或参加何种临床研究

主任查房:目前可选的治疗包括那些,该患者接受何种方案治疗或参加何种临床研究

注意事项:

主治查房:注意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主任查房:注意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特别是该方案的那些特异性毒性

注:上述内容均为提示,指导病史记录

鉴别诊断:主治查房写2项,主任查房写3项(应包括第4项)

胃部病灶的鉴别

1.慢性胃炎:可以有上腹不适,嗳气,无规律性的腹痛,呕吐等非特异性的症

状,自身免疫性的胃炎还可以因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出现恶性贫血。多无呕血、黑便,确诊有赖于胃镜检查及活检。

2.胃溃疡:典型的表现为病程较长的周期性上腹痛,年青人多,急性发作期大

便隐血可暂时阳性,但制酸药等内科治疗效果好,体检多无腹部包块,不会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胃镜下见到的溃疡多规则,边缘光滑,溃疡周围粘膜柔软,病理活检能确认无癌变

3.胃息肉(胃腺瘤或腺瘤性息肉):来源于胃粘膜上皮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

何年龄,但以60~70岁多见。较小的腺瘤可无任何症状,较大者可引起上腹部饱胀不适,隐痛恶心。腺瘤表面粘膜又可糜烂、溃疡出血而引起黑便,临床表现可酷似胃癌。X线钡餐检查显示为1cm左右直径,边界完整的圆形充盈缺损,带蒂腺瘤推压时可移动部位。胃腺瘤常与隆起型早期胃癌相混淆,宜胃镜活检予以确诊。

4.胃巨大皱襞症:与浸润型胃癌相似,好发于胃上部大小弯处。良性巨大皱襞

X线检查可见胃粘膜呈环状或弯曲改变,而浸润型胃癌粘膜多为直线形增粗。

另外,巨大皱襞症常伴有低蛋白血症,而浸润型胃癌可见恶液质。

5.肥厚性胃窦炎:多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可引起胃窦狭窄,蠕动消失,

胃壁有伸展性;浸润型胃癌粘膜平坦或呈颗粒变形,胃壁僵硬,低张造影,两者区别较大。

6.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占胃部恶性肿瘤的0.5%~8%。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

胃窦、幽门前区及胃小弯。病变源于粘膜下层的淋巴组织可向周围扩展而累及胃壁全层,病灶部浆膜或粘膜常完整。也可发生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理活检可同胃癌鉴别。

转移性病灶的鉴别

1、左锁骨上淋巴结、纵膈或后腹膜淋巴结:(指术后一段时间出现淋巴结转移)

需要与头颈部肿瘤、肺癌、食道癌所致的淋巴结转移性癌相鉴别。头颈部肿瘤的转移性淋巴结多位于中上颈部,可伴有原发灶的相关症状,如鼻咽

癌的回缩性血涕、喉癌的声音嘶哑等。肺癌的转移性淋巴结多位于同侧锁骨上,可伴有咳嗽、气急、胸痛等胸部症状。食道癌的转移性淋巴结多位于锁骨上,可伴有进食梗阻、疼痛等症状。鉴别诊断有赖于相应部位的检查。2、纵隔、后腹膜淋巴结:

胸腺瘤:需要与胸腺瘤和纵隔生殖细胞瘤相鉴别。胸腺瘤好发于中老年,病程相对较长,可伴有重症肌无力。胸部CT上可表现为非对称性前上纵隔肿块,大多偏向于胸骨一侧,较少发生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纵隔生殖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如有非精原成分可伴有AFP、B-HCG或LDH水平的升高。胸部CT上可表现为前纵隔肿块,可伴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症,如有成熟畸胎瘤成分可具有钙化。鉴别诊断有赖于组织学活检。

肠癌后腹膜淋巴结转移:多有肠的原发病灶,或原发灶手术史

3、肺转移:

原发肺癌:肺癌多有咳嗽、气急、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CT一般显示的肺原发灶多边缘有毛刺,伴坏死的可出现厚壁的偏心空洞。可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上腔静脉阻塞、喉返神经麻痹等症状。

肺结核球:多见年轻患者,病灶多见于结核好发部位,如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多无症状,病灶边界清楚,密度高,可有包膜,有时含钙化点,周围有纤维结节状病灶,多年不变。

其他肿瘤肺转移:转移性的病灶形态多规则,女性患者需要与乳腺癌所致的肺转移相鉴别。体检可发现同侧乳房肿块,特别是乳头外侧区域,钼靶或MRI有助于发现乳房微小病灶。鉴别诊断有赖于细胞学或组织学。

4、肝转移:

原发性肝癌:相当部分原发性肝癌多有乙肝,肝硬化病史,AFP异常升高,单发多见,原发灶常可以很大,动态增强表现为快进快出,有时门V、肝V、下腔V癌栓形成;

肝血管瘤:常无肝病背景,女性多,CT增强扫描见自占位周边开始强充填,呈“快进慢出”,与肝细胞肝癌的“快进快出”区别,MRI可见典型的“灯泡征”。

肝脓肿:常有痢疾或化脓性疾病病史而无肝病史,有或曾经有感染表现,

超声在未液化或脓稠时常与肝癌混淆,在液化后则呈液平面,应与肝癌中央坏死鉴别。肝动脉造影无肿瘤血管与染色。

肝包虫:常具有多年病史、牧区生活以及狗、羊接触史,叩诊有震颤即“包虫囊震颤”是特征性表现,包虫皮内试验(Casoni试验)为特异性试验,阳性率达90%~95%,B超检查在囊性占位腔内可发现漂浮子囊的强回声,CT 有时可见囊壁钙化的头结。由于诱发严重的过敏反应,不宜行穿刺活检。

其他肿瘤肝转移:转移性病灶多呈现多发,病灶较小,增强后边缘强化,典型可见“牛眼征”,并且多有原发肿瘤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