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作我的统计表》

《制作我的统计表》

《制作我的统计表》
《制作我的统计表》

《制作我的统计表》教学案例

湖北省枣阳市环城侯井小学刘铁君

【案例背景】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制作我的统计表》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5课内容。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份调查结果(一份是用文字描述的、一份是用表格表示的),认识到用表格来表示数据更清楚,更简洁明了,激发了他们学习兴趣,在任务驱动下,促使他们积极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学习。

【学情分析】

这一节课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对象是四年级学生。现在的学生,有一部分家里早有了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水平也还可以,并且有了前1-3册的学习,也为本节课也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原始数据制作自己的电子统计表;知道调整表格列宽、行高的方法;会在统计表中绘制有斜线的表头。

过程与方法

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探索,实践、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掌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能根据原始数据制作自己的电子表格。

【教学难点】

会绘制有斜线的表头。

【教学过程】

一、展示调查结果,揭示课题。

师:老师这里有两份某实验小学四(1)中队同学为了了解家长接孩子上学情况的调查结果,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课本第33-34页的两份调查结果:一份是用文字描述的,一份是用表格表示的)

师:对比这两份调查结果,你更喜欢哪一份呢?

生1:用表格表示的。

生2:我也喜欢用表格表示的,因为这样看起来更清楚、简洁。

师:同学们都认为用表格来表示调查结果更简洁、明了。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表格:如每天都要用的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还有我们的个人的体检表,考试成绩表……数学课堂上大家还动手制作过统计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的表格功能,在电脑上制作一张我们自己的统计表。(板书课题:第5课制作我的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

1、认识表格。

师:对于表格,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生1:怎样在WORD中建立表格?

生2:怎样在表格中输入数据?

生3:怎样绘制斜线表头?

……

师:要建立表格,我们先来了解一下WORD中的表格。(课件出示第34页的表格)观察一下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师小结:表格的表头、行、列、单元格等知识)

2、生自主尝试在WORD中建立表格。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一个空白WORD文档,制作表格有一个命令,同学们看一看,我们应该在哪儿找制作表格的命令呢?

(学生尝试着自己完成插入表格,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在哪找到的。有困难的师引导:先在WORD文档中选定插入点,在工具栏上按下“插入表格”工具按钮,插入你需要的表格。)

(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演示并详细解说操作过程?

(生操作,师点评,小结建立表格的方法。)

师:在制作表格的过程中,出现了“4×7表格”,其中“4”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

生(齐):4表示行,7表示列。

师:“小博士”听说同学们学得很好,做的也不错。她想再考考我们,这不,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你还知道其他生成表格的方法吗?

(自学课本第35页)

师:谁来演示用第二种方法建立表格并详细解说?

生:选定插入点后,单击菜单栏中“表格”菜单,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插入”中的“表格”选项,然后根据需要选择行和列,确定。

师:这位同学表现的真棒,我们把掌声送给他。请同学们把这种生成表格的方法,写在第36页的方框里。

师小结:课本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建立表格的方法,一种是用常用工具栏上的“插入表格”按钮;一种是单击菜单样中的“表格”菜单,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插入”中的“表格”选项,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

3、调整列宽、行高。

师:表格已经生成了,现在可以向每个单元格里输入内容了。

师:在输入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1:第一列好像窄了一点!

生2:是啊,我输的字跑到下面去了,怎么办啊?

师:别急,我们来根据提示,调整第一列的宽度,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试试吧!师演示,学生根据课本第38页尝试操作。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啊,看看,“小博士”又给我们露了一手,你们知道她在做什么吗?让我们也像她那样操作一下,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

师:这样做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把操作步骤和作用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并用简洁的语言写在方框里。

4、绘制斜线表头。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某实验小学的调查表,看看和我们刚才建立的表格有什么不同?

生:我们的表格中没有表头。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么,表格中的斜线表头又是怎样制成的呢?请同学们去找一找小博士,向她请教绘制表头的方法,然后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习课本第40页内容,)

三、拓展提高。

1、逛一逛“小博士”信息港,看看她还有什么秘籍是你不知道的,并动手实践一下。

2、比一比:老师这里有一份本校学生中午在校就餐情况调查结果(展示),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制作一个电子表格。

3、课后比比看:谁还能找到其他插入表格的方法,也可以向家长请教。

四、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提出具体任务,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中来学习,培养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让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当然,本节课围绕数据表格的内容与数学课程进行了整合,从情景导入、任务驱动、指导操作、拓展提高几个环节来设计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应该放开思维,让学生大胆的去创造。比如可以适当修改例题,让教学更贴切生活实际,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利用我们的信息技术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合作意识,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