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课、常见的建筑

1、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与(树巢)中。

2、人们用兽皮做成可移动的(帐篷),

这可能就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

3、引起房屋变化的主要原因就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

4、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①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发展。②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先进技术

的运用又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与功能。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5、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6、不同地域建筑物的外形与功能与(当地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2课、巧妙的结构

1、(王莲)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科植物。

2、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结构设计的展览厅英国建筑师设计的钢丝网

瞧台都就是(仿生建筑)。

3、赵州桥为什么就是拱形的?

①增加桥梁的跨度与宽度,便于行船。②支撑力强。

4、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①节省材料、②轻巧、③结实、④支撑力强、

5、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就是三角形的?因为三角形有稳定性。

3课、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

与(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4课、人体的组成

1、从外部形态上瞧,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就是(细胞)。

3、与人体一样,构成其她动物、植物等生命的基本单位就是(细胞)。

4、绝大多数生命体都就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与(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与能

量)。

5、细胞就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

—人体。

5课、消化与吸收

1、什么就是消化?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

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什么就是吸收?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器官?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4、消化系统疾病有:肠炎、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胃酸、肝炎、脂肪肝、龋齿等。

5、我们应该哪些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①不暴饮暴食。②吃东西细嚼慢咽。③少喝酒。④睡前不吃固体食物与甜食。⑤不喝生水⑥少吃凉东西。⑦少吃油腻食品。

6课、呼吸与交换

1、我们进行呼吸的过程就是通过(吸气)与(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

2、吸气与呼气时,自己的胸部就是怎样变化的?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

3、呼吸的作用: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感冒就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5、 (适当加快呼吸)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氧气。

6、人在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16次。

7、哪些因素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健康?

大量吸烟、一氧化碳中毒、大气污染等。

8、怎样才能减少呼吸系统的疾病?

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循环与运输

1、有我们的身体中,有一套由(血管)组成的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统,(血液)在这套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完成(物质)的(运输)。

2、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心脏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血管),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养料与氧气)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3、心率与脉搏的频率就是(一致)的,我们可以通过测(脉搏)来测量心率。

4、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测量心率时要保持(平静)。

5、正常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心率就是(75)次左右,儿童的心率一般(略高于)成年人。

6、心跳加快时血液(流动加快),从而运送到全身的(营养与氧气)增加。

7、心跳加快时,输送到全身的血液(流动加快),以满足人体的(需求)。

8、叛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佐尔医生发明了(心脏起搏器),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9、1982年,美国(杜布利兹)医生将JARVIK-7人工心态植入人体内,使病人存活了112天。

10、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8、心理与适应

1、人类不仅具备(消化)、(呼吸)、(血液循环)、(身体运动)等重要的(生理功

能),而且具有(感觉)、(思维)、(情绪)等重要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就是由人体内的(神经系统)实现的。

2、神经系统就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与神经组成。

3、什么叫反应时?

从刺激呈现到反应开始之间存在的时间间隔,被称为反应时。

3、在反应时内,经历了许多复杂的(心理加工)过程。

4、反应时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刺激的强度②感觉器官的灵敏程度③人对刺激的熟悉程度④动作及反应的次数等。

5、什么就是错觉?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就是错觉。

6、(大多数条件

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刺激的真实情况)就是

(一致)的。

7、填表:

游戏名称刺激感觉反应

快速抓棒游戏对方松手的动作眼睛瞧到的抓住木棒

逃避打手背的游戏对方伸手的动作眼睛瞧到的手躲避

9、健康成长

1、我们的身体虽然就是由(不同器官与系统)组成的,但它们在(大脑)与(神经)的指挥与调节下,配合得非常默契。

2、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与(心理)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有的阶段(变化明显),有的阶段(变化不太显著)。

3、在青春期(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4、每个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与(结束的年龄)(略有不同),一般为(10岁到20岁),女孩比男孩平均早(2岁)

2、(青春期)就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就是从(儿童)走向(成年)的重要阶段。

3、要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我们需要怎样做呢?

①不挑食,全面、合理地摄取营养物质。②加强体育锻炼。③养成良好的卫

生习惯。④多与家长、老师交流、商量。

4、当您与异性交往时,需要(掌握分寸)。

10、小池塘大世界

1、什么就是生态系统?

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与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

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就是怎样构成的?

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与非生物因素生态系统。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

生物的生存离不开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环境。

4、研究生态系统的过程方法就是什么?

①选点观察②取样记录③统计整理④展示结果

11、小瓶子大学问

1、什么就是生态平衡?

在分析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时,我们发现,有些鸟类吃昆虫,大多数昆虫吃植物,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并放出氧气,土壤里的细菌分解着动植物的尸体。周围的温度、土壤、空气、水分等与生物也有着

密切的联系,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这就就是生态平衡。

2、当生态系统中某一类生物突然减少甚至消失时,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

来怎样的影响?(生态平衡被打破。)

3、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受到什么启示?

生态平衡就是大自然经历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一旦受到破

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就是靠人的努力而无法弥补的。因此,人类要积极地保护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绝不要轻易去干预大自然,打破这种平衡。

4、生态系统中的平衡就是不变的不?

不就是。生态平衡不就是一成不变的

,所谓的生态平衡就是一种动态平衡,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平衡。

5、北京大兴留民营村维持生态平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确认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6、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什么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能利用阳光制造营养供自己与其她生物生长的植

物被称为生产者。

②消费者:人、牛、猪等不能自己制造食物,以其她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被

称为消费者。

③分解者:能分解动物的排泄物、尸体或腐烂植物的细菌等微生物,被称为分解者。

8、生态系统中死去的动物与植物为什么会腐烂?因为被细菌分解了。

9、动植物腐烂对生态系统有什么作用?

动物与植物腐烂后的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10、什么就是生物圈?

地球表面所有的校小的、较简单的生态系统组成了一个最大的、最复杂的

生态系统,就就是生物圈

11、除了生物圈之外,地球上还有(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其她圈层。

12、(生物圈)就是所有圈层交会的大生态系统。

13、人与生物圈有着怎样的联系?

生物圈就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12、小行为大环境

1、(美国)科学家曾模拟地球上的生物圈,建造了一个名为(“生物圈2号”)的建筑。

2、“生物圈2号”试验用事实告诉我们,

(地球)才就是人类与其她生物(惟一)

的家园。

13、浩瀚的宇宙

1、无论您居住在地球上的哪个地方,都能瞧到(银河系)。

2、仰望天空,瞧到一条长长的白色光带,那就就是(银河系)。

3、从(地球)上瞧,银河系就是一条(满就是星星的带子);从(宇宙)中瞧,银河系像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从(侧面)瞧,银河系像一个(织布的梭子)。

4、银河系由大约(500亿颗恒星)、(2000亿颗行星)组成。

4、宇宙中存在着(几十亿、上百亿)银河系那样的星系。

5、科学家把(所有的空间)以及其中的万物叫做(宇宙)。

6、科学家用(光年)表示星球之间的距离。1光年就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大约(10万亿千米)。

7、中国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反映了人类对(星际航行)的向往。

14、探索宇宙

1、在北京建国门的古天文观象台有一个巨大的铜球引人注目,那就就是(浑

天仪),这表明(500多)年以前,中国人就已经用一些仪器来观测太阳、月球与星星了。

2、(意大利人伽俐略)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远镜)观测(恒星与行星)的天文学家。

3、(射电望远镜)转动它的(巨耳

)对准天空,就能接收到来自遥远(宇宙)的各种电波。

5、千万不要用望远镜观察(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6、您知道哪些宇宙探测器?

①麦哲伦太空探测器。②哈勃太空望远镜。③射电望远镜。④天文观测站。

⑤宇宙飞船。⑥太空空间站。⑦人造卫星等。

7、(麦哲伦太空探测器)围绕着(金星)运转。

8、1990年发射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围绕着(地球)运转,它能观测(宇宙的深处),比地球上(任何望远镜)瞧得(更远)。

9、(火箭)就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就是(火药)。

现在人们用(煤油或液态氢)作为火箭的燃料。用来(发射)卫星等宇宙探测器。

10、我国(明朝)一位名叫(万户)的人试图用(火箭)使自己飞上天,但她没有成功,并献出了生命。为纪念这位先躯者,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11、(明朝)发明了(一窝蜂火箭)。

12、用气球模拟实验研究火箭的动力时发现,气球中的空气(向下)喷出,气球(向上)飞出,气球靠(空气的反冲)力量前进。

13、哪些因素影响火箭的飞行?

①火箭本身的材料、动力与工艺。②外界气候、环境等。

14、中国航天的创始人就是(钱学森)。

15、(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15、人造地球卫星

1、(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制造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2、我国(1970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3、到1998年底已经有(35颗)国产卫星上天遨游。

4、人造卫星具有(科学实验)(通信)(导航)(侦察)(气象预报)(资源勘测)(天文

观测)等多种用途。

5、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而落不下来,这就是(因为地球的引力)。

6、用乒乓球与棉线模拟人造卫星的运动时得出什么结论?

棉线越长,乒乓球受力越小;乒乓球质量越大,受力越大;转动速度越大,乒乓球受力也越大。

7、同步卫星从地面上瞧,它好像静止在空中不动,用相对运动的原理怎样解释?

同步卫星就就是卫星运行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刚好一样,都就是24小时旋转一周,这样从地球上瞧,卫星就像就是静止在地球的上空。

16、在太空中生活

1、(前苏联人)(加加林)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中)飞行的宇航员。

2、(“与平号”)空间站就是当今世界上(最大)(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也就是第一家(太空工厂)。

3、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与其她几个国家正在携手建造一个绕(地球)转动的空间站。

4、(2003年2月1日),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结束“科学研究之旅”

重返地面的途中爆炸。

5、(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我国独立设计与研制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发射成功。

标志着中国就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自主能力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17、走近科学家

1、列举您所知道的科学家的名称

张衡、袁隆平、居里夫人、牛顿、阿基米德、爱因斯坦、爱迪生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的哪些科学精神?

刻苦学习、忘我工作、善于探索、勇于创新、坚持真理、不唯权、一丝不

苟、实事求就是、不唯权、不唯上等。

3、1769年(法国人)制造了第一辆(三轮蒸汽汽车)。

4、1886年(德国人)制造了(四轮汽车)。

5、1908年(美国人)制造了(T型福特)汽车。

18、科学学习回顾

1、在科学课中我们进行了哪些类型的探究活动?

①观察与实验②计划与实施③阅读与思考④设计与制作等。

2、尽管探究活动有着不同的类型,但就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就是(一致的)。

3、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与预测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3、科学课中学到了哪些技能?

①观察②记录③预测④分类⑤对比实验⑥设计与制作⑦建立模型⑧信息搜集与整理⑨表达与交流等。

4、利用多种图表整理信息

①曲线图②柱状图③扇形图④概念图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综合试题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综合试题 一、填空 1、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和()又要考虑建筑物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 2、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组成。 3、()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和()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的需要。 4、人体不仅具有()、()、()、()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等重要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人体的()实现的。 5、青春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的()和()。 6、像池塘一样由水草、鱼、虾和各种细菌等()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 7、()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8、天文学家把所有的()以及其中的()叫做宇宙。 9、()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 10、在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11、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分为()()()()四类。 二、判断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房屋在许多方面发生着变化。() 2、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每个生命体都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 3、人体的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胃。() 4、正常成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心率是75次左右,儿童心率一般略低于成年人。() 5、在大多条件下,我们对刺激的感觉与刺激的真实情况是一致的。() 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必须有生物和非生物。() 7、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8、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号”是1980年发射成功的。()9、一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10、喜欢和同龄人交往是件好事,当你和异性同学交往时,需要学会掌握分寸。() 三、选择题 1、任何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层次,以下正确的是()A、一幢楼、房间、单元房、墙、砖B、有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C、生态系统、种群、群落、个体 2、暴饮暴食,过多油腻食物以及大量饮酒对()有伤害。A、肝脏B、口腔C、胰脏 D、胃 3、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A、水草 B、鱼 C、鸭子 D、浮游生物 4、从宇宙中看银河系就像()A、穿过夜空的一条满是星星的带子B、一个不断旋转的大铁饼C、一只织布的梭子 5、中国航天的创始人是()A、张衡 B、钱学森 C、袁隆平 D、李四光 四、实验操作题 1、在各种刺激——反应游戏中,是什么刺激引起了反应?这些刺激是通过哪种感觉器官感受到的?请回想游戏过程 我的假设: 我所用的材料: 我用()来模拟卫星,用()来模拟地球。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判断。 1.一个细菌又称一个菌落。(×) 2.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3.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4.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5.把橘皮、馒头等放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霉菌培养。(×) 6.利用酵母菌发面后,体积可以达到原来的4-5倍。(√) 7.电池、医用针管等有毒有害垃圾要做深埋处理,才不会有危害。(√) 8.用不同的方法重新使用已用过的东西,可以减少垃圾数量。(√) 9.填埋场在填满垃圾后,可以在上面建公园、种庄稼。(×) 10.垃圾其实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 11.光年就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是用来计量恒星距 离的单位。(√)

12.不同的人观察同一棵树后,所描述的内容可能会不一样。(√) 13人们要想获取真实的资料,必须自己亲自去动手 获取,没必要与会交流。(×)电磁现象是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最先发现了。(√) 15.太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系统。(×) 16.正在使电灯发光的电线旁边没有磁场。(×) 17.将垃圾深埋以后,再也不会污染环境了。(×) 18.空气,土壤,海洋一旦被污染就再也无法治理了。(×) 19.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20.放大镜放大的倍数越高,所看到的视野就越大。(×) 2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晶体的形状都是 很有规则的。(√) 22.锅盖做成圆顶形主要是为了锅的容量大一点。(×) 23.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手上的细菌。(×) 24.物体的细菌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在显微镜下 才能观察清楚。(√) 25.我们在记录信息的时候,要如实记录,但不需

(完整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1课、常见的建筑 1、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 2、人们用兽皮做成可移动的(帐篷),这可能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 3、引起房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 4、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答:①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发展。②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又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5、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 次)。 6、不同地域建筑物的外形和功能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2课、巧妙的结构 1、(王莲)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科植物。 2、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结构设计的展览厅英国建筑师设计的钢丝网看台都是(仿生建 筑)。 3、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答:①增加桥梁的跨度和宽度,便于行船。②支撑力强。 4、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答:①节省材料.②轻巧.③结实.④支撑力强. 5、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 答:因为三角形有稳定性。 3课、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 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4课、人体的组成 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3、与人体一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等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4、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 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5、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答: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

(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一、风格各异的建筑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信仰]、和[智慧]。 2、[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稳定]的生活。 3、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找到了能当房子的[山洞]进行居住。自来水、电、煤气、通讯、电梯等设施的采用,使[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 4、[用兽皮做的可移动的帐篷]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山洞]是人类最早的房屋。 5、[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我们现在的[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了。 6、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 7、人类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促进作用? 答: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现在的[高楼大厦],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 8、不同风格的建筑:[傣族竹楼、四川山村民居、蒙古圆顶土房、伊斯兰特色房屋、北京四合院、陕北窑洞、江苏民居]。 9、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功能]等方面不同,但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这主要是由当地[生活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10、判断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异,但是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对。 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建筑物的功能是不同的。对 11、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结构[简单],有的结构比较[复杂]。 12、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设计实验说明这个问题。 实验材料:直径相同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 实验过程: 方法: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 【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 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 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 【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 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 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 【扁平的细毛】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 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 体物质叫做【晶体】。 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 晶体组成。 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 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清单 一、微小世界 1.①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②放大镜的特点:放大镜是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凡是具有与放大镜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的功能,而且厚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3.①晶体:像食盐、白糖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②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 4.①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②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③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④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5.①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②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③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④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6.①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②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7.①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②微生物的特征:微生物也是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 8.①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②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生产胰岛素,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帮助我们生产面包、醋等食物。 二、物质变化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1、常见的建筑 1、人类最早建筑的房屋是(山洞)。 2、新的建筑材料指(钢材)(玻璃)(塑料)(混凝土)。 3、江南的房屋多为(瓦房),主要为了适应当地(多雨)。 4、老北京人的住房是(四合院)。 5、(建筑机械)迅速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使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建筑相继出现。 6、楼房构成层次:砖—>墙—>房间—>单元—>楼房 7、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外形)(材料)和(功能)方面各有不同。 8、傣族竹楼用木支架架起来,可防潮、防蛇蝎 四川民居屋顶大,晴天可挡太阳,雨天可遮风雨;窗大,便于通风采光; 圆顶土房蒙古包,用泥土建造,便于挡风取暖。 北京四合院适合冬季冷多风沙的天气,漂亮又挡风遮寒; 江苏民居,地基高,屋顶瓦片垒的很尖,便于防潮和雨水多。 2、巧妙的结构 1、赵州桥——拱形结构,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普卡特中心——球形结构, 泰姬.马哈陵——圆屋顶结构, 金字塔——三角结构, 安菲尔铁塔——框架结构, 悉尼歌剧院——薄壳结构。 英吉利海峡大坝——实心结构 2、为了使房屋结实,耐用,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一般是(三角形)。 3、建筑物的结构有薄壳结构,(如:体育馆);实心结构(如:大坝、桥墩);框架结构(如:铁架桥) 4、在建筑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承载更多重量);空心结构可以(省材料);三角结构有(稳固)的作用。 5、北京奥运会主体体育馆构造为(鸟巢式),是典型的(仿生学)结构。 6、人们根据(王莲)结构建造了(顶棚跨度极大的展览厅)。 7、直径相同的实心纸棍和空心纸棍,实心纸棍更易折断。 8、为了使楼板轻便而结实,把楼板制成 1

了(空心)。 3、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2、对于公园长廊,我们应侧重欣赏它的(图案)美,壁纸的采用是增加建筑物的(装饰)。 3、仿生学建筑除了具有美丽的外观外,还具有(科学性)。 4、设计师设计建筑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4、人体的构成 1、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 2、细胞的观察需要的仪器是(显微镜)。 3、 4、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5、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6、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有机体 5、消化与吸收 1、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消化后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消化分解后的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被吸收掉。 4、暴饮暴食,可能引发的疾病是(急性肠炎) 5、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被送往全身各处,来满足其他器官的需要和体的正常活动。 6、食物消化要依次经过的消化器官是(口腔)、(咽喉)、(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7、大量饮酒对(肝脏)损害最大。 8、过多油食物以及大量饮酒的结果,先是使胰腺充血水肿,急性发炎,然后坏死。 9、怎么保护消化系统?(怎么保护消化器官?答案相同) 答:(1)保护牙齿,早晚刷牙,饭后漱 2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 1.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2.房屋在构成上有一定的层次:—砖_宀—墙—T—房间_巳单兀房_ _宀一幢楼。 3.建筑物的结构有薄壳_(体育馆);—实心_(大坝、桥墩);—框架_(铁架桥)等等。 4.在建筑物的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抗击压力一空心结构可以抗弯 _______ ;三角形结构有稳定—的作用。 5.建筑物的美,一方面体现在它的自身—自身造型—和—色彩」,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与周围环境及功能.上。 6、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 建筑物的结构一,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_。 7、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找到了能当房子的山洞进行居住。自来水、电、煤气、通讯、电梯等设施的采用,使建筑功能更具综合性。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信仰、和智 慧。 实验 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设计实验说明这个问题。 实验材料:直径相同实心和空心纸棍各1根、两摞书、钩码若干 实验过程: 方法:1.摆好两摞书,高度相同,相距适当的距离。 2.将实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3.将空心棍架在书上,再挂上钩码,看能挂多少 4.比较两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现象:空心棍承重能力强,不易断;实心辊承重能力弱,易折断。 实验结论:空心结构可以承受更大更重的力,所以楼板、立柱做成空心的。 问答: 1、建筑物的结构与哪些物体结构有相似之处,举例说明。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有:(出生时的脚印)、(从小到大的照片)、(小衣服小鞋子)、(每年的体检卡)、(身高体重的数据)等。 2、我从出生到现在发生的主要变化有(身体长高了,体重增加了,能力提高了)。 3、(身高)和(体重)是生长发育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指标。 4、人体生长发育最快的两个时期是(出生后第一年)和(青春期)。 5、(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青春期)是生命重要的时期。 6、(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 7、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将陆续进入青春期;而男孩要(稍晚一些)。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青春期男女(身高)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9、青春期除了身高突增之外,另一个特点就是(性发育)的开始。 10、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1)性意识骤然增长(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3)独立欲望增强(4)情感世界充满风暴(5)兴趣爱好日益广泛(6)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11、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1)要注意个人卫生(2)不穿高跟鞋(3)不拔

胡须(4)不吸烟、不酗酒(5)正确对待与异性交往 12、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意味着他将要更加自觉的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13、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儿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四个阶段。 14、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现在的身高)、(自己的脚长)。 15、伴随着身体素质提高,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的年龄也不断提前。 16、为了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应该:(1)注意个人卫生(2)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3)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4)加强体育锻炼(5)保证充足的睡眠(6)不迷恋电脑(7)科学用脑 17、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的方法:(正确的阅读姿势)、(正确的书写姿势)、(注意采光与照明)。 18、我们已经跨入青春期,每天需要保证(10)小时的睡眠。 19、(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0、科学用脑五要素是:(动静结合)、(课程交替)、(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完整版)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五个单元,18 课。 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材料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力的作用之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与功能。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美,实现科学与艺术、技术、文学等学科的整合,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本单元将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领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探究人体的组成,认识从细胞到系统的层次关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体验运动协调、身心健康、生长发育的快乐;鼓励学生关注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其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帮助。 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本单元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

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

1课、常见的建筑 1、古时候,人类只能住在(洞穴)(草棚)和(树巢)中。 2、人们用兽皮做成可移动的(帐篷), 这可能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 3、引起房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 4、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①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发展。②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又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③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5、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6、不同地域建筑物的外形和功能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2课、巧妙的结构 1、(王莲)是世界上最大的睡莲科植物。 2、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结构设计的展览厅英国建筑师设计的钢丝网看台都是(仿生建筑)。 3、赵州桥为什么是拱形的? ①增加桥梁的跨度和宽度,便于行船。②支撑力强。 4、楼板、立柱为什么做成空心的? ①节省材料.②轻巧.③结实.④支撑力强. 5、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因为三角形有稳定性。 3课、美丽的建筑 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 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4课、人体的组成 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2、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是(细胞)。 3、与人体一样,构成其他动物、植物等生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4、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的结构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有的结构复杂,由(数亿个)细胞构成。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氧气)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5、细胞是怎样构成人体的? 各种人体细胞——各种人体组织——各种人体器官——各种人体系统——人体。 5课、消化与吸收 1、什么是消化?在消化系统中,大块食物 被切割、磨碎成小颗粒,然后,被消化液分解成更小的微粒的过程叫消化。 2、什么是吸收?消化后的营养成分穿过小肠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 3、食物在消化过程中要经过哪些器官?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4、消化系统疾病有:肠炎、胃炎、胃溃疡、胃穿孔、胃酸、肝炎、脂肪肝、龋齿等。 5、我们应该哪些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①不暴饮暴食。②吃东西细嚼慢咽。③少喝酒。④睡前不吃固体食物和甜食。⑤不喝生水⑥少吃凉东西。 ⑦少吃油腻食品。 6课、呼吸与交换 1、我们进行呼吸的过程是通过(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完成的。 2、吸气与呼气时,自己的胸部是怎样变化的?吸气时,胸腔向外扩张;呼气时,胸腔向内收缩。 3、呼吸的作用: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4、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记忆)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了解)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记忆)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了解)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了解) 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会画昆虫的各种触角。(了解) 8、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了解)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记忆) 1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记忆)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科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通过放大镜瞧到的视野(变小)。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瞧到物体的许多细节。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被广泛使用。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她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瞧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就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观察工具,放大镜镜片的特点就是(透明)与(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口瓶、玻璃杯、塑料袋(盒)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3、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与(移动被观察的物体)。具体: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与观察对象之间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与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与(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4、计算机与电视屏幕图像在放大镜下就是有(红、蓝、绿)三色组成的。 5、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以放大物像,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她的学生(培根)根据她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与它(脚的构造)有关。 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就是(扁平的细毛)。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就是(草蛉及其幼虫)。 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就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就是它们的(“鼻子”)。 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就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试卷

六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每空一分,共40分) 1.不同地区的房屋在()、()和()等方面不相同,这是与当地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2、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构成的。人体内的细胞不断地吸取()和(),排出()等废物,为人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物质和能量。 3、人体从()和()中获取的氧气和养料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细胞中的。 4、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生长着()、()、()等,这些生物的种类及生长情况与这个地区()、()、()等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成一个()。 6.()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和()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的需要。 7.人体不仅具有()、()、()、()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等重要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人体的()实现的。 8.青春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的()和()。 9.像池塘一样由水草、鱼、虾和各种细菌等()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 11.天文学家把所有的()以及其中的()叫做宇宙。 1、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和()又要考虑建筑物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 2、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组成。 3、()就像一台强有力的泵,将血液压入(),推动血液流经全身各部位,从而将()和()输送到全身,满足人体()的需要。 4、人体不仅具有()、()、()、()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具有()、()、()等重要的心理功能,这些心理功能主要是人体的()实现的。 5、青春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的()和()。 6、像池塘一样由水草、鱼、虾和各种细菌等()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 7、()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8、天文学家把所有的()以及其中的()叫做宇宙。 9、()是中国人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当时使用的燃料是()。 10、在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 11、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分为()、()、()、()四类。 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组成。 2、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 3、通过呼吸,我们可以将()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排出体外。 4、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 5、()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6、()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7、生物圈2号试验告诉我们:()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惟一的家园。 8、科学家用()来表示星球之间的距离。 9、()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0、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11、()空间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2、生态系统由()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 13、建筑的结构一般分为薄壳结构、()、()。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12分) 1.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房屋在许多方面发生着变化。() 2.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每个生命体都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 3.人体的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胃。() 4.正常成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心率是75次左右,儿童心率一般略低于成年人。()

河北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

河北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 一、目的要求: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4、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5、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6、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1、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2、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 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A、谈谈自己家乡的建筑物。 B、谈谈自己所见所闻——建筑物情况。 2、学习新课: ▲房屋的变化 A、活动目标: 1、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3、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B、活动过程: 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 教师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找到了能够遮风避雨的山洞作为自己的房屋.你知道从天然山洞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吗?引起房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或上网来获取资料。再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学生围绕上面的问题独立获取信息。教师提示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可以围绕上面的问题,阅读课文中的资料。 (2)选择适合探究题目的网址和书籍以搜集资料: 参考网址:中国建筑万维网. (3)将得到的信息,及时记录在资料卡片中。 (4)利用第4记录表格,有重点地列举出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如天然山洞、树巢、可以动的草棚或兽皮帐篷、土屋、砖瓦民居、故宫、白金汉宫、美国白宫、纽约的玻璃大厦、摩天大楼等,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主要材料、主要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组织学生汇报、讨论。 学生先在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说说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生变化的,然后围绕着房屋变化的原因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记录表中分析:建筑物在外形、材料、结构、功能以及建筑技术发展的一些规律或趋势。 4、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帮助学生做适当的分析归纳小结。 5、请学生课下搜集各个地区房屋的图片和国内外著名建筑物的图片。 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材料、建筑工具和建筑机械得到了发展。建筑材料经历由天然的树枝、泥土、石料,到人造的砖瓦、石灰、水泥,玻璃、钢铁等.冉到合成的塑料、纤维、纳米材料。建筑由原始的石器到金属、斧、锯等.建筑机械由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到自动化。 ▲不同风格的房屋 A、活动目标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 1、生命离不开能量,能量是维系生命的核心因素。没有能量,人就无法工作、学习、娱乐、运动,即使是熟睡的人,也需要能量。我们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其中主要生热物质有蛋白质、糖和脂肪。 2、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维持基础代谢,劳动消耗,生长需要。人体消耗能量的主要去向就是变成热能散发。 3、让身体热起来最常用的方法是:运动、烤火、吃火锅、多穿衣服等。其中运动是使身体快速热起来的有效方法。 4、摆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像荡秋千这样的运动叫做摆动。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大约在400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摆的秘密:⑴对于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是一定的;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轻重无关;⑶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5、静止的摆在外力的作用下开始摆动,在摆动过程中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的停下来。 6、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是不断转化的,从最高点运动到最低点时,由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从最低点运动到最高点时,由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摆在摆动一次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4次。 7、傅科摆直接证明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8、古人取火的方法有:钻木取火,阳燧取火,火镰和火石取火等。 9、钻木取火的道理: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随着木头间的相互磨擦,机械能逐渐转变成热能,产生的热量会越来越多,最终把木头引燃了。 10、机械能还能转化成热能、声能、光能、电能等其它形式的能量。 11、像电铃、马达、听筒这样,利用电流通过绕制的线圈产生磁性的装置叫做电磁铁。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是将电能转化成电磁能的装置。 12、电磁铁能吸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有南极和北极,也有指示南北的性质。 13、电磁铁的磁极方向与电池的电极方向和线圈的绕制方向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个数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14、电磁铁在通电情况下有磁性,在断电的情况下没有磁性。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下科学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1-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1-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1-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1-5、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1-6、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1-7、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1-8、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1-9、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10、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1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13、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1-14、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细胞)。 1-15、显微镜主要由(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16、实验证明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1-17、(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18、生命体细胞具有(消化)(呼吸)(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功能。 1-19、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1-20、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1-2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22、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汁液),蚜虫的大小如(针眼),蚜虫的天敌是(草蛉)。 1-23、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 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 1-24、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2)克隆生物(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1-25、你可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了解) 答: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