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普修)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普修)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普修)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普修)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普修课

学时: 108学时课程名称:田径普修

学分:

适用专业:全日制普通专业(体育专业)

一、课程说明

田径课程是运动基础也是身体练习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田径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基础,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体育技能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教学目标

①本课程通过田径(普修)的教学,将完成下列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严谨的组织纪律性,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勤学苦练的精神,进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当好一名教师而努力学好田径课程的思想态度。

②通过田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以及增强体质的方法,使学生明确田径运动既是一种竞技项目,又是一种健身手段。

③通过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具有自学、自练、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装对重点顶目做到会讲、会做、场地、器材、管理和担任裁判工作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任务

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田径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

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本课程与其它专业的关系

田径课程是运动基础也是身体练习的主要手段,田径运动能全面的发展人的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各项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能减少运动损伤。因此,其他各项运动项目都把田径运动作为其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同时田径运动开展也最为广泛,更是学校体育的基石。

四、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 一) 理论部分

田径运动概述田径运动的概念——田径运动具有竞技和健身两种属性。田径运动的功能、产

生与发展简况、分类与比赛项目。我国田径运动概况。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课程的

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技术原理概述。跑、跳跃、投掷的概念、阶段划分、成绩决定

因素和各阶段技术的基本要求。

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学校举办田径运动竞赛的意义和要求。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工作—

—组织机构、竞赛规程、比赛秩序编排方法。田径运动竞赛裁判工作——基本要求,田径

运动竞赛的基本规则,径赛裁判工作方法,田赛裁判工作方法。

田径运动场地径赛场地——半圆式田径场的结构,标准半圆式田径场跑道的计算方法和画

法,小型田径场跑道的设地和计算。田赛场地——田赛场地的布局和设置要求,跳跃项目场地的

要求,投掷项目场地的画法。田径运动场地的修建、保养和维修。

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田径运动教学的一般规律,田径运动教学方法,中小学田径教学特

点及注意事项,田径运动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运动主要训练理论,田径运动训练主要内容,田径运动训练主

要方法,田径运动训练计划。

(二)技术部分

短跑短跑的简介 , 蹲距式起跑技术 , 起跑后加速跑技术、途中跑技术、终点跑技术、弯道跑

技术、跑的专门性练习 , 利用短跑锻炼身体的手段。

接力跑接力跑基本知识, 基本技术及教学方法。

跨栏跑跨栏跑专门性练习、过栏技术、起跑至第一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全程跨栏跑技

术。

中长跑中长跑的简介,基本技术(抢位跑,放松跑,匀加速跑,保速跑,冲刺跑),战术,

训练手段与方法。

跳高跳高专门性练习 , 助跑技术 , 踏跳技术 , 背越跳高过杆技术 , 跨越式过杆技术,俯卧式过杆技术介绍 , 利用跳高锻炼身体的手段。

跳远跳远专门性练习 , 助跑技术 , 踏跳技术 , 腾空步技术 , 挺身跳远腾空技术 , 落地技术 , 蹲距式跳远腾空技术。利用跳远锻炼身体的手段。

推铅球推铅球的专门性练习 , 铅球握持方法 , 预备姿势 , 背向滑步技术 , 最后用力技术 , 维持身体平衡 , 侧向滑步技术介绍 , 掷实心球的方法。

掷标枪掷标枪专门性练习 , 标枪握、持方法 , 助跑技术 , 投掷步技术 , 最后用力技术 , 维护身体平衡技术。

投掷垒球掷垒球专门性练习 , 垒球握、持方法 , 助跑技术 , 投掷技术 , 最后用力技术 , 维护身体平衡技术。

各项目教学应包括以下内容:该项目的一般知识,该项目的基本技术,该项目的教学方法,利用该项目健身的手段和方法等。

(三)学时分配

分类教学基本内容参考学时

田径运动概述2理田径运动技术原理2论田径运动的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4部田径运动场地4分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2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4短距离跑、接力跑、中长跑12

实跨栏跑16跳高(跨越式、背越式)16

跳远(蹲踞式、挺身式)14部

推铅球12分

掷标枪12

投掷垒球8

合计108注: 1.课的准备部分教学实习按每班15人,每人 20分钟安排。

2.一般、专项身体训练与游戏在实践课中由教师安排。

五、考核办法和要求

(一)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理论(笔试)、技术(技评和达标)和平时成绩三大部分。

1、理论考试在每学期中每个项目教学结束时进行。

2、技术考试在每学期中每个项目教学结束时进行。

3、平时成绩的评定内容有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示范讲解等。

(二)考核办法

1、第一学期考试:理论考试为撰写本学期所学田径运动项目中任意一个项目的训练计划

及训练重难点,技术考试为本学期所教授的田径运动项目,分技评与达标。

2、第二学期为考试:理论考试为闭卷,内容为第一、二学期的全部内容,技术考试为本

学期所教授的田径运动项目,分技评与达标。

3、技术考试应由任课教师进行测试,以各项成绩算出所对应的分数。。

4、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情况酌情评分。

(三)考核成绩的评分比例

本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理论成绩、技术(技评与达标)和平时成绩单。总成绩单可通

过下列方法计算得到:

1、总成绩单 =A× 20%+B1× 30%+B2× 30%+C×20%

A、理论成绩(百分制)

B1:技评成绩(百分制)

B2:达标成绩单(百分制)

C、平时成绩(百分制)

(四)基本技术能力考核内容,技评达标及评分标准

1.基本技术能力考核内容与比例

①100米跑② 110米 /100 米跨栏跑③ 1500/800 米④挺身式跳远⑤背越式跳高⑥背向滑步推铅球⑦投掷标签⑧投掷垒球

2.技评达标办法及评分标准

各项达标评分标准(男生)

项目60分65分70分75分80分85分90分95分100分

100米(秒)13″ 4 13″ 213″12″ 812″ 612″ 412″ 212″11″ 8跨栏(秒)20″ 520″19″519″18″ 518″17″ 517″16″ 5跳高(米) 1.36 1.39 1.42 1.45 1.48 1.51 1.54 1.57 1.60跳远(米) 4.70 4.80 4.90 5.00 5.10 5.20 5.30 5.40 5.50铅球(米)7.507.858.208.508.809.109.409.7010标枪(米)3131.53232.53333.534.034.535垒球(米)414447505356596265中长跑

5′ 055′ 004′ 554′ 504′ 454′ 404′ 354′ 304′ 25(秒)

注:考试器材规格按照普修要求执行

各项达标评分标准(女生)

项目60分65分70分75分80分85分90分95分100分

100米(秒)15″ 415″ 215″014″ 814″ 614″ 414″ 214″ 013″ 8跨栏(秒)21″20″ 520″19″ 519″18″ 518″17″ 517″跳高(米) 1.16 1.19 1.22 1.25 1.28 1.31 1.34 1.37 1.40跳远(米) 3.50 3.60 3.70 3.80 3.90 4.00 4.10 4.20 4.30铅球(米) 5.10 5.40 5.70 6.00 6.30 6.60 6.907.207.50标枪(米)202122232425262728垒球(米)212427303336394245中长跑3′ 203′ 153′ 103′ 053′ 002′ 552′ 502′452′ 40(秒)

注:考试器材规格按照普修要求执行

技术评定评分标准

等级标准

90~100分全部技术动作正确、规范,轻松、自然、协调,实效性好

(优秀)

80~90分主要技术阶段动作正确,次要技术阶段或环节还存在缺点,整个动作较自

(良好)然、协调,实效性较好

70~79分主要技术阶段动作不够完善或次要技术阶段存在明显缺点,整个动作不够

(中等)自然、协调,但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60~69分主要技术阶段和次要技术阶段都存在缺点,动作较紧张,实效性一般

(及格)

60分以下主要技术阶段和次要阶段都存在错误,动作紧张、不协调,实效性差

(不及格)

注:考试器材规格按照普修要求执行

六、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1.田径(第三版)李鸿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

(二)教学参考书:

1. 田径竞赛规则人民体育出版社中国田径协会审定2018年 7月

七、必要说明

执笔人:熊曦审核人:批准人:

2020年 6月 16日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必修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必修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设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田径 课程编码:142313 英文名称:The track and field optionai course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必修课 总学时:144 理论学时:24 ; 实践学时:120; 学分:4 开设专业:体育教育专业 审定人:赛庆彬 制定时间:2015年5月10日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一)教学目地 1. 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田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不断提高专项运动的身体素质水平和技术水平。 2. 掌握田径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备的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 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定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3. 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裁判、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 本能力; 4. 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田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 (二)教学任务: 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课 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部分(24学时) 1. 田径运动概述(2学时) 1.1 田径运动的概念、意义、作用及特点。 1.2 田径运动的分类及其项目 2.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6学时) 2.1 走和跑的技术原理。 2.2 跳跃技术原理 2.3 投掷技术原理 3. 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工作(4学时) 3.1 田径运动竞赛的意义和形式。 3.2 竞赛规程的内容。 4.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和裁判法(4学时)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 说明 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必修课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健康是每个人生存、文明生活、高效率学习与工作的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的功能是综合性的,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它对促进青少年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提高生活质量,调剂学习和生活节奏,增添学习和生活乐趣有重要意义,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国家的兴衰和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学校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必须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初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的。它是国家对全体初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教

材,开展教学工作、评估教学质量和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教学目的 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与要求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2.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目的和任务;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自我保护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与方法,掌握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初步运用获得的知识技能锻炼身体,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

体育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两门学科中相关的内容、方法、原理,以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类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运动参与 认真上好体育课,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应按学校安排进行1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自觉与同伴组成小组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学会制定和实施简单的个人锻炼计划。具备选择利于提高职业素质运动项目的意识、自我评价体育锻炼效果的能力。 2. 增强体能 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积极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组织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各类体育活动。 3. 体育技能 基本掌握两项以上体育技能,不断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有能力参加班级、校际和更高级别的体育运动比赛。 4. 身体健康 了解一般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懂得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逐步养成健康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具有改善与保护身体健康的意识,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我健康状况的科学健身手段,特别是有氧健身手段,学会用养生保健的方法改善身体健康。对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可能发生的伤害有初步认识,有意识控制和回避不规范动作的产生,懂得紧急处置运动创伤的简单方法。 5. 心理健康 了解与体育有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性心理的变化规律。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通过运动竞赛中的胜与负,领悟积极进取对形成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能有意识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缓解学习紧张带来的心理压力。 6. 社会适应 参与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能主动关心与帮助同伴,共同完成体育锻炼过程,培养“竞争、团结、友谊与合作”的精神,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7. 职业素质 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自己的综合职业素质。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体育教育本科)

课程编号: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 Track and Field 总学时:110 学分:4学分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类必修课程主项提高课 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3.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4.课程修读条件: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并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 5. 课程教学目的:在教学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全面发展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提高体能,为田径类课程和其他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和方法,基本功扎实,做到会讲、会做、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体育课中田径教材教学,并具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田径运动竞赛及田径运动场地、器材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充分认识田径类课程的竞技性、健身性和实用性等属性,了解田径运动文化特点,理解田径类课程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价值,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 1.明确田径课程是一门锻炼身体手段和方法的课程,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田径运动在中学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掌握作为健身手段的田径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2.要以《课程方案》为指导,以我院《体育教育本科教育计划》为依据。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认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文件,要按照建立健身课程内容体系的要求,不断充实、更新和精选教学内容。 3.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程教学。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要加强学生能力培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田径教学与健身的方法、手段,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5.教师要认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联系教学实际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有作风正派,为人师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情操以及勤学苦练、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一)理论部分 学时数12(11%)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田径运动作为现代奥运会的第一大项,完全体现了现代奥运所提倡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它是比速度、比高度、比远度的项目,是人类挑战自我极限的运动。它包含的项目较多,锻炼的形式多样,不受年龄、性别、季节、气候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广泛开展。 由于田径运动能全面的发展人的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各项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能减少运动损伤。因此,其他各运动项目都把田径作为其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田径运动也开展的最为广泛,更是学校体育的基石。 本课程主要讲授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和竞赛规则,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1、在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水平,培养勇敢、果断、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2、进一步提高田径运动某一专项的技术和理论,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 3、在提高某一专项运动水平的同时,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注重对个性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田径教学、训练和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较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使学生较扎实的掌握田径运动理论知识,各单项技术和教学方法。 四、教学容、形式及学时分配

五、考核容、评分方法及评分标准(一)考核容: 1、理论部分: 20% 2、实践部分: 60% (1)技术评定 10% (2)运动成绩 30% (3)身体素质 20% 3、学习态度: 20% (二)评分方法及评分标准 1、理论部分:满分20分 2、实践部分:满分60分 (1)技术评定10分 (2)运动成绩30分 (3)身体素质20分 3、学习态度20分 (1)课堂表现10分 (2)出勤率10分 附:考核项目标准评分表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田径》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田径》教案 以下是出guo的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田径》教案,欢迎大家浏览查看。更多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内容: 短跑的动作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彩图详细介绍了短跑的动作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短跑的动作技术和锻炼方法,发展短跑能力。 培养学生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掌握短跑的动作技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博尔特图片和他打破男子一百米跑世界纪录的视频导入新课。 二、短跑简介: 短跑属于极限强度运动,短跑是在规定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到终点取胜的运动项目。 短跑比赛包括100米、200米、400米。

三、短跑的动作方法: 1、起跑: 起跑的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条件。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安装起跑器目的是使脚有牢固的支撑,形成良好的用力姿势,有利于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1)各就位: 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几次深呼吸,轻松地走或跑到起跑器前,屈体,两手撑地,有力腿在前,两脚依次蹬在起跑器上,后腿跪在地面上;后腿膝盖和前脚足弓在一条线上,后腿膝盖和前脚足弓之间有10厘米的距离;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并拢,虎口向前,两手约与肩同宽撑于起跑线后,两臂伸直,肩微移超过起跑线;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方半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 (2)预备: 听到“预备”口令后,平稳抬起臀部,稍高于肩,身体重心前移,前腿大小腿夹角约为90度,后腿约为120度,后边支撑腿稍抬,臀部和肩平或者稍高于肩,但是后边腿要弯曲,不要伸直,两眼视前方三米处,注意听枪响。 (3)鸣枪: 当听到“枪声”时,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用力前后摆动,两腿迅速蹬离起跑器。后腿以膝领先沿着地面迅速向前上方摆出,用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2004-4 一、《田径》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说明 (一)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精神和要求,并参照我院2001年制定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而制定的。本课程为必修考试课程。 (二)《田径》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牢牢把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大力培植教师教学创新意识,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教学创新和教学实践活动,以传授田径基本理论、技术和前沿知识为基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为核心,加强课程的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学习中探索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田径》课程教学任务 通过田径课程教学,完成以下任务: (一)结合田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通过任课教师的身教、言教,培养学生具有作风正派、为人师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情操以及勤学苦练、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全面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

(四)较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教学技能。初步掌握运用田径运动中走跑跳投等活动方式锻炼身体的健身方法。 (五)基本具备从事田径教学、运动训练、组织田径运动会、担任田径裁判、画田径场地和进行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 田径教学分三个学期进行,第一学期共64学时(16周),4学时/周;第二学期共72学时(18周)4学时/周;第三学期共72学时(18周)4学时/周/;总计176学时。教学时数分配见下表。 教学内容学 时 教学安排 教学形式考试方法百分比分 配 一二三 田径运动导论 田径运动技术原理田径运动教学原理田径运动训练原理田径运动锻炼原理田径运动竞赛组织田径运动游戏 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4 6 8 8 4 8 4 4 4 6 4 4 4 8 8 8 理论讲授笔试作业26%

《田径》(田径教学与训练)教学大纲

《田径》(田径教学与训练)教学大纲 课程总学时:124学时 开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学分:8分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田径运动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人们用于竞技和健身的最基本的身体活动,它由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形式组成。它通过若干个项目及相应的素质训练,使人的运动机能大大增强,身体素质明显提高。从竞技角度讲,它是奥运会中金牌最多的项目,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田径运动竞技水平就可以反映出该国家的体育综合实力,它具有振奋民族精神,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加强国家间交往的作用。从健身角度讲,它是人们提高身体机能水平的最简易的运动形式,它可以全面发展人们的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发展人们的综合身体素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它还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人们具有竞争和吃苦耐劳的良好素养。 田径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田径运动在整个体育教育专业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它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教学目的 1、通过田径运动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较好地掌握技术部分中的重点项目内容,对一般项目内容要求基本符合规定的技术规格。 2、通过田径运动教学、教育实习及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技术部分的重点项目内容做到会讲、会做、会教,能够胜任基层学校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和业余田径运动训练以及社区体育指导等工作。 3、通过田径运动教学和裁判实习,使学生具备田径运动比赛的裁判工作能力,并具有组织基层田径运动会及场地管理等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运用所学田径运动知识,指导或引导他人进行以健身为目的的体育锻炼的能力。 5、初步了解田径运动基本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田径教学与训练等方面的科研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时数分配 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和技术部分,按一定的比例均分在两个学期中。具体见下表1。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田径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总学时:152 其中理论:10实训:142 一、课程简介: 田径课程是以走、跑、跳、投等多种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竞技性、健身性、实用性练习项目为主要内容,以发展人的基本运动能力和生存生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专业性体育实践课程。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具有基本技能和健身的能力,全面提咼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掌握田径专项类项目的训练理论和方法,掌握田径教学、训练中 练习负荷的安排方法,培养学生从事田径运动训练的能力和进行田径教学、训练的组织能力;养成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能胜任田径运动会组织、编排和裁判工作,为社会服务。 二、教学要求 1、教学原则: a.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 2、教学方法 a.讲解与示范 b.理论讲授与观看碟片、录像等 c.提问与启发 d.学生身体训练 e.相互观察、学习、指导 f.集体纠错与个别纠错

3、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建议 本专业使用的教材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张贵敏主编、全国体育院校和体育专业通用教材 4、学生学习要求 守时、专心、刻苦、积极、大方、果敢,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1、内容:田径运动各项目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田径运动会的组织、编排、裁判等。 学习目标:掌握教学内容并能正确运用 五、课程考核 1、考核内容 第一学期:100米800 米推铅球(女:4kg 男:5kg) 第二学期:跨栏跑(男:栏高0.914米栏间距9.14米女:栏高0.76 米栏间距8.5米) 第三学期:跳远标枪(竹制) 第四学期:跳高 第五学期:理论结业考试三级跳远掷铁饼(女:1kg男:1.5kg) 2、评分办法 技评50%达标40%平时成绩10%第五学期理论结业考试80%与术科成 绩、平时成绩20% 六、评分标准 男子评分标准

2016级田径课程标准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田径》课程标准 学院:体育学院 教研室:田径教研室 课程名称:田径 课程代码: 7113213 执笔人:杨惠晓 审核人:丁红霞 2016 年 9 月 13 日

《田径》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7113213 课程名称:田径 适用专业:体育教学模式:实践+理论 先修课程:无后继课程:无 计划学时:44 一、课程性质 田径是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和社会体育专业学习的专业主干课程,是其他各运动项目的基础。对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促进其他专项运动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小学体育课程开设的田径运动有关方面的内容和小学田径课余训练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往田径教学中过分注重竞技功能学习和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田径教学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技能和正确的动作示范,能组织好一堂田径课教学,并具备田径运动的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内容突出了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等途径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富的实践机会。 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 1.通过《田径》课程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部分,较好地掌握技术部分中的重点内容,对一般内容要求基本符合规定的技术规格,具备基本的教学和示范能力。 2.通过《田径》课程教学、教育实习及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技术部分的重点内容做到会讲,会做,会教,能够胜任小学体育课田径运动的教学和业余运动训练工作。 3.通过《田径》课程教学和裁判实习,使学生具备田径运动比赛裁判工作的能力,并具有组织小学田径运动会及场地管理工作的能力。

新田径教学大纲

田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176学时。其中理论课32学时,术科课144学时。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田径》课程,使学生掌握田径主要项目的基本技术和理论知识。了解田径运动教学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教学要点。 2.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初步掌握田径主要项目的教学法和基本教学文件的编写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田径教学的能力。 3.全面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培养自觉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培养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和从事体育教育事业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内容 专题1田径运动绪论 4 学时 概述。田径绪论,田径的定义。田径的练习内容,分类和一般特征。从事田径运动的健身和实用意义。田径运动和其它运动项目之间的联系。在其它项目中,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运用田径练习手段。田径课的内容和任务。田径训练课的计划、组织和教法。专题2田径运动发展简史 2 学时 田径的起源。古代奥运会的田径比赛;现代奥运会的田径比赛;国际田径协会联合会(IAAF)的成立与发展。世界田径锦标赛,国际田径大奖赛。 田径发展的四个阶段:自然发展阶段;技术革新阶段;训练正规化阶段;现代化训练阶段; 现代田径运动发展趋势:田径运动在全世界不断普及;田径大赛的种类增加;女子田径水平迅速提高;训练科学化;场地、器材的现代化;兴奋剂对田径比赛的干扰;田径各项目的世界纪录及进展。

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旧中国田径运动状况。新中国成立后的田径运动的发展。恢复中国在国际比赛中的地位。改革开放后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亚运会上中国田径运动员的表现。田径运动的群众比赛,参加田径活动的群众人数。 专题3田径运动教学原理 4学时 体育教学原则简介。常用的体育教学原则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和注意事项。在田径教学中运用教学原则的特点。 田径技术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的三个阶段:学习技术阶段,改进提高技术阶段,熟练掌握技术阶段。各阶段的教学特点和相互关系。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的变化特点。 田径教学的主要工作环节。备课,上课,考核,教学总结。各环节的主要工作内容、方式和要求。备课的形式: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备课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法手段。田径课的形式:教学课,理论课,身体素质训练课。教学的内容:田径理论、技术、教法、发展身体素质的方法等。考核。考核的方式:理论考试,技术考核。对考核结果的评价。教学总结。总结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田径技术教学课。田径技术课的组成部分。技术课和各部分的目的、任务。技术课和各部分的持续时间。教学任务和教育任务的安排。教学法的选择。技术课的开始部分。开始部分的内容。技术课的准备部分,准备部分练习的选择和练习量的分配。技术课的基本部分的内容安排。技术课基本部分的形式。技术课中练习的负荷和控制负荷的方法。技术课结束部分的内容。 田径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完整技术教学法、分解技术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各种教学方法在田径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和要求。田径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讲解,示范,提示,提问。在田径教学课中运用各种教学方式的要求和教育学意义。 田径教学中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和纠正方法。常见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技术概念不清楚,理解错误;身体素质差;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预防的方法。纠正的方法。 专题4竞走和跑的技术原理 2 学时 田径练习的技术概念。技术运动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的反映。 技术的基础是运动结构中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协调一致性和必备环节的总和。技术的主要环节。技术的次要环节和个人特点。 从生物学角度和力学原理而来的技术原理。有效地运用肌肉力量的原则:发挥力量的最佳方法,为提高运动速度增加冲力(力的冲量),力量作用的不间断性和连续性。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教学大纲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田径 英文名称:Track and field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学时:144学时 学分:9学分 适用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技能占40%,理论占30% 选修课程:未作要求 二、课程简介 《田径》是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主干课之一,面向非师范类、共180学时。该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有:基础理论、技术技能和健身锻炼三大部分。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该课程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通过对这门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田径运动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锻炼和组织竞赛工作,并能从事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

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田径运动定义、分类、从事田径运动锻炼的价值,了解我国和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体育教育专业中的田径课程和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田径课程的目的及内容和安排。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本门课程。 要求听课和自学相结合,充分理解内容实质,认真完成课后作业。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是田径运动定义、分类;难点为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田径课程的目的及内容和安排。 第一节田径运动定义和分类 一、田径运动的定义 二、田径运动的项目与分类 (一)世界田径运动比赛项目与分类 (二)我国田径运动项目与分类 第二节田径运动的价值与特点 一、田径运动的价值 (一)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 (二)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

体育与健康《田径》教案

体育与健康《田径》教案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体育与健康《田径》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田径》教案一 教学内容: 短跑的动作方法。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彩图详细介绍了短跑的动作方法。 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短跑的动作技术和锻炼方法,发展短跑能力。 培养学生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难点:

学习并掌握短跑的动作技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博尔特图片和他打破男子一百米跑世界纪录的视频导入新课。 二、短跑简介: 短跑属于极限强度运动,短跑是在规定的跑道上跑完规定的距离,并以最先跑到终点取胜的运动项目。 短跑比赛包括100米、200米、400米。 三、短跑的动作方法: 1、起跑: 起跑的任务是使身体迅速摆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的加速跑创造条件。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安装起跑器目的是使脚有牢固的支撑,形成良好的用力姿势,有利于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 (1)各就位:

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几次深呼吸,轻松地走或跑到起跑器前,屈体,两手撑地,有力腿在前,两脚依次蹬在起跑器上,后腿跪在地面上;后腿膝盖和前脚足弓在一条线上,后腿膝盖和 前脚足弓之间有10厘米的距离;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并拢,虎口向前,两手约与肩同宽撑于起跑线后,两臂伸直,肩微移超过起跑线;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方半米处,注意听“预备”口令。 (2)预备: 听到“预备”口令后,平稳抬起臀部,稍高于肩,身体重心前移,前腿大小腿夹角约为90度,后腿约为120度,后边支撑腿稍抬,臀部和肩平或者稍高于肩,但是后边腿要弯曲,不要伸直, 两眼视前方三米处,注意听枪响。 (3)鸣枪: 当听到“枪声”时,两手迅速推离地面,两臂用力前后摆动,两腿迅速蹬离起跑器。后腿以膝领先沿着地面迅速向前上方摆出,用前脚掌扒地,同时后腿要把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把身体向前送出。做到起跑时反应快、蹬摆快、第一步落地快。 2、起跑后的加速跑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从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开始的一个跑段,一般为30米左右,它的任务是尽快加速达到自己的最高速度。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小学体育教学大纲 一、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自主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合作学习的实践中逐步掌握运动技能并受到教育。 二、教材选定: 1.各种方式的跳跃 2.各种游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跳跃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及身体协调性形。 2.通过保龄球练习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形成群体合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促进人际交往,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四、课的结构: 1.开始部分;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常规,组织学生进行转法、行进间转法的练习,培养学生集体行为,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 2.准备部分:

学生在欢快的乐曲中进行自编健身操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然后和老师一起做诱导性练习。通过小游戏练习,提高学生起跳的判断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基本部分 在练习各种方式的跳跃教学中采用小组练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练习、观摩、探讨的机会,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师采用多鼓励、多表扬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教、学、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 本课游戏《保龄球比赛》,在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下,通过对学生的诱导、使学生了解奥运五环代表着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更好地完成预定的任务,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懂得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互相支持帮助的重要性,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结束部分 最后,通过组奥运五环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奥运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的身心充分得到放松。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普修)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普修课 学时: 108学时课程名称:田径普修 学分: 适用专业:全日制普通专业(体育专业) 一、课程说明 田径课程是运动基础也是身体练习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田径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基础,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体育技能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教学目标 ①本课程通过田径(普修)的教学,将完成下列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严谨的组织纪律性,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勤学苦练的精神,进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当好一名教师而努力学好田径课程的思想态度。 ②通过田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以及增强体质的方法,使学生明确田径运动既是一种竞技项目,又是一种健身手段。 ③通过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具有自学、自练、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装对重点顶目做到会讲、会做、场地、器材、管理和担任裁判工作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任务 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田径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 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本课程与其它专业的关系 田径课程是运动基础也是身体练习的主要手段,田径运动能全面的发展人的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各项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能减少运动损伤。因此,其他各项运动项目都把田径运动作为其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同时田径运动开展也最为广泛,更是学校体育的基石。 四、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普修)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田径》普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田径普修 课程类型:普修课学分: 学时:108学时适用专业:全日制普通专业(体育专业) 一、课程说明 田径课程是运动基础也是身体练习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田径教学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基础,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专业体育技能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教学目标 ①本课程通过田径(普修)的教学,将完成下列教育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严谨的组织纪律性,文明礼貌,团结互助,勤学苦练的精神,进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当好一名教师而努力学好田径课程的思想态度。 ②通过田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以及增强体质的方法,使学生明确田径运动既是一种竞技项目,又是一种健身手段。 ③通过教学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具有自学、自练、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装对重点顶目做到会讲、会做、场地、器材、管理和担任裁判工作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任务 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田径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本课程与其它专业的关系 田径课程是运动基础也是身体练习的主要手段,田径运动能全面的发展人的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促进各项运动技术技能的形成,能减少运动损伤。因此,其他各项运动项目都把田径运动作为其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同时田径运动开展也最为广泛,更是学校体育的基石。 四、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和基本要求

体适能课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 一、课程简介 体适能是指除足以胜任日常工作外,还能有余力享受休闲,及能够应付压力与突如其来的变化的身体适应能力,但是个体的体适能必须是全面的,它包括身体的、心智的、情绪的、精神的和社会的要素,缺其一就无法达到整体的健康。体适能是人们从事需要速度、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等身体活动的能力。体适能课程主要教授与健康体适能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体育活动对改善有氧体适能、肌肉力量和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作用的知识和方法。 【课程编号】:大学体育 【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开设体育必修课的学生。 【学分】:2学分 【总学时】:32学时 【实践学时】:28学时 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一)本课程为非体育专业的公共选项课。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体适能的提高方法,掌握体适能 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 (三)帮助学生发展有助于形成体力充沛、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技能、态 度和行为。 (四)逐步培养学生对身体锻炼的浓厚兴趣,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身体 运动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手段。 三、内容纲要及基本要求 (一)绪论健康和体适能 掌握体适能的概念、各组成要素;科学地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基本含 义;熟悉生活方式的目标和行为方式;终身体适能目标。 了解体育活动和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影响体适能和健康的因素;体 适能测评的发展简史及趋势。 (二)健康评估 掌握为不同健康水平的体育活动参加者制订运动计划的原则;掌握运 动中医学监督的基本原则。

熟悉了解运动医务监督的具体操作 (三)测量评价的基本理论 掌握测量的科学性;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的概念及分类;掌握评价的基本形式及其标准的类型。 熟悉测量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的检验方法;熟悉评价的基本形式; 了解可靠性、有效性、客观性的影响因素。 (四)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 掌握各种运动时能量消耗的计算方法。 了解能量消耗单位表示的意义。 (五)身体成分 掌握体重和身体成分对健康的影响;掌握身体形态的测量内容;身体成分、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 了解能量平衡在减体重和维持体重过程中的作用;了解身体形态测量的意义。 (六)心肺机能及其改善 掌握运动锻炼中的超负荷原则和特殊性原则;测量心肺机能的意义;心肺机能运动计划的一般步骤;提高心肺机能运动处方的制订。 熟悉制定以提高心肺功能为目的的运动处方。 了解心肺机能和健康的关系,心肺机能测试的重要性以及测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七)肌肉力量和耐力及其改善 掌握抗阻训练的方法及其训练法则;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理论基础;制订增加肌肉力量训练计划和提高肌肉耐力训练计划。 熟悉运动训练的超负荷原则、特殊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及与抗阻训练的关系。 了解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定义;力量和耐力训练中强度、重复次数、训练组数和间歇时间的相互关系。 (八)柔韧性和腰背功能及其改善 掌握制订预防和治疗腰背痛运动处方;提高腰背功能的运动。 熟悉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与腰背功能的关系。

田径教学大纲

田径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田径》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Track and field 课程代码: B432L06200 课程学时: 32(理论6学时,技术26学时) 课程学分: 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建议使用教材: 刘建国主编,《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主要参考书目: 1.孙庆杰主编,《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李鸿江主编,《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一、课程简介 根据我校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规定,田径课为体育专业本科学生公共基础课,田径技术的学习是为其它技术的学习打下运动基础。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田径运动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较好地掌握技术部分中的重点项目内容,对一般项目内容要求基本符合规定的技术规格。 2.通过田径运动教学、教育实习及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技术部分的重点项目内容做到会讲、会做、会教,能够胜任基层学校体育课田径运动教学和业余田径运动训练以及社区体育指导等工作。 3.通过田径运动教学和裁判实习,使学生具备田径运动比赛的裁判工作能力,并具有组织基层田径运动会及场地管理等工作能力。 三、教学安排

四、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论 1.教学内容: (1)田径运动的概念和功能 (2)田径运动的分类 (3)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4)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 2.教学要求: 了解田径运动的概念、功能、田径运动的产生和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掌握田径运动的分类的内容。 3.教学重点与难点: 田径运动的分类与发展趋势。 4.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多媒体辅助式让学生观看相关多媒体课件,并结合研讨式、案例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章田径运动基础应用理论 1.教学内容 (1)技术原理概述 (2)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和在田径运动中影响人体与器械运动的力(3)跑的概念与周期的划分 (4)决定跑速的因素 (5)跳跃的技术要领,跳跃的技术阶段决定跳跃远度的几个组成部分 (6)投掷的技术要领;投掷技术阶段;决定投掷远度的因素 2.教学要求 (1)学生要掌握田径运动各个项目群的技术原理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田径教学大纲.doc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田径教学大纲 课程()1、公共基础课(J) 2、专业基础课()3、专业课()1、专业限制选修课类别()5、文化素质任意选修课()6、辅修专业方向课()7、任意选修课 ()1、体育教育专业()2、运动训练专业(7)3、民族传统专业 授课()4、社会体育专业()5、市场营销专业()6、运动人体科学专业 对象()7、体育表演专业()8、公共事业管理专 业 ()9、新闻学专业 ()10、旅游管理专业()11、英语专业()12、各专业学时32编写人教研室 学分2签名主任签名 一、制定教学大纲的依据 木教学大纲是依据《沈阳体育学院培养方案》(2005年8月修订),结合我院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木科生实际情况编写的。 二、教学目的与任务 结合民族传统体有专业特点,向学生介绍田径运动的基木特点、田径运动规则。了解和基木掌握田径基木理论、基木方法、基本技术并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特点加以在实践中的运用O 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 教学内容、形式和学时分配表 分类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学时分配学时 讲授实践录像作业合计 术分技部1.短距离跑(接力跑) 2.背越式跳高 3.挺身式跳远 4.推铅球 7 7 7 7 28 践力养分实能培部1.短距离跑(接力跑)与铅球 教学能力 2.背越式跳高、挺身式跳远教 学能力 1 1 (1 ) (1 ) 2 考核2 2学时合计32(2)32四、教学内容纲要 (一)技术部分 1.短距离跑 教学重点:途中跑技术。 教学难点:起跑后的加速跑与途中跑衔接技术。 (1)短跑技术的发展概述 (2)直道与弯道途中跑技术

(3)弯道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术 (4)终点跑与完整技术 (5)教学步骤与方法 (6)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7)介绍短跑相关的场地、裁判法等 2.接力跑 教学重点:传接棒方法。 教学难点:快速跑中完成交接棒技术与战术运用。 (1 )传接棒技术 (2)4X100米接力跑技术 ⑶4X400米接力跑技术 (4)接力跑的教学特点与注意事项 3.背越式跳高 教学重点:起跳技术。 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1)技术的发展概述 (2)助跑与起跳技术 (3)空中与落地技术 (4)完整技术 (5)跳高的教学步骤与方法 (6)常见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7)介绍与跳高相关的场地、裁判法等 4.挺身式跳远 教学重点:起跳技术。 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1)跳远技术与发展概述 (2)助跑与起跳技术 (3)腾空与落地技术 (4)完整技术 (5)跳远教学步骤与方法 (6)常见错误动作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 (7)介绍与跳远相关的场地及裁判方法等 5.背向滑步推铅球 教学重点:最后用力。 教学难点: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 (1)推铅技术发展概述 (2)持握球方法与预备姿势 (3)原地推铅球技术 (4)滑步技术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我院的体育教学质量,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教育部有关教育改革的精神,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大纲,拟在我院试行。 一、体育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教学目的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意识,奠定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 1、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须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使学生喜爱体育、懂得体育,并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向学生传授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 3、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敢顽强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以及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教育。 二、体育教材选编原则 1、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紧扣课程的主要目标,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 2、选择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地域、气候、场馆等不同情况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力求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要注意课程内容对学生健康发展的实效性,并注意与中学体育课程内容的衔接。 3、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教材内容要体现体育运动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果。注重以人为本,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既要考虑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