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心理教育与统计学 第三版复习资料(张厚粲)

现代心理教育与统计学 第三版复习资料(张厚粲)

现代心理教育与统计学 第三版复习资料(张厚粲)
现代心理教育与统计学 第三版复习资料(张厚粲)

第一章绪论

1.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主要研究如何将实验或调查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图表整理或简缩成有代表性的数字(即统计量数),使其能客观、全面地反映这组数据的全貌,将其所提供的信息充分显现出来,为进一步统计分析和推论提供可能。

2.描述统计只限于对试验样本所得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不考察其总体的特性。

3.推论统计(inferential statistics)是以描述统计为基础,从而解决由局部到全体的推论问题,即通过对一组统计量的计算分析,推论该组数据所代表的总体特性。

4.变量(variables):一个可以取不同数值的物体属性/事件。

5.事前无法预期结果的变量——随机变量

6.观测值(原始取值):事后测定的某一结果。

7.概念理解:[涉及“实验”] 自变量(及其各水平)& 因变量(及相应的反应指标);[涉及“调查”,粗略对应于] 属性变量& 反应变量

8.计数资料(count data):计算个数的数据,(如人口数,学校数,男女数等)

9.计量资料(measurement data):借助于一定的测量工具或一定的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如分数,身高,体重,IQ)

10.称名数据(nominal data):只区分属性或类别上的不同,只可计数,不能排序(性别,学科,职业)

11.等级/顺序数据(ordinal data):可排序,但无相等单位,不能加减。(等级评定,受教育程度,职称)

12.等距数据(interval data):具有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的数据,能加减不能乘除。

13.比率数据(ratio data):既表明量的大小,又具有相等单位,可以加减乘除,具有绝对零点。

14.称名数据和顺序数据合称为离散数据。

15.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合称为连续数据。

16.离散数据(discrete data)又称为不连续数据,这类数据在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的数据的个数是有限的。

17.连续数据(continuous data)指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大小不同的数值。

18.总体(population):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用N表示。

19.个体(individual):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20.样本(sample):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21.频数(frequency):某一时间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

22.频率:某一事件数目与此类别所有事件数目之比。

23.概率:用P。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

24.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25.样本统计量/特征值: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26.统计量(statistics):样本的特征值

第二章统计图表

1.统计分组是根据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将所得数据划分到时各个级别中去。

2.统计分组应注意的问题:①分组要以被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为基础。②分类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穷尽性和互斥性原则。

3.分组次数分布表编制步骤:①求全距(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列出分组区间(精确组限、组中值):注意核实是否满足穷尽和互斥原则。④登记并计算次数⑤编制次数分布表。

4.条形图适用资料为离散数据,饼图适用资料是间断性(离散性)资料,线形图、散点图用于连续性资料

5.条形图与直方图的区别:①适用资料不同;②横轴标尺不同;③图形形状不同。

6.累加折线图 → 累加曲线图(如,图2-8):分正偏态、正态、负偏态三种(如,图2-9)P.43

7.

第三章 集中量数

1.集中趋势:数据向某方向的集中程度。离中趋势:数据彼此的分散程度。用来描述一组数据这两种特点的统计量即为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

2.平均数的计算:N fX X c

∑=,i N fd AM X ?+=∑

其中,∑f 为各组数据的总次数(等于N ),X c 为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f 为各组次数,AM 为估计平均数,i 为组距。p.56

3.平均数的特点①离均差总和为0。②每个数加上C ,则所得平均数为原平

均数加上C。③每个数乘以C,则所得平均数为原平均数乘以C。

4.平均数的优缺点1、优点:①反应灵敏。②计算严密。③计算简单。④简明易解。⑤适合于进一步代数演算。⑥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2、缺点:①易受极值的影响。“修剪平均数”②若有数据不够确切,则无法计算该样本平均数。

5.中数又称中位数/中点数,符号为Md(Median),是指一组数据中位于较大一半与较小一半中间位置的那个数。适用资料:顺序数据及以上

6.中数计算方法,p.61

7.中数优点:计算严密;计算简单;简明易解。缺点:反应不灵敏;不适合进一步代数演算;受抽样变动影响较大。

8.众数又称范数/密集数/通常数,符号Mo(Mode),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那个数。适用资料:称名数据及以上

9.众数一般计算方法:直接观察

10.众数优点:简明易解。缺点:反应不灵敏;不适合进一步代数演算;受抽样变动影响较大。

11.正态分布中三者相等,正偏态中M > Md > Mo,负偏态中M < Md < Mo。P.66

第四章差异量数

1.全距又称两极差,用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来表示离中趋势,符号R (range),R=X max-X min适用于等距数据及以上(将就也会用于顺序数据),计算所得数值越大,表明数据越离散/分散。

2.百分位差:用百分位数之间的差值来表示离中趋势,常用的有P90-P10、P93-P7。

3.四分位差(及四分位数)可视为百分位差的一种,符号Q(quartile deviation),公式Q =(P75 - P25)/2(即第三个四分位数与第一个四分位数之差的一半)

4.平均差:离均差绝对值的均值,符号A.D.,公式

5.平均差优缺点:描述离中趋势/离散程度最为直观,计算简单严密易懂、反应灵敏、受抽样变动影响小;但受限于取绝对值不利于进一步代数运算,因此仍属低效,应用不多。(与平均数差不多)

6.方差:离均差平方的均值,符号S2,公式

7.标准差:符号S、s或SD,公式

8.方差性质:①方差的可加性和可分解性②每个数加上C,则所得标准差等于原标准差。③每个数乘以C,则所得标准差为原标准差乘以C。

9.优势①反应灵敏。②计算严密。③(还算)计算简单。④(还算)简明易懂。

⑤适合于进一步代数演算。⑥较少受抽样变动的影响。缺点:①受极端数据影响大,若有缺失值,则计算不出标准差

10.差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用以比较多组数据之间离散程度的大小。常用于:①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如,身高vs. 体重);②(各均值相差较大时)不同团体同种观测值离散程度的比较(如,成人体重vs. 小孩体重)

11.差异系数计算公式:①适用资料至少是等距,理论要求为比率数据;②尚不能进行统计推论。

12.标准分数(standard score,又称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来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量数。可用以比较多个数在其所在数组分布中的相对位置的高低(Z分数越大,表明该数据在其分布中取值越大、

相对位置越靠前)。计算公式:

13.标准分数的优缺点优点:可比性;可加性;明确性;稳定性。缺点:计算相对繁琐;常为负数或带有小数,难理解

标准分数的应用(适用前提:正态变量)⑴(利用Z分数具有可比性)用于比较几个分属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⑵(再利用Z分数具有可加性)计算不同质的观测值的总和,以表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自习例4-9、4-10]⑶表示标准测验分数。(如,“离差智商”,自习)⑷极端数据的取舍:M±2S或M±3S标准(即“正负两个或三个标准差原则”)

第五章相关关系

1.相关关系:变量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但不能直接做因果判断。

2.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式,即表示相关强度的指标(相关量数)。符号:样本r ,总体ρ

3.取值范围:-1≤r≤1该式表明:①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介于-1.00至+1.00之间,他是一个比率,常用小数形式表示。②正负只表示方向,取值大小表

示相关的强弱程度(值越大,相关越高)。③相关系数r=+1.00时表示完全正相关。④它只是顺序数据;

4.散点图(scatter plot)以点的散布形状和疏密程度来显示两个变量的相关趋势和相关程度。

5.皮尔逊积差相关(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适用资料适用资料[诸多条件缺一不可!]

①(大样本的)成对数据(表现为两组数据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每对数据相互独立。②正态双变量(即两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或渐近正态的单峰分布)。[样本咋样就不管了]③两数据类型均为连续数据(即等距/比率数据)。④两变量呈直线相关(先用散点图预测)

6.皮尔逊积差相关计算公式:

7.斯皮尔曼等级相关(Spearman’s rank correlation)符号:rR或rS适用资料①两列变量,成对数据,各对数据相互独立;②均为顺序数据(及以上);

③直线相关。

8.斯皮尔曼相关(较之积差相关)优点:适用范围大;缺点:精确度低。因此,凡符合计算积差相关的资料,不要用等级相关计算。

9.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计算公式:

10.肯德尔W系数(和谐系数,Kendall’s concordance coefficient)P128

适用资料:多列等级变量。采用等级评定法或排序评定法所获得的资料。(评分者信度)

11.肯德尔U系数(一致性系数,Kendall’s consistency coefficient)适用资料:多列等级变量。采用对偶比较法所获得的资料。

12.点二列相关分为:真正的vs. 人为的二分变量;后者可降级为前者。

13.点二列相关适用资料:连续变量与真正的二分变量,常用以评价是非题之类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等。连续数据与人为二分变量常用二列相关.

14.求连续变量与顺序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降级方法通常为:①连续↘顺序求斯皮尔曼等级相关;②顺序↘称名求质量相关。(前者居多)

15.多列相关适用资料:两列正态变量,连续+人为地分成多组。

16.四分相关适用资料:两个都是人为的二分变量(本来是连续数据),其R ×C表为四格表。

17.Φ相关(系数)适用资料:两个都是真正的二分变量,其R×C表为四格表。

第六章概率分布

1.频率:在对随机事件进行n次观测中,事件A出现m次,则m/n称为n 次试验中A出现的频率。

2.后验概率:当n→∞时,m/n将稳定于某个常数P上,P即为概率。特点:试验之前无法预计,只有借助试验结果来估计。

3.先验概率:如果基本事件的总数为n,事件A包括m个基本事件,则事件

A出现的概率记作P(A)=m/n。特点:试验之前就能决定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

4.(简单应用)①加法定理:设事件A、B互不相容,则P(A+B)=P(A)+P(B)。

②乘法定理:设事件A、B相互独立,则P(AB)=P(A)P(B)。

5.抽样分布:针对同一个样本采用有放回多次随机等量抽样抽取出的多个样本计算所得的样本统计量的分布叫抽样分布。

6.基本随机变量分布有二项分布与正态分布。

7.基本随机变量分布与抽样/样本分布。前者指观测值/原始数据的次数分布;后者指样本统计量/特征值的次数分布(从同一总体中多次抽样,得到如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等统计量的分布)

8.二项分布:二项试验结果的概率分布

9.正态分布的性质:

①分布形式是对称的。

②曲线从中央最高点向两侧下降,先内弯后外弯,其拐点位于正负一个标准差处;曲线两端无限接近基线但终不相交。

③曲线下的面积为1,变量X在X1~X2间变化的概率为X=X1与X=X2两轴间曲线下的面积。

④为一族分布,其形态由均值、标准差的大小决定。

10.正态分布表的使用P164及P449附表1,ppt第六章,p.8

11.二项分布的简单应用

12.一、哪些样本统计量属于什么分布(以M、S为例)

①总体正态、σ已知,M服从Z分布;(P183 公式6-5、6-6)

②总体正态、σ未知,M服从t分布;(P185、187 公式6-9、6-11,

df=n-1)

③总体正态、S2(与σ2之比)或ΣZ2服从χ2分布;(μ已知,P187 公式6-12前,df=n;μ未知,P188 公式6-13,df=n-1)

④两总体正态、S12与S22之比服从F分布;(P190 公式6-15,df分子=n分子-1、df分母=n分母-1)

13.各种分布的特点及其分布表的使用(查表)

第七章参数估计

1.点估计:用样本特征值来估计总体参数。

优点:能提供总体参数一个数值。

缺点:总是以误差的存在为前提,却不能提供正确估计的概率。

2.区间估计:根据估计量以一定可靠程度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区间范围。(得出估计的范围与正确估计的可能性)

3.衡量估计量好坏的标准:a.无偏性:要求所有可能的特征值与参数真值之间偏差的平均数为零。(无系统偏差,找最精确的)b.有效性c.一致性d.充分性

4.总体平均数σ的点估计:,总体方差μ2的点估计

5.置信区间是指在某一置信度时,总体参数所在的区域距离。(置信区间的上下两端点数值称为置信界限)

6.置信度:得出结论的正确把握程度

7.显著性水平是指估计总体参数落在某区间时可能犯错误的概率,常用α

(或p)表示。则1-α为置信度。(显著性水平越高表示的是α值越小,即犯错误的可能性越低)

8.标准误: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

9.μ的区间估计:

①计算研究样本的M与S(或Sn-1)。

②计算标准误SE 。

σ2已知,;σ2未知。

③确定置信度1-α或显著性水平α。统计学上常用α=.05或.01(保证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的前提下进行区间估计)。

④根据样本平均数的分布,确定查哪个表。

σ2已知,查正态分布表,求Zα/2;σ2未知,查t值表,求tα/2(df)。

⑤计算置信区间CI。

σ2已知,区间为M-Zα/2 SE <μ< M+Zα/2 SE;σ2未知,区间为M-tα

/2(df)SE <μ< M+tα/2(df)SE。

⑥对置信区间进行解释。

10.σ2已知,对μ的区间估计(Z分布,例7-1 & 2),σ2未知,对μ的区间估

计(t分布,例7-3 & 4)

11.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所依据的更精确的样本分布为χ2分布。

(1)μ已知,,df = n

(2)μ未知,,df = n-1

计算原理:,得公式p.206,7-7(μ未知)

12.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

当二项分布呈渐近正态分布时,μ=np、σ2=npq。转换成比率为

同理可得公式7-17。P.214

13.应用,看例题

第八章假设检验

1.参数检验(parametric test):进行假设检验时总体的分布形式已知,需要对总体的未知参数进行假设检验

2.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总体分布形式未知,需要对未知分布函数的形式及其他特征进行假设检验。

3.虚无假设(null hypothesis,也叫无差假设、零假设):记作H0:μ=μ0 ,即样本所代表的总体均值μ与已知总体均值μ0无差别。

4.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也叫对立假设、研究假设):记作H1:μ≠μ0 ,即两者存在差异。

5.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不可能发生。

6.小概率事件:通常将发生概率不超过0.05(或0.01)的事件当作小概率事件。(即α=.05或.01)

7.Ⅰ类错误(α错误):(H0为真)拒绝H0 /接受H1所犯的错误(弃真)。(即真实没差异却得出有差异),“1-α”意为正确接受H0的可能性

8.Ⅱ类错误(β错误):(H0为假)接受H0 所犯的错误(纳伪)。(即真实有差异却得出没有差异)“1- β”意为正确拒绝H0的可能性。

9.双侧检验(双尾检测,two-tailed test):只检验是否存在差异,不考虑方向性。

10.单侧检验(单尾检测,one-tailed test):检验在方向上是否存在差异。

11.其他应用~涉及平均数:单样本的Z检验/t检验;双样本的Z检验/t检验(其中,t检验含实例,区分独立样本与相关样本)

涉及方差:双样本的F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含实例,结合独立样本t检验

第九章方差分析

1.方差分析检验的虚无假设为:各样本所代表的各总体均值均相等。(即综合虚无假设)

2.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方差的可分解性

(独立样本F检验的)逻辑思想:从总变异中分解出组间变异(由自变量不同水平/分组引起)及(不可再分的)误差变异(也称残差、在独立样本F 检验中称组内变异)。当组间变异占总变异的较大比例(即远大于误差变异)时,我们认为组间效应显著(即因变量在自变量不同水平上的均值差异明显)。

3.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P267(结合表9-1的数据)

4.完全随机设计:属独立样本情况,组间设计/被试间设计:将被试分成若干个组,每组/每个被试分别只接受一个实验处理,即不同的被试接受自变量不

同水平的实验处理。

5.随机区组设计:属相关样本情况,组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要接受自变量所有水平的实验处理。

6.较之完全随机化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优点:①要求被试量少,更经济;

②从组内变异SSw中再分离出区组变异SSR,提高统计精确性。缺点:划分区组困难,有时根本不能用此设计(难以匹配或无法重复测量)。

7.当H0被拒绝时(即差异显著),就必须对各组均值进行进一步分析,以判断究竟哪两组之间存在差异,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关系的本质,这就是事后检验(post hoc test),也称多重比较(multiple comparison procedures)。

8.提醒:不能用两两t检验代替多重比较,不然犯α错误的概率会大幅提高。

9.常用的检验方法:LSD法(修正后的两两t检验),S-N-K检验法、Scheffe 法等。

10.实例应用:已知实验设计情况及部分平方和,进行方差分析。

第十章χ2检验

1.χ2检验的适用资料:适用于离散数据(称名、顺序)的显著性检验,是对次数分布(计数资料)的差异检验。

2.χ2检验的假设P293

1)分类相互排斥、互不包容。(互斥原则)

2)各观测值相互独立。

3)期望频数的大小。(适用性)

一般要求:每个单元格中的期望频数应大于5。

3.配合度检验的应用:

①检验无差假说:理论次数完全按概率相等的条件计算。

②检验假设分布/有差假说的概率。

4.独立性检验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的计数资料分析,常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

5.实例计算。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07章习题解答

1. 何谓点估计与区间估计,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点估计就是总体参数不清楚时,用一个特定的值,即样本统计量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但估计的参数为数轴上某一点。 区间估计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未知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它不具体指出总体参数是多少,能指出总体未知参数落入某一区间的概率有多大。 点估计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总体参数的估计值,缺点是点估计总以误差的存在为前提,且不能提供正确估计的概率。 区间估计的优点是用概率说明估计结果的把握程度,缺点是不能确定一个具体的估计值。 2以方差的区间估计为例说明区间估计的原理 根据χ2分布: 总体方差的.95或.99置信区间为: 即总体参数(方差)落入上述区间的概率为1-α,其值为95%或99% 3.总体平均数估计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总体方法为点估计好区间估计,区间估计又分为: (1) 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已知时,样本平均的分布为正态分布,故依据正态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2)当总体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样本平均数的分布为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3)当总体非分布正态方差未知时,只有在n 大于30时渐近T 分布,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渐近T 分布,依据T 分布理论估计其区间。 4总体相关系数的置信区间,应根据何种分布计算? 应根据Fisher 的Z 分布进行计算 5.解 依据样本分布理论该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正态 其标准误为: 其置信区间为: 该科成绩的真实分数有95%的可能性在78.55----83.45之间。 6.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未知的情形,故样本平均数的分布呈T 分布 其标准误为: 用df=99差T 值表,然后用直线内插法求得t α/2=1.987 其置信区间为: 该学区教学成绩的平均值有95%的可能在78.61---81.39之间。 7解:此题属于总体分布正态总体方差已知 计算标准误 ()()222212221σσσχnS S n X X n =-=-=-∑()()22/121222/2111)(ααχσχ----<<-n n S n S n 25.116 5===n x σσ45 .8355.7825.1*96.18125.1*96.1812/2/<<+<<-?+<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西方: 冯特桑代克 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1914年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俄国: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西方:①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不断扩大②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③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前苏联:①注重理论观点的探讨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布隆斯基、鲁宾斯坦②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③对西方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我国:20世纪初,出现第一本《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0年代学习和介绍苏联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 西方:①内容日趋集中,初步形成理论体系②注重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前苏联:①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发生变化,由排斥到亲近②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③注重理论方面的探讨,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理论④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我国:("文革")中断 四.深化拓展时期(20C80年代以后) ①各理论派别分歧越来越小,东西方相互融合 ②更加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国:复苏繁荣198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1、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学前教育有何启示?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复习资料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 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100 N f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核心

当代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包括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容。 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师、教学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第二章 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的迁移或概括。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

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最近发展区:指一定的已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即将到达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化: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维果茨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化。 场依存性: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客观事物)的一种认知风格。 场独立性: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在的参照(主体感觉)的一种认知风格。 反思型:能够做出缓慢但仔细而准确反应的一种认知风格。 冲动型:能够做出快速但不准确反应的一种认知风格。 说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他的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用多种方式表述教学容;主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梳理有关资料,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出来三个重要倾向,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比率数据 2、变量、随机变量、观测值 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总体、个体和样本 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统计图表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 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frequency polygon )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100 N f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数据类型 称名数据 计数数据离散型数据 顺序数据 等距数据 测量数据连续型数据 等比数据 2、变量:是可以取不同值的量。统计观察的指标都是具有变异的指标。当我们用一个量表示这个指标的观察结果时,这个指标是一个变量。 用来表示随机现象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大写的X或Y表示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许多个观测值。 3、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每一个具体研究对象,称为一个个体。 从总体中抽出的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对象的集合称为样本。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的容量n。 一般把容量n ≥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 <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4、统计量和参数 5、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样误差。 由于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读数方法等问题造成的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误差,称为测量误差。 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别,称为抽样误差 第二章 一、数据的整理 在进行整理时,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证明某数据是由实验中的过失造成的,就不能轻易将其排除。对于个别极端数据是否该剔除,应遵循三个标准差法则。 二、次数分布表 (一)简单次(频)数分布表 (二)相对次数分布表 将次数分布表中各组的实际次数转化为相对次数,即用频数比率(f /N )或百分比( )来表示次数,就可以制成相对次数分布表 %100 N f

(三)累加次数分布表 (四)双列次数分布表 双列次数分布表又称相关次数分布表,是对有联系的两列变量用同一个表表示其次数分布。所谓有联系的两列变量,一般是指同一组被试中每个被试两种心理能力的分数或两种心理特点的指标,或同一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 三、次数分布图 使一组数据特征更加直观和概括,而且还可以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和变动趋势作粗略的分析。 简单次(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次数多边形图 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累加曲线 (一)简单次数分布图--直方图 (二)简单次数分布图-次数多边图 次数分布多边形图是一种表示连续性随机变量次数分布的线形图,属于次数分布图。凡是等距分组的可以用直方图表示的数据,都可用次数多边图来表示。 绘制方法:以各分组区间的组中值为横坐标,以各组的频数为纵坐标,描点;将各点以直线连接即构成多边图形。 (三)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直方图 (四)累加次数分布图——累加曲线 四、其他统计图表 条形图: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统计项目数值大小的图形,主要是用来比较性质相似的间断型资料。 圆形图:是用于表示间断型资料比例的图形。圆形的面积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圆中扇形的面积表示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各部分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总分:171.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4,分数:14.00) 1.在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分期中具体运算阶段指()。 (分数:1.00)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15岁 解析: 2.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的是()。 (分数:1.00) A.感知运动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前运演阶段 D.具体运演阶段 解析: 3.提出“发展性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奥苏伯尔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解析: 4.小学儿童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1.00)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要形式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D.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解析: 5.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 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 (分数:1.00) A.三年级上学期 B.三年级左右 C.四年级上学期 D.四年级左右√ 解析: 6.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巴甫洛夫 B.列昂节夫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解析: 7.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分数:1.00)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解析: 8.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 段是()。 (分数:1.00)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50岁 解析: 9.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分数:1.00)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解析: 1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解析: 11.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分数:1.00)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第1 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本章重点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研究内容 ?选择使用统计方法的基本步骤 ?统计数据的基本类型 ?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方法在心理和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心理与教育统计的定义与性质 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2.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3.统计学大致分为理论统计学(theoretical statistics)和应用统计学(appliedstatistics)两部分。前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数理证明,后者侧重统计理论与方法在各个实践领域中的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范畴,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类似的还有生物统计、社会统计、医学统计、人口统计、经济统计等。 (二)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的特点 1.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与结果多用数字形式呈现。 2.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3.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数据具有规律性。 4.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三)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应注意的事项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时,必须要克服畏难情绪。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偏重于应用,只要有中学数学知识就具备了学好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前提。 (2)在学习时要注意重点掌握各种统计方法使用的条件。 (3)要做一定的练习。 2.应用心理与教育统计方法时要做到: (1)克服“统计无用”与“统计万能”的思想,注意科研道德。 (2)正确选用统计方法,防止误用和乱用统计。 二、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内容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可依不同的分类标志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一)分类一 依据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统计学可分为下述三种类别,这是由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史所决定的,也是最常见的分类方法。如图1-1 所示:

《教育统计学》练习题

《教育统计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假设检验一般有两个相互对立的假设,即和。 2、“75、84、72、8 3、91”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3、统计工作过程有、和 4、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5、位置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 6、表示间断变量的统计图有和。 7、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10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8、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9、“86、74、72、86、95”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10、教育统计资料的来源有两个方面:、。 11、统计图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图号、、、图注等。 1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和 13、概率的定义有两种:和。 14、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9分,平均分是9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15、6位女生的身高分别为:165、162、162、163、158、164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16、差异系数是与。 17、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8、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一般分为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部分 19、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2、反映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是()。 A 条形图 B 直方图 D 累积频数分布图 E 茎叶图 3、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20个城市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样本是()。 A 、100所中学B、20个城市 C、全国的高中生 D 、100所中学的高中生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答案

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教育统计学考试试题

1.(方差已知区间估计) 某中学二年级语文同一试卷测验分数历年来的标准差为10.6,现从今年测验中随机抽取10份考卷,算得平均分为72,求该校此次测验平均成绩的95%置信区间。 解 2(方差未知区间估计). 已知某校高二10名学生的物理测验分数为92、94、96、66、84、71、45、98、94、67,试求全年级平均分数的95%置信区间。 3. 3.(方差未知单样本t 检验) 某区中学计算机测验平均分数为70.3,该区甲校15名学生此次测验平均分 数为67.2,标准差为11.4,问甲校此次测验成绩与全区是否有显着性差异? 07(两独立样本t 检验). 下列数据是两所幼儿园6岁儿童某项测验成绩:甲园:11、8、10、11、9、10、9、12;乙园:13、14、9、13、11、12、12,试问两所幼儿园 该项测验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先进行等方差检验) 0.2580.643 4.21<<,接受0H 5.266 2.16t =>,拒绝0H ,两所幼儿园该次测验成绩有显著差异. 8(秩和). 从甲、乙两校随机抽取几份物理高考试卷,其卷面分数如下,用秩和检验法检验,甲、乙两校此次物理考试成绩是否一样?

H,可以认为此次两校物理考试成绩是一样的。 接受 9(秩和). 甲乙两校在全区运动会上各个运动项目的得分如下表,问甲乙两校在全区运动会上的得分是否一 经查表得 C -0.6 0.6 0.451494 225.7469 226 D -1.8 -0.6 0.238323 119.1614 119 E -3 -1.8 0.03593 17.96516 18 6.6. 请将三位教师对40名学生普通话比赛的等级评定转化为数量化分数,并求出A、B两个学生平均等级的数量比分数。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略) 第二章统计图表(略) 第三章集中量数 4、平均数约为36.14;中位数约为36.63 5、总平均数为91.72 6、平均联想速度为5.2 7、平均增加率约为11%;10年后的毕业人数约有3180人 8、次数分布表的平均数约为177.6;中位数约为177.5;原始数据的平均数约为176.7 第四章差异量数 5、标准差约为1.37;平均数约为1.19 6、标准差为26.3;四分位差为16.03 7、5cm组的差异比10cm组的离散程度大 8、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 9、次数分布表的标准差约为11.82;第一四分位为42.89;第三四分位为58.41;四分位差为7.76 第五章相关关系 5、应该用肯德尔W系数。 6、r=0.8;r R=0.79;这份资料只有10对数据,积差相关的适用条件是有30对以上数据,因此这份资料适用等级相关更合适。 7、这两列变量的等级相关系数为0.97。 8、上表中成绩与性别有很强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83。 9、r b=0.069小于0.2.成绩A与成绩B的相关很小,成绩A与成绩B的变化几乎没有关系。 10、测验成绩与教师评定之间有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7。 11、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具有中等强度的相关,相关系数为0.48。 12、肯德尔一致性叙述为0.31。 第六章概率分布 4、抽得男生的概率是0.35 5、出现相同点数的概率是0.167 6、抽一黑球与一白球的概率是0.24;两次皆是白球与黑球的概率分别是0.36和0.16 7、抽一张K的概率是4/54=0.074;抽一张梅花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张红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一 张黑桃的概率是13/54=0.241;抽不是J、Q、K的黑桃的概率是10/54=0.185

精选-《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A.x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y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C.y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 D.x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答:(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者正确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3)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 (4)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训练科学的推理与思维方法。 2.统计图表的作用有哪几方面? 1)表明同类统计事项指标的对比关系; (2)揭示总体内部的结构; (3)反映统计事项的发展动态; (4)分析统计事项之间的依存关系; (5)说明总体单位的分配; (6)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7)观察统计事项在地域上的分布。 3.简述相关的含义及种类。 答:相关就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心理统计学 第一章概述 描述统计 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得大量数据科学得科学得加以整理概括与表述 作用:使杂乱无章得数字更好得显示出事物得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得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得形式。 2计算数据得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 3计算量事物间得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 3列多列) 推断统计 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得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得理论与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得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 数据类型 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 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得数据。(都就是离散数据) 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得数据。(连续数据) 二根据数据所反映得测量水平 1称名数据(分类) 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得数据。

特点:数字只就是事物得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非参检验) 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 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得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得某种特征得程度得数据。(年级) 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不表示事物特征得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与谐系数以及常规得非参数检验方法。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得数据) 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得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得单位得数据。(成绩温度) 特点:真正得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 Z检验 t检验 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 定义:表明量得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身高反应时) 特点:真正得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得数据大多就是顺序数据与等距数据。 三按照数据就是否具有连续性 离散数据连续数据 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 变量:指心理与教育实验观察调查种想要获得得数据。数据获得前用“x”表示,即为一个可以取不同熟知得物体得属性或事件,其数值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称为变量。观测值:就是研究中确定得某一变量得取值。 随机变量: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得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三总体样本个体 总体:具有某种共同特质得一类事物。(欲研究得研究范围) 样本:构成总体得每个基本单元。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 技能是通过练习能提升的 C. 技能就是潜能 D. 技能一下子就能学会 B. 系鞋带 打电话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一、 单选题 (本题共 15 道题,每道题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 为正确 答案,每道题 1 分,共 15 分 ) 1. 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集中体现在对( )的不同解释上 A. 学习过程 B. 教学过程 C. 评价过程 D. 反思过程 2.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在( )阶段会出现“集体的独白”这一现象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3. 个体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知道如何用这些意识察觉来做出适当的行为, 并规 划、引到自己的人生,这种能力属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 ) A. 语言智能 B. 逻辑 - 数学智能 C. 空间智能 D. 内省智能 4. 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表 现出 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 A. 扇贝效应 B. 罗森塔尔效应 C. 巴纳姆效应 D. 天花板效应 5. 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主题分类( ) A. 人类学习 B. 网络学习 C. 机器学习 D. 动物学习 6. 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而完成的( ) A. 顿悟 B. 形式条件作用 C. 尝试 -错误 D. 模仿 7. 幼儿在没有家长的教导下,也会自发的学会爬行,这种现象叫做( ) A. 试误学习 B. 创造性能力 C. 潜伏学习 D. 客体永恒 8.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 实事件或真题问题上的教学称为( ) A. 支架式教学 B. 情境教学 C. 探索学习 D. 合作学习 9. 随机通达教学是由谁提出的( ) A. 斯波罗 B. 马斯洛 C. 维特罗克 D. 列昂节夫 10. 根据耶克斯 -多德森定律,当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作业时, 教师应使其紧张程度 控 制在( ) A. 较高的水平 B. 较低的水 C. 非常低的水平 D. 中等水平 11. 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关系,这种学习属于( ) A. 符号学习 B. 词汇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原理学习 12. 下列对技能描述正确的是( A. 技能就是活动程序 B. 13. 下列任务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 A. 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后,计算 3*5= ? C. 写创造性思维的论文 D. 14. 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 A. 分散学习 B. 谐音联想法 C. 画出系统结构图 D. 多种感官参与 15. 品德心理的核心成分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意志 C. 道德情感 D. 道德行为 二、 多选题 (本题共 6 道题,每道题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为 正确答 案,每道题 2分,共 12 分) 1. 以下哪几个不属于埃里克森提出的心理发展 8 阶段论( ) A. 主动感对自卑感 B. 自主对羞怯 C. 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 D. 友爱亲密对寂寞孤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