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学

社会的调控

《专题四—社会整合》读书笔记

新闻与传播学院10级广告班

学生:王明阳

学号:1018023954

社会的自我调控与包容性

《专题四——社会整合》读书笔记社会,即人的有机结合群体,亦可以理解为“一个组织”。在我看来,社会的整合内容不仅包括自我调控能力(人为参与下),还有包容突发事件的力量(人为破坏中)。社会的自我调控能力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即社会制度和社会控制;而社会的包容性在各种社会问题中可以得以体现。

首先,我想先来学习一下社会调控的两大基本内容:社会制度和社会控制。

人们生活在复杂却又有秩序的社会中——可是是什么原因使互不相同的人们能够共处?显而易见,社会行为规范和以此为基础的社会制度维系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

社会制度是一种社会规范体系,是稳定并指导人们活动的规则。那么,拥有如此重要地位的社会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呢?还是社会本身具有的呢?众说纷纭中,社会制度的起源可以分为自然起源和人为设计两种观点:自然起源论认为,作为行为规范的制度或者被重复使用的规范使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选择积累的结果,比如农耕制度,原始婚姻制度;人为设计论认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实现目标有意设计出来的,制度的安排带有明显的经济学或者政治色彩,比如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一般的,社会制度在三个层次上使用:社会经济形态层次(宏观

社会制度),社会生活领域层次(中观社会制度),具体的社会活动层次(微观社会制度)。具体地说,可以这样给社会制度下定义: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未定的规范体系。反复了解社会制度的定义,不难总结出社会制度的三大特征:普遍性,特殊性(多样性),相对稳定性。

社会制度是多样的,无非是为了服务于人类。那么,社会制度到底有怎样的功能呢?在总结社会制度的功能前,应该先来了解一下社会制度的构成。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四点:价值系统(社会制度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规则体系(民俗与民德),组织系统(具体指社会成员、群体、组织机构),设施系统(包括物资设备和象征性的器物)。社会制度的功能大概概括起来有五点:满足人们的需求,导向功能,整合与控制的功能,文化传递功能,社会制度的负功能。

通过社会生活的结构划和行为的标准化而形成的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就是社会秩序的具体反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按照制度和规范的要求形式。因此,适当的社会控制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思。

社会控制在学术界和实际工作中的两种用法,实际上反映了其两种含义以及两种来源。其中在社会系统与管理中,由安培分类、维纳建立的控制论得到广泛运用;而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社会控制是针对人的天性的衰败而言的,在人性的“自然秩序”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要维持社会秩序就必须采取新的机制,即用社会力量去约束人们的行为。

社会控制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统治与制约,政治与非正式控制,外在与内在控制,积极与消极控制。不难看出,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这二重属性、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矛盾决定了社会控制是相伴社会而产生的。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秩序反映了特定情况下的公共利益。因此,社会控制具有维持社会秩序、维持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但是,有时不合理且不能维持多数人利益的社会控制、或者,僵硬而有力且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的社会控制,也有可能对人与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种消极的作用可称之为社会控制的反功能。

特别强调的是,社会控制在实践的过程中常常涉及到社会控制的合理性以及控制程度的问题。其实,适当的社会控制,不仅可以达到与个人自由的平衡,还可以体现有助于人的价值标准。那么,社会控制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里大致可以提到的有习俗、道德和宗教以及政权、法律和纪律。但是,由人自主组建的并形成一种互相监督模式的社会控制,称之为社会舆论或者群体意识,较于正式的社会控制在群体日常生活中影响更甚。而对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不协调以至于需要进行社会控制的对象,称之为反常行为或越轨行为。

社会制度与社会控制的完美结合,使社会一直在有条不紊的发展。然而,即使社会调控与监控方面不断的完善,现实社会也不会向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一成不变的处于和谐当中,个体与群体可能遭遇不幸,社会也可能遇到一些麻烦。

这里,学习、了解并想办法解决社会问题,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可是,什么是社会问题?对于社会的正常运作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现象皆可称之为社会问题。默顿等人认为社会问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社会规定的正当的东西被破坏;社会期望的事物被中断;社会所珍视的社会模式与关系脱节。可想而知,社会问题是不被大多数人容忍的,并且需要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

破坏性、普遍性、复杂性、时空特征(社会问题是发生在一定时间与空间之中的)都是社会问题的基本显著特征。实际中,社会问题更多的被提到其影响范围以及严重程度,这就涉及到社会问题的另外两大特征:广度与烈度。

要研究社会问题,要先了解看待社会问题的角度。从社会问题认识的发展历史角度来看,主要有七大视角:社会病理学观点;社会解组论;价值冲突论;偏差行为论;标签论;批判取向的社会问题观;社会建构理论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现在,对于全球而言,主要面临的社会问题甚多,这里列举三例,分别是:人口问题,劳动就业问题,贫困问题。人口问题是世界性问题,尤其在中国尤为严重,导致如此局面,原因不单单是政策原因,还有历史文化背景甚至是人口惯性问题。劳动就业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意义重大。贫困可以说在一定角度看来是一种恶性循环现象,比如非洲。

就社会问题的探讨,我认为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全球的大敌。在欧洲有含大肠杆菌的黄瓜,在台湾有含塑化剂的食品,在大

陆有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一一曝光后,在我们担惊受怕的吃饭之余,我们更应该剖析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发生?怎样解决并预防食品安全问题?

从社会制度角度来看,很明显在对于食品成分以及食品安全的定义十分模糊。尤其是中国大陆,制度的漏洞是罪魁祸首之一。因此,要抓好食品安全工作首先要致力于完善现有食品制度,而且对于教育并且提高人们的素质也是重中之重,不能让解决食品问题陷入被动的局面中。

从社会控制角度来看,食品监管落后、不完善以及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轻松等现象都是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因素。所以,建立全过程的产业链监控体系是不必要之举。更可以借鉴欧盟的经验,对我国《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加以细化和具体化,且确保执行落实到位。

社会这个有机的大群体,正是有社会制度与社会控制,而持续的前进是发展。但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便是各种不同形式规则(制度),那么是否就可以说社会制度是服务于社会控制的?如果认为社会制度包含于社会控制,那么二者可以综合分析吗?亦或者在社会学中,二者不做区分?

备注:

1、功能的分类:(1)正功能和负功能(2)显功能与潜功能

2、制度化:人们活动方式模式化、定型化的过程。

制度的生命周期:形成阶段—成熟阶段—形式化阶段—消亡阶段

教育社会学课程大纲-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社会学专题研究》课程大纲 (Syllabus for the Seminar 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15年秋) 一、课程目标 1.熟悉教育社会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前沿问题; 2.熟悉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养成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专题1:教育社会学的性质与方法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从社会学角度或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何在? (2)相比于教育哲学、教育史等其他教育学科,教育社会学视角的独特性何在? (3)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工业化或现代化有何关联?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B allantine, Jeanne H,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a systematic analysis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1997. Chapter 1.(珍妮·H·巴兰 坦著:《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钱民辉著:《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章。

(3)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章。 专题2: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结构功能主义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结构功能主义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3)结构功能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结构是什么? (4)结构功能主义在解释或解决教育问题方面各具何种优势和不足? (5)举出运用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钱民辉著:《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章。 (2)珍妮·H·巴兰坦著:《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第五版),第1章。 (3)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版,第1章第3节。 (4)Carlos Alberto Torres and Ari Antikainen (Eds.),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an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new research and theory , Rowman & Littlefield, 2003. pp.21-41. 专题3: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冲突论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冲突论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冲突论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3)冲突论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结构是什么? (4)冲突论在解释或解决教育问题方面各具何种优势和不足? (5)举出运用冲突论主义分析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同专题2) 专题4: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互动论 1. 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互动论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互动论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科学的社会意义

科学的社会意义 什么是科学?综合来说,科学就是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同时,它反映了人类意识对客观自然的一种正确的认识。它是来源于人类实践并且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改造自然的活动,它指导着人类进行新一轮的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进行具体有续的整理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科学就如霍金的黑洞,神秘而深奥。但是我们人类正有着夸父逐日般的执着,我们对科学的探索永不止步,并且趋于完美。但我们要注意到的是,科学仅仅是趋于完美而非达到完美。科学是个成长过程,而成长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错误,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正如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因此,没有探索的精神,没有敢于接受一切新观点的勇气,没有铲除一切旧观念的决心,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是无法存在的。 很多人总是片面的认为,科学只产生于近代,因为近现代的社会技术决定了科学的发展。其实不然,科学的诞生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700万年,据考古发现,大约距今30万年前,原始人就在制造石器的过程中,开始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在距今一两万年前,原始人发明了新的劳动工具—弓箭。弓箭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利用弓箭有组织地狩猎,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剩余的猎物则被饲养起来,使人类由狩猎进入的畜牧时代;另一方面利用弓弦绕钻杆打孔的方法钻木取火,又发明了摩擦生热的制火技术,不仅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生产的手段;用火炼制粘土,发明了制陶技术;用火熔化铜和铁,制造出金属农具,使人类结束了一万多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社会学实包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类、文秘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本课程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文秘人才的整体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的社会认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课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45学时,具体课时分配可参照下表。 序号 课题 讲授 社会实践 绪论 3 3 社会 4 4 社区 4 4 四 人的社会化 4 4 五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 4 4 六

社会制度 4 七 社会结构 3 3 八 社会行动 4 4 九 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3 3 十 社会问题 3 2 5 社会控制 3 3 十二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4 4 总计 45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_章绪论 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学科特点及学科知识结构;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 重点:社会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调查方法。

难点:社会学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章社会 了解社会的内涵、社会的本质特征及社会的类型划分;了解与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人口与社会、义化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重点:社会的概念及本质、自然环境与社会、人口与社会及文化与社会。 难点: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类型及变迁。 第三章社区 了解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构成要素以及社区的类型划分;了解与认识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等社区的基本特征。 重点: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基本特征。 难点:社区的分类。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 了解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的内容、条件和方法;了解与认识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化的整合。重点: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的内容及条件和方法;社会化的过程及知识化、现代化与社会化的关系。 难点:社会化整合 第五章社会群体社会组织 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及社会群体的分类;了解认识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一家庭、次级社会群体一社会组织的起源、涵义、特征及其构成、分类、功能和管理。 重点:社会群体的概念、家庭的社会功能、社会组织的含义特征及其构成和分类。 难点:社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过程。 第六章社会制度 了解不同类型的社会制度化模式以及社会制度的涵义、特征与类型;认识社会制度的结构和功能及社会制度的变迁。 重点:社会制度的涵义、特征、构成、功能。 难点:不同类型的社会制度化模式。 第七章社会结构 了解社会结构的含义和类型;初步认识各种社会分层理论;并通过一定的社会调查认识和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制度化安排与变迁。 重点:社会结构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马克思主义阶级分层理论、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难点:社会分层的理论。 第八章社会行动 了解社会行动的定义、类型及模式;了解和认识社会行动方式、特别是集体行为的原因、过 程、类型和—?般特征。 重点:社会行动的概念、类型、方式;集体行为。 难点:社会行动研究。 第九章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 了解社会变迁和社会流动;认识社会发展的要素、类型及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化进程、模式和演进的基本特征。 重点:社会变迁与社会流动、社会发展的要素及类型与理论模式、中国现代化研究。 难点:中国现代化演进过程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社会问题 了解社会问题的涌义、特征和类型;了解各类社会问题的理论分析;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和认识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二、填空 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 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 (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 (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 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 (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 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9.实验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发现因果关系的方法。 10.文献法: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1.定性分析: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2.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二、填空 1.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经验性、应用性。 2.当代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流派:后实证主义、新人文主义、批判诠释理论、后现代主义。 3.问卷调查的内容:个人基本情况、行为和态度。 4.问卷类型:自填式和代填式。 5.文献来源:官方文献、个人文献、大众传播媒介。 6.定性资料的主要来源:实地源、文献源。 三、简答 1.社会学的功能:(1)研究功能(2)教育功能(3)社会管理功能(4)社会批评功能 2.社会学方法论探讨的主要问题:(1)社会现象的性质 (2)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基本建设(3)价值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 3.实验法的类型: (1)根据试验环境分为:实地实验、实验室实验 (2)根据实验方法分为:标准实验、准实验、控制实验、双盲实验 4.文献法的优缺点: 优点:(1)资料信息恒古不变(2)费用较低(3)可研究历史现象(4)适合做纵横分析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意义完整版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意义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即我们不断地意识到我们的行动对别人的效果,反过来,别人的期望影响着我们自己的大多数行为。它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社会互动是人类存在的重要方式。 作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社会互动理所当然地引起了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浓厚兴趣。马克思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交往这一概念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对社会互动有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继其之后布鲁默率先使用了“符号互动论”一词来指代以米德思想为核心的若干理论形态。拟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通过对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则的研究提出了常人方法论;还有社会学家如霍曼斯、布劳用交换的理论来解释人们之间的交往,提出了社会交往理论。社会互动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互动理论,但这些理论极大的增加了人们对人与社会的了解,促进了社会化的进程,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正确有效的方式,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一、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 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所有方式,这些交往是人的从事共同活动的过程。这里包括人们之间的生产活动和产品交换,人们之间思想的交流和沟通,也包括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战争等。交往对于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第一,交往是个体生存的需要;第二,社会交往是人自我表现的方式,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展示自己真正的天性;第三,社会交往构建着社会,人们相互之间是作为处在生产力和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而发生交往的,同时由于这种交往又决定着生产和需要,所以人们之间的交往每天都在重新创立着现存的关系。 李芹女士对大学生的幸福感做过一个研究,她发现在年级间大三学生幸福感指数明显高于大生四学生,在独生间,非独生子女幸福感指数略高于独生子女。而在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差中,大四学生的心理状况远低于大三学生,在心理适应性和平衡性上非独生子女优于独生子女,而乡村生源比起城市生源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敌对。这些充分显示社会交往对一个人正常生活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交流和交往才能了解其他人,才能将自己的特性展现出来被他人了解,这构成了了我们生活的基础。 二、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也称符号相互作用理论)是一种通过分析在日常环境中的人们的互动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理论派别,它主要研究的是人们相互作用发生的方式、机制和规律。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符号是因为人们赋予了它某种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大家(相关的人们)所公认的,如文字、语言、物品、情境等。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有:第一,人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用符号表示各种体验的能力,人是符号的使用者;第二,人类运用符号彼此沟通,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看中介作用;第三,人们通过解释他人行动中所具有的符号意义进行交流和互动;第四,在互动过程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地修改对事物的定义;第五,角色扮演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在角色扮演中人们不断进行内部解释,即想象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行动的意义。

自考《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史上最全

自考《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史上最全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力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而产生出来而必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结合关系:人们在感情和行为诸方面相互结合,以达到共同目标的关

社会学答案

单选题 2.第2题 孔德的代表作是() A.《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B.《权力精英》 C.《实证哲学教程》 D.《神圣的帷幕》 C 4.第4题 下列关于角色的理解,正确的是 A.角色内含着一系列的权利义务关系 B.角色与身份是相同的 C.角色与地位是相同的 D.角色与社会期待无关 A 10.第15题 个体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指() A.身份 B.地位 C.角色 D.角色丛 B 15.第22题 认为存在许多相互冲突的文化要素,不同文化要素代表不同群体或社会阶级的利益的文化分析视角是() A.生态学视角 B.互动论视角 C.功能论视角 D.冲突论视角 D 26.第50题 一般认为,最早使用“社会互动”的社会学家是() A.齐美尔 B.涂尔干 C.滕尼斯 D.帕累托 标准答案:A 28.第52题 如同们师兄弟这样群体成员对其有忠诚感的群体,属于() A.外群体 B.内群体 C.正式群体 D.次级群体 标准答案:B 4.第4题 以下沟通方式,属于语言沟通的是()A.借助面部表情的沟通 B.借助身体姿势的沟通 C.借助行为举止的沟通 D.借助文字的沟通 标准答案:D 16.第16题 家庭的本质关系是() A.婚姻关系 B.血缘关系 C.收养关系 D.同代关系 标准答案:A 18.第18题 社区发展的直接目标是() A.培养社区成员的民主意识 B.协助社区成员认识到自己的共同需要,协助社区运用外部援助和内部资源 C.提高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经济收入水平 D.建立良好的社区内部人际关系和合理的社会结构 标准答案:B 23.第23题 按照霍尔的观点,45至120厘米的距离属于() A.个人距离 B.公众距离 C.亲密距离 D.社会距离 标准答案:A 30.第30题 再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的区别是() A.再社会化的环境相对开放,继续社会化的环境相对封闭 B.再社会化具有自主选择性,继续社会化具有强制性 C.再社会化在成年早期进行,继续社会化在成年之后进行 D.再社会化具有强制性,继续社会化具有自主选择性标准答案:D 1.第1题 假设教师、警察和消防员的职业声望分别是75分、70分和65分(满分100分),如果一个人从警察变成了教师,他的社会流动属于() A.向上流动 B.水平流动 C.向下流动 D.地理流动 标准答案:A 3.第3题 被假设为会对其他变量造成影响的原因变量是() A.控制变量 B.因变量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无) 第二章 1 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2 描述性功能:那些为了了解和掌握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而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3 解释性功能: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 4 预测:要提示将来的社会事件和状态是怎样的,包括预见与对社会未来的测量双重含义。 5 规范性研究:确定预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6 社会批评:社会学参与社会的另一方面,就是对旧的思想,旧的观念和阻碍社会进步的事物,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克服和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 7 问卷调查:以文体表格形式向被调查者收集相关资料的一种定量研究方法。 8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深入研究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9 参与观察:研究者在某种程度上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社会活动中,使自己成为被研究群体中的一员一种观察方法。 10 个案研究:对某个社会单位的生活全过程或关于它的某个方面的个别实力和整体相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11 科学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发现证实社会现象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12 非介入性研究: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收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种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13 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4 定量方法: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第三章 1 社会:以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2 角色: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3 社会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

对社会学几个方面的认识

认识社会学 1、对于社会学的接触 在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时,我才接触到这门被人关注甚少的专业——社会学,然后又阴差阳错的进入了这门专业,带着我的憧憬与好奇,我开始走进社会学的世界。 2、对于社会学几个方面的认识 (1)什么事社会学。这是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在我脑中,社会学的概念很是模糊的,更谈不上中形成具体的内容了,所以首先我思考的是社会学的概念。社会学的概念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具体社会科学,并且,它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我对这个概念是这样理解的,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看这个概念就能够理解,任何社会问题的产生都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的因素,所以社会学是会借鉴了很多其他学科来研究怎么解释这些问题的产生以及如何解决。从老师口中我也了解到,社会学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有社会学原理,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统计这几门最核心的课程,而要想真正的研究社会学,还必须对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有深刻的认识,否则也就无法真正掌握社会学。 (2)学习社会学的意义所在。每一门科学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社会学的价值和人们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又何在呢?我觉得其意义之一就是社会学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客观的认识社会,并且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认识社会是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将来会怎样变化,社会学会提供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其意义之二是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和实践意义。社会学帮助人们

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基础,帮助人们在维持和改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等方面避免了盲目性,增强了自觉性,制定出正确的社会政策,为社会改革服务,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最终为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学习社会学的意义,就是可以利用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去认识、分析、解决我们周围的问题,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 (3)社会学这门学科的优势所在。首先是讲对于社会学这个专业学科来说在中国还是比较年轻的学科,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对我们的学科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是经济学唱主角的话,现在和未来20年应该是社会学和相关学科可以更多的发出声音来。因为当我们强调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时候,我们会更多的涉及到非经济因素,社会公平社会正义,各种统筹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的进入我们的视野,进入政府决策的过程,老百姓也会越来越关注。所以我们的学科还是处在非常好的发展时期,对于刚进大学学习这门专业的同学来说可能有很多机会在等着我们。 (4)社会学这门专业的职业去向是什么。我们所学习的专业和我们以后的就业有着直接或间接上的联系,那社会学的就业趋势也是我们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必须考虑的问题。社会学在国内还没有被大多数的用人单位所理解,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个学科正在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为今天的中国社会处于急剧变迁的时期,社会结构分化加剧,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因素更趋复杂,现实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始出现困难。而这一切,都需要社会学来逐一解决。社会学专业的职业去向主要有哪些呢?目前,在社会领域还没有一个部门是必须由社会学来提供专门人才的,但是除了纯技术性职业(比如会计),大多数的社会领域,如新闻机构、政府部门、市场运销、企业管理、公共关系等部门,社会学毕业的学生都时能够胜任的。因为社会学的训练不但赋予我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3.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5.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8.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具有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是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型。10.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11.过度城市化(超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12.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13.阶级: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14.制度化优先: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15.规则系统:是在一定的活动领域内指导人们的规则体系,用以规定在这个制度笼罩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相互关系以及人们各自的行为模式。16.设备系统:制度的实行和表现,最后还要依赖于一套有形的工具,一套物质设备。设备系统包括实用的设备和象征性的设备。17.越轨行为:是一个人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18.社会问题: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关系失调两个方面。19.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20.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21.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主要是指经济上、物质上和保障或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缓解社会问题。22.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也称社区组织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认识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社区组织的核心是把社区中分散的资源组织起来,依靠社区自身的力量解决社区的问题。23.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24.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一种积聚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25.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6. 社会需要: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27. 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成果,狭义是指人的意识形态部分。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所谓社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和非物质的产品。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综合文化三个部分。28. 情景定义:是社会学家托马斯用来解释人们社会互动机制或过程的概念。它指人们在行动之前.对自己所处和面对的情景进行的审慎考虑和主观解释,这种解释对人们采取何种行动有直接影响。29. 社会化: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的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30. 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31. 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社会上存在的一切人类活动的共同体;社会学中的社会组织是指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执行一定的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的社会群体。32. 社会分化:是指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认可了的区别。原因是社会分工,因素含生物因素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一、对社会学的认识 (一)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是一门利用经验考察与批判分析来研究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的学科。社会学的研究问题无一不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且社会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是随着社会变化发展而变化,因此,社会学是从系统的社会整体出发,综合地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动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动、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整合、社会冲突和社会变迁等社会事实的学问。 1、社会学是研究整个社会的科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这一完整体系 以及论述与整个社会有关的各种社会法规、过程和人群的学科。 2、社会学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通过研究社会 发展情况以及其方法和规律,来促使社会良性运行。 3、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它研究人们的社会 性行为规律的科学。 4、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或群体生活的科学,以其科学的社会 观,寻求社会生活的系统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5、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成或社会制度的科学,是研究社会关系 的科学。

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一)社会学的功能 每一学科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社会学在其实践和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不断完善,其作用不断得以发展,社会学的作用在于描述、解释、预测、规范社会的发展。社会学可以客观、完整地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现状资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图景,社会学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方法,帮助我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这使得我们能够客观的认识社会。社会学说明了社会事实发生的主客观原因,揭示了事物的现象和过程。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的方法去预测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社会学是在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并且规范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方法。 (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1、对人自身的作用 首先,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社会知识,促进个人的社会性发展,帮助人们制定出正确的社会政策,为社会改革服务,最终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能够使我们利用所学的社会学基础知识,更加科学的分析以及解决我们周围的问题,以便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对社会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理解他人,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使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对整个社会世界进行探究,从而使我们更

社会学的意义

第四节社会学的意义 一、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指导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健康的生活 现代社会的生活完全不同于传统社会,其主要特点是:(1)生活社会化。现在社会不管是中国还是别国,都普遍存在着这点。人们的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封闭、闭塞的情况了,也没有人去过那种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的生活了,即使他们想也很难做到了。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更是加剧了这种形势。 (2)社会生活变动速度加快。随着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们的生活变动速度开始加快。但如今的我们赶上了发展迅猛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高科技产品的换代也非常迅速,这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与革新,这使得社会生活变动速度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3)社会生活多样化。科技的发展与产业的革新,以使各国有能力生产出更多和品类更多的商品。再加上全球化,已经使得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商品都有可 能在全球的其他地方被发现。 (4)社会生活复杂化。社会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有面对面才可以交谈,只有道学校才能接受正规的教育。如今是网络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一些生活习惯,使本来就很乏咋的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化。 二、提供科学管理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社会学在这方面的意义有以下方面: (1)社会学可以对社会发展的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 (2)社会学可以进行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3)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和社会管理、社会工作的研究地解决社会问题,科社会学地治理社会提供理论和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是一种经验研究方法,主要是运用科学的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社会事实。 三、社会学在学科发展和研究上也发挥重要作用 1.它是发展边缘学科的基础。它对社会整体及各部分联系的研究,为各专门学科之间的沟通架起了桥梁,为交叉、边缘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基础和事实根据。同时,社会学分支学科的大量涌现也促进了其他边缘学科的产生、 发展。 2.它是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骨干。社会学整体性、综合性研究的特点使它在对某一现象的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中,可以把各学科联合起来,把它们的研 究成果综合起来。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并且着这一基础上对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还着眼于此来研究社会。基于此点,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关系。就拿哲学和一些单科性社会科学作例子,社会学涉及整个社会系统,而他们只是涉及某一方面、某一个或几个系统,因此,社会学既是哲学和单科性社会科学之间的中介,有时其他社会科学一起成为哲学 与社会现实之间的中介。 【本章小结】

社会学课程小结

社会学课程小结 工商0802 3080805055 吕俊钦 大三的第二个学期结束了,匆匆忙忙地来,匆匆忙忙地走。回想大三这一学期的课程,感悟良多,《现代社会学》作为课程中的一门,任教老师的风趣,讲堂的精彩,无一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又进一步的加深了。社会不仅仅是一个人类的集合,它还有更多层次的意义。 在这里,有必要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学期所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开堂地第一节课中,马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了社会的含义,那么社会、社会,到底什么才是社会?依然记得小学的时候,每一学期老师都会发给我们一本名叫《社会》的书,但是不会作为一个课程来讲的,也只是在课外的时间里拿出来读一读,什么是社会,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在《现代社会学》里,马老师介绍社会就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方式为基础的,相互作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的角度进行考察,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共同组成了社会。 在开堂的第一节课,马老师就说明了了学习社会学的意义:社会学是人类自身认识的一场革命,学习研究社会学,从宏观上对国家和社会,从中观上对工作和事业,从微观上对人人生活和幸福都是至关重要的。它促进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和理性化,为社会发展、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地依据,提供公共管理、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知识,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助于人格修养。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已经很长了,它所研究的对象深度也越来越深了。 接着讲到了第二章:社会的构成要素。在这一章里,马老师为我们从人口、环境、文化三个因素和社会的关系方面更深层次地介绍了社会,以及一些普遍的社会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等。第三章中又讲解了社会化及社会角色,可能有人对社会化这个概念有些模糊,社会化就是个体通过学习社会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使自己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过程。这一章主要讲述了社会化过程和途径,社会角色的类型、扮演及失调问题。 记得在社会角色扮演这一小节中,马老师曾多次要同学们列举一些扮演角色,诸如学生这个角色,其实并不只是作为一个学生来讲的,在学校里,他是学生,班干部,团员,党员,在家里,他是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兄弟,一个姐妹,从名族上来说,他又是一个汉人,亦或是少数民族人,因此一个人在社会里承担的角色其实有很多,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只要是社会中的一个成员,我们都应该承担起属于自己的某种社会角色,当我们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就应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在社会舞台上,人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角色,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社会角色的确定就是要回答:“我是谁?”确定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充当起某种角色。 第四章的时候,马老师给我们介绍了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社会分层指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得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不同而呈现的高低有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的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3.优势需要:一般地说,人们的需要是从低级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的,但事实上人们的活动并不是同时只有满足一种需要活动,而是有几种需要活动并存的,不过在同时期内,只有一种活动占有优势,叫做优势需要。 4.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5.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个性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总和。7.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8.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效忠、服从和依赖基础上的组织管理方式。其基本特征是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管理者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无规章制度,或有规章而不循。这种管理方式俨如封建家庭中的家长对于成员,家长有绝对的权力,而不管对错,成员的顺从只因为对方是家长。正因为如此,具有上述特征的管理方式才称为家长制,应该说明的是,家长制并不仅仅是,甚至主要不是以家庭成员为对象的管理方式,而是指具有强烈封建色彩的落后的管理方式。 9.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的主要特征:(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具有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是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这是一种理想型的组织与管理模型。 10.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使城市数目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城市化又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11.过度城市化(超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从而造成劳动力供给超过城市发展需求,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的现象。 12.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13.阶级: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4.制度化优先: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