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资料1

第一章,科学与技术概论

第一节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含义辞海解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看成是知识、知识发展和知识运用过程的统一。

(二)科学的特征 1 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理论、概念或原理、学说。 2 它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重复性、再现性和可比性的特点(检验科学的三性的基本原则,符合三性――真科学、否则假科学)。3 它具有连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的特点。4 它的发展变化没有止境。

二、什么是技术

(一)技术的含义愿意:是指个人所掌握的技巧、手艺等技能或本领。表现形式: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个方面。根本目的:在于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价值标准:在于是否实用和带来何种经济效益。

(二)技术的特征 1 综合性与集成性 2 通用性与适用性 3 依存性和连锁性 4 先进性与经济性 5 技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6 个性化

(三)技术的本质为实现预期结果而重复进行的优化操作。

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一)两者的区别 1、职能性质上的区别科学的根本职能是认识世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着重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根本职能是改造世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保护,着重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科学――精神财富,技术――物质财富。成果表现:科学――新现象、新规律、新法则的发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新方法、新工艺的发明。2、发生地的区别科学以大学为中心,技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技术发明与技术开发的主体)

(二)两者的联系相辅相成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在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术是中间环节,技术是科学原理的物化和应用,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三)两者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科学的技术化是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技术的科学化是现代技术生命力所在。

第二节科学技术系统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分类与结构

(一)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科学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开发性研究。三个层次: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应用科学

(二)现代自然科学的四大门类——理、工、农、医四大门类(理-基础科学、工-工程科学、农-农业科学、医-医学科学)

(三)现代科学的网状结构 1、边缘科学,2、横断科学,3、综合科学

(四)关于软科学人们把研究解决如何管理科技、经济与其他社会课题的学科,如科学学、管理学、决策科学、领导科学、系统科学、技术经济学、人才学以及各种政策研究和发展战略研究等,统称为软科学。研究自然科学某一领域的各个学科,如基础科学各学科及工、农、医等应用科学,统称为硬科学。

二现代技术分类三大类:实验技术、基本技术、产业技术

三当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1、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状态,科学的发展按指数级增长。

2、科学技术创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学成采商品化周期大大缩短。

3、科学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科学交叉点往往是发展前沿。

4、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密切结合。

5、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加快。

6、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7、大科学时代,科技研究方式和组织方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8、原始性创新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四 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

1、科学与技术结构中心发生转化。

2、高度数学科学化。

3、跨门类科学与技术整合化。

4、科学与技术一体化

5、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社会高度科学技术化。

6、向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方向发展。

五人文社会科学

1、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含义

人文科学:是关于人的自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特别是精神文化属性进行探研的学问。

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它以人的共同体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人文社会科学的分类五类:基本社会科学、应用社会科学、规范性的社会科学(法律学)分析性的社会科学(统计学)及记在行的社会科学(历史学)。

3、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联系(二者共同点)人文社会科学,具有一切科学所具有有的基本图特性,是人类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是推动力是发展的实践性力量。无论是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形成或者运用,都不能与A特定时代的背景性因素向分离。这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特征,也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社会科学主要区分点。B民族性、C某种阶级倾向性。

4、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价值导向功能(思想、文化、政治建设功能)、调控管理功能(经济建设、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等。

5、科学与人文分离的几个方面。

①自然科学与技术愈演愈烈的学科分化和扩张,使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②学问普遍的科学化和功力化。③重视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体制,人为地造成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疏远与隔绝。④自然科学自许的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发现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

6、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①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②人文社会科学社会自身已经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有机统一体。③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7、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社会的发展趋势

①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文化背景名,出现了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②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导性价值取向,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③思维方式上,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由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④应用性研究比重加大。⑤从具体研究方法和手段看,出现了高技术化的趋势。

第三节科学思想、科学与人文精神

一、现代科学思想:系统、发展、生态化

①古代、近代科学思想古代――古希腊人的自然哲学观念。近代――机械论世界观。

②生态有机论与系统整体观是现代科学思想的基本理念。

二、科学与人文精神:求真求善的理性精神

1、科学与人文精神的含义,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人文精神是关于“价

值的知识”,是对“事实”和“真”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应当怎样的问题。

2、科学精神的内涵和特征。①客观的依据,求实的精神。②实践的检验,实证的精神。③批判地前进,探索的精神。④思想的导航、理性的精神。⑤多元的思考,创新的精神。⑥理性的追问,怀疑的精神。⑦独立的精神,执着的坚持。⑧品等的真论,宽容的激励。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提纲2

第四节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一、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1、科技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促进文化思想进步。

3、科技改变着社会生活。

4、科学技术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科学技术的双重性

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引发的问题

①、环境公害问题。②、生态失衡问题。③、资源危机问题。-水危机。④、伦理道德问题。

⑤、个体发展问题。⑥、高新技术为害问题。⑦、复杂技术脆弱性的问题。

2、几种流行的反科学技术思潮。

三、科技与知识经济。

1、“知识经济”的含义: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2、知识经济中“知识”的含义,包括科学、技术、技能、技巧和管理知识等,科学知识又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等。

3、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是创新。

4、知识经济的三大矛盾:知识内涵的丰富性与生产和利用知识能力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作为交易客体的知识,买卖双方不对等的矛盾: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权侵权的矛盾。

5、知识经济的社会效应——“双刃剑”正效应4:①创造高增长的经济。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③优化高创新的产业。④促进可持续的发展。负效应3:①加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产生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③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

6、知识经济的核心――信息技术。

7、知识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差距。

第二章,基础科学门类及前缘领域

现代自然科学是有基础科学、技术阿科学和应用科学三大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

判断一门科学是否基础科学的定性标准:首先,j基础科学实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其次,基础科学是人类新观念产生的源泉之一。再次,基础科学是潜在的巨大生产力。第一节数学进入科学殿堂的金钥匙

数学是围绕数和形这两个基本问题不断演化、展开、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的学问。分为两大类: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纯粹数学研究数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它是数学的核心,是最抽象、最基础的部分。又叫基础数学,分为三大类:代数类、几何类、分析类。应用数学主要包括:概率数理统计、计算数学和运筹学等重要分支学科。发展趋势及前沿领域是:

①高度的抽象性。②应用的广泛性。③计算机与数学科学的相互作用。④纯粹数学。

⑤应用数学。⑥计算科学。⑦统筹学与运筹学。⑧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物理学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自然科学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当前物理正向微观。宏观和复杂体系这三个基本方向上迅速发展。

第三节化学神奇的魔术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即从一种物质变成其他物资过程的科学。

21世纪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重大区是有:①更加重视国家目标,更加重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②理论和实验更加密切结合。③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更加重视尺度效应。

④合成化学的新方法层出不穷。⑤造成污染的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转变。⑥分析化学已发展成分析科学。合成、分离、分析方法的三连用已成为必然。

第四节天文学宇宙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之一,他说研究的对象涉及宇宙空间的各种星体和物体。区别天象-天文学家-研究地球大气层以外各类天体的性质和天体上发生的各种现象。气象-气象学家研究地球大气层以内发生地各种现象。

21世纪天文学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将是研究宇宙中的基本粒子的性状、相互作用和起源。最近,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用立体银河系图首次测量出宇宙最轻的粒子――中微子的重量。第五节地学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地学,就是地球科学,它的研究领域是地球的结构、性质、演化历史和运动规律,其对象包括固体地球及环绕地球的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整个地球系统。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由一系列同心圈层组成,以地表为界限,外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分地壳、地墁和地核。

地学发展的主要趋势:1、既重视全球、全局性的大尺度变化规律,又不忽视区域的特点。2、综合研究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层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是地学发展的又一趋势。

3、将继续向更宏观、更微观两个方向不断拓展、深入。

第六节生物学生命现象千姿百态

生物学即生命科学,它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基础科学。根本分为、微生物,植物,动物三大类,结构上又有分子,细胞,个体。群体等层次。生物体都有共同的生物特征,就是具有生命,能够新陈代谢、繁殖。遗传。并逐步进行物种演化、自我复制、自我更新、自我组织。

我国科学家20世纪80年代提出当代生物学的四大基础前沿科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生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是体现生命功能的大分子,核酸是体现遗传信息载体的大分子。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苷酸(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DNA-﹥RNA-﹥蛋白质单向传递的“中心法则”。

21世纪生物学的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是:对生命现象的研究不断深入和扩大,向宏观和微观、最基本和最复杂的两极发展。

第七节待解之谜四大科学难题

1、人体基因结构。

2、宇宙中的暗物质。

3、受控核聚变。

4、生命起源。

第三章,高技术及应用

第一节高技术概说

一、高技术的基本概念 1、高技术的涵义:

2、高技术发展的三个层次: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层次。

3、高技术的主要领域: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几大领域。(自信生激、材能空海)

二、高技术的特性

1、高战略性。是高技术最基本特征之一。

2、高创新性。

3、高增值性

4、高渗透性。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CAE)。”3A”革命,工厂自动化(FA),办公自动化(OA)和家庭生活自动化(HA)。

5、高投入性。

6、高风险性。国外把人才、资金和管理视为发展高技术的三个基本要素,称之为3M(Men、,Money、Manage)

7、高竞争性。(战创值透竞风投)

三、高技术的发展趋势-7化(极设综叉一两合)

1、逼近极限化。

2、走向设计化。3综合集成化、4、交叉融合化。5、科技一体化。6、军民两用化。7、国际合作化。

第二节信息科学技术

一、信息科学技术的概念

1、什么是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源、信息的产生、获取、识别、转换、组织、存储、处理、检索、表达、评价和信息提供等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学。

2、什么是信息技术:是高科技的先导技术和关键技术,包括电脑硬件、软件、资料传递设备和信息服务等四大方面。

3、信息技术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物质、能量、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三大基本要素。

二、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其他高技术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1、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①数制采用二进制。②程序、数据存储原理。③自动工作。④具有通用性。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5个字来概括-巨、微、网、智、多

3、21世纪的计算机: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1946年2月15日第一台计算机诞生。

三、通信技术

通信技术是当代最活跃的技术领域之一,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数字通信是现代通信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现代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1、光纤通信技术光导纤维通信技术

2、卫星通信技术

3、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技术的关键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即编码和译码。

四、信息高速公路

1、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特征:①拥有很高的信息容量。②提供更多的综合性服务。③终端信息服务设备都是多媒体计算机。

2、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作用:①是未来社会的基础性设施。②将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③可促进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五、信息产业是21世纪经济的先导,信息产业的崛起是21世纪经济最重要的特征。包括两大类:一是电子信息产业,二是信息服务业。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复习提纲3

第三节生物技术

21世纪将是生物学世纪,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高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生物技术产业将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生物技术包括了传统的发酵工程,细胞工程以及现代的遗传工程和DNA 技术。其中、遗传工程最为引人注目。

一、生物技术的定义: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有时也称生物工程,。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是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新技术。

二、生物技术的种类及其相互关系。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项技术:

种类:①基因工程。②细胞工程。③酶工程。④发酵工程。⑤蛋白质工程。

关系: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基因工程技术是核心技术。

三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①克隆技术。就是遗传上同一机体细胞系(株)的无性生殖。克隆技术是一种新的生物技术,在现代生物学上被称为“生物放大技术”。②蛋白质工程。③生物计算机。

第四节激光技术

激光器是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

一、激光的特点:1、定向发光。2、高度极亮。3、颜色极纯。4、闪光时间可以极短。

二、激光的产生

三、激光器的结构:基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工作物质。2、泵浦源。3、谐振腔。

四、激光的应用:1、增产粮食。2、改良果树。3、在畜牧业中大显身手。4、激光医疗。5、性能优越的激光加工。6、最精密的尺子。7、激光致盲武器。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1960年美国休斯实验室的梅曼研制的。

第五节自动化与创造新技术

一、制造技术的地位、作用与发展阶段

二、自动化技术及应用

1、自动化的概念及理论。概念:是指在没有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机器设备或生产管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自动控制理论:两个支柱技术:一个是自动控制,另一个是信息处理。反馈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基础,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反馈控制。

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设备或设施有:计算机系统、传感器和执行机构。

2、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①工业自动化。②军事自动化。③农业自动化。④办公自动化。⑤家庭自动化。

三、现代制造技术的技术基础。 1、数控技术。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四、前景骄人的先进制造技术。

1、柔性制造系统。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准时生产制。

4、并行工程。

5、敏捷制造。

6、虚拟制造。

7、微观制造。

8、机器人-高智商灵物。

第六节新材料技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能源、信息技术。

新材料的高要求6点超高温、超强度、超微比重、多功能、无污染(可自毁)、可再生。一、纳米材料:是一种长度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千分之一微米。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它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二、超导材料技术 1、超导磁悬浮列车。2、超导计算机。3、超导发电机与超导电力运输。

三、新金属材料 1、有“记忆”的金属。2、超塑性合金。3、泡沫金属。4。储存氢气的新金属。

四、高分子合成材料 1、工程塑料的开发与利用。2、合成橡胶的开发利用。3、合成纤维的开发利用。

五、陶瓷材料―优点―抗高温、超强度、多功能。 1、结构陶瓷。2、电子陶瓷。3、生物陶瓷。

四大新材料:精细瓷陶、高性能分子材料、新金属材料、复合材料

第七节能源科学技术

一、常规能源利用新技术。 1、洁净煤技术。2、节能新技术

二、新能源

1、太阳能。特点:无穷无尽、干净能源、3种利用方式:a、利用太阳能集热器来加热水。

B、利用抛物面镜聚焦阳光发电。

C、(最有前途)光伏电池直接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2、生物质能:又称生物能,―――绿色能源之称

3、氢能

4、核能

5、其他新能源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垃圾能

三、世界能源新技术

1、燃料电池

2、室温核聚变

四、未来能源

第八节空间技术

1、什么是空间技术:就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现阶段又叫航天技术。

2、世界空间技术取得的成就。①人造地球卫星②运载火箭③航天器发射场④航天测控⑤载人航天⑥空间科学实验

3、空间技术的发展趋势①发展低成本,可重复使用的空间运输系统。②应用卫星将继续向提高水平、降低造价、扩大应用的方向发展。③联合建立大型空间站是空间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④深空探测向纵深发展。

第九节海洋技术

一、海洋资源海洋矿产、化学、空间、生物资源。

二、海洋高技术包括海洋观测、海洋水声、海底资源勘探开发以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能源利用、海洋交通与运输、海洋结构、海水利用、海洋空间利用以及深潜技术等。

三、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

四、深潜技术无人潜水系统、无人无线潜水器的研制与发展、水下机器人

五、海洋卫星和海洋遥控器六、海洋合作时代

第十节高技术与农业

一、21世纪农业科学的特点:农业是现代生物技术应用最广阔、最活跃、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二、21世纪农业科学技术的主要新领域

1、全息定位选种。

2、农作物改良。

3、动物改良与繁殖

第十一节医药新技术

一、人工设计与合成新药物

1、人工设计与合成新的药物是现代医药的基石,也是拉动现代医药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

2、化学合成药物的创造的三种类型:突破性-、模仿性-、延伸性新药的研究开发。

3、化学合成药物创造的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新药研究、第二阶段是开发,临床试验分为三期:少数健康自愿者-安全性;少数健康自愿者-有效性、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在一定数量的志愿病人身上-双盲试验。

二、医学诊断技术的新进展

1、医学影像技术形成体系,为医学临床诊断开创了新局面。X-CT/E-CT/MRI

2、病人监护工程将成为医学临床中实施长期监护和及时采取措施的强有力手段

病人监护工程的应用方式主要有三种:床旁监护、中心监护、离院监护

三、药物开发新领域

药物来源分两大类:天然药物和化学合成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开发的优越性;1、提供了大规模制取人体内活性物质的技术。2、基因工程药品对一些病症有突出疗效。3、基因工程药物是体内活性物质,使人体内蛋白质,多肽、或者激素,一般说来,毒副作用比较小。

第四章,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与当代科学技术重大工程

第一节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一、科教兴国战略 1、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刻内涵:

2、科教兴国战略的目标:2010年达到以下战略目标:使基本建立的新型科技体制更加巩固和完善,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

3、科教兴市,构建西部战略高地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

1、人类社会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①人口剧增。②资源枯竭(水、耕地、矿产、森林、海洋)。③生态破坏。④环境恶化。⑤酸雨污染。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和实质可持续-系指及满足当代发展的需要,又不削弱后代发展能力的发展观。

①核心是发展。②走绿色发展道路。③形成良性循环。④必须转变观念。

第二节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政策

一、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

我国科技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努力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二、我国科技工作的战略布局

分三个层次:1、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工作。2、发展高薪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高科技理解:具有高效益、高投入、高风险、高智力、高竞争和高势能、高技术附加值得科学技术群体的总称。

国家教育投资的重点可放在抓两头:一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逐步普及高中教育,以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二是重点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等科技人才和科技英才。

第三节当代科学技术重大工程重大工程

一、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三、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以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带有方向性、综合性、关键性技术问题,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科技计划。

“十五”攻关计划由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三部分内容组成,同时实施关联行动。

四、国家星火计划

1、历来背景-农村起步,1986年初中国政府批准实施这项计划。

2、宗旨:星火计划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实施的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主要内容:

5、主要成就:全国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66736项。

五、人类基因组计划

1、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

2、人类基因组计划带来了什么?

3、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作出的贡献

中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占据了1%的份额。中国成为为一发展中国家参与。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拿到了“工作框架图”。6个国家参与,中国名列第四。

4、人类基因组工程负责人描绘未来:

植入前遗传诊断,2020年,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2020年引起争议最大的将是种系基因治疗,2030年人们将建立起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综合健康护理体系。

5、生命科学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基因诊断、基因疗法、基因药物等的开发。

第五章,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

第一节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概念: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哦余地基础知识和可以利用的材料,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得思想、观点、方法和产品的能力。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三大要素构成。

二、企业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

1、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要求企业科技人员必须树立新技术观-企业创新的本质是“新”,“商业化”。

2、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3、技术创新的逻辑必然性。

4、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技术创新,要求企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新的创新能力。

具有创造力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根本标志。

技术推动模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开发-技术创新

需求拉引模式:市场需求-研究与发展-技术创新

综合作用模式产-销-研

知识、经验、创造才能和创造品质是构成个人创造力的基本要素。

人类神经类型分为:不可蝎止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郁型。

创造才能是敏锐的观察力、稳定的注意力、高效的记忆力、极强的创造力丰富的想象力、敏捷的应变力和非凡的思维能力的最佳组合,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创新能力的作用

第二节中国十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

科学研究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三类活动。

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中国科学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行动计划首批五个重大项目启动:

1、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的开发。

2、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形状功能基因组研究。

3、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

4、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环境效应。

第三节怎样提高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

第六章,科技工作务实

第一节科技项目的申报立项

第二节科学研究程序与选题原则

程序:1、选题、2、获取科学事实、3、进行思维加工、4、验证、5、建立理论体系。

选题步骤: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提出选题,初步论证、评议和确定课题。

原则: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第三节科学方法:观察、实验与思维

演绎法是指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思维和推理方法。

演绎的结构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假说的一般特征:科学性、假定性、易变性

第七章,科技情报检索

第一节科技情报检索的意义

第二节科技情报检索的方法

第三节常用科技情报的检索工具

国内常用科技情报检索工具: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系统。第八章,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及法律特征

知识产权的概念:是一种无行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自立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这种权利包括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

法律特征:是指它作为民事权利的一种形式与其他种类民事权利(比如物权、债权)相区别的特点,一般而言: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和时间性四大特征。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第四节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模拟题1

一、单选题

1、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价值导向功能、调控管理功能

2、生物学中遗传信息按DNA-RNA-蛋白质传递称之为“中心法则”

3、人类基因计划组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

4、从人认识整个客观世界的角度研究思维现象的学问被称为社会科学。

5、核能的释放,通常有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两种形式。

6、三个卫星发射场是-酒泉、西昌、太原

7、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核物理、微电子学等多种新技术应用的产物,它简称为:MRI

8、世界上第一只晶体管的出现是在1947年

9、分析化学已发展成为分析科学,分离和分析方法的连用、合成和分离方法的连用,以及合成、分离和分析方法的三连用已成为必然。

10、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生态学是我国科学家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当代生物学的四大基础前沿学科

11、现代医药起源于西欧,是随着化学科学以及化学分析和化学合成技术的的发展而产生和成长的。

12、生物学既是生命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基础科学。从根本上可分为微生物、动物学和植物学三大类

13、据统计,美国信息产业的比重增长越来越快,在1958年为40%,1974年为53%,而到1990年已达到75%。

14、激光器是20世纪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发明之一。

15、并行工程师适用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二阶段的新技术。

16、高技术是知识、人才、资金密集的新兴科技群体,这三者的投入明显高于一般传统技术。

17、解决全球性人口、资金、能源、食物和环境五大危机的关键技术是生物技术。

18、用来生产电子元器件的电子系统零部件的功能性陶瓷被称为电子陶瓷。

19、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的能量以一种生物质形式固定下来的能源被称为生物质能。

20、、在发展“三色农业”中,首要的目标是发展“白色农业”。

21、目前最有前途的医学影像技术是MRI。

22、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和推理方法被称为演绎法。

23、现代生物技术中,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的是-蛋白质工程。

24、世界上首先完成水稻基因序列测绘的国家是-中国

25、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进行设计和制造新材料,药物甚至新的生物物种的技术被称为-走向设计化。

26、在100nm尺度以下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所应用的制造技术称为纳米制造技术。

27、太阳能的利用最有前途的方式是利用光伏电池直接把太阳能转换为电能。

28、我国科技工作的战略布局,是为实现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的,它的第一个层次目标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29、分子生物学是以研究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和细胞信息传的中的作用的科学。

30、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1、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分为三类,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32、地球是在太阳系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一个扁球体,由一系列同心圈层组成

33、函数论、泛函分析和微分方程是纯粹数学中的分析类。

34、研究的目的是把认识自然的理论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这种科学称之为技术科学

35、计算机的辅助设计的英文缩写是CAD

36、Internet网络检索工具就是通常说的搜索引擎

37、我国开发检索各类科技论文信息最常用的数据库是全国报刊篇名数据。

38、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金额为500万。

39、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应当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设计人奖金。

40、下列学科不属于软科学的是土木工程学

多选题

1、科学假说具有以下特点:科学性、假定性、易变性。

2、现代技术的主要类型:实验、基本、产业技术

3、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识功能、价值导向功能、调控管理功能

4、科学技术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引发了-环境公害、生态失衡、伦理道德、资源危害

5、在近代科学的影响下人们创造出来的新的思维方法主要有:信息、系统、控制三方法

6、近现代生物学发展经历的三个主要阶段是:进化、实验、分子生物学时期

7、通常将高技术发展分为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等层次。

8、当今通信技术发展总的趋势是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

9、信息技术包括:电脑硬件、软件、资料传递设备、信息服务

10、按地球物质变化过程,可将地学分为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

11、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

12、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体现在:克隆技术、蛋白质工程、生物计算机

13、激光器作为一种特殊光源与普通光源相比,具有的特点:定向发光、亮度极高、颜色极纯、闪光时间可以极短。

14、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需要、创造、科学、可行性原则

15、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涉及面广,内容及其复杂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电子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

16、现代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不含陶瓷

17、新能源是指除了常规能源以外的能源,主要有:太阳能、生物能、氢能、核能

18、海底油气的勘探阶段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

19、 21世纪的农业必须大力发展“三色农业”即、绿色、蓝色、白色

20、 1990年、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主要有美、德、法、英、日,无中国哈

21、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

22、现代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数字采用二进制,程序、数据存储管理,自动工作。

23、新材料的技术革命,对材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主要有:超高温、超强度、超微比重、无污染

24、应用科学:农艺学、畜牧学、技术科学、生物医药工程学

25、观察方法的原则是客观性、典型性、计划性

判断:

1、自动控制系统是具有一定功能、可以完成某种控制任务的系统,它的组成包括:传感器、

控制装置和执行机构。

2、磁悬浮列车的实现基础就是超导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3、 20世纪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科学发现和技术成就是:两大理论的提出,五大模块的建立和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五项尖端技术。

4、电子计算机、大规模电路、核能的利用和激光技术等最早都是作为军事技术问世的。

5、蛋白质为遗传物质DNA的表达产物,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

6、技术的表现形式分为知识形态和物质形态两方面

7、基础科学以探索自然界的某种特定的物质形态及其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

8、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区别在于职能性质的区别和发生地的区别

9、核酸是体现遗传信息载体的大分子,蛋白质是体现生命功能的大分子。

10、传感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都可以用来开发、收集传递、处理信息资源。

11、燃料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它利用物质化学反应时释放的能量,直接将其变为电能。

12、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它每年吸收的太阳能总储量约500千瓦,其中可转化为电能的约有20亿千瓦。

13、 MRI是核物理、微电子学等多种新技术应用的产物。

14、据预测,到2030年,医生们将可用基因药物治疗几乎所有的疾病。

15、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这种权力包括人身权力、财产权利。

16、生物陶瓷可以用于制造人体“骨骼-肌肉”系统,以修复或替换人体器官的总称。

17、海洋资源是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矿产及海洋化学资源的总称。

18、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自然人著作权的作品保护期为50年。

19、知识经济会自动加速地区间的经济融合与提高。

20、检索国内外专利信息最常用的检索工具是“世界专利索引”简称WPI.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模拟题2

模拟1。

1、我国国家标准对科学分类时,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科学性原则。

2、基因是DNA中的一个片段。

3、当代通信技术的前沿领域是:宽带传送与接入技术、大容量业务结点技术、CDMA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4、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过程的简称。两大支柱技术是:

5、人类已把对未来能源的探索眼光指向月球富含的氦-3、种植能源作物、太空太阳能。

6、新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能、其他能-风、地、潮、垃圾能

7、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能源、信息技术。

8、申请专利前必须进行技术、经济、保护形式三种分析。

9、我国把科学或知识分为三大组成、自然、社会、哲学。

10、自然科学体系分四大门类3个层次-理工农医-基础、技术、应用。

11、自然科学体系分四大门类3个层次-理工农医-基础(生物学)、技术(原子能科学、航天科学)、应用(土木工程、农艺学)。纵向-基技应

(边缘科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天体物理学)(综合科学-环境、生态、空间、海洋)

12、 21世纪科技发展的基本特点;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速度加快。

13、蛋白质工程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1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强调发展、强调协调、强调公平。

15、 20世纪发展的五大尖端技术是核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和基因

技术。

16、生物技术的主要类型有:基细酶酵蛋

17、黑洞发不出光线,但它却可以辐射X射线,光线也难以逃逸的天体称为黑洞。

18、高技术的发展趋势:逼近极限化、走向设计化、综合集成化、交叉融合化、科技一体化、军民两用化、国际合作化。

19、 21世纪重点开放的高技术群:自信生激、材能空海

20、高技术的主要特征:战创值投、竞风渗。

21、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设备及设施有:计算机系统、传感器、执行机构。

22、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基因置换、修复、修饰、失调。

23、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非独占性、不确定性、市场性、系统性、高投入性。(独确系市投)

24、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产品创新、工艺、制度、管理、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管制工产服市

25、创新思维方式-逆、侧向、求异、类、综、扩、灵

26、创新思维特征:灵活性、流畅性、独创性。(灵流独)

模拟2

1、可对细胞打孔、对基因进行切割,从而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手段的是=激光技术。

2、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3、将生物技术与农业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已经获得了多种转基因作物。

4、光纤通信中用作信息传递载体的是激光。

5、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利不能转让、不能继承。

6、 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之一――向宏观整体研究发展。

7、纳米技术的分支学科包含:纳米生物、计量、材料学。

8、人脑左右半球的不同的功能:右脑:视、音、形、直。左脑:语言、时间、计算、逻辑。

9、组成技术的要素分为: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

10、广义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的几何性质会由于物质的存在而发生改变。

模拟3

1、长度单位的精确计量是用指定的稳定激光波长做标准实施

2、我国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商标、外观、实用新型-10年,著作-50年。

3、支持大爆炸理论的观测事实之一是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

4、 21世纪科技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分化与综合同时发展。

5、在关于生命起源的假说中,科学家一般认为最早形成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物质是蛋白质、RNA.而无DNA哈。

6、企业创新机制体系是由创新动力机制、运行、发展机制

7、以发电率高,无污染而被誉为第四种电力的发电技术是燃料电池

模拟4

1、科学性原则是我国国家标准对学科分类最基本的原则。

2、 DNA是由若干个核苷酸分子组成。

3、全息术的实现是在激光技术出现之后。

4、“大爆炸”说认为我们所处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5、中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

6、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最具有开发潜力的海洋能是温差能,而不是潮汐能。

7、纳米技术中发展最早,研究最深入的领域是纳米材料学。

8、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STM)第一次使人类可以直接观察到单原子表面层的局域结构图像。

9、将生物技术与农业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已经培育出抗虫植物。

10、 21世纪科技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内容深化、范围扩大、速度加快。

1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主要由有强调发展、协调、公平。

12、纳米技术是指在0.1-100nm的尺度空间内,研究分子、原子、电子的运动规律的特性的高新技术学科。

13、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包含:置换、修饰、修复、失活、免疫调节。

14、现代科学技术的三支劲旅是:大科学、软科学、高技术。

15、软科学是操纵硬科学的科学。

16、全球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就是水质破坏。而不是臭氧层破坏和全球变暖。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模拟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国家标准对学科分类时,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C)

A、简明性原则

B、实用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兼容性原则

2、研究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是(A)

A、量子力学

B、牛顿力学

C、广义相对论

D、狭义相对论

3、成都发展十年规划的总体目标是:构建西部(C),基本实现现代化。

A、战略重地

B、战略支点

C、战略高地

D、生态明珠

4、电子技术的发展将使器件速度从106次/秒到(B)次秒。

A、1010

B、1012

C、1011

D、1015

5、基因是(B)中的一个片段。

A、核苷酸

B、DNA

C、RNA

D、细胞

6、当前通信技术的前沿领域之一是(A)

A、宽带传送与接入技术

B、频分多址技术

C、数据传输技术

D、图像传输技术

7、组成激光器不可缺少的部分是(D)

A、凸透镜

B、反射镜

C、凹透镜

D、光学共振腔

8、自动化是( D )的简称。

A、自动化技术

B、自动化过程

C、仪器设备自动化能力

D、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过程

9、自动化技术的支柱技术之一是( B )。

A、信号变换

B、自动控制

C、自适应

D、传感技术

10、太空中最明亮、最神秘的天体是(D )

A、河外星系

B、黑洞

C、超新星

D、类星体

11、人类社会经历的第一代主体能源是( A )

A、薪柴

B、煤炭

C、石油

D、天然气

12、人类已把对未来能源的探索眼光指向( C )

A、垃圾能

B、室温核聚变

C、月球富含的氦—3

D、海洋潮汐能

13、高温超导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使人类将其应用的目光放在(A )

A、磁悬浮列车

B、等离子体发电

C、原子置换

D、分子蚀刻

14、“记忆”合金属于新材料中的( B )

A、超导材料

B、新金属材料

C、高分子合成材料

D、陶瓷材料

15、耐磨性能超越金属和合金的新材料是(C)

A、高分子合成材料

B、超导材料

C、精细陶瓷

D、新金属材料

16、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最新成就是(C)的成功发射并回收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三号

D、神舟四号

17、我国水下机器人已能进行(C)米深水作业。

A、4000

B、5000

C、6000

D、7000

18、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系列新技术形成了(B)

A、白色农业

B、蓝色农业

C、生态农业

D、绿色农业

19、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是(C)的支撑技术之一。

A、基因工程技术

B、克隆技术

C、纳米技术

D、超导技术

20、(C)是指由一个细胞在人工操作下获得遗传上相同的细胞群或个体群。

A、基因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21、将生物技术与农业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获得的转基因作物在产量、品质、(B)抗病虫能力等方面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A、科间杂交

B、抗逆能力

C、免水

D、免肥

22、申请专利前必须进行(A)分析

A、技术

B、实施

C、商标

D、著作权

23、专利权保护期满后,原专利权人(C)

A、即可转让该专利权

B、才能许可他人实施该专利

C、不再享有独占权

D、他人才可实施该专利

24、我国一般把科学或知识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其中之一是(B)

A、医学科学

B、哲学

C、工程科学

D、应用科学

25、自然科学体系可纵向划分为(C)层次

A、两个

B、四个

C、三个

D、五个

26、21世纪科技发展的基本特点有(A)

A、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速度加快

B、后基因计划全面推进

C、计算机微型化

D、信息科技继续发展

27、根据微观粒子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可将它们分为强子、轻子和(D)

A、中微子

B、反粒子

C、介子

D、传播子

28、(B)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A、微生物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人类基因组计划

D、基因治疗

29、21世纪科技发展的均势之一是(A)

A、向微观世界深入发展

B、生物学深入发展

C、物理学与生物学结合

D、人类智能深入发展

30、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有(C)

A、经济增长缓慢

B、暴力犯罪增加

C、人口剧增

D、战争危险逼近

31、DNA分子链上三个(D)组成一组,代表着蛋白质结构中的一个氨基酸。

A、碱基

B、蛋白质

C、多糖分子

D、核苷酸

3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是(B)

A、强调持续

B、强调发展

C、强调生存

D、强调实施

33、按照相对论,(B)一个像于其他惯性系的绝对惯性系。

A、存在

B、不存在

C、有时存在

D、有时不存在

34、海森伯格不确定原则是量子论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指出,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出粒子的动量和(C)

A、速度

B、质量

C、位置

D、大小

35、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为(A)

A、核酸、蛋白质和细胞信号传导

B、无机小分子的分子生物学

C、有机小分子的分子生物学

D、纤维素的分子生物学

36、核酸包括脱氧糖核酸(DNA)和(B)两大类。

A、核苷酸

B、核糖核酸

C、碱基

D、磷酸

37、20世纪发展的五大尖端技术是核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和(C)

A、能源技术

B、纳米技术

C、基因重组技术

D、海洋技术

38、黑洞发不出光线,但它却可以辐射(A)

A、X射线

B、射线

C、高能粒子流

D、射线

39、高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是(B)

A、统统物化为武器 B 、交叉融合化 C 、加速经济全球化 D、推动社会进步

40、众多分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分化,形成了一系列边缘科学、横断科学和(A)

A、综合科学

B、软科学

C、大科学

D、应用科学

二、多项选择题

1、科学和技术的辩证关系中,(BCD)

A、科学的方法属于实践,技术和知识属于理论。

B、科学的方法仍然属于理论,技术的知识仍然属于实践

C、科学是理论、是知识;技术是实践,是方法。

D、科学的成立要有技术的检验,技术的形成要有科学的根据。

2、(BC)是边缘科学

A、计算机科学

B、物理化学

C、生物化学

D、生态科学

3、列入21世纪重点开发的高技术群包括(AD)

A、能源科学技术

B、管理科学技术

C、建筑科学

D、空间技术

4、对高技术的理解至少应包含(CD)

A、超前性

B、技术的绝对尖端性

C、与产业、经济紧密相关性

D、时空的动态性

5、高技术的主要特征有(ABD)

A、高风险性

B、高竞争性

C、高经济性

D、高渗透性

6、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作用包括(ABD)

A、是未来社会的基础性设施

B、将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C、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

D、可促进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7、激光的突出特点有(AD)

A、高相干性

B、整齐划一

C、高强度

D、单色性

8、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设备或设施有(BD)

A、信号放大器

B、计算机系统

C、调节器

D、执行机构

9、新能源是指除了常规能源以外的能源,即(ACD)

A、地热能

B、太空能

C、海洋能

D、核能

10、新材料的主要类型有(AD)

A、超导材料

B、晶体材料

C、超细材料

D、高分子合成材料

11、生物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有(ACD)

A、细胞工程

B、胚胎技术

C、发酵工程

D、基因工程

12、纳米技术的分支学科包含(BCD)

A、纳米晶体学

B、纳米生物学

C、纳米计量学

D、纳米材料学

13、科学的任务(BC)

A、是研究解决人们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B、是研究解决某个事物“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C、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小些

D、要获得成功受到多种相关因素的制约

14、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了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BCD)

A、医学影像

B、生物控制论

C、治疗仪器设备

D、介入入射学

15、高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导致临床医学中产生大量新技术,如:(ABCD)

A、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B、抗肿瘤生物导弹

C、核磁共振医学成像

D、数学减影血管血管造影技术

16、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包含(ABC)

A、基因修复

B、基因修饰

C、基因置换

D、基因诱变

17、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包含(CD)

A、高创新性

B、高收益性

C、高投入性

D、市场性

18、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有(ABCD)

A、产品创新

B、工艺创新

C、管理创新

D、制度创新

19、通常使用的创新思维方式有(BC)

A、全向思维

B、侧向思维

C、求异思维

D、目标思维

20、创新思维的特征是(ABD)

A、灵活性

B、流畅性

C、复杂性

D、独创性

三、判断题

1、科学具有连续性、深入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2、在宇宙学理论中,“大爆炸”理论已成为最后的理论。(×)

3、技术不具有通用性和适应性。(×)

4、自然科学是一种系统知识和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属于上层建筑。(×)

5、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以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广义相对论认为太阳周围的时间和空间的几何性质不会由于它的存在而发生改变。(×)

7、纤维素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生物体能量,是糖的后备物质。(×)

8、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的本质就是阐明遗传、生殖、生长和发育等生命基本特征的分子机理。(√)

9、生物的全部遗传信息都是通过DNA的复制由亲代传递给下一代。(√)

10、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实力已成为当今科技进步的主流但并非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11、计算机自身能力的迅速提高使自动化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的优势,要同时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却不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目标。(×)

12、利用高单色激光可以使同一元素的其中一种同位素被激发,从而实现低成本分离。(√)

13、发展机器人技术可以提高国防实力。(√)

14、以发电效率高、无污染而被誉为第四种电力的发电技术是指水电。(×)

15、新材料的发展均势之一是由均质材料向复合材料发展。(√)

16、中国空间技术未来十年发展的目标之一是建立稳定的对地观测系统。(√)

17、海洋生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历史。(×)

18、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植物细胞没有。(×)

19、用纳米作成材料、器件的技术称为纳米技术。(×)

20、技术创新与纯科学技术活动的区别就在于它对市场的强调。(√)

现代科技知识考试模拟题4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一般把科学或知识分为“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大组成部分的依

据是(B)

A、扩延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实用性原则

D、兼容性原则

2、(C)属于基础科学

A、土木工程

B、原子能科学

C、生物学

D、航天科学

3、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将使存储容量从109到(B)

A、1011

B、1012

C、1015

D、1010

4、基因是(B)中的一个片断。

A、多肽

B、DNA

C、RNA

D、多糖

5、当前通信技术的前沿领域之一是(B)

A、数字压缩技术

B、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C、数据传输技术

D、图像传输技术

6、组成激光器不可缺少的部分是(B)

A、调Q器件

B、泵源

C、凹透镜

D、凸透镜

7、可对细胞打孔、对基因进行切割,从而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手段的是(D)

A、自动化技术

B、纳米技术

C、微电子技术

D、激光技术

8、自动化是(D)的简称

A、自动化设备

B、自动化仪器

C、仪器设备自动化能力

D、自动化技术和自动化过程

9、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实际上是(C)装置。

A、反馈控制

B、充电

C、信号变换

D、连接

10、当代科学家比较一致地赞同宇宙正在(C)的理论。

A、进入平衡

B、不断缩小

C、不断扩展

D、脱离平衡

11、不类社会经历的第二代主体能源是(B)

A、薪柴

B、煤炭

C、石油

D、天然气

12、人类已把对未来能源的探索眼光指向(A)

A、种植能源作物

B、室温核聚变

C、氮能

D、地热能

13、高温超导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使人类将其应用的目光指向(C)

A、核裂变

B、等离子体发电

C、超导计算机

D、分子蚀刻

14、生物陶瓷属于新材料中的()

A、超导材料

B、新金属材料

C、高分子合成材料

D、陶瓷材料

15、代替钢、木、水泥三大传统基本材料,从而节约大量资源的新材料是指(C)

A、合成橡胶

B、结构陶瓷

C、工程塑料

D、超塑性合金

16、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最新成就是(A)卫星的成功发射并回收。

A、神舟系列

B、风云系列

C、资源系列

D、实践系列

17、海洋面积约点地球表面积的(B)

A、69%

B、71%

C、70%

D、72%

18、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新方法之一是(C)

A、海洋浦涝

B、诱浦渔业

C、海洋牧场开发

D、深海养殖

19、由一个细胞在人工操作下获得遗传上相同的细胞群或个体群的技术是()

A、克隆技术

B、蛋白质技术

C、基因重组

D、转基因技术

20、将生物技术与农业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已经获得了多种(A)

A、转基因作物

B、番茄烟草

C、植物疫苗

D、石油草

21、申请专利前必须进行(D)分析

A、技术人员队伍

B、管理体制

C、商标

D、经济

22、光纤通信中用作信息传递载体的是(D)

A、运动电子

B、运动原子

C、电子波动

D、激光

23、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利(D)

A、可以转让、继承

B、可以转让但不能继承

C、不可转让得能继承

D、不能转让,不能继承

24、我国一般把科学或知识分为三大组成部分,其中之一是(D)

A、技术科学

B、政治学

C、工程科学

D、社会科学

25、自然科学体系中纵向划分的三个层次之一是(A)

A、应用科学

B、工程科学

C、社会科学

D、横断科学

26、21世纪科技发展的基本特点是(D)

A、产业新革命

B、后基因计划全面发展

C、信息科技继续发展

D、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更加紧密

27、根据微观粒子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可将它们分为传播子、轻子和(D)

A、中微子

B、反粒子

C、介子

D、强子

28、(B)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A、细胞工程

B、蛋白质工程

C、人类基因组计划

D、基因治疗

29、21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之一是(A)

A、向宏观整体研究发展

B、深空探测深入发展

C、物理学与化学结合

D、人类智能深入发展

30、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有(C)

A、经济增长缓慢

B、暴力犯罪增加

C、资源枯竭

D、战争危险逼近

31、DNA分子链上三个核苷酸组成一组,代表着(B)结构中的一个氨基酸。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3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中之一是(B)

A、强调持续

B、强调协调

C、强调生存

D、强调实施

33、按照相对论,(B)是变化的。

A、任何事物

B、时钟读数

C、真空中光速

D、“以太”大小

34、海森伯格不确定原则是量子论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它指出,不可能同时精确地测量出粒子的位置和(C)

A、速度

B、质量

C、动量

D、大小

35、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含(C)

A、有机小分子的分子生物学

B、无机小分子的分子生物学

C、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生物学

D、纤维素的分子生物学

36、核酸包括核糖核酸(RNA)和(D)两大类

A、核苷酸

B、磷酸

C、碱基

D、脱氧核糖核酸

37、光线也难以逃逸的天体称为(C)

A、类星体

B、恒星

C、黑洞

D、超新星

38、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它集中了太阳系总质量的(D)

A、85%——90%

B、90%——95%

C、95%——98%

D、99%以上

39、高技术的发展均势之一是(C)

A、统统物化武器

B、加速经济全球化

C、综合集成化

D、加速社会进步

40、众多分支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分化,形成了一系列综合科学、横断科学和(B)

A、软科学

B、边缘科学

C、大科学

D、应用科学

二、多项选择题

1、科学和技术的辩证关系中,(ABD)

A、科学是理论、是知识,技术是实践、是方法

B、科学的方法仍然属于理论,技术的知识仍然属于实践

C、科学的方法属于实践,技术的知识属于理论

D、科学的成立要有技术的检验,技术的形成要有科学的根据

2、(BC)是边缘科学。

A、生物学

B、生物化学

C、天体物理学

D、生态科学

3、列入21世纪重点开发的高技术群包括(AD)

A、能源科学技术

B、管理科学技术

C、建筑科学

D、空间技术

4、对高技术的理解至少应包含(CD)

A、超前性

B、技术的绝对尖端性

C、与产业、经济紧密相关性

D、时空的动态性

5、高技术的主要特征有(ABD)

A、高风险性

B、高竞争性

C、高经济性

D、高渗透性

6、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作用包括(ABD)

A、是未来社会的基础性设施

B、将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C、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

D、可促进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7、激光的突出特点有(AD)

A、高相干性

B、整齐划一

C、高强度

D、单色性

8、自动化技术的主要设备或设施有(BD)

A、信号放大器

B、计算机系统

C、调节器

D、执行机构

9、新能源是指除了常规能源以外的能源,如(ACD)

A、垃圾能

B、太空能

C、海洋能

D、核能

10、新材料的主要类型有(AD)

A、超导材料

B、晶体材料

C、超强材料

D、高分子合成材料

11、生物技术包括的主要内容有(BCD)

A、胚胎技术

B、细胞工程

C、发酵工程

D、基因工程

12、纳米技术的分支学科包含(BCD)

A、纳米晶体学

B、纳米生物学

C、纳米计量学

D、纳米材料学

13、技术的任务(BD)

A、是研究解决某个事物“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B、是研究解决人们应当“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C、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小些

D、要获得成功受到多种相关因素的制约

14、生物医学工程综合了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BCD)

A、医学影像

B、医用电子仪器

C、治疗仪器设备

D、介入入射学

15、高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导致临床医学中产生大量新技术,如(ABCD)

A、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B、抗肿瘤生物导弹

C、核磁共振医学成像

D、器官移植

16、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包含(ABC)

A、基因修复

B、基因修饰

C、基因置换

D、基因诱变

17、技术创新的主要特征包含(CD)

A、高创新性

B、高收益性

C、高投入性

D、市场性

18、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有(ABD)

A、产品创新

B、工艺创新

C、流程创新

D、制度创新

19通常使用的创新思维方式有(BC)

A、同向思维

B、侧向思维

C、求异思维

D、目标思维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变革

求实 2000.12 经济理论与实践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经济变革 徐顺梨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 330003) [摘 要]马克思说过: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在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当今世界经济体系正发生 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本文从社会生产力系统(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结构)、社会 产业结构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三个方面分析了现代科技革命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生产力;产业结构;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 303 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00)12-0032-02[收稿日期]2000-10-27 [作者简介]徐顺梨,女,中共南昌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 科技革命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从总体上看,现代科技革命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神奇力量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特别是改变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面貌。它使社会的经济基础、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一、科学技术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力 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综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人类的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即蒸汽机技术革命,不仅使人类的双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引起了从手工工具到机械化生产的飞跃,而且使人类从农业经济社会步入到工业经济社会。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即电力技术革命,出现了电动机、内燃机,用电力作为新的能源逐步取代了蒸汽动力,使人的体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解放,从而使社会的经济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这两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无比巨大的,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① 而20世纪中叶以来所发生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不但在内容上较之从前更为先进,而且其规模上也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技术革命。这次科技革命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重大突破,而是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经对现代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全面的渗透和影响,使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与跃迁,并最终使科学技术本身成为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力。 1、现代科技革命使生产工具系统加速发展。 现代科技革命由于规模的宏大及成果物化为生产工具过程的加快,使生产工具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我们知道,生产工具的进步程度是由制造材料、结构、动力、操纵与控制四个要素来决定的。这四个要素的革新就形成生产工具系统的革新。在现代科技革命发生以前,生产工具系统中的操纵与控制要素还未发生过革命性的变革。而这次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技革命,却使生产工具系统的操纵与控制要素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出现了数控机 床、智能型机器、超级机器人、自动控制机器体系等等。现代生产工具的操纵与控制系统正在形成以电脑为核心,由电脑控制机取代人工对生产机器进行操纵与控制,从而使劳动者从手的解放、人力的解放发展到大脑的解放。这是生产工具系统迄今为止发生的最革命性的变革。 2、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对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劳动对象无论在种类、性能与用途上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其一,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经经历了从陆地资源到海洋资源,再到大气层资源,并且正在向外层空间资源扩展;其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合成新的物质材料,扩大劳动对象的来源,使劳动对象更加广泛。如非晶态金属材料、高温超导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纳米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功能各异的新型玻璃材料等等。现在全世界人工合成材料已有800多万种,并且仍以每年5%的速度在增加。这意味着劳动对象已不再是生产过程的被动因素,而是变成了生产的推动者。在当代,劳动对象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3、现代科技革命使劳动者自身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机器人和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生产的自动化系统越来越完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现代劳动者正朝着与智能型工具相适应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智能型劳动者的方向发展,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已经从传统的机器体系中解放出来。现代化生产系统,直接从事生产的,只需要人数有限的工程师、高水平技术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者,这就使得劳动者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劳动者高学历、高知识的趋势。据统计:在机械化初期,物化在生产中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比为9∶1,而在现代高度机械化生产中则为1∶9。从9∶1到1∶9,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生产中的比重刚好对调了位置。 总之,现代科技革命通过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的品质及其结合方式进行改造和综合,使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生产力的诸要素当中,从而使生产力系统发生革命性变革,并使生产力系统的整体结构达到空前优化。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技术自身的经济功能也得到越来越充分、越来越全面的体现。据统计: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例,20世纪初仅为5%-20%,到50-60年代,其比重上升为50%,80年代后则高达60%-80%。有的生产 部门,如电子工业部门则高达90%,有的甚至达到100%。 ② 2 3

中小学教师通识知识

[标签:标题] 篇一:教师专业知识(通识部分) - 副本 教师专业试题 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该 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了新课标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 习方式转变,既强调合作学习,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 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 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中的倾听、分享、 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 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使合作者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很巧妙。 5、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 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 展的理念。但也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 6、窦桂梅老师在执教《落叶》一课时有这么一个片段:请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评价这个片 段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事实上, 除了显性的课程资源,学生的体验也是一种很宝贵的资源。它虽是隐性的、潜在的,但一旦得以唤醒、激活,它是相当可观、丰富的。在窦老师执教的这个片段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 读时,强调的是“要读出你的体会,要读出你的理解。”这无疑给学生最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情感体验文本意思,尊重他们的不同个性。文本在孩子的体验与接受中 获得了意义。而学生则通过阅读、体验,提高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与文本的互动质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更深。同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 能力。 7、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请你综合评述这教学过程。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 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足的是:① 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 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如在学生读完诗歌《赠汪伦》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②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 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赠汪伦》。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进行了学 科之间的整合,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8、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 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卷及答案教学文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A 卷及答案

《现代科学技术基础》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二、 1. 1942年世界上第一座的建立标志着现代 高新技术的诞生。 2. 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瓦特发明的 为重要标志 3. 是指在一定尺寸的芯片上所容晶体管个数。 4. 控制论中老鹰捉兔子是利用反馈中的反馈。 5.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 6.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是奥地利的生物学家,摩尔根系统阐述了 基因理论,指出是基因的载体。 7. 社会体制的改革应致力于公平性建立,公平包括和 . 8. 海洋矿产资源开发主要有:和技术开发。 9.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主要结论是物体的长度随运动速度的增 大,运动时钟变 10. 恒星的结局由其质量决定,对于小于1.44 倍太阳质量的所谓钱德拉 塞卡极限的恒星,其结局为;质量大于它小于2.4倍太阳的恒星最终结局是,再大的恒星变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1. 空间技术分三大部分,,。 12. 混沌具有三个具体特征:①,②,③ 13. 目前较为成熟的海水淡化技术有:和和和 和反渗透法。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答案写在 每题前的括号里) ()1、下列能源中属于再生能源的是等。 A、石油 B、太阳能 C、电能 D、柴油 ()2、超导材料属于。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高分子材料 C、金属材料 D、光 电材料 ()3、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A、劳动 B、资本 C、技术 D、资源 ()4、传统材料靠大规模生产维持其竞争力,而新材料靠___ ___求生存发展。 A、低价格 B、高质量、高性能 C、高利润 D、低成本()5、又称微生物技术。即通过培养微生物来获得所需物质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重庆 400065) 摘要: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状况是现代人类把握当今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相互作用中协同发展、与时俱进。许多科学观念启示我们,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都要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密切结合。同时,人类面临的这些问题都具有综合性质,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既是科技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将进一步结合,以解决人类社会自身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相互关系 1.关于科学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是在两个层次上来使用科学技术这个概念的;其一,科学技术是人类有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知识体系,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技术知识等;其二,科学技术是人们为了扩大其知识储备及应用而进行的各种理论探索活动,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艺设计等等。而在这两个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都呈现出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迥然不同的特点,即综合化、一体化、体制化和全球化。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关系。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是由其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的特征,我们日常所说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即是指此而言。实际上,在一个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国家手中,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依靠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而长期保持其科技先进水平。 技术的引进绝不是随手买来就行的,一方面必须有合适的文化环境相配合,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技术。只有将它们很好的结合才能使引进技术生根开花,另一方面在技术引进中如果一味盲目引进外国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内容,也可能导致本国的政治,经济权力为外国所垄断,以致本国的文化和社会发生异化,丧失自己的根基和传统,最终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科学技术与社会启示我们,科技认识的生成发展既有不可选择性,同时又具有选择性,是两者的统一。从社会条件的给定性来看,科技认识只能在历史给定的条件下生成和发展,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认识现实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认识具有不可选择性。但同时社会条件、社会环境也是由人来创造和改变的,一定的社会制度、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是一定的社会的人们创造的产物,因而科技认识生成发展以及作用的发挥又具有选择性。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启示人们,科学技术认识永远是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认识,社会意识社会认识、社会文化、社会宗教等对人们的认识都有影响甚至制约,因而认识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相对的和暂时的。人们在认识的过程中,应当用辩证的思维来思考认识主体、认识手段,认识过程和认识结论。思辨性是哲学方法的关键,思辨性带来了歧义性和难以检验性,也带来了与实证方法不同的功能,之所以在对世界的认识中需要运用思辨方法,首先是因为这种方法对科学思想发展具有开拓作用。其次,科学理论中常常包含在一些无法用经验直接说明,也无法从理论本身推导出来的基本假设,在该理论范围内,这些基本假设是超验的、思辨的、形而上学的在认识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认识的对象,对其特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对对象的全面的认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科版)4.声与现代科技2

4.声与现代科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注意区分了声和声音两个概念。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而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关于声和声音两个概念,教学中教师注意正确使用即可,不必对学生做出要求。 声音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限于篇幅,课文中只介绍了一部分。本节的教学应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的感知或资料查阅中了解利用声的实例和工作原理。另一方面,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搞利用声音的小发明。 三、重难点:声音的应用 声与能量的关系 四、重难点突破方法: 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共同研究,并于现实中生活的实例相联系,使学生能够简单明瞭的学习。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利用声的事例,因此,本节课的引入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具体做法如下: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当有人发言时,其他人必须仔细倾听;任何人不得对他人的发言作好坏或正误的评价。 所谓“头脑风暴”,在形式上类似于讨论,但前者更加自由、灵活,讨论的环境更加宽松。由于讨论者不必考虑自己的见解是否恰当,因此可以保证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种完全自由的情境下,一个人所提出的哪怕是很不成熟的观点也可能激发其他人的思维,产生一系列新的想法。 在同学们充分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后,教师可对声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情况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课本分为“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两类,也可按照声音在医疗、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利用分类,然后根据分类进行总结性的讲解,在讲解中应对学生们遗漏的例子进行补充。 教学过程:

最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精品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 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 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开大]现代科技基础知识(记分作业三)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记分作业三 一、单选题 、纳米材料是一种性能独特地新型材料,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纳米等于()米. .一千万分之一.一亿分之一.十亿分之一.一百亿分之一 、在冻土带和海洋深处发现了一种新型固体能源“可燃冰”,它地主要成分是(). .甲烷和水.甲醇和水.丁烷和水.硫化氢和水 、、原子能和平利用地关键在于(). .自然界核燃料地储藏量.核辐射地控制 .链式反应地实现.可控链式反应地实现 、、参与“神舟七号”海上测控任务地“远望六号”是一艘(). .地质勘察船.海洋监测船.极地考察船.航天测量船 、卫星通信所用地载波是().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 、目前世界上用得最多地半导体材料是(). .硅.锗.砷化镓.磷化稼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地(). 、原子是由()所组成. .质子和中子.质子和电子.原子核和电子.中子和电子 、以下哪一波段地电磁波会穿透电离层()

.长波.中波.短波.微波 、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地人造卫星种类是(). .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科学卫星.物理探测卫星 、微波通信使用地电磁波波长一般为(). .小于—————— 、下列人物中提出宇宙大爆炸模型地是() .牛顿.爱因斯坦.伽莫夫.哈勃 、运用距地面左右地飞艇或气球作为基站进行通信地方式,叫做(). .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平流层通信.对流层通信 、生命活动地最小单位是(). .病毒.细胞.细胞核.线粒体 、原始生命地化学演化过程中,最神秘和复杂地阶段是(). .从无机物分子到有机物小分子.从有机物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物质 .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通信地数学理论》地作者是() .笛卡儿.欧几里德.牛顿.申农 、以下航天器中,往返于地面和太空,并能重复使用地载人航天器是(). .深空探测器.载人飞船.航天飞机.航天站 、我国农村常用地沼气发酵池,采用地是(). .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生化转换技术.热解制油技术.干馏技术 、病毒是目前已发现地最小生物,其结构通常只由核酸和()组成. .蛋白质.酶

《现代科技与社会》

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 分。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当人们在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功能而叹为观止的时候,你是否了解化学工程的一个分支学科——分离科学——的优异功效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贡献与地位呢? 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工程被誉为当今三大前沿科学,新材料还被誉为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这是因为没有花样繁多、品种齐全、功能奇特、高纯度的新材料,所有的高新技术只能是空中楼阁,电脑、机器人、宇宙飞船等都只能是天方夜谭,所以不管怎么样的高新技术,都是要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进而分离或合成出高纯的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分离纯化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类的各种需求变成现实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代分离 技术已经可以使产品的杂质含量低于十亿分之一,被誉为现代分离能手的溶剂萃取(液 液萃取)就是现代分离技术中的一种。例如在核燃料的后处理中,用萃取分离技术对被辐照过的核燃料进行处理,提取人工核素钅不 239,其中铀和钚的收 率均可以达到99 9%。去除强放射性物质的效果(去污系数)可以达到106~108。 “溶剂萃取”作为一个名词,也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作为一种实用的分离方法,却早已被人们应用于实践中。溶剂萃取用于无机化合物分离的历史是有案可查的。1842年皮尔哥德(P eligot)首 先发现用二乙醚可以从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铀酰。随后人们又在实践中发现了其他一些无机物也能被某些有机物所萃取,并据此初步建立了半经验的液 液平衡的定量关系。到19世纪 末,能斯特(Nernst)利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对液 液平衡关系进行了进一步阐述,提出了著名 的能斯特分配定律,该定律为萃取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奠定了早期的理论基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人们开始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中,如用酯类萃取剂萃取醋酸,用液态二氧化硫作为萃取剂从煤油中去除芳烃。20世纪30年代,人们试图将萃取分离技术应用 于稀土元素的分离,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40年代,原子能工业 在战火中诞生,基于生产核燃料的需要,萃取分离技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磷酸三丁酯作为核燃料的萃取剂得到应用后,萃取分离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随后,萃取分离技术在稀土的分离、湿法冶金、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到现在,萃取分离技术几乎可以涉及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已成为分离技术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因此,只要你认真了解一下萃取分离技术的辉煌历史,就会被其优异的功能所吸引。 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现

现代科技与人文

现代科技与人文 摘要:自有科技以来,科技与人文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因为科技再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又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技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整个世界在物质文明、技术手段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是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物质和解放,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问题和危机: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枯竭问题,人口爆炸问题,和平问题......信息技术的挑战,基因工程的挑战等。现代科技又一次受到了人文的诘责,但是人类发展又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因此我们就需要把握处理好科技与人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现代科技人文危机关系 一、关于现代科技 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特点 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如下特点: (1)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 1945年研制出的计算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经历了电子管、半导体、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5代的发展,性能提

高了100万倍。目前研制的光学计算机,其信息处理速度又将提高上万倍。新技术及其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据统计,大约10年左右,工业新技术就有30%被淘汰。在电子技术领域中,这一比率更大,超过了50%。现代工程师在5年内,就有一半知识已过时,即知识的半衰期为5年。科技信息的增长速度更为惊人。有人估测,世界科技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l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今是3到5年增加1倍。1665年出版了世界第一本科技杂志,1865年增加到1000种,而到1965年已经突破了10万种。 研究表明,不仅是现代科技成果、科技信息以加速度发展,而且任何一项计量指标(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科学家人数、科技论文数量等)的计算,都是按指数规律发展的。从进入20世纪后的60年以来,世界各国用于科研经费的总和,增加了约400倍。到21世纪末,全世界科学家的人数,预计占总人口的20%左右。 (2)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一方面高度分化.一方面又高度综合,而且分化反成为综合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既相互对立又紧密联系的辩证发展,使现代科学日益结合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由于科学技术各学科之间彼此渗透和相互促进,使每一学科只有在整个科学体系的相互联系中才能得到发展,从而导致现代科学体系结构的整体化趋势。 随着自然科学分支学科大量涌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不断

七、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精)

七、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1.现代科技革命是促进现代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科技革命,实质上是把科学进步与社会生产在技术基础上的变革结合起来,以科技进步作为社会生产发展的主导因素,对社会生产力进行彻底的质的改造。充分认识和推动现代科技革命,是把握现代社会发展的钥匙。但是,我们不能赞同现代科技革命已经超越了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归于消失的错误观点。 2.在人类历史上,反映生产技术不断完善的技术进步,与反映对世界规律性认识的科学进步,二者基本上是平行发展的,有时相互交错、相互影响,但并未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当代,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加强,科学和技术趋向一体化,因而产生了科学技术进步〈简称科技进步〉这一新范畴。它意味着,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在工艺上的应用为生产力的新的大飞跃创造了前提。本世纪中叶以来,自然科学中的革命变革与技术中的革命变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决定并形成表征科技进步在现阶段和未来阶段综合过程特点的“科学技术革命”〈简称“科技革命”〉的范畴。现代科技革命是我们时代正在进行的最重要的革命变革。我们应当花力气自觉地认识现代科技革命本身的特点,同时,必须抵制用科技革命本身涵盖社会革命,或者将它与社会革命分离开来的错误倾向。事实上,科技革命必定有社会革命与其相适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十八至十九世纪的产业革命时,指出了它同社会革命的联系,即一系列社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终于形成。现代社会辩证法表明,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社会主义革命先于科技革命,以创造保证实现科技革命的必要的社会条件,并用科技革命来发展和扩大社会革命的成果。而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革命先于社会革命,为社会革命准备物质前提,并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先后次序的不同,表现出现时代历史过程的多样性。其统一性至于,无论在哪种社会发展模式下,科技革命都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物质前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科技革命是生产力革命的最重要内容。 3.现代科技革命改变了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与生产的关系。不能再简单地把科学归诸意识形式。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一体化和双向作用关系,使得在现代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科学超前于技术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 / 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通识知识考试答案 1、A 2、B 3、B 4C、5、A 6、C 7、A 8.C 9.A 10.B 11.C 12.C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C 21.C 22.C 23.A 24.A 25、A 26、C 27、B 28、C 29、C 30、A31、BC 32、ABC 33.ABC 34.ABC 35、ABC 36、×37、√38.×39。√40.√41。√42.√43.√44、√45、×46、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要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知识;(1分) (2 )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专业化发展;(2分) (3)要掌握渊博的相关学科知识;(1分) (4)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掌握网络教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评分标准:只要意思对,顺序、文字可有改变)(1分) 47、①正常的呼吸道表面黏膜有一种防御能力,但在冬春季节,由于天气寒冷,冷空气的刺激可以降低呼吸道的功能,空气中的病菌就容易从呼吸道侵入。(1分) ②冬春季节气候变化较大,特别是秋末冬初,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时,早晚午间的温度变化较大,室内外的温差也较显著,容易受凉。受了凉,(1分)身体抵抗力降低,病菌也容易侵入肌体。(1分) ③冬春季,人们在室内生活的时间增多了,开窗通风相应减少,病菌容易散布,(1分)特别是在门窗紧闭,人多拥挤,空气不

能流通的情况下,健康人吸入带有病菌飞沫而受感染的机会就大大的增加了。(1分)(答出划线内容意思即可得分) 48、一是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二是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三是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四是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2 / 4 五是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六是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只要答出其中五项内容即可得满分;少于五项内容,答对几项得几分) 49.(1).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素质教育三维目标角度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赵老师仅仅关注“考试学科的成绩”,对于考试学科之外的知识与技能淡漠,表现了教育关注的狭隘性。(1.5分) (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近期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远期和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仅仅关注是否通过考试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不能全面关注。(1.5分) (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刘勇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允许和满足。如果这种需求和应当的学习需求不同而不被认同,不仅使学

电大作业-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在古代,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出现在()。 A.古埃及 B.古希腊 C.古印度 D.中国 2、勾三股四弦五的规律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律,最早出现在()数学著作中。 A.《九章算术》 B.《周髀算经》 C.《数学九章》 D.《黄帝九章算法细草》 3、最早运用公理化方法演绎数学体系,代表了古希腊数学最高成就的著作是()。 A.《算术》 B.《九章算术》 C.《几何原本》 D.《周髀算经》 4、提出科学的氧化燃烧理论,完成划时代“化学革命”的法国化学家是()。 A.拉普拉斯 B.李比希 C.维勒 D.拉瓦锡 5、著名的“丝绸之路”形成于()代。 A.秦 B.汉 C.唐 D.宋 6、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A.牛顿 B.哥白尼 C.伽利略 D.麦克斯韦 7、最早把实验引入力学研究,并通过望远镜进行天文学研究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阿基米德 D.伽利略

8、被后人誉为“力学之父”的古希腊物理学家是()。 A.阿基米德 B.朗开米基罗 C.亚里士多德 D.欧几里得 9、近代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欧几里得 D.爱因斯坦 10、提出光量子理论的是() A.普朗克 B.爱因斯坦 C.海森堡 D.德布罗意 11、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是()。 A.阿基米德 B.朗开米基罗 C.亚里士多德 D.欧几里得 12、最早养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埃及 D.巴比伦 13、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勇敢提出“日心说”观点的科学家是()。 A.布鲁诺 B.哥白尼 C.拉普拉斯 D.伽利略 14、近代欧洲第一个科技强国是16世纪的()。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15、中医采用的望色、闻声、问病、切脉四诊法,最早是()所采用的。 A.华佗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 原子弹 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地点:我国西部戈壁 标志: 代表人物:邓稼先 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 于实战的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成功 原因 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2.屠呦呦和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变化阶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的变化 3.其他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的发展 (1)总体表现:

教师考试通识部分

教师业务考试通识部分复习题(附答案)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复习重点

考点一、科学和技术的概念 一、科学的基本概念 1、科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活动,即知识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智力活动; 2、其次,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3、第三,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科学不仅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体系,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科学作为实践力量,通过被人们掌握、利用而发展着,起到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二、技术的基本概念 1、狭义的理解,只把技术限制在工程学的范围内,如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化工技术、建筑技术等; 2、广义的理解,则把技术概念扩展到社会、生活、思维的领域。人类在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调节、控制、改造的知识、技能、手段、规则方法的集合。"三、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内在的联系也有重要的区别,从本质上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是利用客观规律,创造人工事物的过程、方法和手段,回答"怎么做"的问题。二者既有原则性的区别,又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密切关系。 1、科学与技术的内在联系 现代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有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表现在: A、现代科学是高技术之母,是技术的先导和发源地,科学为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技术研究领域,为技术创新作好了各种知识准备。 B、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新的探索手段,科学研究成果通过技术应用物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2、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A、科学与技术的构成要素不同

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学生学习心理与有效教学》讲述了如何让学生爱学、会学、学会,请选取你感受深刻的一两个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说学生学习心理与有效教学有的关系。要求:原创,拒绝网抄,紧扣课程内容进行阐述,字数在400字以上。 李亦非---让学生会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注入式教学只是授之以鱼,实行“满堂灌”、“填鸭式”,学生总是处在被支配的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我认为,学生是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但要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不断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而达到乐学的学习境界。 (一)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过去漫长的教育史上,许多人都孜孜不倦地研究教法,我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也曾提出并试验过不少教法。随着头脑中思想的更新,我认识到光重教法还不行,必须研究学法,使教与学和谐统一,学习效率会不断提高。 我曾教过一个姓赵的学生。她说起话来一板一眼,背起诗来一套一套的,谁见了,都说她是个天性聪慧的孩子。 可是她上学以后,这种天生的智慧非但没有表现出来,反而越落越远了。 家长着急,老师补课,全无效。 此后,我天天都在琢磨。一天,我讲完课,让学生做练习。我一边在桌间巡视一边下意识地重复讲过的加法交换律,偶然一回头,发现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立刻感到有些诧异。 “你在干什么?”我问她。 “我在听你讲加法交换律呢。” “怎么不做练习呢?” “刚才您讲的我没记住。” 我马上意识到她的学习方法有问题。

第二节课正好是数学练习课,我边讲课边观察,哦!我发现了她的眼睛总是盯着我。我叙述黑板上写的话,她也不看黑板。我初步认定她是不会听课,不会学习。 下课了,我把她叫到一边,师生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 “讲课时你为什么总不看黑板呢?” “我想把你讲的话都记住,不盯住您怕落下。” “当你背书上的法则时你是想方框里的黑字怎样写的还是想老师在课堂上怎样讲怎样算的呢?” “我想方框里的黑字是怎样写的,哪个字挨着哪个字。” 得了,不必再问,我完全证实了自己的判断。 从此以后,我开始对她进行个别指导,这指导不是指导怎样做题,而是指导她怎样听课,怎样看书,怎样做作业,怎样预习……她渐渐地会学习了,成绩上来了。 我体会到,必须让孩子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在学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一道算式: 同学们都刷地举起小手。我叫起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口算得数,从右向左,一步一问,2乘3得6,是哪位?是个位;2乘1得2,是哪位?是十位,20;2乘2得4,是哪位?是百位,400。然后,我连续叫起许多学生,让大家反复说明运算过程,突出每次得数应写在哪位上。学生都脱口而出,无一错误。 我接着问:“如果在乘数2的前面填上个‘1’,怎样算呢?”说着,我随即用红色粉笔在乘数的十位上写了一个醒目的“1”,原算式变为: 学生在认真地看着、听着、思考着。 “继续乘。”另一个男生抢着回答。 “怎么乘?”我接着问道。 “像用2乘一样,一位一位地乘。” “对,你请坐。现在这道题已由一位数乘多位数变为两位数乘多位数。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会做,两位数乘多位数,怎么乘呢?”我说:“乘数中十位上的数也和个位上的数一样,要分别与被乘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的顺序也是从个位开始,但1乘3的积往哪里写呢?”我讲到这里,稍加停顿,然后加重语气说:“如果这个问题我们搞清楚了,那么乘数是多位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简答题 1、简述五次生产力高潮的形成 (1)第一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中国,时间:3~13世纪,特点:以农业生产为主。 (2)、第二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英国,时间:17世纪~1830年,特点:以纺织工业为主,迎来了工业化新时代。(3)、第三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德国,时间: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特点:以化工工业为主,迎来了化学合成时代。 (4)、第四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美国,时间:1879年~1930年,特点:以电气化生产为主,迎来了电气化时代。(5)、第五次生产力高潮 地点:日本,时间:开始于20世纪中叶,特点:技术综合创新,产业结构现代化。 2、简述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技术革命 又称蒸汽动力技术革命,以蒸汽动力技术为主要技术,以蒸汽动力取代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动力机、传动机、工作机组成了机器生产系统。 (2)、第二次技术革命 又称为电力技术革命,以电气发明和应用为中心的技术革命,完成于实验室,由科学家自己实现,不仅解决了生产文明,还发展了生活文明。 (3)、第三次技术革命 又称现代技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六大高技术成为现代技术革命的主战场,其中信息技术是先导,用电脑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 3、简述经典物理学的三次大综合。 ①牛顿力学把天上和地上物体的运动统一起来,把万有引力与牛顿运动三定律视为宇宙间一切物体运动所遵循的普遍规律,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一次综合。 ②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揭示了自然界各种运动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二次综合。 ③麦克斯韦总结的经典电磁理论,揭示了电、磁、光的统一性,实现了物理学理论的第三次综合。 1、简述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原理和五个结论。 ①两条基本原理:一为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即一切自然规律对一切相对地作匀速运动的惯性参照系都是相同的;二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常数,与光源和观测者的运动无关。 ②五个结论:1.光速是一切物质运动速度的极限。2.运动的尺缩短。3.运动的钟变慢。 2、简述原子的组成 ①原子由带正电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②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③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由一个上夸克和两个下夸克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