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北京中考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和习题[1]

2011北京中考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和习题[1]

2011北京中考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和习题[1]
2011北京中考文言文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和习题[1]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形容貌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窥镜,

(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

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

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道:“我和徐公谁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自认为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于是,(邹忌)上朝去拜见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

王之蔽甚矣。”

大王受蒙蔽而不明非常厉害。”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可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让我听到的,可得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言规劝,(朝廷)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几个月后,有时候偶然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也没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二、课文分析:

1.作家作品: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有33篇,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2.课文内容梳理:

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三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第2段: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把国事和家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三比: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第3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变: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邹忌为什么可以进谏成功?

邹忌(进谏者):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齐威王(纳谏者):开明,有作为的君主,从谏如流,闻过则喜,勇于改革。

4.邹忌用“讽”的办法使齐王接纳了自己的意见,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要善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

5.《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邹忌自知不如——人贵要有自知之明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妻妾皆美邹忌——要警惕讨好恭维话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

邹忌规劝齐王——谈话要讲究方法技巧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齐王纳谏除蔽——广开言路才能富国安民

三、基础梳理:

(一)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1.通假字: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朝服衣冠(早晨)时时间进(间或、偶然)

朝入朝见威王(朝廷)间

皆朝于齐(朝见)又何间焉(参与)

美: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私: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不宜偏私(私心)孰:吾与徐公孰美?(谁)上:受上赏(上等的)孰视之,自以为不如(仔细)上书谏寡人者(呈上)下:乃下令(下达)有:邹忌修八尺有余(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受下赏(下等的)欲有求于我也(有)

于:欲有求于我也(向)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取独)

?皆以美于徐公(比)孰视之(代词,徐公)

?谤讥于市朝(在)寡人之过(助词,的)

?皆朝于齐(到)

?战胜于朝廷(在)

3.古今异义:

今齐地方

..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

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古义:国君旁边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4.词类活用:

朝服.衣冠服,名词做动词,穿戴。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私,偏爱。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受上.赏上,名词作形容词,上等的。

(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倒装句:忌不自信欲有求于我也

皆以美于徐公能谤讥于市朝

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

(邹忌)孰视之

皆以(我)美于徐公四、相关练习:

1、文学常识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它是时代的体史书,由(人名)整理编辑而成。

2、重点字词读音

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期.年()

3、重点词语解释

(一)一词多义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孰.视之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6)不宜偏私.

(7)朝.服衣冠(8)皆朝.于齐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2)吾妻之美.我者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4)闻.寡人之耳者

(三)古今异义

(1)讽.齐王纳谏(2)今齐地方

..千里

(3)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4)明日

..,徐公来

4、重要句子翻译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8)皆以美于徐公

五、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

1、下列词语中的“及”与“徐公何能及君也”中“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爱屋及乌 B.望尘莫及 C.鞭长莫及 D.由表及里下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孰与徐公美.吾妻之美.我者B.朝.服衣冠入朝.见威王

C.面刺寡人之.过不若君之.美D.吾妻之.美我者王之.蔽甚矣

六、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⑵时时而间.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3分)

⑴暮寝而思之

⑵王之蔽甚矣

⑶谤讥于市朝

3.用自己的话概括邹忌讽谏的结果。(4分)

一、09年1月海淀期末·文言文阅读(共9分)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而形貌.昳丽其貌.不扬

B.忌不自信.难以置信.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畅所欲.言

D.令初下.不耻下.问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朝服.衣冠

(2)今齐地方.千里

(3)王之蔽.甚矣

(4)时时而间.进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4.本文的结尾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邹忌功不可没。请你具体说明邹忌功在何处。(3分)

2010年平谷二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可以一战

B、时时而间.进立有间.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D、朝.服衣冠朝.而往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臣诚知

..不如徐公美 _______ (2)孰.视之 _________

13、翻译句子。(2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4.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思考并进谏,说明

“”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15.你认为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

答: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检测一、词语解释

1、修.八尺有余

2、形貌昳丽

..

3、朝服.衣冠

4、窥.镜

5、孰.视之

6、自以为

..不如

7、弗如远甚

.... 8、吾妻之美.我者

9、私.我也 10、皆以.美于徐公

11、诚.知不如徐公美 12、今齐地方

..千里

13、王之蔽.甚矣 14、面刺

..寡人之过

15、谤讥

..于市朝谤:讥:

16、闻.寡人之耳 17、时时

..

18、间进

..间: 19、期年

..

20、虽.欲言

二、翻译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皆以美于徐公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可以得到齐王赏赐的几种进谏方式分别是什么?

2、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3、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

4、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

5、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齐王纳谏后取得了哪些成效?

6.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7.者在塑造邹忌这个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怎样的写法?邹忌是怎样一个人?

8.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9.邹忌听了妻、妾、客的赞美之后,没有陶醉,而是进行了冷静的思考,这反映了邹忌怎样的性格特点?

10.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四、相关练习:

1、战国策战国国别刘向

2、yìzhāo guān kuījī

3、

(一)、

⑴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⑵孰.视之仔细地

⑶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认为…美⑷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

⑸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6)不宜偏私.私情

..

⑺朝.服衣冠早晨⑻皆朝.于齐朝见

(二)

(1)朝.服衣冠早晨(做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认为…美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三)

(1)讽.齐王纳谏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2)今齐地方

..千里土地方圆

(3)宫妇左右

..莫不私王身边侍候的人,近臣(4)明日

..,徐公来第二天4、

(1)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大王因受蒙蔽而不明很厉害啊!

(4)能在公众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让我听到的

(5)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6)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7)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8)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五、自学阶梯评估达标训练

1、B

2、D

六、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⑴偏爱⑵偶然(间或)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2.⑴晚上躺着想这件事。

⑵大王受蒙蔽很深了。

⑶在公众场所议论朝政。(或答“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评分:共3分。每小题1分。

3.①齐威王接受邹忌的谏言,②悬赏求谏,③纳谏除弊,④使齐国强盛。

评分:共4分。每个要点1分。

09年1月海淀期末考题·文言文阅读(共9分)

11.D(2分)

12.(1)穿戴(2)纵横(或:方圆)(3)受蒙蔽(或:被蒙蔽)(4)间或(或:偶尔)(共2分。每小题0.5分)

13.答案示例:(1)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2)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共2分。每小题1分)

14.答案示例: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指齐王的国事,巧妙劝谏齐威王,让齐威王认识到自己被偏爱自己的人、害怕自己的大臣以及有求于自己的人蒙蔽已经很严重了,醒悟到纳谏除弊的必要性。(或:邹忌以自己受蒙蔽推想到国君受蒙蔽,并以此巧妙劝谏齐威王认识到自己受蔽之深的事实和纳谏除弊的必要性。)

(共3分。邹忌以己推人1分;邹忌让齐王认识到自己受蔽之深并决心纳谏除弊1分;邹忌巧妙劝谏1分。意思对即可)

2010年平谷二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1.D(共2分)

12.(1)确实知道(2)孰,同“熟”,仔细(共2分)

13.(1)我的妻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2)能够在公共场所评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大意对即可)(共2分。每空1分) 15.原因:齐国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大臣;有齐威王这样善于纳谏,从谏如流的君主。

建议:我们在学习中要善于思考;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及时改正错误。

(共3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检测

一、词语解释

1修.(长,这里指身高) 2.昳丽

..(光艳美丽) 3.服.衣(穿戴) 4.窥.(照) 5.孰.(仔细,

周详) 6以为

..(认为) 7.弗如远甚

....(远不如) 8.美.(认为……美) 9.私.(偏爱) 10.以.(认为)

11.诚.(确实) 12.地方

..(领土方圆) 13.王之蔽.甚矣(因受蒙蔽而不明) 14.面刺

..(当面指

责) 15.谤讥

..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 16.闻.(使……听到) 17.时时

..

(不时,有时候) 18.间进

..间:间或、偶然间进:偶然进谏 19.期年

..(满一年) 20.虽.(即使)

二、翻译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4、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6、皆以美于徐公

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9、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1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三、回答问题:

1、①当面指责齐王;②上书劝谏齐王;③在公共场合议论齐王的过失,并且让齐王听到。

2、王之蔽甚矣

3、①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②齐威王善于纳谏。

4、①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②使用排比方式,增强语势,有力地阐明自己的观

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5、①国内政治修明;②在各诸侯国中地位提高。

6. 因为①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②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③举国上下的人

都对齐王有所求。

7. 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邹忌:善于进谏、遇事能冷静思考,实事求是,深

谋远虑,精明能干,有治国之才。

8. 人们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由此他进一步悟出了治国的道理,即要广开言

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

9.表现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善于思考,能实事求是的特点。

10.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题00509

一、【2017年?四川省达州市】 【甲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19.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停顿。(仅标一处)(1分) 今齐地方千里 20.下列加点字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C.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2.【质疑探究】邹忌和诸葛亮都苦口婆心地劝谏他们的君主,他们希望达到的共同目的是什么?然而他们劝谏的艺术各有不同,你认为他们的不同表现在哪里?。(3分) 23.【迁移拓展】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答案】 19今齐地/方千里20.C21.(1)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2)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提升、处分、表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有所不同。 22.第一问:都希望他们的君主能广开言路,接受意见。(1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 (附答案)(5)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5)文章来自: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 (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 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 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 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 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 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 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下视 其辙 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15.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 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16.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人教新课标版

2020届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1 一、史公不敢酣卧 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 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 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⑤已尽饷士,索盐豉⑥佐酒。公素善饮,饮至数斗不乱,自至军绝饮。是夕,满酌数十杯,因思先帝,泪泫然下。时微醺,遂凭几卧,盖公不解衣就寝者久矣。比明,将吏集辕门外,门未启,军吏遥谓曰:“相公方隐几未寤,奈何?”知府任民育曰:“相公此夕不易得也,勿惊之。”且戒鼓人更击四鼓。须臾公寤,天已曙,大惊,闻鼓声,怒曰:“乃敢乱我军法”使令缚至,趣斩之。诸将皆长跪言:“相公久劳苦,始得一夕假寤,不忍相惊,故乱鼓声以待,此知府意也。”公意解,曰:“君固爱我,奈何以私爱变常法?”用赦鼓人,然自是不敢复酣卧矣。 【注释】 ①公:指史可法。②左公:指左光斗。③荐绣:蒿草一样的服装。④赉(lài) :赏赐。⑤黍肉:指饭菜。⑥豉chì:豆豉。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左公适遇之 (2)索盐豉佐酒 (3)顾夜已半 (4)庖人报黍肉已尽饷士 (5)趣斩之 (6)比明 (7)须臾公寤 (8)乃敢乱我军法 2.“公取左公冠带袍笏试诸身”中的“诸”与下列哪句话中“诸”的含义相同 A.今诸生学于太学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诸子百家

3.“乃命酒独酌”,联系上下文,此处“酒”的意思是( ) 二、执泥绘像 歙①俗多贾,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②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吾父像肥皙,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③,乃至冠裳履綦④,一何殊也!”母出亦曰:“嘻!果远矣。”已而,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乃惬然阿⑤曰:“是吾夫也!”子于是乎礼而父焉。(明刘元卿《贤奕编?警喻》) 【注释】 ①歙(shè) :地名,今安徽歙县一带。②秦陇:秦州、陇州。③皤(pó) :白。 ④綦(qí) :鞋上的装饰。⑤阿:惊讶声。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去三十余载矣 ( ) (2)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 ( ) (3)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 ( ) (4)绘像颠末( ) 2.与“子于是乎礼而父焉”中的“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 三、越王苦会稽之耻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①,耳不听钟鼓。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②,色禁二。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徼天之衷(求上天的裁正)。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③,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齐地方千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 shuò”,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读音:词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二)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北京市2020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 通州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共8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 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 C. 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3.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14.“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3、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古义:“旦日”的后一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 (5)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古义:躺着。今义:睡觉地方。 4、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在早晨服:穿戴。 (3)私我也:偏爱(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三、阅读探究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8、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9、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总结迁移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语言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唐太宗;曹刿——鲁庄公; 五、中考真题 1、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皆以/美于徐公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直接劝说的方式 7、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人教语文九年级下册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 + 注解 + 词性 + 活用 + 句式 + 通假 + 中心思想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 注解+ 词性+ 活用+ 句式+ 通假+ 中心思想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修:长,这里指身高昳(yì)丽: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容貌美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朝服衣冠:早晨穿衣服、戴帽子。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窥(kuī)镜:照镜子。孰:谁。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有(一)天清晨,(他)穿戴好衣服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赶得上,比得上。 ——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复:又。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旦日:明日,第二天。 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如。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孰,通“熟”(shú),仔细。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弗如:不如。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精选-北京专版2019中考语文复习方案考题训练四专题九文言文阅读

考题训练(四)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 ◇劝喻讽谏◇ 一、[·西城区二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分)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 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 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①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 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⑤,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⑦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⑧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 ①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钟离:复姓。②业:使之做官而成就功业。用作动词,这里指 重用。③叶(è)阳子:齐国的处士。叶阳为复姓。④北宫:复姓。婴儿子是其名。⑤彻:同“撤”。环瑱(à):耳 环和戴在耳垂上的玉。⑥不朝:不上朝,古代女子得到封号才能上朝,这句是说“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封号呢”。⑦於陵子仲:於(ū)陵,地名,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子仲,齐国的隐士。⑧臣:用作动词。臣于王, 做王的臣。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分) .登轼而望之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

部编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专项练习 二十九、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他)早晨穿戴好衣帽,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次日,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他晚上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侍妾和君主左右近侍之臣,没有谁不偏爱您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使我的耳朵听到,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常常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337~348题。(40分) 第一组题目: 33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doc

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是长春中考语文中的重要考察题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考生备考的关键,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考生阅读练习。 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1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 (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

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4分) 句子:①___________ 感悟:②________ 北京中考文言文阅读答案 1、游:交往质:询问 解析:实词背诵,课下注释。 2、(1)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 (2)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 解析: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以",考查了虚词"以"的两个用法: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以"是"把"。 3、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也。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文言文部分与往年中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新增的虚词考查,放到了句子翻译中,这样考查是把虚词的考查难度降低了,只要学生们平时背诵了翻译,这道题都能拿满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中考试题汇编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9-12题。(13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形貌昳丽昳丽:(2)暮寝而思之寝: (3)王之蔽甚矣蔽:(4)时时而间进间: 10.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 12.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2018年文言文复习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8年文言文阅读篇目 1.曹刿论战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扁鹊见蔡桓公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陈涉世家 7.出师表 8.桃花源记 9.三峡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活板 13.岳阳楼记 14.醉翁亭记 15.祖逖 16.记承天寺夜游 17.核舟记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 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 ..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 ..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 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 ..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 ..而间./进.;期年 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一、课文下面注释: 1、选自《战国策》。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5、窥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018年北京市中考 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 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①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

)何以王齐国王: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的意思。(2分)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请根据两篇文章的内容找出相同的地方,填写表格。(3分) 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国君的特点给你的启示(答一点即可)《曹刿论战》 ○1○2○3 《赵威后问齐使》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国书,赵威后问使者:“今年收成不错吧?百姓平安无事吧?(你们的)大王身体好吧?”使者(有点)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的人呢?”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的为人,不论有粮的或无粮的,他都给他们饭吃;不管有衣服还是没有衣服的,他都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个帮助国君使其百姓安宁的人,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奖?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於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不处死他呢?” 【2018西城二模】 (三)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16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 ○1 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②。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3 公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

最新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

精品文档 第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 3、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古义:“旦日”的后一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 (5)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古义:躺着。今义:睡觉地方。 4、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2)朝服衣冠朝:在早晨服:穿戴。 (3)私我也:偏爱(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三、阅读探究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8、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9、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总结迁移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语言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唐太宗;曹刿——鲁庄公; 五、中考真题 1、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皆以/美于徐公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直接劝说的方式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以下是分享的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汉刘向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谤讥一作谤议)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

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马说

202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马说 唐·韩愈 中考考点梳理 (第一段) 一、重点词语 1. 通假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 2. 重点实词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____________ (2)骈.死于槽枥之间骈:____________ (3)不以千里称.也称: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骈死 ..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 一、重点词语 1. 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______同______,意思:__________ 2. 重点实词 (1)一食或尽 ....粟一石一食: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 尽:____________ (2)是.马也是:____________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____________ 等:____________ (4)安.求其能千里也安: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 ..不外见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 一、重点词语 1.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策.之不以其道 原意:马鞭,句中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重点实词 (1)策之不以其道.道:____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____________ 材:____________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____________ (4)执策 ..而临.之执:____________ 策:____________ 临:____________ 二、句子翻译 1.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执策 ..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探究 理解概括 1. 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________,以“食马者”寓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