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的设计和研制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的设计和研制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的设计和研制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的设计和研制

合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单工无线呼叫系统的设计和研制

学生姓名王敏系别专业班级

课题类型工程设计类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高频、通信电路

课题来源科研研究项目

名称编号

课题意义、基本要求、重点需要研究的问题

课题意义:单工无线呼叫系统,是实现主站至从站间的单工语言及数据传输业务。即主站只管发射信息,从站只管接收信息,单向传输,不需要返回。主站传送信息,多个从站接收信息,可做一个接收机,但具有单呼和群呼功能。

基本要求:本课题的技术指标:

(1)设计一个主站,传送一路语言信号,其发射频率在30~40MHz之间自行选择,其发射峰值功率不大于20mW(50Ω假负载上测定)信号带宽及调制方式自定,

(2)设计一个从站,其接收频率与主站相对应,从站必须采用电池组供电,用耳机收听语音信号,

(3)主、从站室内通信距离不小于5m,

(4)主、从站收发天线采拉杆天线或导线,长度≤1m

需要研究的问题:

(1)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电路理论知识,设计出总体方案,

(2)进行理论设计和可行性方案论证,

(3)完成电路研制。电路实现。

计划与进度要求论文题目下发——寒假期间阅读参考文献、查阅相关资料。

1 — 4 周实习并准备开题报告,了解单工无线呼叫系统红的工作原理。

5 —

6 周学习并深入理解单工无线呼叫系统的相关知识,理解发射、接

收系统工作基理,分解各单元电路的技术指标,进行初步的方

案论证,完成论文的开题。

7 — 8 周根据设计指标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分别对发射、接收系统电路

进行理论设计,

9 — 10 周对设计方案中相关电路进行仿真

11— 12周对软件设计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修正理论设计,并进行部分硬件电路的搭建工作。

13— 14周完成该系统设计并进行相关电路调试,完成电路试验。撰写论文15— 16周整理论文,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

文献及资

料收集准

高吉祥《高频电子线路设计》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5

王松武《电子创新设计与实践》[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1

李华《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

版社

胡汉才《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杨翠娥《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与课程设计》[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3.

起止日期

2011年12月至2012年6月

备注

选择该题的学生要求对通信系统有所掌握,且对电路设计有一定兴趣的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电路实现、程序仿真系统

主要要求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课题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说明:如电路实现、程序仿真系统、学术论文或创新等)

课题类型:工程设计类,实验研究类,计算机软件设计类,电路设计类,其它类

课题来源:科研,教研,预研,生产实践,其它类

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顾涓涓

年月日年月日2011年10月日

单工对讲机设计(接收部分)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单工对讲机设计(接收部分) 论文作者: 杨炀 学 号: 0911070002 系 部: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张铁桥 论文提交日期:2013年4月18日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Zhixing College Of Hubei University

目录 绪论 (1) 1 对讲机工作原理 (2) 1.1.对讲机的设计框图 (2) 1.2工作原理 (2) 1.2.1发射部分 (2) 1.2.2接收部分 (2) 2 对讲机总体电路的确定 (3) 2.1发射部分 (3) 2.1.1语音放大电路 (3) 2.1.2调制电路 (3) 2.2接收部分 (4) 3 对讲机单元电路的分析 (6) 3.1对讲机的接收模块 (6) 3.2输入回路 (6) 3.3高频放大电路 (7) 3.4解调电路设计 (7) 3.5本机振荡电路 (8) 3.5.1振荡器 (8) 3.6音频功放 (9) 3.7986A型对讲机整机工作原理 (10) 4焊接安装及调试 (12) 4.1焊接安装过程过程 (12) 4.2整机调试 (13) 5对讲机发展前景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单工对讲机设计 摘要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具有使用简单、不受网络限制、通话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它是在鉴频、混频等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无线电通信原理研发的一种通信方式。目前,人们对对讲机的研究已从模拟化转化为数字化。本文从无线对讲机的基本原理出发,并对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确定了对讲机电路图[1]。 本系统的功能在于实现呼叫和通话功能。无线对讲电话的特点是可供小型单位作内部电话使用,此外由于采用成品无线模块,从而使制作变得很简单,成本也很低。对讲电话实现了内部的通话,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值得进一步推广,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电子技术的研究才刚刚开始,随着这项技术的研究逐渐深入,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将更广。希望这项技术的研究能为人们以后的生活、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完美的生活方式。本论文最后对对讲机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无线呼叫调频发射振荡电路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本科毕业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学院: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电1215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5年6月

诚信责任书 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摘要 本系统收发电路揉合了LC振荡电路,麦克风放大器以及RF功率放大器;低噪音放大器,IF放大器,频率解调器以及数字比较器.它们的巧妙结合便可完成短距离的FM/FSK模式的通讯.该电路的发射频率为38MHz左右,从而能提供所需通信信道。 此外本系统控制部分由MSP430单片机设计。以完成主从站的呼叫,8信道的任意选择,另外加入了发射频率显示功能。MSP430是一种超低功耗型单片机,功能强大,所显现的控制性能非常稳定。 关健字:无线收发; FM/FSK; 8信道;MSP430单片机 The Single Wireless Call System Abstract: This transceiver integrates the LC oscillating circuit, microphone amplifier and RF power amplifier,the low noise amplifier,IF amplifier and digital comparat or. Their’s united materialize the FM’s communication for the short distance.This circuit’s emitting frequency is 39MHz.. The controlling part is desiged by MSP430 single chip computer,which transaort and analyze voice singal. MSP430’s function is stable .The power loss is extreme low. Key words:Transceiver ;FM/FSK; 8channel, MSP430 single chip computer.

SMART-PTT 单工双工无线呼叫系统

单工/双工无线呼叫系统SMART-PTT功能特点 终端对讲,一机多用无线有线,通信一体 无线手持智能终端具有集群对讲功能,并且可以收取航班动态,工作任务,汇报工作进展情况,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有机集成。 支持无线手持终端之间,电脑与无线手持终端,电脑与电脑之间的集群对讲和数据通信。 灵活群组,层次管理 支持灵活、动态的群组配置,可以按照不同单位/部门、调度的级别、不同的岗位、不同工作性质配置集群对讲群组,实现层次管理(参见图1),也可以以某一个航班为中心,实时、动态地形成跨单位、跨部门的集群对讲群组,实现高效的协同服务对讲(参见图2)。 一按即说,无需拨号 用户无论是使用无线手持智能终端,还是使用电脑,只需按一个键即可以向个人或群组发起通话,无需拨号和等待对方摘机。 永远在线,实时通信 一旦登陆,永远在线,实时显示状态(在线,离线,忙碌,提示等),让沟通更自由。 多种方式,安全通话 可以进行一对一和一对多的通信方式,拥有多重安全保护机制保证通信的私密性,通信不受任何打扰和防止窃听。 单工/双工无线呼叫系统SMART-PTT语音编码 目前系统支持的语音编码为AMR NB,LPC,CELP. AMR NB的速率有:4750bps,5150bps,5900bps,6700bps,7400bps,7950bps,1020bps,1220bps LPC的速率有:1800bps,2400bps,4000bps,5400bps CELP速率:2400bps 单工/双工无线呼叫系统SMART-PTT认证加密 系统认证时采用SHA1 MAC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认证。 系统传输敏感数据时采用DES对数据进行加密,防止了传输明文。 管理系统采用MD5算法用户进行认证。

单工无线通信系统..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D题) 摘要:单工无线呼叫系统分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发射部分采用锁相环式频率合成器技术,MC145152和MC12022芯片组成锁相环,将载波频率精确锁定在35MHz,输出载波的稳定度达到4×10-5,准确度达到3×10-5,由变容二极管V149和集成压控振荡器芯片MC1648实现对载波的调频调制;末级功放选用三极管2SC1970,使其工作在丙类放大状态,提高了放大器的效率,输出功率达到设计要求。接收部分以超大规模AM/FM立体声收音集成芯片CXA1238S为主体,灵敏度、镜像抑制、信噪比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音频功率放大器采用集成芯片LM386,电压放大倍数最大为200。音频输入和数据输入可自动转换;AT89S52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部分,程序设计采用C语言在KEIL51的编译器上编程实现;显示采用128×64点阵型液晶显示。经测试,整机功能齐全,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系统要求,接收波形稳定,无明显失真。 关键词:锁相环、压控振荡器、灵敏度 simplex wireless-calling system Abstract: The simplex wireless-calling system consists of two parts: transmit part and receive part.The transmit part adopts the phase-locked loop pattern of frequency synthesizing technology and uses the MC145152 and MC12022 chips to compose the phase-locked loop.It locks the frequency of the carrier-wave at 35MHz.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carrier-wave can be 4×10-5,the accuracy can be 3×10-5.The frequency modulation and the confection of the carrier-wave are realized by the capacity-changing diode V149 and the integration voltage-control oscillator MC1648 chip.The end power amplifier uses the audion 2SC1970 to make it work in the third magnifying state,it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gnifier and the power of the output reaches the design demand.The receive part uses the super cosmically AM/FM dimensional sound stereo radio reception integration chip CXA1238S as the main part.The sensitivity、the mirror-control restrain、the SNR and every capability index all reach the design demand.The audio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adopts the integration chip LM386.The maximum voltage amplifying multiple is 200..The input of the audio frequency and the data can be automatically transformed. AT89S52 is used as the controlling part of the whole system.The design of the program adopts the C language to make it be programmingly realized in the translator.The display adopts 128×64 lattice LCD to show.After tested,the whole machine’s function is very complete,every demand can be realized,the receiving wave is stable,without evident distortion. Key word:PLL、VCO 、Sensitivity 目录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学习资料

目录 摘要 ......................................................................................................................................... II 前言 .. (1) 1 系统设计 (2) 1.1 设计要求 (2) 1.2 总体设计方案 (3) 2 单元硬件电路设计 (13) 2.1 发射部分电路的设计 (13) 2.2 接收部分电路的设计 (20) 2.3 PT2262/2272编码/解码电路设计 (26) 2.4 抗干扰措施 (28) 2.5 20dB衰减器的制作 (29) 3 软件设计 (30) 3.1 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的关系 (30) 3.2 发射部分程序设计 (30) 3.3 接收部分程序设计 (31) 4 系统测试 (32) 4.1 测试使用的仪器 (32) 4.2 指标测试和测试结果 (32) 4.3 波形观察及距离测量 (38) 4.4 结果分析 (39) 结束语 (40) 参考文献 (42) 致谢 (43) 附录1 使用说明 (44) 附录2主要元器件清单 (45) 附录3电路原理图及印制板图 (46) 附录4程序清单 (54)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摘要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分发射和接收两大部分。发射部分采用锁相环式频率合成器技术,MC145152和MC12022芯片组成锁相环,将载波频率精确锁定在35MHz,输出载波的稳定度达到4×10-5,准确度达到3×10-5,由变容二极管V149和集成压控振荡器芯片MC1648实现对载波的调频调制;末级功放选用三极管2SC1970,使其工作在丙类放大状态,提高了放大器的效率,输出功率达到设计要求。接收部分以超大规模AM/FM 立体声收音集成芯片CXA1238S为主体,灵敏度、镜像抑制、信噪比等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音频功率放大器采用集成芯片LM386,电压放大倍数最大为200。采用PT2262/2272编码/解码电路实现了数据传输业务以及对台号的选择等功能;音频输入和数据输入可自动转换;AT89S52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部分,程序设计采用C语言在KEIL51的编译器上编程实现;显示采用128×64点阵型液晶显示。经测试,整机功能齐全,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系统要求,接收波形稳定,无明显失真。 关键词锁相环,压控振荡器,灵敏度,编码/解码

电梯全双工无线数字呼叫对讲通话系统

电梯全双工无线数字呼叫对讲通话系统 品质、卓越、诚信 一、产品概述: 本产品为我公司专门针对国内电梯缺乏远程应急呼叫管理、以致无法及时赶往现场救助受困人员、快速修理故障电梯等问题,特别设计开发的中控式无线对讲呼叫高新技术产品。本产品采用远距离中控式无线电梯呼叫系统,本系统具有无需任何施工铺架线、大范围电梯无线集中管理、抗干扰能力强、音质清晰、无线呼叫覆盖半径大、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方便、面板数字按键采用激光打印,操作,安装简单等优越特性。能够在不改动电梯的内部结构、外观和原电梯操作方法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多部以至上百部电梯无线连网通信,实现监控中心对电梯的集中对讲和管理,电梯内人员只需通过一次按键呼叫后,实现自动无线对讲连接,外部呼入能自动接听,自动挂断等多种功能。极好地解决了因电梯故障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系统功能简介: 1、呼叫:电梯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停机或停电困人等意外情况时,电梯乘客可轻按“呼叫”键向监控中心发出呼叫信号。 2、特点:乘客一键自动报警、语音录音呼叫;监控中心警示声、光键、语音提示呼叫方位与示警。 3、优势:一键式呼叫、方便快捷,能有效解决监控中心、机房、轿厢、轿顶、坑底多方双向通话。 三、产品功能特点: (一)、电梯无线对讲中控呼叫系统 1、可以单独呼叫每个分机 2、可以单独接收每个分机应答 3、无线双向对讲

4、可以一键向所有分机广播 5、可以单独与电梯房双向对讲 6、故障电梯信号灯指示 7、故障电梯呼叫时,自动播报电梯序号 8、对讲状态信号灯提示 9、对讲进程中控控制功能 10、具备自动巡检功能 11、5w功率,具有非常强的抗屏蔽性能 12、专用UPS充电电源 (二)、电梯无线对讲转发分机呼叫系统 1、呼叫语音录音 2、一键自动报警呼叫及语音录音呼叫 3、接收主机语音呼叫 4、自动应答回呼主机 5、无线双向对讲 6、防止反复呼叫 7、工程接口齐全 8、5w功率,抗屏蔽性能强 (三)、电梯分机有线交换系统 1、可以实现多台电梯通过一台电梯无线转发分机与中控对讲呼叫 2、通过增加电梯电话,实现监控中心、机房、轿厢、轿顶、坑底五方对 讲通话 (四)、电梯无线对讲呼叫系统优势 1、大量节约昂贵的线路成本; 2、大量节约线路铺设高额的施工成本; 3、大量节约由于线路故障、老化等因素而带来的维护成本; 4、完全杜绝由于铺设线路带来的对楼宇及道路的破坏; 5、监控中心位置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整,无需任何线路调整; 6、整个系统施工极为简单、施工周期短、见效快; 7、无线距离覆盖范围广,在5公里半径内抗干扰能力强、音质清晰 四、产品对讲系统布线图: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的设计和研制

合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单工无线呼叫系统的设计和研制 学生姓名王敏系别专业班级 课题类型工程设计类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高频、通信电路 课题来源科研研究项目 名称编号 课题意义、基本要求、重点需要研究的问题 课题意义:单工无线呼叫系统,是实现主站至从站间的单工语言及数据传输业务。即主站只管发射信息,从站只管接收信息,单向传输,不需要返回。主站传送信息,多个从站接收信息,可做一个接收机,但具有单呼和群呼功能。 基本要求:本课题的技术指标: (1)设计一个主站,传送一路语言信号,其发射频率在30~40MHz之间自行选择,其发射峰值功率不大于20mW(50Ω假负载上测定)信号带宽及调制方式自定, (2)设计一个从站,其接收频率与主站相对应,从站必须采用电池组供电,用耳机收听语音信号, (3)主、从站室内通信距离不小于5m, (4)主、从站收发天线采拉杆天线或导线,长度≤1m 需要研究的问题: (1)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电路理论知识,设计出总体方案, (2)进行理论设计和可行性方案论证, (3)完成电路研制。电路实现。 计划与进度要求论文题目下发——寒假期间阅读参考文献、查阅相关资料。 1 — 4 周实习并准备开题报告,了解单工无线呼叫系统红的工作原理。 5 — 6 周学习并深入理解单工无线呼叫系统的相关知识,理解发射、接 收系统工作基理,分解各单元电路的技术指标,进行初步的方 案论证,完成论文的开题。 7 — 8 周根据设计指标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分别对发射、接收系统电路 进行理论设计, 9 — 10 周对设计方案中相关电路进行仿真 11— 12周对软件设计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比较,修正理论设计,并进行部分硬件电路的搭建工作。 13— 14周完成该系统设计并进行相关电路调试,完成电路试验。撰写论文15— 16周整理论文,准备答辩。

毕业设计_单工无线呼叫系统设计资料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以AT89S51单片机为核心的一个具有单工语音和英文数据传输功能无线呼叫系统。该系统的主站主要由单片机与双音频(DTMF)信号编码器以及锁相频率发射机组成;从站主要由由单片机与高保真调频接收机以及双音频信号解码器组成。主站与从站通过锁相频率发射机与高保真调频接收机进行通讯。双音频(DTMF)信号编码器与双音频信号解码器能对调频信号中的双音频(DTMF)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双音频(DTMF)信号编码器与双音频信号解码器使得本系统具有数据传输能力。在传输语音信号的同时也能传输一定的数据信息,对于小型的通讯系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单片机双音频(DTMF)锁相环数据传输 【Abstract】: T his article describes a radio calling system with the functions of single direction vo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AT89S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system’s master station mainly consists of the single chip, DTMF signal encoder and PLL frequency transmitter. The slave stations mainly consist of single chip, Hi-Fi FM receiver and DTMF signal decoder. The master and slave station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the PLL frequency transmitter and Hi-Fi FM receiver . Both of them make the system capable of transmitting the data. The system is suitable for using in smal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due to the ability of its transmitting voice as well as the data in the same time. 【Key Words】: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DTMF PLL Data transmission 一、方案比较与论证 1、编码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方案一:采用双音频(DTMF)信号发生器HT9200B将从单片机要发送的代码转换成双音频信号,该方案的优点是编码方式简单,可以选择串行和并行两种模式,编程者可以根据自己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试题编号D 单工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报告 学校哈尔滨工程大学 姓名刘希胜 姓名朱梅冬 姓名张静

目录 一.摘要和关键词 (3) 1.摘要 (3) 2.关键词 (3) 二. Abstract and Key Word (3) 1.Abstract (3) 2.Key Word (3) 三.设计任务及要求 (4) 1.设计任务 (4) 2.设计要求 (4) 2.1基本要求 (4) 2.2发挥部分 (4) 3.说明 (4) 4、评分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四.方案比较与论证.. (4) 1.调制方式选择 (4) 1.1调幅方式 (5) 1.2调频方式 (5) 1.3调相方式 (5) 2.调谐方式选择 (5) 2.1电压调谐方式 (5) 2.2 PLL频率合成方法 (5) 五.系统设计 (6) 1.系统简介 (6) 2、发射机电路 (6) 3、锁相环电路 (7) 3.1本振部分 (7) 3.2 下面讨论环路滤波器的设计 (8) 4、接收机电路 (10) 六、系统的组装与测试 (10) 1.系统的组装 (10) 2.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 (10) 2.1测试仪器 (10) 2.2锁相环的测试 (11) 2.3发射机的调试 (12) 2.4接收机的调制 (12) 2.5 联机调试连接图 (12) 七、参考文献: (13)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设计报告 一.摘要和关键词 1.摘要 本单工无线呼叫系统以MC2833组成的单片调频发射系统作为主站,采用以MC3362作为核心的单片调频接收机作为从站,并且由锁相环频率合成器(PLL)提供高精度的本振。电路能较小失真的传输语音和输入波形信号,具有很高的带负载能力,由于增加了一些小的端子,不仅实现了题目的基本要求,也使得连接变得简单,并且性能稳定。 2.关键词 频率合成器,调频接收机,发射机 二. Abstract and Key Word 1.Abstract In the design,MC2833 and MC3362 is applied as the transmiter and receiver,respectivelly .Meanwhile,the frequency synthesizer PLL is employed to implement local oscillator with high stability .Circuit can light distorted transmission pronunciation input and wave form signal .Except this ,the ability of leading load is very high,.As we increased some little terminals on it, this make it simple to connect to. And the performance is steady. The design basic targets demanded are ideally realized. 2.Key Word frequency synthesizer,transmitter,receiver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样板论文)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专业通信技术 班级通信技术061班 姓名熊雪娟 指导教师姓名郑鑫 职称助教 起止日期2008年4月8日至2008年8月13日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专业及班级:通信技术061班 学生姓名:熊雪娟 题目: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上交报告(论文)日期: 2008年 8 月 8日 答辩日期: 2008年 8 月15日 指导教师:郑鑫 2008 年4 月8日签发

目录 1系统设计 (1) 1.1 设计要求 (1) 1.1.1 任务 (1) 1.1.2 要求 (1) 1.2 总体设计方案 (1) 1.2.1 设计思路 (1) 1.2.2 方案论证 (2) 1.2.3系统组成 (4) 2 硬件电路设计 (5) 2.1 发射部分电路设计 (5) 2.1.1 压控震荡器的设计 (5) 2.1.2 锁相环电路设计 (6) 2.1.3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8) 2.2接收部分电路设计 (11) 2.2.1CXA1238S芯片 (11) 2.2.2无线输入网络 (12) 2.2.3高放选频回路 (13) 2.2.4本机振荡器 (14) 2.2.5中频窄带滤波器 (14) 2.2.6音频功率放大器 (14) 2.3 PT2262/2272编码/解码电路设计 (16) 2.3.1PT2262/2272芯片介绍 (16) 2.3.2PT2262/2272编码/解码电路 (17) 2.3抗干扰措施 (18) 2.420dB衰减器的制作 (19) 3 软件设计 (19) 3.1 软件设计和硬件设计的关系 (19) 3.2 发射部分程序设计 (20) 3.3 接受部分程序设计 (20) 4 系统检测 (21) 4.1 指标检测和检测结果 (21) 4.1.1 发射部分检测指标和检测结果 (21)

无线呼叫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电子信息工程无线呼叫系统设计

上图1为无线呼叫的发射,接收部分电路模块,发射部分包括编码芯片和发射模块;接收部分包括解码芯片和接收模块还有显示模块。编解码芯片选用的是有数字编码和译码双重功能的芯片UM3758-108A;接发模块是选用发射头FST-4;接收模块选用的是3600超外差接收头CWC-10。 本次研究之所以选择芯片UM3758-108A为编解码芯片,是因为此芯片有数字编码和译码双重功能,它具有10位3态编码地址,8位锁存式并行数据输入(编码)/输出(译码)端子,能方便地实现多地址、多路数字信息传递和控制,可与有线载波及无线、红外等各种载体接口配用,实现远距离传输。外围电路简单,电源电压范围宽、功耗低,工作电压稳定可靠,适用与遥控遥测、数字寻呼、多路通信、集群报警及双工收发等系统。 所选择的发射模块FST-4工作电压为3V-12V;工作电流max≤45mA(12V),min≤2mA(3V);谐振方式为声表谐振(SAW);调制方式ASK/OOK;工作频率为315MHz,433.92MHz可选;发射功率为50mw;传输速率≤10Kbps;接收头3600超外差接收头CWC-10工作电压为直流电源电压5V,工作频率为315、433.92MHz(其他频率可定制),工作电流为8mA,接收灵敏度为-110dBm,工作温度在-20℃~+80℃,尺寸为:36×15×8mm。 四、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1.2011.10.01—2011.10.07:收集、熟悉基本资料。 2.2011.10.08—2011.10.28: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3.2011.10.29—2011.11.04:了解和熟悉设计的基本原理,完成开题报告。 4.2011.11.05—2011.11.11:对资料进行分析,理解系统的原理,设计出系统原理图。 5.2011.11.12—2011.12.06:按照方案进行硬件设计,组合安装。 6.2011.12.07—2011.12.14:结合设计要求进行调试。 7.2011.12.15—2012.01.20:对设计逐步完善,撰写毕业论文。 8.2012.01.23—2012.02.24:对论文内容进行核对、修改,准备答辩材料。 五、参考文献 [1] 张兴辉, 陈守满.基于 STC89C52RC单片机的无线呼叫系统设计,安康学院, 2011.7.1 [2]无线呼叫系统,百度文库,2011.5 [6]Ef?cientDesignofOFDMA-BasedProgrammableWirelessRadi,S.F.A.ShahandA.H.Tew?k,DepartmentofElectrical&ComputerEngineering,UniversityofMinnesota,Minneapolis,MN 55455,USA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1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 作者:王志伟何彪胜付明 摘要 本系统实现1个主站至8个从站的单工语音及数据传输业务。主站具有拨号选呼和群呼功能,从站身份号码可以任意改变。在ARM7和AD9851的平台上利用DDS原理实现直接数字调频,载波频率、频偏可以自由设定。FSK调制实现数据传输业务。窄带调频调解专用芯片MC13135实现接收端解调功能。接收端数字业务处理由FSK解调芯片XR2211和微控制器F020配合完成。本系统功能完备,完成题目所有要求。 关键字:单工、DDS 、窄带调频、数据传输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 1、调制方法选择 方案一:调幅方式,发送端用调制信号直接对载波进行幅度调制,接收端用包络检波技术恢复原调制信号。此法载波占有带宽小,频率资源利用效率高,但抗干扰能力差。 方案二:调频方式,发送端用调制信号直接对载波进行频率调制,接收端用鉴频器将调制信号恢复。此法占有一定带宽,但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强。 题目要求传输数字信号,为减少误码率,选择抗干扰较强的调频制。 2、数字信号传输方案选择 方案一:直接把数字信号进行幅度处理后加到音频信号上,再对载波进行频率调制。;接收端解调、滤波、整形后恢复数字信号,再做进一步处理。 方案二:先用数字信号对4.5kHz的载波进行调制,再把4.5kHz的次级载波加到3.4kHz以下的音频信号上,对主载波进行调制;接收端经两次解调可恢复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的频带较宽,如果直接与音频信号相加需要很大的基频才能让数字信号落在语音频率之外而不受其干扰,对窄带调频不合理,舍弃实现简单的方案一;而方案二的二次调制就可以不需很大带宽的情况下,准确的恢复数字信号,故选方案二。 3、发射机方案 方案一:锁相调频。只要把调制信号加在锁相环路压控振荡器的频率控制端,使压控振荡器的频率随调制信号作线性变化,即达到调频目的。能实现调制的条件是调制信号的频谱要处于低通环路滤波器的通带之外。这样调制信号对锁相环路无影响,锁相环路的中心频率锁定在稳定的参考分频上,稳定度很高。另外通过改变参考分频比,可以自由设定中心频率。但是调制信号需控制在低通滤波器的通带之外,不能达到题目的语音信号的调制要求,我们放弃这一方案。 方案二:晶体振荡器调频。将变容二极管和石英谐振晶体串联或并联后,接入振荡回路构成调频振荡器。这种电路输出频率较稳定,但由于石英谐振晶体的感性区很窄,调制频偏很难做大,控制不太灵活。此方案不宜采用。 方案三:DDS方法实现数字方法直接调频。由DDS直接合成频率的一个特点

电子设计方案

电子设计方案

模拟路灯控制系统(I题) 【高职高专组】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套模拟路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路灯布置如图2所示。 图1 路灯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2 路灯布置示意图(单位:cm)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支路控制器有时钟功能,能设定、显示开关灯时间,并控制整条支路按时开灯和关灯。 (2)支路控制器应能根据环境明暗变化,自动开灯和关灯。 (3)支路控制器应能根据交通情况自动调节亮灯状态:当可移动物体M(在物体前端标出定位点,由定位点确定物体位置)由左至右到达S点时(见图2),灯1

亮;当物体M到达B点时,灯1灭,灯2亮;若物体M由右至左移动时,则亮灯次序与上相反。 (4)支路控制器能分别独立控制每只路灯的开灯和关灯时间。 (5)当路灯出现故障时(灯不亮),支路控制器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显示有故障路灯的地址编号。 2.发挥部分 (1)自制单元控制器中的LED灯恒流驱动电源。 (2)单元控制器具有调光功能,路灯驱动电源输出功率能在规定时间按设定要求自动减小,该功率应能在20%~100%范围内设定并调节,调节误差≤2%。 (3)其它(性价比等)。 三、说明 1.光源采用1 W的LED灯,LED的类型不作限定。 2.自制的LED驱动电源不得使用产品模块。 3.自制的LED驱动电源输出端需留有电流、电压测量点。 4.系统中不得采用接触式传感器。 5.基本要求(3)需测定可移动物体M上定位点与过“亮灯状态变换点”(S、B、S’等点)垂线间的距离,要求该距离≤2cm。 四、评分标准 项目满分 设计报告方案比较与论证方案描述 比较与论证 5 理论分析与设计单元设计 系统设计 5 电路图和设计文件完整性 规范性 5 测试数据与分析系统测试 结果分析 5 总分20

单工无线语音信息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单工无线语音信息收发系统的设计与制作摘要:本系统基于单片机,使用模拟调频技术,设计了单工无线呼叫数据阐述系统。在30~40M频率上,实现了话筒输入和线路输入语音信号的小功率单工传发与接收。 关键词:单工无线模拟调制技术 Abstract: Based on MCU, a simplex wireless data transimit system is designed by analog frequency modulation technique. In the frequency of interval of 30~40MHz, transmit by small power that voice signals are inputted through microphone and line is realised. Key words: simplex wireless call,frequency modulation

1.系统方案论证与比较 1.1调制方式选择 调试方式有模拟调制方式与数字调制方式。 模拟调制方式:普通调幅(AM)双边带调幅(DSB)单边带调幅(SSB)频率调制(FM)相位调制(PM)等 下表1是各种模拟调制方式性能比较 表1 平相位调制(MPSK)多电平正交振幅调制(MQAM)新型的相位连续的最小频移键控(MSK)等。 比,接受灵敏度。 1.2数字模块选择 单片机显示器

1.3 系统设计原理 1.3.1 发射机设计原理 图1 发射机系统框图 预加重电路 图2图3预加重频率特性1.3.2 接收机设计原理 图4 接收机原理框图

单工无线呼叫系统设计外文文献

Design Methodology and Tools for Wireless System Design Jan M. Rabaey Berkeley Wireless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510) 643 8206 jan@https://www.doczj.com/doc/472300670.html, ABSTRACT The remarkable breakthrough that wireless systems have experienced in the last decade seems to be only the first wave of a wireless revolution that will have a profound effect on industries such as commu-nications, computing, and consumer. The underlying premise is that wireless will be the preferred way of connecting variou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systems. Designing the optimized radio modules that sup-port the range of applications, services, and bandwidths while staying cost-effective proves to be a major challenge and requires an integrated design flow augmented with the appropriate tools. This pre-sentation will forward a vision on how such a flow could be constructed. INTRODUCTION The adven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has firmly established wireless connectivity a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wired connections in the domain of voice communica-tions. Today, we are on the threshold of a far more penetrating introduction of wireless technol-ogy in our daily lives. The third-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will add high-bandwidth data transmission to the cellular environment, hence making ubiquitous internet access a definite possibility.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pectrum, initiatives such as Bluetooth pave the way for another range of applications that can ultimately lead to effortless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wide range of appliances, sensors, control and display devices (as would for instance be needed to construct a “ smart home” ). From this bewildering range of opportunities emerges an under-lying need for cheap and low-energy radio connectivity. Depending the applications at hand, the required radio’s present a wide spectrum of requirements in terms of service model, band-width, flexibility, energy and cost. Rather than building a single radio that fulfills all these needs, it is our projection that there will be a sustained need for “ application- or domain-spe-cific radio’s” , optimized for the application at hand. Unfortunately, designing integrated radio’s is non-trivial. Some of the reasons why this is so are summarized in Figure 1. A typical radio combines a profound mix of design paradigms and technologies: RF, analog, and low-energy digital (in other words true mixed-mode design), hardware- and software, and data- and control flow, operating over a wide range of data and time granularity. The design has furthermore to adhere to a series of stringent cost metrics. As such, radio’ s present one of the first and most challenging applications for true hybrid systems-on-a-chip. Observe that this discussion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ly on the radio terminal, and ignores the additional complexity imbedded in the basestation and networking components of a wireless system. To make the concept of the ubiquitous radio become true requires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design methodology that enables correct design in a short design cycle, while trad-ing off between the various cost metrics (such as flexibility, area and energy). Given the complexity of the above task, such an ambitious flow can only be successful if it relies on th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