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 荷叶母亲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3
《荷叶·母亲》敎學设计【敎材分析】《荷叶·母亲》选自人敎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读课文《散文诗两首》。
《荷叶·母亲》是一篇赞颂母爱的美文。
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活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
她以“荷叶·母亲”为题,托物抒情,吟唱了一曲母爱的颂歌。
【學情分析】刚上初一的學生,基本上都是十二三岁的孩子,对母亲的依恋性强。
文章歌颂母爱,极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鸣。
在第一单元的敎學中,我给孩子们进行了关键词句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联想法等阅读方法的介绍,指导,训练,大部分孩子已初步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引导學生多角度感悟文章就比较容易了,學生的感恩之情就好激发了。
【敎法學法】情景创设法:播放《游子吟》配乐诗朗诵创设情境。
朗读法:學生朗读与品读相结合,提高朗读水平,培养學生欣赏文學作品能力。
预习法:评点阅读法,讨论法。
【敎學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读分析,领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學生在生活中學会感恩母亲。
【敎學重难点】通过品读分析,体会作者对母爱的赞颂,调动學生的生活体验,领悟母爱的伟大。
【敎學准备】课件【课型】新授【课时】1【敎學过程】一、情境导入孟郊的《游子吟》配乐诗朗诵。
是啊,母爱的伟大正如孟郊所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我们走进冰心的《荷叶·母亲》再一次去沐浴母爱的春风。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通过配乐朗读让激发學生的學习兴趣。
营造情感氛围。
二、作者简绍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學作家。
原名谢婉莹。
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學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學作品。
冰心是“五四”新文學运动中涌现出的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
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
《第7课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教案【导入门】一位中国女作家在年轻的时候,曾给印度诗圣——泰戈尔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晚上,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诗词和我的思想一缕缕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思想就是爱的思想,这音乐就是爱的音乐。
这位女作家就是冰心。
她正是受到泰戈尔的影响,写出300多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结集为《繁星》和《春水》。
今天,我们学习她的《荷叶﹒母亲》。
【目标牌】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在熟读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重点)2.学习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美好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难点)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学会感恩。
疏通文意理思路(为啥写)(趣味性)一读:初读全文,感知内容(读出音韵:注意字音、字形、重音、语气、语调、节奏)一写:抄写文常基础,批写段落大意(自主思考)【自学径】一、记文常[解题目]“荷叶”,莲的叶子。
文题之所以用“荷叶·母亲”,是因为作者于诗中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境抒写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富有韵味。
[辨文体][知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
1919年,她以“冰心”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其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查背景]冰心的作品被称为“爱的哲学”,其中很大一部分为歌颂圣洁的母爱的佳作。
冰心在法国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对母亲的怀念中。
所以,为母爱放歌,占了她这一时期作品的很大篇幅,使冰心成为世界文学中抒写母爱最成功、最感人的作家之一。
二、立基础[标段落][圈词语][记音形]并dì(蒂)姊(zǐ)妹莲péng(蓬)菡(hàn)dàn(萏)攲(qī)斜荫(yìn)bì(蔽) 徘(pái)徊(huái) 衍(yǎn)[释词义]攲斜:倾斜,歪斜。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的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长篇小说有《沉船》《戈拉》。
1913年他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冰心,原名谢婉莹。
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诗集《繁星》《春水》。
她的创作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二、生字词匿笑、并蒂、桔梗、摇摆、沐浴、祷告、阴影、姊妺、綮杂、烦闷、徘徊、遮蔽、覆盖、心绪、荫蔽、乘凉、莲蓬、嗅觉、花瓣、皱斜、菡莤、慈怜三、词语解释①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②沐浴:洗澡③匿笑:偷偷地笑④花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兆头。
⑤慈怜:慈爱怜惜。
⑥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待放。
⑦酸斜:倾斜、歪斜四、文学常识: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五、文本分析1、《金色花》描写了三次嬉戏①让母亲嗅到花香②投影到母亲读的书页上③跳到母亲面前变成孩子2、《金色花》的中心思想《金色花》这首散文诗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的口吻写的。
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进行想象,描绘了儿童与母亲的三次嬉戏,表达了儿童对母亲的爱和依恋,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3、《荷叶母亲》中“我”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烦闷-不适意一不宁的心绪散尽4、当“我”注意到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时,为什么“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因为“我”看到荷叶护莲,就像坚强的母亲对儿女深情的关爱和勇敢无畏的守护一样。
5、比较《金色花》《荷叶母亲》相同点:①思想感情:赞美母爱的伟大神圣。
②想象:图画美。
不同点:①语言:《金色花》语言质朴秀丽。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理解两首诗末尾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这两首散文诗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爱的爱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
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两首诗,进行朗诵比赛,直至背诵。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篇末含蓄的语句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5•12特大地震中,发生了众多感人的一幕,其中有一条感动全中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双膝跪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毫发未伤。
这说明什么呢?父母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无私的一种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二、研读《金色花》1、走近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十二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
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飞鸟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等。
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一种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2、朗读(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班得瑞《初雪》)。
(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学生仿读。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3)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
但不同的地方,朗读处理方法不同。
)(4)男女生朗读比赛,互相点评。
3、感知诗意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谈谈读过诗后的整体感受,说出你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感人至深的亲情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文章有自主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⑵、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热爱、亲近文学教学重难点
⑴、体味散文诗的思想感情,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
⑵、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法
情景创设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感氛围,为理解诗歌的情感打下基础
朗读法:朗读与点评相结合,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通过点评培养朗读欣赏能力。
讨论法: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
一、导入:
☐著名作家巴金爷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幻灯一):我们喜欢她,跟着她爱星星,爱大海,我这个孤寂的孩子在她的作品里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
著名作家郁达夫也曾说过:她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
作家了……(她)对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
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柔情。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她是谁吗?。
她,就是冰心奶奶。
我们来认识一下(点击) ----齐读
☐冰心(1900-1999)
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这节课,老师就要带你们走进她的一部作品《荷叶母亲》,(幻灯三)感受温暖的母爱。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25页,《荷叶母亲》冰心,听老师朗读课文,请每位同学手中都握支笔,边听边将自己平时读不太准或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
别忘了顺便给自然段标号
听完以后呢,老师还要你起来说说,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
1、老师示范读
2、、出示重点字词幻灯,读一读幻灯四)
3、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谈谈听完后的感受,这是篇什么样的文章
(1)生答···(均以肯定)
(2)老师引导:老师这样问好像太深奥了,是吗,这样吧,我们一起来做填空题(幻灯五)
如: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从体裁上来说)
这是写荷叶、荷花的散文;(从内容上来说)
这是一篇抒写母爱的散文;(从情感上来说)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典雅的文章(从语言上来说)
三、自由诵读品味语言
过渡:好了,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写母爱的抒情散文,那下面呢,请同学们用你最好的情感,大声的、自由的朗读课文,读完后说说,你喜欢文中哪句话,为什么?说的时候,我们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分四大组,看哪一组说的最多,最好,又快。
1、学生自由读
好,现在给你们3分钟时间准备,你们可以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把你喜欢的理由写出来。
希望每位同学为组争光,勇夺红旗。
2、生思考,写
3、请同学们把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理由,可用这样的句式:我喜欢----因为
----
如:幻灯六
(指导学生从情感、语言、内容上说,强调画面感,并给予朗读指导)
四、透过画面看情感(提炼主旨赞美母爱)
过渡:刚才从同学们对文中语言的品味中,我们看到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你觉得最让你感动的画面是什么?为什么?
1、学生回答----荷叶护莲图。
幻灯七
问:你可以给他拟个名字吗?
学生说,有理即可
2、老师概述这幅图蕴含的情感及文章主题,完成幻灯八
在荷叶护莲的场景中,荷叶就像母亲般勇敢、慈怜地为红莲遮风挡雨,这一幕让作者深深地感动,并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感,由此升华出本文的主题------对母爱由衷的赞美!像这种由物及人、通过事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抒情。
3、朗读主旨句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笔触,发出对母爱由衷的赞美吧!齐读最后一段
五、延伸拓展抒写母爱
冰心有一位荷叶般的母亲,因此,她怀着真切的感恩之心,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荷叶母亲》,其实,普天之下有着千千万万个荷叶母亲,(点击画面)同学们看了这一幅幅画面,你是不是深有感触呢,那么现在,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抒发对母亲的情感吧。
(幻灯十)我们也试着采用托物抒情的写法,仿照文章最后一段,以“母亲啊,你是我是”开头写一段话,可以和文章结尾相似,也可以不一样。
如:(1)母亲啊,你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
是你为我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
(2)母亲啊,你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是你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3)母亲啊,你是春雨,我是幼苗。
是你无声的滋养,让我茁壮成长
(4)母亲啊,你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
是你的养育和庇护让我拥有成熟的喜悦1、巡视,指导
2、学生读自己的文字,师给予赞美、肯定
六、教师结束语:(音乐课件十一)
这节课,我们跟随者冰心奶奶一起走过了一条用母爱铺就的小路,这里,虽然有风,有雨,有雷,有被风雨打落的白莲,但更有田田的莲叶,和在莲叶庇护下幸福开放的娇美红莲。
更弥漫着浓浓的人间至情----母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冰心奶奶唱出对慈母的颂歌吧。
课件
母亲呵!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