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

三字经

s ān z ì j īn ɡ

三 字 经

节选一

经典原文:

节选一

r én zh ī ch ū x ìn ɡ b ěn sh àn x ìn ɡ xi ān ɡ j ìn x í xi ān ɡ yu ǎn 人 之 初 , 性 本 善。 性 相 近 , 习 相 远。

ɡǒu b ú ji ào x ìn ɡ n ǎi qi ān ji ào zh ī d ào ɡu ì y ǐ zhu ān 苟 不 教 , 性 乃 迁。 教 之 道 , 贵 以 专。 x ī m èng m ǔ z é l ín ch ǔ z ǐ b ù xu é du àn j ī zh ù 昔 孟 母 , 择 邻 处。 子 不 学 , 断 机 杼。 d òu y ān sh ān y ǒu y ì f ān ɡ ji ào w ǔ z ǐ m ín ɡ j ù y án ɡ 窦 燕 山 , 有 义 方。 教 五 子 , 名 俱 扬。

经典译文: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经典链接:

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它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窦燕山教子有方

窦燕山,原名窦禹钧,五代后晋时期人,他的老家是蓟州渔阳,也就是今天天津的蓟县。过去,渔阳属古代的燕国,地处燕山一带,因此,后人称窦禹钧为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裕的家庭,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据说:窦燕山为人不好。以势压贫,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明瞒暗骗,昧心行事。由于他做事缺德,所以到了 30 岁,还没有子女。窦燕山也为此着急,一天晚上做梦,他死去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如不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不仅一辈子没有儿子,也会短命。你要赶快改过从善,大积阴德,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从此,窦燕山暗下决心,痛改前非,缺德的事再也不做了。一天,他在客店中捡到一袋银子。为找到失主,他在客店里整整等了一天。失主回到客店寻找,他原封不动地将一袋银子归还给失主。窦燕山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延请名师教课。有的人家,因为没有钱送孩子到私塾读书,他就主动把孩子接来,免收学费。总之,自那以后,窦燕山就象是换了一个人似的,周济贫寒,克已利人,广行方便,大积阴德,广泛受到人们的称赞。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们称窦氏五龙。

当时有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节选二

经典原文:

yǎnɡ bú jiào fù zhīɡ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yù bù zhuó bù chénɡ qì 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经典译文: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经典链接:

方仲永

北宋时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人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到了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的诗和同龄人比起来,已经没有差距了。到了二十岁的时候,他虽然能够写诗,但已经远远不如同龄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后天进一步的培养和教育。

节选三

经典原文:

wéi rén zǐ fānɡ shào shí qīn shī yǒu xí lǐ yí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xiānɡ jiǔ línɡ nénɡ wēn xí xiào yú qīn suǒ dānɡ zhí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rónɡ sì suì nénɡ rànɡ lí dì yú zhǎnɡ yí xiān zhī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经典译文: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经典链接:

黄香温席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才九岁的时候,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每当炎炎的夏日到来时,黄香就用扇子对着父母的帐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更清凉爽快,并使蚊虫远远地避开黄香双亲的帐子,让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觉;到了寒冷的冬天,黄香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好让父母睡起来时觉得暖和。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孔融让梨

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哩。就故意问孔融:“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还有个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他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四岁,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很称赞他。

节选四

经典原文: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yīér shí shíér bǎi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sān ɡuānɡzhě rì yuè xīnɡ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sān ɡānɡ zhě jūn chén yì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经典译文: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经典链接:

孝子吉翂(fēn)击鼓救父

中国古代的“登闻鼓”制度是民情上达的一种重要渠道,“击鼓鸣冤”成为百姓直诉的重要形式。《梁书》记载了南朝时期京城建康发生的孝子吉翂(音同“分”)击鼓救父的故事。

吉翂从小便很懂事,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在当地颇有名声。吉翂的父亲是吴兴原乡县令,为官正直,但招致了一些小人的不满,被人罗织罪名陷害后,押送到中央的廷尉候审。15岁的吉翂得知此事后,决定赴京救父。在好心人的指点下,他鼓足勇气敲响了登闻鼓,申诉其父的冤屈,并恳请朝廷允许自己替父亲受刑。

这件事惊动了梁武帝。梁武帝下令由廷尉卿蔡法度彻查此事。蔡法度对吉翂进行了声色俱厉的讯问。面对压人的气势,吉翂毫无惧色,据理力争,表达了坚决替父而死的决心。蔡法度见状不再逼问,他见吉翂身披成人用的沉重枷锁,心有不忍,便命

人为其更换一副轻巧的刑具。但吉翂拒绝了蔡法度的好意,说道:“我今天求代父死,已是死罪之囚,刑具只能增加,怎能减少呢?”蔡法度将吉翂的言行向梁武帝作了汇报,梁武帝立即下令赦免了吉翂的父亲。

节选五

经典原文:

yuē 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ɡ cǐ sì shí yùn bù qiónɡ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ɡ cǐ sì fānɡ yìng hū zhōnɡ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yuē shuǐ huǒ mù jīn tǔ cǐ wǔ xínɡ běn hū shù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yuē rén yì lǐ zhì xìn cǐ wǔ chánɡ bù rónɡ wěn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经典译文:

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经典链接:

管仲之交

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

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有一次,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每次进攻的时候,管仲都躲在最后面,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他不是怕死,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齐国的国王死掉了,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內乱,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不久之后,大王子诸被人杀死,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管仲想杀掉小白,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把箭射偏了,小白没死,后来,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小白当上国王以后,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他是我的仇人,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请管仲回来当宰相,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后来,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节选六

经典原文:

dào liánɡ shū mài shǔ jì cǐ liùɡǔ rén suǒshí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mǎ niú yánɡ jī quǎn shǐ cǐ liù chù rén suǒ sì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yuē xǐ nù yuēāi jùài wù yù qī qínɡ jù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páo tǔɡé mù shí jīn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经典译文:

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经典链接:

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俞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俞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俞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会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两人分别约定,此时此刻还在这里相会。第二年,伯牙如期赴会,但却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伯牙就顺着上次钟子期回家的路去寻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听子期的家。这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亲。老人告诉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读书,再加上家境贫寒,积劳成疾,已经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时担心伯牙会这在里久等,叮嘱老人一定要在这一天来通知伯牙。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他随老人来到子期的坟前,抚琴一曲哀悼知己。曲毕,就在子期的坟前将琴摔碎,并且发誓终生不再抚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后有称颂其事。

节选七

经典原文:

lún yǔ zhěèr shí piān qún dì zǐ jì shàn yán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mènɡ zǐ zhě qī piān zhǐ jiǎnɡ dào dé shuō rén yì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zuò zhōnɡ yōnɡ zǐ sī bǐ zhōnɡ bù piān yōnɡ bú yì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zuò dà xué nǎi zēnɡ zǐ zì xiū qí zhì pínɡ zhì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经典注释:《四书》:《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子思、曾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四书》。

经典译文:

《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经典链接:

不耻下问

人们都尊奉孔子为圣人。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每件事都要向人询问。有人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yù),虚心好学,为人正直。他死后,人们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虚心好学。

节选八

经典原文:

zì xī nónɡ zhì huánɡ dì hào sān huánɡ jū shànɡ shì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tánɡ yǒu yú hào èr dì xiānɡ yī xùn chēnɡ shènɡ shì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xià yǒu yǔ shānɡ yǒu tānɡ zhōu wén wǔ chēnɡ sān wánɡ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 , 称三王。

经典译文:

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经典链接:

大禹治水

大约在4000多年前,我国的黄河流域洪水为患,尧命禹主持治水。禹接受任务后,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全国的主要山脉、河流作了一番严密的考察。之后,他确立了一条治水方针,叫作“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的通过。禹治水到涂山国,即他家所在地,但他三过家门,都因治水忙碌,无法进家门看看。他的妻子到工地看他,也被他送回。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业。

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黄帝战蚩尤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黄帝姬轩辕在神农跟九黎两部落之东南。当时这三个部落是之间最为强大的,于是争霸战开始了,姬轩辕怕两面受敌,所以他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突袭神农部落,在阪泉郊野的大战中击败了神农部落。姬轩辕乘胜挥军,一直挺进到九黎部落的根据地涿鹿,会战在涿鹿郊野,这是历史上最早和最有名的大战之一。中国神话学者将这场黄帝战蚩尤的大战神化,双方都动用了神仙法力,风伯、雨师都来参战。最后黄帝击败九黎部落,杀死蚩尤。这一著名战役使姬轩辕名震当时的世界,各部落酋长们称呼拥护他为“天子”,尊称他为“黄帝”。黄帝者,黄色的土地。

节选九

经典原文: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 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tānɡ fá xiàɡuó hào shānɡ 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wánɡ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zhōu wǔ wánɡ shǐ zhū zhòu bā bǎi zǎi zuì chánɡ jiǔ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经典译文:

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商汤王起兵灭掉夏朝,建立了商朝,前后六百年,一直到商纣王。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经典链接:

周公制礼

相传,周公还政给成王以后,即致力于各种典章制度的制定,这就是后世所谓的“周公制礼”。周公所制的礼,集中体现在“五经”之一的《周礼》中。《周礼》全文共6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6宫,约有官职360种。《周礼》以官职的职掌来联系各种制度,目的在于富国强兵,为国家的治理提供设计蓝图。《周礼》中还包括“乐”的内容,它是一种在贵族的礼仪活动中使用的舞乐,其规模必须同贵族能保持一致。

节选十

经典原文:

zhōu zhé dōnɡ wánɡɡānɡ zhuì chěnɡɡān ɡē shànɡ yóu shuì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Shǐchūn qiū zhōnɡ zhàn ɡuó wǔ bà qiánɡ qī xiónɡ chū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yínɡ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ɡ chu?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ɡ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经典译文:

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经典链接:

卧薪尝胆

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是一个战争多发,风云人物辈出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

很多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卧薪尝胆”就是其中之一。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国、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受尽屈辱,他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越王立志报仇复国雪耻,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完璧归赵

赵国有一块美玉,叫“和氏璧”。秦王听说后想得到它,就派使者到赵国说想用城池换璧。秦王素来贪婪,赵王知道他只是想将和氏璧骗到手,但忌惮秦国的强大也不敢直接拒绝,以免惹起战端。正当他为难的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并声称自己有办法——要么换回城池,要么将和氏璧完整地带回赵国。

到了秦国,秦王果然只对和氏璧感兴趣,对让出城池一事只字不提。并在一次会面时想以武力夺璧,蔺相如誓死不从,他抓着和氏璧准备撞墙来威胁秦王:要么用出土地城池换璧;要么他就撞墙壁碎人亡,秦王什么都得不到还会因背信弃义而遭人唾骂!

秦王虽爱美玉但并不昏庸,不愿用土地交换,就只得让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返回了赵国。

负荆请罪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见。赵王和大臣们商议说∶“去吧,怕有危险;不去吧,又显得太胆怯。”蔺相如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没占到便宜。他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

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这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怕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节选十一

经典原文:

ɡāo zǔ xīnɡ hàn yè jiàn zhì xiào pínɡ wánɡ mǎnɡ cu?n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ɡuānɡ wǔ xīnɡ wéi dōnɡ hàn sì bǎi nián zhōnɡ yú xi?n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wèi shǔ wú zhēnɡ hàn dǐnɡ hào sān ɡuó qì liǎnɡ jìn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sònɡ qí jì liánɡ chén chénɡ 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ɡ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经典译文:

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

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经典链接: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想干一番大事业,四处寻访能辅佐自己建功立业的贤才。他打听到诸葛亮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和结拜兄弟关羽、张飞,准备厚礼,到隆中卧龙岗去拜见诸葛亮,欲请他出山,帮助他治理国家。刘备兄弟三人连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见刘备胸有大志,求贤诚恳,便与他畅谈天下形势。刘备听了,极为敬佩,于是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大业。“三顾茅庐”的典故就是由此而来,后人用这个词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桃园三结义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这便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节选十二

经典原文:

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ɡ xī yǔ wén zhōu yǔɡāo qí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dài zhì suí yìtǔ yǔ bú zài chuán shī tǒnɡ xù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tánɡɡāo zǔ qǐ yì shī chú suí luàn chuànɡɡuó jī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èr shí chuán sān b?? z?? liánɡ miè zhīɡuó n??ɡ??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经典译文:

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经典链接: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时,年号是贞观。贞观年间(公元627年一649年),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用心治理国家,实行了很多开明的政策和利国利民的措施,使唐朝政权得到巩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后来,历史学家就把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节选十三

经典原文:

liánɡ tánɡ jìn jí hàn zhōu chēnɡ wǔ dài jiē yǒu yóu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yán sònɡ xīnɡ shòu zhōu shàn shí bā chuán nán běi hùn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liáo yǔ jīn dì hào fēn dài miè liáo sònɡ yóu cún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zhì yuán xīnɡ jīn xù xiē yǒu sònɡ shì yì tónɡ miè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lì zhōnɡɡuó jiān rónɡ dí jiǔ shíni?n guózuòfèi

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经典译文: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经典链接:

岳飞抗金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岳飞的军队纪律严明。行军露宿,只许士兵睡在廊檐下。老百姓请他们进屋,他们也不进去。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岳家军”。岳家军练兵认真,作战勇敢,多次以少胜多,在突然受到敌人袭击时也不慌乱。金兵惧怕他们说:“推倒一座山容易,动摇岳家军的阵容难!”

节选十四

经典原文:

mínɡ tài zǔ jiǔ qīn shī chu?n ji?n wén fānɡ sì sì

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

qiān běi jīnɡ y?nɡ lè sì dài chónɡ zhēn mé? shān shì

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qīnɡ tài zǔ yīnɡ jǐnɡ mìnɡ jìnɡ sì fānɡ kè dà dìnɡ

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zhì xuān tǒnɡ nǎi dà tónɡ shíèr shì qīnɡ zuòzhōnɡ

至宣统,乃大同,十二世,清祚终。

经典译文:

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经典链接:

中国历史朝代歌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北两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节选十五

经典原文:

xī zhònɡ ní shī xiànɡ tuóɡǔ shènɡ xián shànɡ qín xué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zhào zhōnɡ lìnɡ dú lǔ lún bǐ jì shì xué qiě qín

赵中令 , 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pī pú biān xiāo zhú jiǎn bǐ wú shū qiě zhī miǎn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经典译文:

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

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经典链接:

孔子拜师

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

三字经阅读指导

三字经阅读指导 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并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目的意义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步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小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弘扬人文精神。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在诵读中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眼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等,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和谐发展。 3、加强思想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学生吸取不竭的精神营养。 4、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感受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的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诵读内容 一年级:《》 二年级:《》 三至六年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小学生读本》 四、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长:黎永丹 副组长:曾庆菊

组员:马于雷陈艳华张逵余天兵陈肖梅李敏 2、工作小组 组长:马于雷 副组长:陈艳华张逵余天兵陈肖梅李敏 组员:全体语文教师。 五、活动实施 1、时间及方式 (1)各班利用每周星期五早自习时间和单周的地方课时间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 (2)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与学校《中国传统文化导读课题研究》课题的研究相结合,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可充分利用儿童节、校园读书节以及德育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经典诵读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3)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2、检查与考评 (1)每周五检查各班活动开展情况,做好记录,并在例会上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2)每月组织一次检测,每次抽测部分学生,并评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不同等次,同时将检测结果在例会上通报,学期末对检测成绩突出的班级和语文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3)每学年组织一次考级活动(一、二年级学生参加),过关的学生,统一颁发等级证书。(考评等级:初级B等,《弟子规》初级A等,《三字经》) 3、活动展示 (1)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国学知识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学生和优胜班级,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状。

《三字经》诵读课

《三字经》诵读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 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_____?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_____?_,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_____?_,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想问问孔融,你怎么会这么做呢?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 书可以怎样读呢?指导配乐个性化朗读。齐读。 4、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读《三字经》,学史地知识 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名人故事,而且,我们读三字经,还可以从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1、出示片断:

三字经范文精选:三字经详解:曰仁义

三字经详解: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天赋与人的天性,也是天德,是不能够紊乱的。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之中无法抗拒的力量;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 五常之中以仁德为首,仁统四端,有仁才有义礼智信四德,所以古人在很多时候只用一个仁字就代表了五德,例如孔子在《论语?里仁》一篇里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就是说君子在吃一餐饭这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离开五常之德,至于生活动荡困苦、人生挫折困顿的时候,更应该是如此。 那么,什么叫做仁呢?通俗地说,仁慈、有爱心就是仁。仁是体,慈是相,爱是用,表现出来就是爱心。能够不讲条件的博爱就是慈,慈的本体就是仁,它们是一体三面,同出而异名。 仁是五德之首,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孔子一生追求的根本。《论语》中有“里仁”一篇,专门谈仁的体和用。仁是抽象的哲学概念,不能离开具体事项空对空地谈仁,所以孔子举了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例如“仁者爱人”,有爱心,能够爱人、爱物就是仁,这是孔子不得已的说法,因为爱毕竟还不是仁的全部境界和内容。中国有一句话,叫作“博爱谓之仁”,有人说这是孔子说的,其实这是唐朝韩愈说的,不是孔子的话。 普通人的爱是有条件的,是以感情为基础的,喜欢才爱,不喜欢就不爱,所以爱字里面有心。简化汉字的爱,干脆连心也掏去了,更赤裸裸了。慈则是爱的升华,

是没有条件的爱,母亲疼爱儿女是无条件的,这种爱就是慈,所以称母亲为慈母。 在具体事项上如何才能达到仁呢?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五条标准,就是恭宽信敏惠。孔子说:“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恭是自重自尊,是严格要求自己,这样就不会有外来的侮辱;恭既是严以律己,宽就是宽以待人,包容他人的缺点,宽宏大量的人一定得众。 信是自信信他、信因信果等的合称,是内心诚敬,不自欺的结果,能如此则天下没有不可以用的人,也就是老子说的“圣人无弃物”。 敏是聪明敏捷,反应快,办事情不拖泥带水,容易有事功。惠是恩惠,要有行动表示,不能总是空口说白话,但恩惠必须出自于诚,是真感情而不是假手段,这样的人君才可以与其共事。孔子提出的实行仁的标准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肯接受,人人都可以做到。 五常之中的“仁”懂了,其余的义礼智信四德自在其中,是“得一万事毕”的自然结果。例如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是智;能做到恰到好处就是义;义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也是孟子一生追求的目标。 信是诚信,礼是守规矩、不放肆,内恭外敬,能如此则说话做事都不会逾矩。要达到随心所欲又不逾距,孔子说要七十岁才能做到,我们时时看着自己还在不断地犯规,能随心所欲又不逾矩实在是太难了。 【本文档仅供参考学习用途,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三字经阅读指导课教案

走进《三字经》 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刘春芹 阅读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核心,形成鲜明的课外阅读教育特色,引导学生与书为友,积极营造“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书香校园阅读氛围。在与经典、名著的对话中,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净化我们的精神家园。 活动目标: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活动准备:读背《三字经》,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我们学校今年举行了读书节,这届读书节的主题是诵读百家经典。 这次活动,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三字经》这部经典。《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老师背一句,你们背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了解什么呢?(作者、书的内容等) 师随机评价,师补充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

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有意思的是,浙江和广东两省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起了争执。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三字经》。齐读主题。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是因为书中有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_____?_,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____?_,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3、师:此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情景,我们怎能不感动呢,带着感动的心情齐读。 4、师: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再齐读。 三、读《三字经》,学史地知识 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不仅是因为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名人故事,而且还可以从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1、出示片断: (1)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2)稻粱菽(shū),麦黍(shǔ)稷(jì)。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sh

三字经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三字经》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本质。 2.构建灵活开放的学习氛围,把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 3.发挥语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文字。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着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 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解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本课程的教学我通过角色想象、情感体验,看视频,讲故事等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精读中反复诵读,使他们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文本,获得大量的鲜活的阅读信息,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 三、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学生已知导入,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延伸,培养阅读兴趣。这篇课文的篇幅虽然不长,但由于是古文学生不易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学本课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及特点。有条件的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他们了解《三字经》的情况,会背的还可以让他们背一背,引发学习本课的兴趣。本学年主要了解《三字经》教育篇、常识篇、史书篇和勤学篇。 五、教学进度表: 上学期

下学期

《三字经》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子不学,断机杼”。过程与方法: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子不学,断机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着名、最典型的一种。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

三字经讲解

君臣、父子、夫妻,五常:仁义礼智信 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荀子是儒家非常重要的以为思想家,他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比如一个小孩呱呱坠地,他饿了要吃奶,他会管母亲劳累吗?他会管母亲没有乳汁吗?他会考虑母亲劳累吗?他非要吃奶不可。而如果有几个孩子的话,可能几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吃奶。 贵以专,学一样爱一样,不要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故事] ?晋朝时,有个名叫周处的人。他是一个本性善良的人,可是,由于他自小便没了爹娘,在无人教导的情形下,周处的性情变的很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周处喜欢欺负弱小,常常因为自己不高兴,就把别人打的头破血流的,所以,村里的人见了他,总是躲的远远的。 ?这几天,村子里出现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在山脚下的大湖里也出现了一只可怕的蛟龙,常常侵害村里的农作物,甚至还把农民活生生吞掉,大家觉得很害怕,甚至把老虎、蛟龙及周处合称“三害”,还说“三害”不除,村民将永无安宁之日。 ?周处听说了村里来了这“三害”好打架的个性使他立刻到山里一拳就把老虎给打死了,接着又到湖里抓蛟龙,在湖里追了三天三夜,才消灭了蛟龙。 ?岸上的村民见周处一直没有浮出水面,还以为他和蛟龙同归于尽了,于是,大家便在岸上庆祝除去了“三害”。 ?周处回到了村子里,明白了自己竟是第三害后,从此下决心改过自新,不在做个让人家讨厌的人。 [故事] ?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家住坟场附近,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他搬到镇上,没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她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窦燕山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五代时期的人,非常有钱,却经常持才傲物,小心眼,见难不救,年到30膝下无子,有一天梦见自己的父亲,父亲教育他“你现在这样为人处世的方法是不对的,应该改过,多做善事。”醒来以后他领受了父亲教悔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仗义疏财,修桥铺路,变成了个大好人,不久就有了五个儿子,中年得子,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呕心沥血去教育这五个孩子,后来三个中了进士,两个中了举人,这就是五子登科成语的来历。 师之惰,惰不是懒惰的意思,而是过错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 A.乐器 B.精美 C.器皿 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 6.“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 A.猪 B.鸭 C.鸽子 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 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C.毛泽东和周恩来 10.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 .老爷爷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2.《论语》共有20篇。()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6.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是“苟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7.春季是四时之首。() 8.李白小时候十分助人为乐。() 9.周朝持续了八百年年。() 10.“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指苏辙。() 附:《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3.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4.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 5.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6.昔仲尼,古圣贤。赵中令,学且勤。 7.彼无书,且知勉。 8.头悬梁,彼不教,自勤苦。 9.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10. 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二、选择题。 1. B.孟子 2. B.鲁国 3. C.大豆 4. C.器皿 5. B.吕蒙 6. A.猪 7. A.要孝敬父母 8. C.要学会谦让 9. A.孙敬和苏秦 10. B.老婆婆

三字经朗诵比赛节目串词主持词

三字经朗诵比赛节目串词主持词 三字经是国学经典,也是有趣的节目,这类的节目串词一定要有内涵。下面就是学习啦给大家的三字经节目串词,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男一女A: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一男一女B: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合:上午好! 一男一女A:送走了零八的峥嵘岁月,迎来了零九的火红年轮。 一男一女B:送走了五月的草长莺飞,迎来了六月的麦熟苗肥。 男:看!碧空明澈,旭日东升! 女:晓露冰莹,花红柳翠! 男:暖风拂面,蕊香袭人! 女:彩旗招展,笑脸温馨! 男:今天, 是个特殊的美好日子。 女:今天, 是难忘的幸福一天。 男:今天, 是我们少年儿童自己的节日, 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六一国际儿童节! 女:今天, 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 举行一年一度的六一节文艺汇演!

男:首先,请桂校长为我们介绍光临我校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女:有请学校鼓号队,用你们欢乐的鼓点和嘹亮的号角,对各位领导、来宾和父老乡亲的光临,致以深切的谢意和隆重的欢迎吧! 男:现在,请金李井镇中心学校校长顾建德同志致辞。 (正式部分) 男:庆六一盛典,庆佳节良辰! 女:与歌舞相伴,与国学同行! 男:以美丽校园为台,以整齐楼宇为景! 女:以人文气息为魂,以艺体表演为形! 男:诵文习武, 女:弘扬传统文化! 男:曼舞高歌, 女:展现时代风采! 合:金李井镇中心学校xx年六一国学主题文艺汇演现在开始! (以下每段由一人报幕,男女主持人交叉主持报幕) 1、童年是一个梦,童年是一首诗,童年载满了诗情和画意,童年载满了天真和烂漫。首先,请可爱的幼儿园小朋友上台,为我们带来充满童趣的精彩表演! 2、儿女情长,孩提时,首先会叫的就是爸爸妈妈;家族情深,长大后,最牵挂的就是温暖的家。请欣赏歌舞表演《家族》,表演者:二年级一班。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详解:曰南北

三字经详解: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东南西北是人类臆设的方向坐标,其实茫茫太空之中哪里有方向呢?连地球都是圆的,《庄子》一书中就提到“南方有穷而无穷”的辩题。南方看似有头,你走走看,保证转一圈又走回来了,因为地球是圆的。 四方是假设的,但中是真的。何为中?你站立的这一点就是中,有了这个中,东西南北就有了。中国文化讲究“面南背北,左东右西”,中心一确定,四方的概念就出来的;中心一移动,方位也就随着移动了。 如果以地球为中,就要以北极星来定位,但地球在上一个冰河时期曾经受慧星的引力作用翻了个倒毛筋斗,南变了北,北变了南。地质学家一直就怀疑岩层中的反方向磁力线痕迹到底是怎么回事。 南方丙丁巳午火,应四月、五月,居离宫。西方庚辛申酉金,应七月、八月,居兑宫。北方壬癸亥子水,应十月、十一月,居坎宫。中央戊己辰戌丑未土,应三、六、九、十二月,居中宫。 实际上,中指的是整体的平衡点,并非是平均的度量衡单位。一根粗细不一的棍子,其平衡点绝对在靠近粗的一头,这一点就是中。社会学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就不是中,也永远不可能有中。

《尚书》里面有四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讲的就是教育的中心、为政的中心、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允是诚信、公平,把握住这两点不动摇、不放弃就是持中,就能天下太平。水平则不流,物平则不动,不动就正、就定了。 在世界范围,中国属土,居全球之中。历史证明了这一点,那就是中国的问题不解决,全世界就不得安宁。中国强大一点四方都害怕,中国的产品一来,谁也招架不住,这就是中位的力量。 在中国领土内,嵩山为中岳是中国之中,嵩山之中在少林,少林之中在大雄宝殿释迦摩尼佛的莲花宝座之下,达摩老祖所以要在嵩山面壁九年绝不是偶然的。 帝都北京的中心在紫禁城,紫禁城的中心在太和殿,太和殿的中心在皇帝的蟠龙宝座之下,从这一点放射出去,北京四城呈对称格局:四正四隅方位有庙堂八座,东西南北有四坛(天地日月)再加上社稷坛,一共是五坛八庙,这是明成祖时代,姚广孝按《易经》之理设计的北京城。 现在太和殿的蟠龙宝座后撤了十几步,起因于袁世凯复辟帝制,登基大典时害怕。太和殿顶上,蟠龙藻井内龙口里悬挂一颗亮晶晶的大球,象征着龙戏珠。袁世凯怕大珠子说不准哪天掉下来,他虽然叫“袁大头”怕也扛不住,就后撤到现在的位置,这是说到中随便扯出来的闲话。 【本文档仅供学习,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教师阅读三字经解释二

《三字经》解释二 31、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行中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32、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33、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34、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35、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36、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37、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孙和玄孙。从高祖父到玄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38、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39、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40、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41、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42、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43、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44、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45、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 【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46、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47、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48、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三字经诵读串词

白塔镇实验小学《三字经》诵读比赛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 乙: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丙: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 丁:是华夏大地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 (甲):《三字经》便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乙):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 (丙):它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丁):它的内容涵盖历史、天文、地理、道德 众齐:还有一些传说 主(甲):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主(乙):二年五班《三字经》诵读汇报演出现在开始 主(丁):第一部:勤学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主(甲):《三字经》中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主(乙):而“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典故更让我们明白了教育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主(丙):《三字经》的常识篇,讲授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伦理道德的中国文化基础常识 主(丁):它的顺序是按十进制数字编排的,极有章法。下面就让我们按照1到10的顺序背诵《三字经》的常识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主(甲):《三字经》的传统文化篇,介绍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和读书的次第。 主(乙):“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使我们得到了圣贤智慧的陶冶,下面请听《三字经》的传统文化篇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

《三字经》阅读题及答案1

《三字经》阅读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20分) 1.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是______朝,前后延续______年,它的建立者是______。 2.隋朝国君隋炀帝主持开通______河,全程长达______里。 3.苏老泉到______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但后来成为宋代有名的文学家。 4.莹八岁,能______,沁______岁,能赋棋。 5. ______,蜂酿蜜。______,不如物。 二、选择题(选择参考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 1.成功游说六国,身配六国相印的历史人物是() A 张仪 B 屈原 C 苏秦 D 勾践 2.被称为上古时期三皇的是() A 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B 黄帝、伏羲氏、神农氏 C 黄帝、炎帝、伏羲氏 D 神农氏、炎帝、黄帝 3.“头悬梁,锥刺股”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 孙敬和苏秦 B 李白和杜甫 C 程颐和程颢 D 毛泽东和周恩来 4.“唐高祖,起义师”中的唐高祖是() A 刘邦 B 李渊 C 朱元璋 D 赵匡胤 5. 南宋的抗金名将是() A 岳飞 B 关羽 C 张飞 D 韩信 6.“囊萤映雪”告诉我们每个人要() A 家虽贫,学不辍 B 彼不教,自勤苦 C 身虽劳,犹苦卓 D 彼无书,且自勉 7.“梁唐晋,及汉周”的下一句是() A 十八传,南北混 B 梁灭之,国乃改 C 称五代,皆有由 D 传建文,方四祀 8.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可是秦朝传到()就灭亡了。 A 十世 B 七世 C 八世 D 二世 9.“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中的“一经”指() A 《诗经》 B 《三字经》 C 《孝经》 D 《书经》 10.“蔡文姬,能(),谢道韫,能咏吟。” A 赋棋 B 咏诗 C 咏雪 D 辨琴 三、判断题(结合阅读内容,对的打“√”,错的打“×”)(40分) 1.夏禹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 2.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长达八百多年。() 3.西楚霸王是刘邦。() 4.魏、蜀、吴三国争夺天下,呈现出鼎足之势,史称“三国鼎立”。() 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讲的是隋炀帝的故事。 () 6.南宋的秦桧是一名奸臣,害死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7.“四祀”指的是四十年。()

中华经典吟诵系列《三字经》故事原文出处

中华经典吟诵系列《三字经》故事原文出处 1.戴封感化强盗(改编自《后汉书》) 原文: 戴封字平仲,济北刚人也。年十五,诣太学,师事鄮令东海申君。申君卒,送丧到东海,道当经其家。父母以封当还,豫为娶妻。封暂过拜亲,不宿而去。还京师卒业。时同学石敬平温病卒,封养视殡敛,以所赍粮市小棺,送丧到家。家更敛,见敬平行时书物皆在棺中,乃大异之。封后遇贼,财物悉被略夺,唯余缣七匹,贼不知处,封乃追以与之,曰:“知诸君乏,故送相遗。”贼惊曰:“此贤人也。”尽还其器物。 2.泯然众人的方仲永(改编自《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 孟母三迁(改编自《列女传》) 原文: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衒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新整理三字经全文详细解释

三字经全文详细解释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在传统教育中,小孩子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它能够被历代人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一定具有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三字经》诵读串词

《三字经》诵读串词 甲: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中午好!在这秋风飒爽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昆明学校一年一度的诵读经典的活动。 乙: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诵读经典。 甲: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经典诗文。 乙:《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套脍炙人口的儿童启蒙读物,汇集了中国古代圣贤的智慧。 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乙:《三字经》教我们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甲:《三字经》教我们智仁忠信,廉耻礼义。 乙:“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我们懂得了要珍惜少年时光,努力学习。 甲:“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我们被这些故事所感动,也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们知道了该如何认真学习。合:请欣赏预备(1)班同学表演的经典诵读——《三字经》。 甲: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乙:是华夏大地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 甲:《三字经》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 乙:“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的思想使我们得到了圣贤智慧的陶冶。合:下面请听预备(3)班同学表演的经典诵读——《三字经》的传统文化篇。甲:悠悠五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

乙:滔滔黄河水,润育者华夏儿女的生息。 甲:在这悠悠的岁月中,《三字经》给人展示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 乙:在这悠悠的岁月中,《三字经》向我们讲述一个伟大民族的进程。 合:下面请听预备(4)班同学表演的经典诵读——《三字经》历史篇 甲:黑发不知勤学早。 乙:转眼便是白头翁。 甲:少壮不努力。 乙:老大徒伤悲。 甲:这都是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的名言警句。 乙:如囊萤,如映雪,如负薪,如挂角。 甲:这就是《三字经》中古人刻苦读书的典范。 乙:让我们牢记这些名言警句。 甲:让我们以古人刻苦读书为榜样。 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甲:有请预备(4)班诵读《三字经》,让我们走进古人刻苦读书的世界里。

三字经范文精选:三字经详解:三纲者

三字经详解: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纲是纲纪、纲领的意思,五种伦常关系之中,有人认为最重要的三条纲领就是“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仅从三纲关系的排列顺序上看,就根本不是传统文化的本意。 董仲舒提出三纲,汉武帝独尊儒术,再由班固正式记载在经学著作《白虎通义》之中。 五伦中的每一伦都是共同体,互存共荣,谁是谁的纲?如果硬要分出纲常,也只能说是互为己纲,大家都是纲,不是等于没说一样吗?三纲的提法本就是画蛇添足,懂了孝道自会忠君爱国。 当然,端谁家的饭碗就得摇谁家的旗,否则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本是百家争鸣,变成了一家子的噪音,这与现代的人类灭绝了其他物种只留下人一样,到时候就只有人吃人一条路了。 后世要打倒孔家店,主要罪名就是冲着这不合理的“三纲”来的。哪里知道卖“三纲”的是董家店,而非孔家店。五伦十义的道理,下面还会讲到,这里就不再多解释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春夏秋冬为四季,又叫四时,应乎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的勺柄总是围绕着北极星转的,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

北天下皆冬”。北斗七星不停地转动,就代表了一年四季不断地推移交替,循环运转,没有穷尽。 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 《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游牧民族就无所谓了,不太重视。气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物候则关心生物消长的节律性,偏重在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1.4亿公里),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四时寒暑的变化。 根据我们中国的历法,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岁和年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一个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一个回归年。一个自然年是365天,一个回归年(岁)则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 举春时为例来说,春三月万物发生,正月为孟春建寅,二月为仲春建卯,三月为季春建辰。孟春的一气为立春,有“东风解冻、蜇虫始振、鱼上冰”三候;孟春的一节为雨水,有“獭祭鱼、鸿雁来、草木萌动”三候。四时有十二节、十二气(二十四节气),共计七十二候。 【本文档仅供参考学习用途,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 一、填空题。 1.昔孟母, . , 。 2.香九龄,. , 。 3.曰春夏,。, 。 4.自羲农,。, 。 5.夏传子,。, 。 6.,师项橐。,尚勤学。 。读《鲁论》。彼既仕,. 7.披蒲编,削竹

简。,。 8。,锥刺股. ,。 9.如囊萤, 。, 。 10。蚕吐丝, . , .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发生在( )身上. A.孔子 B。孟子C。老子 2.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3.“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菽”指的是(). A.小米B.高粱 C.大豆 4.《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中的“器”字的意思是( ) A。乐器 B。精美 C.器皿 5.“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 6。“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A.猪 B.鸭 C.鸽子 7。“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 A.要孝敬父母B.要尊敬兄长C.要认真学习 8.“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9.“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孙敬和苏秦B.李白和杜甫 C.毛泽东和周恩来 10.李白是受了( )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 .老爷爷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李白和杜甫.( ) 2.《论语》共有20篇.( ) 3.已成圣贤,仍向孩子学习的人是孔子。( ) 4.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是“有余力,则学文”的意思。(普学网)5.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是“子不学非所宜”的意思。( ) 6。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是“苟不教父之过”的意思。() 7.春季是四时之首。( ) 8.李白小时候十分助人为乐。( ) 9.周朝持续了八百年年.() 10.“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苏老泉指苏辙。( ) 附:《三字经》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