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

目录

摘要................................................................................................................................................ II 关键词.............................................................................................................................................. II Abstract ............................................................................................................................................ II Key words ........................................................................................................................................ II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及合理性.. (1)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 (1)

(二)教育惩戒的合理性 (1)

1.惩戒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必需 (1)

2.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 (2)

二教育惩戒的原则与艺术 (2)

(一)以关爱为基础 (2)

1.教育者要出于爱 (3)

2.使受教育者能够感受并认同这种爱 (3)

3.让教育惩戒成为一种爱的交流活动 (3)

(二)教育惩戒的平等原则 (3)

(三)以尊重、慎用、适当、灵活、最少侵害为原则 (3)

1.相互尊重原则 (3)

2.慎用原则 (3)

3.适当原则 (3)

4.灵活原则 (3)

5.最少侵害原则。 (3)

(四)以达成理解、促进发展为目的 (3)

三教育惩戒的范围与方式 (4)

(一)教育惩戒的范围 (4)

1.划清正义与权威角色的界线 (4)

2.划清群体领域和个人领域的界线 (4)

3.划清故意过错行为与非故意过错行为的界线 (4)

(二)教育惩戒的方式 (4)

1.娱乐式惩戒 (5)

2.捆绑式惩戒 (5)

3.服务式惩戒 (5)

4.交换式惩戒 (5)

5.文字式惩戒 (5)

四教师如何合理适度地施行惩戒 (5)

(一)教师应强化法治意识与素养 (5)

1.部分教师教育法律知识欠缺,误解教育惩戒 (5)

2.部分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定位错误,滥用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 (6)

(二)加强教师法治教育,促进教育惩戒的正确实施 (6)

1.有助于破除教师对教育惩戒的畏惧 (6)

2.有助于防患于未然 (6)

五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6)

致谢 (7)

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惩戒实施的思考

摘要

惩戒教育,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尤其是近些年来,当“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亮点和主旋律之后,人们对惩戒教育更是谈虎色变,视若危途。然而,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发生在山西、浙江等地的几起“弑师案”,不仅引发了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乃至教育本身的深刻反思,也促使人们对惩戒教育旧话重提。本文拟从教育惩戒的内涵及合理性、实施原则、范围界线、具体方式以及教师如何才能合理适度的施行惩戒几个方面对其作一简单思考。

关键词

惩戒;教育惩戒;惩戒原则

The Consideration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ducational Punishment

in Elementary Stage

Abstract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education,has been of concern, but also the most controversial.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hen the "appreciation of education", "inspiring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highlight and the main theme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of our country, the people are terrible to the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education, regard, if danger way. Recently, however, for a period of time, several “murders cases of teacher” that occur in places such as Shanxi、Zhejiang ,not only has triggered the society to reflect deeply on the occupation of teacher and even the education itself, but also promote people to mention again of the education for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This paper plans make a simply consider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connotation and rationali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s, the scope demarcation line, the concrete ways, as well as, how the teacher can execution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reasonable and moderate.

Key words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educational punishment; disciplinary punishment principle

学生明白如果犯了错误,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为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惩戒教育,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有教育专家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有观点认为,惩戒学生就意味着教育和教师的黔驴技穷。有人说“新课改下的教育应让学生像田园里的幼苗一样,能够沐浴明媚的阳光,接受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自由自在的尽情开花结果,使用惩罚是教师无能和失败的表现”。1尤其是近些年来,当“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亮点和主旋律之后,人们对惩戒教育更是谈虎色变,视若危途。

然而,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发生在山西、浙江等地的几起“弑师案”,不仅引发了社会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乃至教育本身的深刻反思,也促使人们对惩戒教育旧话重提。教育部也明确地表示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大部分的师生与家长都对实施教育惩戒的必要性表示认同。但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教育惩戒规范、细化的法则与操作方式,致使广大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仍感到无所适从,面临诸多的无奈与困惑。

的确,教师是否应该有处罚权?对问题学生该不该惩戒?教师如何才能合理适度的施行惩戒?如何厘清惩戒与体罚的界限?怎样才能让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惩戒的评判标准如何制定?本文对其作一简单思考。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及合理性

(一)教育惩戒的内涵

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行为施于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惩”即惩处、惩罚,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其目的。2一般认为,教育惩戒是针对学生的行为,“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和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教育惩戒应“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到痛苦,但以不伤害受害者身心健康为原则”。可以看出:教育惩戒是一种出发点在于对学生的关怀爱护、不侮辱学生人格和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并能改正过失的教育方式。

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之所以唾弃教育惩戒,很大程度上在于把教育惩戒与体罚、变相体罚混为一谈。体罚是指““施加惩罚使学生身心感受痛苦,以促使其避免痛苦,改正错误”。虽然“惩戒与体罚或变相体罚具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如包含惩罚的因素并以某种惩罚形式表现出来等等”,但“惩戒与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同一性并不代表其具有同质性。他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惩戒是以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的,是以‘小惩大戒’为最终目的的。”3体罚是违法的,应严格禁止;而惩戒重在‘戒’字,即防止学生越轨行为的再次发生,矫正其不合学校规范的行为,体现了惩戒的教育意义。

(二)教育惩戒的合理性

1.惩戒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必需

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学校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之一和未来社会的导引形态,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包括惩罚在内的社会基本规范和执行原则。学校与其他社会构成的区别就在于它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的学校不能仅仅复制

1赖雪芬.新课改环境下的教育惩戒[J].教育评论.2002,(6)

2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67-170

3向葵花.重新审视惩戒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4,(6)

现存社会,还应具有导引年轻一代创建更加进步、健康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功能。因此,学校不仅不可能远离惩罚,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方法之一有效的加以利用。

其实,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担负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只有那些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事实上,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们急于求助,在接受惩戒的过程中明白的道理可能成为他刻骨铭心的记忆。

“惩戒教育”最重要的社会作用,就是让人们懂得做人要有所敬畏和畏惧,懂得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和过错负责,并需要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从而时时可以警示人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少走弯路。所以,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惩戒不仅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需的。必须让他们明白,犯了错误或者有了过失,对他人、对社会形成了危害,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此,他们的人格才能全面、和谐的发展,才可能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句名言:“适当的惩罚,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1他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适当保留对学生的惩戒,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也能有效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

目前,国内有两种“教育尴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者的惩戒权的缺失及其带来的不良后果。一种是“赏识教育”的尴尬。作为教育理念和手段,“赏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问题是仅有“赏识”显然是不够的。在奉赏识教育为神明,一味追求把赏识教育范围和功效最大化的情形下,教育者并没有真正实现教育的理想,人们逐渐发现赏识教育并非对所有教育对象和教育事件都适合。这种尴尬或可叫做“教育浪漫主义”的尴尬。另一种是“关爱教育”的尴尬。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没有爱的教育是虚伪和缺少根基的教育,但仅仅有爱也是不够的。正如高尔基所说: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因为爱的不适当,结果收获了与愿望相反的结果。这种尴尬或可叫做“教育温情主义”的尴尬。论是教育浪漫主义的尴尬,还是教育温情主义的尴尬,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教育的一种缺失,那就是教育者适当惩戒权的缺失。

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2教育实践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我们应该反对的不是惩戒,而是体罚与变相体罚。惩戒是合理的、适度的、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处罚,而体罚则是以伤害孩子身体、心理为前提,阻碍其健康成长的处罚。因此,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法律法规,都应当明确允许教育者的惩戒权。

二教育惩戒的原则与艺术

一般认为,教育惩戒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惩戒,在行使过程中兼具教育与制裁的双重性质,目的在于教育与戒除,而非单纯的惩罚。由此,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时,就要讲究顶的原则和艺术。

(一)以关爱为基础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惩戒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也应该以爱为基础。

1马卡连柯.教育诗[M].许磊然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2孙云晓.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J].中小学教育.2003,(1)

1.教育者要出于爱。教育惩戒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为了惩戒而惩戒,教育惩戒本身应出于对学生深深的关爱。没有以爱为基础的教育惩戒将会被异化为身体和心灵的惩罚和苦役,从而失去教育性。

2.使受教育者能够感受并认同这种爱。教育惩戒应在教育智慧和教育之爱的沐浴下,让学生能够感受并认同这种爱。

3.让教育惩戒成为一种爱的交流活动。教育惩戒是一种以惩戒的形式负载深沉之爱并达成爱的交流、升华的活动,教育惩戒绝对不应该是仅仅为了惩罚、规劝学生,让学生变得听话、驯服,而应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种别样的爱心传递的活动。它将促进双方精神和灵魂的通达与丰富。

(二)教育惩戒的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简单地说,就是相同的事情相同对待,不同的事情不同对待。平等原则只能因平等的要求才能被限制。教育惩戒的平等原则其实体现的是教育的公平性,即惩戒应该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就人论事。通过对学生所犯错误的惩戒,以事达人,起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而,须将学生的违规行为和违规的学生区分开来,教育惩戒只是针对学生的相应违规行为而进行的教育性惩处。违规学生是惩戒的对象而不是惩戒的客体,学生的违规行为才是教育惩戒的客体。有的老师惩戒是针对学生,而不是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成绩好的学生犯一点错误,教师认为可以理解,并将大事化小,而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而言,则小事变大,简直就是不可饶恕。这种惩戒,容易使教师走向偏激,往往把学生当作泄气、泄愤的对象,从而使惩戒不合教育性,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三)以尊重、慎用、适当、灵活、最少侵害为原则

1.相互尊重原则。以培养人为目标的教育是爱的事业,更是尊重的事业,人的内心不仅需要关爱,更渴望别人的尊重,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学生和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要尊重老师,老师也应尊重、呵护学生。老师不能因为学生犯了错误就随意侮辱甚至践踏学生的人格、尊严,这样只会让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学生走向反面,降低教育效果。

2.慎用原则。教育惩戒的效果取决于施教者、受教者双方,再加上教育惩戒可以产生正向或负向作用,这就决定了教育惩戒的复杂性,而教育惩戒的负杂性又决定了达成教育效果的高风险性。因此,应坚持慎用原则,避免滥用教育惩戒,规避教育惩戒带来的教育风险。

3.适当原则。教育惩戒的教育效果不是和严厉程度成正比的,有时甚至成反比,教育惩戒的次数也绝非越多越好,应坚持适当原则,恰当、适时的进行教育惩戒。

4.灵活原则。教育惩戒应坚持灵活原则,灵活选择是否进行惩戒,在选择惩戒方式时,要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违规程度,以及被惩罚对象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智能发展水平等,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而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这样的惩戒才具有可接受性。

5.最少侵害原则。最少侵害原则是指,如果有多种手段可以达到目的,那么学校或教师应该选择对学生权利侵害最少的手段。这样,既达到了管理教育的目的,也避免了给学生财产造成损失。

(四)以达成理解、促进发展为目的

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始终应该追问的。教育惩戒如果仅止步于惩戒,那么,它就不能被称之为教育,那只能是一种惩罚活动。教育惩戒如果要提高教育效果,就应回归教育性,应以达成理解、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只有这样,教育惩戒才会回到教育的本真,才能真正提高惩戒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惩戒的范围与方式

(一)教育惩戒的范围

惩罚是对过错行为的处罚或制裁。人们为了保证法律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经常会对有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者实施惩罚。教育者为了保证教育的有效性和教育工作的有序展开,在必要的时候也使用惩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惩罚,这是一个基本而又复杂的问题。

1.划清正义与权威角色的界线

为了保证教育秩序和教育的有效性,社会赋予了教师和家长在必要时可以对其所负责的儿童实施惩罚的权威角色。但这决不意味着违背教师和家长的意愿,就是实施惩罚的理由。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家长与教师的意愿和情感倾向,并不等于正义。而在教育实践中,混淆两者界线是很常见的。许多教师和家长都把自己当作正义的化身,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不高兴或愤怒作为使用惩罚的理由。这种惩罚不仅违背了正义性原则,通常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在许多情况下,即使惩罚的理由是被孩子误解为来自于家长或教师的愤怒,所使用的惩罚也是失败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不会再把违反规则作为惩罚的理由,而是把教师或家长的喜怒哀乐作为是否得到惩罚的理由。长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对社会规则、社会关系和正义的把握必定是混乱和迟缓的。如果他所面临的是许多这样的教师和家长,而这些具有权威角色的教育者喜怒哀乐的理由又各不相同,情况就会更糟。教育者使用惩罚的理由只能来源于学生或子女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主流的道德规范,而不能来自于是否符合个人的喜怒哀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惩罚的正义性。

2.划清群体领域和个人领域的界线

人的生活和工作的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人与人结成的一定关系的群体领域,如教室、车站、饭店、娱乐场所;另一为个人领域,包括个人独处、兴趣和爱好的选择、能力倾向和水平的表达等多个方面。

前面已经分析了,惩罚是对有过错行为者的处罚。但这种处罚只能定位在群体领域中,即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或共同的生活、工作中,没有遵循共同制定的规则,其行为已经损害了他人或群体的利益。只所以主张在个人领域中应坚决摒弃惩罚,是因为在这一领域中个人的表现一般并不损害他人或群体的利益。

如果教育者将惩罚带入到个人领域,按照教育者个人的好恶和价值判断对学生进行惩罚,那么,其所实施的惩罚不仅丧失了正义性,而且可能极大地损害学生的个性、才能、自主选择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尤其在家庭中这种现象更是司空见惯。这是造成我国儿童自主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健康、进步和有责任心的教育者必须用其清晰的教育实践方式告诉学生:我们所生存和赖以发展的世界,分为群体领域和个人领域,在群体领域中,人们必须遵守规则,否则将面临惩罚,而在个体领域中,人们可以大胆发挥其自主选择性和创造性。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创建有序和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承担责任。

3.划清故意过错行为与非故意过错行为的界线

许多教育案例都证明,如果经常针对学生的非故意过错行为采取惩罚措施,不仅难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而且很容易使受惩罚者产生对立情绪,从而使今后各项教育因产生信任危机而面临窘境。例如,在我实习的那所小学,某学生因在课上无法控制咳嗽而受到惩罚,结果,不仅受惩罚的学生,而且其他学生也对实施惩罚的老师产生了看法。对道德发展水平处于中级以上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情况更是如此。这是因为大多数对非故意过错行为的处罚,都缺少让受惩罚者心悦诚服的理由。

(二)教育惩戒的方式

教育惩戒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许多家长认为如若认可了教育惩戒的存在,就意味着赋予了学校体罚孩子的权力,这当然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作为一名准老师,我可以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情,但根据我在代课期间的经历,我认为这是对教育惩戒的误解。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实行的教育惩戒,其初衷和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众所周知,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包括赏识教育。在很多时候,教育惩戒反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所运用的教育惩戒的方式也并非家长所想的体罚或对孩子心灵的伤害,而是形式多样的。

在我代课的两个月,我们班由学生自己制定了班规。在对学生施行惩戒之前,如果还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我都会给学生2次机会,这2次只是提醒,一旦2次机会用完,就以班规处罚。这2次提醒的过程,其实就是让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规范、自我适应的过程。实践证明,这样做还是效果显著的。在这里,我把我们班所实行的教育惩戒方式列举如下:

1.娱乐式惩戒:让犯错误的同学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可以是唱歌、讲笑话、讲故事、猜谜语,也可以展示其他特长,实在不会的就朗读课文。

2.捆绑式惩戒:我把学生分成了6个组,实行积分制,如果组内的成员犯了错误,不但要扣分,还要在组内开会讨论,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教育,之后全组和这个学生一起接受惩罚。犯了错误的学生会觉得自己不但给组内抹了黑,最主要的是连累了同学,使他欠了人情债,那么他的心里就会过意不去,以后就会尽量不犯错误,以免再连累别人。

3.服务式惩戒:即让犯了错误的孩子打扫班级卫生、收作业、发作业等,为大家服务,谁有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而他不得拒绝。这种惩罚使他原有的思想意识不断受到冲刷、洗礼,用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的快乐来弥补他的不良行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交换式惩戒:就是拿学生喜欢做的事情来交换。比如一定的时间内不准看电视、不给零花钱、不许参与课外活动等。通常和家长联手完成,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如果犯了错误,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为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

5.文字式惩戒:主要针对那些屡犯错误仍不能改正的学生。让他们就所犯错误之事写一篇文章,或是抄写、背诵具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班规。有一件事让我很吃惊:上午第一节课,一名学生哭着对我说组长打他,一问才知道课文背错了五个字组长就用尺子打他手心五下,我惊呆了,竟然有这种事。为了不让组长再犯类似的错误,我就使用了“文字式惩罚”。我出了两个题目,小组长作文题目是《我可以打组员吗?》,组员作文题目是《小组长可以打我吗?》。由于是亲身经历,绝大部分学生都写得很好,有理有据,有质问有反思。这种惩罚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也起到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从那以后,组长和组员之间很少有矛盾。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育惩戒的名字虽然不如赏识叫那样好听、那样冠冕堂皇,但它的确是行之有效的。面对目前社会及部分家长的误解,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卓有成效的工作,及时消除误解,使我们的教育之花四季常开。

四教师如何合理适度地施行惩戒

(一)教师应强化法治意识与素养

众所周知,教师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欠缺,是教育惩戒不能正确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许多教师或者把法律禁止的体罚当作正当的教育惩戒手段使用,或者把正当的教育惩戒与体罚混为一谈,谈“罚”色变。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在不少教师中存在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欠缺的状况,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以促进教育惩戒的正确实施。

1.部分教师教育法律知识欠缺,误解教育惩戒。部分教师并不《清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法律的内容,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不了解教师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了解学生应当享受的基本权利,不熟悉民事侵权行为的一般知识。

法律知识的匮乏,导致部分教师对于正常的教育惩戒缺乏必要的认识,或者将正当的教育惩戒与体罚混为一谈,不敢实施教育惩戒;或者将体罚作为正当的教育惩戒付诸实践。

2.部分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定位错误,滥用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师生之间本来应当是平等的主体关系,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往往并不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地位平等的主体。长期以来,社会期待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把家庭中的父子关系作为参照(所谓“师徒如父子”),要求教师对学生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这很容易导致部分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定位错误。另外,部分教师对《教师法》规定的“进行教育活动”的权利存在错误理解,据此认为自己拥有对学生进行奖惩的特殊权力,总是趋向于动用自己的“特权”限制学生的自由。教师的这种滥用很容易导致体罚的发生,从而冲淡教育惩戒的正面效应。

(二)加强教师法治教育,促进教育惩戒的正确实施

在当前立法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虽然不能完全解决教育惩戒的后顾之忧,但是对教育惩戒的正确实施却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1.有助于破除教师对教育惩戒的畏惧。教育惩戒并不必然等于侵权行为。了解教育惩戒在法律上的定位,教师就可以不再对教育惩戒心存畏惧,有助于把正当的教育惩戒落到实处。

2.有助于防患于未然。有些教育惩戒行为之所以造成违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很多老师并不清楚学生的法律定位,不清楚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也不清楚教育惩戒与侵权行为的界限。如果教师具备相当的法律知识,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就可以有意识地采取防范措施,正确区分教育惩戒与侵权行为“度”的界定,从而有效避免教育惩戒向侵权行为滑落。

总之,在我国目前尚无法律对教育惩戒做出明文规定的前提下,正确把握和理解教育惩戒的原则及其范围界限,强化教师的法治意识与素养,将有助于教育惩戒的合理、合法化。

五结束语

惩戒教育的实施是必要的,惩戒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必需,适当惩戒是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惩戒的双重性质要求其在实施过程中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艺术,针对不同的问题施行不同的惩戒。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区分对与错,合理适度的惩戒有助于孩子成长,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真正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惩戒教育的法律法规,同时部分教师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欠缺,致使教育惩戒在具体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广大教师感到无所适从,面临无奈和困惑。

在“弑师案”发生的今天,我们应该给予教育惩戒足够的重视,有关部门尽早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惩戒教育的实施有法律保障。加大舆论宣传,使人们能够转变观念,认清惩戒与体罚的区别,家长、老师联手,合理、合法地实施惩戒,使我们的教育之花四季常开。

参考文献

[1]徐万山.教育,需要合理惩戒[J].河南教育.2009,(3)

[2]劳凯声,郑新蓉.规矩方圆:教育管理与法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4]马卡连柯.教育诗[M].许磊然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5]解立军.罚站:体罚还是惩戒?[J].中小学管理.2007,(2)

[6]刘凯.关于“教育惩戒”的几点认识[J].武汉技术学院学报.2005,(4)

[7]郝卫江.尊重儿童的权利[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9:214-215

[8]傅维利.教育惩罚使用的范围界线[J].河南教育.2009,(3)

[9]刘德林.教育惩罚的本质和运用[J].中小学管理.2004, (2)

[10]廖一明.关于教育惩戒几个问题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7)

[11]张永,成君.教育惩戒是一种体验[J].宁夏教育.2003,(7-8)

[12]何齐宗,肖庆华.对教育惩罚的理性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4,(9)

[13]庄丹莉,袁圣东.教育惩戒的分析与探究[J].基础教育参考.2004,(10)

[14]苏林琴.教育惩戒的原则及要件[D].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5:16-19

致谢

毕业论文代表着大学的终结,完成它既有一种收获感,又有一种失落感,可无论如何它代表着我四年的努力,代表了我四年的历程。当它终于完工的时候,我不禁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尤其是辛勤培养我的老师们,谢谢你们!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黄友珍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黄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使得我的论文结构一步一步完善,内容日趋丰满。希望借此机会向黄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在成文过程中参照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撰写的有关教材,吸收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资料,未能一一列出,在此也一并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人学识能力有限,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答辩场各位老师多多指正。同时,感谢你们为我付出的心血。

关于给予教师教育惩戒权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718656274.html, 关于给予教师教育惩戒权的思考 作者:刘正丽 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37期 摘要:近年来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趋向紧张,教师的一些合法权益未被真正保护,因此教育界呼唤给予教师教育惩戒权。笔者认为,教师享有教育惩戒权的前提是要提高自身素质并正确区分教育惩戒权和体罚,不能把教育惩戒权简单等同于体罚。 关键词:教育;教育惩戒权;教师 近年来,教育界呼唤给予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呼声日益高涨,究其原因,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家长的关系趋向紧张,教师的一些合法权益未被真正保护。近来,我国发生多起教师被无理殴打和教师因为惩戒学生而遭到不合理处罚的事件,如:四川乐至中学一位高三班主任因为没收学生手机,高考结束后惨遭家长找人暴打;安徽陈瑶湖中心学校一名教师自杀,事前曾与学生家长发生矛盾甚至被家长扇耳光;山东五莲二中一位女教师因为用课本抽了逃课学生,被停职一个月、新学年取消聘用,甚至被纳入五莲县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后来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才撤销对该教师的追加处理……诸如此类的事件,数不胜数。对学生的各项保护日益全面,对老师的保护却还处于薄弱状态。长此以往,就导致了教师害怕惹祸上身,只把教书看成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工作,只敢“教书”,不敢“育人”。“纵观当前的教育实践,当一味地摒弃教育惩戒,一味地表扬、赏识、鼓励、认可时,教师们猛然发现面对许多新出现的教育问题自己束手无策,尤其是随着学生及家长法律意识的增强,教师们越来越不敢管了[1]。”笔者曾经在四川遂宁某高中的一个高二班级实习,期间真是“痛不欲生”,班上纪律极差,学生不把师放在眼里,在班级里公然玩手机、绣十字绣,老师们却无可奈何,学生对老师们的不敬,让老师真的做不到“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人民日报也曾发声: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给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刻不容缓。 所谓教育惩戒权,是“指学校和教师为了维护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依据教育法赋予他们的教育权力,针对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破坏学校纪律的学生而行使的一种教育管理权[2]。”教育惩戒权并不代表教师就可以随便体罚学生,要落实这一权利,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一、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如果教师自身的品德都不过关,学生和家长肯定不会信服你,甚至会轻视你。最近网上爆出了补习班老师叼着烟用教鞭抽打辱骂学生迫其下跪的视频,让人愤慨不已,这种人真是枉为人师。作为老师,必须具备各种素质。首先要具备本学科的知识素质,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自己对学科知识不过关,那是无法教学生的。其次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要学会包容学生的各种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而不是莽撞地一把抓。如果

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西乡县莲花小学熊友学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论断深信不疑,几十年来,我一直遵循这一原则,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慰藉。聊天时,我记得曾经给一位领导说过,每接一班学生,我很快就能爱上他们,不管他们有多调皮。这话听起来矫情,实际是我真实情感的流露。 可是,近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后面,还应该加上一句——“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意识来源于我亲自经历过的事实。 选择了住宿,但不按照住宿时间作息。晚上不睡,说话、打闹、看手机;早晨不起,一遍一遍的铃声人家充耳不闻,更不管什么整理内务打扫卫生。时间到,宿舍大门锁了,该上课了,那位、那几位宝贝还得我亲自去接。问为什么被锁,答曰:今天该我值日,他们不起,我没法值日。那表情,那阵势,在向我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这事儿不赖我,你看着办。事情俨然是我错了,我不该找他、他们问话,倒是应该去找那不起床而影响我值日的同学。 这些孩子身上明显表现出了无视纪律、目无尊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他们的思想上没有规则意识,学校有关部门下达的各项规定,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老师发给他们的印在纸上的作业,谁会拿它当回事呢?不让带手机,我照带不误;不让随便扔垃圾,我把泡泡糖吐在地上又何妨;我就不听课,去厕所可以吧,看你耐我何? 面对个别孩子的放肆,我气愤,更多的是担心。现在,你是一个学生,对于你的放肆,学校给予了你足够的宽容。如果你把这种宽容当成肆意妄为的背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放肆,那是相当危险的。几年以后,你就要走向社会,说实话,社会可不会容忍你无法无天。 由此反映出一个可怕的现象是:老师的地位在下降!实质上是,教育在沦陷! 古代上学,老师和学生都是坐着的,学生站立侍候在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现在,是学生坐着,老师站着。如果老师上课坐一坐领导就会批评,而上学生站起来就是惩罚。多年来,各学校都在响彻一个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当学生成了上帝,那我们只有顶礼膜拜了。更有甚者,教育界还流传着另一个口号: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呵呵,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口号的实质贬低了老师,宠坏了学生。

浅谈教育惩戒

惩罚要适时适度得法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前提:适时、适度、得法。适时是指要抓住实施惩罚的时机。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最能让孩子刻骨铭心。适度是指要把握好惩罚的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严。孩子作业完成得不好就罚他重做十遍、二十遍,搞清洁卫生不认真就罚扫地一个月等做法,都是没有把握好惩罚的度。得法是指实施惩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宜采用温和式的惩罚;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差的孩子宜采用严厉式的惩罚;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宜采用谈心式的惩罚。得法还指在实施惩罚时要讲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能体会实施惩罚者的良苦用心,能较平和地接受惩罚。(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李德超) 师爱解开惩戒难题 今年9月1日施行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其中虽然没有提到“不得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但教育惩戒最起码应当符合

上述法定要求。看了《中国教育报》10月30日的报道后,我似乎发现了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之间的区别,或者说是发现破解教育惩戒难题的钥匙,那就是师爱。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琐碎事情,不可能真的能把每一次教育惩戒都打磨成教育艺术,但至少在实施惩戒前,可以先想想自己带有善意和爱心的惩戒能不能唤醒学生的善意和爱心?千万不能只看一时的成效,暂时的成效也许会掩盖心灵长久的伤害。(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陈健) 可不惩戒时绝不惩戒 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有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喜欢给学生来个“下马威”,或当着大家的面“杀鸡儆猴”,要不就是训得他晕头转向,然后写下保证书,而我却喜欢“不惩戒”。有人会担心我这么做,学生们还不闹翻了天。事实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我们的学生能做到相互提醒,犯错误越来越少。纵然某个学生又出现不好现象,大家也能宽容他。这又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品质。教育要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去,是不能依靠硬邦邦的禁止和惩戒的,只有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彼此将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设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浙江省上虞市实验小学任伟良) 惩戒“利器”还需慎用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经充分调研与广泛征求意见,我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 规则内容: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维护师道尊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范围)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称学校)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概念界定)本规则所称教育惩戒,是指教师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中基于教育目的与需要,对违规违纪、言行失范的学生进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纠正,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职务行为。 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 第四条(职责要求)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

心健康行为的,教师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 第五条(实施原则)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育人为本。应当基于关爱学生的宗旨、符合育人规律,达到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目的。 (二)合法合规。应当以事先公布的规则为依据,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遵循法治原则,程序正当、客观公正。 (三)过罚适当。应当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个性特点、身心特征、认知水平、一贯表现、过错性质、悔过态度等,选择适当的惩戒措施,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四)保障安全。应当事先了解学生行为动机、判断行为性质,并注意方式、场所和环境的安全,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六条(一般惩戒)教师在课堂教学、日常管理中,根据学生违规违纪情形,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当场进行教育惩戒:(一)点名批评; (二)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 (三)适当增加运动要求; (四)不超过一节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室内站立或者面壁反省; (五)暂扣学生用以违反纪律、扰乱秩序或者违规携带的物品;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2020.7.4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 一、立论陈词 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教育需要惩戒”。 什么是“惩戒”?在《辞海》中“惩戒”的解释是:“惩治过失,警戒将来。”它与体罚、心罚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是:防微杜渐、惩前毖后。 教育为什么需要惩戒?理由有三: 一、惩戒是为了让学生不再犯错。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戒,并非是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不再犯错。”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就不能没有惩戒。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教育需要惩戒。惩戒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 三、惩戒是教育的辅助手段。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老话说:宽是害,严是爱,惩戒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因此,正方认为教育需要惩戒。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各位领导、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教育不需要惩戒!理由有三: 一、惩戒损伤尊严影响健全人格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但当前,教育观念滞后、方法简单粗暴的父母师者大有人在,他们的教育方法,必将

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二、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 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而不是建设性。只能限制负能量,不能激发正能量,惩罚通常是事后而为,缺乏事前的导向性,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 三、正面教育更有利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育要以理解、尊重学生为前提,本着允许错误、理解错误、原谅错误的工作思想,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不进行惩戒,而是创造性地采取多种积极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教育不需要惩戒。谢谢! 二、攻辩环节 攻辩阶段: 正方二辩提问: 如果教育不需要惩戒,那么对于屡次教育不改的学生,就任其发展了吗? 反方四辩(答正方二辩)尊敬的对方辩友,我方的观点仍然是教育不需要惩戒。因为,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做错了事,他已经吃了不少苦头。良心谴责比任何惩罚更厉害,此种情况下,如果再惩罚孩子,只能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和老师对着干。一个孩子一旦失去了自尊心,没有了羞耻感,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反方二辩提问:在此,我想反问对方辩友,如果运用惩戒,那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倡导的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等这一主导思想? 正方三辩应答:我认为,惩戒与师生平等,民主并没有直接的矛盾,严厉是

浅谈新形势下的学生惩戒教育

浅谈新形势下的学生惩戒教育 发表时间:2011-05-10T15:08:50.95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2期作者:梁建敏 [导读] 摘要:当前学生难教和孩子难管是老师及家长的共识。 梁建敏(烟台风能电力学校山东烟台265309) 摘要:当前学生难教和孩子难管是老师及家长的共识。在惩戒教育走向极端化的今天,我们拟通过浅谈惩戒教育的作用和误区,论证惩戒与体罚的区别,积极探索惩戒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使惩戒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惩戒教育更加有效及合情、合理、合法。 关键词:新形势学生惩戒教育 当前,社会对学校的期望越来越大,家长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却越来越难。面对学生“辱师门”、“弑师案”的曝光,面对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件的发生,如何看待惩戒教育已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惩戒教育的作用 惩戒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片面地使用赏识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在禅宗教育中,“当头棒喝”是令人幡然醒悟的有效举措。在《论语》中,“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教育观点,是惩戒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上,“戒尺”、“教鞭”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曾让那些顽皮的孩子弃“恶”从善,让那些桀骜不训的学生变得知书达理,“严师出高徒”成了学艺者的忠实信条。 二、惩戒教育的误区 一是学生与家长的误区。 众星捧月般的家庭生活滋长了孩子“唯我独尊”的霸气,娇生惯养的生活方式扼杀了孩子的适应能力。面对家庭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们说不得、骂不得,更是打不得。在学校生活中,当孩子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时,孩子受不了,家长不理解,更有甚者会以《未青年人保护法》来要挟老师,对学校兴师问罪。 二是老师的误区。 一方面,在“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高压线下,教师把惩戒教育视为禁区,不敢越雷池半步,对“问题学生”不敢管、不去管也不愿管;另一方面,对“问题学生”恨铁不成钢,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出现“以罚代教”、“以罚代管”的现象。 三是学校的误区。 在生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学生就是上帝”、“留住学生就是留住财富”已经成为招生难的学校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定势。在“取消留级制度”、“学校不能轻意开除学生”的教育形势下,学生似乎成了教育产业中的“免检产品”,迁就学生是许多老师和学校的无奈之举。 在现实生活中,失去客观限制与主观约束的学生,课堂上出现大闹天宫和师生间长幼无序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惩戒与体罚的区别 惩戒教育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将激励赏识与批评惩戒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惩戒不是体罚,惩戒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为自己过失负责的责任感,而体罚是教育者个人情绪的宣泄。惩戒是无损身心健康的适度处罚,体罚则是对身体的恶意侵犯,它们的教育手段、效果和目的都不相同。 四、惩戒教育的原则 一是惩戒教育要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基础。 在实施惩戒教育中,要从关爱学生出发,不以泄私愤而惩戒,不以惩戒为终极目的。否则,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 二是惩戒教育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 在实施惩戒教育时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为前提,纠正、矫治其不良行为,切勿对不服管的“问题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是惩戒教育要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惩戒教育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在沟通中消除误解,在理解中达成教育共识,让家长知道惩戒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是实施惩戒教育要把握一定的度。 惩戒教育要因材施教,做到刚柔相济、张弛有度。要根据事情大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差异新情况等方面进行惩戒教育。 五、惩戒教育的方法 1、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同步进行。要让学生在赏识的阳光下,自信而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在惩戒的风雨中承受挫折,学会坚强,走向成熟,从而使学生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 2、惩戒教育与学校的纪律处分并轨实施。在受处分学生中进行惩戒教育,能让违纪者吸取教训、痛改前非。 3、惩戒教育与学生的毕业、就业挂钩兑现。把惩戒教育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能增强惩戒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在惩戒教育之前,要与学生谈心,让学生有思想准备,能够接受惩戒教育。 5、在惩戒教育之中,对学生的情绪变化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或心理干预,防止学生产生偏激行为。 6、在惩戒教育之后,要做到不放弃、不抛弃,反复抓、抓反复,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引导他们尽快走出惩戒教育的阴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涓滴不塞汇成汪洋,两叶不拔将用斧柯。放弃惩戒的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教育,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教育更是一种违法的教育。在人类社会进步的今天,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于惩戒教育的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教师应当行使适当的教育惩戒权

教师应当行使适当的教育惩戒权 作者:赵春山 一次,我看教育台的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问在场嘉宾:“如果你的孩子不听话犯错误时,你怎么办”?嘉宾回答:“我要批评教育他”。主持人又问:“批评教育后,孩子不听,仍然我行我素,你怎么办”?嘉宾回答:“小孩子时,我要狠狠地揍他,叫他以后不敢犯错,孩子大时,我要给他讲明道理,叫他不愿犯错,当孩子犯罪时,我要报警把他交给警察……”。 看着电视节目,我自然地想到我自己的孩子,想到我的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我怎么办? 我们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他们积极向上,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和社会普适的价值相一致。 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随意迟到、早退、男女生接触过密、打架斗殴、敲诈勒索、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且屡教不改。

对这些学生怎么办?我认为,对这些学生必须实施适当的教育惩戒与强制,否则校规校纪如同虚设。 如果只坚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将教育集中在正面教育的狭窄范围,这只能使教师的教育工作走向片面。学生长期听到的只是家长和老师们的甜言蜜语,无法正视自我缺陷,过分相信自己,这对今后的健康成长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 其实,我们小时候上学都受到过严厉惩戒。老师上课有戒尺和教鞭。记得老师的戒尺是竹板做的,上面有很多的小眼儿,每当我们犯错时,老师叫伸出手来,打一板子。打后的手顿时肿了起来很痛,以后我们就很听老师的话,不敢犯错误了。但我们从来没有怨恨过教师,相反,现在想来还有些感激,正是儿时的那一点“痛”成就了我们的现在。 在学生思想还没有成熟,不能全面和正确地考虑和认识问题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合适合理的惩戒,使他们保持一定的畏惧心理,让他们避免犯一些错误从而走上正确的道路,我看是完全必要的。 其实,教育惩戒是一种正当的、合理的、常规的教育管理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强制性纠正的不可或缺的方法,对学生发挥劝善、警示、激励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

把握教育惩戒方法

把握教育惩戒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五河曹顾张中学王鹏当前,教育已成为国家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教育中的惩戒问题,一直是关心教育者所关注的话题。作为我这样一个从事十多年的教育者来说,对此也有许多感悟。现就从我的教学经验的角度来谈谈关于教育惩戒这一话题。 惩戒作为一种教育的辅助手段,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我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封建教育体系中,教育惩戒一直是教育中的主要手段。它使得学生深深地屈服于老师的权威。从而养成了一种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的畏惧感。然而,在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完全否定惩戒的作用,是一种矫枉过正的行为。适当的、必要的惩戒依然有助于促进学生端正自己的言行,从而更有利于教育功能的体现于发挥。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合理运用惩戒手段呢? 首先,教育者要本着从促进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的思想来实施。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带着个人的情感来随意对学生进行惩戒。只有这样,我们的惩戒才是最有意义和最有效的,最终也是能够被理解和认可的。 其次,惩戒应该在其他教育方式都不见成效的情况下出现。也就是说,这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改正学生行为的一种特殊手段。 第三,如果条件容许,教师可以在学期之前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已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样,我们既可以合理使用惩戒,又

不至于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惩戒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和生理特点。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的生理特点的学生,惩戒的方式及程度是不同的。这一点尤其重要,可不能忽视。 第五,不要当众惩戒学生尤其是对中学生。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尊心,当众惩戒极有可能对其造成深深地伤害,甚至带来心理上的阴影。 第六,做好惩戒的后续思想工作。我们都知道,只有思想上形成了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让学生彻底端正自己的言行。因此,惩戒后,必需耐心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其理解老师的出发点与最终目的。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发展。 作为一名教育者,要从自己的工作职责出发,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自身素质的提升。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读后感

《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读后感 ——请善待每位严厉的老师这份由教育部保驾护航的征求意见稿,终于落实了广大教师与家长期盼已久的心愿——为教育拨乱反正。 再一次证明了——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 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必然是家长不护短,老师不姑息,一起为了孩子的教育而发力! 01今天老师退一小步,明天孩子掉一大步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 一个妈妈发帖求助,说老师不管她孩子了,该怎么办?原来,她孩子学习一向不自觉,成绩不好,老师为了帮孩子提高成绩花了很多心思。上周,老师因为孩子没做作业,让他留下来补做。家里的老人知道了,直接跑去学校闹了一场,骂得老师都哭了。这下好了,老师也不管孩子了,急坏了他妈妈。 帖子下有网友评论: “老师心里都有阴影了,真是逼着老师不管。”;“这得多伤心啊!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敢管了。”确实,家长的无理取闹,有可能逼得老师不管孩子。 每个老师的初心都是为了孩子好,给他们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等等,都尽可能发现孩子没学好的地方,帮他们巩固。老师不仅是孩子学习上的良师,更是孩子生活中的守护者,嘘寒问暖,规范行

为,德育教导,样样到位。 然而,现在的老师却被逼得一再对孩子让步。打比方说,有学生推倒了另一个学生,老师该怎么做?从前的老师想都不用想,直接批评,让孩子知道推人是不对的。 现在的老师,却是三思而不能行。 管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回去找家长告状。不管吧,万一孩子下次在马路横冲直撞,危及生命怎么办?对孩子的不断让步,正在逼得老师节节败退。如果教育只是为孩子开脱,那最终受害的只会是孩子。如果家长舍不得管孩子,学校不敢管孩子,最终能管的就只有监狱了。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教育,千万不要轻易向孩子让步。 02 老师再不管,熊孩子就没救了 前段时间,一条“小孩故意把孕妇推倒”的新闻刷屏。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小孩竟然回答:“我看电视上孕妇摔倒会流产,所以我想看看她会不会流产。”多么可怕! 正因为没人管好孩子,孩子越来越任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尚且没有正确的规则、道德、法律意识,对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实是不清楚的。凭着“好玩”二字,差点害死了两条生命,这就是纵容孩子的代价。不管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教育都不应纵容,不能自由散漫。 在大部分孩子眼里,好老师的标准是这样的:要求尽量宽松,不会板着脸批评自己;作业布置得少,就算不做也没关系;什么事情都

浅谈惩戒教育

浅谈惩戒教育 当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多重视智力教育,崇尚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没有必要的惩戒教育,试问教育凭什么一定要快乐?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作为教育手段两种不同的层面,不能只有赏识教育,没有惩戒教育,也不能只有惩戒教育,而没有赏识教育,不能顾此失彼。当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种手段被推广的同时,不能忽视惩戒教育,要充分认识惩戒教育的作用。惩戒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素质。惩戒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采取的手段。惩戒教育,是一种分享痛苦的教育。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感觉有两大不尽完善的地方:1.没有明确学生违反校规、校纪,触犯法律的处理规定。2.没有惩戒教育。我认为严肃、适当的问责处理是对问题少年儿童的必要教育,是对他们真正的负责,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负责。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过分颂扬了人性好的一面,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忽视了人性的另一面,“人之初,性本恶”,没有客观辩证的论述,违背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现在的孩子简直成了温床里的鲜花,碰不得,摸不得,

懒惰,放纵,溺爱,娇宠,打人骂人没有约束,以至于孩子说话做事没有底线。校园凌虐事件屡见不鲜,涉事学生很少被追究问责的,最多被罚写检查,重则罚站,叫家长。学生之间凌辱事情多半是恃强凌弱、以牙还牙,不了了之。发生那么多的校园凌辱事件,不是老师视而不见,不负责任,而是没有处理学生、惩戒学生的“标杆”,把握不好,还被家长找上学校,弄得影响不好。教师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有学生来报告的,对双方当事学生大声呵斥一顿了事,同样的错误还会屡屡发生,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必要的惩戒来管束学生,学生没有悔过之感,没有受到一定的问责处理,还有我们评价学生的体系也出了问题,往往是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一白遮百丑”,家长也是这么认为的,只要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往往没有给孩子的成长划定红线,没有不能踩的高压线,更没有做人的底线。我说,这是人格完善的最大缺失。老祖宗遗训:“从小定八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仍是对的。 下面,我想谈一下惩戒教育的适当运用。现在来看发生在学校里的两起典型“校闹”事件。一起发生在某中学初三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失手打残一名男生,家长闹到学校,由于处理不当,被媒体曝光,结果是涉事教师被开除公职,赔偿所有费用。另一起是发生在师范生实习期间,仲老师他所实习班级中的一名女学生犯错误,被他罚站,写检讨,并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

教师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 针对教育惩戒的必要性,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强调:“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才,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适当的惩罚,不仅是一个教育者的权利,也是一个教育者的义务”。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育惩戒是良性的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教育惩戒权的必要性可概括如下: 1、促进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遵纪守法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只有先学会遵守各种校纪校规,走上社会之后,才能遵守各种法律规范,适应各种工作制度。现阶段,我们强调素质教育,提倡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决不意味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迁就忍让。对此,教育学家涂尔干有深刻的认识:“纪律经常被人们当成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侵害,因为它阻碍着人们不受限制的发展。这样的看法有道理吗?恰恰相反,倘若一个人没有能力将自身限制在明确的限度内,那么这就是一种疾病的征兆。”因此,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惩罚,是促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良好习惯的客观要求。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一般而言,“责任”包涵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指做好分内的事情,如履行职责、完成岗位责任等;二是指如果没有做好分内的事,应承担由此产生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可见,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必须学会承担没有做好分内之事的不利后果,接受惩罚。今天,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家人的百般宠爱,剥夺了他们承担责任的机会,使这些“小皇帝”们往往十分自私,普遍缺乏责任心。此时,学校的教育惩戒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合理的惩罚比一味地赞赏更能使学生学会负责,惩罚的体验是深刻的,甚至刻骨铭心,从而使孩子们吸取教训,踏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简单而言,人格是指一个人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区别于他人的、一贯的行为倾向和反应模式,即一个人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所谓“人格不同,犹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点。但健全人格拥有一些共性,拥有健全人格的个体都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具备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惩戒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学生因违反纪律接受惩罚,接受惩戒的经历让他们有机会正视自我、改进自我,惩罚的痛苦感受也考验了他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他们真实地了解生活中既有鲜花、掌声,也有痛苦、失败,有利于他们超越自我,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小学组织教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专题学习活动总结

小学组织教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专题学习活动总结教育惩戒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近日,根据市教育和体育局的安排,我校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学习活动。 一、会议学习,明规则 1月4日下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文件专题学习会议在学校多媒体功能教室召开。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副校长主持,副校长传达了《规则》精神和实施细则,并布置各级部要进一步对《规则》进行重点研读和个人自学。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通过具体事例对文件内容做了详细的解读,并警示全体教职工要学规则、守规则。他指出惩戒是基于教育目的,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变错误的教育行为,强调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一种有“标准" 的惩戒。 二、组内讨论,议规则 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规则》的相关学习资料,并撰写了学习体会。各级部又进行了集体讨论。讨论中,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对《规则》中不同方面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且就一些细节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认为,《规则》的出台,赋予了教师教育的权力,同时也对教师行为进行了明确的

约束。老师们各自思考的成果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碰撞中擦出火花。 三、自主学习,懂规则 会后,老师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了《规则》从起草到出台经历的过程以及教育部对《规则》的权威解读,对《规则》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并且写下了各自的学习感想和体会。 《规则》将于2021年3月正式实施,本次活动的开展,帮助教师明确了惩戒的原则、措施及需注意的问题,扫清了老师们的疑点,厘清了惩戒边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为《规则》的科学实施和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学习对我校教师贯彻落实《规则》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全体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让家长、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浅谈惩戒教育

浅谈惩戒教育 七台河市高级中学刘清 (时间:2011-6-17 9:27:37 ) 惩戒教育是相对于赏识教育、奖励教育而言。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惩戒教育”则是学校和教师依法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进行惩戒。学校和老师用适当的惩戒手段让他们知道犯错误应该承担责任,哪些“高压线”不能触,从而止于犯罪的边缘。本文是结合本人十多年的中学一线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经验的浅显总结,教育需要惩戒,并谈谈惩戒教育的策略。 一、教育需要惩戒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强调社会、家长、学校、老师要尊重学生,爱学生;要打破师道尊严,给学生以平等交流的机会;学生需要的是表扬、奖励、激励和肯定。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当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该拿他们怎么办?激励和赏识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在提倡和要求这些的同时,是否还缺少点什么?即需要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惩戒。 (一)尴尬的教育现实需要惩戒 有人认为,通过惩戒实施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完善的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育作为人与人的交流,需要一种激励,一种保护,一种关爱和一种宽容。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呵护,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他们“修枝去杈”,在学生的错误面前,一味地姑息和软弱才是教育的一种巨大的失败。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温情教育无法“包治百病”,必要的惩戒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案例一:某省会初级中学一名女生,因与校外人员谈恋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教师知道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多次对其进行说服教育,但该女生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后因失恋,竟在家中偷偷吞服大剂量安安眠药。幸亏发现及时,经抢救脱离危险。 案例二:某市初级中学一男生,因迷恋上网,上课昏昏欲睡,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教育、教育再教育,可该生屡教屡犯,令老师非常头痛,无可奈何。当班上同学劝说该生要听老师话时,该生竟说:“老师不过说说而已,不痛不痒,他能拿我怎么样?” 案例三:南方某省会城市初级中学两名男生,放学后就去玩电子游戏,把钱花光了,就开始拿东西抵押。老师多次劝阻教育他们,他们不但不听,反而去偷东西,越偷胆子越大,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以上触目惊心、令人沉痛的案例告诉我们,爱学生是必须的,但爱要有尺度。学生需要的是表扬、奖励、激励和肯定,但强调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以遵纪守法、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为前提。应该教育和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过失

教育惩戒权800字作文

教育惩戒权800字作文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狂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何为惩戒,惩戒何为?》。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表示,教师拥有一定的惩戒权。这不免引起各位家长的担忧,万一老师不按惩罚尺度处理学生怎么办?担心是不可避免的,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担心之余,我们就要更清晰的认识惩戒这个问题。 何为惩戒?一提起惩戒人们闪现在脑海里的都是过重的惩罚甚至是酷刑。此惩戒非彼惩戒。在教学过程中的惩戒只是助你人生梦的推力。为什么会这样说?惩戒帮助你在犯错的时候走向正确的道路。当遇上上课捣蛋的学生、当遇到反复讲的问题学生就是不往心里去,那么就要实行一些手段了。这些手段不外乎就是罚抄,罚站。用这些手段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记住。记住这次教训,以后更好的去做一些事情。何为惩戒,惩戒何为?就是为了让你变得更优秀而已,教师行使惩戒权只是个学生而已。 适度惩戒方可行。并不是所有的惩戒都是好的,从新闻中也听过不少老师过度体罚,殴打学生致伤致残。这不仅是身体上还有心理上都给学生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所以,教育部在推行惩戒权的时候也提出了要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过度惩戒终究是不对的,没有人有任何的权利可以去伤害他人,教师惩戒权就是不以伤害学生为前提而施行的,适度适量是惩戒的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是惩戒的目的。 惩戒创造了一个更有组织有纪律的班级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惩戒恰恰就是规矩的基础,学生可以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这只有在极少数的可能下,团体中总会出现一两个活泼的人来带动班级。活泼的氛围一涌现,真正静下心来就很难了。惩戒在这之中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惩戒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成为前进道路上的警示牌。学生用心投入学习怎么会不拿到满意的成绩呢?怎么会不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呢?这一切的一切,惩戒的行使功不可没。 没有惩戒,就没有纪律。没有惩戒,就没有规矩,惩戒就像是空气,时刻伴随着我们,时刻不能失去它们。没有惩戒的世界是不完美、不精彩的,多一点鞭策,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题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12月月考(上学期第二次)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范文示例: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也本应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中,惩戒权从来不是问题。《尚书》就记载了“朴作教刑”的教育理念,“朴”就是鞭打的意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记载,老师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虽不常用,但教育是有惩戒的,老师是有惩

浅谈惩戒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谈惩戒教育的有效策略 内容摘要:从教育学意义上讲,教育惩戒是指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与否定或批评处分,目的是制止某种行为发生;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为减少某种行为的重现概率,减少在此行为后伴随的不愉快事件的发生,惩戒教育要讲究策略。 关键词:惩戒教育策略 一.播撒爱心滋润心田 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象禾苗需要雨露阳光一样,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并朝着教师的期望目标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小学校长时,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另外的同学,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位学生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颗糖给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奖给你。”学生惊疑不定地接过糖。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我制止你用泥块打人,你立即住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地接过糖。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

你有正义感,这颗糖也是奖给你的。”这时,学生激动得流下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颗糖:“这颗糖奖给你,是因为你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这种惩戒,是在浓浓的爱中实施的,是对孩子心灵深处的触动。学生不但没有任何抵触情绪,还受到了很大的感动。但就是这种温情惩戒,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心悦诚服地改正了错误。 二.放大优点重在鼓励 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因此我们要让惩戒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使它具有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当一个孩子犯了错,你要惩戒他时,首先一定要肯定他的本质是好的。你要告诉他:正因为你是一个好孩子,所以,做错了事才使我非常非常地失望。然后告诉他为什么不对,明确指出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要接受教训的。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用中医之说比喻教育惩戒最形象准确,那就是“扶正祛邪”。 三.方法得当触动心灵 惩戒教育是一门艺术,好的惩戒,不是让学生遭

小学教育中有关惩戒方式的解决策略

小学教育中有关惩戒方式的解决策略 摘要:惩戒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被应用最多的就是在教育活动中,这一方式有其优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劣势,在教育活动中一不注意就难以发挥这一方式的优势。与此同时,新课改理念下一直提倡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理念,惩戒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活动中尤其是在小学教育领域方面或多或少会遭遇不少的质疑。为此,针对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惩戒现象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惩戒方式;观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推进与演练,其中惩戒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其实很早就存在于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小学教育中被广泛地应用。那么,何为惩戒呢?这一词语在教育领域的含义指的就是学校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善恶所采取的包括口头指责、警告等惩罚措施。其实,这一方式如果使用恰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过度的现象,使得惩戒这一教育方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而且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很大影响。 一、小学教育中惩戒现象的分析 在实际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在使用惩戒方式的时候还存在很多的误区,为了改善这一现象,首先要对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与策略。 (一)教师在观念上对惩戒方式的错误认知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参与者,也是惩戒方式的实施者,在观念上还存在一些对这一方式的错误认知,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犯了严重的错,就应该严厉惩戒,有些教师甚至把体罚和惩罚相互等同,甚至有些教师还秉持打一下不会出什么事情的观念。正是由于教师观念上对惩戒方式的错误理解,使得这一方式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优势。 (二)学生不认同教师所使用的惩戒方式 学生作为惩戒方式的接受者,很多学生对教师所采用的惩戒方式觉得无所谓,在观念上认为教师所实施的惩戒不过是吓唬吓唬人,并没有真正从自身反省,这也就导致了教师为了可以发挥惩戒的作用,加大惩戒的力度,不仅造成教师使用惩戒方式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没有帮助作用。 (三)家长不支持教师所使用的惩戒方式

(最新)教育需不需要惩戒-教育理论

---------------------------------------------------------------最新资料推荐------------------------------------------------------ (最新)教育需不需要惩戒-教育理论教育需不需要惩戒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 这样一来,激励教育、赏识教育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教育到底需不需要惩戒?如果需要,教师该如何惩戒?惩戒的边界在哪里?一、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曾记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刘京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健康和谐发展。 是的,现今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这不仅意味着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按照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因此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适应集体领域和社会规范,懂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所以说,惩戒教育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惩戒教育缺失就会引起学生、老师、家长的行为失范。 1.惩戒教育缺失引起学生行为失范。 随着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工作十不准》《教师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相继推出,将我们这些可爱的祖国花朵呵护得无微不至。 一时间惩戒和体罚成了教育的忌讳,令人谈罚色变,惩戒教 1 / 6

育也成了无人敢碰的高压线,学生也恰恰抓住了大多数老师的这种心态,以致行为失范。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其中多数孩子学习习惯很差,能够在课堂中把一节课平安讲下来的老师就已经很优秀了,其中一些新教师和课堂调控能力较差的老教师对课堂中调皮捣蛋的学生真是没办法。 还有一些学生无故旷课达到好几十节,学校先是口头警告,再是纪律处分,就是不能突破留校察看和勒令退学的界限,学生也似乎看准了这一点,才会肆无忌惮地无故旷课。 更有甚者是学校中出现的敲诈勒索,为义气、为爱情而展开的打架斗殴事件屡见不鲜。 以上的这些学生的行为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却有相当部分归结于惩戒教育的缺失。 其实,真正的现实社会是残酷的,为了确保法律法规和社会规范的严肃有效,于是就充满了惩罚,如果孩子从小就不能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他们又该如何去适应今后必然面对的充满惩罚的社会?正因为如此,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如果学校中没有惩罚,必然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保障。 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不仅是一种权利,而且也是一种义务。 2.惩戒教育缺失引起教师行为失范。 2008 年 6 月 12 日上午 10 点多钟,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