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脸、_阅读及答案

花脸、_阅读及答案

花脸、_阅读及答案
花脸、_阅读及答案

花脸

冯骥才

①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来得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拜年来的亲友塞到手心里的一小红包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除此之外,我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掺胶的彩粉画上戏里边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

②一年年底,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挤在人群里好费力,终于从挂满一条横竿上的花花绿绿几十种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一个。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凸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我朝它扬着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③卖花脸的小罗锅儿,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龇着黄牙笑嘻嘻地说:“还是这小少爷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就着从戳在地上的一捆刀枪里,抽出一柄最漂亮的大刀给我。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舅舅付了钱。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使我快活之极。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④到家,人见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⑤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客人们哄堂大笑,都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大鬼小鬼进不来!”我愈发得意,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只要客人来,妈妈就喊我出场表演。妈妈还给我换上只有三十夜拜祖宗时才能穿的那件青缎金花的小袍子。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连爸爸对我也另眼看待了。

⑥初一下午,来客进入客厅,妈妈一喊我,我呜呀呀大叫一声闯进客厅,大刀上下一抡,谁知用力过猛,脚底没根,身子栽出去,“叭”地巨响,大刀正砍在花架上一尊插桃枝的大瓷瓶上,我打碎的是一尊祖传的乾隆官窑百蝶瓶,这简直是死罪!我坐在地上吓傻了,等候爸爸上来一顿狠狠的揪打。妈妈的神气好像比我更紧张,她一下找不着办法救我,瞪大眼睛等待爸爸的爆发。

⑦就在这生死关头,二姑忽然破颜而笑,拍着一双雪白的手说道:“好呵,好呵,今年大吉大利,岁(碎)岁(碎)平安呀!哎,关老爷,干嘛傻坐在地上,快起来,二姑还要看你耍大刀哪!”谁知二姑这是使什么法术,绷紧的气势霎时就松开了。其他客人也一拥而上,说吉祥话,哄爸爸乐。这些话平时根本压不住爸爸的火气,此刻竟有神奇的效力,迫使他不乐也得乐。我也因此奇迹般地逃脱开一次严惩。过年乐,没灾祸。爸爸只得嘿嘿两声,点头说:“呵,好、好、好……”妈妈对我丢了眼色,我立刻爬起来,拖着大刀,狼狈而逃。身后还响着客人们着意的拍手声、叫好声和笑声。

⑧往后几天里,再有拜年的客人来,妈妈不再喊我,节目被取消了。我躲在自己屋里很少露面,那把大刀也掖在床底下,只是花脸依旧戴着,大概躲在这硬纸后边再碰到爸爸时有种安全感。每每从眼孔里望见爸爸那张阴沉含怒的脸,不再觉得自己是关老爷,而是个可怜虫了!

⑨过了正月十五,大年就算过去了。我因为和妹妹争吃撤下来的祭灶用的糖瓜,被爸爸抓着腰提起来,按在床上死揍了一顿。我心里清楚,他是把打碎花瓶的罪过加在这件事上一起清算,因为他盛怒时,向我要来那把惹祸的大刀,用力折成段,大花脸也撕成碎片片。⑩从这事,我悟到一个祖传的概念:一年之中惟有过年这几天是孩子们的自由日,在这几天里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这便是所有孩子都盼望过年深层的缘故。当然那被撕碎的花脸也提醒我,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地算账。15.本文既写了作者和花脸的故事,又写了当时的心情。阅读第②到第⑦段,填写表格。(4分)

16.阅读第⑦段,指出“这些话”“有神奇的效力”的具体表现和原因。(4分)

表现:________

原因:________

17.从文中看,作者儿时盼望过年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是怎样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的。(不超过150字)(7分)

答:________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 给下列字注音。

千钧( ) 叩( )头裱( )糊时髦( )

粜( )米省悟( ) 闲暇( )

二.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责难(nán nàn)芸菲(fěi fēi)

便宜(pián biàn)行情(xíng háng)

三. 解释下列词语并分别造句(长句)。

随心所欲:

大名鼎鼎:

不屑一顾:

四. 填空。

1. 《报纸的故事》作者,他是著名家,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有。

五.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以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

“我想订份报纸。”

“订那个干什么?”

“我在家里闲得很闷,想看看报。”

“你去订吧。”

“我没有钱。”

“要多少钱?”

“订一月,要三块钱。”

“啊!”

“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

“你花钱应该向咱爹要去,我哪里来的钱?”

谈话就这样中断了。这很难说是愉快,还是不愉快,但是我不能再往下说了,因为我的自尊心确实受了一点损伤。是啊,我失业在家里呆着,这证明书就是已经白念了。白念了,就安心在家里种地过日子吧,还要订报。特别是最后一句:“我哪里来的钱?”这对于作为男子汉

大丈夫的我,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之词!

1. 这段文字运用了两种描写方法:分别是;。

2. 妻子先说:“订那个干什么?”后又说“你去订吧。”这两句矛盾性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3. 当我说出“订一月,要三块钱”时,妻子“啊!”了一声。发挥你的想象,请把妻子说“啊”时的表情、语气、语调、心理活动写出来。

4. “确实是千钧之重的责难”一句应该怎样理解?

(一)(共15分)

15.答案示例:①发现花脸②惊喜③得意④戴花脸表演砸碎瓷瓶

评分标准:共4分。共4空,每空1分。

16.答案要点:表现①爸爸不乐也得乐。(爸爸压住火气。)②我逃脱开一次严惩。

原因①客人说吉祥话。②过年乐,没灾祸。

评分标准:共4分。“表现”、“原因”各2分。

17.答案示例:作者儿时盼过年是因为:吃穿玩乐花样多(1分),能收到压岁钱(1分),买个花脸戴(1分)。大年初一带花脸表演,打碎瓷瓶,却逃脱严惩。(1分)由此悟到:一年中惟有过年这几天是孩子们的自由日,这几天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1分)过了正月十五,父亲借故打“我”,撕碎花脸。(1分)由此认识到:在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1分)

评分标准:共7分。原因3分,思考认识2分,结合文章2分。超过150字扣1分。

【试题答案】

一、二、三略。

四. 1.孙犁,现代,文学,《荷花淀》。

2. 现代著名文学,服装史研究专,《边城》。

五. (一)1.对话(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第一句话表现了妻子文化水平低,对读报没兴趣,对订报不理解。第二句话是我在做了解释后,妻子对“我”的理解和关怀,表现了她是一位通情达理的人。

3.略。

4.表明了作者的自尊心受到损伤,作为一个男子汉,读书人,还要向妻子借钱。表现了作者的自责、无奈、惭愧的感受。(二)

5. 如果——新衣。

6. 略。

叶圣陶《习惯成自然》阅读训练及答案

习惯成自然叶圣陶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9.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3分) 10.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 (4分) 11.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分) 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3分)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 9.(3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10.(4分)①列举了观察、劳动、读书、做好公民四个事例;②阐明懂得了事物的道理并非具备了相应的能力。(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1.(4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这里,作者用“似乎”强调了“知”与“不知”并无两样,因为“知”仅仅是懂得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 (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2.(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意思对即可得分) 13.(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 (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歪儿

歪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1.概括叙述“踢罐电报”的玩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 一、基础达标 1.填空。 (1)本文作者是(),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出版散文集《》《》《》《》《》《》《》等。 (2)叶圣陶(1894-1988),名(),字(),江苏苏州人,著名()家、著名()家。早期代表作长篇小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2.注音释词。 搀和: 东四八条: 冗长: 著作等身: 沾溉: 高文典册: 3.翻译句子。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节选)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关于繁简,关于修改,鲁迅提到的是字句段。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可是现实呢,常常是应简而偏偏要繁。举最微末的两个字为例。一个是“了”,如“我见到老师”,“他坐在前排”,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我见到了老师”,“他坐在了前排”,显得既累赘又别扭。另一个是“太”,如“吸烟不好”,“那个人我不认识”,也是简明自然,现在却几乎都要写“吸烟不太好”,“那个人我不太认识”,变得不只累赘,而且违理。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上面说的是总的用语方面。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还记得五十年代早期,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用哪一个,随写者的自由,于是出现这一处是“叫做”,那一处是“叫作”的现象。这不是对错问题,是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商讨的结果,定为“行动”义用“做”,“充当”义用“作”,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如作文、自作自受之类仍旧贯。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4.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章内容。 5.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明其作用。

歪儿阅读题

歪儿 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男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盼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叮里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扯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的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叶圣陶《邻居吴老先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邻居吴老先生叶圣陶 一天早晨,太阳很好,可没见同院的邻居吴老先生出来,像往常一样晒他的手提皮箱。一打听知道他病倒了。说是病其实不大贴切,胸口有些闷,就懒得起来。他那儿子任夫先生,一个公务员,对我解释道:“只为昨天表兄来了,随随便便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呢?” “家父问他家乡情形怎么样,他说秩序还不错,地方上跟日本人处得很好,日本人常常说,你们这儿的人是最出色的中国人。就是这么一句话。” “他老先生听了怎么说?” “他听了闭上眼睛皱着眉,不说什么。半晌才看定了我,‘我决意做迁川第一世祖了’,他说。最出色的中国人,日本人口里评定的,咱们不能跟他们一伙儿住。我是老了,无所谓,四川也好,就住四川吧。往后有人问你贵处哪儿,你就说鄙籍四川。千万不要把家乡的名儿说出来,打这会子起,我对家乡的名儿感到羞惭,我不好意思再说我是某地方人。”他老人家说了这么些话,到夜就没有吃晚饭。” “他老先生原是最巴望回去的,听说成渝铁路又将动工他高兴,听说盟国在计划发展民航事业他高兴,今儿胜利等不到明儿动身似的。” “你看他见着太阳总不忘晒他的手提皮箱,只怕动身日子一到,为了晒皮箱耽搁。” “他老先生真的就横了心,不想回去了吗?” “我想也不过说说罢了。昨天他说了,我当然顺着他,说做四川人也好。到那一天把日本人赶了出去,我们还不是钻头觅缝想办法,最好挤上头一班下水船?我们为什么不回去?你想,人家是动也没动一动,死守在本乡本土,当顺民,当小汉奸,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哪儿还说得嘴响?我们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吃尽辛苦,跑了几千里路,跟着政府内迁来的,我们是义民——谁说的,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总之没有错,我们是义民。地方上什么事啊务的,还不该由我们来承担?就是说两句公众话,我们当然也特别有力量,我们为什么不回去?”我虽然跟他们吴氏父子一样,家乡还在沦陷中,自己是寄寓在四川,可没有想到将来回去可以享受特殊权益,像任夫先生说的。我想这个想头有些妙,一时说不下去,只见任夫先生嫌他的身材不够高似的,狠狠地挺了一挺。 两天过去,吴老先生好了,可是从此以后,太阳虽好,再没见他晒他的手提皮箱。廊沿前种着两盆石斛,以前几乎见我一回说一回,石斛这东西滋阴,清内热,煎汤喝是最妙的饮料,回去的时候一定要带着走,哪怕多花些脚力,川石斛,在下江是太名贵了,这些话,现在也不再说了。 他改变了不出门的习惯,正月初七游草堂寺,春二、三月青羊宫赶花会,四月初八望江楼看放生,有什么应景的名目他都要去看看。回来就气吁吁的躺在廊下那张竹榻上,见着我或是他儿子,往往说:“成都确也不错,成都确也不错。”有时还加上说:“只是菜吃不惯,吃了足足六个年头还没有惯,样样要加上些花椒面和辣子,还有葱蒜,简直是跟舌头鼻子为难。”门前有挑着树苗卖的,随便讲价讲成了,他老先生买了两株橘树苗。他叫他儿子种在院子里,他在一旁相度,两株该距离多少远将来才可以各自发展。种停当了,他坐下来,自言自语道:“开花,总得七八年,结果,总得十来年吧。不过没关系,反正有人闻它的香味,吃它的橘子,就是了。” 从橘子谈到了四川的果子。他说除了橘子、广柑、苹果、龙眼以外,其他都不好吃,尤其是枇杷,一层厚皮包着颗核儿,单单忘了长肉。他说他们家里有两株大枇杷树,每年结上五六担,红毛白沙,个儿有核桃大,甜得胜过冰糖,冰糖没有它那股鲜味。他说现在是采枇杷的时令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朝我说:“叶先生,古人说到处为家,你看是不是有些道理?”

叶圣陶童话阅读试题

叶圣陶童话阅读试题1.在《一粒种子》中,最后( D )种植了这粒种子成功发芽 开花。 A.国王 B.富翁 C.兵士 D.农夫 2.在《一粒种子》中,富翁找了(D )个花匠来管这粒种子。A. 一B.二C.三D.四 3.在《玫瑰和金鱼》中,养玫瑰的是(D ),养金鱼的是( B)。A.商人B.女郎C.医生D.青年 4.在《小白船》中,哪个问题不是那个身子特别高,脸长得很可怕的那个人问的?( D ) A.鸟儿为什么要唱歌? B.花儿为什么香? C.为什你们乘的是小白船? D.云儿为什么那么白? 5.在《快乐的人》中,来向快乐的人募捐的是(C )。A.一个骗子B.一个医生C.两个骗子D.一个警察 6.在《稻草人》中,渔妇钓到了一条(D )。 A.鲤鱼B.鲑鱼C.青鱼D.鲫鱼 7.在《稻草人》中,稻草人的主人是(A )。 A.老农妇 B.渔妇 C.生病的孩子 D.跳河的女人 8.在《聪明的野牛》中,树林里的牛收到了(A )的信。A.城市里的同族B.草原上的羊C.大海里的小鱼D.小孩 9.在《古代英雄的石像》中,石像在一天( D)倒了。A.早上B.中午C.下午D.半夜 10.在《富翁》中,(A )先发现了山里的金子。 A.石匠 B.服装店老板 C.粮食店老板 D.农夫 11.在《鲤鱼的遇险》中,鲤鱼们把(C )误认为是朋友,其实是强盗,劫走了它们的同伴。 A.天鹅 B.鸳鸯 C.鸬鹚 D.大雁 12.在《皇帝的新装》中,(B )在陪皇帝喝酒时被杀了。A. 一个老臣B.皇帝最宠爱的妃子C.画家D.哲学家13.在《含羞草》中,第(A )朵玫瑰花想去旅行。 A.一B.二C.三D.四 14.在《含羞草》中,小草为了一些事情而羞愧,除了(D )A.替无知的庸俗的玫瑰花苞们羞愧,明明是非常无聊,它们却以为十分光荣。 B.替不合理的世间羞愧,有病走进医生的门,却有被拒绝的事情。

冯骥才《歪儿》阅读答案

冯骥才《歪儿》阅读答案 令狐采学 歪儿冯骥才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然而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

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

花脸 阅读及答案

花脸 冯骥才 ①做孩子的时候,盼过年的心情比大人来得迫切,吃穿玩乐花样都多,还可以把拜年来的亲友塞到手心里的一小红包压岁钱都积攒起来,做个小富翁。除此之外,我最喜欢的是买个花脸戴。这是种纸浆轧制成的面具,用掺胶的彩粉画上戏里边那些有名有姓、威风十足的大花脸。后边拴根橡皮条,往头上一套,自己俨然就变成那员虎将了。 ②一年年底,舅舅带我去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花脸。过年时人都分外有劲,挤在人群里好费力,终于从挂满一条横竿上的花花绿绿几十种花脸中,惊喜地发现一个。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凸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我朝它扬着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 ③卖花脸的小罗锅儿,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龇着黄牙笑嘻嘻地说:“还是这小少爷有眼力,要做关老爷!关老爷还得拿把青龙偃月刀呢!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就着从戳在地上的一捆刀枪里,抽出一柄最漂亮的大刀给我。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舅舅付了钱。坐三轮车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使我快活之极。舅舅给我讲了许多关公的故事,还教我用京剧自报家门的腔调说:“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④到家,人见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我推开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 ⑤大年初一,客人们陆陆续续来拜年,妈妈喊我去,好叫客人们见识见识我这关老爷。我手握大刀,摇晃着肩膀,威风地走进客厅,憋足嗓门叫道:“我——姓关,名羽,字云长。”客人们哄堂大笑,都说:“好个关老爷,有你守家,保管大鬼小鬼进不来!”我愈发得意,大刀呼呼抡两圈,摆个张牙舞爪的架势,逗得客人们笑个不停。只要客人来,妈妈就喊我出场表演。妈妈还给我换上只有三十夜拜祖宗时才能穿的那件青缎金花的小袍子。我成了全家过年的主角。连爸爸对我也另眼看待了。 ⑥初一下午,来客进入客厅,妈妈一喊我,我呜呀呀大叫一声闯进客厅,大刀上下一抡,谁知用力过猛,脚底没根,身子栽出去,“叭”地巨响,大刀正砍在花架上一尊插桃枝的大瓷瓶上,我打碎的是一尊祖传的乾隆官窑百蝶瓶,这简直是死罪!我坐在地上吓傻了,等候爸爸上来一顿狠狠的揪打。妈妈的神气好像比我更紧张,她一下找不着办法救我,瞪大眼睛等待爸爸的爆发。 ⑦就在这生死关头,二姑忽然破颜而笑,拍着一双雪白的手说道:“好呵,好呵,今年大吉大利,岁(碎)岁(碎)平安呀!哎,关老爷,干嘛傻坐在地上,快起来,二姑还要看你耍大刀哪!”谁知二姑这是使什么法术,绷紧的气势霎时就松开了。其他客人也一拥而上,说吉祥话,哄爸爸乐。这些话平时根本压不住爸爸的火气,此刻竟有神奇的效力,迫使他不乐也得乐。我也因此奇迹般地逃脱开一次严惩。过年乐,没灾祸。爸爸只得嘿嘿两声,点头说:“呵,好、好、好……”妈妈对我丢了眼色,我立刻爬起来,拖着大刀,狼狈而逃。身后还响着客人们着意的拍手声、叫好声和笑声。 ⑧往后几天里,再有拜年的客人来,妈妈不再喊我,节目被取消了。我躲在自己屋里很少露面,那把大刀也掖在床底下,只是花脸依旧戴着,大概躲在这硬纸后边再碰到爸爸时有种安全感。每每从眼孔里望见爸爸那张阴沉含怒的脸,不再觉得自己是关老爷,而是个可怜虫了!

冯骥才《歪儿》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21分)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10.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3分)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 B【乙】 C【丙】 D【丁】 11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4 分)

2016年上海初三语文一模综合运用汇编(答案)

虹口区: 三.综合运用(11分) 班级为了响应学校倡导“班班有书声”的读书活动,班委会建议全班同学出谋献策,为活动编制有趣味的知识竞赛题,下列三个竞赛题缺少精准的答案,请你来完成。 24.《煮酒论英雄》中曹操问刘备天下英雄,刘备回答是这样三个人,根据已有答案, 分别填入空格内(3分) 四世三公,门多故吏:C名称八俊,威震九州:B 血气方刚,江东领袖:A A.孙策 B.刘表 C.袁绍 25.请为下列两个赛题提供答案。(4分) (1)下列名人中不属于明清小说家的一项是(C) A.施耐庵 B.吴敬梓 C.郑燮 D.蒲松龄 (2)下列作品中和其他不同类型的一项是(D) A.《煮酒论英雄》 B.《范进中举》 C.《明湖居听书》 D.《白洋潮》 26.《水浒》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饿,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大旗在门前,上面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岗’。”(4分) 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岗”是绝妙的广告词。它究竟蕴含着酒店主人怎样的用心?请回答两点: (1)宣传酒的醇厚浓烈,吸引食客; (2)既劝诫常人不贪杯,又刺激有海量者多饮; (3)借猛虎之威劝客人留宿,以增加收入。〈4分) 嘉定区: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第23——25题(11分) 材料一:上海地铁“11号”线将联通于上海迪斯尼乐园与江苏花桥,是上海目前运营里程最长、站点最多,速度最快的单一地铁线路,也是一条独具特色旅游观光线,仅嘉定段就精彩纷呈。 材料二:上海地铁“11号”线采用英语、普通话报站,也许将来还要用上海话报站呢,班里的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慧慧: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国际友人频繁光顾,用英语报站确很有必要。 林林:我觉得没有必要。许多国际大都市都只有自己国家的母语报站哦。

牛(叶圣陶)阅读答案

牛(叶圣陶)阅读答案 牛 叶圣陶 在乡下住的几年里,天天看见牛。可是直到现在还像显现在眼前的,只有牛的大眼睛。冬天,牛拴在门口晒太阳。它躺着,嘴不停的磋磨,眼睛就似乎比忙的时候睁得更大。牛眼睛好像白的成分多,那是惨白。我说它惨白,也许为了上面网着一条条血丝。我以为这两种颜色配合在一起,只能用死者的寂静配合着吊丧者的哭声那样的情景来相摹拟。牛的眼睛太大,又鼓得太高,简直到了使你害怕的程度。我进院子的时候经过牛身旁,总注意到牛鼓着的两只大眼睛在瞪着我。我禁不住想,它这样瞪着,瞪着,会猛的站起身朝我撞过来。我确实感到那眼光里含着恨。我也体会不出它为什么这样瞪着我,总距离它远远的绕过去。有时候我留心看它将会有什么举动,可是只见它呆呆地瞪着,我觉得那眼睛里似乎还有别的使人看了不自在的意味。 我们院子里有好些小孩,活泼,天真,当然也顽皮。春天,他们扑蝴蝶。夏天,他们钓青蛙,谷子成熟的时候到处都有油蚱蜢,他们捉了来,在灶堂里煨了吃。冬天,什么小生物全不见了,他们就玩牛。 有好几回,我见牛让他们惹得发了脾气。它绕着拴住它的木桩子,一圈儿一圈儿的转。低着头,斜起角,眼睛打角底下瞪出来,就好像这一撞要把整个天地翻个身似的。 孩子们是这样玩的:他们一个个远远的站着,捡些石子,朝牛扔去。起先,石子不怎么大,扔在牛身上,那一搭皮肤马上轻轻的抖一下,像我们的嘴角动一下似的。渐渐的,捡来的石子大起来了,扔到身上,牛会掉过头来瞪着你。要是有个孩子特别胆大,特别机灵,他会到竹园里找来一根毛竹。伸得远远的去撩牛的尾巴,戳牛的屁股,把牛惹起火来。可是,我从未见过他们撩过牛的头。我想,即使是小孩,也从那双大眼睛看出使人不自在的意味了。 玩到最后,牛站起来了,于是孩子们轰的一声,四处跑散。这种把戏,我看得很熟很熟了。 有一回,正巧一个长工打院子里出来,他三十光景了,还像孩子似的爱闹着玩。他一把捉住个孩子,“莫跑,”他说,“见了牛都要跑,改天还想吃庄稼饭?”他朝我笑笑说,“真的,牛不消怕得,你看它有那么大吗?它不会撞人的。牛的眼睛有点不同。” 以下是长工告诉我的话。

春天冯骥才阅读答案

春天冯骥才阅读答案 导读: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春天冯骥才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色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色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阅读理解 一.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习题。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1.本语段写了哪几件事来说明叶圣陶先生待人深厚而感动的? 答案:亲自描标点、请“我”润色 2.对叶圣陶先生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答案:语言、动作描写 3.写吕叔湘先生说自己以后写文章不敢再草率,有何用意? 答案:使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吕叔湘先生以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不敢草率了事,是为了反衬叶圣陶先生待人厚而感动。 4.文中画线句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品质? 答案:通过“我”与先生的对话,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先生待人厚的品质。尝试以“二三事”为题写写你身边的人,要求:突出人物特点。 解析:1.划分本段的层次即可得出 略2. 3.侧面描写的作用。 4.语言表达人物情感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习题。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怀念叶圣陶先生 肖复兴 ⑴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⑵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鲁迅、冰心、叶圣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冥冥幻想里,我像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像着他们的模样、为人

2019年歪儿 阅读附答案-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歪儿阅读附答案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 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 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 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 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 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 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 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 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 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 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 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 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 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 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 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 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 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 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 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 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 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

歪儿(2018安徽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10. 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1)那个暑候,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