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徐州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题库

徐州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题库

徐州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题库
徐州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题库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C) 思维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 (C) 同步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 (A) 健康成长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A) 课堂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A) 活动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B) 精神审美素质

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B) 教学环境

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C) 教育基本理论

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C) 现实教育

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 (A) 素质

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 (D) 内部矛盾

17.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必须与困难同行。 (A)素质主体

18.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 (A) 目标

19.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D) 创造性

20.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A) 素质教育

2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 (D) 社会

22.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C) 独立人格素质

23.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C) 集体学习

24. ()阶段的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地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其充分地发展自己并充分地参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努力。(D) 基础教育

25. 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都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 (C) 发展潜力

26. ()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A) 社会角色

27.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首先必须在()上得以体现。 (B) 教学内容

28.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它的()。 (C) 工具性

29. 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种追求目标的重要条件。 (B) 道德规范

30. ()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 (B) 教师

(二) 多选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在主体认识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认知图式”,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就是主体的()和信仰系统。

(B) 世界观

(D) 信念

2. 关于素质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教育理论界存在的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是()。一是,这种观点把人的发展过程完全归结为对人的“塑造”过程。二是,这一观点始于法国教育家卢梭,他以人类潜能为认识前提,把人的发展看成是这种潜能的充分实现。

(A) “塑造”说

(B) “个性潜能”说

3. 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个性潜能发展,学校除了在()等方面有计划地大胆创新外,同时必须为此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条件。

(A) 课程设置

(B) 教学内容

(C) 教学模式

(D) 教学组织

4. 拓展关于身心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

(B) 通过增设新课程或以非学科课程的形式来充实现有课程中难以容纳的内容

(D) 根据社会当前热点和焦点充实有关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方面的内容

5. 课堂教学的地位与作用主要是()等等。

(A) 教师能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可以对尽可能多学生的素质发展施加影响

(B) 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可以避免容易出现的走弯路现象

(C) 学生彼此间程度相近,易于互相讨论切磋,共同提高,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6. 以下有关健康素质的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健康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的有力支持

(B) 健康素质的形成需要学校的有力组织锻炼和社会大环境的有益引导

(C) 健康素质的形成需要每个人不断丰富相关知识,并将这方面知识内化成为主体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D) 健康素质的形成,首先需要主体自觉树立健康的生命意识

7. 具体来讲,素质教育教学应确立的重要观念是()。

(A) 毕业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和核心产品,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要通过毕业生质量来反映

(B) 中高等教育阶段,生源质量往往成为影响和制约办学质量的基本因素

(C) 教育追求质量,必须始终围绕和针对学生的客观情况

8. 素质教育目标体系框架中,素质教育目标按照动作技能领域来分可分为()。

(A) 健康和运动知识

(C) 生活习惯

(D) 运动技能

9. 社会文化的核心包括()体系。

(A) 社会价值

(B) 社会规范

10. 成功的教育起码应符合的条件是()。

(A) 最大限度地增强受教育者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C) 最大限度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现实眼界

(D)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高度清醒和增强探索激情

11.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显而易见,这样的以人为本,已经内在地包含了社会的长远要求和根本利益。

(A) 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个人和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B) 在社会为本和个人为本之间,素质教育应当兼顾两端,有所侧重,力求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C) 作为素质教育本位的“人”,不是脱离社会、对立于社会的人

(D) 生活于社会之中、依托社会力量并以个人努力成果奉献于社会的人不仅要学会生存,而且要学会关心

12. 独立人格素质的地位作用主要表现在()。

(A) 独立人格是保证所有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B) 独立人格是立身取胜的必要条件

(C) 独立人格是充分发展自我的基础

(D) 独立人格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

13. 从智育教育内容的角度讲,()。

(A) 幼儿教育阶段,一般应以娱乐和智力开发为主

(B) 小学教育阶段,一般以进入分门别类的知识教育和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为主

(C) 初中教育阶段,一般以基础常识性知识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为主

14. 素质教育必须积极开拓和综合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可通过()以及网络媒体、社区家庭等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向学生全面传授知识。

(A) 教师课堂教学

(B) 广泛社会实践

(C) 丰富的生活锻炼

(D) 领导行为示范

15. 在如何开发儿童身心潜能方面,所出现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是()。

(A) 在教育过程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教育要求,认为这是开发受教育者身心潜能的重要途径

(B) 受教育者的天性是从先辈那儿继承而来的,丰富而纯真

(C) 尽量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和能力得以发挥

16.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具有的相对明确的标准是()。

(A) 志向追求明确

(B) 兴趣爱好拓展

(C) 思维活跃敏锐和信心勇气倍增

(D) 提高创造智慧

17. 设计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

(A) 教育基本原理

(B) 发展理论

(D) 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18. 在目前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是()。

(A) 违背课程开发规律,把校本课程变成浮华的外在装饰

(B) 背离学校办学理念,随意开辟校本课程

(C) 脱离校本课程的宗旨,将校本课程异化为高考科目的延伸

(D) 在具体的校本课程教学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19. 改革现行教育,需要培养大批具有()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才,才能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 不满足于已有结论

(C) 不迷信权威的仲裁

(D) 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

20. 思维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培养,提高思维素质的方法主要有()。

(A) 摆正思维素质的重要地位

(B) 创造有益于提高思维素质的环境

(C) 积累思维素材,培养思维情趣

(三) 判断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影响素质形成的两大环境因素,首先是自然和社会大环境,同时包括学校、家庭等具体的小环境。 (是)

2. 应试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素质教育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是实施应试教育的蓝图,内在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范围和水平。 (否)

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 (是)

4.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是)

5. 德育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 (是)

6. 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主动探索前进的本领。这就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前提。 (是)

7.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 (是)

8.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 (是)

9. 健康素质是指个体完满的身心、情感状态和由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升华形成的一种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是)

10. 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是应试教育的追求。 (否)

11. 教育的最高追求是促使学生在现实社会环境里更好地成长,不仅益于社会,而且利于自己。这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理想,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主张。 (是)

12. 为了保证传授知识具有更高的价值,教育者必须努力做到用实际言行证明自己传授的知识的正确性、有效性,绝不应在学生面前用自己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否定传授知识的价值与效用。(是)

13. 博纳厚积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是)

14.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 (是)

15. 开拓地学是素质形成的必需。 (是)

16. 狭义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是)

17.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只能是泛泛而谈,不会有相对明确的标准。 (否)

18.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状态,首先取决于他们的民族历史和生产力发展。 (否)

19.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脉络贯通。 (否)

20. 素质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存在什么素质教育模式。 (是)

2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统一差异性。(是)

22.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历史底蕴。 (否)

23. 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科学社会,只有具备健康体质的人,才能实现充分自由生存和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否)

24. 有人认为教育教学重在技巧、方法,这种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否)

25. 精神教育是一种比科学文化、道德法纪等更远离具体事物和经济基础的社会生活现象。(否)

26. 提高人的一切素质,首先要从提高其生活水平开始。 (否)

27. 从社会的角度看,思维素质是成就自我的根本条件之一。 (否)

28.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全由学生个人或家庭承担,教育体系没有义务为此提供支持。 (否)

29. 教学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且会压抑学生的素质发展。 (是)

30.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它的传播性和实用性。 (否)

常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紧密相联,是个体社会素质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生物基础。87

(A) 语言和学习(B) 思考与学习(C) 思维和语言(D) 思维和学习

2.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15

(A) 交换 (B) 共享 (C) 咨询 (D) 解答

3.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217

(A) 科学观(B) 学生观 (C) 人生观 (D) 世界观

4.()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压抑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

和实践能力。98

(A)素质教育(B)科学教育(C)培训教育(D)应试教育

5. ()既是中央长期高度重视的基本内容,又是国民素质整体状况的重要体现。35

(A) 个人道德素质 (B) 思想道德素质 (C) 法纪责任素质(D) 科学文化素质

6.“元教育”又称(),指人类早期比较完整地体现自身本真职能的原始教育,其本性是为人类服务,

通过提高人的生产能力实现环境改造,满足人的生存需要。60

(A)异化教育 (B)本源教育(C)本真教育 (D)复归教育

7.素质教育如果丧失了(),就意味着任何一种不相干的教育都可以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素质教

育自身也就不复存在了。236

(A)专一性(B) 多样性(C)统一性(D)独特性

8. 在知识深刻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始终是影响该进程的关键之一,也是制约对知识深

刻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A)科学思维(B)科学知识(C)科学文化 (D)科学教育

9.()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

是一种“解放”。203

(A)活动课程(B)教学课程(C)教育课程 (D)学科课程

10.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

(A)根本法则 (B)基本路径 (C)重要经历 (D)唯一方法

11.()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

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

(A)文化素养教育(B)心理健康教育(C)素质教育(D)思想道德教育

1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

历史发展阶段。

(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 (C)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

13.()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思维(B)思想(C)学习(D)创新

14.()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92

(A)个性教育(B)社会教育(C)素质教育(D)学校教育

15.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思路。115

(A)教案 (B)经验(C)成果 (D)内容

16.()强调的是教师心中要有每一位学生,在指导思想上正确认识全体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精心设计

教学。191

(A)个别教学(B)个别化教学(C)单一教学(D)针对性教学

17.()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

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26

(A)思想道德品质 (B) 历史思维 (C) 社会风气 (D) 思想道德素质

18.()是全党全国长期坚持的中心任务,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所谓“功利性目标”,仍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A) 生产力发展(B) 经济建设 (C) 社会主义建设 (D) 物质文化建设

19.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首先必须在()上得以体现。22

(A) 教学经验(B) 教学内容 (C) 教学质量 (D) 教学方法

20. 促进学生自主健康成长,始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追求和根本出发点之一。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

依靠成功的()。

(A) 教育(B) 课改 (C) 经验 (D) 方法

21. 适当精简教育内容,主要是精简以学科课程为载体的教育内容。这首先是一个()问题。116

(A) 教育成果 (B) 教育观念 (C) 教育方法 (D) 教育经验

22.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

(A) 历史底蕴(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23. ()是教育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样式。

(A) 教育方式 (B) 教学方法 (C) 教学模式(D) 教育模式

24.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学取舍和深刻加工。166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C) 教育内容 (D)教学方法

25. ()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158

(A) 学生成绩 (B) 素质教育 (C) 升学率 (D) 教育质量

2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27.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72

(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28.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169

(A) 经络通畅(B) 脉络贯通 (C) 全线贯通 (D) 厚积薄发

29.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

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47

(A) 义务教育 (B) 高等教育(C) 素质教育 (D) 科学教育

30. ()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166

(A) 深厚积累 (B) 宏约深美 (C) 厚积薄发(D) 博纳厚积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深爱学生的表现主要是()。163

(A) 让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 (B) 自觉消除或废止师道尊严 (C) 全面深入了解学生 (D) 师生互相尊重

2. 思维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培养,提高思维素质的方法主要有()。40

(A) 摆正思维素质的重要地位 (B) 创造有益于提高思维素质的环境 (C) 积累思维素材,培养思维情趣

(D) 把握变化的思维客体,不断对确立的思维目标、程序和方法、手段等进行自我修正与整合

3. 符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的教学方法不只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而且是一个包含许多具体方法的方法

系统,具备()等明显的特点。200

A) 以心理科学为基础,对现有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或改造 (B) 为个体素质发展奠定较高起点,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C) 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D)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4. 以下有关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64

(A)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 (B)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 (C) 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容易形成模式内化、拒绝内化等偏差(D) “应试教育”是“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转

5.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塑造与潜能实现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和结合,意思是(),促进其个性的健康

发展。67

(A) 以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B) 以科学方法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C) 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受教育者进行塑造和完善 (D) 以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个体能动力为依据

6. 构建素质教育模式的意义在于()。251

(A) 构建社会主义新课改的核心条件 (B) 沟通素质教育理想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桥梁 (C)

建设“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新时代教育家的需要 (D) 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需要

7. 设计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目标的依据主要是()。111

(A) 教育基本原理 (B) 发展理论 (C) 实践经验(D) 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8. 从形式结构的角度看,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包括()这两个子系统,两个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95

(A) 道德认识(B) 道德态度 (C) 道德素养 (D) 道德潜能

9. 知识内化有很多要求,但()是它的基本条件。

(A) 知识准确 (B) 知识全面 (C) 知识内化 (D) 知识丰富

10. 从智育教育内容的角度讲,()。

(A) 幼儿教育阶段,一般应以娱乐和智力开发为主 (B) 小学教育阶段,一般以进入分门别类的知识教

育和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为主 (C) 初中教育阶段,一般以基础常识性知识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为主

(D) 高中教育阶段,以为大学接受高深教育做好准备为主

11.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途径具体到教学过程,应注意()等几个方面。22

(A) 在教学模式上,推行普及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B) 在教学组织上,实行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相结合 (C) 教学保障上要努力提供相应措施 (D)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上,实行统一性、多样性和自主性相结合

12. 精神素质是()。55

(A) 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高尚情操 (B)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灵魂和意志的集中体现 (C) 不懈的目标追求和积极进取的深厚动力 (D) 主体生存发展的根本支柱和重要源泉

13. 素质教育课程是()。125

(A) 内在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范围和水平 (B) 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 (C) 实施素质教育的

蓝图 (D) 素质教育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

14. 某项教育活动只有具备了()特征,才是名副其实的素质教育。67

(A) 以人为本 (B) 面向全体 (C) 关注终身发展 (D) 突出主体精神

15. 教是促进自主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140

(A) 必要的教能激发学生个性潜能释放(B) 教育是自主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C) 教育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地成长 (D) 每个人潜质里都有主动成长的特性

16. 高等教育研用有得的范围更是广泛,可以是(),还可以是某方面知识体系创立的研用有得等等。172

(A) 某学科、专业知识空白点补充完善的研用有得 (B) 对专业知识在专业岗位实际应用中的研用有得(C)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用有得(D)

17. 科学文化素质与其他素质之间密切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41

(A) 文化素质是学习素质的必然反映,是思维素质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素质的深厚底蕴 (B) 没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个体的学习素质、思维素质以及科学素质都很难提高 (C) 科学素质,既是文化、思维素质的重要

牵引,又是文化、思维素质本身 (D) 科学文化素质是民族振兴和人们成才、成功的根本依靠和关键所在

18. 精神审美素质具体包括()等内容。55

(A) 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 (B) 坚定昂扬的精神境界(C) 求真自由的胸怀情感 (D) 准确地感受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良好品质

19. 撰写科研论文是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具有的意义是()。247

(A) 将试验过程中的新发现展示出来,接受公众检验 (B)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也是一种召唤,召唤读者对本试验研究的理解、支持和合作 (C) 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

(D) 它是教育过程中师生生命流逝的一种“物化”形式

20. 素质教育主张()。这就必须兼顾所有学生。9

(A) 学生应各得其所、各展优长 (B) 所有学生都应公平享受教育权利 (C) 使各具个性特点和优势潜能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D) 不歧视或遗漏任何一位教育对象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是许多教育家和社会学家的一贯主张,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否

230

2.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系列过程。是38

3.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

挥自己的优势潜能。是21

4. 人才综合培养是社会对人才综素质要求提高的必然趋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目的。否156

5. 政策、法律又被称为“看得见的手”,它阻碍着素质教育目标的方向。否112

6. 开拓地学是素质形成的必需。是153

7. 素质教育课程观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将中心尽快地转移到着眼于素质发展方面来,实现课程内

容的“素质化”。是127

8.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共享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是15 9. 学习素质强调的是对知识本身的掌握,传统的学习则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品质的形成。否

35

10. 普遍公平、整体有序、充分自由是人类社会高度文明的基础和目标。是

11.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是95

12.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揭示事物本质,反映内在规律,符合客观实际。是

5

13. 学生教学成绩的提高是他们实现对知识深刻内化的关键条件。否

14. 赋予素质教育以终身性特征是基于对社会和历史发展的新认识。是78

15. “应试教育”问题仅在我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存在。否

16.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否

17.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判断素质的形成与否。对于人格独立性,实践检验尤其重要。是54

18. 进入新世纪,社会要持续科学地发展,其前提就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保证对前人智慧营养的

充分汲取。是

19. 塑造与潜能实现应该是对立的。否

20. 高质效传递是指在应试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否183

21.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历史底蕴。是71

22. 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是163

23. “素质教育”的态度是带歧视性的选拔,以忽视少数学生发展为代价来“优待”大多数学生。否

24. 职业技术教育是让学生掌握综合的、一般性的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

25.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否6

26. 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必要条件。否197

27. 尊重、关怀、体贴学生,是教育试验的首要前提。是241

28. 对素质教育的探索研究,其中绝大部分工作是围绕教育起源问题展开的,它是当前这场教育变革成

功与否的核心问题之一。

29. 当前思维研究的重点是把握现代思维的基本规律。是39

30.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首要任务之一。是31

1. ()的主渠道应有机地融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于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之中

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之中。(B) 心理健康教育

2.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集体学

3.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B) 精神审美素质

4. 社会良性发展必须有正确的方向和一定的(),而思想道德素质是确保实现这种追求目标的重要条件。

(B) 道德规范

5. 思想素质涵盖面很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思想素质等,在阶级社会里人们更要注重()

思想素质。(D) 政治

6. ()不仅是能力培养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

(C) 实践

7. 教育与()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会生活就曾融合在一起。

(C) 社会生活

8. 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

(B) 以人为本

9. ()是指与人们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人们对

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A) 社会角色

10.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人类教育会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B) 素质教育

11.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这一制度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和全面和谐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B) 集中统一

12. 素质教育理论坚信:人的先天的遗传素质的差异是很小的,后天的()都是十分巨大的,只要有适宜的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得充分地发展。

(C) 发展潜力

13.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

(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14.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传授知识,实行普及教育,努力创造教育机会均等,使所有学生乃至社会全体成员都从教育中受益。

(C) 素质教育

15.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

(D) 知识信息传递

16. 教育环境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创建一个具有良好卫生条件的教育环境,就等于为学生筑起了一道有效抵御各种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坚固屏障。

(B) 生理素质

17.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A) 活动课程

1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

(D) 素质教育

19.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是面向()的教育。

(C) 全体学生

20.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

(B) 优势潜能

2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识信息(技能)传递交流。

(D) 高质效传递

22.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

(C) 现实教育

23. ()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在目前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各级各类学校都不能离开它来谈素质教育。

(A) 课堂教学

24.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C) 因材施教

25. 教师在素质教育中的最大功绩与贡献在于()。

(D) 能在多大程度上激活学生的个性潜能,并促使这种个性潜能持续不断地发展

26. 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这是推动国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C) 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

27.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

(C) 同步性

28. 激活学生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优秀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最高目标。

(A) 个性潜能

29. 以现行教育()为基础进行改进,这是确定素质教育内容的基本思路。

(D) 内容

3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C) 教育方法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在确定心理教育内容时,需要防止的倾向主要是()。

(A) 仅仅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过分偏重于学习心理教育

(C) 单纯知识化倾向

(D) 心理教育孤立化倾向

2. 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没有任何统一固定的模式。一般而言,教育者可从()等方面努力。

(A) 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B) 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D) 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

3. “文化底蕴”是在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在文化发展史上经过千锤百炼而凝聚、升华成的一些最基本的()。

(A) 蕴藏于千姿百态的文化载体、文化现象深处的思想、精义

(B) 思想观念

(C) 价值准则

(D) 思维方式

6. 脉络贯通具体包括的含义是()。

(B) 对学科(专业)知识系统进行融会贯通和整体把握,准确判断其体系结构、精髓要点,正确把握各部分知识在学科、专业中的地位作用

(C) 打通各学科(专业)之间的知识界限,从更高层次、更新角度把握各学科(专业)知识的总貌和它们的内在关联、区别

(D) 把握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的有机联系、主要区别

7. 当今社会的人才观念很多,素质教育应服从()、人才培育综合观等人才观念。

(A) 人才作用重大观

(B) 人才成长时效观

8. 对待自然、社会事物应()。

(A) 在一般审美的基础上,运用个人智慧、选择独特视角,尽情领略各种美的存在与风采

(C) 要善于发现人格美、精神美、科学美、道德美、心灵美等内在本质的美

(D) 以一种良好的心态,自觉努力创造美,唤醒心灵美的情感

9. 以下有关精神审美素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精神审美素质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B)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认识观,自觉提高自身的精神审美素质,必须以充分认识精神审美的重要价值为前提

(C) 不断内化精神审美方面的知识,这是提高精神审美素质的关键环节

10. 教育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发现他的()。

(B) 个性特点

(C) 兴趣爱好

(D) 优势潜能

11. 具体来讲,素质教育教学应确立的重要观念是()。

(A) 毕业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和核心产品,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最终要通过毕业生质量来反映

(B) 中高等教育阶段,生源质量往往成为影响和制约办学质量的基本因素

(C) 教育追求质量,必须始终围绕和针对学生的客观情况

12. 学校物理环境包括()等方面。

(A) 绿化范围

(B) 校舍设施

(D) 校园布置

13. 学校教育环境的要求是()。

(A) 新建学校应设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及日照充分的地段

(B) 优化教室的自然环境

(C) 控制噪音

(D) 绿化校园

14. 以下有关尊重信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尊重信任是爱的具体体现

(B) 尊重信任是实现素质教育价值的保证

(C) 深爱学生是实现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条件

15.以下有关能力知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能力知识主要是创新和探索的知识 (D)能力知识是我国教育所欠缺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17.促使知识深刻内化的保障措施有()。

(A)架设师生全面沟通桥梁,提供信息共享平台(C)开辟校内外实践基地,创造知识深刻内化条件 (D)运用实验实习教学,加强学生科学思维训练,搭建知识深刻内化舞台

18.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特征具体体现在()等方面。

(A)人文学科以及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受到应有的重视(C)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被普遍认同

19.思维素质形成需要教育培养,提高思维素质的方法主要有()。

(A)摆正思维素质的重要地位(B)创造有益于提高思维素质的环境

20. 美国教育家泰勒提出的著名的“目标模式”在今天看来,具有的不足之处是()。

(A) “先确定目的然后确定手段”的做法,在课程设计中未必可行,不应把目的和手段完全分开 (B) 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进行点滴改进的必要性 (C) 像理解力、鉴赏力等重要的教育结果,是难以测量和清楚地观察到的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一校之魂,校长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

(否)

2.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

(是)

3. 优化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教师正确的学生观。

(是)

4. 闲暇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否)

5.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应试教育的基本理论,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否)

6. “复归教育”是教育发展史中必定要经历、也必定会超越的历史阶段。

(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