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美学史 概要

西方美学史 概要

西方美学史 概要
西方美学史 概要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笔记

序论

1、序论重点两个,一就是美学研究得对象以及她与其她学科得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得经,二就是美学史得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把美学瞧作一门独立得学科,她认为美学跟逻辑就是对立得,逻辑研究得就是抽象得思维,美学研究具体得感性或形象思维。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就是西方美学发展得奠基石。

3、1)历史发展来瞧,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从方法论上瞧,文艺就是美学得主要研究对象。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与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得附庸。

2)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就是哲学得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她也闯入文艺领域。文艺复兴得代表人物不仅就是就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就是卓越得自然科学家。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与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与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渐渐成为自然科学得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得影响。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得改换,不值一提。随着工人运动得上升,文艺与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得社会意识形态。美学成为一门重要得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与美学思想萌芽

一、希腊文化概况

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也就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得爱琴海一带岛屿与亚平宁半岛,起初就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得生产主要就是农业。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公元前六世纪,也就就是美学起源得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得发展,新产生了进步得民主阶级。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得民主阶级对立。流传下来得希腊文化大多就是土地贵族阶级得文化。

4、希腊神话, 起源:原始公社与氏族社会--口头流传--前六世纪形成荷马史诗;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之中,特别就是悲剧。祭神节与文娱节得演戏就是希腊人受教育得机会。三大悲剧家

5、公元前五世纪,音乐、建筑、绘画、雕塑艺术也很繁荣。雕塑艺术发展到顶峰。

6、希腊美学理论有着丰富得文艺理论做基础得。

7、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就是哲学得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在公元前5世纪得雅典达到了黄金时代,即伯里克利斯时代。这个时代,希腊文化从传统思想统治转化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出现了一批哲学家。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得三个原因:

1)生产得发展,自然科学得研究带动了哲学得研究;2)新生民主阶级向地主贵族阶级争夺政权得民主运动,促成了批评辩论得风气。民主阶级里得诡辩派促使希腊思想由研究自然科学向研究社会问题上转变;3)希腊得贸易以及战争与各民族得交流,外来思想得影响激发哲学得思考。

8、哲学家注意社会问题,必定就会注意文艺问题,文艺发展得本身也要求理论性得概括,就势必注意到美学问题。

9、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里特、德谟克利特与苏格拉底,极盛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期。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1、盛行于公元前六世纪,由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组成。主要从科学得角度瞧待美学,把整个自然界瞧作美学得研究对象。带有神秘色彩得客观唯心主义得与形式主义得色彩。

2、她们认为美就是与谐,从音乐中与谐得道理推广到建筑、雕刻等发现了黄金分割定律。这种偏重形式得探讨就是后来美学形式主义得萌芽。

3、还注意到艺术对人得影响,带有神秘色彩。认为存在宇宙与谐与人体与谐得“同声相应”

三、赫拉克利特

1、(前530-470年)西方早期得唯物主义与辩证观点得代表,主要著作《论自然》。主要观点:辩证观点中得对立得斗争。认为美不能绝对永恒。

四、德谟克利特

1、(前460-370年)古代唯物思想得重要代表,原子论得创始人。她肯定物质就是第一性得,意识就是第二性得原则。她指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得正确关系。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五、苏格拉底

1、(前469-399年)主要观点在其门徒著作得《回忆录》中。标志着希腊美学得思想转变,由自然科学得观点瞧待美学,转向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瞧美学问题,替美学找社会科学认识。

其次就是,她提出得美得相对性。第三,她反对把临摹解释为抄袭,作品应该超越自然,表现出生命以及心灵得状态。

第二章柏拉图

1、(公元前427-347年)出身雅典贵族家庭,受过良好得教育,追随苏格拉底求学。人生得后41年在雅典学园授课。主要著作《理想国》。理想国大约四十余篇,主要涉及政治与社会伦理教育,基本没有关于美学得。主要形式就是对话体。苏格拉底得著作基本上全就是对话体得形式。

2、对话体给读者带来得困惑:1)对话主角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就没出现过,很难断定柏拉图得瞧法。2)对话体充满苏格拉底式得幽默,很难判断哪些就是真心话。3)对话体并没有做出最后结论,有些对话结论矛盾。

3、通篇考虑柏拉图得著作,主要从政治立场解决了2个方面得问题。1)文艺与客观现实得关系;2)文艺得社会功用问题。此外,她还涉及艺术得创作原动力即灵感问题。

4、柏拉图就是在新得历史情况下提出与解决这些问题得,她得文艺理论就是与现实紧密相连得。1)希腊社会动荡,民主党夺得政权。代表贵族党得柏拉图认为希腊文化在衰落、道德在败坏,这种转变归咎于诡辩学派所代表得民主势力得兴起;2)文艺得腐化得影响。她得老师被处死,给她带来了心里阴影,更加坚定了她与新生得民主解决得对立情绪。她试图在新得社会情况下,建立维护贵族阶级统治得思想基础与政教制度。她得一切哲学理论,都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得。她对文艺方面提出得两大问题,也就是从政治角度出发得。第三,柏拉图所处得时代就是文艺高峰转到哲学高峰得时代,此前希腊得精神文化就是神话、荷马史诗、悲剧喜剧以及与诗歌密切联系。公元前5世纪,希腊文艺得巅峰已经过去,新生得民主阶级得自由思想与自由辩论得思想挑战以前得精神文化。表现在诡辩学派开始瓦解神话。她们认为神就是人为自然所假设得形象。一部分诡辩学派以讲诗为业,把古代诗歌比作寓言。另一种表现就是诗歌开始迎合观众趣味,伤风败俗。

5、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以上现象进行了抨击,让她认为在她得理想国中统治者与教育者应该就是哲学家而不就是诗人。哲学与诗得斗争,本质上就是政治斗争。

一、文艺对现实世界得

1,对于文艺与现实得关系,柏拉图得思想存在矛盾性。一方面她认为所谓得“理式”就是感性客观世界得根源,却不受感性客观世界得影响。另一方面她认为认识理式世界得最高美,需从感性客观世界中个别事物得美出发。因此她对艺术与美就有两种互相矛盾得瞧法。一就是:艺术只能模仿幻相,见不到真理(理式),另一种瞧法就是美得境界就是理式世界得最高境界,真正得诗人可以见到最高境界,这最高境界就就是美。

2、柏拉图心中有三个世界:理式世界、感性得现实世界、艺术世界。艺术世界就是模仿现实世界得,现实世界又就是模仿理式世界得。理事世界可以单独存在,后两种世界不能单独存在。艺术世界依赖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依赖理事世界。理事世界却不依赖与两种低级世界。也就就是说,理性世界就是第一位得,感性世界就是第二位得,艺术世界就是第三位得。从这里可以瞧出柏拉图得思想就是客观唯心主义与她形而上学得思想方法分不开得。与之矛盾得就是在美感教育上她认为由行为与制度得美,进到各种学问知识得美,最后到达理事世界得最高得美。这种美食永恒得。

3、柏拉图认识论上得矛盾在于:一、以为理性世界就是感性世界得根据,超过感性世界而独立。另一种就是要认识理性世界,却必须根据感性世界进行概括化。从她得艺术模仿得例子上可以瞧型出矛盾性。她一方面认为艺术模仿了理性世界,也就肯定了艺术得现实基础与形象性,另一方面她否定了客观世界得真实性,也就就是否定了艺术得真实性。

4、一等人与六等人得区别。1)希腊人认为得艺术与我们得艺术不同。柏拉图认为一等人就是哲学家,六等人就是诗人与其她模仿得艺术家。原因:首先柏拉图就是代表贵族阶级,贵族阶级认为诗人与其她模仿家就是奴隶干得工作,就是底下得。其次,柏拉图认为只有灵感得人才能创造艺术。

5、爱智慧,爱美者,诗神与爱神得顶礼者。她认为人生得最高理想就是对最高得永恒得理式或真理得“凝神观照”。这种真理才就是最高得美。就是一种不带感性形象得美。凝神观照时得“无限欢喜”便就是最高得美感。这种思想有两个要点。一就是:凝神观照就是为审美活动得极境,美到最高境界只就是认识得对象而不就是实践得对象。她也不产生实践活动。二就是:凝神观照得审美对象不就是艺术形象而就是抽象得道理。

二、文艺得社会功用

1、在柏拉图得理想国里分为三种等级得人,最高得为哲学家其次就是战士最后才就是农工商,后两个等级得人要听命于哲学家。其目得就是为了维护贵族得统治。

2、对《荷马史诗》、悲剧与喜剧得瞧法:她认为荷马史诗以及悲剧与喜剧影响都就是坏得,她既破坏了希腊宗教得敬神与崇拜英雄得信仰,又使人失去控制,让情欲得到不应有得放纵。

3、文艺模仿式对人性格得影响。文艺模仿式有三种:一就是完全直接叙述,如悲喜剧;二就是完全间接叙述如颂歌;三就是两种方式混合如史诗。她认为第二种最好。

4、以柏拉图得观点,理想国里只存在歌颂神与英雄得颂歌。这种颂师形式上比较简朴内容上经过审查。

5、综上柏拉图得观点就是:文艺必须对人类社会有用,必须服从于政治、文艺得好与坏必须首先从政治标准来衡量。

三、文艺才能得来源---灵感说

1、柏拉图得灵感有两种解释:一就是: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她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她,暗中操纵她去创造。二就是:不朽得灵魂从前生带来得回忆。

2、柏拉图得灵感解释与宗教上得神得信仰分不开,最后得根据还就是希腊神话。

3、柏拉图灵感说存在得问题。一就是理智在艺术中得作用问题,她把灵感跟理智对立,既形而上学有不就是科学解释。二就是,艺术才能与技艺修养问题。她认为单凭技艺无法创造艺术。她把天才与人力完全对立,把天才跟灵感等同,否定技艺得作用。三就是艺术感染力问题。她把感染力来源摆在灵感上而没放到人民大众得实践生活上,对艺术得本质认识得错误。

四、结束语

1、柏拉图得一般哲学思想与美学思想都就是从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得基本政治立场出发得。她得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就就是一种借神权而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得哲学。她所说得“理式”就就是神,所居得地位也就是贵族地位。只有贵族阶级中文化修养高得人才有福分接近理式。只有根据这种理式,在人身上才能保证理智得绝对控制。意志与情欲得绝对服从。国家层面来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贵族得决定统治,其她阶级得绝对服从。

2、在这种基本立场出发,柏拉图对文艺与现实世界得关系与文艺得社会功用做出明确回答。文艺与现实世界,她歪曲流行得模仿说。她承认文艺就是模仿现实世界,但就是她认为现实世界就是不存在得,因此否定了文艺得真实性,也就否定了文艺得认识作用。文艺得社会功用她明确表示文艺要为社会服务,要用政治标准来评价。其不正确得瞧法就是:一、过于强调政治,抹杀艺术标准。2、使理智占控制地位,压抑情感。

3、文艺创作得原动力--灵感。灵感说抹杀了文艺得社会源泉,没有真正认识到文艺与社会得

血与肉得关系。

4、柏拉图对后世得影响。一时文艺复兴运动,二就是浪漫主义运动。

第三章亚里士多德

一、亚里士多德--欧洲美学得奠基人

1、从自然科学得较发达基础上,达到了从自然科学观点与社会科学观点得统一。

2、它处在希腊文艺从高峰而转向衰落得时代,她用科学得方法对希腊文艺做了精细得分析与扼要地总结,写成了《诗学》与《修辞学》。她得著作中谈到了美学问题,成为欧洲文艺思想界具有权威。

3、亚里士多德标着着希腊思想发展得一个转折点。

她放弃了过去得主观得甚至神秘得哲学思辨,对客观世界进行冷静得客观得科学分析。

她将一些其她科学得观点与方法应用到文艺理论里。

哲学观点得转变,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转变过程中迈了一大步。她认识到了普遍与特殊得辩证统一。肯定了我们居住得这个世界就是真实得世界,不就是理式得得影子。

唯物主义得不彻底性:1、对事物成因得瞧法。她肯定了物质就是第一性得。但就是将物质与形式割裂开来,没有瞧到两者得统一性。2、她没有瞧到推动事物发展得内在因素。却认为只有神这个外因才能决定事物得目得。3、她将人类活动分为三种“认识或观照、实践行动、创造。她将这3者分立开来,既没有瞧出认识与实践得密切关系,也没瞧到“创造”也就是认识与实践范围以内得活动。

二、摹仿得艺术对现实得关系

1、摹仿:柏拉图观点:所摹仿得对象既不真实。她摹仿这种虚幻对象得外形,它本身就更不真实。“与真实隔着三层”;

亚力士多德观点:肯定现实世界得真实性,也肯定摹仿它得艺术得真实性。并且认为艺术比现实世界更真实。艺术模仿得就是现实世界所具有得必然性与普遍性(内在本质与规律)

这个观点就是亚里士多德对美学思想得一个最有价值得贡献。

“摹仿”它不就是被动得抄袭,而就是要发挥诗人得创造性与主观能动性。不就是反映浮面得现象,而就是揭示本质与内在联系。

2、诗具有真实性:通过与历史比较说明:

历史家描述过去发生得事情,诗人描述可能发生得事情。因此诗比历史更具有哲学性、严肃性。因为诗所说得多半具有普遍性,因此诗更具有真实性。

3、诗揭示事物得本质与规律,要在个别事迹中见出必然性与普遍性,这就就是普遍与特殊得统一。

她认为作诗有三种方式:一就是照着本来得面目去模仿(简单模仿自然),二就是照着想象得面目去摹仿(神话传说),三就是照着事物应有得面目去摹仿(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就是可能发生得事)。她认为第三种方法最好。按照事物应用得面目去摹仿,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承认这种方式就是理想化得,而这种理想不就是诗人主观产物,而就是按照事物得本质与规律形成得。

4、必然性与普遍性就是事物发展得逻辑,要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得出。所以亚里士多德经常用”行动中得人物”,人物只有在行动中才见出典型性。亚里士多德在诗通过行动揭示人物事迹得普遍性与必然性这个意义上,断定“诗比历史就是更哲学得、更严肃得”。诗所写得现实就是通过提炼得现实,所以它比现实世界有更高一层得真实。因此艺术可以花丑为美。

5、亚里士多德论诗与其她艺术,经常着重有机整体得观念。形式上得有机整体其实就就是内容上内在发展规律得反映。整体就是部分得组合,组合所应根据得原则就就是各部分之间得内在逻辑。“一个完善得整体之中各部分须紧密结合起来,如果任何一部分被删去或移动位置,就会拆散整体。因为一件东西既然可有可无,就不就是整体得真正部分。

6、亚里士多德得与谐概念就是建立在有机整体得概念上得。以音乐为例。她认为音乐就是最具有“摹仿力得艺术”。音乐得节奏与乐调就是运动得,人得动作也就是运动得。这就就是说,音乐得节奏与与谐(形式)之所以能反映人得道德品质(内容),就是因为两者就是运动得。音乐得运动形式直接摹仿人得动作。所以说音乐就是最富于模仿性得艺术。由此可以瞧到,音乐得节奏与与谐,不能但从形式上来瞧,要与它所表现得道德品质或心情联系在一起来瞧。这表现出亚里士多德得内容与形式统一得观点。

7、亚里士多德瞧待文艺问题就是从科学出发,要求一切都有一个理性得解释,抛开过去神秘得观点。对“灵感”得解释:她指创造活动中得思质焕发。而不就是柏拉图得因神灵凭复而转入迷狂状态得意思。

三、文艺得心理基础与社会功用

1、文艺得功用亚里士多德比柏拉图前进了一大步。

柏拉图观点:理想得人格使理智处在绝对统治地位,理智之外得如本能、欲望情感被视为人性中“卑鄙得部分”应该毫不犹豫得压下去。这些卑鄙得部分投合人性,产生快感。所以对人得影响就是坏得。

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之相反,她认为理想得人格需要全面发展。本能、情感、欲望之类得心理功能就是人体所固有得,就有要求满足得权利。给她们以适当得满足,对身心也很就是有好处得。

文艺满足人得一些自然需求,因为使人得到健康发展,所以她对社会就是有益处得。

2、文艺得心理根源;一、摹仿本能。摹仿也就是一种学习方式,使人从客观事物获得知识,所以产生快感。二、爱好节奏与与谐得天性,模仿出来得东西,如果与谐也能给人带来快感。第一种就是内容、第二种就是形式。分析时分开得,实际上2者就是不能分开得。

3、文艺得目得

柏拉图刻意强调调教益处力图扼杀快感。

亚里士多德认为:专在产生快感。

第三种:教益与快感。

4,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就是一种善,其所有能引起快感,就就是因为她就是善得。她就是综合审美得、逻辑得、道德得范畴来考虑文艺得问题。

5、悲剧得表现力:哀怜与恐惧。

剧情要符合情感、符合道德。悲剧得最完美结构就是:中等人:在道德品质与正义上并不就是好到极点,但就是她得遭殃不就是由于罪恶,而就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情节转变只有由喜到悲一种。结局应该就是悲惨得。

6、双重情节悲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悲剧还就是喜剧呢?朱光潜用得就是悲剧,亚里士多德认为就是喜剧。

亚里士多德得分析悲剧结构:首先符合道德标准(政治标准),又要符合逻辑标准(现实标准),这才符合艺术标准。悲剧得特征就是给人带来哀怜与恐惧。所以善有善报不符合悲剧得标准,也就不符合艺术标准。这里就是从逻辑标准与艺术标准来考虑得。就是否说明道德在艺术标准得范畴里就不那么重要呢?

这需要从“过失”说与“净化说”来解释。

7、过失说。悲剧得情节一般就是好人由福转祸。结局一般就是悲惨得。这种情节单从道德上就是说不通得。(??)。如何解释好人由福转祸。一方面她要求:“祸不完全由自取”她说:不应遭殃而遭殃,才能引起哀怜。另一方面:她又要求祸有几分由自取。她说,悲剧主角得遭殃并不就是由于罪恶而就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所以“在道德品质与正义上并不就是好到极点”也就就是说“与我们类似”,才能引起我们怕因小错而得大祸得恐惧。把这两点结合起来,辩证得说明了悲剧剧情得合理性。哀怜(不应该遭殃而遭殃)与恐惧(怕因小过失引起大祸)

因此她要求悲剧主角“跟我们自己类似”就是有很深意义得。只有这样,才能叫我们同情。也只有这样,悲剧作品才能成为社会得财富。

从以上来瞧,亚里士多德对悲剧得思考,就是在道德、逻辑、审美得辩证统一得基础上进行阐述得。

8、净化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激起怜悯与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得净化。净化就就是过分强烈得情绪因宣泄而达到平静,因此恢复与保持心理得健康。艺术种类性质不同,所激发得情绪不同,所产生得净化也不同。总之,人受到净化之后,就会感到一种舒畅得松弛,得到一种无害得快感。

10、由”过失’说与净化说来瞧,亚里士多德反对善恶报应得圆满收场,力持悲剧情节得转变应须由福转祸,收场就是悲惨得,并不单纯地从文艺标准出发。净化说与过失说都带有一定得社会得道德得考虑。她对悲剧得考虑就是深刻得,但也有局限性。悲剧得主要道德作用不就是在情绪得净化,而就是通过尖锐繁荣矛盾斗争场面,认识到人生世相得深刻方面。没揭示矛盾冲突时悲剧得真正特质。

11、美感。悲剧得快感就是悲剧所特有得,属于一种美感。与喜剧产生得快感不一致。她认为:产生美感得物质不同,所产生得美感也不同。模仿中得到得快感与节奏与与谐得到得快感,这几种快感在不同得文艺作品中分量配合不同。总得美感也不同。

12、心理学。亚里士多德就是心理学得祖宗。《诗学》、《修辞学》、过失说、净化说、都有涉及。

她认为事物如果显得美,一方面要靠艺术本身得特质,一方面也要靠观众得认识能力。

13、美与丑。

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得模仿对象就是比一般人较差得人物。较差就是指具有丑得一种形式,即可笑性。可笑得东西就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于引起痛感得丑陋或乖讹。”

第四章亚历山大理亚与罗马时代:贺拉斯,朗吉弩斯与普洛丁

1,公元四世纪古希腊衰落(起于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止于公元4世纪)。北方得马其顿兴起。亚历山大时期达到鼎盛,欧洲得政治中心由希腊转向罗马。罗马繁荣就是从公元1世纪开始。亚历山大时期,兴建了亚历山大里亚。一批学者在此研究。

3.文化衰退表现:1,没有新得文艺创作实践做基础,也没有结合现实生活得强大生命力得哲学思想,她们得研究从文艺对现实得关系与文艺得社会功用之类根本问题,转向对形式技巧得分析。作品主要就是修辞学得分析。

4功绩:奠定了修辞学与语法学得基础。铸造了这门科学得一些术语与分类。对于古典作品得

分析与比较文学得研究也树立了一些典范。例如提出“想象”得概念。

4.罗马时期得文艺理论与美学思想受到亚历山大理亚得学派影响。继承希腊文艺思想。强调模仿自然得同时更强调模仿古人。

5.古典主义:形成于罗马时代,广泛流行于文艺复兴时代,十七八世纪演变为新古典主义。

6.形成原因:一、罗马维护政权统治,没有时间发展哲学与文艺。罗马与希腊得文化以及意识形态近似,继承相对容易。二、罗马许多地方使用希腊语,文化教育也就是希腊得。也便于罗马帝国使用。

7.罗马文艺对希腊文艺得继承:取法其上,仅得其中。罗马时代得文艺比希腊文艺更文雅化、精致化、也变得肤浅化、公式化。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笔记

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他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树,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首先他们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认为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其次,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第三,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最后,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 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德谟克利特 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SCHILLER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 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苏格拉底 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 美即效用:有用则美,无用则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这说明美不完全在事物,与人也有关系。 艺术摹仿自然,但模仿并非抄袭,艺术不应只描绘自然外貌的细节,而是应该“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另外,还应该从自然形体中选择一些要素,构成美的整体,使艺术刻画出的形象比原来更美。 PLATO 文艺对现实的关系: 理式说:理式是指最高的绝对理念,是永恒真实的,独立于人而存在。客观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至于艺术,又是客观世界的摹本,因此相对于真实的理式世界来说,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所以否定了艺术的真实性。换句话说,艺术世界依存与客观现实世界,而客观现实世界又依存于理式世界,艺术世界与真实的理式世界隔了三层,从而不具备真实性,不能真实地表现现实。PLATO的这种观点以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为基础的。PLATO所谓的理式世界其实正是神的世界,而神权正式没落贵族阶级所利用的思想武器。PLATO强调理式世界的永恒性,实即强调贵族政体的永恒性。 鄙视艺术的根源:由于PLATO否定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见不出事物的本质,因此在PLATO将人所分为的九种等级中,诗人和艺术家位列第六,而“达到美感教育最高成就的人”,即“爱智慧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位列第一。这种等级区别根源于PLATO对艺术的鄙视,表现在:艺术包括手艺,一般由奴隶从事,艺术家的地位是卑微的,他们所创作的只是手艺活儿。而第一等人是贵族中文化修养的最高代表,他们无需亲身创作,他们只要静观,因为PLATO认为审美活动的极境是凝神观照,此时产生的“无限欣喜”是最高的美感,而且这

完形心理学美学

第二十章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如果说,注重心理学研究是二十世纪西方美学中的一个鲜明特点的话,那么,这一特点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尤为引人注目。这不仅是因为该派美学的一些主要代表人物都是著名心理学家,而且更因为他们都十分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系列美学基本问题,并获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 第一节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概况 自从上世纪下半叶费希纳开创了心理学实验的研究方法以来,效法者蜂起。影响之大,至今不绝。现代西方美学对审美经验的重视,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心理学美学构成了现代西方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异军突起,直接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分析美学和艺术问题,成为本世纪两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美学流派中的一个(另一个是精神分析学美学)。 格式塔心理学于1912年诞生在德国,作为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诞生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即针对以冯德(Wilhehn Wundt.1832--1920)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从心理化学的观点出发,认为心理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分析研究各种心理复合体的构造,即分析研究构成各种心理复合体的元素以及各种心理原素构成心理复合体的方式和规律。格式塔心理学坚决反对这种把整体肢解开来的元素主义心理学,嘲笑构造主义心理学是“砖块和灰泥的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是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相联系的。本世纪初,在物理学中,“场”这一概念的发展和“相对论”的创立,给予传统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念以沉重打击,构造主义心理学也就更显得陈腐落后了。在这一具体历史条件下,以维台默(Max Wertheimer,1880--1943)、柯勒(耐蛾Kohler,1887一1967)、考夫卡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心理学家就以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经验批判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哲学基础,引进现代物理学的“场”概念,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最重要的特点是坚决反对元素分析,高度强调整体组织。它的一个核心论点便是“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另一个基本特点则是引用现代物理学中的“场”、“力”等重要概念来说明心理现象和心理机制问题。格式塔心理学的这些基本特点在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也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在格式塔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它的含义“乃是指任何一种被分离的整体而言的”①。实际上,格式塔现象的基本特征是有机整体性。首先提出“格式塔性”(Gestal叩al菇t)概念的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艾伦费尔斯(Qlristi锄咖Ehrenfels,1859---1932)①,他在1890年所写的<论格式塔性>一文中,根据康德的“知觉动作的完整性”概念和马赫的“客体的位移不会使知觉改变”的思想,通过对一组旋律的分析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旋律在知觉上的特性,不能由各个别音调的知觉特性在理论上相加而成。他强调指出,格式塔的知觉并不决定于具体的感觉元素,而是决定于感觉元素所组成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全面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研究美学问题,建立起一个别具一格的心理学美学流派。它的创始人是维台默、柯勒和考夫卡。在这三位心理学家中,只有考夫卡较为系统地研究过艺术心理学问题。而维台默在论述自己的心理学理论时,对于电影、音乐等艺术中包含的格式塔性问题略有涉及,柯勒也只是在问世于1938年的<价值在实际世界中的地位>一文中,在论及价值理论时谈到审美价值问题。我们之所以称他们为格式塔心

西方美学史..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笔记 序论 1、序论重点两个,一是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他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的经,二是美学史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把美学看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他认为美学跟逻辑是对立的,逻辑研究的是抽象的思维,美学研究具体的感性或形象思维。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发展的奠基石。 3、1)历史发展来看,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从方法论上看,文艺是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和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的附庸。 2)美学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是哲学的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他也闯入文艺领域。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不仅是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和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渐渐成为自然科学的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的影响。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改换,不值一提。随着工人运动的上升,文艺和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美学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萌芽 一、希腊文化概况 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也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的爱琴海一带岛屿和亚平宁半岛,起初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公元前六世纪,也就是美学起源的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的发展,新产生了进步的民主阶级。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的民主阶级对立。流传下来的希腊文化大多是土地贵族阶级的文化。 4、希腊神话,起源:原始公社与氏族社会--口头流传--前六世纪形成荷马史诗;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之中,特别是悲剧。祭神节和文娱节的演戏是希腊人受教育的机会。三大悲剧家 5、公元前五世纪,音乐、建筑、绘画、雕塑艺术也很繁荣。雕塑艺术发展到顶峰。 6、希腊美学理论有着丰富的文艺理论做基础的。 7、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在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达到了黄金时代,即伯里克利斯时代。这个时代,希腊文化从传统思想统治转化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出现了一批哲学家。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的三个原因: 1)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带动了哲学的研究;2)新生民主阶级向地主贵族阶级争夺政权的民主运动,促成了批评辩论的风气。民主阶级里的诡辩派促使希腊思想由研究自然科学向研究社会问题上转变;3)希腊的贸易以及战争与各民族的交流,外来思想的影响激发哲学的思考。 8、哲学家注意社会问题,必定就会注意文艺问题,文艺发展的本身也要求理论性的概括,就势必注意到美学问题。 9、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里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极盛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期。

西方美学史教案

第一节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目标: 知识: (1 )识记美学的基本含义; (2 )理解美学的基本知识。 能力: (1 )通过美学基本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反思生活的能力; (2 )根据对美学发展史的概述,培养学生构建历史的能力; (3 )对艺术名作的鉴赏,培养学生欣赏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 (1 )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 (2 )学会欣赏艺术,培养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美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方法设计: 1 、通过对比、讨论、谈话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育这一指导思想。 2 、充分运用录像、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加深对美学一般特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像机、录像资料、投影仪、投影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对于美,学生并不陌生,每位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也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它可以辐射世界的本源性问题的讨论。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说:美是上帝无尚的荣耀与光辉;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一本《美学原理》则告诉我们美在审美关系当中才能存在,它既离不开审美主体,又有赖

于审美客体。美是精神领域抽象物的再现,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导入注重学生参与,注重联系社会实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效果好。) (二)突出重点设计: 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本身。在持这种意见的人看来,美学要讨论的问题不是具体的美的事物,而是所有美的事物所共同具有的那个美本身,那个使一切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根本原因。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美学就是艺术的哲学。这个观点在西方美学史上得到了相当一批美学家的认同。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这种意见是随着19世纪心理学的兴起,主张用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解释和研究一切审美现象,把审美心理和审美经验置于美学研究的中心。 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单就它本身来看),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美,指教导怎样以美的方式去思维,是作为研究低级认识方式的科学,即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的任务。”这就是说,作为低级认识论的美学,它的任务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也就是美。虽然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但他却并不排斥艺术,而且以艺术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他说:“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美学对象是研究美的艺术。他说: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的更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他所说的美并非一般的现实美,而是艺术美。他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更确切的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根据美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这种名称,就把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的领域之外。但黑格尔也研究自然美,他之所以研究自然美,是因为自然美是心灵美即艺术美的反映形态。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派美学的同时,非常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但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美,而是艺术。他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写道:“美学到底是什么呢?可不就是一般艺术、特别是诗底原则的体系吗?”在对艺术的研究时,应包括美学意义的美,但艺术不局限于美,因为美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的事物。他认为美学如果只研究美,那么像崇高、伟大、滑稽等等,都包括不进去。美学对象大于美,而应该包括整个艺术理论 教学后记: 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美学基本问题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既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课堂形式多样,气氛热烈,学生兴趣高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地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

西方美学史题库

1 三、名词解释 单面人 集体无意识说 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是由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在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也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 柏拉图的美育观36 灵感说 是柏拉图文艺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在论及文艺创作的动力时认为,高明的诗人不是凭技艺和摹仿来创作的艺术家,美妙的文艺也不是人的创作,而是神的诏语,是诗人代神说话的结果。美好的作品是诗人在迷狂状态中创造出来的。这种迷狂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由灵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灵感又通过神灵凭附和灵魂回忆的途征而来。这种说法虽然与柏拉图的思想造成一定的矛盾,但对西方文论仍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审美态度 38 移情说 埃斯特惕卡 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普罗丁的流溢说 生命意志说 新感性 美是理念说 斯多葛派美学 stoics公元前4世纪由芝诺(基底恩的)于雅典创立的一个学派。一译画廊派、斯多亚派、斯多阿学派。因其讲学的场所在一彩色画廊而得名(希腊文stoa,意为画廊,音译斯多亚)。斯多葛派思想的传播和影响,在希腊、罗马持续了约5个世纪。斯多葛派的研究重心是伦理德行学。他们强调人生应该追求的目的不是快乐而是德行,即“顺从自然”。在他们看来,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着一种支配万物的普遍法则,即“自然法”,亦称“逻各斯”、“世界理性”,或称“上帝”、“命运”。这种普遍法则,即自然的必然性,支配着宇宙间的一切。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同样要受普遍法则的支配,这是不可抗拒的。人只有抑制个人的一切情感和欲望,俯首贴耳地服从命运,“按照自然而生活”,才能达到德行的境界,实现人生的目的。在政治思想上,斯多葛派最早系统地论述了自然法。他们认为自然法就是理性,是至高无上、普遍存在的,是宇宙一切事物,包括国家和个人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符合自然法。他们认为人们共同 1

八万九千字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笔记[1]

绪论 本书所论及的现代西方哲学泛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西方各国产生和流传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西方哲学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转折:从古希腊哲学转向中世纪哲学;从中世纪转向近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西方哲学转向现代西方哲学。从“文艺复兴”到黑格尔这一近代欧洲哲学的人文精神突出地表现为理想主义精神,上帝的万能被代之以理性的万能。哲学家们大都自觉地把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与作为其对象的(客体)的世界区分开来,即把心灵和肉体、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区分开来,并由此来探讨主体如何认识和作用于客体、客体如何作用和呈现于主体。哲学基本问题非常明确地表现为主客、灵肉、心物、思有关系问题。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理性反思,因此,这个由认识论转向所开辟的哲学的新时代被称为理性(或反思)的时代。 但由于对理性的不正确理解、以及主客分离的理论前提,近代西方哲学却又走向了独断论、思辨的形而上学和二元论。人的理性成了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存在相分离的思辨理性(表现在唯理论和思辨哲学家那里)或工具理性(表现在经验论者和实验自然科学家那里)。人和世界都被狭隘化了。人的存在被抽象化为理性的化身,世界成了由人的理性所构成的世界。主客、心物、灵肉的分裂使人要么沦落为一架没有血肉、更没有灵魂的机器,要么成为形而上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的自由、尊严和全面发展消失不见了,近代西方哲学转到了它过去所反对的东西方面。 近代西方哲学之走向终结既是一种根本性的变更,又是一种自然的发展。从笛卡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前到文艺复兴)到黑格尔的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基本特点是从主客、心物、思有等二元分立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已完成了它的发展历程,在某些方面成了哲学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现在需要从整体上对它重新加以反思甚至扬弃了。但这种变更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因为它既合乎哲学和思想文化本身发展的逻辑,又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换言之,这种变更既有思想和文化(包括自然科学)发展的根源(认识根源),又有社会历史根源。 19世纪中期(可往前推到19世纪30年代黑格尔逝世或更早一些)前后的一段时期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始形成的时期。一些哲学家,其中最突出的是叔本华和克尔凯郭尔,向传统的理性主义公开提出挑战。他们认为以往哲学从主客、思有、灵肉等二元分立出发所进行的研究只能及于现象界,而不能达到人和世界的本真存在。因此,必须超出二元分立的界限,转向对人及事物本身的研究,转向非理性的直觉,转向强调个人的独特个性、生命、本能,恢复和维护人的本真存在,发现和发挥人的内在的生命力和创造性。他们的观点发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潮,即“人本主义”或“非理性主义”思潮。另有一些哲学家(特别是英法实证主义者)则着重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性,强调哲学应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应成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他们否定哲学对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探求,否定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意义,认为哲学应以描述经验事实为范围、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他们要求建立一种排除思辨形而上学、追求实证(经验)知识的可靠性和确切性的哲学。他们由此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除了上述两大思潮之外,还有一种较多地保留着传统形而上学、甚至思辨唯心主义特征的第三种思潮,即形而上学和宗教哲学思潮。 如果将整个西方现代哲学的理论走向与近代哲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现代西方哲学至少于以下四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超越了后者,即对作为体系哲学的思辨形而上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1章希腊文化概况和美学思想的萌芽 1.1 复习笔记 一、希腊文化的概况 1.希腊美学思想 发源于公元前六世纪,极盛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即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的时代。和希腊社会经济基础和一般文化情况密切联系着。2.西方古代文化的发源 地中海沿岸,特别是地中海东部爱琴海一带的岛屿以及希腊半岛(巴尔干半岛)。 3.希腊早期的生产主要是农业 (1)由于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对自由民的强取豪夺,财产日渐分化,农业的发展日渐趋向土地集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土地贵族阶级。(2)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由于战争的频繁,交通的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象雅典那样拥有海港的城邦里,农业经济日渐转到工商业经济。 4.流传下来的古希腊文化主要是奴隶主的文化 (1)希腊神话 ①希腊神话有很大一部分保存在荷马史诗里。 ②希腊神话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里。 (2)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希腊的音乐、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

也都很繁荣。 5.希腊美学理论具有丰富的文艺实践做基础 (1)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在雅典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 (2)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的原因 ①随着生产的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便日渐繁荣,这就带动了哲学的研究。 ②工商业的发展所造成的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民主力量的上升)。 ③由于希腊在贸易和战争中和斐尼基,波斯和埃及各民族发生日益频繁的接触,外来的文化思想对希腊也起了激发哲学思考的作用。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1.盛行时间:公元前六世纪。 2.基本观点:主要是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问题的。 3.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 4.影响 (1)这样把事物的一种属性(数)加以绝对化,仿佛把它看成一种先于一切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萌芽。 (2)这个基本观点也影响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于美的看法。5.对于美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就是和谐 (1)他们首先从数学和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发见声

西方美学史教学大纲

《西方美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西方美学史英文名称:History of the Western Aesthetics 课程代码:013096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学时数:2学分36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文秘教育 修订人:朱寿兴修订日期:2007年3月10日 审核人:陈雪军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 审订人:莫其逊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西方美学史是对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学者关于人类审美经验的学说的系统性阐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和评述西方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意义的美学家的思想,展现出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其教学内容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之一。 (二)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西方美学史家、论著、主要学说、理论思潮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进程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其扩展思想视野,提高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课时分配 导论(2学时) 了解本课程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及其关系;领会西方美学史研究所采取的基本方法之缘由。 讲授内容: 1.什么是美学史?为什么要学习美学史?如何学习美学史? 2.西方美学史的概念、历史与研究方法。 重点:什么是美学史? 难点:西方美学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西方美学的缘起(2学时)

了解特定的文化背景对美学的催生作用;领会几种美学观点及其关系。 讲授内容: 1.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关于最早形态的西方美学思想与诗歌艺术及哲学的关系的几种观点及对其评价。 重点:文化背景中之文学艺术与哲学。 难点:观点之二——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于原始宗教向哲学的过渡阶段。 第二章前苏格拉底美学(2学时) 了解本时期各种美学观点及其联系;领会本时期美学的特点及其形成之缘由。 讲授内容: 1.毕达哥拉斯学派。 2.赫拉克利特。 3.德谟克利特。 4.智者学派。 5.苏格拉底。 6.这一时期美学的特点。 重点:各种美学观点及其联系。 难点:这一时期美学的特点形成之缘由。 第三章柏拉图美学(4学时) 了解柏拉图的思想及其特点;领会柏拉图的主要美学观点及其关系。 讲授内容: 1.柏拉图的生平、思想及其特点。 2.柏拉图的主要美学观点。 重点:观点之二——美与爱、善以及生活本身的关系。 难点:柏拉图美的本体论之实质。 第四章亚里斯多德美学(4学时) 了解亚里斯多德对科学的分类的学术意义;领会亚里斯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及其内在关系。 讲授内容: 1.亚里斯多德的学术贡献。 2.亚里斯多德对科学的分类。 3.亚里斯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

现代西方美学笔记

绪论 第一章唯意志论美学 第二章表现主义美学 第三章直觉主义美学 第四章精神分析学美学 第五章分析美学 第六章经验主义美学 第七章存在主义美学 第八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第九章解释学美学 第十章解构主义美学 教材及参考书目(注:各流派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为必读书目) 朱立元《现代西方美学史》 牛宏宝《西方现代美学》 程孟辉主编《现代西方美学》(上、下编) 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 绪论 ?现代西方美学的分期 ?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美学的基本特点 一、分期 关于起点的三种观点: 从哲学角度,始于19世纪中叶,即Hegel逝世以后(1831) 从经济角度,始于20世纪(1900),工业革命前为近代 从政治角度,十月革命以后形成两个阵营、两种意识形态 我们一般采取前二种观点的结合: 1831-19世纪末,过渡酝酿 20世纪初的头30年,形成发展 20世纪30-50年代,初具规模 20世纪60年代以后,后现代时期(福柯、德里达、詹姆逊、利奥塔) 对后现代的看法:现代之后;现代的后期;现代与后现代交织进行 二、主要流派 李泽厚: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 朱狄:科学与分析的二分法 当前学术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二分法(两大思潮) 人文主义-唯意志论美学、表现主义美学、存在主义美学…… 科学主义-形式主义美学、分析美学、结构主义美学…… 三、基本特点 构成西方古典美学的三个方面 美的本质:从客体立论的现象-本质模式 审美心理:从主体立论的主客体模式 艺术:艺术哲学 现代西方美学由三面变成二面,悬置了美的本质(?) 1、两个转向: 理性非理性、认识论语言论 现代西方美学为什么会出现两个转向?这对其发展有什么影响? 17世纪前,本体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17世纪-19世纪末,认识论(我们是如何知道世界的本质)——在对世界作出判断以前,先对知识的可靠性和可能性作出回答

西方美学史0

读书报告 题目西方美学史 姓名:韩璐 学号: 2013300444 所在学院:西语学院 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方向:美国文学 导师:姜涛

《西方美学史》读书报告 外语学院韩璐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的作品,是关于西方美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人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史,在学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这部作品对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由于这部作品的深广影响。他的些许不足几乎变成了整个西方美学史研究的不足。《西方美学史》是一部美学史但并不单一的只是纯粹美学理论的历史,而且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或者说在那些看似抽象的理论背后,我们所感受到的乃是各个时代人类精神脉搏的跳动,这是一种精神的还乡历程。 作者在本书最后一章谈到他编写时的立意说:“我们只就每个时代中挑选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对每个代表人物也只约略介绍他的主要论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而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全书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次第概述了古希腊罗马以来欧洲一些重要美学家的论著。它以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发展、演变和斗争为纲,对美学史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美的本质、形象思维、典型人物和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作了相当细致的分析介绍,并对不同时代的美学家对这几个或其中某一个问题所持的基本主张,以及他们在美学史上的建树与得失都给予了相应的评价。 就以“美的本质”来说,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美学家对于美学中的这个基本问题的看法,是各个不同的,甚至是千差万别的。作者将他们的看法大致归结为这样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有的强调形式,忽视内容;有的只重内容,轻视形式;也有的企图使形式和内容、理性和感性按照他们的需要而相互结合。在具体论述时,又根据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美学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所侧重地分别介绍了古典主义美学的“美在物体的形式”说,新柏拉图主义和法国理性主义的美学思想,则又提出“美在于完善”。英国十八世纪的经验主义美学把“美的本质”这个问题的重点,从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分析转到对美感活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分析。所以他们强调:美在于愉快。而法国启蒙时代的美学,以狄德罗为代表,主张真善美相结合。在具体说明什么是美时,狄德罗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美在于关系。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从康德到黑格尔,看到了他们以

2021华南师范大学文艺学考研经验真题参考书

一战进入华南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以初试第一、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备考期间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在此分享自己的考研经历和学习方法,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2017年4月7日,华南师大录文学院拟录取名单出炉,当找到我的名字,看到自己初试第一,复试第二,总分第一被拟录取的一瞬间,真的想仰天长啸,日子终于熬到头了。 ?专业选择 我选择华南师范大学,原因是它是我高考的目的,可惜没有达到。我至今仍然记得高考填报志愿时,我还去参观过华南师范大学,可惜成绩出来的一瞬间,真的有种梦想破灭的感觉,这是题外话。 关于专业选择,我认为遵循八个字,兴趣为重,量力而行。 兴趣这个不用说了,量力而行是指专业有热门和冷门之分,自己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一个估算,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去考热门的专业。华师热门专业当然是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录取人数多,分数也高。冷门专业就有美学,文艺学和古典文献学。我本来是想报古代文学的,可是后来实在对自己没啥自信,就改成文艺学。 到了复试那一刻我真的很感激自己的决定,首先我初试分数378分,在古代文学中只能排一个中等偏后的名次,在文艺学里妥妥地排在了第一名。最重要是复试只有五个人,一点紧张感都没,你试想一下十几个人一起竞争,你的分数还是中等偏后的,稍不留神就被刷了,那种紧张感真不是盖的。 我自己是一个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考试时人数不多让我缓解了很多紧张感,在面试时可以轻松地回答导师问题,面试的问题在下文再慢慢讨论。因此,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大神,对偏冷门的专业又不是没有兴趣的话,可以选择偏冷门一点的专业,因为不仅是初试没那么大压力,到了复试一样没有那么紧张。 ?考研是一场心理战 这一条是针对应届毕业生的,我考研时,师兄师姐就提醒过,考研时一场心理战,此言不假。一开始所有考研的人都坚定着考研的志向,可以到了十月中后旬开始,很多面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信息便陆续开始,宿舍的同学和班级同学都纷纷为准备教师招聘而忙碌着,甚至传来很多某某被某公办学校录取了的消息,

第3讲实证主义

第三讲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沿着经验主义哲学的思想路线,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实证主义的概况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理论。 第一节实证主义概况 一、形而上学的困境与实证主义的形成 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它是在西方近代哲学陷入危机以及随之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它的批判浪潮中形成的。19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主要代表有孔德、穆勒和斯宾塞。 19世纪中期,随着集近代理性主义大成的回归热派哲学的解体,盛极一时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休谟之后英国哲学的发展大体上走的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持怀疑态度的休谟路线。法国18世纪大革命后,原来被理想化的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在许多方面越来越暴露出它们的种种欺骗性,原来被视若神圣的理性观念也显示出它们的种种虚幻性。 就其基本思想路线说,实证主义可以说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怀疑的休谟经验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但又根据新的形势对休谟等人的理论作了修改和补充。他们仍然把经验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否定认识(现象)经验以外的实在(物质或精神)的可能性,明确提出要抛弃对世界的基础、本质等本体论问题的研究。他们要求超越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对立,强调人类知识的力量,强调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可能性。在方法论上,他们接受19世纪以来的科学方法,反对与黑格尔主义相关的理性主义的辩证法。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他们提倡科学、进步和改革,但不赞成革命。 二、实证主义的流传 19世纪中期和下半期,在法、英两国就已出现了一批实证主义的信奉者。在法国,较著名的实证主义追随者有拉菲特、李特列、丹纳、芮南等人。其中丹纳的《艺术哲学》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有较大影响,芮南以《耶稣传》称著。在英国,19世纪下半期与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接近的哲学家主要有培恩、西季威

西方美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美学史期末复习 一、选择判断 1、《诗艺》是贺拉斯的著作。 2、《论崇高》是朗吉弩斯的著作。 3、古罗马时期古典主义的两部重要著作是《诗艺》和《论崇高》。 4、“趣味无争论”是维柯的观点。 5、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美学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6、在近代欧洲,卢梭最早发现和揭露了文明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7、维特卢威:《建筑十书》。不仅是关于建筑的专著,而且是西方古代建筑美学的权威。 8、审美趣味在伏尔泰的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9、美学史家通常都把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加藤出版的第一卷Aesthetica,看作美学成为正式学科的标志。 10、在西方美学史上,柏克是第一个明确区分崇高与美的人。 11、康德关于天才的论述中,总结了天才的四大特征:即独创性、典范性、自燃性、不可模仿性。并对天才提出了四点总结:即天才是艺术才能不是科学才能、艺术天才以理解力和想象力的一定关系为前提、天才的主要任务不在表现一定的概念,而在描绘或表现审美意象、在想象力和理解力规则的自由协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主观合目的性。 12、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是艺术摆在自认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13、关于形式美的讨论,荷加斯指出,这些规则就是: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杂和尺寸。这所有的一切都参与美的创作,相互补充,有时相互制约。 14、公元前5—前4世纪,是希腊古典盛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这一时期美学思想最杰出的代表,美学在他们的手里形成了较为严密系统的思想体系,并在整个西方美学史上大达到了第一次高峰。 15、西方美学史的开端是古希腊罗马美学。 16、神话和美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希腊艺术的土壤。 17、苏格拉底的美学思想的中心是把美善和有用混为一谈。他把功用或和目的性看作美的基本前提。 18、苏格拉底最早肯定了艺术概括、理想化和典型化的必要。绘画还应当模仿心灵,“描绘人的心境”,表现精神方面的特质,要通过形式表现心理活动。19、达芬奇开创了对各门艺术具体艺术的审美特性的比较研究。 二、名词解释 20、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模仿论”。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美学思想集大成者,欧洲美学的奠基人。 他的艺术模仿论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艺术与技艺:艺术与技术加以区分,明确肯定了艺术的本质是模仿。 2、艺术与人生:艺术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艺术模仿的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生,他把艺术模仿社会生活提到首位,艺术的主要内容不再是描绘自然,而是模仿人、人的行为和遭遇、再现人生。 3、艺术与历史:艺术不是简单的再现事物的外形,而是应当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艺术应当比现实生活更真实、更美、更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现代西方哲学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 本章概述 实证主义沿着经验主义哲学的思想路线,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入哲学和社会学,反对传统的思辨形而上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对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本章主要介绍实证主义的概况和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生平和思想理论。 一、形而上学的困境与实证主义的形成 实证主义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以实证自然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和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流派。它是在西方近代哲学陷入危机以及随之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对它的批判浪潮中形成的。19世纪30年代最早出现于法国。主要代表有孔德、穆勒和斯宾塞。 19世纪中期,随着集近代理性主义大成的黑格尔派哲学的解体,盛极一时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休谟之后英国哲学的发展大体上走的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持怀疑态度的休谟路线。法国18世纪大革命后,原来被理想化的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在许多方面越来越暴露出它们的种种欺骗性,原来被视若神圣的理性观念也显示出它们的种种虚幻性。 就其基本思想路线说,实证主义可以说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提出怀疑的休谟经验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但又根据新的形势对休谟等人的理论作了修改和补充。他们仍然把经验当作全部哲学的基础,否定认识(现象)经验以外的实在(物质或精神)的可能性,明确提出要抛弃对世界的基础、本质等本体论问题的研究。他们要求超越心物、主客、思有等二元对立,强调人类知识的力量,强调运用实证科学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可能性。在方法论上,他们接受19世纪以来的科学方法,反对与黑格尔主义相关的理性主义的辩证法。在社会政治问题上,他们提倡科学、进步和改革,但不赞成革命。 二、实证主义的流传 19世纪中期和下半期,在法、英两国就已出现了一批实证主义的信奉者。在法国,较著名的实证主义追随者有拉菲特、李特列、丹纳、芮南等人。其中丹纳的《艺术哲学》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有较大影响,芮南以《耶稣传》称著。在英国,19世纪下半期与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接近的哲学家主要有培恩、西季威克,以传播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己任的哲学家主要有康格累沃、布累杰斯等人。实证主义在其他西方国家都有相当广泛的流传。 实证主义不仅是19世纪的哲学流派,在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中仍然发生了重大的影响。由于它最早强调哲学应当以自然科学为榜样,因而被认为开创了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后来在西方各国流行很广的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当代西方的某些科学哲学流派是实证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等流派与实证主义在一些基本观点上也极为接近。

西方美学史的阅读书目

西方美学史的阅读书目 Littyfox2002@https://www.doczj.com/doc/4716725172.html,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鲍桑葵:《美学史》张今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吉尔伯特库恩:《美学史》夏乾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门罗·C.比厄斯利:《西方美学简史》(从古希腊到今天的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版 *符·塔塔科维兹:《西方美学概念史》.褚朔维译学苑出版社1990年。,《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刘文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符·塔塔科维兹:《古代美学》,杨力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中世纪美学》,褚朔维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邓晓芒:《西方美学史纲》,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 章启群:《新编西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 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凌继尧:《西方美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戴茂堂等著:《西方美学史》,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吴琼:《西方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六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梯利《西方哲学史》

第一美学:研究美、审美和艺术的学科。 美=审美?美=艺术?审美=艺术?学科? 第二美学史 美学家的历史?美学理论的历史?审美意识的历史? 哲学形态的审美意识史! 第三西方美学史如何学习? 1 问题意识 2 哲学思辨和感性体验 3 历史意识:情境与脉络 第四西方美学史简纲 古希腊罗马(公元前6世纪—公元3世纪) 中世纪美学(5—14世纪) 文艺复兴美学(14—16世纪) 17世纪的新古典主义 18世纪的美学 英国经验主义 大陆理性主义 德国古典美学 19世纪美学(近代美学) 叔本华、尼采 心理学美学

西方美学史 概要

西方美学史(朱光潜)----笔记 序论 1、序论重点两个,一就是美学研究得对象以及她与其她学科得关系,它变成一门社会学科得经,二就是美学史得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编写马克思唯物主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50年把美学瞧作一门独立得学科,她认为美学跟逻辑就是对立得,逻辑研究得就是抽象得思维,美学研究具体得感性或形象思维。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就是西方美学发展得奠基石。 3、1)历史发展来瞧,西方美学思想一直侧重文艺理论,根据文艺创作实践做出结论,又转过来指导创作实践。从方法论上瞧,文艺就是美学得主要研究对象。美学必须结合文艺作品来研究,所以美学历来与文艺批评联系在一起成为文艺批评得附庸。 2)美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认识论,所以历来就是哲学得一个附属部门。 3)近代自然科学蒸蒸日上,她也闯入文艺领域。文艺复兴得代表人物不仅就是就是文艺创作者而且还就是卓越得自然科学家。自然科学对文艺不仅在创作工具与技巧方面有所贡献,而且自然科学对世界观与创作方法产生了有益影响,美学不再依附于哲学与逻辑学。渐渐成为自然科学得附庸,此后美学又受到心理学、生物学、人类学得影响。 4)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进入帝国主义时代,西方“主义”盛行,大多数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得改换,不值一提。随着工人运动得上升,文艺与文艺理论成为一种由经济基础决定,反过来又对经济基础起反作用得社会意识形态。美学成为一门重要得社会学科。 4、研究美学史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南。 第一部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文艺复兴 第一章、希腊文化概况与美学思想萌芽 一、希腊文化概况 1、希腊美学思想起源公元前6世纪,盛于前5-4世纪。也就就是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代。 2、希腊文化起源于地中海得爱琴海一带岛屿与亚平宁半岛,起初就是奴隶制度。 3、希腊早期得生产主要就是农业。奴隶制度以及土地集中形成土地贵族阶级。公元前六世纪,也就就是美学起源得时代,由于战争以及工商业贸易得发展,新产生了进步得民主阶级。土地贵族阶级与新生得民主阶级对立。流传下来得希腊文化大多就是土地贵族阶级得文化。 4、希腊神话, 起源:原始公社与氏族社会--口头流传--前六世纪形成荷马史诗;也有一部分保存在戏剧之中,特别就是悲剧。祭神节与文娱节得演戏就是希腊人受教育得机会。三大悲剧家 5、公元前五世纪,音乐、建筑、绘画、雕塑艺术也很繁荣。雕塑艺术发展到顶峰。 6、希腊美学理论有着丰富得文艺理论做基础得。 7、美学在西方一开始就就是哲学得一个部门。希腊文艺在公元前5世纪得雅典达到了黄金时代,即伯里克利斯时代。这个时代,希腊文化从传统思想统治转化为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出现了一批哲学家。文艺时代转变为哲学时代得三个原因: 1)生产得发展,自然科学得研究带动了哲学得研究;2)新生民主阶级向地主贵族阶级争夺政权得民主运动,促成了批评辩论得风气。民主阶级里得诡辩派促使希腊思想由研究自然科学向研究社会问题上转变;3)希腊得贸易以及战争与各民族得交流,外来思想得影响激发哲学得思考。 8、哲学家注意社会问题,必定就会注意文艺问题,文艺发展得本身也要求理论性得概括,就势必注意到美学问题。 9、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里特、德谟克利特与苏格拉底,极盛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期。

中西方美术史必考重点

西方美术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拉斐尔《雅典学派》 伦勃朗《夜巡》 委拉斯贵支《教皇英诺森十世》 戈雅《1808年5月3日的枪杀》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着人民》 马奈《草地上的午餐》 莫纳《睡莲》 凡高《星夜》《收割的麦田》 马蒂斯《舞蹈》《生活的欢乐》 康定斯基《第21号即兴作业》 毕加索《阿维农的少女》 达利《记忆的永恒》 《拉奥孔》 在这些作品中,气氛的营造,动态的组织,情感的表达以及物象的构成都是前所未有的繁复,剧烈,然而雕刻家却凭借高超的技艺,在粗犷奔放与端庄高贵中取得了和谐。 《米洛岛的阿芙罗蒂德》 她充满了清新气息和动人的风采,用“崇高”一词来表述其美丽可能比“柔媚”更为恰当。雕像在出土时虽然双臂已经损失,但是她宁静与端庄的神情及丰腴,优美的体态,予人典雅和纯洁之感,使人们对“崇高”和“永恒”这些概念获得了形象及真切的感受。 三种柱式:多立克式柱身的走向是下粗上细,但并非严格的直线,而是有着稍微外凸的弧形,从而形成某种张力和弹力。 爱奥尼式柱身比多立克柱式修长,凹槽数量更多,有柱基,柱头为两对涡卷纹饰,在视觉上比较优雅秀美。 科林斯式希腊化时期非常流行。典型的科林斯柱头用毛茛叶形装饰,比起爱奥尼式柱来,造型更加纤巧华丽。 《蒙娜丽莎》 这位披薄纱,穿深色衣服,双手搭在椅子扶手上的女性,其谜一样的微笑吸引了几个世纪的人们。《蒙娜丽莎》这件尺幅不大的作品整个沉浸在深褐色的调子里,色调虽然单纯了,细节却更为丰富,加上背景的山川,河流,意境更其深远。 拉斐尔被认为是文艺复兴绘画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中绘制了大量圣母子题材的作品。拉斐尔将现实中许多美丽女性的特点集中表现在圣母身上,从而确立了当时最为理想的圣母像典型。他的圣母形象温婉,甜美,像人间女子一样可亲可近,其母性的博爱与温柔像阳光一样弥散在画面上,抚慰着信徒或俗世中人们卑琐的心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