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字经》试题.

《三字经》试题.

《三字经》试题.
《三字经》试题.

《三字经》试题

1、“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哪一句?

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

A.如果,假如。

B.苟且

C.尚且

D.姓苟的老师

3、“幼不学,老何为”中“为”的意思是:

A.为了

B.因为

C.为什么

D.作为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讲的是什么故事?

A、孟母断机教子

B、黄香温席

C、孔融让梨

D、五子登科

5、“苟不教,性乃迁”中的“迁”的意思是:

A、避开,离散

B、晋升或调动官职

C、放逐,贬谪

D、改变

6、“首孝弟,次见闻”中“弟”的意思是:

A.弟弟

B.弟,即“悌”,指尊敬兄长

C.弟,即“啼”,哭泣的意思

D.兄弟之间

7、“此五行,本乎数”中“数”的意思是:

A.数字

B.数学

C.音shǔ,数(shǔ)数(shù)

D.道理,数理

8、“…丝与竹,乃八音”中“丝竹”的意思是:

A.丝绸和竹子

B.一种名叫丝竹的竹子

C.指琴瑟类弦乐器和箫管类乐器,或制作这两类乐器的材料。

D.泛指音乐。

9、“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这“五子”指的是哪五位人物?

A.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

B.孔子、曾子、孟子、老子、庄子

C.孔子、孟子、曾子、老子、庄子。

D.荀子、扬雄、王通、老子、庄子

10、“中不偏,庸不易”中“中”的意思是:

A.中间,当中。

B.分寸恰当,不偏不倚,古代认为是一种最高的德行。

C.适当,适中。

D.内心,内情。

11、“自修齐,至平治”中“修”的意思是:

A.整治,修理

B.长,高

C.修身,提高修养、完善自身。

D.修饰,装饰

12、

B.《诗经》、《尚书》、《易经》、《周礼》、《春秋》、《乐经》

C.《诗经》、《大学》、《易经》、《周礼》、《春秋》、《孝经》

D.《诗经》、《尚书》、《中庸》、《周礼》、《春秋》、《孝经》

13、“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中《四书》指的是:

A.《小学》、《大学》、《孝经》、《六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论语》、《春秋》、《尚书》、《诗经》

D.《诗经》、《尚书》、《周易》、《礼记》

14、“春秋三传”指的是哪三传?

A.《国风》、《雅》、《颂》

B.《连山》、《归藏》、《周易》

C.《公羊传》、《左氏传》、《谷梁传》

D.《诗》、《书》、《易》

15、关于“人性”,《三字经》沿用的是什么观点:

A、性善

B、性恶

C、性无善恶

D、性有善恶

16、古人把天、地、人合在一起,称作什么?

A、三光

B、三才

C、三纲

17、古人把日、月、星合在一起,称作什么?

A.、三纲

B、三才

C、三光

18、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发明了“司南”,它是做什么用的?

A、一种炼铁的工具

B、指示方向

C、观测天象

19、古人认为仁、义、礼、智、信是做人做事的准则,它们合在一起称作什么?

A、五常

B、五行

C、五谷

20、“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讲的是谁的故事?

A 孔子

B 宋朝宰相赵普

C 孔子弟子

21、有一本书,它的文字很古奥,后人称之为“佶屈聱牙”。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

A 《春秋》

B 《尚书》

C 《诗经》

22、《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出自下面哪本书?

A《礼记》

B 《仪礼》

C 《论语》

23、有一本书,孔子晚年特别喜欢读,翻阅的次数实在太多了,竟然把串联竹简的皮带,都磨断了好几次。这是本什么书呢?

A 《周易》

B 《春秋》

C 《诗经》

24、我们中国人经常自称是“炎黄子孙”,这是怎么回事呢?

A 和尧舜禹有关

B和远古传说中的炎帝、黄帝有关

C 和三皇五帝有关

25、请选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

A 商朝

B 夏朝

C 周朝

26、在汉朝,有一条“丝绸之路”贯穿了欧亚大陆,你知道是谁最先开通的吗?

A张骞

B 王昭君

C 李广

27、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A魏、汉、蜀

B魏、蜀、晋

C魏、蜀、吴

28、《西游记》里西天取经的故事,是根据谁的经历改编的?

A唐朝高僧玄奘

B 唐朝和尚鉴真

C 老子

29、孔子曾经拜一个七岁的小孩为师,这个小孩叫什么名字?

A 李泌

B项橐

C 刘宴

30、历史上的梁灏,是什么年岁考中状元的?

A 82

B 42

C 23

第二部分:《三字经》填空题

1、苟不教,性乃迁。

2、子不学,非所宜。

3、玉不琢,不成器。

4、首孝弟,。知某数,识某文。

5、曰春夏,曰秋冬,。

6、曰春夏,曰秋冬,。

7、曰喜怒,曰哀惧,,七情具。

8、,此六畜,人所饲。

9、父子恩,夫妇从。。

10、讲道德,说仁义。

11、古人将做人做事的准则归纳为五常,它具体指的

是:、、、、。

12、请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填空:远古时期、、商朝、、秦朝、、三

国两晋南北朝、隋朝、、、元朝、、清朝

第三部分:《三字经》简答题

1、根据《三字经》原文,试阐述孟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

2、《三字经》全文可划分为几大篇章?请简要概括各篇章主要内容。

三字经试题

三字经试题 ⒉《弟子规》中告诉我们“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办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办法去忘掉。”的句子 是,。, 。 ⒊“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三国时期的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你还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四 个:、、、 。——《弟子规》 ⒋《三字经》上说:“子不学,。,老何为。,不成器。人不学,。”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⒍“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这里说的“六经”指的 是、、、、、——《三字经》 ⒎“、、、 。”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弟子规》 ⒏古人说:“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现代人也经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都证明: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 看,而不是 看。——《弟子规》 ⒐养不教,。教不严,。——《三字经》⒑见人恶,,有则改,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 。《弟子规》 二、选择题 1、“昔孟母,择邻处。”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人身上。( B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2、“太祖兴,国大明” —-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 B ) A、李世明 B、朱元璋 C、赵匡胤 D、成吉思汗 3、“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这句话是说( C )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B ) A、宋国 B、鲁 国 C、赵国 D、楚国 5、《弟子规》曰:“但力行,不学文。任已见,昧理真。”那你知道“手不释卷”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大将身上吗?( B ) A、岳飞 B、吕蒙 C、杨六郎 D、戚继光

三字经 弟子规 百家姓 千字文(可打印)诵读版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曰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三字经》《弟子规》知识竞赛试题

一、填空(20分) 1、人之初,性本善(),()。 2、苟不教,()。(),贵以专。 3、养不教,()。教不严,()。 4、子不学,非所宜。(),()。 5、幼而学,()。(),()。 6、兄道友,()。(),孝在中。 7、(),忙多错。勿畏难,()。 8、不力行,()。(),成何人。 9、“三传”指()、()、()、()。 10、诗经分为()、()、()、()四个部分,所以被称为“四 诗”。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1、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2、弟子规,圣人训,首谨信,次孝悌。() 3、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这样才能珍惜宝贵的时光。() 4、人有短,切莫说,人有私,切莫揭。() 5、仁爱礼仪,只是以文论文,光说不做,就会滋长浮华作风,毫无实际意() 6、彼既诚,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7、勿以善小而不为之,勿以恶小而为之。() 8、晋朝的孙康家里贫穷就捉萤火虫装在沙袋里照明读书。() 9、心有疑,随扎记,就人问,求准确。() 10、三才指天才、地才、人才。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三、选择题(20分) 1、诗人杜甫人称( )。 A、诗仙 B、诗圣 C、诗囚 D、诗鬼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 )的《小池》。 A、杨万里 B、苏轼 C、贺知章 D、陆游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两句诗描写的是( ) A、春夜景色 B、夏夜景色 C、秋夜景色 D、冬夜景色 4、贾岛在“鸟宿池边树,僧( )月下门”这句诗中最终选的是() A.推B.敲C.扣D、拉 5、“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出自唐朝( )的《蜂》。 A、李贺 B、罗隐 C、李商隐 D、陆游 6、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类的“花”,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②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蒙天。 ③春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④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 ⑤时有至,远随流水香。⑥有情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A.梨花霜花桃李飞花落花芍药 B.桃李落花梨花霜花桃李山花 C.梨花飞花霜花桃李落花杜鹃 D.杏花霜花梨花落花飞花牡丹 7.下列诗句都巧妙地嵌入了数字,依次填入横线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下三分明月夜,分无赖是扬州。②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颗珠。 ③一去里,烟村四五家。④方宅余亩,草屋八九间。A.一数六七七B.三数六七十 C.二一二三七D.二一二三十 8、“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的是()。 A、花 B、风 C、竹 D、水 9.下列诗句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一夜潺湲送客愁②乱上高下出商州③远别秦城万里游④关门不锁寒溪水 A. ③ ① ④ ② B. ② ③ ① ④ C. ③ ② ④ ① D. ③ ② ① ④ 10.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类的禽鸟,依次填入横线恰当的一项是() ①罗幕轻寒,双飞去。②江晚正愁余,山深闻。 ③中有双飞鸟,自名为。④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啼。 ⑤孤号外野,翔鸟鸣北林。⑥西陆声唱,南冠客思深。 A.燕子鹧鸪鸳鸯子规鸿蝉 B.鸿雁子规燕子鹧鸪雁蝉 C.燕子子规鸳鸯鹧鸪鸿蛙 D.鸿雁鹧鸪燕子子规雁蛙 三:根据下列现代语句的意思,写出它们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10分) 1、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软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2、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3、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又想着去读那本书。这本没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4、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正屋,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5、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当面向人家请求;如果不问一声,那就是偷别人的东西。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四、写名句(20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2、,春来江水绿如蓝。 3、,听取蛙声一片。 4、,江枫渔火对愁眠。 5、停车坐爱枫林晚,。 6、问渠那得清如许,。 7、,留取丹心照汗青。 8、自古逢秋悲寂寥,。 9、,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0、商女不知亡国恨,。 五、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描写春天的诗:。 (2)描写夏天的诗:。 (3)描写秋天的诗:。 (4)描写冬天的诗:。

三年级期末复习《弟子规》《三字经》 期末提纲及复习检查

《弟子规》期末复习提纲 一、根据下列提示写出恰当的句子。 1、父母教育我们时,有的同学嫌父母唠叨,甚至在我们做错事后,父母责备时,还顶撞父母,我们应该怎样做?《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2、平常在家时,外出和回家后一定要对父母做到“出必告,反必面。”,不要让父母担心。 3、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否则父母会为我们担忧,因为《弟子规》中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4、原文中讲到“不要随便答应别人不符合义理的事,否则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的句子是:“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5、有些同学在穿衣上讲究品牌,总要求一切从优,要家长买名牌服饰,对于这样的同学,你要用《弟子规》中哪些话劝导他们?“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6、一个人的名望要靠才学,而不能靠吹牛,《弟子规》中这样教导我们:“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7、在学校出入教室、教研室、教学楼、宿舍,以及走到楼梯拐角处的时候,应时刻谨记《弟子规》中的“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这四句话,做到不要打扰他人,或是撞伤自己或他人。 8、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应注意做到:“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如此研究学问,有始有终,方为正理。 9、《弟子规》中告诉我们要“把握光阴,及时努力,珍惜青春”的句子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10、“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告诉我们,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11、原文中说“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的句子是“唯徳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12、只要王明一放学回家,随处都可以见到他的衣服鞋帽,混乱不堪,我们要用“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来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借用别人的东西,《弟子规》中对怎样归还别人的东西也作出了说明,是:“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14、《论语》有云:“见贤思齐焉”,《弟子规》中也有类似的语句,来教导我们要善于向优秀的人学习,原句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

三字经测试题

《三字经》阅读测试题 一、选择题(100题)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告诉我们(A ) A、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B、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大。 C、人刚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D、人刚出生本性是丑恶的,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影响小。 2、人之初,(B )。性相近,习相远。 A、性乃迁 B、性本善 C、贵以专 D、习相远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发生在(B )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4、“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中的“菽”指的是(C)。 A、小米 B、高粱 C、大豆 D、玉米 5、“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A)。 A、猪 B、鸭 C、鸽子 D、狗 6、“香九龄,能温席”告诉我们(A)。 A、要孝敬父母 B、要尊敬兄长 C、要认真学习 7、“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C )。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8、“太祖兴,国大明”这里的太祖指我国历史上哪位皇帝?(B)

A、李世明 B、朱元璋 C、赵匡胤 D、成吉思汗 9、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B)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楚国 10、“高祖兴,汉业建”指的是哪位皇帝?(C) A、周武王 B、秦始皇 C、刘邦 11、“头悬梁,锥刺骨”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A) A、孙敬和苏秦 B、李白和杜甫 C、程颐和程颢 D、毛泽东和周恩来 12、“昔孟母,择邻处。”为了给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孟子的母亲曾搬了(D)次家。 A、4 B、2 C、1 D、3 13、“子不学,断机杼。”孟子不爱学习,孟母就剪断(C)上的布来告诫孟子求学不能半途而废。 A、洗衣机 B、纺纱机 C、织布机 14、养不教,(A )。 A、父之过 B、师之过 C、子之过 D、母之过 15、(B),非所宜。 A、幼不学 B、子不学 C、老不学 16、“养不教,父之过。”告诉我们养育孩子不好好教育他是(D)的过失。 A、母亲 B、孩子 C、父亲 D、爷爷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狄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高一优秀读后感三字经》弟子规》读后感

高一优秀读后感:《三字经》《弟子规》读后感 高一优秀读后感:《三字经》《弟子规》读后感 《三字经》、《弟子规》可真是两篇宝贵的好文章啊!今日我读了一遍,才知其中蕴含着天地间的哲理是我们这些“90后的青年男女”所不懂的。今天,我就把我看过的《三字经》、《弟子规》的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父母、老师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吩咐的,如果合情、合理、合法,那我们就应该积极努力、不遗余力的去做,因为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还对我们有恩惠,这样的恩惠不应该忘记,而应刻骨铭心,牢记一生!孝敬父母,我们更应关心、体贴父母,父母劳累了,我们应该主动端茶送水,父母生病了,我们要把药亲自端给他们。古时候有个黄香为父温席、扇凉,难道现在的我们为父母做一点点小事都不愿么? 在学校应该好好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尊敬师长的表现,更是一种孝敬父母的表现,好好学习不仅回报父母,还回报了社会、国家。老师赋予了我们许多,我们更应好好对待他们。有的学生总是和老师对着干,唱反调,上课起哄,无故旷课。你们怎么不用大脑想想,你们这样做对得起老师么?老师一心只想叫同学们学好,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更应尊敬老师啊!首先见到老师要问好,这是最起码的、一个高中生必备的礼貌和涵养。我们更要为老师着

想,将心比心。别看老师平时对我们严厉,但要明白严也是爱,娇惯反而是害!对于以上的父母、老师,我们都应当把他们看做圣人,用圣人的眼光和方式去对待自己的父母、老师啊! 学习、刻苦 《三字经》中曾说过:“少不学,老何为?”的确,现在不为将来的幸福奠基,那我们的将来应该怎么办?未来的 日子怎么过?这些问题我们想过不止千次百次了,尤其是我,常常一个人呆坐在夜里,仰望茫茫的星空,心里成百上千次地问我自己:“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啊,成功正是由每一天的“向上” 高峰,而“向上” 文化、差异 我们是“90的青年男女。” 取而代之的却是“月光族”和“韩流” 们的世界就应被那些没道德,没修养的人糟蹋?唉!或许只是由于地点不同罢了!他们并没有把外界当做自己的家,他们再没有修养也不可能在自己家里吐痰、大声骂人和便溺的!他们并没有想过该怎么融入这个社会,一个人的修养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 仁义、礼智 仁义、礼智是儒家所宣扬的传统,唉!只可惜现在社会中的仁义、礼智已经在青年男女中淡化了,自私愚昧却淡淡表现在了青年男女的身上,捡到别人财物会主动归还失主的毕竟是少数,这少数人还有些良知,而那些没有良知的,

《三字经》试卷(50题)

第二学期国学之《三字经》测试卷 (一、二年级用) 1、“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是()的意思。 A、人之初,性本善。 B、三纲者,君臣义。 C、苟不教父之过。 2、“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是()的意思。 A、马牛羊,鸡犬豕。 B、玉不琢,不成器。C性相近,习相远。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4、“人之初,性本善”是说人生下来时,本性是善良的,这是()的观点。 A、告子 B、孟子 C、荀子 5、《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A、黄香 B、曾参 C、窦禹钧 6、“香九龄,能温席。”讲的是()的故事。 A、孔融 B、黄香 C、王祥 7、“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8、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是( )的意思。 A、融四岁,能让梨。 B、子不学,非所宜。 C、昔孟母,择邻处。 9、李白是受了()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老爷爷 10、李白小时候十分() A、爱学习 B、贪玩 C、聪明 11、春季是四时之首。() A、是 B、不是 C、不确定 12、“三光”是指日光、月光和() A、灯光 B、火光 C、星光 13、“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 A、猪 B、鸭 C、鸽子 14、笛子和箫属于八音中的() A、木 B、丝 C、竹 15、《论语》共有()篇。 A、10篇 B、15篇 C、20篇 16、《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柯 C、子思 17、有一本书,“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这本书是() A、《孟子》 B、《中庸》 C、《大学》 18、有一本书,曾子写的,“自修齐,至平治。”这本书是()

《三字经》试题

《三字经》试题 1、“如果不加以教育,一个人原本善良的天性就会发生改变。”用《三字经》原文表达是 哪一句, A、苟不教,性乃迁。 B、教之道,贵以专。 C、人不学,不知义。 D、幼不学,老何为。 2、“苟不教,性乃迁”中“苟”的意思是: A.如果,假如。 B.苟且 C.尚且 D.姓苟的老师 3、“幼不学,老何为”中“为”的意思是: A.为了 B.因为 C.为什么 D.作为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讲的是什么故事, ,、孟母断机教子 ,、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 ,、五子登科

5、“苟不教,性乃迁”中的“迁”的意思是: ,、避开,离散 ,、晋升或调动官职 ,、放逐,贬谪 ,、改变 6、“首孝弟,次见闻”中“弟”的意思是: A.弟弟 B.弟,即“悌”,指尊敬兄长 C.弟,即“啼”,哭泣的意思 D.兄弟之间 7、“此五行,本乎数”中“数”的意思是: A.数字 B.数学 C.音shǔ,数(shǔ)数(shù) D(道理,数理 8、“…丝与竹,乃八音”中“丝竹”的意思是: A.丝绸和竹子 B.一种名叫丝竹的竹子 C.指琴瑟类弦乐器和箫管类乐器,或制作这两类乐器的材料。 D.泛指音乐。 9、“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这“五子”指的是哪五位人物, A.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 B.孔子、曾子、孟子、老子、庄子 C.孔子、孟子、曾子、老子、庄子。 D.荀子、扬雄、王通、老子、庄子 10、“中不偏,庸不易”中“中”的意思是: A.中间,当中。

B.分寸恰当,不偏不倚,古代认为是一种最高的德行。 C.适当,适中。 D.内心,内情。 11、“自修齐,至平治”中“修”的意思是: A.整治,修理 B.长,高 C.修身,提高修养、完善自身。 D.修饰,装饰 12、“号《六经》,当讲求”,这里讲的《六经》指的是 A.《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乐经》 B.《诗经》、《尚书》、《易经》、《周礼》、《春秋》、《乐经》 C.《诗经》、《大学》、《易经》、《周礼》、《春秋》、《孝经》 D.《诗经》、《尚书》、《中庸》、《周礼》、《春秋》、《孝经》 13、“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中《四书》指的是: A.《小学》、《大学》、《孝经》、《六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论语》、《春秋》、《尚书》、《诗经》 D.《诗经》、《尚书》、《周易》、《礼记》 14、“春秋三传”指的是哪三传, A.《国风》、《雅》、《颂》 B.《连山》、《归藏》、《周易》 C.《公羊传》、《左氏传》、《谷梁传》 D.《诗》、《书》、《易》 15、关于“人性”,《三字经》沿用的是什么观点:

弟子规+三字经全文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最新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最新三字经试题及答案 在各个领域,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你所见过的试题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整理的最新三字经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三字经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题(20分) 1、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是______朝,前后延续 ______年,它的建立者是______。 2、隋朝国君隋炀帝主持开通______河,全程长达______里。 3、苏老泉到______岁才开始发奋读书,但后来成为宋代有名的文学家。 4、莹八岁,能______,沁______岁,能赋棋。 5、 ______,蜂酿蜜。______,不如物。 二、选择题(选择参考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40分) 1、成功游说六国,身配六国相印的历史人物是() A 张仪 B 屈原 C 苏秦 D 勾践 2、被称为上古时期三皇的是() A 伏羲氏、神农氏、炎帝 B 黄帝、伏羲氏、神农氏 C 黄帝、炎帝、伏羲氏 D 神农氏、炎帝、黄帝 3、“头悬梁,锥刺股”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两位名人() A 孙敬和苏秦 B 李白和杜甫 C 程颐和程颢 D 毛泽东和周恩来 4、“唐高祖,起义师”中的唐高祖是() A 刘邦 B 李渊 C 朱元璋 D 赵匡胤 5、南宋的抗金名将是()

A 岳飞 B 关羽 C 张飞 D 韩信 6、“囊萤映雪”告诉我们每个人要() A 家虽贫,学不辍 B 彼不教,自勤苦 C 身虽劳,犹苦卓 D 彼无书,且自勉 7、“梁唐晋,及汉周”的下一句是() A 十八传,南北混 B 梁灭之,国乃改 C 称五代,皆有由 D 传建文,方四祀 8、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可是秦朝传到()就灭亡了。 A 十世 B 七世 C 八世 D 二世 9、“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中的“一经”指() A 《诗经》 B 《三字经》 C 《孝经》 D 《书经》 10、“蔡文姬,能(),谢道韫,能咏吟。” A 赋棋 B 咏诗 C 咏雪 D 辨琴 『本资料来自puXuewAng、com』 三、判断题(结合阅读内容,对的打“√”,错的打“×”)(40分) 1、夏禹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 2、周朝是我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朝代,长达八百多年。 () 3、西楚霸王是刘邦。() 4、魏、蜀、吴三国争夺天下,呈现出鼎足之势,史称“三国鼎立”。() 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讲的是隋炀帝的故事。() 6、南宋的秦桧是一名奸臣,害死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弟子规三字经

弟子规三字经

————————————————————————————————作者:————————————————————————————————日期: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三字经》试卷(50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国学之《三字经》测试卷 (一、二年级用) 【温馨提示】: 本试卷共50道题,均为单项选择题,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做完后上交答题卡。本试卷请自己保留,不上交。希望你取得好成绩哟! 1、“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是()的意思。 A、人之初,性本善。 B、三纲者,君臣义。 C、苟不教父之过。 2、“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是()的意思。 A、马牛羊,鸡犬豕。 B、玉不琢,不成器。C性相近,习相远。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个故事发生在()身上。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4、“人之初,性本善”是说人生下来时,本性是善良的,这是()的观点。 A、告子 B、孟子 C、荀子 5、《三字经》中介绍了哪个人很会教育子女,五个子女长大后都很有出息。() A、黄香 B、曾参 C、窦禹钧 6、“香九龄,能温席。”讲的是()的故事。 A、孔融 B、黄香 C、王祥 7、“融四岁,能让梨”告诉我们() A、要认真学习 B、要帮助别人 C、要学会谦让 8、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是( )的意思。 A、融四岁,能让梨。 B、子不学,非所宜。 C、昔孟母,择邻处。 9、李白是受了()的启示,才刻苦学习的。 A、父亲 B、老婆婆 C、老爷爷 10、李白小时候十分() A、爱学习 B、贪玩 C、聪明 11、春季是四时之首。() A、是 B、不是 C、不确定 12、“三光”是指日光、月光和() A、灯光 B、火光 C、星光 13、“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中的“豕”指的是() A、猪 B、鸭 C、鸽子 14、笛子和箫属于八音中的() A、木 B、丝 C、竹 15、《论语》共有()篇。 A、10篇 B、15篇 C、20篇 16、《中庸》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柯 C、子思

《弟子规》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弟子规》阅读测试题姓名: 一.填空题。 1.《弟子规》原名_________,原作者________是____朝康熙年间的秀才。 2.学习《弟子规》的宗旨是要人懂得“_________”两个字。 3.《弟子规》所讲的都是_______等圣人的训导。告诉人们首先要孝敬_______,顺从_________;其次做事_______,说话_______,讲究______。 4.《弟子规》总叙为:弟子规,_______;首孝弟,________。泛爱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房四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书法,有三到”,这“三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说平时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多学习。你知道历史上哪些勤奋好学的人的名字吗?请写出两个:______、______ 。 8.我们在外边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生病,而且一定不要做违反道德要求的事,因为《弟子规》中说“______,怡亲忧,_______,贻亲羞。” 9.平常在家的时候,如果外出和回家后一定要对父母做到“_______,________”,不要让父母担心。 10.“谨而信”中讲到“说话最要紧的是要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说胡话,都是不可

以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诈与妄,奚可焉?” 二.选择题。 1.“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是说() A.要坚持锻炼身体 B.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C.子女要孝敬父母。 D.要加紧时间学习。 2.如果父母有过失,你会怎么做() A.常悲咽 B.谏使更 C.谨为去 D.号泣随 3.张刚与好朋友李杰因为一句口角,最后大打出手。如果你用《弟子规》中的内容劝说他们化解矛盾,你会用() A.兄弟睦,孝在中。 B.言语忍,忿自泯。 C.尊长前,声要低。 D.兄道友,弟道恭。 4.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人。 A.宋国 B.鲁国 C.赵国 D.楚国 5.“同是人,类不齐”意思是说() A.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 B.同样是人,种类不一样。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三字经 人之处,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知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稲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

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最新整理》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参考范本 《最新整理》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弟子规和三字经有什么区别?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700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的儿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 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 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其 中《千字文》存在《古千字文》、《叙古千字文》、《续千字文》、《新千字文》等不同版本)。《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 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 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 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 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

《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前三分之一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朝代】清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况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让父母安心。平时生活起居,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和颜悦色,声音必须柔和。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父母生病的时候,煎好的汤药,做子女的都要先尝一尝。照料生病的父母要日夜服侍在床前,不能随意离开。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为父母守丧要完全按照礼法办事,举行祭礼时要表达出极大的诚恳,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像父母在世时一样克尽孝心。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彼此把财物看得很轻,兄弟之间的怨恨就不会产生。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忿恨就自然消失了。在吃饭的时候,在坐的时候。应当让年长者先用,年幼的跟在后面。如果听见年长者叫唤人,就应立即帮他去叫喊。如果要叫喊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称呼长者,不可以直呼其名。在尊长面前要表现得谦虚恭敬,不要自我表现才能。走在路上如果遇上了尊长,要快步迎上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不说话,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如果骑着马行路时遇见长者要下马,坐着车行路时遇到长者要下车。长辈走后,自己还要在原地呆会儿,等长辈走到百步以外,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如果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命令你坐,这时你才可以坐。在长辈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些。但是也不能太低,如果低到听不太清楚,那也是不适宜的。在见尊长的时候,走路要快些,见过尊长告退的时候,动作一定要缓慢。长辈问话时要站起来回答,双目望着长辈,不能左顾右盼。服侍叔伯等父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堂表兄,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恭敬。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一个人很容易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的宝贵时光。

读三字经弟子规的意义

熟读《三字经》《弟子规》的意义《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咱们先简单说一下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背读物。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三字经》全文长达1722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