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测量控制点起算点位检查分析技术总结

测量控制点起算点位检查分析技术总结

测量控制点起算点位检查分析技术总结
测量控制点起算点位检查分析技术总结

***县城区地籍测量

起算D级控制点与E级GPS网平差坐标数据

检查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1)

1.2 技术依据 (1)

1.3作业成果 (2)

第二章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3)

2.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3)

2.2和县本次起算数据和资料情况 (4)

第三章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 (5)

3.1测绘仪器及相关工具 (5)

3.2 和县D级网外业观测与求取COT格式转化参数 (5)

3.2 使用CORS站外业观测操作方法 (6)

3.4控制点对应数据采集 (8)

3.4.1 控制点(D、E级)平面数据采集 (8)

3.4.2 控制点(D、E级)高程数据采集 (10)

第四章技术结论 (10)

4.1 项目总体评价 (10)

4.2工作体会 (11)

第五章附图 (11)

附图: (11)

第一章概述

本项目是通过*****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获得,根据《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1998,国土[籍]字第36号),应用原有的地籍调查成果;对工作范围内土地的面积、权属、界线、地类、形状、位置等状况进行调查、测绘;建立地籍管理数据库。

1.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中心位于东经118°,北纬44°,项目区面积约10km2,范围包括---以北—aa省道以南(包括含城工业园区)、226省道沿线(冠圣大酒店-梅山路与226省道交接处)、清溪路沿线两侧以及东苑小区南侧安置点和迎春安置点等零星区域。

1.2 技术依据

1.3.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1.3.2《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1998)

1.3.3《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1.3.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07.08.10发布GB/T21010-2007);

1.3.5《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CJJ/T73-2010);

1.3.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1.3.7《城市测量规范》(CJJ T8-2011)

1.3.8《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

1.3作业成果

----招标承揽的《含山县城区地籍测绘》工程,由本单位测绘院于2014年12月13日开始施工,至2014年12月14日结束,历时2个天,取得如下成果:

含山县起算坐标数据平面精度计算表

含山县平差坐标数据平面精度计算表含山县起算高程数据精度计算表

含山县起算高程数据精度计算表

以上数据都是用改正数来确定中误差(白塞尔公式)——适用于观测量真值未知时。

V——最或是值与观测值之差。一般为算术平均值与观测值之差,即有:。

成果内容详细,精度可靠,作业过程遵循技术设计书和规范的要求,整体测绘成果质量较好。

第二章利用已有资料情况

2.1采用的基准和系统

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正形投影,任意分带,中央子午线为东经000°;高程系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在城区有D级GPS点4个;点名分别为赵村(D043)、七

拟合

高程

实测

高程

差值

高程中

误差

H1H2△H

里村(D045)、河北村(D049)、小姜村(D052);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7°、高斯3°带投影,带号39;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其中赵村、七里村、河北村的高程为水准高程。经实地勘察,所有点的标石、点位都保存完好可以利用。利用D级GPS 点进行控制加密、2008年的地籍(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

项目区有2008年测绘的比例尺为1:500电子版地籍(地形)图,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中央子午线为东经123°;1956年黄海高程系,起算数据为成果坐标表如下:

含山县起算数据为117度坐标表

以上成果资料是由---提供,工作之前已经进行详细核实,根据以上成果资料,通过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COORD坐标转换软件

4.2版对起算数据进行转化如下表所示:

起算数据转化为118度坐标表

2.2和县本次起算数据和资料情况

本次测量采用---测绘院提供的测量成果资料,实地保存完好,精度可靠,符合国家测量测量规范、规程。

控制网起算数据转化为117度国家C级控制点资料

第三章作业方法、质量和有关技术数据3.1测绘仪器及相关工具

南方公司生产的灵锐86-T双频GPS接收机2台,以上设备均经过质检合同。联想及戴尔笔记本1台,惠普打印机2台,惠普T620绘图仪一台。

3.2 和县D级网外业观测与求取COT格式转化参数

和县D级GPS控制网使用南方公司生产的灵锐86-T双频GPS 接收机5台,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方法进行观测。

其标称精度:

平面:(5+2·DPPM)mm (D以公里为单位)

高程:(10+2·DPPM)mm

静态观测基本要求如下:

设站时采用光学对点器进行准确对点,对点误差小于2mm,然后安置接收机天线,使天线上的指北标志大致指北(定向误差小于5°)。天线安置好后,准确量取标石顶面至天线盘刻度线的高度,读取至毫米。待观测结束后,再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测的结果之差应小于3mm,取平均值做为天线高记录入手薄中。不观测气象要素、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在通过南方GPS数据处理软件导出COT格式转化参数。

其中以上资料不做本次提交内容。

3.2 使用CORS站外业观测操作方法

本次测量使用南方CORS简要操作(工程之星3.0)

1.插手机卡,接收机开机;

2.接收机与手簿连接:双击右下角蓝牙标识——>点击“扫描设备”——>选中接收机编号——>点“+”符号——>双击“串口服务”,串口号选7,8或9——> “确定”——>“OK”

3. 手簿与基站的连接:双击“EGSTAR”(工程之星3.0)——>“配置”——>“端口配置”,

修改端口号(和前一步串口号相同)——> “确定”;

4. 接收机与基站的网络连接:“配置”——>“网络设置”——>“编辑”:前4项默认设置:

连接方式—GPRS;模式—NTRIP-VRS;IP—192.168.24.26;接入点—RTCM30;端口—2101;APN—ahcors.ah;密码—同账号——> “确定”(warning询问窗口——>OK),出现“所有参数设置完毕”——> “确定”;点击左下角“连接”,4个步骤都√(如第2项GPRS 不能通过,检查手机卡)——>(提示“成功完成连接”)“确定”(如果连接完成后回到主界面,状态栏中P是单点解,需要查看差分格式:配置——> 仪器设置——>移动站设置——>差分数据格式RTCA(省网RTCM3))

5.数据文件的预处理:点击“工程”——>“新建工程”——> 输入作业路径:日期+小组编号(自动在此目录下生成一个*.eg文件)——> “确定”——> 椭球系名称—WGS84;“下一步”——> 投影方

式—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线—123;“下一步”——> 不选“启用四参数”,直接“下一步”——> “下一步”——>直接“确定”;(用于将WGS84坐标转换到地方坐标系,若只获取原始点坐标,此步骤可省去)(按照提示可配置其他参数,如数据点采集方式“平滑测量”)

6. 参数设置:配置——>工程设置——>查看——>查看工程配置参数(即查看和编辑上一步的配置)

7. 数据采集:

(待卫星数足够、几何精度因子满足精度要求)点击“测量”——>“点测量”(或快捷键“A”)——>点击ENT保存,编辑点信息(其中选杆高,输入实际高度)——>查看点信息(或快捷键“BB”)

8.数据导出设置:所有点测完,点击“工程”——>“文件导入导出”,选中“文件导出”——>“测量文件”(是新建的*.eg文件名,包含所有的点信息)编辑“——>成果文件”,输入导出的文件名(经过简化的用户自定义的数据文件);数据格式是用户自定义的(可选择南方CASS的DAT文件:“Pn,Pc,y,x,h”),“导出”,“OK”

9. 数据导出:打开同步软件ActiveSync—>选择“浏览”—>“Flash Disk”\“Jobs”\

10.点校正:

①在已知控制点量测GPS坐标

②输入——>求转换参数——>增加——>输入已知点原始坐标—

—>确定——>从坐标管理库选点——>确定——>确定

③重复②直到所有参与校正的点坐标输入完毕

④输入——>求转换参数——>保存——>在当前工程目录下生成一个参数文件.cot—>OK

⑤输入——>求转换参数——>应用——>是

11.异常:如果端口断开,在“配置”——>“端口配置”中重新连接一下;

3.4控制点对应数据采集

3.4.1 控制点(D、E级)平面数据采集

地形数据采集方面遵照设计书中(4.6节)进行实地数据采集。

3.4.1.1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技术要求

(1)网络RTK测量的流动站获得系统服务的授权。

(2)网络RTK 测量流动站应在CORS网的有效服务区域内进行,并实现数据与服务控制中心的通讯。

(3)用测量手簿设置流动站的与当地坐标的转换参数、平面和高程的收敛精度,设置与参考站的通讯。

(4)RTK测量流动站不宜在隐蔽地带、成片水域和强电磁波干扰源附近观测。

(5)观测开始前应对仪器进行初始化,并得到固定解,当长时间不能获得固定解时,宜断开通信链路,再次进行初始化操作。

(6)每次观测之间流动站应重新初始化。作业过程中,如出现卫星信号失锁,应重新初始化,并经重合点测量检测合格后,方能继续作业。

(7)每次作业开始与结束前,均应进行一个以上已知点的检核。

(8)RTK平面控制点测量平面坐标转换残差应≤±2cm。

(9)测量手簿设置控制点的单次观测的平面收敛精度应≤±2cm。

(10)RTK平面控制点测量流动站观测时应采用三角架对中、整平,每次观测历元数应大于20个,各次测量的平面坐标较差应满足≤±4cm要求后取中数作为最终结果。

(11)进行后处理动态测量时,流动站应先在静止状态下观测10-15min,然后在不丢失初始化状态的前提下进行动态测量。

RTK测量卫星状态的基本要求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RTK平面控制点的点位选择要求参照CJ J 73 执行,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如下。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1)

RTK平面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2)

3.4.2 控制点(D、E级)高程数据采集

RTK高程控制点测量,RTK高程控制点的埋设一般与RTK

平面控制点同步进行,标石可以重合,RTK高程点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如下表规定。

RTK高程控制点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作业过程中各个作业小组完全遵照技术设计书及其引用规范进行作业,同时对作业量进行阶段性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保证作业质量。

第四章技术结论

4.1 项目总体评价

通过对本项目检查结果来看,方案设计经过整改后更加合理,成果内容详细,精度可靠,作业过程遵循技术设计书和规范的要求,整体测绘成果质量较好。

4.2工作体会

通过本次工作的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经验体会:

1.完善的控制资料是地形、地籍测量工作的根本保证。正确的控制资料完整的地形、地籍图是获得准确测绘成果的前提。

2.对于---省CORS站工作在本次测量检查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对促进我们的工作进将有很大的帮助。

3.测绘人员的密切配合,也是加快工作进度、提高成果质量的根本保障;在工作中经常沟通,及时纠正不合理的定点,互相检查、互相促进,不遗留问题。

4.外业CORS站RTK跨区域测量在一定范围也能满足控制点检查工作,也是控制成果质量的根本保证,因此,外业检查工作显得尤其重要,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以确保成果质量。

5.同时也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满足找点,与设计网点的布设工作。

第五章附图

附图:

(1):城区地籍测量E级GPS控制网图;

(2):各镇地形测量D级GPS控制网图。

gps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项目概述 1 概述 1.1 项目来源 根据国家测绘局《关于全面加快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与推广工作的通知》(国测国字〔2008〕38号)和《关于伊春等五市列入2009年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第一批推广计划的批复》(国测国字〔2009〕8号)等文件要求及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承担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市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图测绘”工作是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测区概况 **市地处广西西部,** 地区中部,**市(右江区)建成区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本测区范围位于东经106°34′-106°47′,北纬23°46′-23°56′之间。 **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是国家确定的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中心地带,是滇、黔、桂三省(区)边缘交通枢纽、重要的物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是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市交通便利,是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西南地区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展直接贸易或转口贸易的黄金宝地。 1.3完成任务情况 **市测区C块控制面积约9.63平方公里,2010年3月10日进入测区开始选点埋石、观测工作,2010年5月17日整个测区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选埋石情况如表1、表2: 表1 1.4作业技术依据、系统基准、起算数据来源和控制网精度要求 1.4.1作业技术依据 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07,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办公室)。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 c.《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d.《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2003,国土资源部)。

武汉大学版仪器分析知识点总结(适用考中科院的同学)

第一部分:AES,AAS,AFS AES原子发射光谱法是根据待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所辐射的特征谱线的波长和强度,对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的分析方法。 特点: 1.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 2.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 3.试样用量少,测定元素范围广 4.局限性 (1)样品的组成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显著。因此,进行定量分析时,常常需要配制一套与试样组成相仿的标准样品,这就限制了该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分析速度等的提高。 (2)发射光谱法,一般只用于元素分析,而不能用来确定元素在样品中存在的化合物状态,更不能用来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基团;对一些非金属,如惰性气体、卤素等元素几乎无法分析。 (3)仪器设备比较复杂、昂贵。 术语: 自吸 自蚀 ?击穿电压:使电极间击穿而发生自持放电的最小电压。 ?自持放电:电极间的气体被击穿后,即使没有外界的电离作用,仍能继续保持电离,使放电持续。 ?燃烧电压:自持放电发生后,为了维持放电所必需的电压。 由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所辐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由较低级的激发态(第一激发态)直接跃迁至基态的谱线称为第一共振线,一般也是元素的最灵敏线。当该元素在被测物质里降低到一定含量时,出现的最后一条谱线,这是最后线,也是最灵敏线。用来测量该元素的谱线称分析线。 仪器: 光源的作用: 蒸发、解离、原子化、激发、跃迁。 光源的影响: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 光源的类型: 直流电弧 交流电弧 电火花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

ICP 原理 当高频发生器接通电源后,高频电流I 通过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绿色)。 开始时,管内为Ar 气,不导电,需要用高压电火花触发,使气体电离后,在高频交流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高速运动,碰撞,形成“雪崩”式放电,产生等离子体气流。在垂直于磁场方向将产生感应电流(涡电流,粉色),其电阻很小,电流很大(数百安),产生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在管口形成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ICP-AES 法特点 1.具有好的检出限。溶液光谱分析一般列素检出限都有很低。 2.ICP 稳定性好,精密度高,相对标准偏差约1%。 3.基体效应小。 4.光谱背景小。 5.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1%,干扰少。 6.自吸效应小 进样: 溶液试样 气动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 超声雾化器:不连续的信号 气体试样可直接引入激发源进行分析。有些元素可以转变成其相应的挥发性化合物而采用气体发生进样(如氢化物发生法)。 例如砷、锑、铋、锗、锡、铅、硒和碲等元素。 固体试样 (1). 试样直接插入进样 (2). 电弧和火花熔融法 (3). 电热蒸发进样 (4). 激光熔融法 分光仪棱镜和光栅 检测器:目视法,摄谱法,光电法 干扰: 光源 蒸发温度 激发温度/K 放电稳定性 应用范围 直流电弧 高 4000~7000 较差 定性分析,矿物、纯物质、 难挥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交流电弧 中 4000~7000 较好 试样中低含量组分的定量分析 火花 低 瞬间10000 好 金属与合金、难激发元素的定量分析 ICP 很高 6000~8000 最好 溶液的定量分析

(完整版)摄影测量知识点整理(完整精华版)

摄影测量学 第一章 绪论 1、摄影测量是从非接触成像系统,通过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等处理,获取地球及其环境和其他物体的几何、属性等可靠信息的工艺、科学与技术。 2、摄影测量学的三个发展阶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 4、摄影测量存在哪些问题 第二章 单幅影像解析基础 1、像主点:摄影机主光轴(摄影方向)与像平面的交点,称为像片主点。 像主距:摄影机物镜后节点到像片主点的垂距称为摄影机主距,也叫像片主距(f )。 2、航空摄影:利用安装在航摄飞机上的航摄仪,在空中以预定的飞行高度度沿着事先制定好的航线飞行,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曝光摄影,获取整个测区的航摄像片。 空中摄影采用竖直摄影方式,即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主光轴近似与地面垂直。 H f L l m ==1 (m —像片比例尺分母,f —摄影机主距,H —平均高程面的摄影高度 H=m ·f ) 3、相对航高是指摄影机物镜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称为摄影航高。 绝对航高是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是指摄影机物镜在摄影瞬间的真实海拔高。通过相对航高H 与摄影地区地面平均高度H 地计算得到:H 绝=H+H 地 5、航向重叠:同一条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称,重叠度一般要求在60%以上; 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重叠度要求在30%左右。 6、中心投影:当投影会聚于一点时,称为中心投影; 正射投影:投影射线与投影平面成正交。 中心投影:投影射线会聚于一点(投影射线的会聚点称投影中心) 投影 斜投影:投影射线与投影平面成斜交 平行投影 正射投影:投影射线与投影平面成正交

7、透视变换中的重要的点线面: ① 由投影中心作像片平面的垂线,交像面于o ,称为像主点;像主点在地面上的对应点以O 表示,称为地主点。 ② 由摄影中心作铅垂线交像片平面于点n ,称为像底点;此铅垂线交地面于点N ,称为地底点。 ③ 过铅垂线SnN 和摄影方向SoO 的铅垂面称为主垂面(W ),主垂面即垂直于像平面P ,又垂直于地平面E ,也垂直于两平面的交线透视轴TT 。 ④ 合线h i h i 与主纵线vv 的交点i 称为主合点。 8、等角点的特性:在倾斜的航摄像片上和水平地面上,由等角点c 和C 所引出的一对透视对应线无方向偏差,保持着方向角相等。 9、摄影测量常用坐标系:像平面坐标系o-xy 、像空间坐标系S-xyz 、像空间辅助坐标系S-XYZ 、摄影测量坐标系A-XpYpZp 、物空间坐标系O-XtYtZt 10、内方位元素(框标坐标系 → 像空间坐标系) 确定摄影机的镜头中心相对于影像位置关系的参数。内方位元素包括3个参数:像主点相对于影像中心的位置x 0,y 0及镜头中心到影像面的垂距f ; 外方位元素(像空间坐标系 → 摄影测量坐标系) 确定影像或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外方位元素包括3个线元素,用于描述摄影中心S 相对于物方空间坐标系的位置Xs 、Ys 、Zs ;3个角元素,用于描述影像面在摄影瞬间的空中姿态。 11、旋转变换: (1)含义:是指像空间坐标与像空间辅助坐标之间的变换。 (2)方程:设像点a 在像空间坐标系为(x,y,-f ),而在像空辅坐标系中为(X,Y ,Z ),则二者的正交变换为: ???? ? ?????-??????????=??????????-=??????????f y x c c c b b b a a a f y x R Z Y X 32 1 321321 12、共线方程:在摄影成像过程中,摄影中心S 、像点a 及其对应的地面点A 三点位于同一 条直线上。常见共线方程如下: ?????? ? -+-+--+-+--=--+-+--+-+--=-)()()()()()()()()() ()()(33322233311100Zs Z c Ys Y b Xs X a Zs Z c Ys Y b Xs X a f y y Zs Z c Ys Y b Xs X a Zs Z c Ys Y b Xs X a f x x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上式中,(x,y )为像点a在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X A ,Y A ,Z A )为像点对应物点A在地面坐标系中的坐标;(Xs,Ys,Zs)为投影中心S在地面坐标系中的坐标;ai 、bi 、ci 9个方向余弦,其中含有三个外方位元素。 13、共线方程的应用: ①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 ②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平查中的基本数学模型 ③ 构成数字投影的基础 ④ 计算模拟影像数据(已知影像内外方位元素和物点坐标求像点坐标) ⑤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 )与共线方程制作数字正射影像

建院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实习地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实习时间:2012年9月14号—10月12号 指导老师:米延华 组号:2组 班级:测绘11班 编写人:吴鹏伟 一、概述:

为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更好的掌握测量技能、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院领导安排我院11级测绘专业学生进行地形测量实习,指导同学们顺利完成对 地形图的施测任务。 二、测区范围: 本测区范围: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及四周外围。 三、作业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36-2007) (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3)《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四、利用资料情况: 五、使用主要的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全站仪1台、棱镜2个、三脚架4个、水泥钉若干、榔头1把 六、测量人员及时间安排: 人员一组6人于2012年 9月 12日- 9月30 日 七、控制测量: (1)、选点及埋石: 根据实际需要,预先在建院平面图上预选一级导线点,然后到实际地点选 定点位并埋设标志,各组之间相互通视,并且在选点时现场绘制了点之记。 (2)、一级导线观测:

首级控制测量使用了J2全站仪一套通过方向观测法进行观测,导线网中观测方向大于3个时应归零,水平角用j2全站仪施测2测回。导线边往返测2测回,每次照准目标读数4次,直接使用国产全站仪测量平距。 采用标准的一级导线记录手册进行记录。记录时要求都是没有涂改,完全都是原本数据。 八、检查验收: 为了保证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实在小组自查的基础上,由组长组织检查验收且对观测记录手册,导线平差计算,控制点等进行了检查。 九、提交资料: 全站仪导线观测手册 全站仪导线坐标计算表 建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建院控制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选点方案图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整理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 1、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载气系统(气路系统) 进样系统: 色谱柱和柱箱(分离系统)包括温度控制系统(温控系统): 检测系统: 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检测和记录系统): 2、当下列参数改变时,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1)柱长缩短, 不会(分配比,分配系数都不变) (2)固定相改变, 会 (3)流动相流速增加, 不会 (4)相比减少, 不会 当下列参数改变时:,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1)柱长增加, 不会 (2)固定相量增加, 变大 (3)流动相流速减小, 不会 (4)相比增大, 变小 答: k=K/b(b记为相比),而b=VM/VS ,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 3、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 因素的影响? A、涡流扩散项: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 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的扩张。由于A=2λdp ,表明 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 d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 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匀的担体,并尽量填充均匀,是减少涡流扩散,提高柱效的有效途径。 B、分子扩散项:由于试样组分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后,是以“塞子”的形式存在于柱的很 小一段空间中,在“塞子”的前后 ( 纵向 ) 存在着浓差而形成浓度梯度,因此使运动着的分子产生纵向扩散。而 B=2rDg r 是因载体填充在柱内而引起气体扩散路径弯曲的因数 ( 弯曲因子 ) , D g 为组分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分子扩散项与 D g 的大小成正比,而 D g 与组分及载气的性质有关:相对分子质量大的组分,其 D g 小 , 反比于载气密度的平方根或载气相对分子质量的平方根,所以采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 如氮气 ) ,可使 B 项降低, D g 随柱温增高而增加,但反比于柱压。弯曲因子 r 为与填充物有关的因素。 C、传质阻力项:传质项系数 Cu C 包括气相传质阻力系数 C g 和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 1 两 项。所谓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移动到相表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这种过程若进行缓慢,表示气相传质阻力大,就引起色谱峰扩张。对于填充柱: 液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固定相的气液界面移动到液相内部,并发生质量交换,达到分配平衡,然后以返回气液界面的传质过程。这个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时间,组分的其它分子仍随载气不断地向柱口运动,这也造成峰形的扩张。液相传质阻力系数 C 1 为: 对于填充柱,气相传质项数值小,可以忽略。 在色谱分析中,理论塔板数与有效理论塔板数的区别就在于前者___没有考虑死时间(死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什么就是自动控制?(填空) 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得情况下,利用控制装置操纵受控对象,就是被控量等于给定值或按给定信号得变化规律去变化得过程。 2、自动控制系统得两种常用控制方式就是什么?(填空)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3、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得概念? 开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 特点:开环控制实施起来简单,但抗扰动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也不高. 闭环控制: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既有被控量对被控过程得影响。 主要特点:抗扰动能力强,控制精度高,但存在能否正常工作,即稳定与否得问题。 掌握典型闭环控制系统得结构。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各自得优缺点? (分析题:对一个实际得控制系统,能够参照下图画出其闭环控制方框图。) 4、控制系统得性能指标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各自得定义?(填空或判断) (1)、稳定性:系统受到外作用后,其动态过程得振荡倾向与系统恢复平衡得能力 (2)、快速性:通过动态过程时间长短来表征得 (3)、准确性:有输入给定值与输入响应得终值之间得差值来表征得 第二章 1、控制系统得数学模型有什么?(填空)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频率特性 2、了解微分方程得建立? (1)、确定系统得输入变量与输入变量 (2)、建立初始微分方程组.即根据各环节所遵循得基本物理规律,分别列写出相应得微分方程,并建立微分方程组 (3)、消除中间变量,将式子标准化。将与输入量有关得项写在方程式等号得右边,与输出量有关得项写在等号得左边 3、传递函数定义与性质?认真理解。(填空或选择) 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得拉普拉斯变换域系统输入量得拉普拉斯变

【工作总结范文】工程测量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测量个人工作总结 1、放孔该工程共有216个孔。 工期紧,孔数多是该工程的特点,在放孔的时候要首先熟悉图纸,了解、掌握每一个孔在图纸上的大体位置,在放孔的时候要记住每一 个孔的周边环境特点,为接下来的钻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钻机布置 由于场地广、孔数多、任务紧、钻机多,在安排钻机方面就要按 照“劲量减少钻机搬家距离,多钻孔”的原则选择好钻机钻探方向, 这样既能节省了劳动力又加快了工程进度。 3、钻探 4、辨别土样 由于钻机多编录员少,不能保证所有的钻孔都能及时编录,有的 土样在编录时已经失水多时了,在区分粉土和粉粘上是很困难的,这 时候要用脚踩踩土样,观察土样整体韧性,在一般情况下粉粘的整体 韧性要高于粉土。 5、安全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在钻探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人人都戴 安全帽,尤其要注意的是在每一个工程最后阶段是该工程事故突发的 阶段,一定要提醒钻探人员不要着急赶进度,安全是最重要的。 每一个钻探成员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到离家 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钻探,这里的生活是艰苦的,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他们得住在野外搭建的帐篷里,所谓的床就是一张木板,每天的 工作就是跟泥土打交道。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们都 需要在野外施工,他们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血汗钱。钻探工作是一项 艰苦的工作、钻探工作是一项危险的工作,向他们致敬,伟大的劳动 人们!

岩土工程勘察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构建xx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地,实现xx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思想实施。我们转变固有的管理观念,改变工作作风,把服务于企业,谋划企业发展作为工作管理的宗旨,“俯下身”同企业座谈,找差距、谈不足、想办法、出对策,研究制定2018年勘察设计工作。现将勘察 设计管理2018年工作做以下汇报。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浪费为重点,以质量治差、市场治乱、企业治散为主线,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为构建我市城乡建设发展战略 新高地提供政策服务与技术支持。 二、总体思路 总的想法是:创新机制强监管,制定办法促发展,完善标准提质量,加强领导保项目,强化协调抓落实。 在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三、主要工作及工作措施 (一)、规范程序、制定制度,加大施工图审查力度,为城市建设 服务 一是进一步规范施工图审查程序,落实施工图审查备案制度。 要做到工程事前审查,审结备案,持备案报告办理工程招投标及 施工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增强审查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着 重对住宅设计中燃气、纯净水入户及节能建筑设计项目进行审查。未 经审查或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通过。 二是加强管理,制定《施工图设计文件质量管理办法》。 结合目前市场反应强烈的有关岩石勘察设计文件编制质量差、深 度不足等问题,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组织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图使用

现代仪器分析重点总结(期末考试版)

现代仪器分析:一般的说,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灵敏度:指待测组分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所引起测定信号值的变化程度。灵敏度也就是标准曲线的斜率。斜率越大,灵敏度就越高 光分析法:利用光电转换或其它电子器件测定“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之后的辐射强度等光学特性,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光吸收:当光与物质接触时,某些频率的光被选择性吸收并使其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为物质对光的吸收。 原子发射光谱法:元素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主共振线:在共振线中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激发态所发射的谱线。 分析线:复杂元素的谱线可能多至数千条,只选择其中几条特征谱线检验,称其为分析线。 多普勒变宽:原子在空间作不规则的热运动所引起的谱线变宽。 洛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它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 助色团:本身不吸收紫外、可见光,但与发色团相连时,可使发色团产生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且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 分析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是准确度、检出限、精密度。 根据分析原理,仪器分析方法通常可以分为光分析法、电分析化学方法、色谱法、其它仪器分析方法四大类。 原子发射光谱仪由激发源、分光系统、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 使用石墨炉原子化器是,为防止样品及石墨管氧化应不断加入(N2)气,测定时通常分为干燥试样、灰化试样、原子化试样、清残。 光谱及光谱法是如何分类的? ⑴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原子光谱、分子光谱、固体光谱;⑵光谱的性质和形状:线光谱、带光谱、连续光谱;⑶产生光谱的物质类型不同:发射光谱、吸收光谱、散射光谱。 原子光谱与发射光谱,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有什么不同 原子光谱:气态原子发生能级跃迁时,能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经过光谱依所得到的一条条分立的线状光谱。 分子光谱:处于气态或溶液中的分子,当发生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的是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组成的带状光谱。 吸收光谱:当物质受到光辐射作用时,物质中的分子或原子以及强磁场中的自选原子核吸收了特定的光子之后,由低能态被激发跃迁到高能态,此时如将吸收的光辐射记录下来,得到的就是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吸收了光能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或原子,回到基态或较低能态时,有时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所吸收的能量,有时重新以光辐射形式释放出来,由此获得的光谱就是发射光谱。 选择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有什么要求? a. 若内标元素是外加的,则该元素在分析试样中应该不存在,或含量极微可忽略不计,以免破坏内标元素量的一致性。 b. 被测元素和内标元素及它们所处的化合物必须有相近的蒸发性能,以避免“分馏”现象发生。 c. 分析线和内标线的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应尽量接近(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相等或很接近的谱线称为“均称线对”);分析线对应该都是原子线或都是离子线,一条原子线而另一条为离子线是不合适的。 d. 分析线和内标线的波长要靠近,以防止感光板反衬度的变化和背景不同引起的分析误差。分析线对的强度要合适。 e. 内标线和分析线应是无自吸或自吸很小的谱线,并且不受其他元素的谱线干扰。 原子荧光光谱是怎么产生的?有几种类型? 过程:当气态原子受到强特征辐射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约在10-8s后,再由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辐射出与吸收光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即为原子荧光。 三种类型: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与敏化荧光。 为什么原子发射光谱法可采用内标法来消除实验条件的影响? 影响谱线强度因素较多,直接测定谱线绝对强度计算难以获得准确结果,实际工作多采用内标法。内标法属相对强度法,是在待测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谱线作为分析线,然后在基体元素或在加入固定量的其他元素的谱线中选一条非自吸谱线作为内标线,两条谱线构成定量分析线对。 通常为什么不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物质的定性分析?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定量测量某一物质含量的仪器,是定量分析用的,不能将物质分离,因此不能鉴定物质的性质,因此不能。。。。 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峰值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条件和依据是什么? 为了使通过原子蒸气的发射线特征(极大)频率恰好能与吸收线的特征(极大)频率相一致,通常用待测元素的纯物质作为锐线光源的阴极,使其产生发射,这样发射物质与吸收物质为同一物质,产生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特征频率完全相同,可以实现峰值吸收。 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的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中的吸光物质的浓度C及液层厚度L的乘积成正比。A=kcL 偏离的原因是:1入射光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单色光而是复合光。2溶液的不均匀性,如部分入射光因为散射而损失。3溶液中发生了如解离、缔合、配位等化学变化。 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答:影响原子吸收谱线宽度的因素有自然宽度Δf N、多普勒变宽和压力变宽。其中最主要的是多普勒变宽和洛伦兹变宽。 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极大吸收进行定量的条件和依据是什么? 答: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极大吸收进行定量的条件:①光源发射线的半宽度应小于吸收线半宽度;②通过原子蒸气的发射线中心频率恰好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ν0相重合。定量的依据:A=Kc 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 答:原子吸收光谱仪主要由光源、原子化器、分光系统、检测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测量电路的选择与控制及半偏法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电表的改装 一、电流计G 的原理和主要参数 电流表G 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磁力矩作用产生偏转的原理制成的,且指针偏角θ与电流强度I 成正比,即θ=kI ,故表的刻度是 均匀 的。 电流表的主要参数有: 表头内阻R g :即电流表线圈的电阻 满偏电流I g :即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此时指针达到满偏; 满偏电压U :即指针满偏时,加在表头两端的电压,故U g = I g ?R g 可记忆为“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2)公式计算法:(定量判断RX 相对大小的方法) 时,用内接法为大电阻即当 ),(x V A x x V A x R R R R R R R R >>。时,用内、外接法等效即当)(V A x x V A x R R R R R R R ==时,用外接法。为小电阻即当),(x V A x x V A x R R R R R R R R <<

(3)试触法:当Rx、RV、RA阻值都未知时,如图3可把电压表的一个接线端分别接b、 c两点,观察两电表的示数变化: (由图:接b:外接法,电压准确,电流偏大。 接c:内接法,电流准确,电压偏大。) ①若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若接b(用外接) 法,电压表分流太显著,实验误差大。因此应接c(内接法) ②若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则说明若接c(内接法)电流表的分压作用显著,实验误 差大。则宜接b(外接法)。 小结: (1)Rx大致已知:大内、小外。 (2)Rx未知:试触法 且划变接 1.优先限流接法,因为它电路结构简单,消耗能量少; 2.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1)当测量电路的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阻值,采用限流接法不能满足要求时; (2)当实验要求多测几组数据(电压变化范围大),或要求电压从0开始变化时; (3)电源电动势比电压表量程大很多,限流接法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仍超过电压表量程时时。 分压,电压的变化范围是0-E(滑动变阻器的两端接电源的正负极,滑片接一条支路,也

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没有航向的船,永远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当然,没有目标的工作,永远也无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要从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得到提升。下面是的工程测量技术总结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本 没有理论基础,我们就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进行测量实习前,这学期张老师经过对理论知识精细的讲解,我们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致使我们很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对于学习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当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 无人不知“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就是实践。《建筑工程测量》是这样,其它的还是如此。我们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树立起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本这一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没有航向的船,永远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当然,没有目标的工作,永远也无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这次测量实习首先明确了我们的目标。我们这次为期十天的测量实习的内容主要有三项,地形图测绘、建筑物放样、道路圆曲线测设。明确了目标,就应当为之拼搏。我们可不能盲目地拼搏,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我们在进行测量实习初就对测量实习的进程做了相关计划。终于让我们少走了许多曲折之路。比如,我们每天实习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那么我们准备仪器时就只带需要的仪器,而并非劳神、费力全都带到实习场地。虽然这是在实习期间的亲身体验,我们却对此受益终生。 三、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我们《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并非单枪匹马就能完成任务,必须由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如,在进行碎部点的测量时,在同一时间我们需要立尺人员立足、观测人员读取数据、记录人员记录数据、绘图人员绘制草图等。为此,我们需要让组员们树立起团结协作的意识,早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由此,我真的领悟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内涵了,正如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国、共两党的合作,没有统一战线的形成,也许抗日战争将会持续更长时间。如果我们这次测量实习没有组员齐心协力地奋进,我们也根本不可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因此,团结协作是我们必然要做出的选择。 四、老师指导同学探讨 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离不开同学们的相互学习和探讨,更离不开张老师顶着烈日不畏艰辛仔细、耐心给我们的正确指导。让我们才茅塞顿开,思维也更加开阔,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吃苦耐劳自强不息 大家都明白一点,我们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工作地方一般大多是室外露天工作,遇到风吹日晒是再所难免。正如我

道路工程控制测量技术总结

高速公路施工控制测量 技术总结 一、控制测量概况 TJ1工区项目部于2013年5月31日至2013年6月17日TJ1工区全线进行了导线复测与高程控制测量。完成工程量如下: 1 复测三等导线长4.9Km,复测四等导线长5.4km。 2 联测TJ2工区导线点2个。 3 加密控制点8个。 4 复测三等水准导线11.1Km。 5 完成内业计算及资料整理。 二、测区概况 高速公路重庆段路线全长33.256公里,路线起于东侧大铺子,设大铺子枢纽互通与G65包茂高速公路相接,经龙凤场、三泉镇、半河乡、马嘴、花天、大有镇、水洞湾、团大堡,止于渝黔交界的福寿场,与本项目贵州段相接。其中第1合同段(TJ1工区)起止桩号为K0+000~K8+500,路线总长8.49km,起于大铺子枢纽互通,止于三泉隧道出口,本合同段有大桥4座,中隧道2座,长隧道1座,互通2座。平面坐标系采用独立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投影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东经107度15分,投影面为650米高程面,测区参考椭球平均曲率半径取6367011米,高程异常取-11米,高程系统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三、投入设备和人员 本次控制测量共投入测量人员5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人,测量员2人,技术员1人,工人1人。 投入设备:中纬ZT80MR一台,觇标2套,对讲机3台,计算器2台,计算机2台. 埋设控制点:水泥3袋(150kg),沙石2 m3钢筋3.5m。

四、作业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高速公路重庆段(第1合同段K0+000~K8+500)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 五、已知点资料使用情况 测区内控制点为重庆测绘院提供,共13个点(其中IIIND04、IIIND05位于TJ2工区,C344-1已损坏),控制点坐标为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4度),高程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测区内控制点标石稳定,成果可靠。 全合同段参与导线测量的控制点共有18个,其中2个点位于TJ2工区。其中,加密点共8个。导线点都埋设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稳固的建筑物上,并保证各相邻点间相互通视,导线点之间最长边长1112.250m,最短边长353.805m,导线观测采用中纬ZT80MR型全站仪,加常数K=-1.25mm,乘常数R=-3.06mm/km。导线测量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要求。 六、精度 1、测区导线控制测量 TJ1工区三泉隧道段导线控制测量按照三等控制测量等级进行,三泉互通至大铺子互通段按照四等控制测量等级进行,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测量过程严格按照《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中技术规范进行。 测量结果如下: (1)三泉隧道段:导线长∑D=4970.157m。

仪器分析知识总结(改进版)

仪器分析复习资料(改进版) 绪论 分子光谱法:UV-VIS、IR、F 原子光谱法:AAS 电化学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位滴定 色谱分析法:GC、HPLC 质谱分析法:MS、NRS 第一章绪论 ⒈经典分析方法与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⒉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 1、精密度(重现性):数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相互一致性的程度,一般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RSD%),精密度表征测定过程中随机误差的大小。 2、灵敏度:仪器在稳定条件下对被测量物微小变化的响应,也即仪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 3、检出限(检出下限):在适当置信概率下仪器能检测出的被检测组分的最小量或最低浓度。 4、线性范围:仪器的检测信号与被测物质浓度或质量成线性关系的范围。 5、选择性:对单组分分析仪器而言,指仪器区分待测组分与非待测组分的能力。 校准曲线包括工作曲线和标准曲线: 工作曲线:配置4到6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加入与实际样品类似的基体中制成加标模拟样品采用和实际样品相同的分析方法测定(经过预处理的),以加标模拟样品的浓度为横坐标,响应信号为纵坐标绘制的标准曲线。 没有经过预处理的为标准曲线 标准参考物质法:取与待测试样相似的一定量标准参考物质,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检测根据测量值与给定的标准参考量值计算相对误差,越小越准确。 加标回收法:没有标准参考物质的条件下,向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被测成分的纯物质或者已知量的标准物质,两份试样同时按照相同的分析步骤加标的一份所得结果减去未加标的一份,差值同标准物质的理论值只比即加标回收率。(越接近100%越好) 注意事项:加标物质不能过多,一般为测量物含量的0.5-2.0倍,加标后的总含量不应超过方法测定的总含量。加标物质的浓度应该高,体积小,不超过原始试样体积的1% 标准方法比较法:和国标(已知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至少设计9组,分浓度的高,中,低三个浓度。 线性:被测物信号值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线性范围: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和测量信号值呈线性关系的浓度或者量的范围。(从测定的最低浓度扩展到校正曲线偏离线性浓度的范围。) ⒊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要求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 应用要求: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 应用要求: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应用要求: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第2章光谱分析法引论 习题 1、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电子能动级跃迁的关系 吸收光谱:当物质所吸收的电磁辐射能与该物质的原子核、原子或分子的两个能级间跃迁所需要的能量满足ΔE=hv 的关系时,将产生吸收光谱。M+hv→M* 发射光谱:物质通过激发过程获得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或分子M*,当从激发态过渡到低能态或某态时产生发射光谱。M*→M+hv 2、带光谱和线光谱 带光谱:是分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分子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 线光谱:是原子光谱法的表现形式。原子光谱法是由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变化产生的。 第6章原子吸收光谱法(P130) 1、定义:它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基态原子吸收其共振辐射,外层电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位于光谱的紫外区和可见区。 优点: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块,试样用量少,应用范围光 缺点:换等频率频繁,不可同时测定多个元素,对于难溶解元素有困难。 2、原子吸收定量原理:频率为ν的光通过原子蒸汽,其中一部分光被吸收,使透射光强度减弱。 3、谱线变宽的因素(P-131): 自然宽度:由原子本身性质引起,在无外界因素影响情况下谱线仍有一定宽度,这种宽度为自然宽度△VN ⑴多普勒(Doppler)宽度Δυ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Doppler宽度随温度升高和相对原子质量减小而变宽。 ⑵压力变宽ΔυL(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外界压力愈大,浓度越高,谱线愈宽。 4、对原子化器的基本要求:①使试样有效原子化;②使自由状态基态原子有效地产生吸收; 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形;④操作简单及低的干扰水平等。 锐线光源:指发射线的半宽度比吸收线半宽度窄得多,且发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中心频率相一致的光源。 石墨炉原子化法的过程: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 1.测量条件选择 ⑴分析线:一般用共振吸收线。 ⑵狭缝光度:W=DS没有干扰情况下,尽量增加W,增强辐射能。 ⑶灯电流:按灯制造说明书要求使用 ⑷原子条件:燃气:助燃气、燃烧器高度石墨炉各阶段电流值 ⑸进样量:(主要指非火焰方法) 2.分析方法 (1).工作曲线法 最佳吸光度0.1---0.5,工作曲线弯曲原因:各种干扰效应。 ⑵. 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能消除基体干扰,不能消背景干扰。使用时,注意要扣除背景干扰。 Boltman分布定律:(Nj,N0分别代表单位体积内激发态原子数和基态原子数)1,Nj/N0值温度越高,比值越大2,在同一温度下,不同元素电子跃迁的能级Ej值越小,共振波长越长,比值越大。 习题 ⒈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⑴自然变宽:无外界因素影响时谱线具有的宽度 ⑵多普勒(Doppler)宽度ΔυD:由原子在空间作无规热运动所致。故又称热变宽。 ⑶.压力变宽ΔυL(碰撞变宽):由吸收原子与外界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

2019年一级建造师市政知识点总结-施工测量

七、施工测量与监控量测 lK417010 施工测量 lK417011 施工测量主要内容与常用仪器 一、施工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作用与内容 施工测量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 (二)准备工作 (1)施工测量前,应依据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四)作业要求 (1)从事施工测量的作业人员,应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4)应建立测量复核制度。 二、常用仪器及测量方法 (一)全站仪 (1)全站仪是一种采用红外线自动数字显示距离和角度的测量仪器。 (2)测回法测量应用举例:采用导线法建立控制网时,水平方向观测可采用测回法进行(上下半个测回只差不超过12”)。常用的经纬仪主要有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一般用来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测量方法可参照全站仪。 (二)光学水准仪(2018年单选题) (1)光学水准仪多用来测量构筑物标高和高程,适用于施工控制测量的控制网水准基准点的测设及施工过程中的高程测量。 (2)测量应用举例:b=HA+a-HB (三)激光准直(铅直)仪 (1)激光准直(铅直)仪主要由发射、接收与附件三大部分组成,现场施工测量用于角度坐标测量和定向准直测盘,适用于长距离、大直径以及高耸构筑物(索塔)控制测量的平面坐标的传递、同心度找正测量。 (四) GPS-RTK仪器 RTK技术的观测精度为厘米级。 (五)陀螺全站仪 陀螺全站仪是由陀螺仪、经纬仪和测距仪组合而成的一种定向用仪器。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中经常用于地下隧道的中线方位校核,可有效提高隧道贯通测量的精度。 三、施工测量主要内容 (一)道路施工测量 (1)道路工程的各类控制桩主要包括:起点、终点、转角点与平曲线、竖曲线的基本元素点及中桩、边线桩、里程桩、高程桩等。 (2)道路直线段范围内,各类桩间距一般为10-20m。平曲线和竖曲线范围内的各类桩间距宜控制在5-10m。 (3)道路高程测量应采用附合水准测量。交叉路口、匝道出入口等不规则地段高程放线应采用方格网或等分圆网分层测定。 (4)道路及其附属构筑物平面位置应以道路中心线作施工测量的控制基准,高程应以道路中线部位的路面高程为基准。 (5)填方段路基应每填一层恢复一次中线、边线并进行高程测设,在距路床顶1.5m范围应按设计纵、

工程测量技术工作总结

工程测量技术工作总结 目录 第一篇:工程测量专业学历专业技术总结 第二篇:工程技术实习总结(测量) 第三篇:工程测量实习技术总结 第四篇:测量工作技术总结 第五篇:工程测量工作总结1更多相关范文正文 第一篇:工程测量专业学历专业技术总结专业技术总结本人1994年7月毕业于大学工程测量专业本科学历, 并取 得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分配至公司工作 , 参与黄茅海跨海大 桥的前期工作。1995年2月,由于市重点工程珠港大道建设的 需要,借调至珠港大道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负责珠港大道北段8公里路桥工程现场监理工作及承担相关技术资料的整理、管理及验收工作。由于工作的良好表现及较强的技术业务能力,98年8月, 随着迎澳门回归重点工程莲花大桥建设的展开,调至珠海市莲花大桥及横琴联检楼工程指挥部工作,作为以公 路局总工林鉴主同志为首的莲花大桥三人技术小组成员,长驻 工地现场,与另一工程师协助林鉴章同志处理莲花大桥及横琴 联检楼的技术问题。对相关的技术问题提出意见及解决方案, 组织并协调相关施工单位,监督工程监理及质量监督站工作,保证莲花大桥保质按期完成。 94 年下半年 , 主要参加黄茅海大桥前期工作。拟建中的黄茅海大桥从珠海港跨黄茅海到达台山,全长15公里,投资约

25亿元人民币。这期间主要参与了“ 黄茅海大桥预可行性研 究报告”的相关编写及筹备工作, 并参与了相关项目的引资洽谈及水工模型试验等工作。 对这些工作的参与,通过不断的学习,并阅读有关路桥方面的科技书籍, 向路桥方面的技术人员及专家请教, 使我掌握了不少路桥 方面的技术知识,同时加深了我对大型项目相关前期工作 的理解。 1995年2月,由于市重点工程珠港大道建设的需要,到珠 港大道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 珠港大道原名北疏港公路, 全长26公里,为一级高速公路。本次到珠港大道公路建设工程指挥部工作,主要是负责北段18k+000至26k+371 路段相关路 桥的监理工作。该路段有大桥一座, 中小桥5座,涵洞15座, 其中中小桥除一座22米一跨的预应力平板桥外 , 其余均为 13米一跨的普通钢筋平板桥:大桥为20 米一跨的预应力平板 桥 : 桩基础均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涵洞包括板涵、箱涵 及圆管涵。路面为贯入式沥青碎石过渡性路面。由于该路段地基为软土基础 , 加上因工期原因采取高填土路基 , 并且未作分层碾压。从95年11月11日至97年10月19日, 针对路基的下沉,进行了相关路段路基的下沉观测及分析试验,以便为珠港大道的后期土方施工及其他涉及软土地基的项目参考。 19k+059大桥引道采用水泥喷粉桩的方法加固地基, 为了检测 地基加固效果,指挥部专门聘请了广东工业大学的有关专家对 喷粉桩进行了原状土试压块、动测、单桩承载、复合地基、抽芯等试验。作为实验小组的成员, 对试验的全过程进行了跟进。除对该路段的路桥进行监理工作外,本人还承担了该路段的测 量工作,与交通勘察设计院人员合作布设及恢复全路段的坐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