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操作系统章作业答案

操作系统章作业答案

操作系统章作业答案
操作系统章作业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的对各类作业进行

调度,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

2.软件: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效率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

3.响应时间:指用户发出命令,到系统完成用户命令所需的时间。

4.分时技术:把处理机的响应时间分成若干个大小相等(或不相等)的时间单位,称为时

间片(如100毫秒),每个终端用户获得CPU,就等于获得一个时间片,该用户程序开始运行,当时间片到(用完),用户程序暂停运行,等待下一次运行。

5.批处理:是指把一批作业以脱机输入方式输入到磁带上,并在系统中配上监控程序,它

负责完成这批作业的调入、启动运行、输出运行结果等工作。

6.吞吐量: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总工作量

7.裸机:

8.脱机输入输出:①该技术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或卡

片)输入机,在一台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卡片)上的数据(程序)输入到磁带上。②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再从磁带上高速地调入内存。类似的,当CPU需要输出时可由CPU直接高速地把数据从内存送到磁带上。③然后再在另一台外围机地控制下,将磁带上的结果通过相应的输出设备输出。由于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外围机的作用下完成的,即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完成的。故称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9.单道批处理系统:是指系统对作业的处理都是成批进行的、且在内存中始终只保持一道

作业。它是最早出现的一种OS。但这种单道批处理系统仍然不能很好地利用系统资源,故现在已很少使用。其特征为:自动性、顺序性、单道性。

10.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

它们在管理程序的控制下相互穿插地运行。在批处理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形成了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

11.并发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12.并行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13.临界资源:指在一段时间内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的资源。

14.虚拟性:指通过某种技术把一个物理设备变成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其实现通过分时

使用的方法。

15.共享:指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内存中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二.填空

1.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第一次扩充。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 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接口有命令接口、程序接口、图形用户接口

3.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在单处理机情况下多道程序环境中的各道程序,宏观上它们是并行

运行,微观上则是串行执行。操作系统是一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的对各类作业进行调度,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

5.分时操作系统是按照时间片为每个用户分配处理机的。实时控制系统和实时信息处理系

统是实时操作系统的两种应用。

6.网络操作系统的模式有:客户/服务器C/S(Client/Server)模式和对等(Peer-to-Peer)模式。

7.并发、共享、虚拟、异步性构成了操作系统的特征。8. 除从硬件的角度外,扩充内存可采用虚拟技术。将外存作为内存来使用。

9 程序的并发执行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程序或程序段可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同时执行。

10.从资源管理的观点看,OS 是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OS 的主要功能是针对处理机, 存储器, I/O 设备及文件等四类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11. 多道批处理系统与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是操作系统的三种基本类型。

12.在操作系统中,存储器管理主要包括:内存分配,内存保护,地址映射和内存的扩充。

13.对处理机的分配和运行都是以进程为基本单位的。所以对处理机的管理就转化为对进城的管理,它包括:进程控制 、进程同步、进程通信 及 调度

三、选择题

1. 以下属于操作系统的是:

a )ie 浏览器

b )dos

c )宏汇编

d )word 字处理软件

2. 以下属于单任务单用户的操作系统是unix b )dos c )windows xp d )os/2

3. 能在微机、工作站、小型机及大型机上运行的OS 是unix b )dos c )windows 95 d )Macintosh OS

四、问答题

1、就以下几方面比较分布式OS 与网络OS

2.何为脱机的I/O 和联机的I/O?

脱机的I/O 是指不需要主机干预的I/O ;联机的I/O 是指I/O 传输需要主机干预。

第二章 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一、名词解释

1.原语 是指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用来实现某个特定操作的一个过程。原语的执行具有原子

性,即原语在执行过程中不能被分割。操作系统内核中含有许多原语,它们运行 分布式OS 网络OS

性 OS 均匀分布在各节点,OS 的处理、控制功能分布在各节点 有分布处理功能,控制集中在某(个)些主机或服务器

任务分派到各处理单元并行执行 网络上节点计算机只处理自己的任务 透

物理位置、并发控制、系统故障对用户透明 操作实现上对用户透明 共

各站点的软硬件资源对系统中所有用户共享 共享资源大多是主机或服务器的资源 健

性 通过容错技术实现系统重构,可用性和可靠性高 有潜在的不可靠性,重构功能弱

在系统状态下。

2.进程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是一个活动的实体,它有数据,程序段和进程控制块构成,

是有生命周期的

3.内核通常将一些与硬件紧密相关的模块(诸如中断处理程序,各种常用设备的驱动程

序),以及运行频率较高的模块(诸如时钟管理、进程调度以及许多模块公用的

一些基本操作)都安排在紧靠硬件的软件层次中,并使它们常驻内存,以便提高

OS的运行效率,并对它们加以保护。通常把这一部分称为OS的内核。

4.前驱图描述进程执行顺序的有向图。

5.进程控制块PCB 存放进程的管理和控制信息的数据结构,由进程标识符,处理机状态

和进程调度和控制信息组成。

6.系统态也叫管态或核心态。它具有较高的特权,能执行一切指令,访问所有寄存器和

存储区。通常,操作系统内核就运行在系统状态下。

7.用户态用户态,也叫目态。是一种具有较低特权的执行状态。它只能执行规定的指令、

访问规定的寄存器和存储区。通常用户程序都运行在用户态。

8.线程是比进程更小的实体,引入线程后,进程只是拥有资源的基本单位,而不是一个

可执行的实体;每个线程都是一个可执行的实体,即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是线程。

二.填空

1.程序顺序执行时所表现的特征有:顺序性、封闭性、可再现性

2.并发执行失去封闭性的原因是共享资源的影响

3. 由程序段、数据段及进程控制块三部分构成了一个进程的实体。

4.进程的基本状态有:新(New)状态、就绪(Ready)状态、执行状态、阻塞(Block) ( “等待”“睡眠”)状态、终止(Terminated)状态。

5.系统态和用户态是处理机的两种执行状态

6.PCB的组织方式:链表方式、索引表方式。

7.进程控制是操作系统的内核通过原语来实现的。8.进程控制包括:进程创建、进程撤消、

进程阻塞、进程唤醒。

9.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实体,是被系统独立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

三、选择题

1.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前驱图是用来描述程序段或进程之间执行的先后次序关系

B.前驱图中不能有环路。

C.前驱图中可以有环路。

D.前驱图只是用来描述进程的家族关系的。

2.关于进程与程序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A.进程和程序没有本质的区别

B.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

C.进程可以在计算机之间迁移,而程序不能。

3.以下同时支持用户级线程和内河支持线程的操作系统是:

A.informix数据库管理系统;

B.OS/2操作系统

C.Solaris操作系统

D.dos

操作系统作业(1-4)答案

操作系统作业(1-4)答案

操作系统作业 (第一章—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 1 在计算机系统中配置操作系统的目的是【】。 A 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功能 B 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C 合理组织工作流程以提高系统吞吐量 D 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 2 在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有效提高CPU、内存和I/O设备的【】。 A 灵活性 B 可靠性 C 兼容性 D 利用率 3 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发生。 A 在同一时刻 B 一定不在同一时刻 C 在某一时间间隔内 D 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4 以下不属于衡量操作系统性能指标的是【】。 A 作业的大小 B 资源利用率 C 吞吐量 D 周转时间 5 下列选项中,操作系统提供给应用程序的接口是【】。 A 系统调用 B 中断 C 函数 D 原语 6 在分时系统中,当用户数为50时,为了保证响应时间不超过1s,选取的时间片最大值为【】。 A 10ms B 20ms C 50ms D 100ms 7 假设就绪队列中有10个就绪进程,以时间片轮转方式进行进程调度,如果时间片为180ms,切换开销为20ms。如果将就绪进程增加到30个,则系统开销所占的比率为【】。 A 10% B 20% C 30% D 90% 8 中断系统一般由相应的【】组成。 A 硬件 B 软件 C 硬件和软件 D 固件 9 以下工作中,【】不是创建进程所必须的。 A 创建进程的PC B B 为进程分配内存 C 为进程分配CPU D 将PCB插入就绪队列 10 系统中有5个用户进程且CPU工作于用户态,则处于就绪状态或阻塞状态的进程数最多分别为【】。 A 5,4 B 4,0 C 0,5 D 4,5 11 如果系统中有n个进程,则就绪队列中进程的个数最多为【】。 A 1 B n-1 C n D n+1

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 3、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移动技术有什么优点?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要做哪些工作? 答:消除外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回收后,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都很小,不足以满足程序分配重内存的要求,但总和可以满足程序的分配要求.通过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在内存中移动程序,把所有空闲碎片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闲空间放在内存一端,就可以满足分配的要求 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需要修改被移动进程的地址信息,还要复制进程空间;而且在移动时必须停止所有其他程序的运行。 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时,假定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依次为32K ,10K ,5K ,228K ,100K 。现有五个作业J1,J2,J3,J4和J5。它们各需主存1K ,10K ,108K ,28K 和115K 。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1~J5的次序全部装入主存吗?你认为按怎样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答: (1)不行。 (2) 以J1,J2,J3,J5,J4 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以上述顺序模拟装入过程列表如下: 6、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因为段是按逻辑意义来划分的,可以按段名访问所以段式存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内存信息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内存保护。 段式管理的保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址越界保护法,另一种是存取方式控制保护法。

具体措施有: (1)利用段表及段长来实现段的保护,防止程序执行时地址越界。 (2)存取权限保护法:在段表中设有“存取权”一项,可对程序的保护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3)存储保护键保护: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还采用存储保护键保护。 地址越界保护是利用表中的段长项与虚拟地址中的段内相对地址比较进行的。若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系统就会产生保护中断。不过,在允许段动态增长的系统中,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是允许的。为此,段表中设置相应的增补位以指示是否允许该段动态增长。 建立存取控制指在段表的每个表目中,除指明段长以外,还增加“存取方式”一项。这种段的保护,对非共享段来说,主要是用来指示程序设计的错误。而对于共享段来说,则显得特别重要。 采取存取保护键。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的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除了段保护之外,还采用存储保护键。因为这种保护对I/O通道十分有效。 总之,在一个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通过建立段表,施加存取控制,以及设置存储保护键等,可以提供一个多级的存储保护体系。 10、有一个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案,用户区内存为512K,分配时截取空闲块的前半部分(小地址部分)。初始时内存全部空闲。系统执行如下申请、释放操作序列。 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申请50K,申请90K (1)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2)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3)若随后又申请80K,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结果?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执行申请释放序列后,结果如下: a、如果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90k 10k 400k 112k b、如果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40k 60k 450k 62k c、若继续申请80k 如果之前采用首先适应算法,则直接分配起始地址为400k的连续80k空间 如果之前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需要首先采用拼接技术对空闲空间进行合并,然后在合并后的空闲空间中分配连续80k空间。 在上述情况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却导致后来的内存直接分配失败而不得不进行内存空间整理。这说明最佳适应算法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够保持大块连续的空闲空间。 11、假如一个程序的段表如下: 段号状态位段起始地址段长存取控制 0 0 100 40 W

(完整版)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

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5.何谓脱机I/O和联机I/O? 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11.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20.试描述什么是微内核OS。 答:(1)足够小的内核;(2)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3)应用机制与策略分离原理;(4)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25.何谓微内核技术?在微内核中通常提供了哪些功能? 答:把操作系统中更多的成分和功能放到更高的层次(即用户模式)中去运行,而留下一个尽量小的内核,用它来完成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核心功能,称这种技术为微内核技术。在微内核中通常提供了进程(线程)管理、低级存储器管理、中断和陷入处理等功能。 第二章进程管理 2. 画出下面四条语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 b;S4=w:=c+1; 答:其前趋图为: 7.试说明PCB 的作用,为什么说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答:PCB 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成为能与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OS是根据PCB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11.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19.为什么要在OS 中引入线程?

华师操作系统作业答案

华师操作系统作业答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华师《操作系统》作业答案名词解释: 进程: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它是操作系统的动态执行的基本单元。在传统的操作系统中,进程既是基本的分配单元也是基本的执行单元。 长期调度:按照某种原则从磁盘某些盘区的作业队列和交互作业中选取作业进入主存,并为作业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和作业完成后的善后工作。 死锁:一组进程中,每个进程都无限等待被该组进程中另一进程所占有的资源,因而永远无法得到的资源,这种现象称为进程死锁,这一组进程就称为死锁进程。若死锁发生,会浪费大量系统资源,甚至导致系统崩溃。 SPOOL系统:spool系统是通过共享设备来模拟独点型设备的动作,使独点型设备成为共享设备从而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这种技术被称为虚拟设备技术,实现这一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被称为SPOOL系统,或称为假脱机系统。 绝对地址:——是指存储控制部件能够识别的主存单元编号(或字节地址),也就是主存单元的实际地址。 综合分析题

第6题: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采用最佳页面置换算法时,假如一个作业的 作业的页架数为3时,试 写出页面调度的过程,并 计算缺页次数 答:页数为三,先把前三个页面装进去,7,0,1,发生3次缺页次数;下一个 是2,按照最佳置换,应该把7拿出去,变成2,0,1,累计4次缺页次数;下 一个是2,在内,不动,不发生缺页;下一个是0,在内,不动,不发生缺页; 下一个是3,应该把1拿出去,变成2,0,3;。。。。。。。;依次往下推; 累计发生9次缺页。 第7题据所给出的参数,请分析操作系统的不同调度算法,计算并填写下表中 空白的地方。 答案: 第8题请画出进程的五种基本状态及其转换过程,并作相应解释 运行状态(Running):进程占用处理器资源;处于此状态的进程的数目小于等于 处理器的数目,在没有其他进程可以执行时(如所有进程都在阻塞状态),通常 会自动执行系统的空闲进程 2)就绪状态,进程已获得进程可以按多个优先级别划分队列,例如,当一个进 程由于是境片用完而过入就绪状态时,排入低优先级队列,当进程由I/Or操作 完成而进入就绪状态时,排入高优先级队列。 3)阻塞状态,当进程由于等待I/O气操作或进程同步等条件而暂停运行时,它 处于阻塞状态。

《操作系统实用教程》课后题参考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 一、填空题 1.软硬件资源、系统软件、用户 2.处理机、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文件资源;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 3.分时(或多用户、多任务)单用户(或单用户、单任务) 4.分时OS 时间片轮转批处理OS 吞吐率实时OS 实时性和可靠性 5.命令接口系统调用 6.系统调用 二、选择题 三、简答题 1.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虚拟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2.硬件的改进导致操作系统发展的例子很多,内存管理支撑硬件由分页或分段设施代替了界寄存器以后,操作系统中便增加了分页或分段存储管理功能。图形终端代替逐行显示终端后,操作系统中增加了窗口管理功能,允许用户通过多个窗口在同一时间提出多个操作请求。引进了中断和通道等设施后,操作系统中引入了多道程序设计功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有力地推动着操作系统的发展,例如,计算机由单处理机改进为多处理机系统,操作系统也由单处理机操作系统发展到多处理机操作系统和并行操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分布式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随着信息家电的发展,又出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 3.在一段时间内,内存中能够接纳多道程序的系统称为多道程序系统。 单道程序环境下处理器的利用率很低,当程序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处理器空闲,同时外部设备的利用率也很低,引入多道程序系统以后,整个计算机的利用率得到了提高。4.允许多个联机用户同时使用一台计算机系统进行计算的操作系统称为分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具有以下特性: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和交互性。 实时操作系统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够接收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来控制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对处理时间和响应时间要求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多路性、独立性和交互性,整体性强。 5.分时操作系统和批处理操作系统虽然有共性,它们都基于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但存在下列不同点: ●追求的目标不同。批处理系统以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作业吞吐率为目标;分时系 统则要满足多个联机用户立即型命令的快速响应。 ●适应的作业不同。批处理系统适应已经调试好的大型作业;而分时系统适应正在调 试的小作业。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 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不实时系统迚行比较。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第二章 2. 画出下面四条诧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b;S4=w:=c+1; 8.试说明迚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 (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 (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 (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完整版)操作系统第二章作业答案

第二章作业 1.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为了实现并发进程中的合作和协调,以及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在进程管理方面要做哪些工作? 答:为了从变化角度动态地分析研究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真实的反应系统的独立性、并发性、动态性和相互制约,操作系统中不得不引入进程的概念。 为了防止操作系统及其关键的数据结构如:PCB等,受到用户程序破坏,将处理机分为核心态和用户态。对进程进行创建、撤销以及在某些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控制。 2.试描述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状态改变时,操作系统进行进程切换的步骤。答:分为两种情况: (1):运行状态就绪状态:根据进程的自身的情况插入到就绪队列的适当位置,系统收回处理及转入进程调度程序重新进行调度。 (2):运行状态→阻塞状态:系统会调用进程调度程序重新选择一个进程投入运行。 3.现代操作系统一般都提供多任务的环境,是回答以下问题。 为支持多进程的并发执行,系统必须建立哪些关于进程的数据结构? 答:系统必须建立PCB。 为支持进程的状态变迁,系统至少应该供哪些进程控制原语? 答:阻塞、唤醒、挂起和激活原语。 当进程的状态变迁时,相应的数据结构发生变化吗? 答:会根据状态的变迁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将进程PCB中进程的状态从阻塞状态改为就绪状态,并将进程从阻塞队列摘下,投入到就绪队列中。 4.什么是进程控制块?从进程管理、中断处理、进程通信、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及存储管理的角度设计进程控制块应该包含的内容。 答:PCB:描述进程本身的特征、状态、调度信息以及对资源占有情况等的数据结构,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识。 进程控制块所包含的内容: ①进程信息描述;②CPU信息状态;③进程调度信息;④进程控制和资源占用信息。 5.假设系统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300ms轮换一次,CPU在进程切换时所花费的时间是10ms,试问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多少? 解:P=(10*10)/[(300+10)*10]=3.2% 6.试述线程的特点及其与进程之间的关系。 答:线程的特点:是被独立分派和调度的基本单位。线程与进程的关系: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是进程内的一个实体;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但至少必须有一个线程。

操作系统第5章练习题

第5章设备管理 5.1 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为什么要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缓冲? 答:①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②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③提高CPU和I/O设备的并行性。 【例2】设备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设备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一个或多个I/O设备,以实现I/O设备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它是CPU和I/O设备之间的接口,它接收从CPU发出的命令,并控制I/O设备工作。 设备控制器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⑴接收和识别命令。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并识别这些命令。 ⑵数据交换。指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⑶地址识别。系统中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地址,设备控制器必须能够识别它所控制的每个设备的地址。 ⑷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控制器应记下设备的状态供CPU了解。 ⑸数据缓冲。由于I/O设备的速度较低而CPU和内存的速度较高,故在控制器中可以设置一缓冲。以缓和I/O设备和CPU、内存之间的速度矛盾。 ⑹差错控制。设备控制器还兼管对由I/O设备传来的数据进行差错检测。 【例3】什么是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设备驱动程序是I/O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将接收到的抽象要求转换为具体要求。 ②检查用户I/O请求的合法性,了解I/O设备的状态,传递有关参数,设置设备的工作方式。 ③发出I/O命令,启动分配到的I/O设备,完成指定的I/O操作。 ④及时响应由控制器或通道发来的中断请求,并根据其中断类型(正常、异常结束的中断或其他类型中断)调用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⑤对于设置有通道的计算机系统,驱动程序还应能够根据用户的I/O请求,自动地构成通道程序。 【例4】什么叫设备独立性?怎么实现设备独立性? 答:设备独立性的含义是: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为了实现设备的独立性,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逻辑设备名和物理设备名两个概念。在实现了设备独立性的系统中,I/O进程申请设备是以逻辑设备名申请的。 【例5】设备分配算法有哪些? 答:在设备管理中设备的分配算法比较简单,主要有两种算法: ①先来先服务算法。当有多个进程申请一个设备时,该算法根据进程申请设备的先后次序,将这些进程排列成一个设备请求队列,设备分配程序总是把设备首先分配给队首进程。

【精选】操作系统思考题

习题一 1 ■面述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层次结构. 2.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可分成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答:软件和硬件。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硬件CPU 内存条、外部I/O 设备,以及系统总线。 3?什么是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发送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并合理组织 计算机工作流程和为用户方便而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A.方便用户使用; B.扩充机器功能; C.管理各类资源; D.提高系统效率; E.构筑开放环境。 4. 操作系统如何实现计算与操作过程的自动化? 答: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类: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能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 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 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和批处理多道系统。 单道系 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 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 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 各个 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缩短作业时 间,提高系统吞吐率。 5. 操作系统要为用户提供哪些基本的和共性的服务? 答: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基本和共性服务有: 1 )创建程序和执行程序。2)数据I/O 和信 息存取。3)通信服务。4 )差错检测和处理。为了保证自身高效率、高质量地工作,使得多 个应用程序能够有效地共享系统资源, 提高系统效率,操作系统还具备其他一些功能: 资源 分配、统计、保护等。 6. 试述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各种用户接口。 答:操作系统通过程序接口和操作接口将其服务和功能提供给用户。 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 用组成,在应用程序中使用“系统调用” 可获得操作系统的低层服务, 访问或使用系统管理 的各种软硬件资源,是操作系统对外提供服务和功能的手段;操作接口由一组命令和(或) 作业控制语言组成,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组织和控制作业执行的手段。 计算机系统 答: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 应用软件 r 操作系统 系统软件; L 其他系统献件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

操作系统作业参考答案及其知识点 第一章 思考题: 10、试叙述系统调用与过程调用的主要区别? 答: (一)、调用形式不同 (二)、被调用代码的位置不同 (三)、提供方式不同 (四)、调用的实现不同 提示:每个都需要进一步解释,否则不是完全答案 13、为什么对作业进程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 答:批处理时提交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由系统操作员把作业按照调度策略,整理为一批,按照作业说明书来运行程序,没有用户与计算机系统的交互;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可以使CPU和外设并行工作,当一个运行完毕时系统自动装载下一个作业,减少操作员人工干预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18、什么是实时操作系统?叙述实时操作系统的分类。 答:实时操作系统(Real Time Operating System)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能接收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处理的结果又能在规定时间内来控制监控的生产过程或对处理系统做出快速响应,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 有三种典型的实时系统: 1、过程控制系统(生产过程控制) 2、信息查询系统(情报检索) 3、事务处理系统(银行业务) 19、分时系统中,什么是响应时间?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响应时间是用户提交的请求后得到系统响应的时间(系统运行或者运行完毕)。它与计算机CPU的处理速度、用户的多少、时间片的长短有关系。 应用题: 1、有一台计算机,具有1MB内存,操作系统占用200KB,每个用户进程占用200KB。如果用户进程等待I/0的时间为80%,若增加1MB内存,则CPU的利用率提高多少? 答:CPU的利用率=1-P n,其中P为程序等待I/O操作的时间占其运行时间的比例1MB内存时,系统中存放4道程序,CPU的利用率=1-(0.8)4=59% 2MB内存时,系统中存放9道程序,CPU的利用率=1-(0.8)9=87% 所以系统CPU的利用率提高了28% 2、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先开始做,程序B后开始运行。程序A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打印100ms,再计算50ms,打印100ms,结束。程序B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输入80ms,再计算100ms,结束。

操作系统第五章

一.在一个采用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的系统中,有一用户作业,它依次要访问的字地址序列是:115,228,120,88,446,102,321,432,260,167,若该作业的第0页已经装入主存,现分配给该作业的主存共300字,页的大小为100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FIFO调度算法将产生____ 次缺页中断,依次淘汰的页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页中断率为_____ 。(2)按LRU调度算法将产生____ 次缺页中断,依次淘汰的页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页中断率为_____ 。答案: (1)按FIFO调度算法将产生5次缺页中断;依次淘汰的页号为:0,1,2; 缺页中断率为:5/10=50% (2)按LRU调度算法将产生6次缺页中断;依次淘汰的页号为:2,0,1,3; 缺页中断率为:6/10=60% 二、在一份页存储管理系统中,逻辑地址长度为16位,页面大小为4096字节,现有一逻辑地址2F6AH,且第0,1,2页依次存放在物理块5,10,11中,问相应的物理地址为多少? 答: 由题目条件可知,本分页存储管理系统的逻辑地址结构中页号P用高4位表示,页内位移W用低12位表示。因此逻辑地址2F6AH的二进制表示如下:0010 111101101010,由此可知逻辑地址2F6AH的页号为2,该页存放在第11号物理块中,用十六进制表示块号为B,所以物理地址为BF6AH。 三、下表给出某系统中的空闲分区表,系统采用动态分区管理策略。现有以下作业序列:96k,20k,200k。若用最佳适应算法和最先适应算法来处理这些作业序列,试问哪一种算法可以满足该作业序列的请求,为什么? 答:分析: 首次适应算法要求空闲分区按地址递增的次序排列,在进行内存分配时,总是从空闲分区表首开始顺序查找,直到找到第一个能满足其大小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然后,再按照作业大小,从该分区中划出一块内存空间分配给请求者,余下的空闲分区仍留在空闲分区表中。 最佳适应算法要求空闲分区按大小递增的次序排列,在进行内存分配时,总是从空闲分区表首开始顺序查找,直到找到第一个能满足其大小要求的空闲分区为止。如果该空闲分区大于作业的大小,则与首次适应算法相同,将剩余空闲区仍留在空闲区表中。 采用首次适应算法分配后的空闲分区表 分区号大小起始地址 1 12K 120K 2 10K 150K 3 5K 200K 4 122K 316K 5 96K 530K 最佳适应算法分配后的空闲分区表 分区号大小起始地址 1 12K 120K 2 10K 150K 3 5K 200K 4 18K 420K 四、在一个分段存储管理系统中,其段表如表1所示,试求表2中逻辑地址对应的物理地址是什么?

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

2.1 一类操作系统服务提供对用户很有用的函数,主要包括用户界面、程序执行、I/O操作、文件系统操作、通信、错误检测等。 另一类操作系统函数不是帮助用户而是确保系统本身高效运行,包括资源分配、统计、保护和安全等。 这两类服务的区别在于服务的对象不同,一类是针对用户,另一类是针对系统本身。 2.6 优点:采用同样的系统调用界面,可以使用户的程序代码用相同的方式被写入设备和文件,利于用户程序的开发。还利于设备驱动程序代码,可以支持规范定义的API。 缺点:系统调用为所需要的服务提供最小的系统接口来实现所需要的功能,由于设备和文件读写速度不同,若是同一接口的话可能会处理不过来。 2.9 策略决定做什么,机制决定如何做。他们两个的区分对于灵活性来说很重要。策略可能会随时间或位置而有所改变。在最坏的情况下,每次策略改变都可能需要底层机制的改变。系统更需要通用机制,这样策略的改变只需要重定义一些系统参数,而不需要改变机制,提高了系统灵活性。 3.1、短期调度:从准备执行的进程中选择进程,并为之分配CPU; 中期调度:在分时系统中使用,进程能从内存中移出,之后,进程能被重新调入内存,并从中断处继续执行,采用了交换的方案。 长期调度:从缓冲池中选择进程,并装入内存以准备执行。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它们执行的频率。短期调度必须频繁地为CPU选择新进程,而长期调度程序执行地并不频繁,只有当进程离开系统后,才可能需要调度长期调度程序。 3.4、当控制返回到父进程时,value值不变,A行将输出:PARENT:value=5。 4.1、对于顺序结构的程序来说,单线程要比多线程的功能好,比如(1)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2)从键盘输入一个大写字母,将它改为小写字母输出。

操作系统作业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课程作业 (2013年春)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学校: 日期:

作业一:作业管理 1、有三道程序A、B、C在一个系统中运行,该系统有输入、输出设备各1台。三道程序 A、B、C构成如下: A:输入32秒,计算8秒,输出5秒 B:输入21秒,计算14秒,输出35秒 C:输入12秒,计算32秒,输出15秒 问:(1)三道程序顺序执行的总时间是多少? (2)充分发挥各设备的效能,并行执行上述三道程序,最短需多少时间(不计系统开销)?并给出相应的示意图。 2、假设一个单CPU系统,以单道方式处理一个作业流,作业流中有2道作业,共占用CPU 计算时间、输入卡片数和打印输出行数如下: 其中,卡片输入机速度为1000张/分钟,打印机输出速度为1000行/分钟,试计算:(1)不采用spooling技术,计算这两道作业的总运行时间(从第1道作业输入开始到最后一个作业输出完毕)。 (2)如采用spooling技术,计算这2道作业的总运行时间(不计读/写盘时间),并给出相应的示意图。

作业二:进程管理 1、 请写出两程序S1和S2可并发执行的Bernstein 条件。 2、 有以下5条语句,请画出这5条语句的前趋图。 S1:y=x+1 R(x) W(y) S2:c=f-w R(f,w) W(c) S3:d=r-y R(r,y) W(d) S4:x=a+b R(a,b) W(x) S5:r=c+y R(c,y) W(r) 3、 设在教材第62页3.6.4节中所描述的生产者消费者问题中,其缓冲部分为m 个长度相等 的有界缓冲区组成,且每次传输数据长度等于有界缓冲区长度以及生产者和消费者可对缓冲区同时操作。重新描述发送过程deposit(data)和接收过程remove(data)。 P P P i P .. .. 1 2 i k 4、 设有k 个进程共享一临界区,对于下述情况,请说明信号量的初值、含义,并用P ,V 操作写出有关互斥算法。 (1) 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 (2) 一次允许m (m

Linux操作系统实用教程试题一及答案

Linux操作系统实用教程试题一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Linux系统是一个()的操作系统。 A.单用户、单任务 B.单用户、多任务 C.多用户、单任务 D.多用户、多任务 2.Red Hat Linux 9系统中用户默认的Shell是()。 A.bash B.ksh C.csh D.sh 3.如果忘记了ls命令的用法,可以采用()命令获得帮助。 A.?ls B.help ls C.man ls D.get ls 4.要给文件file1加上其他人可执行属性的命令是()。 A.chmod a+x file1 B.chown a+x file1 C.chmod o+x file1 D.chown o+x file1 5.使用$cd ~命令后,会进入( ) 目录。 A. / B. ~ C.用户的主目录 D. /tmp 6.添加用户“user”的命令是()。 https://www.doczj.com/doc/4715855069.html,er user https://www.doczj.com/doc/4715855069.html,eradd user C.add user D.adduser 7.删除用户“user”及其主目录下所有文件的命令是()。 https://www.doczj.com/doc/4715855069.html,erdel -p user https://www.doczj.com/doc/4715855069.html,erdel -r user https://www.doczj.com/doc/4715855069.html,erdel -a user https://www.doczj.com/doc/4715855069.html,erdel -z user 8.查看系统当中所有进程的命令是()。 A.ps all B.ps aix C.ps auf D.ps aux 9.配置主机网卡IP地址的配置文件是()。 A./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B./etc/sysconfig/network C./etc/resolv.conf D./etc/host.conf 10.指定系统主机名的配置文件是()。 A./etc/hosts B./etc/host.conf C./etc/sysocnfig/network D./etc/resolv.conf

操作系统第五章答案

第五章设备管理 1、试说明设备控制器的组成。P163 答:设备控制器的组成由设置控制器与处理机的接口;设备控制器与设备的接口;I/O 逻辑。 2、为了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间的通信,设备控制器应具备哪些功能?P162-P163 答:基本功能:接收和识别命令;数据交换;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地址识别;数据缓冲;差错控制。 3、什么是字节多路通道?什么是数组选择通道和数组多路通道?P164-P165 答:1、字节多路通道:这是一种按字节交叉方式工作的通道。它通常都含有许多非分配型子通道,其数量可从几十到数百个,每个子通道连接一台I/O 设备,并控制该设备的I/O 操作。这些子通道按时间片轮转方式共享主通道。只要字节多路通道扫描每个子通道的速率足够快,而连接到子通道上的设备的速率不是太高时,便不致丢失信息。2、数组选择通道:字节多路通道不适于连接高速设备,这推动了按数组方式进行数据传送的数组选择通道的形成。3、数组多路通道:数组选择通道虽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但它却每次只允许一个设备数据。数组多路通道是将数组选择通道传输速率高和字节多路通道能使各子通道(设备)分时并行操作的优点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通道。它含有多个非分配型子通道,因而这种通道既具有很多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又能获得令人满意的通道利用率。 4、如何解决因通道不足而产生的瓶颈问题?P166 答:解决“瓶颈”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增加设备到主机间的通路而不增加通道,就是把一个设备连接到多个控制器上,而一个控制器又连接到多个通道上。多通路方式不仅解决了“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因为个别通道或控制器的故障不会使设备和存储器之间没有通路。 5、试对VESA及PCI两种总线进行比较。P167 答:1、VESA 该总线的设计思想是以低价位迅速点领市场。VESA 总线的带宽为32 位,最高传输速率为132Mb/s。VESA 总线仍存在较严重的缺点,它所能连接的设备数仅为2—4 台,在控制器中无缓冲,故难于适应处理器速度的不断提高,也不能支持后来出现的Pentium 微机。2、PC 随着Pentium 系列芯片的推出,PCI 在CPU 和外设间插入一复杂的管理层,用于协调数据传输和提供一致的接口。在管理层中配有数据缓冲,通过该缓冲可将线路的驱动能力放大,使PCI 最多能支持10 种外设,并使高时钟频率的CPU 能很好地运行,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32Mb/s。PCI 即可连接ISA、EISA 等传统型总线,又可支持Pentium 的64 位系统,是基于奔腾等新一代微处理器而发展的总线。 6、试说明推动I/O控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P167 答:在I/O 控制方式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宗旨,即尽量减少主机对I/O 控制的干预,把主机从繁杂的I/O 控制事务中解脱出来,以便更多地去完成数据处理任务。 7、有哪几种I/O控制方式?各适用于何种场合?P167-P170 答:1、程序I/O 方式:2、中断驱动I/O 控制方式:3、直接存储器访问(DMA)4、I/O 通道控制方式: 8、试说明DMA的工程流程。P170图要画 答:当CPU 要从磁盘读入一数据块时,便向磁盘控制器发送一条读命令。该命令被送到其中的命令寄存器(CR)中。同时,还须发送本次要将数据读入的内存起

2013年操作系统思考题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操作系统思考题
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论
1、 在计算机系统中,操作系统有哪两个重要作用 管理系统中软件硬件资源 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良好的服务(界面) 2、 根据操作系统的地位和作用,请给出操作系统的非形式化的定义。 负责启动和终止执行用户程序:启动过程?执行管理?结束处理,使得每个用户程序可 以很方便、灵活地启动和终止 在用户程序运行中,负责完成所有的硬件相关、和应用无关的工作:通过系统调用或中 断方式,调用或进入操作系统来完成用户的作业,为用户程序方便使用计算机提供统一 的帮助和管理 为用户对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提供现成的实用程序和相应的管理, 以便这些操作能够方 便、有效地完成。如文件复制、移动与删除,磁盘目录管理,磁盘格式化等 改善工作的效率和安全问题,使得计算机系统的各个部分和整个计算机系统得以高效、 安全使用 3、 操作系统引入的目标是什么? 4、 什么叫做“假脱机”? 作业由读卡机到磁带机的传输、结果由磁带机到打印机的传输,由通道完成,这种非联 机、也非脱机的方式。 5、 多核系统主要需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1、并发控制:单处理机和单核系统的并发控制是在指令级,多处理机和多核的并 发控制是在指令周期级别上; 2、调度:如何合理安排多线程在多处理机或多核上运行,以达到更高的性能。 6、 操作系统有哪四个特征?其中哪两个是基本特征? 程序并发性, 资源共享性, 资源虚拟性, 不确定性(异步性) 7、 程序的并发性具体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多个用户程序并发;OS 程序与用户程序并发. 多个程序在宏观上同时向前推进 并发(concurrent) vs. 并行 (parallel) 8、 程序并发和并行有什么区别? 幷發的實質是一個物理 CPU(也可以多個物理 CPU)在若干道程序之間多路復用,并發 性是對有限物理資源强制行駛多用戶共享以提高效率。 實現幷發技術的關鍵之一是如何對系統內的多個活動(進程)進行切換。 并行性指的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件或活動在同一時刻發生。在多道程序環境下,并行 性使多個程序同一時刻可在不同 CPU 上同時執行。

操作系统第五章复习资料

第五章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般大型计算机系统中,主机对外设的控制可通过通道、控制器和设备三个层次来实现。从下述叙述中选出一条正确的叙述。()(1)控制器可控制通道,设备在通道控制下工作; (2)通道控制控制器,设备在控制器控制下工作; (3)通道和控制器分别控制设备; (4)控制器控制通道和设备的工作。 2、从下面关于设备属性的叙述中,选择一条正确的论述。()(1)字符设备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可寻址的,即能指定输入时的原地址和输出时的目标地址;(2)共享设备是指在同一时刻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设备; (3)共享设备必须是可寻址的和随机访问的设备; (4)在分配共享设备和独占设备时,都可能引起进程死锁; 3、通道是一种特殊的(A),具有(B)能力。主机的CPU与通道可以并行工作,并通过(C)实现彼此之间的通信和同步。 A:(1)I/O设备;(2)设备控制器;(3)处理机;(4)I/O控制器 B:(1)执行I/O指令集;(2)执行CPU指令集;(3)传输I/O命令;(4)运行I/O进程C:(1)I/O指令;(2)I/O中断;(3)I/O指令和I/O 中断;(4)操作员 4、在I/O 设备控制的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推动因素是(A)。提高I/O速度和设备利用率,在OS中主要依靠(B)功能。使用户所编制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是由(C)功能实现的。 A:(1)提高资源利用率;(2)提高系统吞吐量;(3)减少主机对I/O控制的干预; (4)提高CPU与I/O设备的并行操作吃呢高度 B,C:(1)设备分配;(2)缓冲管理;(3)设备管理;(4)设备独立性;(5)虚拟设备5、磁盘属于(A),其信息的存取是以(B)为单位的;磁盘的I/O控制主要采取(C)方式;打印机的I/O控制主要采取(D)方式。 A:(1)字符设备;(2)独占设备;(3)块设备;(4)虚拟设备 B:(1)位(bit)(2)字节(3)帧(4)固定长数据块 C、D:(1)程序I/O方式;(2)程序终端;(3)DMA;(4)Spooling 6、在程序I/O方式中,对于输出设备,准备就绪是指(A)。 A:(1)输出缓冲区已空;(2)输出缓冲区已有数据;(3)输出设备已开始工作; (4)输出设备已收到I/O指令 7、在利用RS-232接口进行通信时,其通道速率为9.6kb/s (b为bit)。如果在通信接口中仅设置了一个8位寄存器作为缓冲寄存器,这意味着大约每隔(A)的时间便要中断一次CPU,且要求CPU必须在(B)时间内予以响应。 A,B:(1)80μs (2)0.1ms ;(3)0.8ms ;(4)1ms ;(5)8ms 8、假定把磁盘上一个数据块中的信息输入到一单缓冲区中的时间T为100μs,将缓冲区中的数据传送到用户区的时间M为50μs,而CPU对这一块数据进行计算的时间C为50μs。这样,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A);如果将单缓冲区改为双缓冲区,则系统对每一块数据的处理时间为(B)。 A,B:(1)50μs;(2)100μs;(3)150μs ;(4)200μs; (5)250μs 9、操作系统中采用缓冲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系统(A)的能力;为了使多个进程能有效地同时处理输入和输出,最好使用(B)。 A:(1)串行操作;(2)并行操作;(3)控制操作;(4)中断操作

操作系统思考题

习题一 2、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可分成哪几类?试举例说明。 答:软件与硬件。软件包括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硬件CPU、内存条、外部I/O设备,以及系统总线。3.什么就是操作系统?计算机系统配置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就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就是管理系统资源、控制程序执行、发送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与为用户方便而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A.方便用户使用;B、扩充机器功能;C、管理各类资源;D、提高系统效率;E、构筑开放环境。 4.操作系统如何实现计算与操作过程的自动化? 答:大致可以把操作系统分为以下几类: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与分布式操作系统。其中批处理操作系统能按照用户预先规定好的步骤控制作业的执行,实现计算机操作的自动化。又可分为批处理单道系统与批处理多道系统。单道系统每次只有一个作业装入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运行,多个作业可自动、顺序地被装入运行。批处理多道系统则允许多个作业同时装入主存储器,中央处理器轮流地执行各个作业,各个作业可以同时使用各自所需的外围设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系统吞吐率。 5.操作系统要为用户提供哪些基本的与共性的服务? 答: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基本与共性服务有:1)创建程序与执行程序。2)数据I/O与信息存取。3)通信服务。4)差错检测与处理。为了保证自身高效率、高质量地工作,使得多个应用程序能够有效地共享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效率,操作系统还具备其她一些功能:资源分配、统计、保护等。 6.试述操作系统所提供的各种用户接口。 答:操作系统通过程序接口与操作接口将其服务与功能提供给用户。程序接口由一组系统调用组成,在应用程序中使用“系统调用”可获得操作系统的低层服务,访问或使用系统管理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就是操作系统对外提供服务与功能的手段;操作接口由一组命令与(或)作业控制语言组成,就是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组织与控制作业执行的手段。 7.什么就是系统调用?可分为哪些类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