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给水泵检修作业指导

给水泵检修作业指导

给水泵检修作业指导
给水泵检修作业指导

大唐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给水泵检修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1.1规范检修行为,确保给水泵修后达到原设计要求。

1.2本作业指导书为所有参加本项目的工作人员所共同遵循的质量保证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上海水泵厂生产的FK5D32LI型水泵标准检修。

3 职责

3.1 工作负责人职责:组织得当、分工明确,对安全和质量负责,指定专人做好记

录,确保记录真实、准确。

3.2 监护人职责:按安规要求对检修工的安全进行监护。

3.3 其他工作人员职责:按安规要求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认真完成工作负责人布置的任务。

3.4 质检员职责:负责项目质量验收、签证。

4 人员资质及配备

4.1 专责检修工1名:具有从事水泵专业五年以上工作经验,通过厂部组织的安规考试及拥有检修上岗资格证,熟悉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具备较高的转动机械检修技能的资质或条件。

4.2 检修工3名:具有从事水泵专业三年以上工作经验,通过厂部组织的安规考试及拥有检修上岗资格证,了解设备结构与工作原理,具备基本的转动机械检修技能的资质或条件。

4.3 其他:行车司机和起重工各1名,具有通过厂部组织的安规考试及拥有特种检修上岗资格证的资质或条件。

5 检修内容(或流程)

本给水泵的检修作业内容包括给水泵抽芯包及水泵本身的解体检修。

5.1 给水泵检修的准备工作。

5.2抽出芯包。

5.3芯包解体。

5.4检查、更新和修理及清洗各零部件。

5.5芯包组装。

5.6芯包回装。

5.7小汽轮机与给水泵找中心。

5.8靠背轮检查及装复。

5.9装复各连接管道及仪器仪表。

6 质量标准

6.1导叶紧固蝶形弹簧不变形、无裂纹、所有螺杆无裂纹,螺纹完好、套装松紧适度。

6.2齿轮联轴器齿面啮合均匀,无严重磨损,光洁平整无毛刺。联轴器喷油管清洁畅通。

6.3泵壳表面光洁,无裂纹,无吹蚀,各密封面平整无沟槽。叶轮、导叶轮流道光滑,密封环处无严重磨损,叶轮两端面与轴线垂直,平面光洁平整,无吹蚀。泵轴表面光洁无吹蚀、裂纹、丝扣完好。

6.4轴承清洁、无锈垢杂质、轴瓦、推力瓦块合金无夹渣、气孔、凹坑、裂纹、脱胎。

6.5泵轴弯曲度及推力盘瓢偏≤0.02mm。转子小装测量:传动端密封轴套处、各级叶轮密封环处、平衡轴套处、自由端密封轴套处径向晃度均≤0.05mm。

6.6轴径的椭圆度和不柱度应小于0.02MM(要改为mm),轴的径向晃度应小于0.03 mm,轴的弯曲度不大于0.02MM。

6.7叶轮和挡套等套装件的内径与轴的配合间隔,一般为0.03∽0.05MM,最好在0.03MM以内。

6.8平衡盘的端面瓢偏一般不大于0.02MM,表面光洁。

6.9各级叶轮进出口侧密封环径向总间隔(0.49~0.41)mm;轴向间隔4MM。

6.10平衡鼓与平衡轴套径向总间隔(0.49~0.41)mm。

6.11自由端、传动端密封套与衬套径向总间隔(0.48~0.41)mm。自由端、传动端轴承内侧和外侧挡油环径向总间隔(0.41~0.35)mm。自由端、传动端轴承顶部间隔

(0.215~0.14)mm。自由端、传动端轴承盖紧力(0.03~0.05)mm。

6.12大盖与末级导叶轴向间隔(1.23~2.27)mm,推力轴承间隔0.4≯0.50MM,转子总窜量8MM。

6.13轴瓦与轴颈接触角30-45℃,接触面积≥75%斑点状均匀分布。主、副推力瓦块及固定环厚度偏差≤0.02mm。推力瓦块接触面≥75%斑点状均匀分布。

6.14泵体膨胀纵向键两侧总间隔各为(0.08~0.10)mm,泵体膨胀纵向键顶部间隔5MM。

7 引用文件

7.1大唐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00MW汽轮发电机组检修规程》。

7.2上海电力修造总厂和上海水泵厂生产的调速给水泵组使用说明书和图纸。

7.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5011-92。

7.5国家电力公司《电力生产安全规程》。

7.6大唐XXXX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00MW汽轮发电机组运行规程》。

11.1给水泵检修的准备工作。

11.1.1准备有关的工器具、量具、备品备件及有关图纸、记录表格。

11.1.2开工前与运行人员一起到现场检查安措,确知安措到位并通知电气及热工人员拆除有关的接线。

11.2给水泵抽芯包

11.2.1

拆除水泵联轴器防护罩,检查两靠背轮接口处有无记号,如无应打上记号。

11.2.2在抽芯包前,要求测量给水泵与小汽轮机的中心并做好记录。

11.2.3在给水泵筒体二侧轴承和轴密封壳体上拆下所有影响抽芯包工作的仪表和小口径管道,并拆下平衡室回水管和轴承的润滑油进出油管道,中间抽头管并取下抽头套管。11.2.4 注意敝开的管口用布包好或加堵板,以免杂物进入管内。

11.2.5拆下中分拉力环上与外筒体和进水室分别固定的定位销与内六角螺钉,随之卸下拉力环。

11.2.6用8个M16ⅹ70六角螺栓与螺母将“芯包拆装工具”中的支撑板固定在传动端轴承腔端面上,然后装上拆卸管和压板,用拉紧螺栓M20旋入泵轴中心轴孔,用螺母将拆卸管与泵转子之间定位固定。

11.2.7将滚轮保持架组件装到泵座传动端侧并用螺栓固定,安装时应注意台架垂直地置于拆卸管圆周的最低位置下方,调整滚轮支架高度各滚轮的对中度,直到滚轮与拆卸管圆周下方接触且处于中央,然后固定滚轮支架的高度位置。

11.2.8拆下大端盖上的主螺柱护罩,并用专用工具拆下主螺母(要对称的进行拆卸)。

11.2.9用4个固定螺栓M20ⅹ70将芯包托架装到大端盖上,然后将滚轮装置装到托架上,用螺栓和螺母将滑轨支架安装到泵座非传动端侧,调整水平调节螺钉,使滑轨与托架滚轮接触,为了便于调节螺钉的调整,建议在滑轨支架竖直支脚的下部地基上垫上钢板。11.2.10在大端盖上拧入起盖螺钉,将芯包顶出大筒体,再检查并确保芯包装拆支架上各挡块正确就位后,将芯包拉到第一挡块的位置。

11.2.11装上一级芯包拆卸延长管,翻下第一块挡块,将芯包拉到第二挡块位置;重复进行直到芯包拉到最终挡块的位置。并用起吊工具吊住芯包。

11.2.12从首级拆卸管上旋下第二级拆卸管,然后拆下首级拆卸管与传动端轴承之间的拉紧螺栓M20。

11.2.13吊开芯包并在维修现场用适当的支撑物支撑,拆卸用工具拆卸管及滑轨支架等仍保留在原来位置以等芯包的回装。

11.2.14一定要将筒体内给水泵的进出口管认真封堵好,以免引起其它杂物掉入管道内。

11.3芯包解体

11.3.1解体的准备工作

11.3.1.1在拆卸维修现场分别布置好水平及垂直支承搁架,行力将芯包吊至水平支承架上安放好,拆下吊具及吊耳和吊环,拆下大端盖上的托架和滚轮装置。

11.3.1.2将随机提供的“芯包组装工具”固定在芯包的进水室与端盖之间,调整工具中四根拉杆上的螺母,使得工具中“框架支架”端面与出水端盖的间距为635±0。10MM。并在框架支架上装上吊耳,在大端盖外端面上装上两个M30吊环。

11.3.2拆卸传动端径向轴承和机械密封

11.3.2.1用专用扳手拧松联轴器螺母并拆下(螺母螺纹为右旋的),用随机提供的“联轴器拆卸工具”拆下泵转子上的联轴器法兰,并与膜片,中间联轴节,精密螺栓,传动键等一起妥善存好。

11.3.2.2拆下传动端径向轴承盖和进水室之间的固定螺栓,螺母,然后拆下该轴承盖与轴承体之间的精密螺栓。

11.3.2.3松开轴承压盖上的固定螺钉,分别拆下轴承压盖,上半径向轴瓦,下半径向轴瓦。提出注意的是,径向轴承及油封环均是分件,其上下部及前后正反位置都不能互换,在拆卸时应确认各零件上的对号标志,如不易识别时应重新做好标记。

11.3.2.4拆下传动端轴承体与进水室之间的固定螺栓和螺母,并拆下这个轴承体,在轴上标记好甩油环的位置,然后松开紧定螺钉,从轴上拆下甩油环。

11.3.2.5从轴套上旋出定位螺母,拆下机械密封弹簧座上的内六角固定螺钉8-M16,然后将静环组件整体拉出。这样组件主要包括:弹簧座、弹簧、静环座、静环、静环套等,再从轴槽中取出定位分半卡圈,然后将动环组件整体拉出,这些组件主要包括:轴套、动环套、动环等。

11.3.3拆卸非传动端径向轴承、推力轴承和迷宫密封

11.3.3.1拆下在锁紧在非传动端轴承端盖中心处的双头螺柱M20×100及其螺母,在端盖上回装G3/4〞堵头。然后松开端盖上的螺栓,拆下这个端盖。

11.3.3.2拆下轴承盖与出水端盖,轴承盖与轴承体之间的固定螺栓、螺栓及定位锥销,在轴承盖上装上吊环螺钉后将轴承吊开,起吊时注意勿碰坏油封环。

11.3.3.3松开径向轴承压盖上的双头螺栓螺母和定位销,分别拆下轴承压盖、上半轴瓦、上半油封环。

11.3.3.4松开推力轴承压盖上的双头螺柱螺母和定位销,拆下这个压盖松开浮环ф90固定弹簧,取下上半浮环,在轴承体中开面的凹槽内取出固定测温电阻导线用的橡胶衬圈,并从轴承体外封线端子上解下该导线;松开推力瓦座调整垫片园周上的夹片螺钉,拆下夹片并仔细地从夹片处将测温导线取出,顺着推力轴瓦座放置好,便于随瓦座一同从推力轴承腔内退出。并拆除付推力瓦座。

11.3.3.5松开推力盘螺母(M64×2左),将推力盘加热至200℃左右即用随机配供的“推力盘拆卸工具”将推力盘拉出。拆取主推力瓦座,拆取方法与付推力瓦座相同,注意妥善保护好测温电阻及导线。

11.3.3.6拆下下半油封环和下半径向轴瓦,在轴上做好甩油环位置标记,然后拆下这个甩油环。松开轴承体与出水端盖之间的固定螺栓和螺母,将轴承体拆出,再松开轴承端盖上固定挡板的螺钉,依次拆出挡板和浮环ф100组件;在轴承体半圆糟内拆出下半浮环ф90。11.3.3.7从轴套上旋出定位螺母,拆下机械密封弹簧座上的内六角固定螺

11.5.4.8在确认各项数据检查无误后,再用定位销和螺栓将非传动端轴承体定位和固定在出水端面支架上,确认主轴及各轴瓦均干净后再装上非传动端径向轴承及推力轴承。然后初步装复非传动端轴承盖。

11.6芯包回装

11.6.1芯包回装的准备工作

11.6.1.1仔细检查芯包密封面和给水泵筒体密封面应平整、光洁、无径向沟痕;要用标准的平板对密封面进行着色法检查,在圆周方向的接触痕迹应无间断。

11.6.1.2仔细清理芯包表面和筒体内部各部,一定要用面粉团对各部位进行清理干净,并取出各种异物,注意在清理给水泵筒体时一定要防止异物掉入给水泵的进、出口管道内。

11.6.1.3在给水泵芯包和给水泵筒体上安装好不锈钢缠绕垫和不锈钢齿形垫。

11.6.2拆下非传动端轴承端盖上的中心堵头G3/4〞,将双头螺栓M20×100穿过该堵孔拧到轴端的中心孔内,然后装上螺母拧紧使其贴在端盖上,从而消除推力轴承的间隔。注意不需要把螺母拧得太紧,只要能消除间隔即可。用8个M16×70六角螺栓与螺母将“芯包拆装工具”中的支撑板固定在传动端轴承腔端面上,然后装上拆卸管和压板,用拉紧螺栓

M20旋入泵轴中心孔,用螺母将拆卸与泵转子之间定位固定。

11.6.2拆下芯包组装工具,在进水室法兰上装上吊耳,在大端盖圆周上部拧入M24吊环,然后装上适当的起吊工具吊住芯包至待装筒体的滑轨架上方,此时将托架及滚轮装置装到大端盖上,小心地放下芯包,使托架滚轮无撞击地的坐到滑轨上。

11.6.3将芯包拆装工具中的拆卸管延长杆全部旋合在一起,然后再将芯包传动端处的第一级拆卸管旋合,将延长杆搁置在滚轮保持架上,必要时可适当调整滚轮支架的高度和位置,使芯包呈轴线水平地靠在保持架上,调整时应注意:由于拆卸管的高度尺寸与进水室有关,而进水室与外筒体之间的间隔很少,当芯包进入筒体时有可能影响或损伤进水室或筒体密封面,因此原则上应以芯包退出筒体时滚轮保持架的高度作为基准,尽量不做调整。

11.6.4松开吊具,拆下吊环与吊耳,将芯包推入筒体,在推入过程中在低压侧遂级拆下伸至滚轮保持架外的各级拆卸管延长杆。在大端盖即将与筒体完全合扰之前,在筒体低压侧装上分半拉力环,并以拉力环销孔为基准调正芯包与筒体在圆周上的相互位置关系。然后用内六角螺钉将进水室与拉力环贴平,并紧固螺钉。

11.6.5用对称的4个M60×4主螺母将大端盖及芯包完全收入筒体。拆下大端盖上的托架,滚轮装置以及滚轮保持架、滑轨支架、拆卸管等随机拆卸工具,将非传动端轴承端盖中的的吊紧螺栓及螺母拧出卸下,换上G3/4〞管堵。

11.6.6在大端盖上其余16个主螺母全部拧上,然后用液力拉伸器将两两对称布置的主螺柱拉长后,用旋棒旋紧主螺母,但用液力拉伸器拉长主螺柱时应注意需对主螺柱二次加压,第一次加压压力为60MPA;第二次加压压力为75MPA,每次加压后均需将全部螺母顺序地旋紧一次,完毕后在主螺柱上旋上防护罩。

11.6.7将中间抽头套管从筒体的抽头孔中插入,直至第二级中段的抽头孔内。插入时注意一定要将套管内的垫子装好;再装上接管法兰用螺栓将该法兰把紧在筒体上,板手力矩为264N-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