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山市禅城区道路路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浅析

佛山市禅城区道路路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浅析

佛山市禅城区道路路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浅析
佛山市禅城区道路路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浅析

佛山市禅城区道路路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浅析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佛山市禅城区道路路网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道路;路网;现状;发展

1、佛山市禅城区道路网现状

现状禅城区道路网密度为1.82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主干路网密度0.65公里/平方公里。

从总体层面上看,禅城区道路交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快速、主干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尚未形成,主要对外交通方向上干线公路布置不足,与周边地区路网的衔接还不够顺畅。

目前,区内对外联系的快速路网只有佛山一环和佛山大道,区内的快速路网不够完善,尤其是东西向的快速路急需建设。与广州方向道路接口除季华路等级较高外,其他道路宽度不足以满足广佛(禅)交通联系。向西方向,南庄大道和季华路承担了过多的过境货运交通流,道路空气质量较差。目前,随着近期魁奇路的建设,东西向的对外联系将逐步完善。

2)东平水道两侧,尤其是张槎和南庄之间,缺乏连通的主干道路。

随着禅城区向西跨东平水道的发展,水道两侧的交通联系将更加紧密,目前,东平水道两侧只有季华路、南庄大道两条主干道联系,已经难以满足未来交通发展的要求。

3)主干道功能未区分专门的交通性过境道路和商业性道路,缺乏特色街道。

目前,禅城区的主干道路建设发展迅速,但道路建设中缺少对道路功能与角色的研究,未形成完善的交通组织系统。

从禅城区内各片区的交通特征看,各片区路网建设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与南海桂城交界地区

目前该地区道路交通秩序比较混乱,与桂城相连接的道路较少,道路状况较差,上下班交通高峰期交通比较拥挤。现状交接道路大都尚未打通,交通“瓶颈”现象严重。

2)旧城区

旧城区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街道网络,但随着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docx

构造地质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分支学科之一,以岩石圈的各种地质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组合形式及形成、发育、变形、破坏规律。一般根据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差异,分为狭义构造地质学和广义构造地质学。狭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对中、小型地质体的研究,主要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演化等。广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阔,从地壳演变至岩石圈结构,从重要造山带至板块边界,从显微构造到晶格错位,几乎涵盖了10_8?108cm的所有地质体。近代以来,构造地质学研究获得了空前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陆构造研究得到了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岩石圈的演化和三维岩石圈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陆动力学研究兴起。这些研究使得构造地质学在研究深度和研究广度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1.构造解析构造学本质上是对地质体变形和演化的认识,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主要研究方法是构造解析法。构造解析是对地质体空间关系和形成规律的分析解释,内容包括对地质体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气几何学解析是指对地质体的产状、规模、组合形式进行研究,进而概化为构造模式。运动学解析主要研究地质体在构造作用中发生的变形和位移。动力学解析是在几何学解析和运动学解析的基础上,反推构造应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分析和解释该研究区域的构造演化史。 2.研究现状步人20世纪后,构造地质学开始从形态描述逐渐进人对地质体的成因和力学分析研究中,由定性观察转入定量研究,由几何学研究转人运动学、动力学的领域。相关学科的新方法、新思路的引人,使得构造地质学获得了极大地进步,促进了构造地质学和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尤其20世纪60年代后,以板块构造为主的各种新理论的提出,促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2.1板块构造理论体系相关研究1968年前后,地质学家归纳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统一的角度提出了板块构造理论,该理论将固体地球表层在垂向上划分为刚性岩石圈和塑性软

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

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智能运输系统 导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或是正在大量投入财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交通状况恶化及其伴生的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有关的政府当局。交通运输对经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整个社会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日益增加。虽然世界各国政府已经或是正在大量投入财力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交通状况恶化及其伴生的安全事故、空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有关的政府当局。交通运输对发展的制约作用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于每个国家/地区,如何解决大城市周围地区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几乎成了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 交通量的持续增长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根本原因,而传统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资金、土地等稀缺资源的有限性又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道路基础设施是不可能无限扩展的;另一个就是限制交通流量,主要是通过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实现。这又分两个方面:一是控制车辆出行,如按车牌单、双号分别行驶,或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在很多年前已在一些交通繁忙路段实施鼓励两人以上的车辆优先行驶的规定;再就是控制汽车保有量,以高额的税、费甚至控制上牌等来限制汽车数量的发展。这些方法短期可以奏效,但有失公平、合理。如何更有效地使用现有交通运输网络就是人们试图寻找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希望通过增加技术含量的方法提高现有道路的利用率,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程度和道路使用的舒适性,智能运输系统因此应运而生。 所谓智能运输系统,就是集信息处理、通讯、控制、以及高科技的电子技术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中。它与传统的交通管理系统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将服务对象的重点由以往的管理者转向道路使用者,即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向道路用户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以减少交通堵塞,从而达到提高道路通过能力的目的。另外,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智能运输系统将道路管理者、用户、交通工具及设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纳于系统之中,提高了交通运输网络这个大系统的运行效率。 我国在智能运输系统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进行了一些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 在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方面,我国已有了不少实际成果,在局部地区形成了智能运输系统的雏形,或实现了智能运输系统的部分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是电子收费系统,全国已有不少省份或城市开始采用或试行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如广东省的佛山市,从1996年开始在该市周围的23个收费站点推行电子收费系统,提高了道路的通过能力,降低了空气污染。同样,在一些高等级公路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收费系统;结合交通工程在新建的高速公路旁一般都埋设了光纤等信号传输线路,有些还安装了车辆探测装置和可变式信息显示装置,便于其后的交通控制、管理和服务。此外,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同时,我国也开始与外国的厂商建立合资企业,生产智能运输系统的产品。 很显然,对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人口大国的中国来讲,修建更多道路的潜力有限,且道路网络的扩展会

南京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市道路交通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侯志勇 100321037 10艺术设计(单)环境艺术 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风景优美。古称金陵,简称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皖两省交界处,省西南部。东距市300余公里。东接省市、句容市,西邻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南接市(宣州区、郎溪县)、省市,北连省仪征市、省天长市。地跨长江两岸,南北最大纵距140余公里,东西最大横距80余公里,辖区总面积6598平方千米。市区东接省仪征市、市、句容市,西连省市来安县、南谯区、全椒县,市和县,马市金家庄区、花山区、雨山区、当涂县,北邻省天长市。市区面积484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13平方公里。 2004-2005年我市在党中央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指导下,加快了城市交通发展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地铁一号线、二号线正式运营,长江四桥很快通车,城市“井”字形快速环形成等一系列交通建设的完成,为我市的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与此同时,道路交通建设的问题也同样突出。 一、城市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城市交通现状 (1)居民出行:居民出行方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所有机动车出行方式比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行比例逐渐上升,私家车的出行比例急剧上升。 (2)机动车拥有量:自行车居首,电动车次之,私家车最后,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而货运以公路、水运为主。 (3)交通建设:围绕“一城三区”、重大基础设施、老城环境整治等,完成了以下主要建设项目:玄武湖隧道、赛虹桥立交桥等重点工程竣工;火车站站前广场竣工;地铁一号南延线;长江四桥工程进展顺利;宁杭高速公路段一期工程27.5公里竣工。以上项目的建设和完成,优化了市的空间布局和路网等级结构,减少了人流与车流相互冲突和干扰,促进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关于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和未来

市民之家参观实习感想 --关于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和未来6月28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武汉市市民之家,早在很久之前,我就对武汉的规划感兴趣了,特别听说习总书记参观了市民之家后,更是想去一次,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在市民之家的各个展厅,我了解到了很多城规方面的知识,令我兴奋的是,有很多都是我之前在书上看到过的,如“田园城市理论”,“雅典宣章”,“马丘比丘宣章”等等。看到它们可在墙上,不由对城规更加喜爱。 参观了【城市印象大厅】、【城市历史展区】、【未来城市展区】、【总体规划展区】等几个展区后,我对武汉的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简单地说一下我对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与未来的看法。 1. 城市概况 武汉,简称“汉”,现为湖北省省会,是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位于中国腹地中心。全市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2万人(2011年),其中七个中心城区人口共达570万。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城市交通 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可以说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发达的交通是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称号。 长江、汉水贯穿武汉市区,天然的水道使武汉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内陆河港。1862年,武汉被批准设立江汉关正式开埠。在随后的60多年中,内陆的武汉口岸,与上海、天津、广州三大沿海口岸对外贸易额比较,武汉曾42年位居第二,18年位居第三。改革开放后的近二十年里,随着以外贸为主的航运一步步转移到沿海,加之武汉及周边公路、铁路网络的建成,水运的地位逐渐被弱化。但随着国家近几年重提发展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武汉的内河航运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武汉是中国铁路枢纽之一,也是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目前,穿过武汉的高速铁路有京港高铁(350Km/h),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250Km/h),另外武九(江)连接线经过改造,到南昌已开通时速250km/h的动车组。西武高铁、武福高铁(350km/h)新汉阳站正在规划;2009年3月23日,武汉至麻城市城际铁路以开通,武汉至孝感、黄石和咸宁的3条城际铁路开建定于2012年通车。普速铁路则更多,武汉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长荆、武九、武麻铁路交汇处,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截止2011年4月1日,在汉始发或经停的动车组可通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合肥、南昌、石家庄、郑州、长沙、成都等直辖市、省会城市;襄阳、麻城,十堰、孝感、咸宁、黄石等省内城市。武汉铁路局是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三个特等站构成了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武昌南、武昌东、江岸西、汉阳火车站和市北郊的武汉北编组站(中国面积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构成了武汉铁路货运枢纽。武汉市拥有的公路总里程达到13103.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617.40km。316、318、106、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此外还有G4、G42、G50等众多高速公路穿过武汉。

浅析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公路平面交叉口在设计方面尚是薄弱环节,往往成为交通事故黑点。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阻塞现象严重的问题,对现状平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安全、经济、合理的交叉口优化设计原则、布置及设计方法,通过交叉口优化设计,解决了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的安全问题以及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设计;渠化;冲突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点,是行人、车辆的汇合、转向、分流的地方,是道路网灵活性的关键所在,但同时由于交叉口处交通量大、冲突点多,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我国对国内城市的交通事故抽样统计表明:发生在交叉口的交通事故数约为30%。由此可见,对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道路系统多为网状结构,其主要特点是道路网密度高,路网节点——交叉路口数量多,交叉路口已成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系统整合设计是目前道路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道路设计行业的体现,它要求道路设计方法要进行观念的调整、目标的调整,以及系统结构的调整。 二、现状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道路设计要避免孤立单一的设计思路,要把它放在现有道路网系统、交通系统中审视和考察与现有道路网系统的协调和融合。 1.交叉口车道渠化不合理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支路与支路相交一般不需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除此以外的其他道路相交,都需要对等级较高的道路或者两条道路进行渠化设计。通过渠化设计,设置专用左转道、右转道,保证交叉口的车流处于有序状态。从现状调查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来看,大多数平面交叉口的渠化存在不合理或者没有渠化的现象。 2.路口车道数划分不合理 交叉口进出口车道数对整个道路网系统通行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交叉口进出口的车道数一般多于标准路段(比标准路段多1 到2 个车道)。进口直行、左转及右转流向的车道数,应按流量比分配。现状存在交叉口进口车道数与标准路段一样,或直行车道数少于出口车道数,使得交叉口处的交通流不畅,造成交

关于未来交通发展方向的思考

9 商品与质量2012年06期 关于未来交通发展方向的思考 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 毕春帅?王亚东 21世纪,中国的交通面临了最大困境有四个方面:地面拥挤、石油依赖、环境破坏、安全(面对自然因素和认为破坏,目前的交通体系非常脆弱)。科技的高速发展,是我们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在以上四个方面中,任何一个单独的方面,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解决途径,更不会使人们想到“交通危机”这一耸人听闻的词汇,然而当把四个方面的问题放到一起时,我们便会发现,它们正在瓦解和动摇着我们的交通体系。如果不尽快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必将导致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和生产力的崩溃。 一、当前交通模式的弊端 当前人们出行的交通模式主要三种——公路、航空、铁路,它们都有地面拥挤、石油依赖、环境破坏和灾难等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出行的增加,每种运输方式的使用都将增加,但是从前瞻性的考虑出发,这些交通方式满足我们对出行的速度、安全、舒适的要求又能维持多久呢? 1.公路 公路的吸引力仅在于汽车的灵活机动,便于个人支配调度。任何公共交通工具都比不上汽车方便,私家车可以由个人驾驶和控制,拥有车可以享受喝多乐趣。然而,享受私家车方便的同时,日益增长的交通堵塞,可以使一个家住郊区,工作在市区的人,在上班的路上便耗费几个消失的时间,再加上油价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的不断严重等诸多问题,汽车所能给人们带来的便捷很快便会结束。 2.航空 今天,只有航空这一交通方式能够满足人们对速度的不断追求,目前航空已经成长为长距离旅行的中坚力量。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它已经过度拥挤,而且不可能再扩大容量。跟几十年前的飞机相比,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些并不意味着飞机的问题已经解决。商用飞机几乎没有什么科技再改进的潜力了,而我们不知道如何才能既不用汽油,又能开飞机,也不知道如何避免发动机和空气的震动噪音。 3.铁路 铁路交通几乎是我国每个角落里所有运输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问题是他实现了高效率,大运量的交通运输方式。然而,让人们所不能接受的,便是铁路很慢,这完全不能跟上当前人们日益增快的步伐。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已经将速度提高到350km/h,但地球表面稠密的大气,使其发展高于400km/h的速度成了一个无法实现的致命问题。 公路、航空和铁路都没有我们想要的东西,更不能成为我们想要的最佳交通方式。不幸的是,技术的可能性不能克服这三种交通运输方式固有的全部缺陷。所以,现在的我们需要跳出这三种交通模式的框架,去寻找能够真正快速、清洁、方便、安全的交通模式,而且最重要的是,需要通过技术上创新,建立全新的交通模式,突破资源环境的限制。 二、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特点1.飞机一样的速度 目前,最快的运输模式便是飞机,飞机巡航速度大约为800km/h 900km/h,一天之内能让乘客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飞机是目前人类能够方便实现长距离旅行的最佳方式。 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体系能够实现和飞机一样的高速度运行,更有技术先进的国家如美国,已经能够实现了1000km/h的速度。它不用像飞机一样花很多时间在跑道上,也不需要爬升到巡航高度,或者遇到机场繁忙时在上空盘旋等待。 其次,当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整套系统建成后,旅客从家里出来,几分钟就能达到入口,就像目前地铁的售票、检票、上车过程一样,整个流程连贯、迅速,根本不会让宝贵时间浪费在那些多余的等待上。 2.公交一样的高频率 等车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一点每一个出行的人都深有体会。所以,为实现人们心目中最佳的交通模式,地下真空管道高速 交通系统必须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们等待的时间。在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可以采用类似于公交的发车系统,根据人流的多少、高峰时段等因素,建立合理的模型,计算出能够最大羡慕满足人们需求的发车频率。即使是长途旅行,也向自己出门去菜市场买菜一样方便。 3.火车一样的舒适 旅途中的生活质量跟时间一样重要。欧洲、日本的高速铁路是现代大众交通模式中最平稳、最安静和最文明的,下一代的交通体系必须具有比更高速铁路更显著的优点,让每一名乘客拥有最宽敞的个人空间,以飞机上的头等舱为标准。同样,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行李。 4.像地铁一样廉价 在“美国地铁”[5]的技术研讨会上,相关的专家梦就将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作为实现“美国地铁”的最佳途径重点对象加以考虑。既然是作为“地铁”,那么,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就必须能够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如果是像飞机那样的高额消费,是绝对不可能办到的。所以,该种交通模式,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将系统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力求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够传递到每一个乘客的身上。当然,系统还必须能够挣到足够的钱来满足自身的运行。 5.形成全面的网络覆盖 如果说能够成为人们心目中最佳的交通模式,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该种交通方式能满足人们到达任何地方,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们步行的时间。这点,地下真空管道高速交通可以参考北京地铁的覆盖网络加以描述。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过程当中,乘客只需要在进站的时候够一次票,然后无论是多么远的距离或者复杂的换乘过程,都可以在站内完成,一旦出站,便是到达目的地了。 三、我国真空管道高速交通的现状 2004年12月18日,由沈志云院士、钟山院士联合发起[6],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了“真空管道高速交通”院士学术报告会,钱清泉、宋文骢、乐嘉陵、张涵信、葛昌纯等院士到会,何祚庥院士在不能到蓉参会的情况向大会递交了书面意见。这次大会标志着真空管道运输系统的科学性、现实性、发展前景和重大意义等得到中国科学界的确认,是中国在真空管道高速磁悬浮交通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也为我国磁悬浮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沈志云课题组成员张耀平介绍,课题组正在研制时速600~1000公里的真空高速列车并着手试验,这种技术预计10年后实现运营。真空磁悬浮列车只是列车在真空环境下运行,而车厢内并非真空的,所以乘客乘坐这种列车不会有眩晕等异样的感觉。 从造价上来看,目前普通铁路造价每公里1.5亿元,其隧道断面大概在6 m到8 m ,而真空磁悬浮管道断面只有4 m到5 m,可省去很多钢材费用,所以费用比普通铁路更便宜。 参考文献: [1]沈志云. 高速磁浮列车对轨道的动力作用及其与轮轨高速铁路的比较[ J]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 1,1(1):1-6. [2]沈志云. 京沪高速铁路技术方案的探讨[ J]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 1(2):10-13. [3]沈志云. 对磁悬浮高速列车认识的两个错误观点[ J] .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4, 4( 1 ):1-2. [4]沈志云. 关于我国发展真空高速交通系统的思考 [J]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0(2):134-136. [5]Brad Swartzwelter. 比飞机还快:美国长期运输问题解决方案[J]. 张耀平. 2005,第一版:21-26. [6]张耀平,戴瑞.奥斯特. 新时代从这里起步:关于真空管道运输的初期对话[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0. 摘 要:本文立足于对当代交通系统中最常用的三大交通模式的弊端分析,为了解决目前交通发展过程中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对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做了深刻的思考。认为在地表稠密的大气中,很难运行经济速度超过400km/h的高速交通,所以要实现更高的速度,完成自古以来交通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梦想,最好的途径便是采用地下真空管道。 关键词:交通发展方向;真空高速交通

中国未来十年到二十年的发展趋势

1. 2.物价将持续攀升未来二十年中国还将处于人口增长期,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的物价还将持续攀升,尤其是食品价格。大家都注意到小宗农产品价格干辣椒生姜绿豆大蒜部分药材价格根本无法控制,原因何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的过程毁灭了大量的土地,原本应该种辣椒的菜地上如今长满了工厂和商品房,于是相对的供不应求让价格暴涨,这和串通涨价一点关系没有。同时,原本安心种绿豆的农民如今都到镇里或者县城打工去了,同样的道理,除了粮食价格(这个国家不敢怠慢)和廉价季节性蔬菜,其他食品价格会一直上涨。顺便说说房价,很多人对最近几个月房租价格暴涨疑惑不解,其实道理也很明白,主要原因并不是中介们炒作,而是旧城改造和城市拆迁。原本住在城中村的数量众多的蚁族被拆迁驱赶,要么住好的房子,要么离开,蚁族根本没有议价能力,只有通过合租分摊成本,房租涨价是必然。房租价格将等于或者高于商品房的月供,所以,房租价格还将上涨。直到城市人口出现下降为止(这个现象在大城市10年内不会出现,想想每年到大城市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就明白了)。至于,商品房价格,个人以为,只有到普通的买房投资者出现亏损的时候(比如08年的断供),房价才会下跌,问题是,房地产已经绑架了中国经济,成为了一种经济增长的鸦片,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我的看法,国家宁愿用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剥削国民,也不愿意让房地产价格持续下降。所以,国家会用通货膨胀的方式(多多发行人民币就行了)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结果是其他物价继续暴涨。 14.城市贫民成为社会最低层,成为社会犯罪的主要力量 未来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将超过农村,并成为真正意义的绝对贫困人群,这些城市贫民生活在成本高昂的城市中,生活来源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一旦失业立即出现生存危机。他们从事着低附加值的简单的工作,随时有被替代的危险。他们由于长期的生活不稳定很难找到对象(特指男性),很多人因此被迫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们是盗窃,抢劫,强奸等犯罪行为的主要实施者。社会应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加强对基层群体的技能培训,加强基础教育的执行力度,尽力确保公民接受义务教育。 其实,没有人想贫穷,没有人愿意贫穷,贫穷是一个社会问题,消除贫穷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在今天的中国,由于价值观的畸形,很多人把贫穷等同于耻辱,这种对贫穷群体的讥笑和蔑视是极端病态的社会行为,那些收入不高的普通劳动者,只要不是好吃懒做,是值得我们同情的,是需要我们帮助和关心的。比如环卫工人,冬天,凛冽寒风吹过的早晨,他们在默默的扫雪保持城市交通的通畅,夏天,火辣太阳炙烤的大街,是他们无言的清扫美化着城市的街道,他们辛苦而卑微的活着,收入不高,可能还要用微薄的薪水为自己在繁华城市读书的儿女缴纳昂贵的学费生活费,他们勤勤恳恳却处处遭人白眼。在我看来,所有人都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相反,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那些靠坑蒙拐骗,靠假冒伪劣,靠倒买倒卖,靠炒房炒地,靠污染环境,靠道德沦丧而发家的人,才是应该被鄙视和嘲笑的。今日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太过狭窄和功利,导致大批无良商人,因为有钱而成为社会膜拜的对象,却没有人去追问:他污染环境了吗?他偷税漏税了吗?他是黑社会吗?他搞权钱交易了吗?他虚假宣传了吗?他做慈善了吗?没有人追问,没有人关心。大家只关心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人,他们所到之处,人们顶礼膜拜狂热鼓掌,虚心的请教发财经,幻想着从他们身上学到所谓的成功经验从而一夜暴富,然后接管他们的豪宅游艇私人飞机明星情

中国发展道路及未来展望

中国发展道路及未来展望 中国发展现况 中国发展现况光靠一份3000字左右的报告是说不完的,由此我简而言之从四个方面简单谈谈中国发展现况。 人口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而人口是影响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关于人口问题是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底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5年底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我们的人口预测将2004和2005年的总人口调整为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致,然后对未来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我国总人口在2010年将达到13.50亿人,2020年将达到14.25亿人。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峰值,约为14.42亿,此后开始缓慢下降。如果长期保持1.8的生育水平,则到2050年时,我国总人口会缓慢减少到13.83亿,但是中国将迎来持续、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无论是老年人口规模还是其比例都在迅速上升。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在2000年达到7%,2005年达到7.8%。2005年以后,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会逐渐加快,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比例将会达到9.8%。2015年以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预测显示从2015年到2035年的20年时间里,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会增加一倍,达到20%;从此,老年人口将占中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2015年国家实行了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文化 一个没有自己的文明的国家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近20年来,我们一直饱受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为什么不去发展下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呢?以下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文化要素市场的发展就更为滞后,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我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第二,丰富的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方面,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民族文化资源方面,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极为丰富;现代文化资源方面,在20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历了帝制、总统制、共和制,在经济上发生了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在文化上则是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流传久远的《花木兰》故事,让许多人熟视无睹,但在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深厚文化积累、多样文化形态,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宝贵文化资源。如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把我国令人称羡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大数据在交通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docx

大数据在交通行业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数据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由于云计 算的出现又一次推动了大数据的发展,现如今,我国已经将大数据应用于交通行业,借助大数据使交通更加智能化,也有利于更好的管理交通秩序,实现高效运作。 1.大数据的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海量的信息,由此大数据一词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目前普遍对大数据的理解是 4 个 V(海量 Volume,多样 Variety,价值 Value,速度 Velocity):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 TB 级别跃升到 PB 级至 EB级。第二,数据类型繁多,包括文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传感器数据等。 第三,价值密度低,应用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第四,Velocity 处理速度快, 1 秒定律。 2.大数据在交通行业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各种传感器、软件,应用而生,为数 据的采集提供了可靠的物理保障,使得交通行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大型存储设备的出现也为海量数据存储提供了可能,云计算的出现使数据的计算更加高效,交通行业的数据特征基本符合大数据4V 特点。 信息采集 目前,我国交通行业信息采集主要是通过人工与自动和半自动化设备记录。 人工方面主要是人工填写的各种报表,由于人工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错,所以信息的可靠度不高,并且人工采集的信息量具有一定限制;自动与半自动设备方面信息的来源主要有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如大运输联网、网上售票、城市公交刷卡、公众在线交通路线查询、网购物流数据、银行数据、生活消费数据等;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如货运源头称重数据,货运、危险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对建设高速公路认识的统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为改善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缓解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从“六五”开始,公路交通部门重点对干线公路进行加宽改造。尽管有些路段加宽到15米甚至20米以上,但收效甚微。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公路交通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畜力车、行人混行,车辆行驶纵向干扰大;二是由于人口稠密,公路沿线穿越城镇较多,横向干扰大;三是公路平交道口多,通过能力低,交通事故严重。以上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建设高速公路是解决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 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修建高速公路问题非常关注,对于“中国要不要修建高速公路”的问题认识并不统一。直至1989年7月,在沈阳召开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指出:“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这样的结论是明确的,这已经不是理论问题”。认识的统一,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序幕。 起步建设阶段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我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而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前言 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脚印。我国公路从建国初的几万公里到目前的400万公里,高速公路从1984年兴建到1988年底通车的第一条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到目前拥有总里程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其中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几代人艰苦奋斗的足迹,凝结了无数公路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作为一名学生和未来的公路工作的从事者,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些公路发展的历史,更要清楚地看清现状,和探讨公路事业发展的未来,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公路方面的学习、科研和施工工作。 第一章高速公路概念 1.1高速公路的概念和定义 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称公路。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其建设情况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世界各国的高速公路没有统一的标准,命名也不尽相同。各国尽管对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专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此外,有不少国家对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干线也称为高速公路。国际道路联合会在历年的统计年报中,把直达干线也列入高速公路范畴。从定义可以看出,一般来讲高速公路应符合下列4 个条件:(1)只供汽车高速行驶;(2)设有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将往返交通完全隔开;(3)设有平面、立体交叉口;(4)全线封闭,出入口控制,只准汽车在规定的一些立体交叉口进出公路。 第二章世界公路发展情况 2.1世界公路发展的四个阶段 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目前世界各国的公路总长度约2000万公里,约80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6万公里左右(此数据不太准确),其中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高速公路里程约占世界高速公路里程的80%以上。 回顾历史,国外发达国家公路的发展大致都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正处于第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末到本世纪30年代,是各国公路的普及阶段。这期间随着汽车的大量使用,大多是在原有乡村大道的基础上,按照汽车行驶的要求进行改建与加铺路面,构成基本的道路网,达到大部分城市都能通行汽车的要求。 第二阶段从30年代到50年代,是各国公路的改善阶段。这期间由于汽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公路交通改善需求增长很快,各国除进一步改善公路条件外,开始考虑城市间、地区间公路有效连接,着手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的规划,英、美、德、法等国都相继提出了以高速公路为主的干线公路发展规划,并通过立法,从法律和资金来源方面给予保障。

中国发展道路及未来展望.doc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中国发展道路及未来展望 中国发展现况 中国发展现况光靠一份3000字左右的报告是说不完的,由此我简而言之从四个方面简单谈谈中国发展现况。 人口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而人口是影响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关于人口问题是国家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4年底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29988万人。国家统计局根据2005年全国人口1%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05年底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我们的人口预测将2004和2005年的总人口调整为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一致,然后对未来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我国总人口在2010年将达到13.50亿人,2020年将达到14.25亿人。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峰值,约为14.42亿,此后开始缓慢下降。如果长期保持1.8的生育水平,则到2050年时,我国总人口会缓慢减少到13.83亿,但是中国将迎来持续、快速的人口老龄化。无论是老年人口规模还是其比例都在迅速上升。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在2000年达到7%,2005年达到7.8%。2005年以后,人口老龄化速度将会逐渐加快,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比例将会达到9.8%。2015年以后我国将进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时期。预测显示从2015年到2035年的20年时间里,中国老年人口比例将会增加一倍,达到20%;从此,老年人口将占中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2015年国家实行了全面开放二胎的政策,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文化 一个没有自己的文明的国家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近20年来,我们一直饱受着西方文化的入侵,为什么不去发展下我们自己的文化产业呢?以下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第一,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建立,制约了文化产业的正常发展。当前我国文化市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不够发达,文化要素市场的发展就更为滞后,这种状况无疑阻碍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限制了我国文化市场、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第二,丰富的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我国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方面,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民族文化资源方面,56个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极为丰富;现代文化资源方面,在20世纪,中国在政治上经历了帝制、总统制、共和制,在经济上发生了从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在文化上则是各种社会思潮、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但是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很少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流传久远的《花木兰》故事,让许多人熟视无睹,但在被好莱坞加工成动画片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票房丰收。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形成的深厚文化积累、多样文化形态,是怎么估计也不过分的宝贵文化资源。如何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等途径,把我国令人称羡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第三,文化产业法规建设滞后。早在1993年,就有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 摘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扩张的步伐,城市道路也因此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如何更好地将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起来是交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根据 这个话题分析了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必要性、公路与 城市道路连接的影响因素、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方式。以期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连接 0 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用地在不断外延。这就加快了城市道 路的发展,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连接问题也就成为了业界关注的话题。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路况、不同的公路用途和性质使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处容易出现车道变窄、错位、交 叉距离过短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分析。 1 公路与城市道路概述 1.1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 我国道路的最基本目的是要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我国相关部门根据道路的不同用途将 道路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公路就是在城市区域之外的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区域内的道路 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途不同。城市道路的用途相对公路比较多,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交通运输需要还要满足排水、铺设 管道、绿化、防止地震等需要,而公路的主要功能满足交通运输即可。第二,分类标准不同。城市道路会根据其人流的多少分为机动车道、快速路、次道和人行道。公路会根据其质量和 满足运输的需求的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这五个类别。第三,道路要求的 速度不同。城市道路一般要求的车速较慢,但是公路上则相对较高。第四,横断面不同。一 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为四种: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公路的横断 面主要分为两种即:单幅路和双幅路。第五,设计轴线不同。设计轴线不同。公路与城市道 路基本遵循一致的设计理念,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和交通轴线是不同的。 1.2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必要性 首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运输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虽然公路与城市道路都可以满足 交通运输需要,但是这两必定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在交通运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公路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对外运输而城市道路主要承担一个城市内部的运输需要。因此要实 现城市内外的运输将两者连接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城市用地不断扩展的需要。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入城 市的人口也在增加,因而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居民都 有不同的出行需要,如果不将两者连接起来就无法满足人们多样性和动态性的出行需要。并 且城市在规划其进程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公路的预见性,从而满足公路多种功能的需要。 2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影响因素 2.1 经济发展程度 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加速了城市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和交流,就会刺激交通道路的发展。并且地区经济发展的 水平影响道路建设的投入资金,投入资金数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例关系。 2.2 城市的发展规模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一般都是处于城市和乡村结合的地段,这个地段所具有的特征是 道路的结构、特征、功能的界定都比较模糊。城市规模扩大就会使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连接不 断向城市外部扩展。因此城市系统也会由此向外呈现梯度式发展。总之,城市规模的扩大使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处不断向外调整。 2.3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公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连接模式。我国目前在城市道路网的 布局上主要采用三种模式:棋盘式、环放式、混合式。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布局方式在与

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设想

未来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的设想 摘要:城市里人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在1800年时,世界上大概有3%的人是城市人口,到了200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50%,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了农村人口,如今全球的城市人口,每年会增加七千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高度集约化的城市,不单是经济增长的集中点,而且也降低了能耗和服务成本,城市允许高度专业化分工的人群存在,大概80%到90%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发生在城市当中,2.8%的土地容纳了50%50以上的人口,教育,医疗,水电,在城市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所需要的成本比在农村要低得多,然而城市同样面临巨大的问题,人口密度的增加,给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交通压力意味着能源的消耗,时间段浪费和空气污染,在城市当中,人多平均资源消费确实更低,但是更为集中,把资源运送到这里。也是需要成本的,城市还很脆落,它需要持续不断的维持,很多小的变故,都能使得城市的运转失灵,乃至瘫痪。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在科技生产,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在物资,人口的流动量上,将面临巨大的考验,未来人类对生活也将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更加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将是未来城市的主流发展需求。 关键词:城市交通现状三维 城市是人类文明纪念碑。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在科技生产,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随之而来的许多问题,在物资、能源的消

耗,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日益增大的人口流动量方面,人类将面临巨大的考验,未来人类对生活也将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更加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将是未来城市的主流发展需求。而如今,城市交通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设施短缺与其利用的低效率并存; 2、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落后于车辆增长速度。截至2013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为1.37亿辆,近十年汽车年均增加1100多万辆,增长量是2003年汽车数量的5.7倍,而城市道路每年仅增长3—5%; 3、交通拥堵已成为大中城市交通中的普遍现象; 4、交通安全形势严峻,造成的损失巨大。1999年,全国共发生412,800起交通事故,其中83,529人死亡,286,808人受伤,因交通事故引起的直接损失折款多达21亿元人民币; 5、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一些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对多项大气污染指标的贡献率已达到60%以上,正在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6、运输效率低,能源消耗不断上升。抽样调查表明,全国货运汽车实载率不足70%,而在车辆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运输汽车油耗却从1992年的百公里6.9升增加到1998年的7.4升。 所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为未来城市交通系统提供了发展方向。如今有待普及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