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乡子赏析及答案

南乡子赏析及答案

南乡子赏析及答案
南乡子赏析及答案

(1)赏板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若有表达效果。(4分)

答:

(2)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试题答案:

(1)(4分)

【答案】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评分标准】答出“即景抒情”、“对比”、“用典”中任二点,2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2)(4分)

【答案】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评分标准】答出期盼孙权式的英雄抗击侵略,光复神州,2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答:

8.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7.(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8.(3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

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

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B

(3)赏板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若有表达效果。(4分)

答:

(4)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5)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6)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

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

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南乡子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7)赏板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若有表达效果。(4分)

答:

(8)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9)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10)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

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

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钱塘湖春行》赏析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赏析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第二至第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__________,燕啄春泥,乱花迷眼,__________。 2.在前六句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最爱”湖东的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阳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3.春天的大地到处生机勃勃,花园里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五彩缤纷,争奇斗妍。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是河南省中考题) 5.(2008,烟台市)对全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以下是泰州市试题) 6.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分) 7.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_______”。(1分) 8.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2分) (以下是河池巿中考题) 9.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主旨: 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全词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情怀,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赏析: 这首词的用意在哪儿呢?就是为了讽刺当时的朝廷,所以他说话不那么直率。他讽刺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讽今,颂扬孙权。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为什么不这样说呢?这就跟词调有关系,因为这种词调规定头一句只能七个字,第二句五个字,所以只能倒过来说。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这两句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两句一样。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很好,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对得很好。 “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指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也就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好些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

南乡子·乘彩舫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乡子·乘彩舫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乘彩舫》这首令词,当作于十世纪初,是李珣前期的作品。李珣东游粤地时,共作有《南乡子》词17首,描绘南国水乡的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厚的民歌风味。这是其中的一首。 文学 此词写的是南国水乡少女的一个生活片断。词将时令景物、人物动态写得句明字净,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对南国水乡风物人情的热爱,充溢字里行间,读来饶有兴味,颇耐咀嚼。 此词前三句: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写春女漫游莲塘。春日里,芰荷满塘,碧水渌波,晴空夕照,景色融融。一群少女乘坐着彩饰华丽的游船,悠然地荡着桨儿,信船而游。她们陶然自乐,和棹而歌,一派优雅静谧的气象,令人沉醉。无意之中,那悠扬的歌声惊动了莲叶间沉睡的鸳鸯。这一来,则打破了那宁静的局面,勾起了春女们的绮思遐想,逗出无限情趣,引出了下文。 常言道:哪个少女不怀春!后三句正是游女们触景生情、敞露春心之态。游女带香偎伴笑一句,紧承惊起睡鸳鸯而来,工笔绘出一幅少女喜春图。游女们惊动了结伴而居的鸳鸯,而鸳鸯又震颤了

少女的春心,憧憬着幸福的。带香,给人以含辞未吐,气若幽兰的感受,是对妙龄少女的真实写照。她们看看眼前偶居不离的鸳鸯,想着心上的人儿,彼此心照不宣,只是依偎在女伴身上出神,凭借着嫣然倩笑,流露出心底里的柔情蜜意,散发出少女的幽香,沁人肺腑。 沉浸在追味甜美爱情之中的少女们,一个比一个地娇羞艳丽,在一首短短的小词中,不允许逐个描状。作者以争窈窕一句,尽写出怀春少女的娇美。少女们的异样情态,可能引起了其他游人的注目,觉得难以为情。她们羞中生智,急忙从水中采摘下一片圆圆的荷叶,以遮挡夕阳的照射为防身,避开游人的围观,只自己消受那向往爱情的甜蜜滋味儿。竞折团荷遮晚照一句,既刻画出少女们活泼的举止,也揭示出她们害羞的神态。灿烂的阳光、绽绿的团荷与羞红的脸庞构成了一幅鲜亮美妙的画面。 这首小令,绘出一幅活泼俏丽的风俗画,卷面绚丽而明快,状景则景致秀美,状人则形神兼备,更兼妙语传神,丽而不妖,艳而能质,颇得民歌韵味。人们常说王维中有画,如果说李珣的这首《南乡子》词中有画,当非溢美之词。 名家点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选释》:咏南荒风景,惟李珣《南乡子》词有17首之多。荔子轻红,桄榔深碧,猩啼暮,象渡瘴溪,更萦以艳情,为词家特开新采。 况周颐《蕙风词话》:绝无曲折,却极形容之妙。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鉴赏题汇总(带答案)

《观沧海》导学案(初一语文)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 (曹操东汉政治军事慷慨悲壮) 2.给下面加点词释义: ①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③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 .. ⑤星汉 ..至哉⑧歌.以咏志..灿烂⑥若.出其里⑦幸甚 (①到达②来③多么④高高地挺立⑤银河⑥好像⑦庆幸、很⑧诗) 3.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以观沧海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出其里。 4.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5.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6.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苍茫动荡巍峨茂盛汹涌) 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

《钱塘湖春行》习题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 班级:姓名: 资料:【原诗】【翻译】【精品习题及答案】 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抓住早春特点,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二、选择题: 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解析】C 不是暮春,而是初春的景象。 2、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解析】C 不是深密,而是浅密。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解析】D 这二句写行经白沙堤所见,是白描,不是详写。

南乡子·捣衣 鉴赏

南乡子·捣衣鉴赏 南乡子·捣衣 顾贞观 嘹唳夜鸿惊,叶满阶除欲二更。一派西风吹不断,秋声,中有深闺万里情。 片石冷于冰,两袖霜华旋欲凝。今夜戍楼归梦里,分明,纤手频呵带月迎。 捣衣,即将衣服置于石上,以木杵捶击,使之松软,乃是古人缝制衣裳的一道卫序。故而,古代诗人常常以此为题,通过思妇捣衣的描述,来表达征夫思妇之相思、怨苦。 这首词,虽亦用传统题目,但却有其特定的情境与良苦之用心。那就是要借此以表达对挚友吴兆骞的思念和感情,吴兆骞与文坛齐名。私交甚厚,不料却因江南乡试作弊案牵连,为仇人诬陷,被遣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手足知己,遭此大难,诗人自是牵挂于怀,忧绪百端。但是当时是个动辄得咎的年代,江南形势十分险恶,所以只得借这“捣衣”旧题,从吴氏之妻万采真的角度,来寄托自己的感情。 词的上片,集中描绘思妇捣衣之苦情。“嘹唳”,响亮凄清之声,陶弘景《寒夜怨》有谓“夜鸿惊,凄切嘹唳伤夜情”。“阶除”二字,均为台阶之意。整个上片,全以“秋声”来渲染烘托思妇心中之哀苦。你听,有受惊鸿雁的凄凉哀鸣,有满阶落叶沙沙的飘响,有夜半二更的更鼓声响,有萧瑟生寒的西风呼啸。这一切静夜传响,声声真切,真是纵有“西风吹不断”。如此环境氛围,思妇岂不是倍加凄苦孤单、倍加凄切伤心?更有甚者,在这凄苦的秋声中,还要加上自己不停的捣衣声。一声声饱含着自己的凄苦辛酸,一声声寄寓着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切,正所谓“中有深闺万里情”。 下片形象地描绘两地相思的情境。“片石”两句承上,先写捣衣之后,夜深、石冷、霜凝之状,可见思妇是长久地沉浸在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中,如痴如呆。“今夜”以下,是写征夫归梦:今夜远戍边关之人定会在乡思的归梦中,分明看到妻子频呵着纤纤双手带月前迎国。当然,也可解作梦夫归来,自己呵手出迎。两地相思一样情,这种梦幻中的相会是夫妇双方的期盼,是他们遥相思念的心灵感应。 全词平实如话,但却深情情韵。细细读来,如闻酸楚凄凉的捣衣之声!如见梦中相会的具体情景,也可体味出对远遣之友的深切同情。令人读罢不禁叹息歔欷,一掬同情之泪。

南乡子阅读附答案

南乡子阅读附答案 南乡子① 陆游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家乡交旧少,苍凉,却恐他乡胜家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邻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1)扼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 (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3)“却恐他乡胜家乡”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请扼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交待自己在归途中(1分),表达急切归乡心境(1分),引出下文(1分)。 (2)初到武昌情形(1分),仕途阅历(1分),想象重回家乡情形(1分)。 (3)表达了想回家乡又怕回乡的矛盾心境(2分)。诗人久别家乡,迫切但愿回乡(1分),但又耽心家乡交旧离散反而勾起比客居他乡更深的孤单与伤感(1分)。 [解析]

(1)“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写作者只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由了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还很遥远。耽忧前途的遥远,寄归梦于吴樯,也不过是表达归吴急切的心境,但愿船行顺利、迅速而已。妙在“寄梦” 一事,措语新奇,富有想象力。 (2)“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想见” ,是邻近武昌时的假想。作者假想在黄昏夕阳中船抵武昌,系缆于洲边上,必定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形。“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 上句自叹年迈,是年五十四岁;下句追忆曾为朝官,离开朝廷已良久。这次东归,是奉孝宗的召命,怀旧思今,同样是前途难卜,感情繁杂,滋味固然不会好受。下面三句,与上片结尾相同,也是应用了假想的手法。这时候作者在还乡途中,溘然想起:“重到家乡交旧少,苍凉,却恐他乡胜家乡” 。意境新奇。 (3)本题考核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久别回乡,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怕比客居他乡所引发的孤单与伤感更大。

《钱塘湖春行》选择题及答案

《钱塘湖春行》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选择题: 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解析】C 不是暮春,而是初春的景象。 2、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C)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解析】C 不是深密,而是浅密。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解析】D 这二句写行经白沙堤所见,是白描,不是详写。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解析】C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5、对《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这首七言律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B.诗歌以诗人行踪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西湖的明媚风光。 C.“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白沙堤”这些词语,都突出了西湖早春的特点。 D.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陶醉于美好湖光山色的喜悦心情。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鉴赏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词鉴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 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 如孙仲谋。 译文 什么地方能够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持续,如同没 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 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北固楼:即北固亭。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 (dōu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 指士兵。 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敌手:水平相当的对手。 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不过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 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成的。 鉴赏 收回遥望的视线,看这北固楼近处的风物:“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不禁引起了词人千古兴亡之感。所以,词 人接下来再问一句:“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 意味深长,回味无穷。不过,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 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者,兼指时 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犹如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题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6.默写一首课外写西湖的诗词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阅读练习题参考答案: 1.《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

2.诗人行踪早春喜悦三四颈对偶3.D 4.C 5.①向阳的树 ②不够 6.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词赏析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宋词 赏析 【作品介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原文】 南乡子⑴;登京口北固亭有怀⑵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⑶?满眼风光北固楼⑷。千古兴亡多少事⑸?悠悠⑹。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⑺,坐断东南战未休⑻。天下英雄谁敌手⑼?曹刘⑽。生子当如孙仲谋⑾。 【注释】 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白话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

古诗《南乡子春闺》赏析

古诗《XX春闺》赏析 XX春闺 [宋代]xx道绚 晓日压重檐,斗帐春寒起来忺。天气困人梳洗懒,眉尖,淡画春山不喜添。 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陌上游人归也未?恹恹,满院杨花不卷帘。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因用此词调者多咏江南风物,故名。此调为双调,上下片各五句,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其余句句押韵,均用平声韵。 XX:早晨的XX。 斗帐:形如覆斗的帐子。 忺(Xi a)n:适意。 春XX:指女人眉毛。 捋(Xi d)n:取。 拈:用两三个手指头夹。 陌上:田间小路上。 恹恹(y a n y巾n精神不振的样子。 译文 东日初升,飞檐斗翘,早晨起来,还觉春寒,很不惬意,也懒得梳洗、画眉。 闲来无事,把绣丝寻找,做做女红,可是金针倒拈,心不在焉。远游的爱 人到底回不回来呢?思念爱人几乎都病了。时已暮春,xx 满院,也不愿卷帘去看赏析 升起的红日,压着一层层的屋檐。阵阵料峭的春寒而至,这是一个困人的天气。她感到

浑身慵懒无力,起床的时候,还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她简单地梳洗完毕,走到了妆台前。 对着镜子,她只是草草地画了一下眉毛。 陈廷焯曾言:“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起句“晓日压重檐”中的一个“压”字,就首先给读者营造了一种沉郁的氛围。“天气困人梳洗懒”,作者把无精打采的神情和不满的情绪,全都责怪在周围的环境和天气上了。李清照曾写:“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宋朝四川的歌妓僧儿也写过:“愁烦,梳洗懒,寻思陪宴,把月湖边。”还有温庭钧笔下所描写的女子:“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这些女子在心思不定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懒于梳洗,不愿化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这一句,就写得特别有意思。那是她打开小巧精致的针线盒,拿出针线原本想刺绣出一幅鸳鸯图的。可她居然把绣花针给拿反了。作者这样写,也并非夸张,正说明了她当时该是多么的心不在焉。王世贞在《艺苑卮言论词》书中说:词号称诗 余,然而诗人不为也。孙夫人「闲把绣丝挦,认得金针又倒拈」,可谓看朱成碧矣。”看朱成碧是指一个人在对另一个人极度思念之时,把红色看成了绿色。红和绿,本是两种反差很大的颜色,一个人能产生视觉上这样巨大的偏差,不是魂不守舍,那是什么?不是心不在焉,又会是什么?武则天曾写过一首《如意娘》的诗:“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结句的“满院杨花不卷帘”,道出了女子细腻而敏感的心思。杨花就是柳絮。春寒之际,柳絮飘飞。她心里特别清楚,外面院子里的柳絮,此时是怎样一幅漫天乱飞的景象的。 在古人眼里,柳絮是温柔多情的。晏殊《踏莎行》:“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同时,古人还认为柳絮一旦落入水中,在经过一夜后就会化作浮萍。如苏轼《再和曾仲锡荔支》:“柳花著水万浮萍,荔实周天两岁星。”而这种浮踪不定的柳絮,更像是那些出门在外四处飘泊的游子。 陈子龙《浣溪沙》:“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陌上游人归也未?”原来,这一句才是真正解开谜团的答案。她之所以心情不好、状态不佳,是由于她心有所盼、心有所系而造成的,与天气其实是毫不相干的。

《钱塘湖春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钱塘湖春行》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曾担任太子的老师,做官正直,深手受好评。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寺,因此号香山居士。他是唐代诗人创作中最多的一个,作品集《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很有名。诗中大胆地批评时政,表现了人民的疾苦。本诗是他为杭州太守时所作。 【背景】 唐穆宗长庆二bai年(822年)七月,白居易被du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主旨】 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名句赏析】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诗人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

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zhi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抓住早春特点,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习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部编版九下】 班级:姓名: 说明:整理了古诗词资料,内容有【原文】【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习题答案】 【原词】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要是能有个孙权那样的儿子就好了。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二、赏析选择题: 1、下列对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

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呼声。 1、分析:B、应该是设问的修辞。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的题目。 B.诗歌的上阕化用了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用得不落痕迹,贴切自然。 C.本词下阕落笔眼前引遐思,令词人慕古伤今,忧患惆怅。 D.“生子当如孙仲谋”,此处赞叹孙权的雄才大略,实际上暗指类似东吴占据了江南半壁江山的南宋,没有出一个像孙权那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 2、分析: B 下阙借古讽今,没有落笔眼前。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的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3、分析:A 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4、对“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一句的深刻含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黄庭坚《南乡子诸将说封侯》原文、译文及赏析(附作者简介)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译文】 在诸将都谈论封侯之事的时候,我独倚高楼,和着竹笛,放声长歌。世事在风吹雨打中悄然而逝,刘裕在重阳登临戏马台,与群臣宴会的盛景已一去不复返了。 快快畅饮不要留下,酒味醇香依旧。花在老人头上羞笑,白发簪花不消解忧愁。 【注释】 ①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黄钟宫”。二十七字,两平韵,三仄韵。 ②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市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与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③金络头:精美的马笼头,代指功名。 ④簪(zān)花:簪花是汉族妇女头饰的一种,用作首饰戴在妇人头上。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重阳节,这是黄庭坚生前最后一个重阳节,因此此词堪称词人的绝笔之作。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 封建社会中,封侯显贵历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作者眼中,这一切都只是梦幻一场,所以他此时只一边冷眼旁观,沉醉音乐之中。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此词借助笛声与歌声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悠长深远的意境中,超然之情蕴含于这不言之中,自有一种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南乡子赏析及答案

(1)赏板本词上、下片各使用了什么手法,若有表达效果。(4分) 答: (2)赏析本词中“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试题答案: (1)(4分) 【答案】上片即景抒情,登高望远,千古兴亡之事已经逝去,唯有滚滚长江,不舍昼夜,短暂和永恒形成对比;下片用典,表现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感慨。 【评分标准】答出“即景抒情”、“对比”、“用典”中任二点,2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2)(4分) 【答案】从千古兴亡的故事中,举出与京口有关的曹操、刘备,特别是标榜了孙权的英雄形象,期盼当今能够出现孙权式的英雄统率千军万马抵抗侵略,光复神州。 【评分标准】答出期盼孙权式的英雄抗击侵略,光复神州,2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 答: 8.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7.(2分)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8.(3分)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 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 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B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阅读鉴赏题 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阅读鉴赏题考点汇总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代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译文 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 创作背景 此词约作于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或公元1205年(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写下此词。 1.内容主旨: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蕴含着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和愤满。 2.“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1分) 答:“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 3.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2分)答: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一点1分,满分2分为止,意思对即可,若照抄原文,不得分)

4.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5.“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在这里指的是士兵,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2分) 6. 词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所能收入眼底的就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7.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阅读答案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从“”起,到“”终。题目以“”为着眼点,诗中写出了西湖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最后两句中的“”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颈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4. 解释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最爱湖东行不足() 5.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 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 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6.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 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参考答案: 2.孤山寺;白沙堤;春;早春喜悦三四对仗 3.“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言之有理即可。 4. ①向阳的树②不够 5.C 6.D 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 感情?(3分) 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分) 参考答案: 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