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 练习题

《教育学》 练习题

《教育学》   练习题
《教育学》   练习题

《教育学》练习题

第五章教育内容与课程

一、名词解释题

1.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课程最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

3.课程类型是指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范围、表现形式、可选择性以及课程管理权限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课程形态。

二、概念辨析题

1.广义的教育内容和狭义的教育内容

2.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3.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1.

教育内容是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内容既包括校内教育(正规的)和校外教育(非正规的)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的教育和“平行教育”的内容。狭义的教育内容特指学校教育内容。学校教育内容按照活动的途径可分为课堂教学内容、课外活动内容、校外活动内容等;按照对受教育者影响的性质可分为智育内容、德育内容、体育内容、美育内容等。

2.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其中,课程计划是教育内容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育内容的具体形式。

课程计划(原称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的、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它整体上规定着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内容选编的依据及教学法上的建议,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教科书也称课本、教材。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编订的系统地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也是为一定年级的学生编写的学习用书。

3.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是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范性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它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指南,编写教科书和测评教学质量的依据。

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有本质的不同。

本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三、填空题1.课程计划课程标准2.综合课程3.分科课程4.必修课程5.选修课程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7.学科课程8.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9.校本课程10.“教什么”

1.在我国,它主要体现在、和教科书中。

2.为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坚持知识统一性原则的课程类别是。

3.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的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类型类别是。

4.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也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5.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即为适应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称为。

6.我国基础的教育内容由、、、和五个方面组成。

7.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不同的教学科目,这样的课程称为。

8.课程的规范形式包括、和。

9.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课程设置,现在则将课程分为三个层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10.课程论侧重研究,教学论侧重研究“如何教”。

四、单项选择题1.A 2.C 3.B 4.A 5.B 6.C 7.A 8.B 9.C 10.A 11.B12.C13.D

1.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属于美育中的()。

A.文学艺术的美

B.自然美

C.环境美

D.社会生活的美

2.学校中语文、音乐、美术三科集中地反映着()的内容。

A.文学

B.自然美

C.艺术

D.社会生活的美

3.气势磅礴的山川河流,茂密青翠的莽莽林海,山清水秀的田园小村,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巧夺天工的人文景观属于()。

A.文学艺术的美

B.自然美

C.环境美

D.社会生活的美

4.教学包括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与教学内容,而课程只是其中的教学内容;与之相应,课程论也是教学论中的一个部分而已。这是()的观点。

A.大教学观

B. 大课程观

C. 课程与教学一体观

D. 小课程观

5.课程包括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几个部分,而教学只是其中的课程实施;与之相应,教学论也只是课程论的一个部分。这是()的观点。

A.大教学观

B. 大课程观

C. 课程与教学一体观

D. 小教学观

6.课程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不能孤立地存在,必须把它们综合起来进行整体性研究。这是()的观点。

A.大教学观

B. 大课程观

C. 课程与教学一体观

D. 小课程观

7.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以学术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

A. 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B. 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C.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D. 综合课程理论

8.强调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现存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

A. 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B. 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C.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D. 综合课程理论

9.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和态度等为基础来编制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

A. 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B. 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C.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D. 综合课程理论

10.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不同的教学科目的课程称为()。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11. 主张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的课程类型是()。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12.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实施的课程,有固定的教材,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能够测验和评价的课程是()。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13.那些伴随着正规教学内容而随机出现的、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的那些内容,包括校容校貌、班风学风、人际关系、礼仪习惯、舆论信仰等是()。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显性课程

D. 隐性课程

五、多选1.AC 2.ABCD 3.ABCD 4.ABD 5.ABCD 6.ABC 7.AB8.CD9.AB10.CD11.ABD

12.ABC1.学校传授教育内容的首要宗旨就是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凡是有悖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内容都是教育活动所不允许的。这反映了教育内容的()特点。

A. 科学性

B. 指向性

C. 纯洁性

D. 预见性

2.教育内容的确立依据有()。

A.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社会文化传统

C.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D.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动向

3.体育的内容包括()。

A.田径运动、球类与游戏

B.体操与游泳

C.武术与军事体育活动

D.卫生保健

4.美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文学艺术的美

B.自然美

C.环境美

D.社会生活的美

5.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

A.公益劳动和家务劳动的知识和技术

B.农业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

C.工业生产劳动和手工艺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术

D.管理生产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6.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有()。

A. 学科结构课程理论

B. 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C.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D.综合课程理论

7.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形式的差异,可将课程分为()。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分科课程

8.根据课程内容范围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分科课程

9.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可将课程分为()。

A. 显性课程

B. 隐形课程

C. 必修课

D. 选修课

10.根据课程可选择性的大小,可将课程分为()。

A. 显性课程

B. 隐形课程

C. 必修课

D. 选修课

11.根据课程管理权限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省级课程

D. 校本课程

12.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特征是()。

A.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B.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

C.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

D. 课程结构的个别性

六、判断题1.√2√ 3√4× 5. √6 ×7× 8.√ 9.√ 10.√ 11.(√)

1.教育内容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发展价值和应用价值。()

2.教育内容具有形式多样的信息载体。()

3.智育在知识、技能以及智力的发展方面,都要考虑其全面性、基础性。()

4.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明显的区别,在学校中是完全对立,非此即彼的。()

5.国家课程是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有权威性、多样性与强制性的特点。()

6.校本课程是地方政府针对地区对人才的特殊要求和地区教育实践特点而负责编制、实

施和评价的课程,它始于分权制的管理体制,反映地区对课程的统一要求。()

7.地方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基本特征是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是课程决策、课程开发的主题,所以有时候也叫“学校中心的课程规划”。()

8.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

9.课程计划是教育内容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是教育内容的具体形式。()

10.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11.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七、简答题

1.教育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1)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2)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预见性(3)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4)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信息含量和科学的富于逻辑的排列组合(5)教育内容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发展价值和应用价值(6)教育内容具有形式多样的信息载体

2.教育内容的改革与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内容的现代化(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知识掌握(3)注重能力的培养(4)关注道德教育

3.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1)课程结构(2)课程管理(3)课程标准(4)课程评价(5)教学过程(6)教材开发与管理(7)新课程改革的组织和实施8)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4.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1)学科结构课程理论(2)社会改造课程理论(3)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5简述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科结构课程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者,培养在数学、科学、文化、历史、化学等学科方面拥有很多知识的学者,所以这类课程也被成为学术性课程或者知识中心课程。学科结构课程理论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要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并且特别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因而通常把学术性作为课程的基本形式。主张以学科的知识结构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的理由是:学科结构是深入探究和构建各门学科所必需的法则。学科结构由三种结构组成:①组织结构,即指说明一门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基本方式,同时也表明了这门学科探究的界限。②实质结构,即指探究过程中要回答的各种问题,也就是指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③句法结构,即指各门学科中收集数据、检验命题和对研究结果作出概括的方式。。

十、论述题

1.教育内容的特点和确立依据

(1)教育内容的特点①教育内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预见性③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④教育内容具有高度的信息含量和科学的富于逻辑的排列组合⑤教育内容不仅具有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发展价值和应用价值⑥教育内容具有形式多样的信息载体(2)教育内容的确立依据①社会生产力和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③社会文化传统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⑤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动向

2.教育内容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教育内容的现代化(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知识掌握(3)注重能力的培养4)关注道德教育

3.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可概括为六个改变。

第一,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第二,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三,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第四,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六,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D)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A)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A)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教育学复习题1

教育学复习题精选(上) (适用于师范生本科课程、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等) 教师考试咨询信箱:hxy89781899@https://www.doczj.com/doc/471486687.html, 绪论 一、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C )。 A.《论语》B《师说》C.《学记》 D.《大教学论》 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 C )。 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3、在教育发展过程中,( C )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 A.布鲁纳 B. 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D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5、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 B ) A. 蔡元培 B. 陶行知 C. 杨贤江 D. 晏阳初 6、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A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7、“学而时习之”一语出自( A )。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8、《教育漫话》一书是( B )的著作。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斯宾塞 D. 裴斯泰洛齐 9、《大教学论》一书是( C )的著作。 A. 斯宾塞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裴斯泰洛齐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 C )的信条。 A. 鲁迅 B. 蔡元培 C. 陶行知 D. 杨贤江 11、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 B )。 A. 《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 《教育论》 12、“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洛克 13、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B )。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1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 培根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科夫

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 教育学第七章习题精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德育原则是()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3.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一做法运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修养法 5.学校实现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7.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发展的源泉是() A.班主任工作 B.学校教育 C.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 D.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8.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 A.共产主义接班人 B.社会主义建设者 C.好公民 D.好儿童 9德育过程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10.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向积极因素转化,教育者要提高受教育者的()能力。 A.自我领悟能力 B.思考能力 C.思维能力 D.自我教育能力 1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 1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上施加影响,促使品德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之间的矛盾 C.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家长的道德水平与学生道德需求之间的矛盾 13.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学生对善恶美丑有了分别,说明学生具有了()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 B.定向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一贯性原则

教育学练习题二十二

教育学练习题二十三 1. 我国古代学制发源于()。 A. 西汉 B. 东晋 C. 东汉 D. 西周 2.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的《钦定学堂章程》(史称),由此形成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 A. 1902年 B. 1924年 C. 1912年 D. 1904年 3.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4. ()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A. 1902年 B. 1904年 C. 1912年 D.1922年 5.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A. 壬戌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癸卯学制 D. 壬寅学制 6. 1904年,由清政府颁布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是()。 A. 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壬寅学制 D. 壬戌学制 7. 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借鉴的蓝本是()。 A. 日本学制 B. 美国学制 C. 德国学制 D. 苏联学制 8. 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 壬戌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寅学制 9. 20世纪初,在西方的影响下,体育的重要性已被国人所认识,()正式确立了体育在新式学校中的地位,这也是中国首次实行的现代学制。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10. 具有鲜明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征的旧中国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 C. 壬子癸丑学制 D. 壬戌学制 11. 中国近代史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 B. 六三三学制 C. 癸卯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12. 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A. 1951年 B. 1949年 C. 1950年 D. 1952年 13. 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重建和完善()。 A. 分支学制 B. 单轨学制 C. 双轨学制 D. 混合学制 14. 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15. 对义务教育中的义务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 B. 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C. 家长有让子女入学接受教育的义务 D. 学校有免费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 16. 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

最新教育学第七章知识要点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1、技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概念。 2、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3、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 4、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培养。 尤其是技能的分类,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形成的分阶段理论和现实应用问题。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一)技能的含义 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二)技能的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研究发现,在学习的最初阶段,练习对技能学习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不断地练习,进步速度逐渐减慢,但仍有进步。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知识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对活动起定向作用。技能是控制动作执行的工具,要解决的问题是动作能否做出来,会不会做,熟练不熟练。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它既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而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三)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1、区别: (1)从性质上来看,技能指顺利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属于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属于个体表现的倾向性。 (2)从范围上来看,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某种活动方式只能适用于某类活动的效率中并影响着活动;而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它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并影响着活动的效率。 2、联系: (1)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形成过程中体现着个体能力发展的水平和个别差异。 (2)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要形成和提高能力,必须掌握与之相对应的基本技能。 二、技能的种类 (一)操作技能 1.操作技能含义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操作技能的特点 除技能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如下特点:首先,就动作的对象而言,操作技能的活动对象是物质性客体或肌肉,具有客观性。其次,就动作的进行而言,操作动作的执行是通过肌体运动实现的,具有外显性。最后,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在结构上具有展开性。 3.操作技能的分类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前者指主要靠小肌肉群的运动来完成;后者主要是靠大肌肉群来完成。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前者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后者技能主要是由一系列不连续的动作构成.构成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操作过程中彼此间可以相互独立。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性操作技能与开放性操作技能。前者技能在大多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C.语言的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育 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教育学第七章测试题1标准试卷 沈兰

第七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由于幼儿没有学习系统学科知识的任务,所以学习内容没有任何( )223 A.系统性 B.强制性 C.科学性 D.知识性 2、、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表述正确的是( )223 A.教学活动主要是幼儿坐着听喝看 B.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 C.是教师和幼儿的双边活动过程 D.使用的教具多多益善 3、幼儿园教学活动是通过幼儿在具体的活动中的( )来学习的过程223 A.练习 B.感知和体验 C.认知 D.操作 4、下列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23 A.幼儿园的学习内容对幼儿没有任何强制性 B.幼儿是以学习间接的知识和经验为主的 C.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教师创造和体验的过程 D.幼儿园教学活动具有游戏不能取代的作用,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手段 5、幼儿园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人际关系,获得基本经验,这主要体现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哪种特点( )224 A.生活性 B.游戏性 C.情境性 D.活动性 6、 幼儿园以( )为基本活动。224 A.日常生活活动 B.教学活动 C. 游戏 D. 劳动 7、【2015高考】教师利用每天吃点心的环节引导幼儿感知“1和 许多”、“大和小”,认识各种食物和水果。这主要体现了教学活动的( )225 A.生活性 B.参与性 C.游戏性 D.活动性 8、一般来讲,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却在比赛中注意到“在不同材质路面上玩具车的车速有变化”,说明幼儿园教学活动具有( )的特点225 A.生活化和启蒙性 B.活动性和参与性 C.思想性和教育性 D.游戏化和情境性 9、教师通过和幼儿一起去市场欣赏并购买苹果、梨、香蕉、葡萄,和他们一起清洗并品尝这些水果的味道,和他们一起尝试用各种方式挤榨出果汁等方式让幼儿认识水果。这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哪一特点( )226 A.生活性与启蒙性 B.活动性与参与性 C.游戏性与情境性 D.科学性和发展性 10、幼儿园教师在引导中班孩子学唱歌曲《小树叶》时,通常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和体验歌曲情感。这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哪一特点( )226 A.生活性与启蒙性 B.活动性与参与性 C.游戏性与情境性 D.科学性和发展性 11、著名的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将幼儿园教学活动比做教师和儿童在进行( )游戏。227 A.足球 B.篮球 C.排球 D.乒乓球 12、在教学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 )228 A.客体 B.主体 C.中心 D.重点 13、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是学习的主体。228 A.教师 B.幼儿 C.教学活动的内容 D.教学活动的方法 14、( )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完成教育目标的中介231 A.教学方法 B.教师的“教” C.教育环境 D.教育活动的内容 15、( )是组织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232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活动原则 16、教师这样来解释雨的形成:云彩在天上挤呀挤呀,挤在一起遇到冷空气,就变成雨降落下来了,教师遵循了( )233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B.积极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7、某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将水蒸气说成“白烟”,违背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 )原则232 A.科学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18、教师在组织幼儿练习平衡木的活动中,根据活动内容的特点,运用激励和表扬的方法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和意志力,即在教学活动中坚持( )233 A.思想性原则 B.积极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活动性原则 19、“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是最后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说明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应坚持( )234 A.科学性原则 B.活动性原则 C.积极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0、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 )为追求的目的235 A.促进幼儿发展 B.使幼儿获得知识 C.培养幼儿能力 D.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2017高考】在幼儿园的一次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这主要体现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 )236 A.科学性原则 B.思想性原则 C.游戏性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1、下列直观手段,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236 A.图书 B.幻灯 C.标本 D.电视 22、下列直观手段,属于模具直观的是( )。236 A.实验 B.图书 C.标本 D.唱片 23、下列直观手段,属于电化教具直观的是( )。236 A.模型 B.沙盘 C.玩具 D.多媒体课件 24、( )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促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以及发挥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的重要因素238 A.教学原则 B.教学手段 C.教学方法 D.教学内容 25、下列教学方法不属于活动法的是( )238 A.游戏法 B.实验法 C.操作练习法 D.谈话法 26、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方法不包括( )238 密 封 区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 《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 B 文学 C 文字D书本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 B 高等教育 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 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 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 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 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 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 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 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D韩非子 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 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教育学练习题答案.doc

教育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 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2.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 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3.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 ,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 民主型 B. 放任自流型 C. 仁慈专断型 D. 强硬专断型 4. 小学教育目的是衡量小学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这反映了小学教育目的的() A. 教育作用 B. 评价作用 C. 导向作用 D. 激励作用 5. 最早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孔子 D. 夸美纽斯 6.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 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7.()是对某种教育活动的价值判断。 8.()是学校情境中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堂,学生大 多是无意接受隐含于环境中的经验。 A. 隐性课程 B.学科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9.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 10.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 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 这种研究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读书法 C. 文献法 D. 行动研究法 11. 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 “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 夏代 C. 西周 D. 东周 13. 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 B. 文化传统 C. 社会制度 D. 科技水平 14.()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A. 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15.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育学第七章教学练习题

第七章教学<上.>练习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D )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 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D )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3、“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C )。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4、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5、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B )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 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 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6、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7、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B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 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 8、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D )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9、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B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0、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D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巩知识 D、理解教材 1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 D ) A、获得直接经验 B、进行科学实验 C、进行社会实践 D、学习间接经验 12、“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3、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D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科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C )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15、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力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6、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C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17、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说法错误的是(C ) A、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教育学练习题

专题一认知过程知识图解 一、感觉与知觉 1、“杯弓蛇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 A.听觉 B.视觉 C.错觉 D.联觉 【答案C】 2、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 B.对比 C.后像 D.联觉 【答案B】专家解析: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①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月明星稀”。再如: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小说《陪衬人》,描述了一些有钱人的小姐、太太们,专找一些长的比较丑的没什么特点的人,经常带在身边,出没于公共场合,以显示自己的美。再如:《唐伯虎点秋香》“秋香的回眸一笑”也是利用了对比的效果。 ②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例如:吃完糖后在吃药,就会觉得药特别苦,吃完药后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先苦后甜”。从冷水里出来再到稍热一点的水里觉得热水更热了。 3、“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味觉刺激 B.听觉刺激 C.感觉适应 D.感觉对比 【答案C】 4、一张新电器产品设计图纸,工程师比一般的工人知觉得更精确,这是因为工程师比一般工人的()好。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选择性 【答案A】 知觉的基本特征在于: 一、选择性.客观事物是丰富多采的.在每一时刻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他的刺激全都清楚地感知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做出相应的反应.在同一时刻里,他总是对少数刺激知觉得格外清楚, 而对其余的刺激知觉得比较模糊.这种特性被称为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得特别清楚的部分称为知觉的对象,知觉的比较模糊的部分称为知觉的背景. 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依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经常转换.如图,当我们把黑色作为背景时,就可以 看到一个白色的花瓶,如果背景是白色,则看到两个黑色侧面人像.除非恍惚使知觉选择中心模糊,我们不能够同时既看到一 个白色花瓶,又看到两个黑色侧面人像.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 B.杜威 C.布鲁纳

D.克伯屈 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D.重视个别差异 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校课程 D.综合课程 13.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地方课程 14.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5.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16.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A.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C.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17.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课程计划)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 ) A.达尔文 B.布厄迪尔 C.勒图尔诺 D.孟禄【精析】C 由教育理论可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2.为了更好地选用天下人才,隋唐后建立了 ( ) A.聘任制度 B.科举制 C.录用制 D.任免制【精析】B隋唐建立科举制。 3.国际上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 ( ) A.主体教育观 B.精英主义价值观 C.知识主义价值观 D.多元主义价值观【精析】D 国际理解教育实质是在教育中贯穿多元主义价值观。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精析】C杜威主张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精析】A孔子是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提出者,题干中的话反映的正是这一教育思想。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精析】C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7.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精析】C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8.古代中国的教学学思想中主张“道法自然”的是 ( ) A.道家 B.发家 C.墨家 D.儒家【精析】A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9.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 A.康德 B.裴斯秦洛齐 C.洛克 D.夸美纽斯【精析】B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明确提出了“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二、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瑞士教育家__________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裴斯泰洛齐 2.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的 __________。卢梭 3.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__________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 4.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近代__________教育。学校教育 5.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__________教育。制度化 6. 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是教育民主化的根本保证,是国家干预和管理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教育立法 7.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__________教育的重要体现。非制度化 8.《教育漫画》是英国近代教育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洛克 三、简答题 1.古代学校教育具体体现为哪些特征?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就是脱节就是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得就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就是( )。 A、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B、柏拉图得《理想国》 C、斯宾塞得《教育论》 D、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昆体良 B、杜威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得教育专著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年出版得《大教学论》得作者就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得教育机构就是( )。 A、城市学校 B、堂区学校 C、主教学校 D、教会学校 9、西周得官学已有较完备得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就是国学,一类就是( )。 A、府学 B、内学 C、乡学 D、藩学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得教育代表作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人得教育》 D、《教育过程》 11、教育得质得规定性就是指( )。 A、教育就是一种阶级现象 B、教育就是一种上层建筑 C、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活动 D、教育属于生产力得范畴 12、教育得最根本职能就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社会服务 13、教育得发展与政治经济得发展并不同步这就是教育得(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就是具有阶级性得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 A、六艺 B、六学 C、六识 D、六经 1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得就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第八章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八章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叙述正确的是( A ) A 评定学生学业成绩,一般采用百分制记分法和等级制记分法 B 一般说,题的数量多、便于给小分的,用等级制较便利 C题的数量不多、开卷、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题目用百分制较方便 D 在成绩评定时,不能把等级制换算成一定的分数 2、下列关于复式教学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复式教学就是对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B 复式教学适用于学生多、教室少的情况下教学 C 复式教学课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或做作业同时进行 D 复式教学情景下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自学能力相对较弱 3、一节课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 D )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巩固新教材 D 讲授新教材 4、用于选拔性和竞赛性活动的评价属于( A ) A 相对评价 B 绝对评价 C 个体内差异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5、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纪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 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老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D ) A 分层教学 B 合作学习 C 小班教学 D 复式教学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 D 道尔顿制 7、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D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 备课 B 上课 C 布置批改作业 D 成绩考评 9、为了分班、分组的目的所进行的测验是( D )

幼儿教育学第七章测试题

幼儿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教师利用每天吃点心的环节引导幼儿感知“1和许多”、“大和小”,认识各种食物和水果。这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哪一特点() A.生活性与启蒙性 B.活动性与参与性 C.游戏性与情境性D多样性与灵活性 2、教师通过和幼儿一起去市场欣赏并购买苹果、梨、香蕉、葡萄,和他们一起清洗并品尝这些水果的味道,和他们一起尝试用各种方式挤榨出果汁等方式让幼儿认识水果。 这反映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哪一特点() A.生活性与启蒙性 B.活动性与参与性 C.游戏性与情境性D多样性与灵活性 3、幼儿自主学习态度表现() A.质疑B 提问C.操作辩解D.兴趣专注 4、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是学习的主体。 A.教师 B.幼儿 C.教学活动的内容 D.教学活动的方法 5下列直观手段,属于模具直观的是()。 A.实验 B.图书 C.标本 D.唱片 6、下列直观手段,属于电化教具直观的是()。 A.模型 B.沙盘 C.玩具 D.多媒体课件 7、()是实现幼儿园教学最优化的手段。 A.实物 B.图片 C.电化教具 D.自制教具 8、下列教学方法,()比较多地运用在科学活动中。 A.游戏法 B.实验法 C.操作练习法 D.观察法

9、下列不属于直观法的是() A.观察法 B.参观法 C.操作练习法 D.演示和示范 10、在夏天雷雨到来前,引导幼儿观察天气的变化和动物的活动。这属于观察法中的() A.短期观察 B.随机观察 C.长期观察 D 定时观察 11、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做实验,这是() A.观察法 B.参观法 C.演示 D.示范 12、在幼儿园教学活动实践中,一般不孤立地运用()A.谈话法B.讲解法 C.观察法 D.游戏法13、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临时设计,这属于()A.预演设计B.现场设计C.反思设计14、下列属于幼儿园活动设计中的机动部分的是()A.活动目标B.活动准备C.活动过程D.活动延伸15、幼儿园教学活动应较多地运用()方式。 A.直接教学 B.间接教学16、幼儿的自主学习,更多是指向()A.学习目标 B.学习过程 C.学习结果 D.学习品质17、幼儿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幼儿自主学习的表现的是()A.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专注的神情B.幼儿感到疑惑并向教师或同伴发问C.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D.幼儿之间就某个问题产生争辩或协商行为 二.简答题 1.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定义 2.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哪些特点 3.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法时应注意什么 4.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观察法时应注意什么 5.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运用谈话法时应注意什么6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有哪些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教育学的第二章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附答案)

第二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广义的学校包括、、学校教育等部分。 2.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3.教育的基本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 4.按照教育的目的是否正确,指导思想是否明确来看,教育的功能可 以分为正向功能和。 5.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来划分,教育可分为显性功能 和。 6.教育的“生产力说”是是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其代 表人物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7.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首倡,认为教 育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 8.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由美国学者首倡,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 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 9.教育的劳动起源说是由前苏联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认为 教育产生于社会的。 10.从教育的演进过程看,教育大致经历了原始形态的教 育、、近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四个阶段。 11.在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是指。 12.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古代社会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学校教育是形式 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的分水岭,它产生于社会时期。 1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我国近代教育总的指导思想,提出这一 思想的清末湖广总督。 14.1904年颁布的“葵卯学制”是我国近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学制, 它为我国后来学制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德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于年,颁布了《乡村学校规程》,规定5 至13岁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 16.终身教育的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

育局局长法国人提出。 二、单项选择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93年 B.1995年 C.1998年 D.1996年 2.学校教育产生于()。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 期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 了古代教育的()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D.鲜明的阶级性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5.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A.17世纪的欧洲 B.16世纪的亚洲C.17世纪的亚洲D.16世纪 的欧洲 6. 6.“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提 出的时间是()。 A.1982年B.1983年C.1985年D.1980年 7.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A.心理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需要起源论 D.生物起源论 8.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属于()。 A.需要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9.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利托尔诺 B.斯金纳 C.孟禄 D.沛西·能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五经 B.自然科学 C.六艺 D.四书 11.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柏拉图 12.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 A.明代 B.汉代 C.清代 D.唐代 1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