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色彩三要素的解读

关于色彩三要素的解读

自然界的色彩千差万别,单靠人的视觉就能辨别出许多不同的色彩,但是在这无数的色彩中,任何一个色彩(无彩色除外)都有具有色相、色度、冷暖这三方面的性质,即每一种色彩都有它特定的色相、色度、色性,我们把这种因素称为色彩的三要素。即:色相、色度(明度、纯度)、色性(冷暖属性),下面就由美考画室的老师对色彩三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
色相是指色彩本身的名称,顾名思义是指色彩的色貌,是一种颜色区别于另一种颜色的最鲜明的特征,色相联系是区分色彩的主要依据。所有颜色都有自己的名称,如红色、绿色、紫色、绿灰、蓝灰。紫灰等。
从光色学的角度来看,色相是由光波的长短决定的,只要色彩的波长相同,色相就相同,波长的长短产生了色相的差别。如果我们将一个饱和的红色加白,调出几个不同明度的粉红,那么这个红色只是明度和纯度的改变,它的色相没有改变。同一色相,可构成高纯度、中纯度、低纯度、高明度、中明度、低明度。但在这个红色里,加进黄色进行调合,这样就改变了色相,成了橙色相,随着调合分量的增减,可以调出很多偏黄的橙色相和偏红的橙色相。观察色相要善于比较,即使在同一色系里,也要从中比较它们的差异。比如,绿色系里有翠绿、草绿、橄榄绿、淡绿、粉绿等不同色相;红色系里有玫瑰红、深红、土红、大红、朱红等色相,如果再将这些不同的色相进行混合,还可产生无数的不同的色相,因此,我们必须训练敏锐的辨别色相的能力。
色度是指色彩的明度和纯度(饱和度),是指物体受光的强弱,或者颜色深浅的差异。如素描所指的三大面五大调的明暗变化;或指在同一色相中加入不等量的黑或白色,而呈现的深浅不同;还有一层指向是不同的色相中,色彩明、暗的区别。如在十二色的色相环中,黄色最明,紫色最暗,其他各色在明暗方面也有很明显的区别。如果我们把十二色的色环用复印机印成黑白图片,就能很明白各色相的明度关系。有些色彩习作,画面出现弱、灰的毛病,就是没有掌握好明度关系。明度在色彩写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对色彩的大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物体的体积感也是主要靠明度来体现。
色彩在变化中明度是最活跃的变化因素。任何颜色混合进了白色都提高了颜色的明度又降低了纯度;任何颜色混合进了黑色都降低了颜色的明度同时也降低了纯度。例如:蓝颜色中加入白色就会变成浅蓝色,提高了明度同时降低了纯度。一个红色的物体在中午的强光照射下明度很高,呈现出的颜色是很亮的淡红色;在

傍晚光很弱的情况下明度很低,呈现出的颜色是暗红色;在光不强不弱的阴天,物体的颜色最饱合,也就是纯度最高,这就是色彩明度和纯度之间的关系,在色环表上我们看到即使是三原色也有明度的差别,如黄色的明度就比红色高,蓝色的明度就比黄色低。
色性是指色彩的冷暖属性。是指色彩的冷暖感觉,是色彩给人的一种联想和反应。色彩的冷暖并非指物理上的冷暖温度,而是色彩刺激人的视觉引起生理、心理的感觉。
比如:红色、橙色、往往给人一种热烈、兴奋、暖和的感觉,使人感到温暖,我们称为暖色;而蓝色、绿色往往给人一种冰冷宁静的感觉,使人感到寒冷,我们称为冷色。。如果从一个冷色的环境中进入一个桔红色的房间,人的心理会有很明显的反映,人的体循环也会加快。这种现象对动物都有同样的反应。色彩能让人产生冷和暖的感受,是色相之间的冷暖区别。类似色之间也有冷暖区别,如橙红比大红暖,黄色比橙黄冷。
色相、色度(明度、纯度)、色性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任何色相在纯度最高的时候,都有特定的明度和冷暖的属性。如果明度变了纯度也就会下降。比如标准的柠檬黄,高纯度、高明度和它在色环中的冷暖定位都是它的特性。如果在柠檬黄中加红,明度就变暗了,纯度也跟着降低,色性也相对变暖了。这就是它们之间有机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