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

(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 1984 年只有冰箱, 1998 年时已有几十种产品),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

时代机遇:国家鼓励兼并重组

一般企业做法:兼并后发展不下去;反对多元化发展

海尔创新做法:兼并国内多家家电企业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OEC管理模式,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政策鼓励企业兼并重组,一些企业兼并重组后无法持续下去,或认为应做专业化而不应进行多元化。海尔的创新是以“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思路先后兼并了国内十八家企业,使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与规模扩张方面,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时,家电市场竞争激烈,质量已经成为用户的基本需求。海尔在国内率先推出星级服务体系,当家电企业纷纷打价格战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服务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开始实行OEC(Overall Every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

(三)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走出国门,出口创牌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 Haier 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时代机遇:中国加入WTO

一般企业做法:出口创汇,走出去又退回来做订牌

海尔创新做法:出口创牌,海外建立“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市场链”流程再造,走出国门,出口创牌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加入WTO,很多企业响应中央号召走出去,但出去之后非常困难,又退回来继续做订牌。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这一阶段,海尔推行“市场链”管理,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和资金流的运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这一管理创新加速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激励员工使其价值取向与用户需求相一致。

(四)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年—2012年):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品牌

特征: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运作全球范围的品牌,从2006年开始,海尔集团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阶段之后,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创新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区别是: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全球化品牌战略则是在每一个国家的市场创造本土化的海尔品牌。

时代机遇:互联网的发展

一般企业做法:以企业为中心卖产品

海尔创新做法:以用户为中心卖服务

海尔管理创新:探索“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带来营销的碎片化,传统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模式不能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企业必须从“以企业为中心卖产品”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卖服务”,即用户驱动的“即需即供”模式。互联网也带来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化和全球化之间是逻辑递进关系。“国际化”是以企业自身的资源去创造国际品牌,而

“全球化”是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是质的不同。因此,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创全球化品牌。

这一阶段,海尔探索的互联网时代创造顾客的商业模式就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2010年,张瑞敏在美国与世界顶级的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和加里·哈默交流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两位管理大师对海尔人单合一双赢的自主经营体的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加里·哈默(左)认为海尔推进的自主经营体创新是超前的。

(五)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2012年—2019年):网络化的市场,网络化的企业

时代机遇:互联网的发展

一般企业做法:以自身为中心的传统型企业

海尔创新做法: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型企业

海尔管理创新:继续探索“人单合一双赢”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新模式的基础和运行则体现在网络化上,市场和企业更多地呈现出网络化特征。在海尔看来,网络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即大规模定制,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配送。

三、海尔集团的SWOT分析

(1)优势Strengths:

技术优势: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3种产品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有其专利优势拥有软件著作权589项。在许多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创新优势:海尔热水器防电墙技术、海尔洗衣机双动力技术还被纳入IEC国际标准提案,这证明海尔的创新能力已达世界级水平;

管理优势:在创新实践中,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均引起国际管理界高度关注,海尔"人单合一"发展模式为解决全球商业的库存和逾期应收提供创新思维,被国际管理界誉为"号准全球商业脉搏"的管理模式;

企业文化优势: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员工素质的相对较高,多年规范化管理相当好的基础,从张瑞敏砸冰箱开始,首开海尔观念转变之先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才有现在的海尔。

(2)劣势Weaknesses:

产权不清晰.与跨国公司相比,资金、技术、管理等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泛滥化的品牌延伸,缺乏时代感的品牌运作。未来接班人的困惑,内在的脆弱,价格大战拖累海尔,海尔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匹配问题。作为中国企业的特殊性,自身的建设问题。核心技术的开发,人才的把握,自身的定位准确与否。(3)机会Opportunities:

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品牌优势;家电行业作为大宗消费品,在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给海尔带来看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等等。

(4)威胁Threats:

海尔这些年发展得实在是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毫不怀疑它的国际化。信息化进行得如火如荼,内部的信息化还好说,外部的信息化,尤其是与国内供应商、分销商的电子数据交换,却一直处于两难境地,采购和分销成本的降低仍然难以彻底实现,海尔最终是孤掌难鸣。面对海尔的信息化,国内同行的竞争者是一边看海尔外部信息化的热闹,一边加紧自身内部信息化的推进,这就是海尔所面临的威胁。

四、波士顿矩阵分析

1、海尔在各行业内的占有率:

(1)冰箱=%/%=

(2)空调=% / % =

(3)洗衣机=%/%=

(4)电脑=% / % =

(5)手机等相关配件=%/42%=

(1)冰箱=(4232-3598)/ 3598=%

(2)空调=(1154-988)/988=%

(3)洗衣机=(1089-900)/900=21%

(4)电脑=(242-207)/207=%

(5)手机等相关配件=(117-101)/101=%

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脑手机等

增长率%%%%%

五、海尔未来发展战略选择分析

优势(S)劣势(W)

1.健康的整体形象,较强的

品牌渗透力;

2.产品线宽,利于组合促

销;

4.新品开发能力较强;

5.良好的服务口碑。

1.价格相对偏高,往往超出

预购者的心理价位;

、IT产品缺乏技术上的竞争

力;

3.缺乏真正的核心技术;

六、海尔战略执行力分析(一)领导执行力

1、海尔高层对执行力的影响

张瑞敏的敬业和以身作则:熟读古籍、通晓中外、知识渊博;上班准时、令为己出、官兵一体;张扬协作,其利断金:一位布道者,一位执行家。

还有一些高效活力的中层领导,他们有对高层战略意图的理解、对工作的良好态度、对上级指令的良好执行能力、对企业文化的极高领悟。

2、“赛马不相马”的人才理念

海尔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把静态变为动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应接受监督,压力与动力并存,方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赛马而不相马。

(二)公司组织结构

海尔集团组织能力非常强大,“快速反应、马上行动”的观念深入海尔人心, 企业各环节“无缝”连接, 整体配合协调、流畅。对于问题, 常常在集体中展开大讨论, 找出症结。

对于错误, 互不推诿责任, 以“80 /20”的原则处理, 即管理人员与员工责任分配分别为 80 /20, 管理人员对于下属的错误要负 80%的责任此外, 在企业内部实施市场化运作的“市场链”, 更是将企业运行各环节紧紧连成一体。海尔员工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只是整个链条中的一环, 在工作时都要时刻考虑自己的产出质量能否令下一环节员工满意以及最终能否为让顾客满意。因此, 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非常强烈, 使海尔具有了极为强大的组织能力优势。

(三)公司的企业文化及制度对战略执行的保证评价

1、驱动核心:海尔前期树立了一个"真诚到永远"的核心价值观,以质量某生存的经营理念,走出国门的奋斗目标。

2、执行保障:海尔的OEC管理法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以及保证了整个企业的秩序运作。

3、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海尔文化分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这个目标使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海尔文化不但得到国内专家和舆论的高度评价,还被美国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收入MBA案例库。

4、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创新。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亦可以称它为企业文化力,它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导向力、激励力、约束力、纽带力的功能。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有非常灿烂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灵魂,企业灵魂永远不衰则企业生命力永远旺盛。青岛海尔经过17年市场的磨练,随着海尔的发展壮大,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企业员工思想、意志、行为,符合本企业特点,广大员工认同的海尔企业文化。形成了“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价值观和海尔精神;锤炼出“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海尔作风;形成了“公平竞争,人尽其才,积极向上”

的文化氛围;树立了“工作创最佳,创新无止境,服务重信誉,真诚到永远”的海尔形象。

课程总结

通过这学期对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对联想企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同时对本专业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认识。课程改革后,老师增加了对我们自主学习的要求,首先,通过做ppt,使自己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加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学习到了小组成员中的优点,对自己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次,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了我们平时看一些专业类书籍的习惯,对专业课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种多位老师讲一门课程的方式,我认为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加了学习兴趣。最后,虽然这门课程对我们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每次也都会认真的去听,但是正如老师所说,我还是属于那种很茫然得感觉,虽然课上感觉自己学到了好多,但是有时候课下一回顾,感觉还是没学到什么。

建议

我认为老师可以为我们说一些查找信息的渠道,因为我感觉我现在就是仅限于在百度上搜索百度文库和百度百科,或者说去官网了解。我想老师应该多为我们提供一些获取的信息的渠道,还有介绍一些有关书籍。还有就是我感觉学生课上讲的方式收获不是很大,因为我们在下面做PPT的过程中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但是都不透彻。我认为老师可以采取一种,我们学生课下做,老师课上为我们分析缺点不足,然后再补充讲解一下。因为毕竟我们的知识面还不够宽,对一些东西的理解都还不全面透彻。

(完整word版)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 《高级财务管理》 案例分析 班级会计学-8班 小组成员陈瑞琪.陈征.王艳辉小组成员董庆波.刘砾瞳 小组成员杨晓丽.李艳艳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创立於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二、案例分析 1.社会因素 创业25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1993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在莱西援建了第一所海尔希望小学,从来拉开了援建海尔希望小学的序幕以及各种活动。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同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政治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于经济企业的发展机遇了许多较开放优惠的政策,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许多落后的商业思想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商业思想所取代,国有企业、集体及民办小厂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许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厂子因此而起死回生,而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3.经济因素 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的战略分析 摘要:海尔自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从一个亏损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彩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战略,它的发展经验是值得借鉴的。本文通过对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成功战略进行总结,重点分析海尔先难后易的战略思想,以期能给企业以启发。 关键词:海尔;战略;多元化战略 1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1]实现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创业25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 海尔集团不同发展阶段的战略 2.1 创业期—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海尔集团创业期以发展名牌战略作为公司战略。名牌战略的核心是高质量,“高质量”的内涵远远不仅是符合工厂或国家规定的标准,而是要适应市场需求,占领市场,并进一步创造高效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海尔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海尔公司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二十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4年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产品已经从当时的单一电冰箱到现在的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热水器、国旅、家居等十几个大门类。2004年,海尔品牌价值实现616亿元,蝉联中国第一品牌。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司销量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中排名第四,按品牌销量统计,海尔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 海尔的成功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但其正确而超前的营销战略则具有决定性作用。海尔从创建之初到今天,营销战略在三个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代表了市场经济走向成熟时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方向。 一、营销客体从“有形具体产品”到“无形 企业整体形象” 海尔对营销客体的认识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把每一件产品做好,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要求。在冰箱是奢侈品且质量高销路就好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下,海尔人很自然地把以“市场导向”为

核心内容的市场营销观念作为自己的经营管理指导思想,因此也便产生了海尔创建之初的一系列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标准与措施。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当时他们对电冰箱的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均高于国家标准,其中重要的七项指标的实测值均优于发达国家水平。为了满足当时用户对高档家电的特殊需求,他们对外观、噪音等指标还作出了特别要求。如冰箱外观,国家标准要求1.5米以内看不出划痕,而他们要求则是0.5米以内不得看出划痕;噪音,国家规定为52dB,海尔企业内控标准为50dB。然后是对少数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措施严厉。如1985年,检查出76台电冰箱不合格,而是抢起大锤把它们砸碎,以显示海尔人生产一流产品的决心与信心,这才有了80年代末的一系列质量优势与声誉。 但是,到90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品日趋多元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尤其是随着供过于求逐渐成为我国家电行业市场供求关系的主旋律,这种单纯依靠技术手段管理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的需求,海尔人开始逐步认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海尔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着手从理念上、制度上、全员意识上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主要从三方面着手解决产品问题:1、根据自己几年来在产品管理上积累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日清日高管理理念(OEC)”。率先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系列标准管理法,并于1992年在我国电冰箱行业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1994年又

海尔的营销策略分析渠道

海尔的营销策略分析渠道 一、海尔的品牌营销 海尔的策略是将集团品牌划分为企业牌(产品总商标)、行销牌(产品行销商标)和产品牌(产品类别名称)三个层次。从家电的长线 产品考虑,海尔将各类别家电产品统一以Haier总商标统筹,叫做 产品总商标;结合各产品特点,策划确定出产品主题词,以该主题词 为中心,根据品种、型号扩充,演绎出一系列行销商标,如冰箱的 王子系列,分别定位出小王子、小小王子、大王子、双王子、冰王 子和雪王子等产品品牌配合总商标同时推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Haier名牌的连带影响力,大大降低了广告宣传中的传播成本。 1.海尔的品牌产品组合策略。 海尔在其品种延伸的过程中,还成功地进行了副品牌营销。海尔采取副品牌营销的优点有:1)避免统一品牌的局限,利于产品延伸。 2)利于商品同中求异,便于消费者区别和记忆产品。3)凸显商品个 性和特色。4)为产品未来预留发展空间。5)兼具商品促销功能。6) 构筑新的竞争优势。 海尔从原来只生产冰箱,到现在除生产冰箱外还生产冷柜、空调、洗衣机、彩电、电脑和手机等其他品类的产品,进行了广泛的品类 延伸,从而成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 一品牌。总之,海尔的品牌延伸战略一直坚持着三个原则:一是品 牌延伸要以一定的品牌优势为基础;二是延伸产品与原有产品在技术、销售、产品类别上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三是延伸产品必须具有较好的 市场前景,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能在同类产品中位居前三名。 2.海尔品牌的渠道组合策略。 (1)采取直供分销制,自建营销网络。(2)采取特许经营方式,建立品牌

专卖店。 海尔设立品牌专卖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全面展示产品,提升品牌形象,提高海尔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同时促进产品的销售。 3.海尔品牌的促销策略。 海尔产品定价的目的是树立和维护海尔的品牌和品质形象。 (1)海尔产品定价的策略是撇脂定价。即将价格定得相对于产品 对大多数潜在顾客的经济价值来讲比较高,以便从分额虽小但价格 敏感性较低的消费者细分中获得利润。(2)海尔产品定价的原则:1) 产品价格即消费者认可的产品价值; 2)消费者关注产品价值比关注产品价格多得多;3)真正的问题所 在是价值,而不是价格。(3)海尔市场价格策略是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1)企业形象误区:消费者对品牌形象预期的下降;2)低质量误区:消费者认为您的产品质量低于售价高的竞争者;3)脆弱的市场占有率 误区:低价能买到市场占有率,但买不到市场的忠诚。因此,如果 仅考虑价格,顾客会转向另一个价格更低的产品。 海尔的价格策略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卖产品策略,而是依附于企业品牌形象和尽善尽美的服务之上的价格策略。这种价格策略赢得了 消费者的心,也赢得了同行的尊重与敬佩,更赢得了市场。 海尔的定价策略还依托于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这点在大中城市尤为明显。海尔在每个城市的主要商场,都是选择最佳、最大的位置,将自己的展台布置成商场内最好的展台形象;在中央和地方媒体 上常年坚持不断的广告宣传,这其中几乎全是企业品牌形象宣传和 产品介绍,对于价格则从没“重视”过。正因为如此,“海尔”两 个字已经成为优质、放心、名牌的代言词。 二、海尔品牌营销的借鉴 海尔的星级服务。 如今已由制造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变为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即使是一个纯粹的制造型企业,它的经营能否成功也与它能否提供

海尔的战略管理分析

陆淼208030421人力 海尔的战略管理分析 一、海尔简介 年,2009年创立于中国青岛。截至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 个海外贸易公司,8个综合研发中心,19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亿元,品牌价值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6万人。2009全球员工超过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8812亿元,连续 二、海尔的外部环境分析 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该领域存在较低的进入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低。而国内的家电市场的需求潜力很大,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进这个领域。随着“家电下乡”的进行,将会从政策上激励更多家电行业新进入者。新进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会对海尔地位产生影响,但跨国公司盯住了我国的家电产业,外国家电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家电市场,这使得以海尔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面临更大的冲击。 (二)与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中国家电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家电企业的不断崛起。再加上“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从而使家电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引起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的回升,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本钱增添产量降低售价,从而产生引发价格战的危险,加剧行业竞争。海尔的最大竞争对手是美的在空调、冰箱等市场均取得傲人的成就,对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地位构成威胁。格力、三星、海信等也是海尔的竞争对手。 (三)替换品的威胁 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我国拟对空调,家用电冰箱推行可再生应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产品可再生利用率指标。节能环保家电产品逐渐成为市场。随着信息技)》限定值和目标值(第一部门术的发展,高级家电产品将实现网络化的升级,使家电产品在网络支持的前提下,更加智能化、人道化。因此,海尔应该掌握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要,在适当的机会引进合适的替换产品,从而占得先机。 (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为吸引客户,各家电企业竞相降价并给予折扣。客户在相称程度上能够对 守家、担保及其它服务名目进行讨价还价。企业管理者逐步采取服务等级来权衡绩效,这些等级常常用来决定经销受权的机遇、失掉广告资金和其余经济优惠的标准 (五)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黑龙江财经学院 《高级财务管理》案例分析 班级会计学-8班 小组成员陈瑞琪.陈征.王艳辉小组成员董庆波.刘砾瞳 小组成员杨晓丽.李艳艳

海尔集团财务战略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创立於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二、案例分析 1.社会因素 创业25年以来,在“真诚到永远”的理念指导下,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集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用真情回报社会,以海的品格年复一年地为社会默默地奉献:1993年开始海尔投资制作了212集的动画片《海尔兄弟》;1994年海尔开始投资参加希望工程,在莱西援建了第一所海尔希望小学,从来拉开了援建海尔希望小学的序幕以及各种活动。海尔集团先后被云南团省委、青岛团市委、希望办授予“希望工程贡献奖”和“社会的海尔”等奖项。同时,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也建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2.政治因素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对于经济企业的发展机遇了许多较开放优惠的政策,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许多落后的商业思想观念逐渐被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商业思想所取代,国有企业、集体及民办小厂也随之经历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有许多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厂子因此而起死回生,而海尔集团正是在这种机遇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3.经济因素 2008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03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7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

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以海尔企业为例-李锦

发展战略 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 ——以海尔企业为例 李锦郭湛坤 (兰州财经大 学) 摘要:企业战略规划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企业战略决策是否正确决定着企业的前途,一个企业要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就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在综合考虑企业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存在的威胁与机会之后,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开劣势,弥补缺陷,把握机会,迎接挑战,做出最正确的战略决策,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这也就是SWOT分析法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本文以海尔作为 研究对象,通过对海尔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分析,得出海 尔集团应该采用S-O战略以获得长久的发展优势。 关键词:SWOT分析法;企业战略;海尔 企业战略规划对于企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战略 制定的过程也就是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的过程,而SWOT分析法是现在做战略规划时一种常用的分析工具。明确企业资源优势和缺陷,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对于企业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SWOT分析法的概念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外部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见表1)罗列,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将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并为企业战略的选择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SWOT 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企业综合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识别各种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因素,并将其中与战略相关的因素分离出来。 表1 SWOT矩阵分析框架 优势(S)劣势(W) (SO战略)(WO战略) 机会(O) 把握机会,发挥优势利用机会,克服弱势 (ST战略)(WT战略) 威胁(T) 把握机会,避免威胁克服弱势,避免威胁SWOT 分析实际上是将企业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企业的优劣、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劣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但是,外部环境的同一变化给具有不同资源和能力的企业带来的机会与威胁却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两者之间又有必然联系。 二、海尔企业的SWOT分析 (一)海尔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海尔集团申请的专利主要是以外观实用新型为主,核心技 术缺乏导致了其缺乏核心竞争力,掌握不了核心技术,也无法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更无法进入高档产品市场;海尔在宣传和公关技巧方面十分欠缺,这将使在中国的未来收购企业很困难。海尔公关方面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海尔在聘任机制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注重对技术、知识的考察而忽略了对个人能力的考察;缺乏跨文化和国际性管理人才,导致企业在传播、管理、公关等多方面显示不足,人才问题也将成为海尔进一步走向世界的障碍;海尔固有的战略优势及营销思维,难以适应 3.机会 (O) 市场需求增加,国内的夹断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容量每年递增速度很快,面临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中国家电的高端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呈增长趋势,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很大;家电连锁销售渠道的增加,国美、苏宁、永乐等家电连锁渠道在国内将加速扩张,各连锁的门店数量每年都要增加50%以上,门店的增加必将带来家电产品的销售增长;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海尔在国内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创牌企业,也是国家鼓励走出国门进军世界500强的品牌。海尔集团通过借助政府资源, 将企业做强做大。 4.威胁 (T) 目前,伴随着家电企业的不断兴起,技术的不断完善,家电行业竞争激烈,品牌淘汰率也很高;遭到国际品牌的打压,众多国际著名家电企业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自己的全球性生产、研发和销售基地,它们具有行业标准制定的发言权、先进的核心技术、高端产品市场的占有率、良好的管理能力、丰富的国际化运作能力和经验、闻名全球的品牌等,这些在高端市场、国际化管理能力、核心技术等方面处于弱势的海尔公司构成了威胁;国内家电企业的低价战略侵占市场;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方式进行贸易保护,这无疑将提高中国家电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增加国内产品的成 2.劣势 (W) 终还有产品的回访服务,这一系列服务不断满足用户的要求。最后是海尔集团的渠道优势,海尔实行个性化营销的策略,根据不同渠道的特点,进行专业化分工,管理渠道十分严格,每个地区只设立一家核心代理商作为物流平台和服务中心,分区控制。

海尔的战略管理分析

海尔的战略管理分析 一、海尔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二、海尔的外部环境分析 五力竞争模型分析 (一)新进入者的威胁 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该领域存在较低的进入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低。而国内的家电市场的需求潜力很大,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进这个领域。随着“家电下乡”的进行,将会从政策上激励更多家电行业新进入者。新进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不会对海尔地位产生影响,但跨国公司盯住了我国的家电产业,外国家电品牌大举进攻中国家电市场,这使得以海尔为代表的本土品牌面临更大的冲击。 (二)与现有竞争者的抗衡 中国家电行业经过多年高速发展,家电企业的不断崛起。再加上“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从而使家电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引起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的回升,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本钱增添产量降低售价,从而产生引发价格战的危险,加剧行业竞争。海尔的最大竞争对手是美的在空调、冰箱等市场均取得傲人的成就,对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地位构成威胁。格力、三星、海信等也是海尔的竞争对手。 (三)替换品的威胁 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我国拟对空调,家用电冰箱推行可再生应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了《产品可再生利用率指标限定值和目标值(第一部门)》。节能环保家电产品逐渐成为市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级家电产品将实现网络化的升级,使家电产品在网络支持的前提下,更加智能化、人道化。因此,海尔应该掌握最新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要,在适当的机会引进合适的替换产品,从而占得先机。 (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为吸引客户,各家电企业竞相降价并给予折扣。客户在相称程度上能够对守家、担保及其它服务名目进行讨价还价。企业管理者逐步采取服务等级来权衡绩效,这些等级常常用来决定经销受权的机遇、失掉广告资金和其余经济优惠的标准 (五)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海尔的战略管理分析

海尔的战略管理分析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家电龙头海尔集团进行的战略管理分析,包括外部环境与国际环境分析。外部环境分析侧重于国内家电企业对海尔行成的竞争、威胁、制约,而国际环境分析则侧重于资源、技术、创新以及品牌核心价值、核心文化的竞争。 关键词:管理、环境、品牌、文化、竞争 正文: 一.简介 海尔是一家大型家电生产企业,在世界家电品牌中位列第四。它于1984年在中国青岛成立。到2009年,海尔共建立了29家生产基地,8项专利,19家国外子公司,职员总数超六万。在2009年,海尔的年营业额达到12430亿,海尔分公司总价值812亿。它已经持续八年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了。 二.外部环境分析 五种竞争模式 1.新进入者的威胁 中国的电信行业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潜在的进入者进入壁垒低,入口风险低,又因为国内的潜在需求很大,便吸引了许多竞争对手。“家用下乡”这一政策也鼓励更多的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因为国内新进入者的规模很小,他们不会威胁到海尔的位置。但跨国公司进入市场,就意味着海尔将面临更为庞大的冲击波。 2.企业间的竞争 在受到经济发展带动与政策鼓励影响下,家电公司都进入了高速度发展阶段,所以竞争更加激烈。由于人民币升值,该行业的固定成本上升,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公司便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生产和低价出售商品,而这些都可能引发价格战。海尔的最大竞争对手是美的。使美的变强大的领域是空调和冰箱,与此同时格力、三星、海信都是海尔的重要竞争对手。 3.替代产品的威胁 在环境保护的压力之下,我国国家标准草案相关法律的制定,都有所限制海尔的目标实现和发展效率。家用电器能源保护化和环境保护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家电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水准的家用电器将会覆盖全网络,将人类带入智能化社会。海尔应该掌握新技术以满足客户需求,不断导入适当的替代品。4.客户的讨价还价能力 为了吸引顾客,每家企业都会给予客户一定价格以更好地竞争。客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卖家索要折扣。而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进行一定的增加产品性能。服务质量决定了市场营销、广告支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工商管理二班姓名:薛灿灿 学号:201222460316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截至2009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6万人。 2009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243亿元,品牌价值812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129所希望小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二、企业战略

(一)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当家电市场供大于求时,海尔凭借差异化的质量赢得竞争优势。 这一阶段,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 (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企业战略管理海尔集团分析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题目:企业战略管理论文——海尔集团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海尔集团分析 企业战略管理是经济类学科的一门必备课程,提供了一种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即认识问题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解决问题要选择战略性决策。无论是企业层次还是经济层次,存在的问题都有战略与战术的差别,而学习战略管理,就是要学会用战略的视觉,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 以海尔集团为例: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XX,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X 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目前,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1个工业园,5大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超过8万人。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64所希望小学和1所希望中学,制作212集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奥运会全球唯一白电赞助商。 一、家电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各地收入水平差距也很大,导致家电市场的密集度和发展程度参差不齐,从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家电行业的均衡持久发展。 (二)经济环境 随着中国加入WTO,为本国家电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天地。加入WTO意味着大家可以在一个公平互利的竞争环境中发展,这对我国家电企业的出口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正像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所说“中国加入WTO有利于拆除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的贸易壁垒,同时,电子巨头在中国市场也不会再有什么更加优惠的政策了,这更有利于我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 (三)技术 家电产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其数字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导入,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将满足不同阶层和家庭的消费需求,为家电市场创造新的消费领域导入新的消费理念,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但我国家电企业普遍存在着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产业升级滞后的问题,在技术开发上与日本、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

海尔集团战略管理浅析

网络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海尔集团战略管理浅析

内容摘要 我国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已经历了从生产管理到经营管理再到战略管理几个阶段。企业经营思想日益明确,企业管理由单纯执行型向决策型转变,把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营战略作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前提条件。本文以海尔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尔内部与外部环境分析,再结合行业环境及SWOT (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来对海尔集团发展战略进行客观分析,揭示了海尔集团当前身处的环境机制和发展条件,明确了集团面临的市场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基于以上分析,制定了海尔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最后提出了战略的实施策略及建议,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战略管理;企业环境;战略目标;战略实施

目录 内容摘要 ............................................................ I 引言 . (1) 1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2) 1.1 企业战略的含义 (2) 1.2 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 (2) 1.3 企业战略管理的特点 (2) 1.4 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3) 1.5 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3) 2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5) 2.1 海尔集团简介 (5) 2.2 海尔集团内外部环境分析 (5) 2.2.1 海尔集团内部环境分析 (5) 2.2.2 海尔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6) 2.3 海尔集团SWOT分析 (8) 3 海尔集团的战略选择与实施 (12) 3.1 海尔集团的战略选择 (12) 3.2 海尔集团的战略实施 (14)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尔企业 营销策略分析

海尔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海尔面对竞争对手时的策略 近年来海尔面临多方位的竞争:美的在空调、冰箱等市场均取得傲人的成绩,对海尔在白色家电领域的优势地位构成威胁。 海尔与格力在空调领域竞争加剧,海尔与三星在电视机、冰箱领域计征也不容忽视。人民币汇率上升,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以及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等原因,势必引起家电行业的固定成本的上升,再加上“家电下乡“政策的刺激,行业增长速度加快,从而使家电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为了降低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增加产量、降低售价,从而产生引发价格战的风险,加剧行业竞争。 海尔在面对政府政策时的策略 对于中国家电行业来说,由于规模经济的影响,该领域存在较低的进入壁垒,潜在竞争者进入的风险低。而中国内的家电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所以这也在客观上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随着“家电下乡”的进行,将会从政策上鼓励更多家电行业新进入者。海尔面对这样的机遇以及挑战,更加发挥自己的技术上的优势,同时意识到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将家电产品实

现网络化的升级,使家电产品在网络支持的条件下,更加智能化、人性化。而且未来家电产品将向使用成本和相关费用、使用方法和使用风险都没有丝毫改变且增加使用收益的装饰化方向发展。 因此,海尔应当把握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合适的替代产品,从而占得先机。 海尔对人力资源开发上的策略 (1)"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2)"赛马不相马"--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原则 海尔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因此海尔始终坚持以下五条原则来实现自己的人才战略:

海尔集团战略分析

海尔集团企业战略管理 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2010年,海尔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进入第五年。海尔将继续发扬“创造资源、美誉全球”的企业精神和“人单合一、速决速胜”的工作作风,升入推进信息化流程再造,以人单合一的自主经营体为支点,通过“虚实网结合的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打造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体系,一如既往地为用户不断创新,创出中华民族自己的世界名牌! 企业文化 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它是在海尔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海尔文化本身在也不断创新、发展。 第一个十年,创业,创出中国第一品牌;第二个十年,创新,走出国门,创国际化企业;第三个十年,创造资源,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 一、海尔理念 发展战略创新的四个阶段 1、名牌战略阶段(1984年--1991年) 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丰管路模式。

2、多元化战略阶段(1992年--1998年) 特征:从一个产品向多个产品发展,从白色家电进入黑色家电领域,以“吃休克鱼”的方式进行资本运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在最短的时间 3、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年--2005年) 特征:产品批量销往全球主要经济区域市场,有自己的的海外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Haier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信誉度与美誉度。 4、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5年--) 特征:海尔在当地的国家创造自己的品牌,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度提升。 二、三个方向的转移 依据:企业过去是以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而现在企业则以用户满意的最大化为目的。 ①管理方向的转移:从直线职能性组织结构向业务流程再造(BPR)的市场链转移-扁平化:以顾客至上为中心,流程间互为市场,成为扁平而非直线职能的结构。 -信息化:以顾客至上为中心,各流程成为过程连续、信息畅通的市场链。 ②市场方向的转移:从国内市场向国外市场转移 ③产品方向的转移: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 三、海尔模式 海尔在全球市场中取胜的竞争模式是:人单合一。 人单合一模式包括“人单合一”、“直销直发”和“正现金流”。 “人单合一”:人要与市场合一,成为创造市场的SBU. “直销直发”:直接营销到位、直接发运到位,是实现“人单合一”的基础;只

国际营销战略分析—以海尔为例

国际营销战略分析以海尔为例 摘要:在当今世界,中国依靠低廉的劳动力价格在全球制造业市场占据着优势地位,但绝大多数中国公司仅满足于为外国企业的知名品牌或自营品牌提供产品,而不是发展自己的品牌,做自己的国际化企业。尽管中国企业能够在产品质量方面取得成功,但它们在制定市场战略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关键词:国际营销战略中国企业海尔 一、海尔国际营销战略分析 (一)海尔的总体战略 海尔开拓国际市场采取的是三个“三分之一”的战略,即三分之一的产品内销;三分之一的产品国内生产、海外销售;三分之一的产品海外生产,海外销售。海尔进入国际市场没有采取在海外设立派出机构的做法,而是积极建立国际市场网络,利用当地经销商现有的网络。现在,海尔已在个国家建立了经销网,拥有了万多个营销点。海尔在美国实际上是三位一体营销中心设在纽约,设计中心设在洛衫矶,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莱那州。这等于是海尔按照美国消费者的要求在洛杉矶进行设计,然后通过纽约直接向全美的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进行铺垫和控制南卡州则随时制造出来产品随时运到全美各地,变成了一个美国本土化的海尔。 (二)海尔的进入战略 海尔自称其国际化战略采用的是“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 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咼点,然后居咼临下进人其他国家市场。但是从海尔进入美国市场的发展线路看,海尔采取的战略实际上是“先易后难”战略。海尔开始向美国出口冰箱,先对美国市场进行分析,然后才开始打自己的品牌。而在美国设立“海尔美国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和投资建立“海尔美国生产中心”则是在近年之后,这时海尔已积累了较多的有关美国市场的知识。 除了进入方式以外,海尔的产品战略和投资方式也是先易后难。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首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第四层的近平方英尺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海尔在坎姆登的冰箱工厂周围还留有足够的地皮供未来进一步建工厂生产海尔空

海尔集团的战略分析

对海尔集团的战略环境分析 海尔公司的简介: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海尔集团2010年实现全球营业额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其中海尔品牌出口和海外销售额55亿美元。2010年海尔品牌价值已达207.65亿元,连续六年蝉联《中国品牌500强》。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 海尔从1995年起开始其多元化道路,希望以多元化战略来谋求企业的高速增长。目前该公司已经从产品多元化,进入了产业多元化经营的格局。海尔的多元化战略使其从事的业务从家居用品到手机,从生物制药到物流,从餐饮到金融——涉及的产业让人目不暇接。2003年全球营业额达806亿元。回首早年,海尔在家电领域的相关多元化策略曾经取得了成功,凭借“服务支撑品牌”这一核心竞争能力,该公司很多家电产品位列市场的第一集团军。 但如今国内外的各家电制造公司现在都打“服务”牌,海尔的优势已不很明显,而且一些大公司依靠其核心技术已经在慢慢吞噬海尔原有的市场,西门子、LG在冰箱行业基本已经抢占了国内的高端市场,空调行业国内的美的、海信、格力等企业依靠其技术和性能价格比也在与海尔抢占市场。而海尔对上游技术的投资并不显著,丧失了核心技术竞争优势,只是依靠“海尔”这个品牌在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和不断变化的但并无多少技术含量的所谓“创新”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表1 . 07~10年青岛海尔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海尔的多元化战略案例分析 一、海尔集团的发展阶段 回顾海尔集团成长的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1年期间的名牌发展战略,只作冰箱一种产品,通过7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品牌的声誉与信用。第二阶段是1991-1998年期间的多元化战略,按照“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原则,从冰箱到空调,冷柜,洗衣机,彩电登,每1-2年做好一种产品,7年来重要家电生产线已接近完整。第三阶段是从1998年迄今为止的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即海尔到海外去发展。第四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2006年—) 其中,多元化是重要的成长方式。海尔多元化战略经营堪称中国企业的成功典范。具体而言,海尔 的发展阶段大致如下: (一)、单一产品――电冰箱 自从1984年到1991年底共七年时间内,海尔只生产一种产品――电冰箱。是一个专业化经营企业。1991年海尔集团销售收入7.24亿元,利润3118万元。“海尔”牌电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国产金牌,是当时中国家电唯一的驰名商标,并通过美国UL认证出口到欧美国家。同时,海尔集团OEC管理法 基本形成,全国性销售宇服务网络初步建立起来。 (二)、制冷家电――电冰箱,电冰柜,空调 1991年12月20日,以青岛顶部西厂为核心,合并青岛电冰柜总厂,空调器厂,组建海尔集团公司,经营行业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到1995年7月前,海尔集团主要生产上述制冷家电产品即海尔集团用了3年时间进入电冰柜,空调行业,并成为中国的名牌产品。1994年海尔销售收入达到25.6亿元,利润2亿元,分居全国轻工业行业的二名和第十二名。 (三)、白色家电――制冷家电,洗衣机,微波炉,热水器等 1995年7月,海尔集团收购名列全国第三的洗衣机厂――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大规模进入洗衣机行业。其后通过内部发展生产微波炉,热水器等产品。1997年8月,海尔与莱阳家电总厂合资组建莱阳海尔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小家电行业,生产电熨斗等产品。至此,海尔集团的经营领域扩展到全部白 色家电行业,用时两年。 (四)、全部家电――白色家电,黑色家电 1997年9月,海尔与杭州西湖电子集团合资组建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生产彩电,VCD等产品,正式进入黑色家电领域。至此,海尔集团几乎涉足了全部家电行业,成为中国家电行业范围最广,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与此同时,海尔集团海控股青岛第三制药厂,进入医药行业。并向市场推出整体厨房, 整体卫生间产品,进入家居设备行业。 (五)、进军知识产业 1998年1月,海尔与中科院化学所共同投资组建“海尔科化工程塑料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从事塑料技术和新产品开发。4月25日,海尔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学研究所合资成立“海尔科广数字技术开发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