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3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

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3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

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3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
201X-201x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3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

课时1 水圈的组成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水圈的组成

1.水圈的特点: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体的类型

地球上的水体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在地球全部的水储量中,海洋水占96.538%,陆地淡水仅占2.526%,而且绝大多数又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2.类型及主要环节

字母类型主要环节

A海陆间循环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f地下径流

B海上内循环a蒸发,g降水

C陆上内循环c降水,h蒸发和植物蒸腾

3.地理意义

(1)实现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

(2)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调节圈层间的热量传输,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

(4)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发生迁移。

判断

1.目前,人类只能利用海水淡化来缓解陆地淡水资源不足的局面。( × )

2.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 )

探究点一水循环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朝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以夸张的诗句描述了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的黄河。从地理的角度,我们则可以发现水在自然界中的运动轨迹,隐有水循环的内涵。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水循环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案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为海陆间循环;陆地上的为陆上内循环;海洋上的为海上内循环。2.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分析这些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哪些圈层?

答案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这些环节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

答案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

4.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严谨吗,为什么?

答案不严谨。“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落差之大,似从天而降,但是,黄河水东流入海后,经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又可以补给黄河,并非“奔流到海不复回”。

5.举例说明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到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答案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水循环的径流环节。如兴修水利工程,可以对径流中的水资源进行时空调配;大量砍伐树木造成蒸腾减小,水循环减弱,气候变得干旱,失去植被覆盖,下渗减弱,使得地表径流增多,地下径流减弱。

1.水循环类型及特点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节

及示意图

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

称大循环,使陆地

水得到补充,水资

源得以循环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

环,是海陆间循环的

近十倍

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人类活动河流流量和水位变化河流含沙量变化直接影响的环节

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

流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

地表径流、下渗

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

流水位升降缓慢

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表径流,使河流

水位陡涨陡落

增加下渗

铺设渗水砖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

下径流,河流水位平缓

减少下渗

修建水库对流量有调节作用,使

河流水位平稳

减少水库以下河

段河流含沙量

地表径流

围湖造田

使湖泊对河流的调蓄作

用减弱,河流水位陡涨

陡落

增加

地表径流

跨流域调水水源区河段流量减少地表径流

取用河流水流量减少地表径流

取用地下水

地下径流减少,地下水

位下降

地下径流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D.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 B.④ C.⑤ D.⑥

3.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有关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转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它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 1.C 2.C 3.A

解析第1题,①表示通过大气运动把海洋上空的水汽带到陆地上空,即水汽输送环节,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而实现水汽输送。第2题,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径流输送环节施加影响,图中⑤表示地表径流。第3题,水循环的意义主要体现

在以下方面:联系调节作用;迁移交换作用;平衡更新作用;塑造地貌作用等。

探究点二河流补给类型及水文特征

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一般可分为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等类型。

1.图1中河流径流量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案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大的季节,径流量大;降水量小的季节,径流量随之减小。

2.图2中河流径流量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与气温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答案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高的季节,径流量大;气温低的季节,径流量随之减小。

3.两条河流径流量变化特点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原因:两条河流径流的补给类型不同。

A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河流水的补给来源还有哪些?

答案湖泊水、地下水、季节性积雪融水。

5.河水与湖泊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画出示意图。

答案当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水位时,河水补给湖泊水;当河水水位低于湖泊水水位时,湖泊水补给河水。

6.画图表示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互相补给关系。

答案当河水水位高于地下水水位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当河水水位低于地下水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水。

1.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补给类型补给

季节

补给

特点

主要影响因

我国主要分

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

雨水补给一般以

夏、

秋两季

为主

①时间集

中;②不连

续;③水量

变化大

①降水量的

多少;②降

水量的季节

分配;③降

水量的年际

变化

普遍,尤以

东部季风区

最为典型

季节

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

①有时间

性;②不连

①气温高

低;②积雪

多少;③地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

雪和冰川

融水补给

主要

在夏季

①有时间

性;②有明

显的季节、

日变化;③

水量较稳定

①太阳辐

射;②气温

变化;③积

雪和冰川储

西北地区和

青藏高原地

湖泊

水补给

全年

①较稳定;

②对径流有

调节作用

①取决于湖

泊与河流的

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量

的大小

普遍

地下水

补给

全年

①稳定;②

一般与河流

有互补关系

①地下水补

给区降水

量;②地下

水水位与河

流水位的相

互位置关系

普遍

2.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1)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①丰水期:河流处于丰水期时,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及湖泊水。如下图所示:

②枯水期:河流处于枯水期时,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及湖泊水位,地下水及湖泊水补给河流。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示黄河下游、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为“悬河”,由于地势较高,在这两个河段,只能河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3.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

流量流量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由降水量多

少决定;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水位(汛期)

水位高或低,水

位变化大或小

(汛期长或短)

取决于河流的补给类型:①分布在湿润

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

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地

区、以冰雪或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

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决定

含沙量含沙量大或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

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有结冰

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有或无

发生凌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

期;②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4.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一水电站大坝下游某水文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的补给形式,A是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图中①②两曲线,哪一条是在修坝前测到的?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

(3)这条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________地区,判断理由是什么?

(4)A的补给量在汛期时比枯水期时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1)地下水雨水积雪融水

(2)②全年流量很不稳定,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显然没有受到水库的调节作用。

(3)东北有春汛和夏汛。

(4)少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水位较低,地下水补给减少,并且有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解析由题干可知:①该处河流有三种补给形式,且A种补给较平稳,B种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夏季,C种补给量最多时发生在春季。②两条全年流量曲线中一条比较平稳,一条变化较大,由水库具有调节作用即可判断出变化平稳的是修建水库之后的。③图中河流有两个汛期,可判断是在我国东北地区。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河流补给的五大类型: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

图表特征: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反映河流流量的大小及变化,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

如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本图图名为“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横坐标为时间,左侧纵坐标为流量,右侧纵坐标为温度。

1.读纵横坐标代表的名称单位及数值。

2.读流量变化曲线可判断流量大小、丰水期和枯水期。

3.结合流量变化与温度变化可判断河流水文特征。

4.确定河流的补给类型。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

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2018·济南高一月考)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降水B.湖泊水

C.地下水D.冰川积雪融水

(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D.东南地区

(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早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D.①晚于②流域内开荒种田规模扩大

答案(1)A (2)D (3)C

解析第(1)题,结合降雨量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最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所以A正确。第(2)题,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5月~10月),推断为东南地区的河流,所以D 正确。第(3)题,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曲线,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早于①,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所以C正确。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2.水循环中的( )

A.a环节的主要动力是季风

B.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C.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D.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海陆间循环应包括海洋和陆地间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第2题,水汽输送的主要动力是大气环流,季风只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大气降水的季节分配与其所处的气候类型有关;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d环节为蒸发。

读下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4.该河所在地区可能是( )

A.东北三江平原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D.青藏高原

答案 3.A 4.B

解析第3题,将图中河流径流量与该地降水量进行比较,可看出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降水量较少的时段,河流径流仍存在且较稳定,故河流补给来源为降水和地下水。第4题,结合降水的特点,雨季开始时间早,雨季时间长,确定为浙江南部地区。

读“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5~6题。

5.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6.图中显示冬季b项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会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答案 5.C 6.B

解析第5题,a是长江一年中补给量最多的类型,应为雨水补给;b冬季补给很少,是冰雪融水补给;c在四季中都有补给且数量稳定,应为地下水补给。第6题,由上题可知,b为冰雪融水补给,冬季气温低,冰雪不会融化。

7.读“温带地区两区域的河流图”,图中河流AB段为地上河,回答问题。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考点提炼汇总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 - 1 -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 - 6 -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 - 11 - 第一节水循环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1.水循环的概念 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 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 海陆间 循环A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 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 海上内循环 B ①蒸发、⑦降水 陆地内循环 C ⑧植物蒸腾、⑨蒸发、③降水 [特别提醒](1)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2)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促进水资源的更新 不同水体 更新周期不同 ―→ 决定 水资源 有限性 ― 水资源利用不应 超过水体更新速度

3.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4.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5.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特别提醒]水循环比较活跃,且与其他水体联系比较密切的水体的更新周期比较短,相反则比较长。 [归纳总结] 1.水循环的类型及特点 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意义不同,具体区别如下表所示: 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 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 间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 被称为大循环,使 陆地水得到补充, 水资源得以再生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 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 循环,是海陆间循 环的近十倍 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 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 的水循环 流量和水位变化含沙量变化破坏植被地表径流量增加,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 植树种草地表径流量减少,使河流水位升降缓慢减少 硬化城市路面增加地面径流,使河流水位陡涨陡落增加 铺设渗水砖减少地面径流,增加地下径流,河流水减少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_地球上的水知识点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必背知识点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 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自然界的水循环时刻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着。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洋与陆地之间。简称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是最重要的循环,又称为大循环。 (2)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简称陆地内循环,数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3)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简称海上内循环,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对于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水循环示意图 蒸发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环节 (1)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径流输送 (2)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蒸发、降水 (3)海上内循环:蒸发、降水 5、水循环的意义: ①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过程之一,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信风带 西风带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 2、洋流按性质划分: (1)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称为暖流,如低纬到高纬。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称为寒流,如高纬到低纬。 (2)补充: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①判断南北半球;(温度高的海区靠近赤道) ②等温线的凸向即洋流的流向,画出洋流的流向即可判断寒暖流 3、洋流按照成因分为三类: (1)风海流:盛行风,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3)补偿流: 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形成洋流。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a 、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而形成。b 、下降流: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 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秘鲁渔场)。 4)洋流前进时,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会发生改变。 3、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1)中低纬海区: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 (2)中高纬海区: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无洋流。 (3)南半球40度附近形成绕全球的西风漂流。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季洋流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洋流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1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教案 【篇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教学设计】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 吴梦云37号13地理科学 【教学设计理念】 1、重视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已有知识与体验,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作是学生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课程标准分析】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标准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准中的“说出”属于了解水平,“概括”属于“理解水平” 2、本条标准有两层含义: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隐性要求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 【教学目标】 本节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初中地理转入高中地理学习,地理学习能力比较薄弱。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读《地球内部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构造图》及学生能够说出横波和纵波特点,能够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简易图并标出对应部分,区分岩石圈,地壳,软流层等易混淆的概念,准确率达到90%。

【教学重点】 1、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教学难点】 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极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2、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导学法教学、探究性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观看新闻一则:2010年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爆炸起火。36小时后,平台沉没,11名工作人员遇难。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漏油不止并引发了大规模原油污染 象,那地球内部的有什么构造又发生着什么样的活动呢。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 新课探究探究一: 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的研究方法 1、人类能进入地球内部较深的地方进行直接研究吗? 2、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3、人类是否还有其他的

高中地理必修1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二.出示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以下目标,请看投影。 1.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 3.学会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判定方位及进行相关计算。 三.自学指导:同学们,如何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呢?主要靠大家自学,请同学们认真完成 四:先学过程: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2.自学检测(大家都自学的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测一下大家的自学效果。点名要求学生来回答或者板演,其他同学认真做在册子上,书写要规范。 思考:1.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约是多少?

2.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保持其方向不变,那么,他们能回到原出发点吗? 3.说一说:请说出下列经纬线的地理意义。0°经线、180°经线、赤道、23°26′N、23°26′S、66°34′N、66°34′S、30°N、30°S、60°N、60°S。 五.后教过程(学生交流答案,教师点拨) 1.更正:同学们有没有不同意见?请要补充或者更正的同学举手。 2.讨论:看回答的是否正确?为什么?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 六.课堂总结: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纬度1°对应的地面上的弧长大约是km,两地纬度相差N度,其距离为 若两地在同一条纬线(纬度为φ)上,两者经度差为N度,则两地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2.两点间最短航线方向确定的方法 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 ,再向;同在南半球,先向,再向。 若甲地位于乙地的正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 ,再向;同在南半球,先向,再向。 3.对趾点坐标的确定方法 互为对趾点的两点的坐标,二者纬度数是的,但所在南北半球,二者经度数是的,但东西经相反。 七.当堂训练(请同学们运用本节所学内容独立完成作业第6页基础过关) (1)图中B城市位于C城市的( ) A.东北方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2)A城市到D城市的直线距离约为( ) A.4 200千米B.5 900千米 C.7 200千米D.8 200千米 八.课后作业:(课时冲关) (平行班完成必做,快班完成选做,尖子班可适度选做高考题) 必做:1-7 选做:10.11.12 九.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ppt课件

辭毎盹2刚M聪 THE PLANET EARTH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具有 的关系。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意义 1、自然界的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② 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 固态水 ①存在形式

①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蒸发,B 降水,c 水,E 渗,I 蒸发。 ②水循环类型: Af —E 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环,F 、 D 、I 属于陆地内循环,A 、B 属于 ____________ 循环。 三二二流二二连二 邑希二碑三三芹三 ?W OBHM 9 4 ::;!!;:!1.. 川②F :

(9)影响该河干流区日蒸发量差j 的主要因素是( A.土层厚度和植被覆盖率 B.太阳辐射和土层厚度 C.植被覆盖率和水分条件 D.水分条件和太阳辐射 2?7? 2.5? 1.81 3.7 1.2 1.4| 日蒸发量 (mm) 耕 林 草 水 地 地 地 体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M7.9 22. I 1.2 0.1 土地利用类型日蒸发总量(105ir?) 图4

【真题2】(2012 ?天津文综)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图1), 回答⑴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 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con o QOQ Q cac □ oca o OQ Q a (1)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1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 际的 是 () A. a 增加 B. b 增加 C. c 减少 D.d 减少 P °TTT ° ? c. c 减少 d III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挂图、地球仪和学生用小型地球仪,自制投影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线和经度与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愈来愈正确。特别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的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圆形球体。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多少千米?如果我们将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这个差值还有多少?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板书】 1 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板书】 2 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地球上的水)复习提纲加练习

知识点一:水循环 1,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3,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4,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5,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 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③更新陆地水资源。 6,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练习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 A.海洋水、冰川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大气水D.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2.下列关于河流径流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我国大多数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较大 B.所有河流的流量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C.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无季节变化 D.雨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季节变化都很大 3.目前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循环 D.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面径流 4.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陆间大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再生,所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B.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使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使水资源枯竭C.水循环实现了海陆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D.水循环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5.下列属于动态水资源的是 A.河流水B.内陆湖泊水C.深层地下水D.冰川 6. 目前世界上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不是由于 A.世界上淡水资源总量不足 B.全球气温趋升,蒸发量大,江河径流下降 C.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生活用水增加 D.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 7.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水循环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水体不断________ 从而维护全球水量的________。 (3)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大循环.________循环和海上内循环,成都的河流主要参与的是________循环,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____。 答案:1—6:BADAAB 7,(1)①大气输送②大气降水③地表蒸发④植物蒸腾⑤地表经流⑥地下径流(2)更新动态平衡 (3)内陆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

高中地理:地球上的水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第1课时自然界的水体和河流专题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一)水的存在形式及分布 1.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2.固态水:分布高纬、高山和特殊条件存在。 3.液态水:数量最多,分布次之。 (二)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汽水,其中海洋水最主要,占全球的水量的96.53%。 (三)陆地上的水体: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冰川水为主体。 (四)人类利用的主要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其它水体与河流的关系) (一)冰川水补给是单向的,冰川水可以补给任何水体,但是其他水体不能直接补给冰川 (二)其他水体可以相互补给 (三)河流和湖泊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1.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相互补给关系 2.湖泊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四).冰川——是地球上淡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淡水总储量的2/3,人类利用的还不多。 1.大陆冰川分布:两极地区(南极和格陵兰岛) 2.山岳冰川分布:高大山脉的山顶 (五)地下水 1.地下水的 2.地下水的类型:潜水和承压水的区别

(二)河流流量影响因素 1.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读流经地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是地形的迎风坡还是背风坡; 2.内流河主要看降雪量和温度决定下的冰雪融化量; 3.流域(集水)面积大小,面积越大,流量越大; 4.根据水系是否庞大,判读支流的多少,支流多汇集水量大; (三)河流径流的变化变化特点: 1.雨水补给型:河流径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水旱灾害也比较频繁; 2.积雪冰川融水补给型:河流径流随气温变化而变化,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甚至断流,但流量的年际变化小 3.湖泊水地下水补给型:径流量稳定而可靠,且与河流互补,即湖泊对河水流量有调蓄作用。

高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习题

经纬网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2、描述地球大小的三个数据: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描述的是赤道的长度。 二、纬线和经线: 3、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 4、经纬线的特征比较:

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纬线圆不相等东西方向 经线半圆相等南北方向 三、纬度和经度 5、赤道是0度纬线,是最长的纬线,赤道以北称北纬,用代号“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代号“S”表示,从赤道向南北各有90度。 6、纬度变化规律是:北纬向北越来越大,南纬向南越来越大。0°——30°是低_纬度,30°——60°是中纬度,60°——90°是高纬度。 7、0°经线叫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代号“E”表示,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代号“W”表示。经度变化规律是:东经向东越来越大,西经向西越来越大。 四、半球的划分 8、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9、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是0°与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与160°E经线组成的经线圈。 10、在地球仪上画经纬网的目的是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例3、如图,如果图中P点的地理坐标为(0°,130°W),且F点在G点的西北方向,则H 点的地理坐标为() A(23.5°S,40°E)B(23.5°N,40°W)C(23.5°S,140°E)D(23.5°N,140°E) 读世界某国家地理位置图,回答下题。 1.图中甲国的半球位置是()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教案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课标要求: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概括每个圈层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学生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分层和特征 ②能够辨认地球上的两个不连续面,能说出他们的具体分布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利用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图,结合知识,能在图中 分别指出地球的不连续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学习,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锻炼与开 发。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针对于高一的学生,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不够丰富和准确,所以,在讲解内部圈层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图解的形式,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地震波的相关知识,知道地球存在这两个不连续面,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 四、教材分析:本次课内容选自中图版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里面的内容,该节课对学生了解好地球的内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课的知识点主要有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外壳组成,在陆地部分平均为33km,而海洋壳部分为7km,平均为17km厚。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60-250或400km),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岩石圈的范围是软流层的顶部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也就是0-60km的范围。 为了对地壳厚度不均匀有更好地理解,由一个题目巩固: 请同学们比较一些下列地方哪个厚度最薄和最后? A太平洋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本次课要运用到的图像有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特点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对比分析法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作业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内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3.掌握水循环的概念、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增强对节约用水、循环用水重要性的认识。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存在形态:①________、②________、液态。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③__________,数量最大的是④__________。 2.存在空间:⑤________、陆地、⑥________,海洋水是最主要的水体。 3.陆地水: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⑦_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⑧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________连续运动的过程。 2.时空特点:水循环运动时刻都在?________范围内进行着。 3.环节:?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下渗、地下径流。 4.类型:?__________、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5.意义: (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__、转化,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_________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____________。 (2)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和?________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21____________不平衡的矛盾。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22________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基础达标练 知识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A.河水B.冰川C.井水D.湖泊水 2.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 A.河流水B.湖泊水C.地下水D.大气降水 知识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高中地理必修1章末整合提升2: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一、水循环的类型与意义 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 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

练习1读“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A.a、b、c、d B.b、c、h、e C.d、e、f、g D.e、f、g、h (2)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径流的循环 二、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技巧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1)流量的大小。 (2)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3)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4)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2.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具体判读步骤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可分析出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3.由流量过程曲线分析补给类型 (1)流量是由河流水源补给形式决定的。 (2)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3)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测试卷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单项选择题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 (·浙江模拟)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 A.①>②B.②>③ C.①=③D.无法比较 4.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区域海面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C.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 读下图,回答5~6题。 5.在①点东南方向的是( ) A.④B.② C.③D.⑤ 6.从①到②最短距离的路径方向是( ) A.先向西南后西北 B.先向东南后东北 C.先向正南后正北 D.一直向东南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B城市位于C城市的( ) A.东北方B.西南方 C.东南方D.西北方

8.A城市到D城市的距离约为( ) A.4200千米B.5200千米 C.72000千米D.8200千米 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点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9~10题。 9.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的( ) A.b点B.c点 C.d点D.e点 10.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0°向西至20°W B.20°W向西至90°W C.90°W向东至90°E D.20°W向东至90°E 读两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飞机从乙地沿着最近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 ) A.由西北向东南B.由西南向东北 C.由东北向西南D.由东向西 12.图示区域( ) ①甲城市临大西洋,乙城市临太平洋②东、西半球位置不同③甲、乙两城市沿海海域的洋流流向不可能大致相同④甲城市所在区域实际范围比乙城市大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二、综合题 13.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甲地以地轴、赤道和地心为对称轴(或中心)的对称点。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位于温带的有____________。 (3)甲位于乙的________方向,丙位于甲的________方向,某飞机由甲沿最短航线以每小时1110千米速度飞往乙,飞行方向是________,其飞行时间____________2小时(>、=或<)。 14.读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在乙的________方向,丙在丁的________方向。 (2)丙地位于________(东、西)半球,________(高、中、低)纬度,________(热量带)。 (3)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 (4)写出丙点对跖点的坐标,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 答案 1.D根据题干信息知乙地位于(30°N,135°W),据此读图可得出结论。 2.C在读出四地地理位置的前提下,结合已有知识确定答案。 3.B4.B第3题,①②③区域经度差、纬度差相同。①②区域南北半球相反,但纬度相

高一地理必修一课时同步作业:第3章地球上的水

第3章地球上的水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1?2题。 1. 对图中④洋流形成起重要作用的风带是() A .北半球信风带 B .南半球信风带 C.北半球西风带 D .南半球西风带 2. 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 .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 .④洋流有利于北海道渔场的形成 答案:1.D 2.C 2014年8月29日,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6.1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读“该次地震震中位置 示意图”,完成3?4题。 3. 关于震中附近洋流性质及其对沿岸气候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B. 寒流,降温、增湿作用 C. 暖流,增温、减湿作用 D. 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4. 图示四处海域有著名渔场的是() A.① B.② C .③ D .④ 答案:3.A 4.D 读图,完成5?6题。 5. 根据图1中等温线分布特点可知,该海区() A .在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B .在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C.在南半球,M处有暖流经过 D .在南半球,M处有寒流经过 6 . M洋流可能出现在图2中() A . 丁处 B .丙处 C .乙处D.甲处 答案:5.C 6.A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据此回答7?8题。 7.对雨水的积存,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产生影响() A.水汽输送B .蒸发 C .降水 D .径流 &以色列为了增加水资源,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A .在沿海地区采用海水淡化

高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课堂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球仪 读下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点的位置是(110°E,10°S) B.④点的位置是(40°N,100°E) C.⑥点的位置是(135°W,70°N) D.⑧点的位置是(100°E,50°N) 解析:②、⑥、⑧的地理位置分别是(110°W,10°S)、(135°E,70°N)、(100°W,50°N)。 答案:B 2.下列关于两点之间相对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在②点的东北方向 B.②点在④点的西南方向 C.⑤点在⑥点的正南方向 D.⑦点在⑧点的东北方向 解析:运用劣弧定向法,②点在④点的东南方向、⑤点在⑥点的正北方向、⑦点在⑧点的西北方向。 答案:A (2017·太原五中考试)右图为全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虚线AS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别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甲地地方时为() A.7日21时B.6日9时 C.6日21时D.7日9时

4.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S 线为晨线 B .B C 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 .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D .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解析:第3题,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分别是0时经线和180°经线,AS 为晨昏线,所以D 点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 点与图中左侧日期界线的经度差为45°,所以该日期界线不可能是0时经线,即左侧日期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期界线即BC 线为0时经线。甲地位于BC 线以西45°,所以其地方时为21时。又因甲地位于0时经线以西,其所在日期应为旧的一天,即6日,所以甲地地方时为6日21时。第4题,BC 线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经线,B 项错;AS 线与赤道的交点位于BC 线以西90°,D 地的地方时是18点,AS 线是昏线,A 项错;赤道上西半球白昼的范围为160°E 向东过180°再向东到135°W ,共65°的范围,西半球黑夜是115°的范围,C 项错;西半球白昼的范围为160°E 向东过180°再向东到135°W ,共65°的范围,所以东半球白昼范围115°,之比是115∶65即23∶13,D 项正确。 答案:3.C 4.D 5.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 、B 两地均处在30°N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A 点看到的北极星的倾角为________;连续两次在此看到北极星高度最大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A 、B 、C 、N 四点: ①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②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3)图中NCS ︵ 线是________(晨线或昏线),从B 水平运动到N 的物体会向________(东或西)偏转。 (4)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国际标准时间为________。 (5)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 ) A .一半多 B .少于一半 C .恰好一半 D .没有任何地方 解析:第(1)题,北极星的倾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连续两次在此看到北极星高度最大的时间间隔为1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第(2)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处处相等,即A =B =C >N ;自转线速度赤道上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得出C >A =B >N 。第(3)题,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半球判断NCS ︵ 线为晨线,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第(4)题,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应表示二分日的光照图。此时NCS ︵ 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则0°经线时间(即国际标准时)为8时,北京时间为120°E 经线的地方时为16时。第(5)题,北京时间为16时,则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为:120°W ――→东 180°,占全球的

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著名的就是16世纪初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进行的环球探险航行。下面请同学讲述麦哲伦航海的故事。 总结: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的巨大意义就是充分的证明了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那么现在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上来为我们讲述。(学生回答) 地球是个球体。 提问:刚才,我们同学把我们人类认识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给演示了一遍,从“天圆地方”到“盖天说”,再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认识到猜想到实践,由错误的现象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中,同学们都有哪些感想?我们从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地球上的水)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地球上的水) 专题四地球上的水 一、海洋环境 1.掌握三大规律,分析影响因素 (1)关于海水温度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表层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季度变化:夏季获热多,温度高;冬季获热少,温度低。深度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热量集中表层,千米以下变化小,但常处于低温状态。 ———引起海水温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太阳辐射。同纬度情况下海水温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有关。 ———分析海水温度的变化情况可借鉴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分析过程。 (2)关于海水盐度分布的规律空间分布: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 ———引起海水盐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同纬度海水盐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江河径流量注入多少、冰雪融化量多少等因素有关。 (3)关于洋流分布的规律

空间分布:以风海流作为主体。①中低纬度,副高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②北中高纬,逆时针向。③南半球中高纬是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说明】洋流的分布以定向风形成的风海流为基础,注意大气环流与风海流的空间分布关系。 关于寒、暖流的区分:①从温度影响看,使洋流流经海区温度升高者为暖流,温度降低者是寒流。②从流向看,从高纬向低纬方向者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者为暖流。③从洋流流经等温线的弯曲看,可组成向各种凸凹者为暖流,向低纬凸凹为寒流。 【说明】掌握规律的同时,将一些有代表性意义的洋流具体落实于其中(以洋流定空间,以空间布洋流),并结合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渔业资源、海洋污染、航运等)加深印象。 2.把握渔场成因,落实渔场分布 (1)四大著名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秘 鲁)、舟山渔场。 (2)渔场形成的一般条件: 生存空间———大陆架海域(光照、营养、泥沙)、温带海区(季节) 饵料———寒,暖流交汇 3.关注海洋环保,明确海洋权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