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口腔科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第一部分:口腔科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试述颜面及颌面部的区域划分。

2、从外观上看,牙由哪几部分组成?试述牙和牙周的组织结构。

3、试述乳牙和恒牙的名称和临床记录方法。

4、名词解释:口腔口腔前庭固有口腔混合牙列期

颜面部颌面部(面上,面中,面下)颅面部区域划分

口腔:位于颌面部区域内,是指由牙、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唾液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具有摄食,咀嚼,感受味觉,吞咽,表情及辅助言语及呼吸。

口腔前庭: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及其外侧的唇、颊组织器官构成,为位于唇、颊及牙列、牙龈及牙槽黏膜之间的蹄铁形的潜在腔隙

固有口腔:由牙列、牙槽骨及牙龈及其内侧的口腔内部组织器官舌、腭、口底等构成。

混合牙列期:从萌出时间和次序来看,一般从6岁至12岁之间,口腔内乳牙逐渐脱落,恒牙相继萌出,恒牙和乳牙发生交替,此时口腔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这种乳,恒牙混合排列及牙弓上的时期称为混合牙列期。

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①位置显露,易受伤,易察觉②血供丰富,抗感染出血多③解剖结构复杂,面三叉N ④自然皮肤皮纹⑤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及功能⑥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

乳牙列

共20个,分别用ⅠⅡⅢⅣⅤ表示乳中切牙(萌出时间:6到8月,2

岁左右全部

萌出)

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右上左上

右下左下

恒牙列(28-32个,上下颌的左右侧各7-8个)

1中切牙 2侧切牙 3尖牙 4第一前磨牙 5第二前磨牙 6第一磨牙(一般6岁开始最快,其他按顺序) 7第二磨牙 8第三磨牙下颌牙较上颌牙早萌出

牙又称牙体,由牙冠,牙颈,牙根组成;

牙的组织结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钙化的硬组织和牙髓腔内的软组织牙髓组成;

牙周组织结构: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感觉神经:三叉神经(眼,上颌,下颌)运动神经:面神经

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第三章

1. 刷牙的意义、常用方法及刷牙时的注意事项;

2. 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及影响口腔卫生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口腔卫生的主要措施:漱口刷牙清洁牙间隙牙龈按摩龈上根治术

刷牙意义:刷牙是应用最广泛的保持口腔清洁的方法,它能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软垢和部分牙面上的菌斑,还能按摩牙龈,从而减少口腔环境中致病因素,增强组织的抗病能力,减少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常用方法:竖刷法和横颤竖向移动法;刷牙注意事项(三三三一):333制,早中晚3次、每次3分钟、3个牙面(唇颊、腭舌及牙合he 面)。竖直转动法每次转动距离±1mm。

口腔健康的标准:“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1定期口腔健康检查2纠正不良习惯3消除影响口腔卫生的不利因素4合理营养5改善劳动环境

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适当喂奶法;单侧咀嚼;口呼吸;吮唇、咬舌、咬颊;咬笔杆、咬筷子、吮指;长期一侧睡眠硬物作枕,睡前吃糖果饼干等

消除影响口腔卫生的不利因素:

牙面的窝沟,点隙,为龋病好发部位,应几时涂布窝沟封闭剂,预防龋病发生;

额外牙,阻生牙及错位牙等,可造成口腔错牙合畸形及其他病变,应根据情况予以拔出或矫正;

乳牙过早缺失所遗留的空隙,应及时作空隙维持器,保持其近,远中距离,以免引起领牙移位及相对牙过度伸长,造成恒牙错位萌生或阻生;

缺失牙应几时修复;口内残根残冠应及时拔除,以免形成慢性不良刺

激。

第四章

1何谓龋病的四联因素学说

2试述龋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3名词解释:龋齿

4请说出几种非龋性牙体病的病名

5比较各型牙髓炎的临床特点

6比较不可复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急性根尖周炎的疼痛特点

7简述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特点

8简述牙髓病、根尖周病的应急处理方法

9简述牙髓病、根尖周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

坏的疾病。

牙体硬组织疾病:龋齿非龋性疾病(四环素牙,磨损,牙本质过敏,楔状缺损,牙隐裂)

龋病四联因素理论: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疾病。包括口腔致龋菌群作用(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放线菌);蔗糖等适宜的细菌底物;敏感的宿主;在口腔滞留足够的时间。总结四点:细菌食物(底物)宿主(唾液及牙)时间(2.5-3年).

龋病临床表现:

按进展速度:急性龋(湿性龋)慢性龋(干性龋)继发龋

按解剖部位:牙合面窝沟龋和平滑面龋根面龋(老人)线性釉质龋

按病变深度分类

浅龋中龋(已达牙本质深层形成龋洞)深龋(达牙本质深层,无自发性)

色泽有有有主观症状无有有刺激反应无有有(剧烈)

洞无有有(深)

治疗备洞,永久性充填备洞,衬洞及垫底,永久性充填备洞

衬洞及垫底暂时性

填充----4到6周后

永久性填充,牙髓炎

治疗

治疗方法: 化学疗法;再矿化疗法;修复性治疗(窝洞预备—术区隔离—窝洞封闭、衬洞及垫底—充填)窝沟封闭(预防)

龋病防治:控制菌斑,局部使用氟化物,合理的营养和饮食,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检查,及时充填修复。

四环素牙: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的着色牙,合并釉质发育不全,治疗:

复合树脂修复,烤瓷冠修复,漂白

楔状缺损: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缺损呈楔形,不正确刷牙方法引起

牙隐裂:最多发生于上颌磨牙,涂布碘酊渗入隐裂染色

牙本质过敏症:当牙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时所引起的酸痛症状诊断:探诊,温度试验

磨损:由于单纯机械作用而造成的牙体硬组织慢性磨耗

牙髓病:指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分为可复性牙髓炎和不可复性牙髓炎(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闭锁性,溃疡性,增生性、残髓炎、逆行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髓钙化)

可复性牙髓炎

牙髓组织以血管扩张、充血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初期炎症表现,相当于牙髓病的组织病理学分类中的“牙髓充血”。

临床表现:刺激痛,无自发性疼痛;常见有接近髓腔的牙体硬组织病损;深牙周袋或咬合创伤;

诊断:主诉;可找到能引起牙髓病变的牙体病损或牙周组织损害;刺激时患牙可出现一过性敏感治疗及深龋类似

不可复性牙髓炎

一类病变较为严重的牙髓炎症,几乎没有恢复正常的可能,临床治疗上只能选择摘除牙髓以去除病变的方法。

急性牙髓炎(发病急,疼痛剧烈)

临床表现:剧烈疼痛(①自发性阵发性痛②夜间疼痛剧烈③温度刺激疼痛加剧④疼痛不能自行定位)

患牙(极近髓腔的深龋、充填体、深牙周袋) 探诊(剧烈疼痛、微小穿髓孔)

温度测验(极其敏感、去除刺激疼痛持续) 直方向的轻度叩痛 (晚期炎症的患牙)

诊断:典型的疼痛症状(四大特点);引起牙髓病变的牙体损害或其他病因;患牙定位(牙髓活力测验、温度测验、叩诊反应)

慢性牙髓炎(最常见)

临床表现:病程(由急性牙髓炎转变或始于慢性炎症);无剧烈自发性疼痛,阵发性隐痛或钝痛

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患牙常有咬合不适或轻度的叩痛;一般多可定位患牙

诊断:可定位患牙,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和/或自发痛史;可查到引起牙髓炎的牙体硬组织疾患或其他病因;患牙对温度测验的异常表现叩诊反应

残髓炎:根管治疗后残留的少量根髓发炎

临床表现:及慢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相似(自发性钝痛、放射性痛、温度刺激痛);患牙多有咬合不适感;患牙牙冠有充填体(去除充填物,根管深部有感觉或探痛 );温度测验(迟缓性痛或稍有感觉) 叩诊轻度疼痛(+)或不适感(+)

诊断:有牙髓治疗史;有牙髓炎症状表现;强温度刺激患牙有迟缓性

痛;探查根管有疼痛感觉;叩诊轻度疼痛(+)或不适感(+)

逆行性牙髓炎:(感染来源----深牙周袋)

临床表现:牙周炎病史、患牙表现(急性/慢性牙髓炎症状);牙周炎表现;无牙体硬组织疾病;叩诊反应为轻度疼痛(+)~中度疼痛(++) ;多根患牙牙冠的不同部位温度测验反应不同

x线:患牙有广泛的牙周组织破坏或根分叉病变

诊断:牙周炎病史;严重的牙周炎表现;近期出现牙髓炎症状;未查及引起牙髓病变的牙体硬组织疾病; x线:广泛的牙周组织破坏或根分叉病变

牙髓坏死:各型牙髓炎继续发展、创伤、温度、化学刺激

临床表现:一般无自觉症状牙冠变色无光泽(暗黄色或灰色;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 x线:患牙根尖周影像无明显异常其它情况(深龋洞、充填体、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深牙周袋等)

诊断:患牙无自觉症状牙冠变色、牙髓活力测验结果和x线片的表现

牙髓钙化结节性钙化(髓石)和弥漫性钙化

临床表现:髓石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个别情况出现及体位有关的自发痛;患牙对牙髓活力测验的反应异常(迟钝或敏感) x线:髓腔内有阻射的钙化物(髓石),或呈弥漫性阻射影像而致使原髓腔处的透射区消失。

诊断: x线检查结果(重要诊断依据)参考(外伤或氢氧化钙治疗史)

根尖周病:指发生在牙根尖部及其周围组织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质的各种类型疾病。急性根尖周炎—浆液性炎症(根尖部牙周膜)--化脓性炎症(根尖周组织)--局限性骨髓炎(牙槽骨)--颌骨骨髓炎

急性根尖周炎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

根尖周致密性骨炎

简述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特点

答:咬合痛自发性持续性钝痛能自行定位患牙;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粘膜下脓肿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临床表现:咬合痛自发性持续性钝痛能自行定位患牙;患牙龋坏、充填体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深牙周袋;牙冠变色,死髓(乳牙或年轻恒牙可例外);叩诊疼痛(+)-(++),扪压时根尖部不适或疼痛感;患牙可有I度松动

诊断:患牙典型的咬合疼痛症状;叩诊和触诊牙髓活力测验病史:牙髓病史,外伤史。牙髓治疗史等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临床表现:根尖脓肿-骨膜下脓肿—粘膜下脓肿

诊断: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疼痛及绝不牙槽粘膜红肿的程度

慢性根尖周炎:

根管内由于长期有感染及病原刺激存在,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症

反应,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

临床表现:自觉症状:一般不明显,咀嚼不适感病史:牙髓病史,反复肿痛史

检查:深龋洞,充填体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牙冠变色,探诊及牙髓活力测验无反应;叩诊无明显异常或仅有不适感,一般不松动;根尖部的唇、颊侧牙龈表面的窦管开口(窦型) ;根尖周囊肿表现

根尖周肉芽肿:根尖部有圆形的透射影像,边界清晰,周围骨质正常或稍显致密。透影区范围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cm。

慢性根尖周脓肿:透影区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周围骨质较疏松而呈云雾状。

根尖周囊肿:可见较大的圆形透影区,边界清楚,并有一圈由致密骨组成的阻射白线围绕。

根尖根尖周致密性骨炎:根尖部局限性的骨质致密阻射影像。统称为“慢性根尖周炎”

确诊依据:患牙X线片上根尖区骨质破坏的影像

辅助诊断指标:牙髓活力测验结果;病史;患牙牙冠情况

简述牙髓病、根尖周病的应急处理方法

答:开髓引流(局麻下);切开排脓,安抚治疗,调牙合,消炎止痛,针刺镇痛。

简述牙髓病、根尖周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及适应症

答:根管治疗术。适应症:急,慢性牙髓病变;各型根尖周炎,有系统性疾病不宜拔牙而又需要治疗或暂时保留的患牙。

根管治疗术操作方法及步骤:

1根管预备开髓测量根管工作长度根管清理根管扩大

2根管消毒 3根管充填

治疗方法:

第五章

1牙龈炎及牙周炎最大的区别?(病理学区别)

答:牙龈附着丧失(龈牙结合上皮破坏)——重要指征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

2慢性龈缘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病因:牙菌斑(始动因子),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

临床表现:病损局限(游离龈和龈乳头) ,轻触出血;龈沟可加深达3mm以上假性牙周袋形成;

治疗:洁治术,冲洗龈沟,龈沟内上药,含漱

3慢性牙周炎(成人牙周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答:病因: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致病菌

临床表现: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槽骨吸收,牙松动;伴发症状①牙移位②食物嵌塞③继发性创伤④牙根暴露⑤急性牙周脓肿⑥逆行性牙髓炎⑦口臭

治疗:①控制菌斑②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③牙周袋及根面的药物处理④复查疗效 (1-2M后) 牙周手术⑤建立平衡的关系⑥尽早拔除有深牙周袋、过于松动确已无保留价值的患牙⑦控制全身系统疾病戒烟⑧牙周支持疗法

4什么是假性牙周袋?什么是牙周袋?

牙周袋是病理性加深的龈沟,是牙周炎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牙龈的肿胀或增生使龈缘位置向牙冠方向移动,使龈沟加深,形成假性牙周袋;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及牙根表面分离使龈沟加深,则形成真性牙周袋。

牙龈病:局限于牙龈组织内未侵犯深部牙周组织以炎症为主,一般不侵犯深层牙周组织。未及时治疗发展为牙周炎。

分类:由菌斑引起:慢性牙龈炎、药物性牙龈增生、青春期、妊娠期牙龈炎、牙龈瘤

非菌斑引起:如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牙龈病,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及遗传性疾病等

牙周炎: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破坏牙周膜和牙槽骨,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和牙周袋形成,造成我国成年人牙齿缺失的首位因素。

主要分类:慢性牙周炎(CP)和侵袭性牙周炎(AgP)

【侵袭性牙周炎AgP】

第六章

1复发性阿弗它溃疡(又称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重点)(最常见口腔黏膜病)

答:临床一般非为轻型,重型,疱疹样阿弗他溃疡;轻型最常见,溃疡不大,数目不多,孤立散在,发作时溃疡有“红,黄,凹,痛”特点,外周有充血红晕带,表面覆有浅黄色假膜;

重型为单个发生,大而深,似“弹坑”状,周边红肿隆起,基底较硬,但边缘整齐清晰;疱疹样:溃疡小,数目多,散在分布黏膜任何部位。黏膜发红充血,疼痛较重。

治疗:局部治疗: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愈合

全身治疗:对因,控制感染,促进愈合,减少复发

2口腔白斑的概念及处理原则

答:口腔黏膜上以白色为主的损害,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

征;属癌前病变

(临表:口腔黏膜白斑好发于颊、唇、舌、口角区、前庭沟、腭及牙龈,双颊咬合线处最多见;主观症状:粗糙感、刺痛、味觉减退、局部发硬,有溃烂时出现自发痛及刺激痛;)

治疗:去除刺激因素;局部治疗;用药治疗;白斑在治疗过程中如有增生、硬结、溃疡等改变时,应及时手术切除活检。对溃疡型、疣状、颗粒型白斑应手术切除全部病变活检。

均质:斑块状,皱纸状非均质:溃疡状、疣状、颗粒状

3雪口病、口腔单纯性疱疹的临床表现

答:雪口病(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真菌)的临表:新生儿最多见,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唇;损害区粘膜充血;白色斑点或斑块(可擦除);

口腔单纯性疱疹的临表:原发性感染:多见于婴幼儿,急性发作,全身反应重;①前驱期(急性症状)②水疱期③糜烂期④愈合期;口腔黏膜成簇小水疱--浅溃疡 -痂壳(口周皮肤)

复发性感染:多见于成人,全身反应轻。口角、唇缘及皮肤出现成簇小水疱。水疱,轻度红斑---破裂糜烂结痂(不留瘢痕)。

口腔局部麻醉方法: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麻醉

麻醉并发症:晕厥,过敏,中毒

第八章

1、试述拔牙的适应症及禁忌症。(熟悉,重点)

拔牙的适应证(相对的):龋病,牙周病,牙髓坏死,额外牙,错位牙埋伏牙,阻生牙,牙外伤,乳牙,病灶牙,因治疗需要拔除的牙

拔牙的禁忌证(相对的):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脏疾病肝脏疾病急性炎症期恶性肿瘤

2、拔牙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术中并发症:软组织损伤牙根折断牙槽骨损伤口腔上颌窦交通出血、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脱位以及下颌骨骨折等

术后并发症:拔牙后出血和感染(拔牙创感染:急性感染,干槽症,慢性感染)(重点)

3、何谓拔牙后出血?试述其处理原则。

答:在吐出消毒纱布棉卷后仍出血不止为原发性出血;拔牙后第2天再次出血为继发性出血。

通过术前详细询问病史,减小拔牙创伤,仔细处理拔牙创,交代拔牙后注意事项来预防;通过局部检查及处理,高出牙槽窝的凝血块,牙槽窝内有异物,出血明显,及全身因素相关的因素及处理作为治疗。发生拔牙后出血,首先应进行局部检查,处理方法:牙槽窝内有异物,出血明显时,先消除高出牙槽窝的凝血块,检查出血部位,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外用止血药,再次压迫止血,在局部处理后,及全身因

药理学名词解释 (2)

药理名词解释 1、离子障(ion trapping):绝大多数药物均为弱酸性或弱碱性电解质,在体液内均不同程度的解离。分 子状态的药物疏水而亲脂,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脂质层的现象。 2、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 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 3、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经任何给药途径一定剂量的药物后到达全身血循环内药物的百分率 称~。 4、肝肠循环(enterohepatic cycle):被分泌到胆汁内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由胆道及胆总管进入肠腔, 然后随粪便排泄出去,经胆汁排入肠腔的药物部分可再经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经肝脏进入血液循环,这种肝脏、胆汁、小肠间的循环称~。 5、肝药酶(非专一性酶):存在于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上可促进药物转化的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 6、一级消除动力学(first-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 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呈正比,也称线性动力学(linear kinetics)。 TD:大多数药物属于、比率恒定、半衰期=0.69/k。 7、零级消除动力学(zero-order emilination kinetics):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 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也称非线性动力学(nonlinear kinetics)。TD:少数药物属于、半衰期可变。 8、稳态浓度(steady-state concentration,Css):等量等间隔连续多次给药,经4~5个半衰期后,血 药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称为~,亦称为坪值。TD:消除药量与吸收药量相等、水平波动在有效浓度和中毒浓度之间、坪值波动与每次剂量和给药间隔呈正比、达坪时间与半衰期呈正比、首剂加倍立即达坪。 9、药物消除半衰期(half life,t1/2):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期长短可反映药物消 除速度。 10、清除率(clearance,CL):是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也即是单位时间内有多 少毫升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 11、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当血浆和组织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 内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内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称~。 12、再分布(redistribution):首先分布到血流量大的脑组织发挥作用,随后由于其脂溶性高又向血流 量少的脂肪组织转移,以致病人迅速苏醒,这种现象称为药物在体内的~。 13、绝对生物利用度:以血管外的AU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和静脉注射的AUC的比值。 14、相对生物利用度:对同一血管外给药途径的某一种药物制剂的AUC与相同的标准制剂的AUC的比值。 15、效能(efficacy)或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Emax):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 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其效应不再增加,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16、效价强度(potency);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效价强度越大。 17、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药物的LD50/ED50的比值。即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18、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包 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反映、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19、戒断症状withdrawal/abstinence syndrome:反复用药,促使机体不断调整新陈代谢水平,以适应 在外源性物质作用下进行生理活动,维持机体基本功能,即所谓适应性。一旦停药,代谢活动发生改变,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出现一系列难以忍受的症状,如兴奋、失眠、流涕、出汗、呕吐、腹泻,甚至虚脱、意识丧失等 20、耐受性(tolerance):连续多次反复给药,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需增加剂量才能起作用。分为 急性耐受性与交叉耐受性 21、耐药性(drug resistance):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反复应用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22、依赖性(dependence):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 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性(physio-logical dependence具有耐受性证据或停药症状)和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 dependence是需要药物缓解精神紧张和情绪障碍、但无耐受性和停药症状的一种依赖性)。 23、调节痉挛()动眼神经或毛果芸香碱作用后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 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于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这种作用即调节痉挛。 24、抗胆碱酯酶药:是一类能与ACHE牢固结合,但水解较慢,使AchE活性受抑,从而使胆碱能神经末梢 释放乙酰胆碱堆积,产生拟胆碱作用的药物,分为易逆性和难逆性。 25、调节麻痹():阿托品能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折光度减低, 只适合于看远物二不能将近物清晰的成像于视网膜上,这种作用即调节麻痹。 26、肾上腺素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a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a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使b受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数据库: 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具有数据定义,管理和操纵功能的软件集合。 3.数据库系统3级模式体系结构: 外模式又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某个或几个数据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 概念模式又称模式或者逻辑模式,它是介于内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层次,与结构数据模型对应,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各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它描述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即数据库的“内部视图”。4.数据库系统两级映射功能 1)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 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逻辑数据的独立性,即外模式不受概念模式变化影响。

2)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 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物理数据的独立性,即概念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意义上来理解数据库系统,它一般由支持数据库的硬件环境,数据库软件支持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放工具软件,应用程序等)、数据库、开发、使用和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人员组成。 6.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初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设计数据库的整体概念结构,也就是把需求分析结果抽象为反映用户需求信息和信息处理需求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师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概念模型转换成可由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阶段是针对一个给定的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一个可实现的,有效的物理数据库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的方法。 5)实施阶段:数据库实施阶段是根据物理结构设计阶段的结果,建立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将原始数据载入到数据库中,并编写应用系统

系解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 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骨髓bone marrow:为骨的构造之一,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存在于松质和幼儿的骨髓腔内;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称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3.板障diploe:颅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肋弓costal arch:第(7)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 弓。肋弓是触摸肝、脾的重要标志。 5.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结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其 构造可分为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具有弹性垫样缓冲震荡的作用。 6.颅囟(xin)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 与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在多骨相交部位结缔组织膜较大称颅囟。 7.腱膜aponeurosis: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薄片状,称腱膜。 8.Pterion(翼点)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 最为薄弱(该处骨板较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时柯道子颅内出血。 9.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 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10.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 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肝门porta hepatis:在肝的脏面中部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 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2.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 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古典文献学复习题及答案(名词解释和问答)

古典文献学复习参考题 (仅为名词、问答两种,不含填空、断句标点、文献翻译等) 第一章文献与文献学 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第二章古典文献的载体 甲骨文:甲,龟甲;骨,兽骨。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其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相关记事。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后刘鹗选择其收集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印成《铁云藏龟》,成为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 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四位研究甲骨文学者的合称。罗号雪堂,王号观堂,董字彦堂,郭笔名鼎堂,王子展教授评价早期甲骨学家时提出“甲骨四堂,郭董罗王”,后为学界广泛接受。 金石:金,指青铜器。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即金文,与石刻文字合称金石文字。金文,又称铭文、铭辞、钟鼎文。石刻文字极为丰富,主要分为三种:碣、碑、摩崖。金石研究至宋代形成专门之学“金石学”。有吕大临《考古图》,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 熹平石经:著名石刻文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受命用隶书把《周易》、《尚书》等七部经书写在石版上,立于首都太学门外,作为经书的标准本颁行天下。史称熹平石经、一字石经。 正始石经:曹魏正始年间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刻了《尚书》、《春秋》两部书,称为正始石经,又称三体石经。 简牍:竹简木牍合称简牍,古代的一种文献载体。将竹剖开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策(册)”,多以帛或丝连缀。简牍出现于殷商,主要使用于战国至汉、晋时期。东晋以后,基本为纸张取代。 汗青:制作竹简的工艺。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孔壁书:西汉景帝末年拆毁孔子旧宅发现的一批逃避秦火的古文经典竹简书。包括《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史称“孔壁书”。 汲冢书:西晋太康年间,河南汲郡人不准盗掘战国魏襄王墓,得竹书数十车,凡书75篇,10万余言。史称“汲冢书”。后整理得《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 第三章古典文献的积聚与散佚 汲古阁:明末常熟人毛晋私家藏书阁,藏书达48000册,多宋元善本。毛氏既藏书又刻书,汲古阁刻书为古今私家刻书之冠,刻有《十七史》、《十三经》、《六十种曲》等。

药理学名词解释

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1 及作用规律的学科。 2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3 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药疾病的化学物质。 4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又称药动学。 5 续进行的受试新药安全性有效性评价,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该期对最终确立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第2章药物代动力学 24页 1 活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2: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物相对份量及速度。 3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作的曲线。 4

5 划分的药动学概念。 6 和组织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后,体药物按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在体分布时所需体液容积。 7、 血药浓度稳定在一定水平的状态。 8 的药物浓度每隔一段时间降到原药物浓度的一定比例。 9 药物每隔一定时间消除一定的量。 10 平,在常规给药前应用的一次剂量。 第3章药物效应动力学 1 (LD50/ED50),比值越大相对安全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2 组织或细胞对激动药的敏感性的反应性下降的现象。 3 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4

的效应。发生在常用剂量下,不严重,但难避免。 5药物达一定药理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6 剂量时效应不再继续上每升)。反映药物的在活性。药物的效能与效应强度含意不同,二者不平行。 7 其值越大越安全。 8 的剂量。 9 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10 性的药物。 第四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如乳糖、淀粉等制成的外形似药的制剂。但从广义上讲,安慰剂还包括那些本身没有特殊作用的医疗措施如假手术等。安慰剂产生的效应称为安慰剂效应。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2.2NF:第二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 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3.3NF:第三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 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 4.BCNF:BC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 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5.无损联接:设R是一关系模式,分解成关系模式ρ={R1,R2...,Rk},F是R上的一个函数依 赖集。如果对R中满足F的每一个关系r都有r=πR1(r)|X|πR2(r)|X|...|X|πRk(r)则称这个分解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 6.保持依赖集:所谓保持依赖就是指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集在分解后仍在数据库中保持不 变,即关系模式R到ρ={R1,R2,...,Rk}的分解,使函数依赖集F被F这些Ri上的投影蕴涵。 7.事务:事务是指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什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 的工作单位,是数据库环境中的逻辑工作单位 8.封锁:封锁就是事务可以向系统发出请求,对某个数据对象加锁,此事务对这个数据对 象有一定控制,而其他事务则不能更新数据直到事务释放它的锁为止。 9.活锁:是指某个事务永远处于等待状态,得不到执行的现象 10.死锁:有两个或以上的事务处于等待状态,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另一个事务解除封锁,它 才能继续执行下去,结果任何一个事务都无法执行,这种现象就是死锁。 11.串行调度:事务的依次执行称为串行调度。 12.可串行化调度:对于事务集(T<1>,T<2>,?,T),如果一个并发调度的结果与一个串行调度等 价,则称此调度是是可串行化调度。 13.两段封锁协议: 14.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注意,超键是一个属 性集) 15.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或者是书本P24定义2.4.1 16.主键:被数据库设计者选择出来作为表T中特定行的唯一性标识符的候选键。 17.外键:某个关系的主键相应的属性在另一关系中出现,此时该主键在就是另一关系的外 键, 书本上的定义:如果表T1中任意行的F值的组合,至少包含一个空值或与被引用表T2中为候选键或主键的列集合P的组合值匹配,则列集合F被定义为外键。 18.实体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19.参照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其形式定义如下:如果属性 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R2的关系中,K的取值只允许有两种可能,或者为空值,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 20.第一范式规则:不允许有多值属性和含有内部结构的列。 21.兼容表:R和S有相同的标题,且属性是从相同的域中选择并具有相同的含义,则R和 S是兼容的。 22.投影:删除表上的某些列,包括标题以及对应列上的值。在结果集中只留下重复行的一

操作系统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1)多道批处理系统:在该系统中,用户所提交的作业都先存放在外存上并排成一个队列,称为“后备队列”;然后,由作业调度程序按一定的算法从后备队列中选择若干个作业调入内存,使它们共享C P U和系统中的各种资源。 (2)分时系统:分时系统用于满足用户需求,使用户能与自己的作业进行交互,还有共享主机与便于用户上机。 (3)实时系统:指系统能及时(或即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地运行。 (4)实时调度:为了满足实时系统对实时进程或任务的调度。(5)设备独立性: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6)系统调用:P261 (7)共享存储器系统:相互通信的进程共享某些数据结构和共享存储区,进程之间能够通过这些空间进行通信。 (8)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9)线程:将进程的两个属性分开,由操作系统分开处理。 (10)调度算法: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 (11)局部性原理:程序在执行时将呈现出局部性规律,即在一较短时间内,程序的执行仅局限与某个部分;相应地,他所访问的存储空间也局限于某个区域。(12)SPOOLING技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实现脱机输入、输出功能。此时的外围操作与CPU对数据的处理同时进行,我们把这种在联机情况下实现的同时外围操作称为SPOOLing。 (13)图形用户界面:P273 (14)程序并发执行:程序彼此互不依赖,则程序间可以并发执行。

(15)进程同步:是对多个相关进程在执行次序上进行协调,以使并发执行的诸进程之间能有效的共享资源和相互合作,从而使程序的执行具有可再现性。 (16)信号量机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进程同步机制。 (17)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为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他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18)可重入代码:又称为纯代码,是一种允许多个进程同时访问的代码。(19)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其逻辑容量由内存容量和外存容量之和所决定,其运行速度接近于内存速度,而每位的成本却又接近于外存。 (20)Shell重定向命令:Shell向用户提供了这种用于改变输入、输出设备的手段,此即标准输入与标准输出的重新定向。 (21)内中断:P179 (22)管道通信系统:P66 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是利用“管道”进行通信的系统,称为管道通信系统。 所谓“管道”是指用于连接一个读进程和一个写进程,以实现它们之间通信的一个共享文件。 (23)哈希算法:利用哈希快速查找的优点,以及空闲分区在可利用空间表中的分布规律,建立哈希函数,以实现最佳分配策略。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完整版)药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科学,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方面,前者是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后者阐明药物在机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的过程,及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以达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 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作用原理、量效关系及有关影响因素的科学,也是选用药物的主要依据。 药动学 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及体内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治疗作用 凡能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作用。 不良反应 用药后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其它作用。 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症状轻。 毒性反应 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变态反应 指少数人对药物的特殊反应,它也是免疫反应的一种表现,与毒性反应不同。 后遗效应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绛至有效水平以下时所残存的生物效应。 继发反应 指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三致反应 致畸、致癌、致突变 个体差异 个体之间同一药物的反应可以有明显差异 高敏性 对同一个药物,有的个体特别敏感,只需很小剂量就可以达到应有的效应,常规剂量就能产生强烈效应或中毒反应。 耐受性 有的个体对药物敏感性低,需要较大剂量才能达到同等药效 量效关系 药物剂量的大小和效应强弱之间呈一定关系 治疗量 大于最小有效量,并能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而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极量 是由国家药典明确规定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比治疗量大,但比最小中毒量小,也是医生用药选量的最大限度。 效能 指继续增加剂量药效不在提高时的效应。 效价强度 该药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数据库名词解释

Dn的子集叫做在域D1,D2,…,Dn上的关系表示为R(D1,D2,…,Dn) ,即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些列,但保留了主码。称这类视图为 模式集合。这种过程叫 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包括信息管理要求和数据操作要求 成果 SQL语句嵌入程序设计语言中,被嵌入的程序设计语言成为宿主语言。简称主语言 SQL语句的执行结果,每个游标区都有一个名字 的工作单位 T1封锁了数据R,事务T2又请求封锁R,于是T2等待。T3也请求封锁R,当T1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首先批准了T3的请求,T2仍然等待。然后T4又请求封锁R,当T3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又批准了T4的请求……T2有可能永远等待,这就是活锁的情形。 T1封锁了数据R1,T2封锁了数据R2。然后T1又请求封锁R2,因T2已封锁了R2,于是T1等待T2释放R2上的锁,接着T2又申请封锁R1,因T1已封锁了R1,T2也只能等待T1释放R1上的锁。这样出现了T1在等待T2,而T2又在等待T1的局面,T1 和T2两个事务永远不能结束,形成死锁 (1)实现数据共享;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3)数据的独立性;(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6)故障恢复 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发法,3NF的设计方法, 数据库运行与维护

40.设有一个记录各个球队队员每场比赛进球数的关系模式 R(队员编号,比赛场次,进球数,球队名,队长名) 如果规定每个队员只能属于一个球队,每个球队只有一个队长。根据以上信息完成如下任务: (1)写出根据该关系模式创建表“比赛情况”的SQL语句;(4分) (2)写出关系模式R的基本函数依赖和主码;(4分) (3)把R分解成2NF模式集。(2分)

重点!!《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系统解剖学》问答题、名词解释及参考答案 问答题 1、列表说明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及开口部位。 2、列表说明口腔的三对大唾液腺的名称、位置和开口部位。 3、胃由哪些动脉供血?这些动脉来源于何处? 4、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依次经哪些途径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腔? 5、试述各心腔的出入口名称、心内瓣膜的名称及附着部位。 6、在哪些部位可摸到动脉的博动?摸到的分别是哪些动脉? 7、试说明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走行、收纳的淋巴干和收纳淋巴液的范围。 8、房水由何处产生?依次经哪些途径回流至静脉? 9、试述躯干、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三级纤维的名称和大致的走行、交叉的名称和位置、投射的部位) 1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11、试述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在胸、腹部的分布规律。 12、膈位于何处?其上有哪些孔裂?它们分别平对何处?有何结构通过? 13、试说明腹股沟管的位置、构成、通过的结构及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1、2、3略 4、肝细胞分泌的胆汁依次经哪些途径最后排入十二指肠腔? 肝细胞分泌的胆汁入毛细胆管经肝内的各级胆管流入肝左、右管,出肝门后流入肝总管,未进食时则经胆囊管流入胆囊储存浓缩,当进食时,Oddi…s括约肌舒张,胆囊平滑肌收缩,胆汁从胆囊经胆囊管流入胆总管,经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流入十二指肠腔。 5、试述各心腔的出入口名称、心内瓣膜的名称及附着部位。 右心房的入口为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

右心室的入口为右房室口;出口为肺动脉口。 左心房的入口为左肺上、下静脉口,右肺上、下静脉口;出口为左房室口。 左心室的入口为左房室口;出口为主动脉口。 三尖瓣附于右房室口;二尖瓣附于左房室口;肺动脉瓣附于肺动脉口;主动脉瓣附于主动脉口。(下腔静脉瓣附于下腔静脉口;冠状窦瓣附于冠状窦口) 6、在哪些部位可摸到动脉的博动?摸到的分别是哪些动脉? 外耳门前方可摸到颞浅动脉;下颌底、咬肌前缘可摸到面动脉;环状软骨弓后外侧、胸锁乳突肌前缘或摸到颈总动脉;锁骨上大窝可摸到锁骨下动脉;股二头肌内侧沟或摸到肱动脉;肘窝内、股二头肌腱内侧可摸到肱动脉;肱桡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可摸到桡动脉;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摸到股动脉;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处可摸到足背动脉。 7、试说明胸导管的起止、主要走行、收纳的淋巴干和收纳淋巴液的范围。 通常起于第一腰椎前主的乳糜池经主动脉裂孔入胸腔,在食管后方沿脊柱右前方上行,至第5胸椎附近向左侧偏斜,向上出胸廓上口达颈根部注入左静脉角,它收纳左右腰干、肠干、左支气管纵隔干、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它收纳下半身和上半身左侧部的淋巴。 8、房水由何处产生?依次经哪些途径回流至静脉? 由睫状体产生,从后房经瞳孔至前房,由虹膜角膜角入巩膜静脉窦,经睫前静脉回流至眼静脉。 9、试述躯干、上、下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三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三级纤维的名称和大致的走行、交叉的名称和位置、投射的部位) 第1级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内,第1级纤维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索内上行称薄、楔束;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第2级纤维在延髓的中央管腹侧左右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中线两侧上行称内侧丘系;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纤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上行投射至3、1、2区(中央后回)的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10、试述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至第三脑室,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至第四脑室,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外侧孔流入小脑延髓池,由池流入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隙,沿该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颗粒渗入上矢状窦,以后再经窦汇、直窦、乙状窦回流至颈内静脉。 11、试述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在胸、腹部的分布规律。

药理学一些名解跟问答题

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治疗剂量时,药物吸收入血衙,通常只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的靶位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他器官组织的的靶位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药物的这种特称为选择性。 2.药物的效能:随着剂量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逐渐加强,当效应增强至最大程度时,再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此时的效应为最大效应即效能。 3.治疗指数:即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r)的比值。 4.毒性反应:指用药剂量过大、疗程消除器官功能低下时药物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 5.依赖性:指长期用药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或客观上的要求连续用药的现象,分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6.极量:能起到最大效应,而不引起中毒的剂量。 7.耐受性:又称抗药性,是在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微生物或原虫)对药物产生的耐受性。 8.受体激动药:指与受体既有较强的亲和力,也有较强的内在在活性的 药物。 9.受体阻断药:指与受体只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10.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后,经体循环被肠黏膜及肝脏酶代谢灭活或结合 贮存,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明显减少,这种现象称首关消除或称首关效应、第一关卡效应。 11.药酶抑制剂:有些药物能抑制或减弱酶活性,减慢某些药物的代谢, 称为药酶抑制剂。 12.半衰期:通常用血药浓度下一半所需的时间表示,是反映药物消除速 度的一种参数13.一级消除动力学:又称线性动力学,单位时间内消除药物的百分率不变,恒比消除。临床上应用治疗剂量药物主要按一级消除动力学规律消除。 14安慰剂:指不具有药理化活性制成的与治疗药物、形式相同的空白制剂。 15.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外配伍时,发生化学物理反应使疗效降低毒性增加。 16.停药反应:又称撤药反应,指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出现的症状。 17.生物利用度:指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生物利用度高,说明药物吸收良好; 18.二重感染:指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使敏感菌受到抑制,不敏感菌则大量繁殖生长,造成新的感染,称为二重感染。 19常用量:大于最大有效值而又不于极量被称为常用量。 20.化疗指数: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与治疗感染动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21抗生素: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抵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 22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翻转:若事先给予a受体阴断药如酚妥拉明,由于a 受体被阴断,β2受体激动占优势,导致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不仅不升反而下降。 23抗菌谱:抗菌药的抗菌范围。 24耐药性:指抗菌株与抗菌药反复接触后,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25表观分布容积:是体内药物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时应该占有的体液容积。

药理学名词解释

2 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3 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传导的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4 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5 效价强度:效价即效价强度,是指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的剂量(通常以毫克计 6.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 7.毒物:为对动物机体造成损害作用的物质。 8.制剂:按《兽药典》或《兽药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称制剂。9.剂型:将药物加工制成适用的、安全、稳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称剂型。 10.处方:兽医根据畜禽等动物病情开写的药单,处方是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也是药房司药的依据。 11.药典:药品或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12.药物消除:指药物在动物体内代谢(生物转化)和排泄。 13.首过作用: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受肝脏的作用,使吸收的药物代谢灭活,进入体循环的药物减少,导致疗效下降或消失的现象。 14.生物转化:药物在动物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也称为药物代谢。 15.药物作用:药物在机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反应。 16.兴奋药:在药物作用下使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该药物称兴奋药。 17.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或达到预防、治疗疾病效果的作用。治疗作用效果不同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之分。 18.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机体产生不适或有害之作用。 19.副作用:在用药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为药物所固有,选择性作用低的表现。 20 毒性反应:常常由于用量过大而引起,也有连续长期用药因药物积蓄中毒而发生的。21.剂量:为用药数量,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临床的治疗量或常用量应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用药量。 22.配伍禁忌:指药物在体外配伍间直接发生物理性或化学性的变化,出现如沉淀、变色、潮解或失效,导致药物疗效降低或消失。 23.拮抗作用:两药配伍(联合用药)使药效小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 24.增强作用:又称协同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超过各药单用时的效应之总和,如磺胺类与增效剂甲氧苄啶(tmp)并用,其抗菌活力远远大于各药单用的效应之和的几倍或十几倍。25.相加作用:两药合用的效应为各药单用效应的总和,如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 26.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27.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 28.抗菌活性: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其活性高低表示抗菌能力的大小。29.耐药性:又称抗菌性,指病原体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数据库中一些常用的名词解释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 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系解复习--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食管: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含有3个狭窄 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15cm; 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三个狭窄部均为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名解麦式点(McBurney点)。有时也以Lanz点表示,即左、右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交点处。由于阑尾的位置变化有常,所以诊断阑尾炎时,确切的体表投影位置并非十分重要,而是在右下腹部有一个局限性压痛点更有诊断意义。 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肝脏面的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胆囊三角:胆囊管、胆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区域 名解4、咽隐窝:是位于咽鼓管哭后方的一个凹陷,是鼻咽癌好发部位之一 5、梨状隐窝:是喉口两侧与咽侧壁之间的深窝 呼吸系统填空 上呼吸道:鼻、咽、喉 呼吸道 下呼吸道:气管、各级支气管 1、组成 实质组织:支气管树 肺 间质组织: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神经 2、功能:交换气体、发音、嗅觉、内分泌协助静脉血回流入心 气管

一、分部:腹部abdominal part、盆部pelvic part、壁内部intramural part 二、狭窄: 上狭窄:肾盂输尿管移行处 中狭窄:小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 下狭窄:输尿管壁内部 第二节、尿道 一、大题男性尿道:细长,弯曲,有排尿、排精功能 分为三部分:前列腺部prostatic part、膜部membranous part、 海绵体部cavernous part 有三个狭窄:尿道内口interal urenthral orifice、尿道膜部、 尿道外口external urenthral orifice 有三个膨大:尿道前列腺部、尿道球部、舟状窝navicular fossa 有两个弯曲:耻骨下弯subpubic curvature:凸向下后方、 恒定、包括尿道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 的起始端 耻骨前弯prepubic curvature:凹向下、可变直 而消失 名解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一由两个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形成的三角区,此处膀胱黏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黏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查时应特别注意。

教育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名词解释: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2、教育学--就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方法的科学。 3、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 4、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5、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6、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又指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发展。 7、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色的教育。 8、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及时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 11、教育预见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对教育对象的身心状况,教育内容的适应性,各种可能的教育干扰因素和教育效果的估计能力。 12、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 13、教师专业精神--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乐业敬业及努力奉献的风范和精神。 14、年龄特征--就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年龄阶段,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本质的和典型的特征。 15、课程--指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16、课程模式--是指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发展状况,按照一定的课程理论和思想,对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评价等简要概括总结。 17、课程开发--是指地方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学校实施的课程予以调节,安排和整合,以满足教学需要的活动。 18、课程评价--是在系统调查与描述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

药理学名词解释(含英文)

1.药物(drug)是指能够影响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和(或)细胞代谢活动,用于疾病 的治疗、预防和诊断,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化学物质。 1.Drugs are chemicals that alter the function of living systems by interaction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and can be used to prevent, diagnose and treat disease. 2.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是指上市的合格药品在常规用法、用量情况下 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3.副作用( side effect)是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 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4.毒性反应(toxic effect)是由于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5.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是指在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 理效应。 6.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 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致敏原可以是药物本身或药物代谢产物,亦可能是制剂中的杂质或辅剂。 7.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8.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是指患者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 化的现象。 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 reaction)是指少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 生了变化。特异质反应表现为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与在常人不同性质的反应。 10.依赖性(dependence)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状态,表现出强迫要求连续 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或其他反应,其目的是感受药物的精神效应,或避免由于停药造成身体不适应。 11.量效关系(does-effect relationship)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 系,称剂量-效应关系,简称量效关系。 12.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es)或最小有效浓度是指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低 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3.最大效应(maximal effect Emax)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药物剂量或浓度,效应强度随之增 加。但当效应增强打最大时,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又称效能(efficacy)。 14.效价强度(potency)用于作用性质相同的药物之间的等效剂量的比较,达到等效时所 用药量较小者效价强度大,所用药量较大者效价强度小。 15.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药物的结构与药理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 系称为SAR。 16.受体(receptor)是细胞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和结合的 能力,并具有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蛋白质。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ligand)。 17.激动药(agonist)是指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 产生效应。分为完全激动药和部分激动药。 18.拮抗药(antagonist)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 能激动受体。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但其结合是可逆的,竞争性拮抗药能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非竞争性拮抗药指拮抗药与受体的结合是相对不可逆的,或能引起受体构象的改变,从而干扰激动药与受体的正常结合,使激动药不能竞争性对抗这种干扰。增大激动药的剂量也不能使量效曲线的最大作用强度达到原来的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